我刚看过一个电影,The Short History of the Long Road。 里面讲的就是母女缘浅的故事, 多年后相见,俩人的友好矜持,但终究觉得不如各自再如陌路更让自己,让对方自由。。。你有时间可以看看。 里面有个女孩的台词大意,我觉得是这部片子的点睛之作: If biological family doesn't work out then find your logical family 有些人种种原因,就是和子女、和父母,情浅缘薄,没办法的事。
最近不是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吗,assisted living in home虽然是1990年才在美国开始,但是很有市场。因为老人们都讨厌被集中管制的生活。虽然集中管制更为安全有效率,但是人们觉得那种精神状态让人无法忍受。活到八十了,自己都定了生活习惯了,反而要被人管着几点起,几点睡,一起出去。。。很多人宁愿死了算了。
你住过校吗?喜欢住校吗?如果年轻喜欢热闹的时候都不喜欢住校,你觉得老了有自己生活模式会喜欢集体生活吗? 我希望国内能开始有人搞assisted in home care.美国也不过三十年前开始的。国内发展这个人力资源更丰富的多。 经过一些照顾老人的经历,我觉得最大的危险是老人痴呆。我们很多的假设都在老人精神正常的情况,而老人痴呆会击毁一切的设想,包括申请安乐死。更大的问题是,老人痴呆不受计划,会悄然而来。所以早做准备吧。
I just need my phone and my laptop😢
这不是伤歪哥的心嘛
谭咏麟永远25,同理.....
我不知道你,反正这表过了几十年我肯定不会戴,还是光亮崭新的好看,首饰也是,什么外祖母传下来的镯子戒指,放着就好,戴我肯定要新的。不过我是那种什么都不戴的也不打算给子孙后代留负担的🤣
我有一次碰到teenagers在自家车库找到祖父的Patek,不打算卖还多花了钱清洗做service。
虽然贵不代表好,但医疗行业成本太高,便宜的真的去不得。什么克克扣扣员工,老人护工比率太高导致neglect、甚至abuse的案例实在太多了…这还都是被抓着了的,没抓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想也不敢想。哎
网瘾少女变成网瘾老太🤣 可以可以
我父母的家具都是我外公做的, 什么三开柜, 平柜等非常结实颜色是暗红色非常的光亮, 现在还存在他们的另一套房子里。 我得提醒父母不要送人留下给我们做记念。
哎,这个贴还被你小凡尔赛了一把。没想到~~~
你索性大凡尔赛一把,歪哥,买什么欧洲小房啊,我欧洲房产很多,来了住我这就好了~~~~
是的,我以前就过一个大豪宅的estate sale, 老太太老了,要去养老院了(应该是很豪华那种,当然), 那个大豪宅(至少6000尺的大house)就她一个人住。。。。她什么都没带走,家具,字画,锅碗瓢盆,全大甩卖了。
凡是这么想的,大都做不到的。
爱也好,关怀也好,是一种习惯,是习惯成自然, 一个人想当然的能做到你说的那些的话,至少之前一年飞2,3次回国看望父母,这都做不到的,什么回国伺候啦,都是自欺欺人,根本做不到的。陪伴,是一种习惯。否则,猛地在一起,谁都不习惯。
一万多,也不算贵。。。
西凯!西凯!!!
我们家又不是大宅子,四合院,公馆别墅那种。。。
你太逗啦哈哈哈哈哈
马克
本来想单独发贴的,还是算了跟在歪歌的贴里吧。今天我和妈妈打了电话后特别特别的难过,又不愿意影响老公和孩子,只能自己躲在屋子里偷偷地哭。作为独生子女,我早早地给爸爸妈妈办了绿卡,可是他们真的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尤其是我妈妈,严重得水土不服,一言难尽就不细说了。又加上这次美国对待疫情的表现,他们最终决定放弃绿卡回国(因为年纪大了,不打算以后再来美国了),我知道他们尽力了,我也知道他们回去的日子肯定比在这里开心。事实也确实如此,本来挺好的,但是他们现在住的房子在5层,没有电梯,考虑到年纪大了,以后会不方便,一直想买个电梯房,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说买好了,对小区和房子都很满意,我也为他们特别高兴。结果这两天我查了一下,发现离房子附近3-4公里的地方有个巨大的危险品仓库,当时就炸了,赶紧打电话给我爸爸妈妈,力劝他们别买,即使买了过几年把房子卖了换个别的地方,我爸爸妈妈坚决不肯,一开始说不用我操心,没大问题的,后来实在憋不住了,只好说他们这把年纪了,折腾不动了,只好随遇而安了,语气里透出的无奈让我想到我在美国一点也帮不了他们,而且这只是开头,不由得大哭。。。。
遗传不遗传不知道,我爸真是手非常巧,他在美国的时候,旁边路上有个盖新房的。他从挖地基那天就每天去看一下,看了一个月,回来告诉我,美国盖房子太简单了,他已经学会了。。。 哈哈
你看看这个挂衣架的最顶和最下面,很有设计感,都是他自己琢磨的,还有这个小茶几,木头仿竹子,照的有些变形了,但实物比例很协调,很具美感。
我当然更是希望能留给我一堆金银细软,钻石珠宝,而不是大衣柜,双人床啊。。。哈哈
层主的故事另外有开贴,我看过,和大多数人的家庭不一样,我对她的愤怒和痛苦表示理解,最难的事是过去的不公和上一辈铸就的伤痕到现在她都无法摆脱。这将伴随她一生,她公婆和她的关系其他帖子她也有写过一些,不是那种死心塌地养老,而是对血亲求爱不得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吧,如果硬要拿“孝顺”“感恩”去强迫她对原生家庭跪谢,也是不公平的,不知道她未来几十年能不能从过去的苦难中释怀。
现在国内很多老小区,集中加建电梯,我爸妈楼层也不低,也是很麻烦。他们问过小区好多次,都说快了,快了,但好几年了,电梯影子也没有。
就是折腾不动了,你看我前面写的,父母上了岁数,买房卖房,了解养老院等等,都只是觉得考虑成熟了,然后执行,必须靠小孩,他们搞不定了。所以很操心。
真是太好看了… 请问收徒弟吗?盖房打家具我都想学
表跟包不一样,patek基本都是18k 金的,保养一次出来,就跟全新的一样,皮带换一根全新的就完了。
关键是贵,爱马上在表哪里,就是入门起步价。
前几年达赖到美国,秀了一下他的patek。是1943年二战罗斯福希望打通西藏的陆地线路来抗日,派人到西藏,送给当时只有几岁Dalai的礼物。
都是一套房子的钱,要爷爷传下来,应该没人嫌弃吧。
你海归的时候,拜他为师吧。。。
以后你就是我的小师妹啦! 哈哈
3公里的危险品工厂,中间有多少楼啊。有啥担心的。如果真的不放心,自己回去给他们另买一套 。
对了,你看到茶几里面那个茶叶盒没有? 就是看上去是个竹筒的(实际是木头的),有国画那个。。。也是他自己做的。。。
多去文学城看看,那边好多中年人谈父母养老,你家父母这年纪找的这种算是最佳选择了。这里好多人,应该年纪不到那边的,思想不够成熟,谈起来这事过于emotional,不够理性。
不是工厂是仓库,这不是有塘沽大爆炸的前车之鉴嘛,担心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国了,而且爸爸妈妈估计不愿意被我折腾除非我经常回去常驻,短期内不可能
非常美,很有设计感
也没有多沉重,坦然面对,量力而为就好了。
叹为观止 能工巧匠
画也是他画的,牛
这句话还是很成熟很有深度的。赞一个👍!
那个茶叶筒确实很牛,打开后可以看到,筒壁很薄,也就25美分那么厚,关上,严丝合缝。。。
他说,他这个功夫,外行看不出,内行一看就知道他有功力。
这次疫情,的确让我父母觉得有些计划要早准备,我并不是能说回来就回来的。这个世界突发的事还是太能左右我们。
那好的吧请传给我一只表
那我不知道了。。。
你也归吗哈哈 二师兄
景仰!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人总要为自己适当开解。。。不要为难别人,也不要太为难自己
我刚才也回复twbb,那个层主家里情况很恐怖的,我在其他贴见过,也觉得没必要用孝顺道德绑架那个层主,父慈子孝,父都不“慈”何来脸面要求子孝,最低程度的维系和养育,不好要求最高道德水准的回报。
把你的贴子发给你父母看看呗
歪哥我终于相信你文艺体质是有遗传的了,你是我师父亲生的蛾子。那个茶叶盒难度看着不小昂!
你让他们等几个月你下次回国一起帮看着?现在能网上给他们订菜吗?
歪哥话语中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哇
不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其实那样老年人放弃了最重要的自由,我想的是仍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但是有人照顾基本的起居饮食比如做饭洗衣清洁,然后有护士来检查一下有人来带看病。有报警器可以随时报警找人。只要自己能动,我更期待这种照顾而不是到一个集中营似的养老院里去。
一件是我爸妈家里的一个红木柜子,历经文革唯一留下的老家什。记得小时候老妈就对我们几个孩子(主要对我弟)三令五申,如果敢在柜子上搞出划痕,就打断我们的腿。反正就是当“祖宗”一样伺候着。现在老爸老妈已经移民到我这儿了。家里的东西处理得也差不多了。就是这个大柜子不知怎么办好。舍不得卖也舍不得送人。留给孩子们么,也难。大而笨拙,不太实用又和其它家具不搭。老妈一直把这事放在一边,估计也是要留到不得不处理的时候再说了。
第二件家具是我家的一只餐桌。当年刚结婚,老公就像LZ父亲一样,满怀憧憬,兴致勃勃地自己打家具。买了最好的木料,还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在一室一厅的小公寓里吭哧吭哧做了一两个月,搞出了一个饭桌。有点queen anne style的意思, 桌脚是弯弯的,但桌面比较乡村式。虽然质量很业余,心血真的是花了很多,以至于配套的椅子就没下文了。二十年多过去了,这只“四不象”桌子跟着我们辗转多地,是唯一一件不可遗弃的家具。想想将来老了,有一天必须处理它,就难受。
谢谢谢谢,你们不夸,我还真没仔细品他这手艺,以前觉得他就是喜欢做家具。
他当年也是文艺青年,家里有他年轻时演话剧的剧照。扮演的是一个进城的知识青年,不要乡下老婆的反面人物。我窃以为,那部戏对他还是影响很大的。他后来放弃了在那个城市进入市话剧团的工作机会,调动工作回来去了一个很不好的单位,他郁郁不得志了很久,但和我妈团聚了。
那倒也没有。
我这两眼一抹黑啊,对国内根本不了解呢,真的!
就是木匠这个手艺啦,他的个人兴趣而已。
你想的还挺美,还自由。
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次我教训他要听话,他怒了,说,凭什么我每次都要听你的话,你什么时候听我的?
我说,等你给我换尿布的时候,我就听你的。
就是这样。。。
我家有两个红木柜子,也很好质量的,但后来不知道怎么没了,不知道是不是送给亲戚了。
红木柜子,非常沉,质地很好,那铜锁铜条一衬,很有味道。
饭桌听着很不错啊,很有特色,椅子不一定非得配套,混搭线条简单的金属椅子肯定很酷。
pat pat,不要着急,你要是担心,从现在开始准备,过几年自己帮他们换,功课都自己做。长途遥控要他们自己换,肯定是不会听的,年纪大了没这个体力,怕折腾。
喜欢动手做家具的人,让我觉得是心里有灵气,眼睛里有生活,会憧憬会体会生活,难怪你喜欢诗,原来遗传你父亲。羡慕你有这样的父亲。原生家庭也一定是幸福的。 祝福吧!继续幸福下去!
抱抱
如果你说的美国一万刀不算贵的话 有四个老人呢?
同感 生理情感就是不一样 我老公对自己爹妈养老也是这个态度 而我就跟你似的各种操心不安时时会有忧虑内疚
最近不是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吗,assisted living in home虽然是1990年才在美国开始,但是很有市场。因为老人们都讨厌被集中管制的生活。虽然集中管制更为安全有效率,但是人们觉得那种精神状态让人无法忍受。活到八十了,自己都定了生活习惯了,反而要被人管着几点起,几点睡,一起出去。。。很多人宁愿死了算了。
好伤感 看完心里觉得好痛 我的包包们都无处安放了 顿觉我悟到了什么
普通美国华人人,有几个能每月拿回家一万刀的?
你可能一直住在一个地方,没怎么搬家,我这些年搬了几次,早就觉悟到除了关键证件文件,没什么不可以割舍的了,
我觉得,我在还能四处活动的时候肯定是搬到儿女的小区里去买一栋房子住,等真的要去养老院的程度,已经快行将就木了。估计啥都不带都行。
的确心灵手巧。这是车床车出来的?在工厂工作?
很巧今天我爸妈微信说楼上的哪两家同事老人也去了养老院。唉,总之就是个很伤感却绕不过去的话题。
就是毕业找工作办了一个城市住了两年basement 买了房子就再也没动过了 一住就是12年了 老想折腾搬家 换个更喜欢的城市 但是真的好难啊
你住过校吗?喜欢住校吗?如果年轻喜欢热闹的时候都不喜欢住校,你觉得老了有自己生活模式会喜欢集体生活吗? 我希望国内能开始有人搞assisted in home care.美国也不过三十年前开始的。国内发展这个人力资源更丰富的多。 经过一些照顾老人的经历,我觉得最大的危险是老人痴呆。我们很多的假设都在老人精神正常的情况,而老人痴呆会击毁一切的设想,包括申请安乐死。更大的问题是,老人痴呆不受计划,会悄然而来。所以早做准备吧。
哈哈, 你们就别揣测文艺男青年的歪心思了。 歪哥应该是我同一辈的, 咱十几年前在买提混得有点熟。。
真的,要能买地就好了,很小块都可以。
其实今年真的看穿了很多东西。一切都是宇宙里的尘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