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科普兩個概念: (1) 比率的組間可比較性、(2) 統計推斷。 首先,比率的組間可比較性是一個社會學/人口學的概念,用一個例子會比較容易說明。假設有兩個互不相交(mutually exclusive)的群體(可以是族群、性別、市、省、國家等等),在今年一開始都有100人,兩個群體(群體甲、群體乙)有20人因疫情死去,所以到了今年底都只剩餘80人。那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多少? 很簡單,兩者都是20*1000/100,即是每千人死亡200人(嚴格而言,分母應該是年中人口,不過使用年中人口與年初人口的差別不算大,因此簡化計算)。這是否意味著兩個群體因疫情而死的比率真的是相等嗎? 現在我們都知道新冠的死亡率在老人中特別高。假如群體甲比較年輕,群體乙比較老,那我們還能說兩個群體的死亡比率相等嗎? 恐怕不能。因此更有效對比的方法是使用年齡標準化比率 (age-standardized rate)。計算方法有一點複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一下。但是概念上比較直觀,就是將兩個群體中的年齡分佈轉換至一個統一的年齡分佈,然後基於這統一的年齡分佈去計算死亡率,這樣就消除因兩個群體的年齡分佈不一致(就是一個群體較年輕,另一個群體較老)所導致的組間不可比較性。所以當我們對比兩個群體的比率時,年齡標準化比率才是更適合的選擇。因此我們在計算群體甲和乙因疫情而死的比率時,需要使用年齡標準化死亡率,而不是粗死亡率。 第二個概念就是統計推斷(statistical inference)。研究者不是神,不可能(沒有時間、人力物力等原因)去取得研究對象總體(population)中每一個人的數據。因此研究者總需要以小見大,以有限的樣本數據推斷總體的情況,但是在統計學上而言,這種推斷能夠成立的前提是樣本需要通過隨機抽樣來取得。如果不滿足前提,這樣推斷就是無本之木。 在搞懂這兩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分析論文究竟說了甚麼。首先,目前大多數的回答都在討論美國華裔的情況,但是論文的數據能否推廣至這個群體(美國華裔)的情況? 答案是不能。論文的數據是來自於NYC H+H,我搜了一下,這是紐約市(不是州)的公立醫療系統,主要服務對象是低下階層。從論文表一亦可佐證NYC H+H主要是服務低下階層的,該醫療系統中新冠病人使用私人醫保支付的比例只有26.3% (不區分族群的數字),而自行付款的比例則為32.1%,考慮到在紐約州(我找不到紐約市的數據)5.3%[1]的人沒有醫保,32.1%自行付款的比例怎麼說都十分高,因此NYC H+H主要服務低下階層是比較確定的。那在一個主要服務低下階層的醫療系統中按族群分類的新冠情況,能推斷到整個紐約市的按族群分類的新冠情況嗎? 怎麼看都不可能,更遑論推斷到整個美國按族群分類的新冠情況。因此論文的數據不能支撐任何推斷到整個美國華裔的情況,頂多只能推斷至紐約市不同族群的低下階層新冠情況。如果不作統計推斷,論文的結果只能代表NYC H+H的情況。 第二,使用論文圖一來對比不同族群死亡率並不恰當。論文圖一的死亡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圖一下方已經寫了: “Rates are unadjusted”。因此可以合理推論這圖的死亡率其實是粗死亡率,這會受不同族群的年齡分佈影響。而數據的華裔年齡恰好在各亞裔族群中是最老的,論文中也明確說了這一點 “Chinese patients were the oldest among Asians, with a median age of 53 years (IQR 38-64), and they were among the oldest of all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Marcello et al. 2020:7) 所以這樣意味著基於圖一來對比不同族群的死亡率並不合適。 那使用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的結果來對比不同族群的死亡率成不成? 這會好一點,因為在回歸模型中已經控制了性別和年齡,因此回歸模型的結果在概念上跟年齡標準化比率相似,已經去除了不同族群有不同年齡分佈的影響。在這個回歸模型中,華裔死亡的比值比(odds ratio)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又是怎麼回事 (有興趣知道比值比是甚麼東西的同學可以搜一下來看看,簡而言之,比值比跟機率不是一個概念)? 細看一下,回歸模型中用了族群虛擬變量(dummy variables),而參照組是白人。所以所有其他族群都是跟白人作對比的。那回歸模型的結果意味著甚麼? 就是華裔死亡的比值在統計學上是跟白人有顯著差異,而且是較白人為高,高多少呢? 華裔的比值比是1.44,而作為參照組的白人,他們的比值比則固定是1。跟別的族群(例如其他亞裔)相比,華裔死亡的比值(odds)較白人的比值高44%,因此才會有報導中“華裔病人死亡率最高,接近白人1.5倍”的說法(我估計記者覺得50%比較聳人聽聞,索性寫為接近1.5倍)。但是由於比值比跟機率不是一回事,所以報導中用上“死亡率”一詞其實不對,因為死亡率(不管哪種算法)都是機率,而不是比值比。不過,解讀邏輯回歸是比較進階的統計學,估計很多記者不懂,搞出這種錯誤倒也不奇怪。 那我們可以說華裔的死亡比值(確切而言,應該是紐約市華裔的低下階層新冠死亡比值,以下使用簡稱,方便討論)較其他亞裔為高嗎? 以比值比的點估計來說,是,華裔的1.44要比南亞裔的1.06和其他亞裔的1.08為高,所以華裔的死亡比值比較其他亞裔高。就這樣? 不是,論文作者沒有另外用卡方檢驗測試華裔跟其他亞裔的死亡比值比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答案是不確定。但是從比值比的95%置信區間可以猜一下,華裔比值比的95%置信區間跟其他亞裔比值比的95%置信區間重疊了不少,我猜用卡方檢驗測試後,華裔比值比跟其他亞裔比值比應該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所以結論是: 我們不知道華裔的死亡比值是否較其他亞裔為高,但是很有可能沒有,儘管有顯著差異,也不確定換算成死亡率是怎樣,死亡率的差異有多大等等(數學上而言,比值比差異大並不代表機率差異大)。 第三,論文中的死亡變量並不等同於總計新冠死亡率。那實際上論文的變量是甚麼? 不是因新冠而死的人都被算進去,而是院內死亡(in-hospital mortality)。論文中也說了: “Seventh, we included only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did not include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ho died after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Marcello et al. 2020:7) 雖然論文作者沒解釋,但是箇中原因也挺容易想到: 論文是基於NYC H+H的病人記錄,病人在確診後,可能因為確診時是輕症,或是別的甚麼原因(比如經濟問題之類的),導致病人沒有住院,之後病人病情發展如何,是死是活,NYC H+H無從得知。那院內死亡跟總計的新冠死亡在概念上一樣嗎? 不一樣。但是至少可以說,儘管華裔的院內死亡率真的是高於其他亞裔,也不代表華裔的總計新冠死亡率較其他亞裔為高。 總結一下,(1) 論文結果不能推斷到整個美國華裔的情況,充其量只能推斷至紐約市低下階層華裔的情況; (2) 論文數據中華裔粗死亡率的確是較其他亞裔高,但是在考慮到年齡分佈後(即是基於邏輯回歸模型結果),唯一確定的是華裔的死亡比值較白人為高,不確定是否較其他亞裔族群為高; (3) 論文數據用的是院內死亡率,至於院內死亡率跟總計的新冠死亡率有甚麼關係? 我們不知道。 現在終於可以回答一下問題了,按論文的內容,真實情況如何? 如果真實情況是指“整個美國華裔的新冠情況”,那答案就是不知道。如果真實情況是指“紐約市低下階層華裔的新冠情況”,那麼答案會是不確定,因為論文中只測試華裔對比白人的死亡比值,沒有測試華裔的死亡比值是否較其他亞裔為高。那這報導反映甚麼問題? 嗯,就是記者的統計學水平有待提高。那這論文反映了甚麼問題? 論文中唯一確定的是,在NYC H+H系統中,華裔死亡比值較白人顯著的高,除此之外,其他情況不確定。這可能意味著學界需要進一步收集紐約市內各族群的新冠數據,才能起碼搞清楚紐約市內各族群的情況吧。 最後一個彩蛋: 論文中作者不是基於病人記錄中的族群數據作分析,而是用了一個挺新奇的玩法: 病人的族群是基於病人的姓,例如姓Narazaki的病人就會被視為日裔,姓Zhou的病人就會被視為華裔。論文說了這樣做的好處: “Fourth, we did not analyze outcomes for the group of patients categorized as Asian solely based on race entered in the EHR, as this group was nearly half the size of the group identified through surname-based ethnicity identification.” (Marcello et al. 2020:6) 那麼這樣做有甚麼壞處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說。 参考 ^https://www.kff.org/other/state-indicator/total-population/?currentTimeframe=0&sortModel=%7B%22colId%22:%22Location%22,%22sort%22:%22asc%22%7D
顺便简单介绍一下美国的华裔情况,大家就明白美国所谓的华裔也就是个字面上的概念,并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代,大概是20世纪初来到美国,基本已经和美国本土同化,正常情况下是比较难分辨的,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政府里面那些威妥玛拼音华裔名字
第二代,大概是民国破灭以后,在50年代60年代来到美国的,目前主要活跃在半导体行业,比较有名的是NV的黄,AMD的苏,高通也有一大堆。美国的华人教会也是以他们为主力
第三代,大概是大陆90年代以后以福建为主,附带全国各地的避难非法移民潮,这部分人构建了现在美国各处中餐馆的主力
第四代,是大陆21世纪以后的教育移民以及投资移民。大家可以看看各大高校的汉语拼音名教授,基本都是这个时段过去的
其中非法移民的理由通常是避难,特别是以宗教为由,纽约一般来说是他们的第一站,纽约有非常多的做非移生意的律师,之前就有朋友打过工。
大家今天在知乎上面看到的在美华人/中国人,基本上都属于第四代,是无论在国内还是美国都是真正的人上人。
第三代整体是比较惨的,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人。
第二代基本不被知乎众了解,但是实际上他们才是华裔在美国的政治主力,也是最恶心的,一边打着种族牌,一边又忙着和后面几代做切割
第一代基本已经不算是一个独立的团体了,一般可以忽略
-----------
纽约是非法移民的第一站,太正常不过了
作者:咕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5350552
如何看待「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这一报道,真实情况如何?反映了哪些问题?
萝卜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5016690
网易的中文报道我看了一遍,预印版(preprint)的文章数据也详细的看了一遍。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先说原始文章,文章中写出华裔新冠死亡率最高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正确的解读数据,就是一个仁者见仁的事情了。
在下结论之前,简单科普一下一些基本概念会更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
1. 预印版(preprint)就是学术界没有经过同行审议,作者直接上传到网络上的文章。因为很多因素,现在这种方式比较流行。优点是快速发表,方便信息的传播,缺点就是内容质量全靠作者自己把关。因此看这样的文章一般要更谨慎一些。
2. 文章数据来源:该文是收集了NYC H+H(我的理解是这是个纽约一个医疗系统)纽约疫情爆发的前3个月的一部分检测人群以及结果情况,并且做了一些随访。该组织包含纽约多家医院,覆盖纽约5行政区。该组织的使命就是整合纽约公共医疗系统无差别的向纽约市民提供医疗保障。我也看了一个他们宣传的一个页面 (有中文的:https://www.nychealthandhospitals.org/wp-content/uploads/2017/10/Chinese.pdf)根据页面介绍,低收入的家庭通过他们看病应该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免。同时没买保险的,保险不全的,没钱的人,甚至是非法移民都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得到应该及时的医疗。因此我猜测,很多使用这个系统的人,多多少少会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就像文中提到的,他们的数据应该是涵盖了很多低社会阶层的人群(包括亚裔)。因此我的理解是该文章所涉及到的人群,包括白人,黑人,和亚裔,最能代表的应该都是各族裔中低收入的人群。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NYC H+H的员工中40.4%是女性,47.6%是少数民族(在美国应该是除了白人和黑人,其他的都是少数民族)。94.5%的员工是民主党人 (如下图)!我觉得这几个因素都会对医疗结果产生某种影响的。我们下面可以细说。
3. 具体涵盖人口数量:总计85328人,包括9971亚裔,亚裔又分为南亚裔,华裔和其他;亚裔里有2214是华裔。此处需注意一下,华裔的信息来源是根据医疗系统登记资料或者姓氏判定出来的。也就是说这里边其实包括全世界各地移居到美国的华人,比如你是个越南华人,后来移民美国,名字中还是用中国的姓,那就会被划分到华裔。但是如果你是越南华人,移民到美国,用的是越南的姓,登记资料里没有说清楚,就会被划分为南亚裔。我个人理解是在血统基因上没有区别,但保留中国姓的,在华人社区的概率大,保留越南姓的生活在越南人的社区里的概率更大,因此实际上这些人的行为模式会有比较大的不同。
4. 几个统计指标:a. 阳性率:就是所有病毒检测中,阳性结果的比率 (注意疫情前三个月纽约很快就医疗饱和了,当时检测能力和床位都是不足的,只有症状很典型或者严重的才会被检测,因此阳性率越高的群体,相对性的应该是检测越不充分的群体)。b.阳性住院率:文中的住院率指的是如果检测阳性,住院的比率 (理论上来讲,在检测和医疗受限的情况下,检测阳性率越高的群体,住院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C. 住院死亡率:就是阳性住院的人,在住院后死亡的比率
5. 入院既往登记情况:这里边分了好几个,我就不一一说了,主要是有保险登记的,急诊过来的,以前在急诊登记过的,和新来的(不是指刚移民的,而是指检测的时候第一次被该系统登记,主要的影星是从来没登记过的人,有可能是收入特别差,从来不在正规医院看病的…)。
接下来看一下具体的数据 (统计口人特征表:):这里边如果对比其他群体,华裔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年龄明显偏老,而且最老(大于75岁的)的比例高。没有保险自己掏钱,从来没有在医院注册过的华裔比例明显偏高。这些其实都是会增加死亡率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华裔的这几个特征跟白人的是非常接近的,相对来讲,统计中的黑人反而更有优势。看到这里,我大概能猜出来结果是啥了,就是死亡率华裔接近白人,但是都比黑人的死亡率要难看。事实很接近又很远。
你再看一下并发症,你会发现BMI大于30的就是肥胖的人,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肝病(脂肪肝,肝硬化等慢性病我猜),CKD(慢性肾病)的比率,华裔都明显更低,也就是说华裔整体上来讲是更健康的啊。这里边其实有一个陷阱,第一就是肥胖的指标,亚裔普遍偏瘦,其实BMI大于25,对亚裔来说都看起来比较胖了,尤其是肚子很大的多,而白人黑人, BMI大于30看起来也没有那么胖,所以这个指标对不同种族意义有点不一样,亚裔其实比数据看起来胖。其他几个指标我觉得也有隐形的陷阱,就是以前没有登记过的,或者只去过急诊或者新注册的病人,慢性病情况以前没有报道,不一定没有,而当时急救匆忙,有没有住院后作全面的评估,其实是个大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华裔只是从数据上看起来健康,有没有规律的体检过是不确定的。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e8856c7923c5758453caf70dd4c3407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8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43c40b5f578133a2fb607549b84dcc0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e8856c7923c5758453caf70dd4c3407_r.jpg?source=1940ef5c"/>
再看检测结果(各群体的阳性率,住院率和住院死亡率):
1. 下图左边是阳性率:我们可以看到华裔(红色)的阳性率25%,略高于白人 (橙色),低于黑人 (绿色),低于南亚裔(蓝色)。但是都比较高。检测充分的情况下,阳性率应该是低于5%的,因为很多人只是普通感冒或者发烧,但是当时应该是你给医院打电话,医院根据病人症状描述决定是否检测。因此症状描述越典型越重,越容易被检测,此时阳性率也越高,表明该群体检测越不充分。这个数据说明,华裔的检测相对其他种族来讲是可以的。没有明显的被医院拒绝不被检测的情况。
2. 中间部分就是阳性住院率了,上面提到的四个群体,阳性住院率都在50%以上,要知道纽约当时没有方舱医院,而且医疗资源饱和,还能让50%的阳性患者住院,说明这些阳性患者大部分都是重症了。如上所说,黑人和南亚裔检测可能最不充分,所以应该是症状更重的,入院率会更高,事实的确如此,再此也看到非常细微的变化,就是黑人的住院率更高,白人的住院率也高过华裔。也许这时候有人要说,看吧,典型的种族歧视。在这里,我们先用客观的事实说一下,首先住院比率非常接近 (52-54%)。要记得之前提过白人的平均年龄最大,老年人也多,同时白人和黑人的并发症都更多,从今年年初刚爆发的时候我们知道,高龄和慢性病对影响最大,所以这可能是白人和黑人 (加上黑人的检测不够充分, 病情整体可能听起来更重)此处更高住院率的原因。
3. 最右边是住院死亡率。从上面的逻辑讲,阳性率高的住院率高,对应的死亡率应该高,现实是只有白人接近这个解释。黑人和南亚裔相对华人来讲,突然死亡率就低了下来,why?!!!
这个其实是个比较费解的情况,也是原文作者试图从数据的角度解释但没有太多线索的一个情况。我们看到,对比来讲,这个死亡率跟白人很接近,如前所说,两种族的年龄之类的接近,而华裔并发症更少,在给定数据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把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因素放在一起作一个统计学的比较的,叫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多元回归分析)。
不懂多元回归分析的不要紧,我自己也不太懂,能看明白结果才是重点:
我们知道除了绝对的死亡率,还受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个回归分析,就是把这些因素也计算进去,看调整后的死亡率对比是怎么样的(这个结果理论上更符合真实情况)——如下表:以白人死亡率为参考,各种族的死亡情况,结果看OR值就可以了(同时对应的P值应该是小于0.05,表明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这里的OR值就是相对白人死亡率的比值,比值大于1的说明死亡率大于白人的死亡率,小于1的说明死亡率小于白人死亡率,同时要留意P值要小于0.05才有统计学意义。这里刚才提到的只有黑人OR为0.77小于1同时P值小于0.05,说明死亡率仅是白人的77%,而华裔OR为1.44,同时P值小于0.05,说明华裔的死亡率是白人的144%。注意,刚才大家可能在纠结为啥南亚裔死亡率那么低,你看现在纠正后跟白人是一个级别的 (注意南亚裔整体更年轻,在该医疗系统注册比率更高)。
现在看来其实这个结论其实也没有太夸张,因为你看,黑人死亡率比白人都要低很多的。但是依然,华裔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为什么呢?我觉得这就要看一些没有发表的数据了。我觉得作者没有很好的提供出来的一个数据就是死亡病人的普通病房住院周期,以及ICU住院周期。这个在医疗系统里能查的出来,作者一开始也描述了,但是没有在表格中展示出来。因为现在大家争论最大的是华裔进了医院,有没有被区别对待。我觉得猜测都是苍白的,语言不好,缺钱所以医生抢救不及时,都不好说。如果华人死亡周期特别短,表示抢救很可能不及时不充分,就真的有可能是被区别对待了。
从我认为的华人的性格来说吧,就是沟通的问题。印象中黑人都特别会表达,一点高兴或者痛苦都写在脸上,而华人却相反,扑克脸不仅仅是刻板印象,更多时候是真实情况。另外就是看到那么多人从来没有在医疗系统登记过,想起来身边的同学,也都是交了医保生病了从来不看医生只是自己扛着,缺乏去医院跟医生护士打交道的经验,关键时候会不会卡住不知道怎么表达也很难讲的。另外就是华人男性很多时候生病了自己扛,有了慢性病不一定及时跟医生讲也是有的。怎么说呢,社区文化不是有几个朋友,谈天说地或者有难同当,而是这个社区的人对整个社会政治政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我身边年轻人多的原因吧,大家关心的是怎么冒一些风险钻空子或者从政策中得到好处而不是怎么提高关键时刻的抗风险能力。你看这个医疗系统中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同时这个医疗系统中大部分都是民主党,我不觉得纽约的底层华人多关心其他民族,或者说多关心政治,更不觉得很多华裔会支持民主党。我始终相信医疗是个人文关怀色彩非常重的场所,你所关心的东西与住院后接触的人(医生护士病友)关心的东西一样不一样,你很快就能体会到,然后会得到生的希望还是死亡暗示,以及这些因素起到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是多少数据也无法解释的事情。说到这里,再想想这个数据,感觉还是不好的。看到这种现象要重视的人,永远应该是在这种现象中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数据不会说谎,但是自己行动而不是奢望别人的恩赐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最后提一下的就是这篇来自晴天娃哈哈(我完全不认识……)的文章标题是有误导性的。这是一篇中文网站(网易)的文章。我估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黑人”很容易会震惊,怎么回事!纽约华裔怎么会不如黑人?!!!因为通常广大民众会觉得黑人应该一直都是新冠死亡率较白人高,进一步甚至会联想到黑人穷,受教育程度差,社会地位低,自然比白人死亡率高。如果你看这篇文章的话,其实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个文章的数据里,整体上可能代表的都是偏中低阶层的人,而白人住院死亡率(33.6%)跟华华裔住院死亡率(35.7%)是比较接近,远高于黑人的住院死亡率(23.7%),你都能解释说美国的底层白人还没有黑人混的好,这其中的原因在现有的数据里其实是解释不清楚的。
作者:晴天里的思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4008422
我倒是觉得已经移民的华人以后都没必要再做给中国捐款捐口罩的事情,做好事没人会感恩你,还天天被红脖子骂叛徒。
纽约华裔一大半都是洗盘子的和上代老广,底层人口试图通过移民来改变自己的阶层是痴心妄想,移民之后更加底层。对于底层而言,移民最大的优点仅仅在于享受充足的福利保障,所以不能去选择英美这样的社达国家。
感染率高低只和自己阶层有关,国产红脖子们现在一堆优越感,生病就打开了水滴筹,赶紧洗洗睡吧。
作者:围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4132425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科普兩個概念: (1) 比率的組間可比較性、(2) 統計推斷。
首先,比率的組間可比較性是一個社會學/人口學的概念,用一個例子會比較容易說明。假設有兩個互不相交(mutually exclusive)的群體(可以是族群、性別、市、省、國家等等),在今年一開始都有100人,兩個群體(群體甲、群體乙)有20人因疫情死去,所以到了今年底都只剩餘80人。那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多少? 很簡單,兩者都是20*1000/100,即是每千人死亡200人(嚴格而言,分母應該是年中人口,不過使用年中人口與年初人口的差別不算大,因此簡化計算)。這是否意味著兩個群體因疫情而死的比率真的是相等嗎? 現在我們都知道新冠的死亡率在老人中特別高。假如群體甲比較年輕,群體乙比較老,那我們還能說兩個群體的死亡比率相等嗎? 恐怕不能。因此更有效對比的方法是使用年齡標準化比率 (age-standardized rate)。計算方法有一點複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一下。但是概念上比較直觀,就是將兩個群體中的年齡分佈轉換至一個統一的年齡分佈,然後基於這統一的年齡分佈去計算死亡率,這樣就消除因兩個群體的年齡分佈不一致(就是一個群體較年輕,另一個群體較老)所導致的組間不可比較性。所以當我們對比兩個群體的比率時,年齡標準化比率才是更適合的選擇。因此我們在計算群體甲和乙因疫情而死的比率時,需要使用年齡標準化死亡率,而不是粗死亡率。
第二個概念就是統計推斷(statistical inference)。研究者不是神,不可能(沒有時間、人力物力等原因)去取得研究對象總體(population)中每一個人的數據。因此研究者總需要以小見大,以有限的樣本數據推斷總體的情況,但是在統計學上而言,這種推斷能夠成立的前提是樣本需要通過隨機抽樣來取得。如果不滿足前提,這樣推斷就是無本之木。
在搞懂這兩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分析論文究竟說了甚麼。首先,目前大多數的回答都在討論美國華裔的情況,但是論文的數據能否推廣至這個群體(美國華裔)的情況? 答案是不能。論文的數據是來自於NYC H+H,我搜了一下,這是紐約市(不是州)的公立醫療系統,主要服務對象是低下階層。從論文表一亦可佐證NYC H+H主要是服務低下階層的,該醫療系統中新冠病人使用私人醫保支付的比例只有26.3% (不區分族群的數字),而自行付款的比例則為32.1%,考慮到在紐約州(我找不到紐約市的數據)5.3%[1]的人沒有醫保,32.1%自行付款的比例怎麼說都十分高,因此NYC H+H主要服務低下階層是比較確定的。那在一個主要服務低下階層的醫療系統中按族群分類的新冠情況,能推斷到整個紐約市的按族群分類的新冠情況嗎? 怎麼看都不可能,更遑論推斷到整個美國按族群分類的新冠情況。因此論文的數據不能支撐任何推斷到整個美國華裔的情況,頂多只能推斷至紐約市不同族群的低下階層新冠情況。如果不作統計推斷,論文的結果只能代表NYC H+H的情況。
第二,使用論文圖一來對比不同族群死亡率並不恰當。論文圖一的死亡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圖一下方已經寫了: “Rates are unadjusted”。因此可以合理推論這圖的死亡率其實是粗死亡率,這會受不同族群的年齡分佈影響。而數據的華裔年齡恰好在各亞裔族群中是最老的,論文中也明確說了這一點 “Chinese patients were the oldest among Asians, with a median age of 53 years (IQR 38-64), and they were among the oldest of all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Marcello et al. 2020:7) 所以這樣意味著基於圖一來對比不同族群的死亡率並不合適。
那使用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的結果來對比不同族群的死亡率成不成? 這會好一點,因為在回歸模型中已經控制了性別和年齡,因此回歸模型的結果在概念上跟年齡標準化比率相似,已經去除了不同族群有不同年齡分佈的影響。在這個回歸模型中,華裔死亡的比值比(odds ratio)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又是怎麼回事 (有興趣知道比值比是甚麼東西的同學可以搜一下來看看,簡而言之,比值比跟機率不是一個概念)? 細看一下,回歸模型中用了族群虛擬變量(dummy variables),而參照組是白人。所以所有其他族群都是跟白人作對比的。那回歸模型的結果意味著甚麼? 就是華裔死亡的比值在統計學上是跟白人有顯著差異,而且是較白人為高,高多少呢? 華裔的比值比是1.44,而作為參照組的白人,他們的比值比則固定是1。跟別的族群(例如其他亞裔)相比,華裔死亡的比值(odds)較白人的比值高44%,因此才會有報導中“華裔病人死亡率最高,接近白人1.5倍”的說法(我估計記者覺得50%比較聳人聽聞,索性寫為接近1.5倍)。但是由於比值比跟機率不是一回事,所以報導中用上“死亡率”一詞其實不對,因為死亡率(不管哪種算法)都是機率,而不是比值比。不過,解讀邏輯回歸是比較進階的統計學,估計很多記者不懂,搞出這種錯誤倒也不奇怪。 那我們可以說華裔的死亡比值(確切而言,應該是紐約市華裔的低下階層新冠死亡比值,以下使用簡稱,方便討論)較其他亞裔為高嗎? 以比值比的點估計來說,是,華裔的1.44要比南亞裔的1.06和其他亞裔的1.08為高,所以華裔的死亡比值比較其他亞裔高。就這樣? 不是,論文作者沒有另外用卡方檢驗測試華裔跟其他亞裔的死亡比值比是否有顯著差異,因此答案是不確定。但是從比值比的95%置信區間可以猜一下,華裔比值比的95%置信區間跟其他亞裔比值比的95%置信區間重疊了不少,我猜用卡方檢驗測試後,華裔比值比跟其他亞裔比值比應該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所以結論是: 我們不知道華裔的死亡比值是否較其他亞裔為高,但是很有可能沒有,儘管有顯著差異,也不確定換算成死亡率是怎樣,死亡率的差異有多大等等(數學上而言,比值比差異大並不代表機率差異大)。
第三,論文中的死亡變量並不等同於總計新冠死亡率。那實際上論文的變量是甚麼? 不是因新冠而死的人都被算進去,而是院內死亡(in-hospital mortality)。論文中也說了: “Seventh, we included only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did not include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ho died after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Marcello et al. 2020:7) 雖然論文作者沒解釋,但是箇中原因也挺容易想到: 論文是基於NYC H+H的病人記錄,病人在確診後,可能因為確診時是輕症,或是別的甚麼原因(比如經濟問題之類的),導致病人沒有住院,之後病人病情發展如何,是死是活,NYC H+H無從得知。那院內死亡跟總計的新冠死亡在概念上一樣嗎? 不一樣。但是至少可以說,儘管華裔的院內死亡率真的是高於其他亞裔,也不代表華裔的總計新冠死亡率較其他亞裔為高。
總結一下,(1) 論文結果不能推斷到整個美國華裔的情況,充其量只能推斷至紐約市低下階層華裔的情況; (2) 論文數據中華裔粗死亡率的確是較其他亞裔高,但是在考慮到年齡分佈後(即是基於邏輯回歸模型結果),唯一確定的是華裔的死亡比值較白人為高,不確定是否較其他亞裔族群為高; (3) 論文數據用的是院內死亡率,至於院內死亡率跟總計的新冠死亡率有甚麼關係? 我們不知道。
現在終於可以回答一下問題了,按論文的內容,真實情況如何? 如果真實情況是指“整個美國華裔的新冠情況”,那答案就是不知道。如果真實情況是指“紐約市低下階層華裔的新冠情況”,那麼答案會是不確定,因為論文中只測試華裔對比白人的死亡比值,沒有測試華裔的死亡比值是否較其他亞裔為高。那這報導反映甚麼問題? 嗯,就是記者的統計學水平有待提高。那這論文反映了甚麼問題? 論文中唯一確定的是,在NYC H+H系統中,華裔死亡比值較白人顯著的高,除此之外,其他情況不確定。這可能意味著學界需要進一步收集紐約市內各族群的新冠數據,才能起碼搞清楚紐約市內各族群的情況吧。
最後一個彩蛋: 論文中作者不是基於病人記錄中的族群數據作分析,而是用了一個挺新奇的玩法: 病人的族群是基於病人的姓,例如姓Narazaki的病人就會被視為日裔,姓Zhou的病人就會被視為華裔。論文說了這樣做的好處: “Fourth, we did not analyze outcomes for the group of patients categorized as Asian solely based on race entered in the EHR, as this group was nearly half the size of the group identified through surname-based ethnicity identification.” (Marcello et al. 2020:6) 那麼這樣做有甚麼壞處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說。
参考 ^https://www.kff.org/other/state-indicator/total-population/?currentTimeframe=0&sortModel=%7B%22colId%22:%22Location%22,%22sort%22:%22asc%22%7D
作者:Ben Cheu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3293983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11.23.20233155v1.full
这篇论文的槽点真的太多了,参考性是真的低。
首先六月份已经检测了96万了,结果这里只取了8万样本,而且里面华裔才2200人,误差文中没提也就算了,拿死亡100人的样本出来说事,我是真的emmmmm。
而且跟纽约政府数据不同的不止华裔这一方面(纽约政府数据显示死亡率最低的就是华裔了)。这篇论文里里面显示死亡率第二高的是白人,黑人死亡率是最低的。
所以入关大v们能帮我解释下这是什么情况吗?除了低华,还有低白是么?种族歧视最厉害的美国,白人同样水深火热?
就算我们假设这篇跟纽约政府数据完全不同的论文数据是正确的。事实上,Public Hospital这个样本本身特征就太有特点了,取样就有问题。
假设两个数据本身都没有问题,而纽约市大部分病床都在私立医院(这个数据与美国全国数据不太一样),公立医院90%的病人都没有医保,常年受资金和人手不足困扰。所以大可能是没有医保的人群中,亚裔的死亡率最高;但绝大多数亚裔是有医保的(2019年医保率92.6%,在所有种族中最高)。
这样说你能明白所谓的公立医院数据对华裔来说参考性有多低了吧?
最重要的不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么?真没必要天天想着别人都水深火热。
知乎也沦为标题党,震惊党我也是真的服气。
如何看待「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这一报道,真实情况如何?反映了哪些问题?
BLUE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420437
美国大城市很容易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毕竟人多城市密度高又依赖公共交通,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停掉服务业和公共交通。
大部分身边认识的华人相比美国同胞们都是比较能宅家忍住不外出的,目前没有认识任何华人朋友感染新冠。
猜测这种报道的数据可能涵盖很多低收入人群,没有商业医保英文又不好的来美务工的华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武汉当时出现医疗挤兑去世的群体中也有很多没有关系进不了医院的穷苦底层人民。
现在知乎上的风气大多是希望美国经济衰退,并且觉得在美华人都是不爱国,以民族主义满足自己存在感之辈。
因为贸易,世界各国之间都是利益共存体,唱衰美国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弊大于利,是非常狭隘的想法。
另外疫情初期,在美华人群体出钱出力买空了美国的口罩支援湖北,因为爱国,最后换来国内同胞(估计不在湖北也不能感受到海外华人志愿的疯狂)在疫情发展后期对于美国疫情包括在美华人的冷嘲热讽,给了我对人性更多的认识。
作者:咖里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823940
听风就是雨,动不动就扯上意识形态、种族、社会地位。连亚裔更容易被拔管都出来了。那图表中白人的死亡率33.6%,仅次于华裔你怎么解释?白人比拉丁裔比非裔更容易遭到拔管?
原因其实很简单,华裔患者的年龄是最高的。文章原文如下:
死亡率是指已感染患者中死亡的比率,而非所统计的人群中的死亡比率。老年人当然比青年人更容易死亡罢了。
如何看待「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这一报道,真实情况如何?反映了哪些问题?
硫氯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946266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11.23.20233155v1.full
楼上已指出了文章的多种问题,比如说尚未经过同行评审啥的,在此解释一下“1.5倍”是怎么来的:
上图就是不同种族间的一个死亡率的比较,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橘色是白人(Whites),绿色是黑人(Blacks),红色为华人(Chinese) 这是一个比较粗的比较,没能考虑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啥的 白人被当作了对照组,因为一般来说这个群体数量最高,风险最低(将来就不一定了) 这个死亡率应该是住院人群的,文章提到过在纽约市3到5月有5万人因为新冠住院,其中死了1万7千。用这个数值来估计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纽约市在3到5月显然做不到应收尽治。
为了考虑到其他因素的作用,比如说文章提到过在这个样本中华人的平均年龄偏大,这样就有可能是因为是年老而导致了高死亡率,而非基于种族的差别对待。为了去除年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帮人建了一个多变量回归模型(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用死亡作为因变量(Outcome)。下面是模型的结果:
最重要的就是"Chinese 1.44 (1.04, 2.01)" 这一栏,这就是“高出一半”的由来,更为专业的解读应该是“于对照组白人相比,在去除对年龄性别慢性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后,华人的死亡率高了44%”.
于此同时,黑叔叔们的风险低了23%
亚裔在作为一个整体统计的时候没有显著的高风险,但细分(南亚、华裔、其他亚裔)之后尽在华人群体中发现了显著的高风险(p=0.03<0.05)
最后一栏有“Outpatient”即门诊患者,所以这个模型应该同时包括了门诊和住院患者,也就是说结论和上面的柱状图没法直接比较
谢谢提问者粘上了原文链接,原文槽点确实不少,怕要被退回重写
对于采样的群体描述不足,样本量有8万,同期纽约市有20万新冠累计病例,这8万和剩下的12万具体有啥差别?
方法部分过于简略,模型具体都加了那些变量没细说,只说有年龄性别慢性病史之类的
最初有8万样本量,最后纳入回归模型的只有不到一万,剩下的7万都到哪里去了?
作者:陈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408603
这是纽约卫生局从今年2月29号的第一个新冠病例跟踪到2020年12月28号的数据[1]
一家著名NGO更新到12月20号的数据[2]:
很简单的英文就不特意翻译了,总之很容易得出结论:亚洲人整体的死亡率是所有种族里最低的。
高赞的某位王姓用户为了表达对海外华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殷切期盼,靠着不知道从哪拿到的两组统计数据(死亡率+收入)以及刻板印象自作聪明地做出了关联:许多华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有着种族歧视以及阶级斗争优良传统的美国人当然见死不救了;这一见死不救,死亡率不就蹭蹭地往上涨了。
然而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一,许多纽约华人之所以在统计上被归于低收入群体,那是因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是领现金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在报税上有着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月收入3000美元但报税的时候完全可以写成1200;住着400美元一个月的政府楼却开着(写在子女名下的)特斯拉SUV领免费食物的人比比皆是。我不对这种做法作道德评价,
第二,只要你的年收入低于某个门槛(比如2020年单身$17,609),你将自动符合纽约州免费医疗保健(Medicaid)的条件,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小到洗牙大到换肾——以及因新冠住ICU——的全包式医疗服务[3]。这个福利其实是第一点里提到的大多数人工作领现金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就回答了开篇关于「是不是」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这两年对知乎氛围和舆论导向略有观察的人应该都明白,就不细说了。写这个回答只是还心存一点对知乎曾经一切以客观事实为讨论基础的社区氛围的向往和缅怀。
祝大家新年快乐。
完
参考
2020年纽约市卫生局新冠统计 https://www1.nyc.gov/site/doh/covid/covid-19-data-totals.page#rates KFF不同种族的新冠死亡率统计 https://www.kff.org/other/state-indicator/covid-19-deaths-by-race-ethnicity/?currentTimeframe=0&sortModel=%7B%22colId%22:%22Location%22,%22sort%22:%22asc%22%7D 2020年纽约州政府免费医疗保健的收入要求 https://www1.nyc.gov/assets/ochia/downloads/pdf/all_populations_medicaid.pdf
如何看待「纽约华裔新冠死亡率第一超过黑人」这一报道,真实情况如何?反映了哪些问题?
李良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278395
还是那句话:阶级永远大于民族和国家。
美国的华人,住在Lower Manhattan唐人街的,住在Flushing的,住在Long Island的,住在New Jersey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阶级,完全没有任何交集,就连支持哪个总统,对中国的态度,对同胞的态度,都可以截然不同。
把唐人街的老移民和华尔街的白领以及硅谷的华人二代创业家强行归为一类,那是不讲基本法。为什么美国的印度人团结?因为印度移民的家庭背景都非常类似,在美国从事的工作也非常类似,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的。
说华人不团结的,实际上不团结才是人的常态,抱团取暖才是无奈之举。美国最不团结的是哪个种族?是白人。美国最团结的是谁?是非法移民的老墨。试问哪个混得更好?
至于大难临头各自飞。人家资本家永远不愁,用不着你们这些无产阶级同情。某个要跑路的资本家都被政府搞了,他儿子不一样还是每天花天酒地,被各种微博女叫老公?更不用提某个网骗造车梦想家,跑到加州活得风生水起。一群无产阶级,可怜美国的华人资本家,以为他们每天都被黑人抢劫,天天被美国政府搞,说实话,马克思要被你们气的从坟头蹦出来。
我以为这些都是常识了,没必要特意说出来,但是显然不是这样。
闲话放在一边,说这个感染率。新冠是讲科学的。你和别人保持距离,注意卫生,感染率就低。你和别人挤在一起,感染率就高。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是谁?实际上是新加坡的工人,住在N人宿舍的那种。为啥新加坡官方报告人数那么低?因为这些人是外籍劳工,不算人。所谓的阶级就是这么残酷。美国华人呢?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餐馆打工的非法移民。为什么这么肯定?你去看美国每年给华人的绿卡人数,多少是技术移民,多少是投资移民,多少是亲属投靠就知道了。这些打工人挤在一间小房子,没有任何防疫条件,不感染才是新闻。
美国是个极右的国家,贫富差距,阶级差距非常的恐怖。有人只看到美国的上流社会,就会对美国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有的人只看到美国的赤贫阶级,就会对美国产生不切实际的蔑视。这两种观点都是管中窥豹。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辩证法应该是我们共产主义者的基本方法论,怎么这两年忘了的人越来越多了?
作者:RoseofVersaille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293952
我看了一遍论文,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论文的limitations也有被提到,引用如下:
也就是说,文中的新冠死亡率只是住院人群的死亡率--至于那些得了新冠但没住院的人,死亡率如何, 无从知晓。这部分数据的缺失,好比拼图缺了一半。考虑到低收入群体很可能出于治疗费用等等考虑,更倾向于确诊后回家熬着(或者没熬过去),这部分缺了的拼图对呈现全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仅仅用住院人群的死亡率数据(还只是纽约一个公立医院系统的数据),就对全纽约来下结论,这不科学 :-)
另外,论文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新闻媒体出于某种神秘的原因没有提及。如论文Figure 1所示,白人的新冠死亡率为33.6%,仅此于华裔的35.7%,远远高于黑人的23.7%。同时,如论文Table 2显示,黑人的死亡Odds Ratio 极具统计显著性地低于白人。按照新闻媒体的逻辑,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纽约白人的新冠死亡率超过黑人”这个结论了呢?这个标题难道就不值得一些流量?
论文Table 2
最后,文章本身并没有给出对白人死亡率第二高这一点的合理解释,让我对这篇文章的价值打上了大大的问号。作为一个统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我就不吐槽文章的logistic model了,只是有点感叹,这都能发一篇文章...
作者:安格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305377
这个是有可能的。纽约低收入的华裔里有大量的没有身份的人,而黑人基本都是美国公民。很多餐馆工,修指甲的和装修工,吃住在一起,住的地方如集体宿舍一样,很容易交叉感染。打黑工和没有身份的华人生病了不敢测试不敢就医,所以确诊少死亡率高。
但是要说医院或者政府大规模歧视华裔,我还是不信的。今年三四月的时候,我们这里(不是纽约)无论人种就诊都非常困难,一家四口得病有一个确诊算不错了,很多人都靠硬挺,测试的机会都没有。我家多年前请的阿姨(华人)住在纽约,她是低收入,住在华人聚集区。今年疫情期某天她给我打电话,说政府福利机构送牛奶和菜给她,她不在家,留在门口了,她怕因为家里没人以后不给她送了,又不会英文,让我帮她打电话问问。结果我还没来得及打电话她又给我留言说,发现还在给她送,不要打电话了。纽约管制最严厉的那些天,她一个低收入华人孤老太就靠着政府送的牛奶和菜过日子。
再说个我家门口的例子说明歧视即使在老百姓里也还好,至少发达的州是如此。我们这个镇亚裔不到5%,不久前有个人家装修,请的合同工的车上油漆喷了两个大字“Thank China”. 照片贴到了脸书家长群里。家长群就我家一户华人和一户中美联姻,其余都不是华裔。当时群里家长一片谴责,我们当然也在骂,我先生发帖说想搞法西斯那套还是怎么着?后来雇主上来说他要求合同工要么把车盖起来,要么把车开走。那户中美联姻家庭的老美是最气愤的,不依不饶一定要雇主解雇合同工。最后解雇没有不知道,车是开走了。
我认识的华人里从中西部到东西两岸,从高收入到低收入,都没有遇到出格的事情。个例肯定有而且一定都上了新闻。不是给美国政府洗。美国各地的抗疫都是灾难,只是把自己的所见如实报道一下。
作者:吴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2293482
我本人就在高赞答案里说的纽约华人最穷困潦倒的“法拉盛”区,我在这十五年了,想跟大家平心静气的聊一聊。
我有很多好朋友都是医护工作者,就在纽约抗疫的第一线,任职的医院外前段时间冰冻卡车储存放不下的尸体,都是真的,是日常。
题目中说纽约华裔死亡率第一, 这个数据是有待商榷的,应该考虑确诊的人口比例。亚裔包括华裔应该是确诊率最低的,但华人也的确不到病重不会踏进医院,在较低的确诊比例中死亡率有可能是最高的。
我问了一下我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她也说死亡大多是黑人、西语裔和白人,不觉得华人死亡率有很高(文末贴一些我找到的数据,跟我预料的差不多)。但她也说了,死亡的不管是什么肤色,明显都是可怜的“穷人”。那么是否有相当数量的华人生活在纽约底层?稍后讨论。
气氛已经渡过了恐慌期,心情是糟糕的。但最糟糕的依然是看到知乎这个问题下来自同胞们的攻击。
但我希望在展开讨论之前,说一句,在美华人对中国的态度,是不能被某一个,某一小群丑恶嘴脸所代表的。就像我不认为大多数中国人真心地希望海外的同胞过得不好,活该,自找,给别人当“医疗垃圾”。
在我的认知里,美国的华人初代移民可以分成两大群体,我的生活游走在这两个群体里。
一是打工阶层,因为种种理由,决定到美国卖膀子力气,有些确实更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但大多是觉得同样进城打工,到北上广不如到海外闯一闯,攒攒本钱,开个小餐馆或者弄个三五人的装修队,说不定就翻身了,要么荣归故里,要么落地生根。曾经以讲广东话的群体为主,二十年前开始变成福建福州话群体为主,东北人也有相当数量。这类打工者的年龄,随着国家强大,慢慢在老化,来的都成了中年人,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二是清北复交985,211本科,来这里读研的,或者是各大城市的“外国语学院”,家长早就决定好高中毕业就要出国的。F1, OPT, H-1是他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曾经华尔街的娇子,各大顶级学院的博士生, 现在湾区的精英们。这类人占少数,接下来随着美国移民政策的缩紧还会越来越少。
两拨人我都认识很多,我认识的人里,大家都希望中国好,希望中国的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更有影响力。在面对面的交际中,我从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个愿意中国不好的中国人。
08年奥运火炬来到美洲要去接,中国有了天灾人祸要捐款,在办公室要给同事普及中国的文化,告诉他们我们的政见和想法。再往远了说,康有为孙中山搞变法革命,在南洋,在美国,天涯海角的华人同胞们都捐了钱,出了力。
你问我们这些人,觉不觉得中美会终有一战? 当然不会了!两国都是持有核武器的大国,全面战争意味着毁灭!这么简单的道理!
那我们希望看到什么? 当然是希望看到中美协作,国际关系可以是竞争的,但是只有和平和协作,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
任何鼓吹中美一战,并且幻想着自己上战场变成将军名垂千史的都应该再好好考虑一下那是什么样的炼狱。
和平协作需要两国的民众充分交流,无知产生偏见,有了偏见就会有危险。只有文化共通,消除偏见,才有和平。 我们要有痴迷于中国文化的老外去中国取经,生活,给美国人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也要有像我朋友那样励志在纽约搞个正宗重庆火锅的吃货,还要有我这样烦人的同事,给他们讲解美国双标的媒体,对中国的敌意,让他们感恩节家里吃火鸡有人谈起中国的时候他能说一句,“哦不,老姨,中国人不会来殖民美洲的。”
投票啊,特朗普投下去啊,发生摩擦要抗议啊,要反战啊,要有声音啊 。
知乎这个平台很好,很多网友都在这里分享自己走到天南地北的所见所闻,也多少消除了我们心中的偏见。
我去到北上广找个小面馆,问老板娘,您希不希望在美国的中国人过得不好? 我去到陕西找个农民伯伯,我说您愿不愿意到美国生活的中国人活得不好?他们绝对不会那样的恶毒,没必要。
那为什么在知乎上有些网友一定要走一个“谁让你们选择去当三等公民这么欠呢,哈哈哈哈哈死了活该”的路线呢? 就恨不能都过得比自己差。
可能他们真的相信在美华人希望中国变得不好?或许吧。那我可以告诉你,不是,至少我的圈子六七十个人里,没有这么想的人。
那么华人在美国过得到底好不好? 就要回到我的群体区分了。
进城务工,在哪里都是辛苦的,围城咯?人才移民,可进可退,哪里舒服就选哪里。
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华人薪资,高校录取率,生活水准,基本上会超过所有种族。
至于说到歧视,对于华人的歧视这段时间是多了起来,不展开讲。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帖子。
千言万语,只是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善意。
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受到歧视的现象多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724968/answer/1479360704
补充:
有评论给我普及了“高华”这个概念,首先,我可以保证。。。在美国生活可能超过4,5年的团体,大多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我唯一知道这个词的微信群,是留学生群。
这个“高华”群体貌似惹毛了很多网友,我再一次强调。。。他们绝不是主流。年初幸灾乐祸? 有正常心理的海外华人怎么会幸灾乐祸? 我记得年初就在抢口罩,有些开始往国内邮,有些还要在超市跟美国大妈抢厕纸了,像我这样的就在家佛系上网。之后就美股闪崩了啊。以下是三月份我写的帖子,当时就知道美国肯定要蹦了啊。
怎么会有人“幸灾乐祸”提倡美国的医疗体制? 但凡了解美国稍微一点点的人,都知道医疗是这个国家永远的痛。大医药公司和大保险公司,每年数十亿扔进华盛顿说客的腰包,保证高昂的医疗体系。
我想大家是看到了几个跳梁小丑,以为那就是五百万在美华人的心声? 谁在国内没有亲戚,谁愿意别人看到我们的面孔就说我们是新冠病毒? 谁不愿意让病毒早点结束呢?
新冠数据:
每10万特定人口死亡比例, 亚裔是50人左右,最低。
亚裔占纽约州人口9%,新冠死亡人数的7%
注意:这是最早期。
作者:纽约鸡汤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827094/answer/165117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