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死亡率低迷之谜

t
tiaodashe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德国连续数周新增感染出现上升,但是,新冠死亡或重症监护人数却没有变化。不少人怀疑目前改变测试策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新冠肺炎竟然没造成更多的死亡?!应该说这是令科学家们困惑的全球现象。数周以来,德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报告了越来越多的新冠感染病例。但是,与此同时,在经历第一波浪潮后,死亡人数远没有应该发生的那么多。


相关的推测有很多,但仍然缺乏精确的科学分析。医学趋势统计学家,科克伦中心(Cochrane Center)的常务主管安特斯(Gerd Antes)总结道:“全球范围内这种趋势是一致的,但对此的解释都只一系列可能的假设。"

因为检测越来越多
没有第二波感染,只是因为更多检测的论点,并没有得到证实。德国现在进行的测试数量是第一波高峰期的两倍多:3月底和4月初,每周进行大约40万次测试,但是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说法,8月中旬每周的检测接近一百万次测试。
现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改变检测策略了。当病例呈指数增长且检测能力有限时,便会尝试确定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现在,病例数少,检测能力大,那么实现全民筛查就可以阻止感染链。


在过去几周中,完全没有症状的旅行者也进行了大规模测试。可以看到阳性病例的数量略有增加,但是阳性检出率从3月份的9%暂时下降到0.6%,现在长期徘徊在1%以下。
西班牙最近几个月的单日检测量翻了一番,阳性检出率已上升到百分之八以上,但是在六月份的阳性检出率低于1%。西班牙显然正在经历第二波感染。西班牙人口不到德国的一半,但是单日新增感染达到了7000多。显然,检测增加后确诊发现的感染也增多。法国也显然是这个情况。
但是到目前为止,德国和西班牙的死亡人数仅增加了一点。如果新冠肺炎是致命的,从出现最初症状到死亡平均需要18天时间。从现在倒数18天前,德国报告了1000多次新感染,但目前每天只有1至6人死亡。5月的第一周,德国每天也有大约1000例新感染,但18天后,每天有数百例死亡。



感染者年龄越来越小
这种差异从何而来?可能有几种原因。也许最重要的是当前感染的主要是年轻人。根据RKI的数据,目前测试结果呈阳性的人的平均年龄约为32岁。在四月中旬大约为50岁。德国60岁以下的年龄段的病例数量正在增加。目前还不清楚老人们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的。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到8月31日,有453名60岁以下的人死于新冠,而60岁以上的死亡人数为8741。



病毒载量降低
另一个新增感染增加但死亡率较低的解释是,由于人们通常更加谨慎,因此感染后他们往往只能获得较低剂量的病毒。在大流行初期,许多人毫无疑问地,不受阻碍地在较密集的人群中会面和庆祝。现在感染风险则更加清晰。但是这个病毒载量降低的说法还是缺乏科学研究的论证,无法令人信服。

更好的治疗
死亡人数减少的原因还在于,医生掌握了更多针对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法。例如,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如果用高剂量血液稀释剂(例如肝素)治疗患者,医院的死亡率几乎可以降低一半。现在也在更早期使用如瑞德西韦的抗病毒药物,此外,地塞米松也已成为标准疗法的一部分。
但是,这种解释至少在德国并不适用,因为目前只有极少数重症病人需要这种治疗。根据DIVI重症监护中心的数据,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中旬,德国的重症监护病房中有2679例患者。5月中旬有1294例。而现在只有246个,实际上在6周前,重症病人就降到这个水平。究竟为什么,还值得探讨。
变异可能是一种解释
科学家们还在讨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新冠病毒是否现在发生了突变,从而降低了危险性?与所有病毒一样,冠状病毒也可以突变,尽管其内置的​​校正机制造成其变异速度不如流感病毒。随着时间的推移,仅引起轻症并可以保护其宿主的病毒变体比引发重症的变体传播得更好,也更加普遍。
新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现已被测序了数千次,并对发生的突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然而目前显示出,大多数这些突变都是微不足道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种变体被怀疑会改变病毒的特性。广泛的突变体D614G会对冠状病毒外壳的刺突产生影响。有证据表明,这种变体突变可能会使病毒更容易传播。
国际传染病学会主席保罗·坦比亚(Paul Tambyah)最近提出其推测,D614G的患病率上升可能与全球死亡率下降有关。但是很多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例如英国东英吉利大学Paul Hunter教授评论,“全世界的病例死亡率正在下降,但是对此还有其他很好的解释。”巴塞尔大学的理查德·雷尔(Richard Neher)博士也不认可,他认为,“在整个欧洲都没有流行的突变。从三月到现在,该病毒没有明显改变。”
Sars-CoV-2绝不会变异为普通感冒。尽管如此,大流行的性质似乎现在正在改变。同样,人们也在推测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s
sunkiss
死亡率低不是好事吗?
t
tiaodashen
死亡率低不是好事吗?
sunkiss 发表于 2020-09-03 11:18

是好事,但是原因尚未确定。
t
thinredline
外星人插手干预了
q
qd1981
"目前还不清楚老人们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的。"
不出门唄。
p
pop
检测得多了,以前kit不够用,重症才给检测, 现在没症状只是疑似接触过就给测,分母上去了自然死亡率低了。
然后以前是一个养老院一个养老院的爆,八九十的老人感染的话,死亡率那是非常高的, 后来养老院都严格控制起来了,感染的老人人数降下来,自然死亡的就少了。 现在确诊的大多是年轻人,本来年轻人死亡率就很低很低。

q
qqfen
对于这个病毒人类了解得太少了。
e
emmachka
是好事,但是原因尚未确定。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03 11:19

关键是低迷这词用的,好像很铁不成钢似的
y
yuyubibibi
其实我也觉得很奇怪啊 武汉那时候死亡率那么高,好多人都去医院的路上就撑不住了,传染性好像也强非常多,整个武汉都是地狱一样的情况。美国好像就传染了这么久了,病例也突破六百万了,但好多人的生活都恢复正常了。而且医疗系统也都恢复的挺好的,我们家各种该做的体检,牙医 也都去看了。虽然比起以前还是有很多区别,比如进诊所前会被问很多问题(有没有接触过病例和有没有去过疫情高发州) 想当初国内疫情的时候不是说医疗系统也撑不住,好多基础疾病癌症做化疗的都没地方去做么?
m
monkey1969
天气!天气!天气!
C
Czboy
德国连续数周新增感染出现上升,但是,新冠死亡或重症监护人数却没有变化。不少人怀疑目前改变测试策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新冠肺炎竟然没造成更多的死亡?!应该说这是令科学家们困惑的全球现象。数周以来,德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报告了越来越多的新冠感染病例。但是,与此同时,在经历第一波浪潮后,死亡人数远没有应该发生的那么多。


相关的推测有很多,但仍然缺乏精确的科学分析。医学趋势统计学家,科克伦中心(Cochrane Center)的常务主管安特斯(Gerd Antes)总结道:“全球范围内这种趋势是一致的,但对此的解释都只一系列可能的假设。"

因为检测越来越多
没有第二波感染,只是因为更多检测的论点,并没有得到证实。德国现在进行的测试数量是第一波高峰期的两倍多:3月底和4月初,每周进行大约40万次测试,但是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说法,8月中旬每周的检测接近一百万次测试。
现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改变检测策略了。当病例呈指数增长且检测能力有限时,便会尝试确定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现在,病例数少,检测能力大,那么实现全民筛查就可以阻止感染链。


在过去几周中,完全没有症状的旅行者也进行了大规模测试。可以看到阳性病例的数量略有增加,但是阳性检出率从3月份的9%暂时下降到0.6%,现在长期徘徊在1%以下。
西班牙最近几个月的单日检测量翻了一番,阳性检出率已上升到百分之八以上,但是在六月份的阳性检出率低于1%。西班牙显然正在经历第二波感染。西班牙人口不到德国的一半,但是单日新增感染达到了7000多。显然,检测增加后确诊发现的感染也增多。法国也显然是这个情况。
但是到目前为止,德国和西班牙的死亡人数仅增加了一点。如果新冠肺炎是致命的,从出现最初症状到死亡平均需要18天时间。从现在倒数18天前,德国报告了1000多次新感染,但目前每天只有1至6人死亡。5月的第一周,德国每天也有大约1000例新感染,但18天后,每天有数百例死亡。



感染者年龄越来越小
这种差异从何而来?可能有几种原因。也许最重要的是当前感染的主要是年轻人。根据RKI的数据,目前测试结果呈阳性的人的平均年龄约为32岁。在四月中旬大约为50岁。德国60岁以下的年龄段的病例数量正在增加。目前还不清楚老人们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的。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到8月31日,有453名60岁以下的人死于新冠,而60岁以上的死亡人数为8741。



病毒载量降低
另一个新增感染增加但死亡率较低的解释是,由于人们通常更加谨慎,因此感染后他们往往只能获得较低剂量的病毒。在大流行初期,许多人毫无疑问地,不受阻碍地在较密集的人群中会面和庆祝。现在感染风险则更加清晰。但是这个病毒载量降低的说法还是缺乏科学研究的论证,无法令人信服。

更好的治疗
死亡人数减少的原因还在于,医生掌握了更多针对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法。例如,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如果用高剂量血液稀释剂(例如肝素)治疗患者,医院的死亡率几乎可以降低一半。现在也在更早期使用如瑞德西韦的抗病毒药物,此外,地塞米松也已成为标准疗法的一部分。
但是,这种解释至少在德国并不适用,因为目前只有极少数重症病人需要这种治疗。根据DIVI重症监护中心的数据,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中旬,德国的重症监护病房中有2679例患者。5月中旬有1294例。而现在只有246个,实际上在6周前,重症病人就降到这个水平。究竟为什么,还值得探讨。
变异可能是一种解释
科学家们还在讨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新冠病毒是否现在发生了突变,从而降低了危险性?与所有病毒一样,冠状病毒也可以突变,尽管其内置的​​校正机制造成其变异速度不如流感病毒。随着时间的推移,仅引起轻症并可以保护其宿主的病毒变体比引发重症的变体传播得更好,也更加普遍。
新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现已被测序了数千次,并对发生的突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然而目前显示出,大多数这些突变都是微不足道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种变体被怀疑会改变病毒的特性。广泛的突变体D614G会对冠状病毒外壳的刺突产生影响。有证据表明,这种变体突变可能会使病毒更容易传播。
国际传染病学会主席保罗·坦比亚(Paul Tambyah)最近提出其推测,D614G的患病率上升可能与全球死亡率下降有关。但是很多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例如英国东英吉利大学Paul Hunter教授评论,“全世界的病例死亡率正在下降,但是对此还有其他很好的解释。”巴塞尔大学的理查德·雷尔(Richard Neher)博士也不认可,他认为,“在整个欧洲都没有流行的突变。从三月到现在,该病毒没有明显改变。”
Sars-CoV-2绝不会变异为普通感冒。尽管如此,大流行的性质似乎现在正在改变。同样,人们也在推测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03 11:15

这些所谓的科学家在混淆是非,冠状病毒的弱化是科学规律。没有任何其它因素,自然变异,自然选择,致病性最低,传染性最强的必然是主流。我已经说了无数遍了。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出来说话的科学家装着不知道????
冠状病毒并非是新病毒,我们平常的感冒病毒就有四种是冠状病毒,也是以前进入人群传播后遗留的弱化病毒株,有些情况对老人或者严重疾病者仍然会引起严重后遗症。
实验室检测基因序列来证明哪个变异会弱化致病性,在现在水平下, 无疑大海捞针。
中国1月3日公布基因序列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科学家连是否人传人的都搞不清楚,现在居然有能力辨别致病性强弱?真的想继续欺骗一大堆无辜的群众?
正确做法是找到致病性最低的毒株群,看他们流行的百分比,然后研究为什么这个毒株群会减低致病性,原理是什么?甚至可以预测何时完全弱化变成普通感冒或者更弱。
科学家不能玩政治,科学也不能政治化。
E
Emma_yang
希望数据会一直越来越好。
y
yup
所以就是全民免疫跟病毒并存,也不需要shutdown反正都会早晚带病毒
V
VozProgresiva
“低迷”?
y
ysyyrps
我们大学开学至今有600多阳性,但没一个住院的,虽然感染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但是当时的武汉也有很多年轻人住院的吧 不知道是因为病毒变弱了还是天气原因人的抵抗力强
H
HermesMsg
Confirmation bias is the tendency to search for, interpret, favor, and recall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confirms or supports one's prior beliefs or values. It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cognitive bias tha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society by distorting 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
x
xyzview
那是因为还没有开始第二波。
n
nevergetlost
大流感啊,流感的传染性那么强,测测都会有很多吧,所以只能看死亡人数,死的够少了,就没有人在乎了,参考h1n1
i
insect9
回复15楼ysyyrps 因为武汉病毒和covid-19是基因组类似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毒。
C
Czboy
那是因为还没有开始第二波。
xyzview 发表于 2020-09-03 12:20

冠状病毒不是季节性病毒,和流感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夏天我们也会感冒。
冠状病毒的变异无需因为适应气候变化而强弱交替。它的变异是单向性的,是连续传播变化直至稳定,没有第一和第二波,这不是流感病毒!
P
PvZ_2
德国连续数周新增感染出现上升,但是,新冠死亡或重症监护人数却没有变化。不少人怀疑目前改变测试策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新冠肺炎竟然没造成更多的死亡?!应该说这是令科学家们困惑的全球现象。数周以来,德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报告了越来越多的新冠感染病例。但是,与此同时,在经历第一波浪潮后,死亡人数远没有应该发生的那么多。


相关的推测有很多,但仍然缺乏精确的科学分析。医学趋势统计学家,科克伦中心(Cochrane Center)的常务主管安特斯(Gerd Antes)总结道:“全球范围内这种趋势是一致的,但对此的解释都只一系列可能的假设。"

因为检测越来越多
没有第二波感染,只是因为更多检测的论点,并没有得到证实。德国现在进行的测试数量是第一波高峰期的两倍多:3月底和4月初,每周进行大约40万次测试,但是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说法,8月中旬每周的检测接近一百万次测试。
现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改变检测策略了。当病例呈指数增长且检测能力有限时,便会尝试确定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群。现在,病例数少,检测能力大,那么实现全民筛查就可以阻止感染链。


在过去几周中,完全没有症状的旅行者也进行了大规模测试。可以看到阳性病例的数量略有增加,但是阳性检出率从3月份的9%暂时下降到0.6%,现在长期徘徊在1%以下。
西班牙最近几个月的单日检测量翻了一番,阳性检出率已上升到百分之八以上,但是在六月份的阳性检出率低于1%。西班牙显然正在经历第二波感染。西班牙人口不到德国的一半,但是单日新增感染达到了7000多。显然,检测增加后确诊发现的感染也增多。法国也显然是这个情况。
但是到目前为止,德国和西班牙的死亡人数仅增加了一点。如果新冠肺炎是致命的,从出现最初症状到死亡平均需要18天时间。从现在倒数18天前,德国报告了1000多次新感染,但目前每天只有1至6人死亡。5月的第一周,德国每天也有大约1000例新感染,但18天后,每天有数百例死亡。



感染者年龄越来越小
这种差异从何而来?可能有几种原因。也许最重要的是当前感染的主要是年轻人。根据RKI的数据,目前测试结果呈阳性的人的平均年龄约为32岁。在四月中旬大约为50岁。德国60岁以下的年龄段的病例数量正在增加。目前还不清楚老人们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的。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到8月31日,有453名60岁以下的人死于新冠,而60岁以上的死亡人数为8741。



病毒载量降低
另一个新增感染增加但死亡率较低的解释是,由于人们通常更加谨慎,因此感染后他们往往只能获得较低剂量的病毒。在大流行初期,许多人毫无疑问地,不受阻碍地在较密集的人群中会面和庆祝。现在感染风险则更加清晰。但是这个病毒载量降低的说法还是缺乏科学研究的论证,无法令人信服。

更好的治疗
死亡人数减少的原因还在于,医生掌握了更多针对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法。例如,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如果用高剂量血液稀释剂(例如肝素)治疗患者,医院的死亡率几乎可以降低一半。现在也在更早期使用如瑞德西韦的抗病毒药物,此外,地塞米松也已成为标准疗法的一部分。
但是,这种解释至少在德国并不适用,因为目前只有极少数重症病人需要这种治疗。根据DIVI重症监护中心的数据,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中旬,德国的重症监护病房中有2679例患者。5月中旬有1294例。而现在只有246个,实际上在6周前,重症病人就降到这个水平。究竟为什么,还值得探讨。
变异可能是一种解释
科学家们还在讨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新冠病毒是否现在发生了突变,从而降低了危险性?与所有病毒一样,冠状病毒也可以突变,尽管其内置的​​校正机制造成其变异速度不如流感病毒。随着时间的推移,仅引起轻症并可以保护其宿主的病毒变体比引发重症的变体传播得更好,也更加普遍。
新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现已被测序了数千次,并对发生的突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然而目前显示出,大多数这些突变都是微不足道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种变体被怀疑会改变病毒的特性。广泛的突变体D614G会对冠状病毒外壳的刺突产生影响。有证据表明,这种变体突变可能会使病毒更容易传播。
国际传染病学会主席保罗·坦比亚(Paul Tambyah)最近提出其推测,D614G的患病率上升可能与全球死亡率下降有关。但是很多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例如英国东英吉利大学Paul Hunter教授评论,“全世界的病例死亡率正在下降,但是对此还有其他很好的解释。”巴塞尔大学的理查德·雷尔(Richard Neher)博士也不认可,他认为,“在整个欧洲都没有流行的突变。从三月到现在,该病毒没有明显改变。”
Sars-CoV-2绝不会变异为普通感冒。尽管如此,大流行的性质似乎现在正在改变。同样,人们也在推测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tiaodashen 发表于 2020-09-03 11:15

做个标记。 以后可以用来反驳带节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