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移民法案的宗旨在于:”通过美国身份同一性,保持国民中基本类别的种族的优势,以此来稳定美国民族构成”。 法案理论基础来自于美国律师和作家麦迪逊格兰特1916年的著作The passing of the great race中的北欧优越理论,即认为北欧种族优于其它人种,美国本质是个北欧国家,即Nordic nation。 法案发表后,受到正在写“我的奋斗”的希特勒的强烈关注,并在他的书中称赞美国为捍卫种族纯洁作出了贡献,后来的纽伦堡法案剥夺非日尔曼族的公民权几乎照搬了美国移民法的部分条例。而当时的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是该法案的强烈支持者,他后来成为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本人的主要资助者,福特也是第一个获得纳粹铁十字勋章的外国人。 1924年移民法案禁止特定国家包括来自亚太三角洲的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在1790年归化法案的基础上,这些移民中的非白人没有资格入籍,该法案禁止任何没有入籍资格的人进一步移民。中国和日本每年只有200个移民配额,但只允许居住在这两个国家的白人使用。 该法案实施严格的配额制度,绝大部分配额给了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瑞士及北欧三国,而这些国家构成了所谓美国优秀种族的主体。 新的配额移民对来自来自东南欧的移民和犹太人非常严格。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南斯拉夫、希腊、立陶宛、匈牙利、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国的移民只获得总共5%左右的配额,直接导致意大利移民下降了90%以上,犹太人因为其“非美国的思想”也遭到限制。 由于美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新法案的实施推动了欧洲特别是德国和奥地利地区种族主义的风潮。也激起了日本国内对美国强烈的仇恨情绪,当时日本人普遍认为自己早已脱亚入欧成为世界列强,居然在当时日本人普遍向往的美国仍然被列为劣等民族,这种民族仇恨也是日本后来偷袭珍珠港的民意基础。
法案理论基础来自于美国律师和作家麦迪逊格兰特1916年的著作The passing of the great race中的北欧优越理论,即认为北欧种族优于其它人种,美国本质是个北欧国家,即Nordic nation。
法案发表后,受到正在写“我的奋斗”的希特勒的强烈关注,并在他的书中称赞美国为捍卫种族纯洁作出了贡献,后来的纽伦堡法案剥夺非日尔曼族的公民权几乎照搬了美国移民法的部分条例。而当时的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是该法案的强烈支持者,他后来成为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本人的主要资助者,福特也是第一个获得纳粹铁十字勋章的外国人。
1924年移民法案禁止特定国家包括来自亚太三角洲的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在1790年归化法案的基础上,这些移民中的非白人没有资格入籍,该法案禁止任何没有入籍资格的人进一步移民。中国和日本每年只有200个移民配额,但只允许居住在这两个国家的白人使用。
该法案实施严格的配额制度,绝大部分配额给了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瑞士及北欧三国,而这些国家构成了所谓美国优秀种族的主体。
新的配额移民对来自来自东南欧的移民和犹太人非常严格。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南斯拉夫、希腊、立陶宛、匈牙利、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国的移民只获得总共5%左右的配额,直接导致意大利移民下降了90%以上,犹太人因为其“非美国的思想”也遭到限制。
由于美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新法案的实施推动了欧洲特别是德国和奥地利地区种族主义的风潮。也激起了日本国内对美国强烈的仇恨情绪,当时日本人普遍认为自己早已脱亚入欧成为世界列强,居然在当时日本人普遍向往的美国仍然被列为劣等民族,这种民族仇恨也是日本后来偷袭珍珠港的民意基础。
因为当时英国远比德国富裕,移民意愿不高,而且当时英美关系特殊,也有特别的自由移民政策,所以所谓北欧配额主要被德国人和瑞典人使用了。
德国人口在 19 世纪爆炸性增加。
德国人在美国产生了 5000 万的后代。
西班牙人更加厉害啊
把自己的后代传播到了整个拉美
要是我没记错,当时纳粹主义是很时髦,也是很有市场的。英国,美国,主要的国家很多人都对纳粹的集权高校羡慕的不行,美国纳粹党,英国纳粹党不要太多啊。
跟现在的某些米国傻x的行为一模一样。
德国纳粹时期
城市建设的真漂亮和整齐啊
德国和北欧移民主要在中西部,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兰和米尔沃基是大本营。
德国纳粹党的教父就是英国人张伯伦(不是那个英国首相), 他的著作和希特勒我的奋斗构成纳粹党的圣经。
此人毕业于英国军校,娶了德国音乐家瓦格纳的女儿,是希特勒的密友。他固执地认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帝国没有为日尔曼人创造生存基础,而是和劣等种族共存弱化,所以日尔曼人的希望在德国。
他去世时,希特勒和赫斯等纳粹党领导人是抬棺人,而希特勒更是当场痛哭流涕。
法案是不对的,反应了某个历史阶段美国对“非我族类”的警惕和歧视,所以德国纳粹兴起也是一种国际大气候所然。
当时法案的发起者国会议员约翰逊是典型的反犹种族主义者,他认为犹太人思想肮脏而狡诈,如果不禁犹,会破坏美国人的价值观,从而出现“非美国化”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