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帅克》(捷克语:Osudy dobrého vojáka Švejka za světové války),又译《好兵帅克历险记》,是捷克作家雅洛斯拉夫·哈谢克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他计划要完成六部,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完成《好兵帅克》的前三部与第四部的起头,还没有完成第四部时,哈谢克便于1923年1月3日因结核逝世。他的一个朋友卡尔·范涅克帮忙续成,但品质和风格与哈谢克原作不甚相符,结尾显得虚假而且平庸,许多译本都没有采用这段故事。 主人翁帅克(Švejk)是一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捷克籍普通士兵,他出身市民,看似愚蠢而实际上极富机智并带有痞气。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走向末路的奥匈帝国的种种弊病,并对当时社会和军队中所存在腐败、丑恶的现象和天主教教士们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本书笔法幽默,对白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帅克乐观、幽默的态度也使他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直到今天,这本书仍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黑暗、反对专制、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的锐利武器,帅克仍是伴随他们斗争的好伙伴。
布拉格,捷克共和国的首都。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红瓦黄墙的建筑,色彩极为绚丽夺目,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布拉格经历了暴风雨中的捷克斯洛伐克,因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改革举世闻名。
布拉格,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她以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绚烂气质赢得了“金色布拉格”的美称;她的著名还因为1968年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她因改革而横遭前苏联出兵镇压并占领长达20余年,她的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歌德曾说布拉格是欧洲最美的城市,也素有千塔之城的美誉,被称为金色布拉格。
布拉格 ---- 中国大妈旅行团的最爱
Trdelník是一种烤蛋糕。它是用揉成团的面团制成的,然后将面团包裹在棍子上,然后烤制,再淋上糖和核桃仁混合物。
这个应该发在旅游版吧
夏季旅游旺季 , 游客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建议适当避开旅游高峰..
不然真是人山人海, 拥挤不堪
发个好玩的
很少看见黑人和中东人.
整个城市绝大部分都是游客, 游客主要是 中国人, 德国人和美国英国人.
应该不会有啥暴动之类的.
我觉得游客比柏林都多啊
虽然柏林是德国最大城市, 也是欧洲人口超级多的地方.
但是感觉 布拉格游客 比柏林都多.
所以 刚去有点不适应, 太多太多的游客了.
尤其是中国游客, 都是一大巴一大巴的旅行团.
意大利人多的时候真是挤得走不动路。
天啊
我怕人太多
看来我还是旅游淡季去吧
人太多受不了
哈哈哈
啊 我是前年夏天去的 感觉比德国安全多了啊
没德国这么多的中东人黑人什么的
可能我看上去不象有钱的游客吧!!
哈哈哈哈
在欧洲旅游最好说德语,
一说德语 , 没人敢找你麻烦.
德国人小气, 又精明.
没人去偷德国人.
哈哈哈
捷克:纠缠在日耳曼历史中的斯拉夫国家
(作者:金雁)
在我去过的所有中欧国家中,捷克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捷克首都布拉格享有“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和“建筑史上的博物馆”的美名,其城区建筑从哥特式到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从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到后现代的各种流派,将沧桑厚重的历史内涵与超越时空的未来派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能做到这一点的城市,似乎只有布拉格。穿城而过的伏尔塔瓦河将布拉格市区一分为二,在两岸的绿茵之中,红顶白墙层叠错落,民居多彩多姿,黑塔金顶的教堂形态各异,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最具欧洲特色的油画之中。站在老城广场放眼望去,任何一个街道都有六七百年以上的历史,尤其是暮色下在波西米亚式的咖啡馆里一边品尝冰镇甘醇的比尔森啤酒,一边沉醉在极具文化魅力的氛围里,那种穿越历史与未来的体验让人回味无穷。
捷克历史上出过很多文化名人,如《好兵帅克》的作者哈谢克,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卡夫卡,在中国有广大读者的米兰·昆德拉,杰出的剧作家、捷克前总统哈维尔,以及音乐家德沃夏克、斯梅塔纳等。捷克人自称他们是“无霸气而有贵族气的国家”,是 “政治上的小国,文化上的大国”。昆德拉有句名言:“做小国人的优势在于,他可以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这个最西边的斯拉夫国家的文化历史特点。
纠缠在日耳曼历史中的斯拉夫国家
说起捷克,稍微要回溯得远一点。地处欧洲心脏的捷克与德国是近邻,彼此间有850公里的国境线,加之南边的奥地利,可以说捷克被说德语的人从三面包围。捷克人属于西斯拉夫人,在人种上与波兰人相近,但是他们的文化、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现实的反应甚至饮食习惯,都和德国人很接近,以至被人称为“说斯拉夫语的德国人”。
10世纪时,西斯拉夫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捷克公国,后人一般称“波西米亚王国”。随着库特纳霍拉银矿的开采,捷克一跃成为欧洲的重要国家。在13世纪,捷克君主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并于1346年拥有了中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初曾任布拉格大学校长的胡斯,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反对教会占有土地,主张用捷克语做礼拜。1415年胡斯被处以火刑,导致胡斯战争爆发。
1618年5月,以图伦为首的30名捷克人为反抗哈布斯堡王朝对新教徒的迫害,拒绝接受哈布斯堡皇室的斐迪南大公为国王,起义者冲进王宫,将代行王权的十人小组中的两个成员扔出窗外,酿成了著名的“掷出窗外事件”,引发欧洲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三十年战争”,一直打到1648年。这场战争极为惨烈,上百万人丧生,捷克人口只剩下原先的1/4,拥护胡斯教派的知识分子有3万逃往国外,3/4的捷克土地被没收,此后便开始了历时三百年的“日尔曼化”时期。
这个阶段对捷克的历史和文化有重大的影响,残酷的宗教战争和异族统治,使捷克人的生存哲学变得谨慎而现实,正如19世纪的捷克“复兴运动”领导人卡雷尔·哈乌里切克总结的,“别人是为了祖国复兴和强盛而死,而我们是为了祖国存在而活”。捷克在被并入哈布斯堡王朝后,其新教贵族大部分被流放和处死,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贵族占据了捷克的土地,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的德国移民。捷克的民族精神受到打压,文化受到摧残,德语成为官方语言,街道、商店、交通路标都使用德语名称,在报纸、广播和电影中,德语都是优先语言。这一情况的长期持续,给捷克文化带上了难以褪去的德国烙印,一直到19世纪,从捷克人教会和学校中涌现的知识分子才使独立精神得到复苏,捷克的国家复兴意识才再次萌发。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全境。
鲁道夫二世
鲁道夫二世( 1576-1611)在位期间从维也纳移都布拉格,捷克首都由此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捷克的一些公国迫使鲁道夫二世签署诏书,宣布宗教信仰自由。但 马第亚斯和费尔迪南皇帝企图限制这个自由,由此引发公国与天主教皇帝之间的战争,并扩及欧洲,史称三十年战争。捷克人选举出自己的国王。 1620年捷克公国在白山战役中被击败,捷克王国在以后的将近 300年中失去了独立地位。
三十年战争给捷克王国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衰退,给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捷 克人民不得不接受天主教或者移居国外。捷克王国的王位在布斯堡帝国内继承,重要的机构都迁往维也纳。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巴洛克文化在捷克影响深远。
巴洛克文化影响了捷克城市及农村的建筑风格达数世纪之久。封建制度的危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导致 18世纪下半叶玛丽亚·特蕾西亚及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改革好的一面是从此捷克和摩拉维亚地区分别成为哈布斯堡帝国中独立的部分。改革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日尔曼化,这极大地危及了帝国内斯拉夫民族的地位。
奥地利哈布斯堡统治(1526-1918年)
15世纪,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透过继承,入主波希米亚,但是波希米亚乡民为纪念被罗马教会杀害的布拉格学者胡斯,多半皈依胡斯教派。
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以继续维持统治。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力勃兴,1618年斐迪南二世因为强制推行天主教,引爆整个欧洲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后,《西发里亚和约》缔结,波希米亚仍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继续保持为一独立的王国,人口从300万锐减为150万。大部分时间由皇帝兼任国王。波希米亚开始“德意志化”,本土语言、文化受打压,至19世纪初,史称“黑暗时代”。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法国解散,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是方言。
捷克饮食是指捷克共和国的饮食文化。捷克菜肴的主要材料是谷类和品种有限的蔬菜、猪肉、牛肉、家禽类、乳制品、水果。捷克饮食的特征是前菜、甜点的种类十分丰富。有说法指捷克有2000种前菜。捷克人较少使用香辛料,菜肴的味道比较淡。肉食常会使用斯美塔那酸奶油。传统的捷克饮食的脂肪量和盐分含量较高,不过近来这一情况已有所改变。捷克啤酒在世界享有盛名,是啤酒的起源地之一。
《好兵帅克》(捷克语:Osudy dobrého vojáka Švejka za světové války),又译《好兵帅克历险记》,是捷克作家雅洛斯拉夫·哈谢克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他计划要完成六部,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完成《好兵帅克》的前三部与第四部的起头,还没有完成第四部时,哈谢克便于1923年1月3日因结核逝世。他的一个朋友卡尔·范涅克帮忙续成,但品质和风格与哈谢克原作不甚相符,结尾显得虚假而且平庸,许多译本都没有采用这段故事。
主人翁帅克(Švejk)是一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捷克籍普通士兵,他出身市民,看似愚蠢而实际上极富机智并带有痞气。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走向末路的奥匈帝国的种种弊病,并对当时社会和军队中所存在腐败、丑恶的现象和天主教教士们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本书笔法幽默,对白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帅克乐观、幽默的态度也使他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直到今天,这本书仍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黑暗、反对专制、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的锐利武器,帅克仍是伴随他们斗争的好伙伴。
布拉格火车总站(捷克语:Praha hlavní nádraží),捷克首都布拉格市的主要火车站,为捷克最大的火车站之一。 1871年,布拉格火车站建成,当时称作弗朗茨·约瑟夫车站,得名于当时的奥匈帝国君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捷克第一共和国时期,以及1949年至1953年,该火车站称作威尔逊车站(捷克语:Wilsonovo nádraží), 得名于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布拉格地铁(捷克语:Pražské metro)是捷克布拉格的地铁系统。系统由三条路线组成,分别为A线、B线和C线,总共有54个地铁站,铁路总长度超过50公里。 布拉格地铁提供每日十九小时的列车服务,由上午五点至半夜十二点。 繁忙时间时每两至三分钟就有一班车。 布拉格地铁的载客量每天达150万人次,在欧洲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中排行第七[1], 年度载客量则达6亿2千万人次。
布拉格电车(捷克语:Tramvajová doprava v Praze)是捷克最大的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2], 包括931辆电车,以及21条白天线路和9条夜晚线路。 线路总长度518公里 。2012年,布拉格电车的乘客人数达3.242亿人次[3]。
利多超市是一家德国的连锁超级市场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家分店。公司的全名是Lidl Stiftung & Co. KG,隶属Schwarz控股公司。 该公司同时拥有其他超级市场品牌,包括 Handelshof 和考夫兰特超市。利多超市亦是奥乐齐超市在德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利多超市由一位Schwarz家族成员于1930年代创立,当时名为Schwarz Lebensmittel-Sortimentsgroßhandlung。 现时,利多超市已于全球超过20个国家拥有分店。
考夫兰特超市(Kaufland,[ˈkaʊ̯flant])是一个德国超市品牌,与利多超市同隶属于Schwarz Gruppe集团。1984年成立,其第一家门店于1984年在德国内卡苏尔姆开张营业。随后,考夫兰特超市便快速成为了德国统一前西德领先的超市品牌。在华人圈中,考夫兰特超市因其门店规模较大,更多地称为“考夫兰特大卖场”,类似于中国大陆的超市品牌农工商大卖场。
诺玛(德语:Norma)是一家德国廉价超市系列连锁店的商标名称,一般的店面规模通常较小,主要销售食品为主的小型日用消费品,德国人常将之归类为“食品打折店”(Lebensmittel-Discounter)。如今,诺玛在德国、法国、奥地利、捷克有1400多家分店,日常食品种类约800种。最初,诺玛由1921年建立的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的企业“Georg Roth”在大约1950年代所派生出来。1980年代诺玛已经从一家地区性的打折店发展成为一家跨国经营企业。现在的诺玛名称来自于“Georg Roth”的故乡纽伦堡(拉丁语:Noricum)的前三个字母Nor以及老德国人对小商店的称呼Markt的组合。诺玛超市连同其他德国著名连锁超市(如:奥乐齐超市、Plus超市、Marktkauf超市、瑞艾超市等),常常作为零售业市场研究的对象。
钯金(Palladium)是位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市中心的大型购物中心。它于2007年开业。 该购物中心拥有170家商店和30家餐厅,零售面积为39,000平方米。大楼内还有指定的办公空间,总面积为19,500平方米。 它是捷克共和国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它正对着另一个购物中心Kotva百货商店。
Westfield Chodov,以前称为Centrum Chodov,是捷克共和国布拉格Chodov区的一个购物中心。 它位于同名地铁站附近,位于UKunratickéholesa,Roztylská街和通往布尔诺(Brno)的D1高速公路之间。
可以定好价钱。
对,人太多,我还是10月下旬去的。
我是 5月-6月去的,
旅游旺季
人山人海.
哈哈哈
布拉格的有轨电车太多太多太多了 密集的惊人. 和德国中等城市的公共交通一模一样啊. 感觉出行太方便了.
另外布拉格的德国超市很多很多啊,和德国的超市一模一样, 面包种类更多. 物价也和德国类似, 稍微便宜一点点.
如果租个民居, 自己做饭太方便了. 到处都是德国超级市场.
还好 气候比较温和, 不是很热
德国很多老城市的中世纪古城也是这种风格. 很拥挤.
现在都是热门地区.
气候好的地方多了去了 再说那个地方看冬天的样子应该挺冷的 那么老那么挤得地方 谁愿意去啊
这个国家和德国南部地区接壤. 古代的时候几乎和德国合并.
气候类似德国中南部的气候吧.
感觉还好.
德国的话, 冬天比较湿冷, 也就是比英国稍微冷一点点.
但是总体来说, 要比中国的北方地区强很多很多倍以上.
另外都有暖气, 怕啥啊
雪的话, 类似江淮地区的水雪啊, 下了后, 很快就化了!!
不是中国北方和美国北方那种干雪和干冷啊!!
感觉和柏林的气候相差不大.
比柏林稍微湿润和温和些.
我们都在美国 这种气候的地方美国很多 而且地广人稀 建个院子可以在里面踢足球 欧洲偶尔去去还行 生活的话旧大陆已经不宜居了 移民首选新大陆
欧洲这里旅游可以啊, 名胜古迹多啊.
住的话, 当然美国好啊.
欧洲这里绝大部分人住的都是公寓, 相比美国很狭窄很狭窄的.
象德国大城市, 比如柏林, 现在盖的很多公寓都才20个平方米,
微型公寓, 能省就省了. 快成香港了.
哈哈哈
柏林的白左左B政治家说, 德国人住的太宽太宽了. 应该20个平方米就够了!!
哈哈哈
欧洲就是美国人的后花园啊, 来散散心, 看看名胜古迹啊. 生活条件肯定是美国好啊.
德国这里当官的, 有钱的德国人, 也希望孩子移民美国啊! 哈哈哈
南加州是全世界最适合华人居住的地方
我都说了啊. 海外华人多的地方, 都是好地方啊 比如旧金山和湾区, 南加, 还有加拿大的温哥华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这些都是华人最多最多的地方, 也是气候最好, 最温和的地方.
我最羡慕住在旧金山, 温哥华, 墨尔本还有伦敦的同学啊.
这些地方广东人, 香港人特别特别多.
他们选的地方, 一般都是好地方.
哈哈哈
这个有一定道理。布拉格老城主体是二十世纪初的三四十年间建的,所以风格统一整齐。不过总的可玩性挺好的。我去的时候是第一次去欧洲,脸上写着大大的美国傻样,连续被骗被偷。现在情况可能好很多了。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IoSVGd6EPLE
何处是我家?
何处是我家? 何处是我家? 溪水潺潺流过牧场 风声飒飒响起在山崖 这是人间乐园 园里开满鲜花 锦绣山河 天然图画 捷克大地我的家! 捷克大地我的家!
何处是我家? 何处是我家? 在天堂般的土地里,如果你见过他们- 敏捷体格内蕴的温柔灵魂, 纯洁的心灵强盛有力, 终止一切反抗背叛, 那就是捷克光荣的历史, 每个捷克人,都是家人! 每个捷克人,都是家人!
布拉格的晚上
圣维特的剪影矗立在幽蓝的暮色 布拉格城堡沉入燃烧的夕阳 青石板路不时有马蹄踏踏 庄严的铁门守护着弯窄的街巷
伏尔塔瓦河流泻着她孕育的璇律 金匠的铸火闪烁着不朽的诗章 天文钟传说着老城的旧事 会跳舞的房子起舞奔向列侬墙
镶嵌于欧洲之心的明珠 闪烁着波西米亚文明的光芒 灯光、倒影、塔尖、拱顶 协奏着千塔城夜晚如画的交响
5/14/20
差不多。就是每个城市都有一小片特别有名的地方,开车转转就好。其他地方就很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