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刘瑜:杠精遍地,败坏公共文化

m
moosegirl
刘瑜的文字和访谈读起来还是如沐春风的……怀念!
w
wammm
送你一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P3R_Wxkq8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yP3R_Wxkq8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6:11

握手🤝,同龄人。又想起另一首歌《蓝色理想》
h
hnlaser
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它只是更有战斗力。因为声音越极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观念的同伴群体,而一旦形成群体,哪怕是非正式组织的群体,只要他们形成一拥而上的集体行动态势,其力量就是几何基数增长的。 10个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压倒100个、1000个一盘散沙的人。所以极化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绑架整个社会。相比之下,模糊的声音、迟疑的声音、中间的声音比较难以形成观念共同体,因为你缺乏激情,缺乏“布道”精神,懒得行动,也不抱团,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给了极端的人。
这段挺有道理,说的就是美国的现状吧?
T
Tuliptree001
吃政治这碗饭的,得多么的百炼钢化绕指柔啊!
s
seattlemouse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刘瑜在mitbbs上写小说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她,一直觉得她写作的天赋远高于作政治学研究的天赋。像上面有mm说的,到一个极权国家去搞政治学是个什么鬼? 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 国内从政府到网民就是这个风气,说杠精遍地就好比你一边选择住在猪圈又一边抱怨太脏太臭。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00:28

咳咳。。。她父亲是河北省委书记刘德旺,河北政协主席。(引用自买买提。)
n
nnxs
从看过她的书之后就一直很喜欢她。可能性的艺术非常值得一听,民主和威权社会的分析理性中立,解释语言浅显易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c
cyc
**********
g
gem
说的挺好
H
Heiniu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刘瑜在mitbbs上写小说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她,一直觉得她写作的天赋远高于作政治学研究的天赋。像上面有mm说的,到一个极权国家去搞政治学是个什么鬼? 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 国内从政府到网民就是这个风气,说杠精遍地就好比你一边选择住在猪圈又一边抱怨太脏太臭。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00:28

wait 华人网不在国内呀, 不也是杠精遍地? 杠精遍地可能是网络年代的宇宙现象了吧。
m
mckee
好像是从牛博知道她的,后来在mit看了她的几个小说,都很好看,不过最重要的,是介绍了tom waits给我
小薰
酒醉鋼琴的文章,回國不能看。。。。
p
pop
真是才女啊,长得也好,还敢想敢说,真是十分难得。
d
denis_sis
圣经里面有句话大意是如果有人打左脸把右脸也给揍,不知道是不是会错意。所以美国该放开国门欢迎病毒 呵呵 好讽刺。讨厌中国的假数据,拿这些虚假去以策划,讽刺其他国家疫情的都是良心被狗吃了。这人说话还是有可取,应该再大胆些。
m
manoe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刘瑜在mitbbs上写小说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她,一直觉得她写作的天赋远高于作政治学研究的天赋。像上面有mm说的,到一个极权国家去搞政治学是个什么鬼? 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 国内从政府到网民就是这个风气,说杠精遍地就好比你一边选择住在猪圈又一边抱怨太脏太臭。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00:28

英美人文學科的tenure track競爭有多激烈你知道吧?就是去liberal arts,教職也是很少的,要等很多年,還不定能競爭得上,就算去Kansas、Oklahoma之類的公立,也不容易,她那樣一路頂級學府訓練出來的,哪受得了那個委屈。極權國家也有自己的bubble,象牙塔裡沒有自由,但也許有安全感,在美國飄著,萬一連個普通中產也混不上,有自由也沒用呀。
l
lianzi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说得真好!
b
bjandas
观点都很有新意阐述得也很清楚让人佩服。但是最后一段关于养孩子的论述我倒是觉得她有点育儿公众号“很容易啊”那种口气,过来人都知道养孩子涉及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各种烦恼,不是只要做羊妈不推学习和钢琴就家里一切和谐了。这一段新手父母还是谨慎读吧,看看隔壁无力楼歪哥的吐槽对比一下。
c
clairehz
作为刘瑜曾经的粉丝留名吧,感谢楼主分享,看到她回来重新写书,真的太高兴了 说她为啥回国的,其实应该想一想,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不是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大,自己有没有被意识形态给绑架了
m
manoe
作为刘瑜曾经的粉丝留名吧,感谢楼主分享,看到她回来重新写书,真的太高兴了 说她为啥回国的,其实应该想一想,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不是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大,自己有没有被意识形态给绑架了
clairehz 发表于 2020-08-20 10:59

差別是很大的,不過對個人來言,欠發達的地區才更有機會。什麼都發展好了,要你做什麼?
f
futures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刘瑜在mitbbs上写小说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她,一直觉得她写作的天赋远高于作政治学研究的天赋。像上面有mm说的,到一个极权国家去搞政治学是个什么鬼? 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 国内从政府到网民就是这个风气,说杠精遍地就好比你一边选择住在猪圈又一边抱怨太脏太臭。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00:28

要看看她找不找得到嘛。实际情况是那个时候,美国院校她找不到,去英国混了一下,然后还是不能tenure track, 只好回国。上面的粉丝都是爱情小说变成粉丝的,学术毕竟不是风花雪月。
f
futures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文/刘瑜 2503年,婴儿养育室里。护士们在地板上摆上了一堆图书和鲜花,然后把一群长得一模一样的、八个月大的婴儿放到地板上。婴儿们看到图书和鲜花,飞快地爬过去,拿起来玩耍。这时,长官一声令下,护士长启动电路,触电的婴儿在痛苦中痉挛、尖叫。 “这样的试验大约重复200次左右,”长官微笑着对参观者说,“这些孩子们就会对图书和花朵形成本能的憎恨,他们的条件反射就这样被限定了。” “限定”,大约是Brave New World(《美好新世界》,或译《勇敢新世界》)一书中的最关键词汇。在奥尔道斯赫胥黎(AldousHuxley)笔下的那个美好盛世里,人从受精开始就被“限定”了。精子和卵子在试管里被调制好,不健康的胚胎被限定出局,健康胎儿在孵化器里长大。然后从婴儿养育室开始,孩子们一路被限定得厌恶书籍和自然、厌恶独处、厌恶家庭、厌恶宗教和艺术,同时被限定得热爱集体、热爱消费、热爱滥交。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被限定的方式都一样。美好新世界里,人类被分成了五级,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Epsilon——Alpha被限定得聪明漂亮,而Gamma以下的人被限定得矮小愚钝。但是他们都一样幸福——无论哪个等级,其接受的“睡梦教育”都会告诉他,他所在的等级最美好、最幸运。 有什么人类跋山涉水追求了几千年的东西,新世界里没有呢?这里如此富足,人们不愁吃穿,不再有疾病,青春永驻,直到突然死亡。美女帅哥的青睐?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属于他人”,滥交是最大的美德,你要是长期只跟一个美女上床,会成为该世界里骇人的丑闻。 不错,这个世界里没有艺术、诗歌、撕心裂肺的爱情,没有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但是,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你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 所以,这样的世界,有什么问题吗? 柏拉图估计不会觉得有问题,因为新世界里政治家和科学家就是智慧非凡的哲学王。孟子估计也不会觉得有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个桃花源里被充分实施。希特勒更是会欣喜若狂,因为将人类的未来当做一个巨大的生物工程来建设,简直是他的毕生追求。还有斯大林,荡漾在新世界人们脸上的微笑,与沉浸在丰收喜悦里的苏联农民如出一辙,而新世界的“睡梦教育”,可以说是对苏式灌输教育赤裸裸的抄袭。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新世界如此美好,它只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在那里,幸福的人们全都是“被幸福”的。 就是说,在那里,人们的幸福是政治家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与每个个体的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审美能力毫无关系。民众只需像儿童那样,系上围兜,张口吞下哲学王或者先锋队一勺一勺送过来的食物,就乘坐直升电梯抵达了幸福。 精英们为了民众,制作食物既考虑营养,又考虑消化,简直是殚精竭虑。有如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统治者,民众的个体自由意志完全是多此一举。如果说奥威尔的《1984》里,人们为失去自由痛苦,那么赫胥黎的《美好新世界》里,人们则为摆脱了自由的重负而狂喜。真的,如果政治家和科学家给民众带来如此丰盛的快乐,民众何必自己去斗争?就像你可以从父亲那里继承一大笔遗产,何必自己去辛苦挣钱?除非——你认为得到的过程比得到本身更有意义。除非你不识抬举地认为,通过个体努力去争取幸福,比“被幸福”更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一切精英治国观里读到的是对生命的藐视。对有些人来说,幸福,无非是对着送过来的汤勺不断张嘴;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它需要“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在恩赐来的幸福和捕猎来的痛苦之间,你会选择什么呢?在幸福药丸soma和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亚之间,“新世界”里的“野人”约翰选择了莎士比亚。 但是当然,对于“美好新世界”里的绝大多数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权利,无处不在的幸福不由分说,一把把他们给罩住,他们只能躺在幸福的牙缝里,被咀嚼,然后变成一堆残渣,被气势磅礴地给吐出来。
heutee 发表于 2020-08-19 22:27

中国的人文学者大多是阐述和释义,把西方同一学科或者跨学科的理论/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概念,用中国的实例加以延申。因为是先有论点,再加延申,论点实际都是自我证明的。
上面这段,炫耀了一下文采,用了很多看起来有点erudite的词汇,给读者一种陌生感,给以撞击、莫若高深。说的就是类似萨特说的,the socioeconomic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which limited and modified that freedom (what you've been made into), once freedom ceased to be merely the definition of “man” and included the possibility of genuine options in concrete situations.
f
futures
英美人文學科的tenure track競爭有多激烈你知道吧?就是去liberal arts,教職也是很少的,要等很多年,還不定能競爭得上,就算去Kansas、Oklahoma之類的公立,也不容易,她那樣一路頂級學府訓練出來的,哪受得了那個委屈。極權國家也有自己的bubble,象牙塔裡沒有自由,但也許有安全感,在美國飄著,萬一連個普通中產也混不上,有自由也沒用呀。
manoe 发表于 2020-08-20 09:46

是。不过她的口语不好,论文当时也做的一般,所以只好去cambridge做lecturer - 这个没前途,所以回国了
公用马甲8
对,支持。有些政治极端狂热的人,真的是到一个地方搞乱一个地方。
因为极端的声音转化成现实、转化为政策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它会破产。就算不转化为政策,舆论场里也常常有“偏见对抗偏见”的格局。


liucoan 发表于 2020-08-19 21:59

这不就是说的某粉儿嘛!
m
manoe
是。不过她的口语不好,论文当时也做的一般,所以只好去cambridge做lecturer - 这个没前途,所以回国了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1:26

到底是時代的局限,她那個年齡的,即使是當時中國頂級教育資源下長大的,學術環境下口語過關的還是不多。90後或者更年輕的口語夠好的就多了,中國的語言環境不同了,資源好的上國際學校或者海外長大,語言不是絆腳石了。不過年輕一代選擇多,也不定非要走學術路線,在其他領域試水的更多。
s
skewers
我也来暴露一下年龄,还记得当年在mit bbs追她写的“孤独得像个星球”😅
heutee 发表于 2020-08-19 15:46

同记得啊
g
gracekelly
知道drunk piano!很喜欢她的文字!当年还是wordpress空间呢。
k
kim
观点都很有新意阐述得也很清楚让人佩服。但是最后一段关于养孩子的论述我倒是觉得她有点育儿公众号“很容易啊”那种口气,过来人都知道养孩子涉及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有各种烦恼,不是只要做羊妈不推学习和钢琴就家里一切和谐了。这一段新手父母还是谨慎读吧,看看隔壁无力楼歪哥的吐槽对比一下。
bjandas 发表于 2020-08-20 10:03

我觉得到了她的那种阶层和认知,能带给孩子的远比对孩子的要求多。我看那段觉得就是她自己的感受,绝对无法复制的那种经验。
慕溪小鹿
任何完美都是等待被戳破的假象 千万不要迷恋任何一个所谓的权威或者名流。 真人俗不可耐,被保送到教授。呵呵,互联网果然没有记忆
“她的论文是中国政治,但是中国做中国政治的人很多;她还有一个机会是做政治哲学,但是她的那个功力又不够;于是刘瑜钻个空子,来作公共选择这个她根本不懂但是国内缺人的经济学领域”
C
Captaintoo
她是不是又離婚了?現任老公是同行?
manoe 发表于 2020-08-19 18:43

听说她海归是跟国内去剑桥的一个访学一起回的,她后来跟这个访学结婚了?
常然
任何完美都是等待被戳破的假象 千万不要迷恋任何一个所谓的权威或者名流。 真人俗不可耐,被保送到教授。呵呵,互联网果然没有记忆
“她的论文是中国政治,但是中国做中国政治的人很多;她还有一个机会是做政治哲学,但是她的那个功力又不够;于是刘瑜钻个空子,来作公共选择这个她根本不懂但是国内缺人的经济学领域”
慕溪小鹿 发表于 2020-08-20 13:01

嘿嘿。。。嘿嘿。。。。。
慕溪小鹿
嘿嘿。。。嘿嘿。。。。。
常然 发表于 2020-08-20 13:06

嘿嘿 嘿嘿 …… 不可说 不可说
C
Captaintoo
是。不过她的口语不好,论文当时也做的一般,所以只好去cambridge做lecturer - 这个没前途,所以回国了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1:26

她的研究方向太专,需求太小,虽然她老板是大牛也不管用。我记得她好像是做毛思想?
常然
嘿嘿 嘿嘿 …… 不可说 不可说
慕溪小鹿 发表于 2020-08-20 13:08

lol..看了你引的那些,才知道该说的前人也都说了,网络没记忆但是有记录。大众没有独立见解,容易被sway, 所以有时候复习一下,还是有益的,至少听听不同的声音。
f
frogette
中国的人文学者大多是阐述和释义,把西方同一学科或者跨学科的理论/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概念,用中国的实例加以延申。因为是先有论点,再加延申,论点实际都是自我证明的。
上面这段,炫耀了一下文采,用了很多看起来有点erudite的词汇,给读者一种陌生感,给以撞击、莫若高深。说的就是类似萨特说的,the socioeconomic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which limited and modified that freedom (what you've been made into), once freedom ceased to be merely the definition of “man” and included the possibility of genuine options in concrete situations.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1:24

同意。我这样的理科生,文史哲看得还算比较杂的,都能看出来,刘老师关于政治哲学的无论集结出书还是零散采访,都搬砖欧美自由派、左派那套,没啥自己的观点。就好比我们理科专业的翻译几篇国外文章在国内期刊发个综述。所以我觉得她浪费天才了。清华是能分房子,这么多年了还是副教授也没啥劲啊。她写小说、观察人生有很独特的视角,语言也非常精彩,为啥不走这条路呢?我是恨铁不成钢
f
futures
同意。我这样的理科生,文史哲看得还算比较杂的,都能看出来,刘老师关于政治哲学的无论集结出书还是零散采访,都搬砖欧美自由派、左派那套,没啥自己的观点。就好比我们理科专业的翻译几篇国外文章在国内期刊发个综述。所以我觉得她浪费天才了。清华是能分房子,这么多年了还是副教授也没啥劲啊。她写小说、观察人生有很独特的视角,语言也非常精彩,为啥不走这条路呢?我是恨铁不成钢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13:31

mm很尖锐啊,作为理科生,很不容易的。发声是需要场域效应的,所以需要一个“权威”设置的位置,大众才会follow。按照你的假设去发展,可能就是镇江上的一个写手或者网红了。;) 就好像博物馆和里面的展品,其实是互相定义和enhance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审视一下哥大博斯、清华教职之外的东西。
另外,个人经历写进小说,走不了很远的,毕竟经验还是有限,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慕溪小鹿
lol..看了你引的那些,才知道该说的前人也都说了,网络没记忆但是有记录。大众没有独立见解,容易被sway, 所以有时候复习一下,还是有益的,至少听听不同的声音。
常然 发表于 2020-08-20 13:17

徐开彬 欧阳敏 “双色玫瑰” 这些关键词替互联网保存一些声音
n
newnewsummer
还记得她写的蚊米 所以最终还是不够好
Narnia 发表于 2020-08-19 23:28

re........
m
manoe
同意。我这样的理科生,文史哲看得还算比较杂的,都能看出来,刘老师关于政治哲学的无论集结出书还是零散采访,都搬砖欧美自由派、左派那套,没啥自己的观点。就好比我们理科专业的翻译几篇国外文章在国内期刊发个综述。所以我觉得她浪费天才了。清华是能分房子,这么多年了还是副教授也没啥劲啊。她写小说、观察人生有很独特的视角,语言也非常精彩,为啥不走这条路呢?我是恨铁不成钢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13:31

年輕人,口氣不要太大。這年頭,任何一個正經大學的tenure track都是不容易拿到的,僧多粥少。她進清華是10年前,放到現在,哪怕回國,恐怕也要從博後做起。專職寫小說就是自由職業者,收入不穩定,很累的。
T
ToBe
我也来暴露一下年龄,还记得当年在mit bbs追她写的“孤独得像个星球”😅
heutee 发表于 2020-08-19 15:46

"所以,如果我碰到20岁的自己,要给她一点忠告的话,我会告诉她:与潮流保持距离,与人群保持距离。然后就是,少谈点恋爱,多读点书,因为大部分恋爱也不值得谈。" 醉钢琴这个好像是感叹。
N
Narnia
这不就是说的某粉儿嘛!
公用马甲8 发表于 2020-08-20 11:27

这段话更适合给BLM,文革,无毛听
因为极端的声音转化成现实、转化为政策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它会破产。就算不转化为政策,舆论场里也常常有“偏见对抗偏见”的格局。
N
Narnia
到底是時代的局限,她那個年齡的,即使是當時中國頂級教育資源下長大的,學術環境下口語過關的還是不多。90後或者更年輕的口語夠好的就多了,中國的語言環境不同了,資源好的上國際學校或者海外長大,語言不是絆腳石了。不過年輕一代選擇多,也不定非要走學術路線,在其他領域試水的更多。
manoe 发表于 2020-08-20 11:41

我觉得她口语再好些可能也没区别,她对中文的驾驭能力远远远远超过英文,甚至超过大部分说英文的人对英文的驾驭能力。这怎么办呢。其实我理解她回国,但是觉得她想在国内搞政治研究,这是想啥呢?有什么空间啊,国内那学术气氛,人文气氛。
就是可惜她的文字功力和尖锐和思想上的独立和犀利了。
o
otherspring
她最近还在“看理想”上面做一个音频节目,比较政治学,里面讨论也很热烈。虽然国内政治体制不能讲,但是用其他威权政体的例子,听众也能领会。
X
Xlshouben
最喜欢刘瑜,难得的才华思想文笔,还是前华人id,真想念那时候的华人。现在的华人就充斥着她指出的“极端声音,到处抱团站队”噪音。 这种有营养的好帖多多发!
Tippie 发表于 2020-08-19 16:29

+1 zszszszszszszs
d
diamondring
醉钢琴文笔真不错,很喜欢她的小说。
m
manoe
我觉得她口语再好些可能也没区别,她对中文的驾驭能力远远远远超过英文,甚至超过大部分说英文的人对英文的驾驭能力。这怎么办呢。其实我理解她回国,但是觉得她想在国内搞政治研究,这是想啥呢?有什么空间啊,国内那学术气氛,人文气氛。
就是可惜她的文字功力和尖锐和思想上的独立和犀利了。
Narnia 发表于 2020-08-20 14:10

我估計她做計量研究的功底不行。在北美做社科學術研究大陸出身的年輕學者,能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絕大部分是做計量研究的。如果她做不了計量研究,基本只有回國一條路。文學創作和學術意義上的文學研究,那是另外的培養路徑。
f
frogette
英美人文學科的tenure track競爭有多激烈你知道吧?就是去liberal arts,教職也是很少的,要等很多年,還不定能競爭得上,就算去Kansas、Oklahoma之類的公立,也不容易,她那樣一路頂級學府訓練出來的,哪受得了那個委屈。極權國家也有自己的bubble,象牙塔裡沒有自由,但也許有安全感,在美國飄著,萬一連個普通中產也混不上,有自由也沒用呀。
manoe 发表于 2020-08-20 09:46

嗯 你说的有道理,以她的credentials我真没想到这么难,加之刘瑜之前说她虽然不是顶爱做学问但学术之路出奇的顺利。我对清华那个环境多少有些了解,也可以想象它带来的安全感和充实感,但国内的高校包括清华禁言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诚实敏感的人能在国内做社会科学研究而不感到巨大的痛苦。咱对刘老师不是一直有偶像情节吗,总觉得以她的才华能有不小的成就,也祝福她会的
A
Augustblue
要看看她找不找得到嘛。实际情况是那个时候,美国院校她找不到,去英国混了一下,然后还是不能tenure track, 只好回国。上面的粉丝都是爱情小说变成粉丝的,学术毕竟不是风花雪月。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1:10

她去剑桥的时候我还没离开,有朋友认识她。剑桥的才子才女太多了,她在剑桥做讲师,可能还是回国做教授更吸引她吧。
m
manoe
嗯 你说的有道理,以她的credentials我真没想到这么难,加之刘瑜之前说她虽然不是顶爱做学问但学术之路出奇的顺利。我对清华那个环境多少有些了解,也可以想象它带来的安全感和充实感,但国内的高校包括清华禁言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诚实敏感的人能在国内做社会科学研究而不感到巨大的痛苦。咱对刘老师不是一直有偶像情节吗,总觉得以她的才华能有不小的成就,也祝福她会的
frogette 发表于 2020-08-20 17:34

跟普通群眾比,她確實挺有才華的,人也有趣。這帖子的共識是她的文字才華超過學術科研才華,兩種才華都有一點,其實也挺不容易。我覺得她去清華也夠格了,老一輩尸位素餐、思想僵化的多了去了。
p
phlin
那一批老网友很多都是70中的73~77年的非常多!刘是75年的。



karenwqw 发表于 2020-08-19 15:42

喔 小朋友 沒追過她小說
覺得她講話的論點進展速度 有點慢
p
phlin
对,但如果你有机会和这些教政治学还有法律方面的老师一起私聊的话,那会非常有意思。
绝对比听赵辛楣、方鸿渐那些人聊天好玩的多。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54

hehehe

帝輪圖....
t
tbaobao
这是个有营养的帖子,也了解了自己不知道信息。
f
futures
她去剑桥的时候我还没离开,有朋友认识她。剑桥的才子才女太多了,她在剑桥做讲师,可能还是回国做教授更吸引她吧。
Augustblue 发表于 2020-08-20 18:49

嗯,她在剑桥是合同制讲师,就是代课老师性质。不过ivy的谱系下来,qualification后面几年、加费正清中心、波士顿混了两年、再加英国三年,6-7年时间还在欧美找不到正式教职的话,其实也说明一些问题啊。回国或者不是选择吧。现在居然就变作公知了,也是搞笑的。
看帖子里很多mm对知识分子还是有份憧憬在,真的以为他们悲天悯人、启蒙和为社会发声呢 - 看了有点感动,同时,又是一声长叹。
s
shinno
我来暴露一下年龄
apple2april 发表于 2020-08-19 15:33

就记得蚊米了。醉钢琴的小说真的没话说。
慕溪小鹿
嗯,她在剑桥是合同制讲师,就是代课老师性质。不过ivy的谱系下来,qualification后面几年、加费正清中心、波士顿混了两年、再加英国三年,6-7年时间还在欧美找不到正式教职的话,其实也说明一些问题啊。回国或者不是选择吧。现在居然就变作公知了,也是搞笑的。
看帖子里很多mm对知识分子还是有份憧憬在,真的以为他们悲天悯人、启蒙和为社会发声呢 - 看了有点感动,同时,又是一声长叹。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9:57

说的极是
e
ecko
嗯,她在剑桥是合同制讲师,就是代课老师性质。不过ivy的谱系下来,qualification后面几年、加费正清中心、波士顿混了两年、再加英国三年,6-7年时间还在欧美找不到正式教职的话,其实也说明一些问题啊。回国或者不是选择吧。现在居然就变作公知了,也是搞笑的。
看帖子里很多mm对知识分子还是有份憧憬在,真的以为他们悲天悯人、启蒙和为社会发声呢 - 看了有点感动,同时,又是一声长叹。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9:57

啊?学术这路不能苛求吧,努力、才华、关系哪一个做不到位都很难啊
公知是supposed to be 贬义词,还是说和正经做学问比低了一档?不是很懂。btw我是一直觉得刘瑜在政治上不深刻,小说是写的很有灵气的。但在社会问题上凭良心发声总是好的吧,哪里搞笑?
m
manoe
啊?学术这路不能苛求吧,努力、才华、关系哪一个做不到位都很难啊
公知是supposed to be 贬义词,还是说和正经做学问比低了一档?不是很懂。btw我是一直觉得刘瑜在政治上不深刻,小说是写的很有灵气的。但在社会问题上凭良心发声总是好的吧,哪里搞笑?
ecko 发表于 2020-08-21 12:07

公知本來不是貶義詞,和做學術研究也不並不矛盾。我覺得網絡批評有一點不好,就是不能就事論事,喜歡夾帶私人恩怨。公共評論和學術研究面對的聽眾不一樣,發言的格式和文體、評價標準都不一樣。人的才華有差異,學術做得好的人,公眾溝通能力不一定強。形象好、口才好、適合做學術科普工作的,學術研究能力可能一般。兩種領域,不同能力分開評價,承認每個人的優點、特長、局限性,很難嗎?網評員縱是喜歡攪在一起說,出發點還總是誅心論。反正你要不是劉曉波那樣做過共產黨的牢,也沒有出身貧苦或者深入大眾,或者得過諾貝爾奬,不管你說什麼,都是虛偽、‘公知’(沽名釣譽的意思)、‘假專家’。這種簡單粗暴貼標籤的批評,挺沒技術含量的。
D
Dupre
像1984,美丽新世界,动物农场这样的书,在墙国是不是已经是禁书了(或者是没有禁,但买不到)? 实在和现实太接近了。。。
isabel 发表于 2020-08-19 22:40

1984和动物庄园买得到。年初有人贴on sale还奇怪来着。
D
Dupre
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它只是更有战斗力。因为声音越极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观念的同伴群体,而一旦形成群体,哪怕是非正式组织的群体,只要他们形成一拥而上的集体行动态势,其力量就是几何基数增长的。 10个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压倒100个、1000个一盘散沙的人。所以极化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绑架整个社会。相比之下,模糊的声音、迟疑的声音、中间的声音比较难以形成观念共同体,因为你缺乏激情,缺乏“布道”精神,懒得行动,也不抱团,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给了极端的人。
这段挺有道理,说的就是美国的现状吧?

hnlaser 发表于 2020-08-20 01:04

到处都这样。这个论坛也如此。完全不能好好讨论问题。动不动九扣帽子。特别时选举这事儿帽子太多太多。都在美国了孩不能agree to disagree
f
futures
啊?学术这路不能苛求吧,努力、才华、关系哪一个做不到位都很难啊
公知是supposed to be 贬义词,还是说和正经做学问比低了一档?不是很懂。btw我是一直觉得刘瑜在政治上不深刻,小说是写的很有灵气的。但在社会问题上凭良心发声总是好的吧,哪里搞笑?
ecko 发表于 2020-08-21 12:07

哦公知是褒义,我没意识到这个不是layman language, 就是公共领域发声的知识分子的意思。像前面mm说的,刘晓波、最近清华著名的章教授等,是此类代表。当然这两位是anti-, 但是anti并不是公知的必要条件。
说到找工作,人文学科是这样子的,如果是藤校名师系谱下来的,工作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大家一般是美加欧,然后hk, singapore, australia这样梯队类推。当然因为毕业的那年opening具体情况 (当然这个可以推迟答辩时间来协调, 可以在phd所在学校tf/ta继续个几年),或者当年的牛师兄师姐的movements, 具体某一年可能不一定有理想工作。但是连续六七年找不到工作,就是。。。。就好像如果你是MIT的course 6博士毕业,六七年之后,非创业的你,还在做着给某网站打零工的工作来生活。
国内学术界好多个这种例子,结果回去包装一下就变成学术宗师了,或者知识分子网红,所以才有前面搞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