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刘瑜:杠精遍地,败坏公共文化

c
candi333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近日, 《第一财经》杂志对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采访,以下为问答全文。
Yi:YiMagazine L:刘瑜 01 Yi:最近听到或看到觉得比较有趣的一个观点是? L:前段时间看经济学家Paul Collier的新书《资本主义的未来》,有个观点对我有所触动。因为我自己一直是所谓的全球主义者,对民族主义比较隔阂,一直隐隐觉得民族主义很狭隘,不是恨这个就是恨那个。但是他在书里说:认同是友爱的前提,而友爱是很多社会政策的前提,所谓全球主义,其实是逃避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 大意如此吧。这个观点对我有点触动,让我觉得民族主义值得更加严肃的对待。可能之前身边有太多打打杀杀的民族主义,让我遗漏了民族主义与爱、与社会责任之间可能的联系。
02 Yi:为什么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消失在大众视野,放弃了公共输出? L:也没有刻意地放弃什么,就是忙不过来,对自己能做的事有了更清晰的取舍。人在很年轻时会觉得时间是无限的,但到了一定年龄后你就意识到,时间非常有限,比打赢所有的“战斗”更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战场”。 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什么是需要你去做的?放弃论坛、社交媒体之类的平台,就是觉得我的性格其实不适合那种“近身肉搏战”,而且我自己的知识背景什么的,也有义务为社会提供一些更系统的知识,所以这两年,我主要就是做些研究,写论文写书,今年春天终于把书稿给交了,松了一口气,就出来做了个音频节目。
03 Yi:最近,你在“看理想”App上推出了“比较政治学30讲”。我们看到所有的知识付费产品,奔的路线几乎都是“实用干货”,但探索宏观问题的答案,不会立即对生活产生“效果”,所以这部分受众,你觉得他们是否属于对人对己期待感更强的一群人?用求知武装自己的高敏感人群在面对复杂现实困境时,是否比钝感一点的人更容易产生幻灭? L:取决于你怎么理解“实用”吧。宏观而抽象的东西看上去“不实用”,具体而微观的东西看上去“很实用”,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比如你坐在一条船上,海上风浪很大,船随时可能会翻,乘客都吐得一塌糊涂。这种时候,什么知识“实用”呢? 表面上看,最实用的知识是如何控制呕吐、控制摇晃,因为这种知识最微观、最具体,但是事实上,这时候最“实用”的知识,是关于经纬度、洋流、风向的“抽象”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能告诉人们怎么避开海浪、调整航向、找到最近的海岸。 政治学就是这样一类“宏观知识”,它或许抽象,或许在多米诺骨牌非常上游的位置,也正是因为上游,你可能看不到它,觉得它不重要,但是它倒下之后,后面的所有东西都跟着倒下了。
04 Yi:这次持续不断的全球疫情,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想?你是否同意人性本身充满缺陷,制度不能弥补或者至少不能完全弥补?这次疫情让国内不少人对西方(尤其美国)产生真实的惊讶,死亡人数14万如果置换到国内,是无法收场的事情。传统的媒体监督失灵了,虽然有激烈的批评者,但各说各话,每个人都有粉丝,疫情变成一个吵闹的政治议题,作为研究制度的学者,你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想? L:关于疫情和它背后的问题,我觉得一个严肃的观察者,应该抵御那种在尘埃远没有落定的情况下去做综合性判断的诱惑。这个事情太复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有那么强的自信去得出斩钉截铁的结论。就拿制度来说,很多人得出种种制度决定论的看法。 目前来看,东亚地区和部分东南亚地区是疫情控制得最好的,中国内地、中国港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好像也不错,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共同点,一个可能的假说是文化,东亚、东南亚人比较有纪律感?比较有集体观念?比较响应政府号召去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 但这最多是个猜想,没有做过真正的研究,我没有自信去传播这种猜想。因为这个事的变量太多了,老年人比例、肥胖人口比例、基础病人口比例、人口流动性和密度、种族基因的影响,甚至,我们都不能肯定在不同地区传播的新冠病毒是完全一样的病毒,所以,这个事我真不敢说我有什么看法。
05 Yi:“极端太有诱惑力了,它的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它的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它的易辨识,以及因辨识度所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真的是太有诱惑力了。从此不用在不同的观念之间颠沛流离,不用根据路况不断调整方向,不用经受自我怀疑的折磨……”你这段话的背后,有比较深的悲哀,但极化似乎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过程省略,选边站队,理性的声音在人群里两边不讨好,是这样的吗? L: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它只是更有战斗力。因为声音越极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观念的同伴群体,而一旦形成群体,哪怕是非正式组织的群体,只要他们形成一拥而上的集体行动态势,其力量就是几何基数增长的。 10个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压倒100个、1000个一盘散沙的人。所以极化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绑架整个社会。相比之下,模糊的声音、迟疑的声音、中间的声音比较难以形成观念共同体,因为你缺乏激情,缺乏“布道”精神,懒得行动,也不抱团,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给了极端的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宽容的人肯定也是多数,但是充满激情地扞卫宽容,这听上去就像是悖论。这就是为什么理性的声音常常明明是多数,却被边缘化。 但是长远来看,我还是相信理性的力量、温和的力量、宽容的力量。理性未必会战胜不理性,但是不理性常常会战胜它自己。 因为极端的声音转化成现实、转化为政策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它会破产。就算不转化为政策,舆论场里也常常有“偏见对抗偏见”的格局。 一个好的社会未必是理性的声音最高调,而正方声音出来,呈现局部的事实或者道理,反方又跳出来,呈现另一部分事实或者道理,剧情不断“反转”,最后形成一个大体“客观”的全景。 当然,这种“偏见对抗偏见”的逻辑能够展开,前提是开放的言论空间,是权力不在公共领域里面煽风点火、拉偏架。一旦缺失了这个条件,公共领域的自我纠错机制肯定会失灵。
06 Yi:从你接触到的年轻人来看,你觉得当代青年人跟10年前或者15年前,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你如果今年20岁左右,最有可能去做的事是什么? L:任何时代的年轻人,其实都差不多,充满激情,喜欢抱团,正义感很强,甚至正义感过剩,不同的是他们背后的权力意志或者群体意志,也就是风往哪刮。风往这儿刮,他们就往这边跑,风往那边刮,他们就往那边跑。 我们现在看到的年轻人和1970年代、1980年代、2000年代的年轻人,表面上看很不同,其实没有那么不同,不同的是他们背后的权力意志而已。 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很叛逆,但是回看历史,年轻人常常是最随波逐流的,因为他们的内在自我还不够强大,所以往往隐身于群体去获得力量,把潮流当作思想。 如果我还是20岁左右,最有可能做的也就是随波逐流吧,只不过我可能会选择一个相对酷一点的潮流去追随。 所以,如果我碰到20岁的自己,要给她一点忠告的话,我会告诉她:与潮流保持距离,与人群保持距离。然后就是,少谈点恋爱,多读点书,因为大部分恋爱也不值得谈。
07 Yi:眼下的社交媒体上,形成广场意见感的平台并不多,一方面热搜永远是娱乐圈为主,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会感觉气氛诡异,杠精遍地且来势汹汹,难以有讨论的空间,不过这到底是舆论氛围真切的变化还是因为媒介变化,人人有手机,众声喧哗而已? L:都有吧。热搜永远是娱乐圈为主倒没什么,八卦是真正的普世价值。杠精遍地、来势汹汹,可能任何时代都是这样,只不过在前互联网时代,人群聚集的速度比较慢,队形还没站好事情的热度就下去了。 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社交媒体,一篇文章动不动10万+,一个事件动不动百万关注,这种快速的聚众的确有可能败坏公共文化,因为聚众太快了,一个事情要搞清楚前因后果可能需要一个月,但是互联网上的热点可能只停留24小时,所以人们都急着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表态,深思熟虑变得很奢侈。 而且一旦表态,众目睽睽之下又很难收回,人越多,发言者反思、妥协、认错的心理成本会越高,所以形成一种鼓励极端、“死杠到底”的氛围。我后来远离微博,除了不经骂以外,就是我怕我被自己的姿态绑架。我想要那种“明天我的想法可能和今天不同”的自由。 而且,人性中的恶也会因为那种快速聚众效果而释放,因为第一,绝大多数人是匿名的;第二,绝大多数人意识到自己是几万之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这种匿名性加上人多势众感,会释放中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会展现出来的恶意和残忍。 所以,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无数好东西,但是,当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事实呈现的速度,当聚众的规模淹没个体的审慎感,它又可能是很可怕的。
08 Yi:CNN的扎卡利亚今年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有关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真相是:从来不存在某些人描述的一个黄金时代,同样的,这一秩序也从来没有被毁坏到某些人宣扬的那种程度。在他看来,相比俄罗斯,中国远远构不成威胁,而且也是现有秩序的维护者。但威胁论已经成为华盛顿两党的共识。傅高义在最新的一篇采访文章中也说,“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危险是,美中两国的超级民族主义者们试图分道扬镳的声音太大,愤怒的情绪过于高涨。”“遏制中国”,这会是一个即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主题的事情吗?普通人将会面临什么?我们是否生活在失控的风险中? L:中美冲突甚至是热战的风险在增加,大家都有这种感觉,事实上这个风险简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加,因为每天都在冒出新的相关新闻。 哈佛大学的艾利森教授讲修昔底德陷阱,讲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新老势力容易发生冲突,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这个观点本身,而是他说,最后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双方真的想打架,而常常是被一些不起眼的偶然性因素或者第三方力量绑架,骑虎难下,最后硬着头皮打了起来。 这个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惊悚的,因为大家可能明明不想打,最后却可能为了面子不得不打,这样的战争就真的是防不胜防了。扎卡利亚自己的Podcast也讲到过“一战”的一个细节。 我们都知道,“一战”是因为奥匈帝国王储被一个塞尔维亚人刺杀引起的,扎卡利亚说,当时奥匈王储的这个司机其实是走错了路,多拐了还是少拐了一个弯儿,导致他正好就走到了那个刺杀者的路线上。如果当时他没有走错路,那整个世界的历史可能都会改写。就算还是会打仗,战争的规模或形式可能很不同。所以,战争是有很多偶然性因素的。 但另一方面来说,我还是相信现在的人应该比100年前更聪明了。毕竟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也发明出了更多的刹车机制去缓冲冲突,更重要的是,以前打仗炮灰是没有发言权的,现在呢? 我看过盖洛普2017年的一个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愿意为国家而参战”,发达国家普遍只有20%至30%的人愿意,日本是全球最低的,只有11%。一旦炮灰“不想当炮灰”,而炮灰又可以用选票约束政府,发生战争的概率就可能下降。
09 Yi:聊一个私人的问题,养育孩子这件事跟你预想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L:比我想象的还要浪漫。那种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深情,真的是无与伦比的体验。我有时候看到一些育儿公众号的文章,控诉养孩子多难多累,经常被气得暴跳如雷,我就觉得,真的吗?为什么我觉得养孩子这事挺简单啊,反正比写书容易多了。 可能我太佛系了,孩子不愿练琴就不练了,孩子学习中不溜儿就可以了,除了在待人接物要礼貌这件事上我有点要求,其他方面都是得过且过。这种不思进取的家长观决定了我家的和谐气氛。 所以我女儿写英语小作文“我的妈妈”,用的第一个形容词就是funny,她觉得妈妈就是那个天天讲笑话的人,我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10 Yi:推荐两部近年不错的书或电影吧。 L:书就推荐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吧。电影的话,我现在看得少,推荐德国导演哈内克,还有伊朗导演法哈蒂吧,他们的电影都是安静而饱满的,不像好莱坞,又吵又空洞,加上现在政治正确铺天盖地,还充满了说教气息。

 

🔥 最新回帖

f
futures
156 楼
啊?学术这路不能苛求吧,努力、才华、关系哪一个做不到位都很难啊
公知是supposed to be 贬义词,还是说和正经做学问比低了一档?不是很懂。btw我是一直觉得刘瑜在政治上不深刻,小说是写的很有灵气的。但在社会问题上凭良心发声总是好的吧,哪里搞笑?
ecko 发表于 2020-08-21 12:07

哦公知是褒义,我没意识到这个不是layman language, 就是公共领域发声的知识分子的意思。像前面mm说的,刘晓波、最近清华著名的章教授等,是此类代表。当然这两位是anti-, 但是anti并不是公知的必要条件。
说到找工作,人文学科是这样子的,如果是藤校名师系谱下来的,工作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大家一般是美加欧,然后hk, singapore, australia这样梯队类推。当然因为毕业的那年opening具体情况 (当然这个可以推迟答辩时间来协调, 可以在phd所在学校tf/ta继续个几年),或者当年的牛师兄师姐的movements, 具体某一年可能不一定有理想工作。但是连续六七年找不到工作,就是。。。。就好像如果你是MIT的course 6博士毕业,六七年之后,非创业的你,还在做着给某网站打零工的工作来生活。
国内学术界好多个这种例子,结果回去包装一下就变成学术宗师了,或者知识分子网红,所以才有前面搞笑的说法。

D
Dupre
155 楼
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它只是更有战斗力。因为声音越极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观念的同伴群体,而一旦形成群体,哪怕是非正式组织的群体,只要他们形成一拥而上的集体行动态势,其力量就是几何基数增长的。 10个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压倒100个、1000个一盘散沙的人。所以极化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绑架整个社会。相比之下,模糊的声音、迟疑的声音、中间的声音比较难以形成观念共同体,因为你缺乏激情,缺乏“布道”精神,懒得行动,也不抱团,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给了极端的人。
这段挺有道理,说的就是美国的现状吧?

hnlaser 发表于 2020-08-20 01:04

到处都这样。这个论坛也如此。完全不能好好讨论问题。动不动九扣帽子。特别时选举这事儿帽子太多太多。都在美国了孩不能agree to disagree
D
Dupre
154 楼
像1984,美丽新世界,动物农场这样的书,在墙国是不是已经是禁书了(或者是没有禁,但买不到)? 实在和现实太接近了。。。
isabel 发表于 2020-08-19 22:40

1984和动物庄园买得到。年初有人贴on sale还奇怪来着。
m
manoe
153 楼
啊?学术这路不能苛求吧,努力、才华、关系哪一个做不到位都很难啊
公知是supposed to be 贬义词,还是说和正经做学问比低了一档?不是很懂。btw我是一直觉得刘瑜在政治上不深刻,小说是写的很有灵气的。但在社会问题上凭良心发声总是好的吧,哪里搞笑?
ecko 发表于 2020-08-21 12:07

公知本來不是貶義詞,和做學術研究也不並不矛盾。我覺得網絡批評有一點不好,就是不能就事論事,喜歡夾帶私人恩怨。公共評論和學術研究面對的聽眾不一樣,發言的格式和文體、評價標準都不一樣。人的才華有差異,學術做得好的人,公眾溝通能力不一定強。形象好、口才好、適合做學術科普工作的,學術研究能力可能一般。兩種領域,不同能力分開評價,承認每個人的優點、特長、局限性,很難嗎?網評員縱是喜歡攪在一起說,出發點還總是誅心論。反正你要不是劉曉波那樣做過共產黨的牢,也沒有出身貧苦或者深入大眾,或者得過諾貝爾奬,不管你說什麼,都是虛偽、‘公知’(沽名釣譽的意思)、‘假專家’。這種簡單粗暴貼標籤的批評,挺沒技術含量的。
e
ecko
152 楼
嗯,她在剑桥是合同制讲师,就是代课老师性质。不过ivy的谱系下来,qualification后面几年、加费正清中心、波士顿混了两年、再加英国三年,6-7年时间还在欧美找不到正式教职的话,其实也说明一些问题啊。回国或者不是选择吧。现在居然就变作公知了,也是搞笑的。
看帖子里很多mm对知识分子还是有份憧憬在,真的以为他们悲天悯人、启蒙和为社会发声呢 - 看了有点感动,同时,又是一声长叹。
futures 发表于 2020-08-20 19:57

啊?学术这路不能苛求吧,努力、才华、关系哪一个做不到位都很难啊
公知是supposed to be 贬义词,还是说和正经做学问比低了一档?不是很懂。btw我是一直觉得刘瑜在政治上不深刻,小说是写的很有灵气的。但在社会问题上凭良心发声总是好的吧,哪里搞笑?

 

🛋️ 沙发板凳

K
Kenosha
总结就是trump是最大的钢筋
z
zlltt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c
candi333
总结就是trump是最大的钢筋
Kenosha 发表于 2020-08-19 15:17

和川普没关系。不过总体上,我同意她的观点。
现在人越来越激进,对别人越来越没耐心。
杠,只是斗的另外一种形式。
斗争哲学,重上台面。
c
candi333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现在知道醉钢琴的不多了吧?
z
zlltt
总结就是trump是最大的钢筋
Kenosha 发表于 2020-08-19 15:17

钢筋=中流砥柱
川粉不好你这样什么文章下面都夹带私货的
h
hnlaser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歪哥试图勾搭醉琴?转歪嫂阅
x
xfx
哎。没耐心读。。不爱看字了怎么肥四。。。
c
candi333
哎。没耐心读。。不爱看字了怎么肥四。。。
xfx 发表于 2020-08-19 15:25

算是软杠的一种吧,拒绝交流和沟通。哈哈哈
z
zlltt
歪哥试图勾搭醉琴?转歪嫂阅
hnlaser 发表于 2020-08-19 15:22

唉 你这03年的id不想要了吗
看“不娶何撩”都认怂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活到9999年后解封的 哈哈哈哈
w
whirsle
观点不错。
x
xfx
算是软杠的一种吧,拒绝交流和沟通。哈哈哈
candi333 发表于 2020-08-19 15:27

哈哈哈哈哈哈哈
N
Narnia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歪哥配不上她
z
zlltt
现在知道醉钢琴的不多了吧?
candi333 发表于 2020-08-19 15:21

还好 还好
old soldiers never die
他们只是柴米油盐带小孩
z
zlltt
歪哥配不上她

Narnia 发表于 2020-08-19 15:29

你这是在PUA歪哥
以及消除潜在竞争者
最后达到独占歪哥的目的
N
Narnia
总结就是trump是最大的钢筋
Kenosha 发表于 2020-08-19 15:17

并没有啊 我觉得她是说战狼呢
s
seattlemouse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哈哈。竟然有人知道醉钢琴!!!
a
apple2april
现在知道醉钢琴的不多了吧?
candi333 发表于 2020-08-19 15:21

我来暴露一下年龄
哲仁布措
很想知道中国的政治学是什么鬼?难道不应该是党校教嘛?
s
seattlemouse
还好 还好
old soldiers never die
他们只是柴米油盐换尿布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29

they just fade away.
c
craigslist
哈哈。竟然有人知道醉钢琴!!!
seattlemouse 发表于 2020-08-19 15:32

醉钢琴当年混mit不混华人吧?我2003年的时候跟她有过一面之缘,去她家参加party。
k
karenwqw
醉钢琴当年混mit不混华人吧?我2003年的时候跟她有过一面之缘,去她家参加party。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0-08-19 15:37

醉钢琴回国的时候,是哪一年? 有华人了吗?
k
karenwqw
我来暴露一下年龄
apple2april 发表于 2020-08-19 15:33

那一批老网友很多都是70中的73~77年的非常多!刘是75年的。


e
ecko
以前不喜欢刘瑜,这篇还不错,感觉也是说的比较收敛、言尽于此了
c
craigslist
早有华人了,2010年回国的。 华人应该是2004年创立的吧,我的大衣是2005年加入的
h
heutee
我也来暴露一下年龄,还记得当年在mit bbs追她写的“孤独得像个星球”😅
p
pwwp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我和刘瑜女士,是清白的。。。。
哈哈, 开个玩笑。
没有没有,我和她好像没有交流,大家当年混得版面不一样。彼此应该都知道,但没有,至少我没记得,有过什么交流或者讨论。
p
pwwp
醉钢琴回国的时候,是哪一年? 有华人了吗?
karenwqw 发表于 2020-08-19 15:38

回去至少10年了,感觉。
她不是在英国还呆过一段时间吗?
s
seattlemouse
醉钢琴回国的时候,是哪一年? 有华人了吗?
karenwqw 发表于 2020-08-19 15:38

2006,2007?
s
seattlemouse
醉钢琴当年混mit不混华人吧?我2003年的时候跟她有过一面之缘,去她家参加party。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0-08-19 15:37

我只读过她的小说。
p
pwwp
很想知道中国的政治学是什么鬼?难道不应该是党校教嘛?
哲仁布措 发表于 2020-08-19 15:34

政治学还是很好看的,很有内涵和内容的。当然国内的老师不能教有些内容,但很多内容还是很精彩的。
推荐你一本书,严加其写的《民主怎样才能来到中国》, 里面讲的选举模式,候选人的诞生等等之细致,都很不错!一点也不枯燥,
当然我都忘记了,只是感觉当年觉得看了很有启发。
s
seattlemouse
很想知道中国的政治学是什么鬼?难道不应该是党校教嘛?
哲仁布措 发表于 2020-08-19 15:34

她回国了,所以只能讨论讨论互联网网民这种不招惹党妈的“政治学”了。
哲仁布措
政治学还是很好看的,很有内涵和内容的。当然国内的老师不能教有些内容,但很多内容还是很精彩的。
推荐你一本书,严加其写的《民主怎样才能来到中国》, 里面讲的选举模式,候选人的诞生等等之细致,都很不错!一点也不枯燥,
当然我都忘记了,只是感觉当年觉得看了很有启发。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49

政治学在国内都并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了,我有个大学同学混入了里面。。
p
pwwp
政治学在国内都并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了,我有个大学同学混入了里面。。
哲仁布措 发表于 2020-08-19 15:52

对,但如果你有机会和这些教政治学还有法律方面的老师一起私聊的话,那会非常有意思。
绝对比听赵辛楣、方鸿渐那些人聊天好玩的多。
c
craigslist
回去至少10年了,感觉。
她不是在英国还呆过一段时间吗?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46

在剑桥当了三年讲师
哲仁布措
对,但如果你有机会和这些教政治学还有法律方面的老师一起私聊的话,那会非常有意思。
绝对比听赵辛楣、方鸿渐那些人聊天好玩的多。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54

我是一个年轻的藏族理科僧,汉语不好,没机会跟他们聊这些海市辰楼。。觉得自己好low,呜呜。。
p
pwwp
在剑桥当了三年讲师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0-08-19 15:58

我前些天,还写过look的一些情况,没写在闲话版,发其他版了,哈哈。
z
zlltt
哈哈。竟然有人知道醉钢琴!!!
seattlemouse 发表于 2020-08-19 15:32

是不是唤起你青春的美好回忆
“她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 散落在天涯”
z
zlltt
醉钢琴当年混mit不混华人吧?我2003年的时候跟她有过一面之缘,去她家参加party。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0-08-19 15:37

快说说 当年都有什么人 人物关系怎样 发生了什么事
s
seattlemouse
是不是唤起你青春的美好回忆
“她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 散落在天涯”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6:05

是的是的。点头!!!想哭。
z
zlltt
我前些天,还写过look的一些情况,没写在闲话版,发其他版了,哈哈。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59

前些天老邢还直播了
p
pwwp
是的是的。点头!!!想哭。
seattlemouse 发表于 2020-08-19 16:08

送你一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P3R_Wxkq8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yP3R_Wxkq8
平明寻白羽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这是醉钢琴?
p
pwwp
前些天老邢还直播了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6:09

后来专门看了下,look原来参与过很热播的电视节目啊!
弹指芳华
这个教授就是醉钢琴?
s
seattlemouse
送你一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P3R_Wxkq8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yP3R_Wxkq8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6:11

好滴,等下听。
剑骨琴心
我觉得她说的非常好啊
弹指芳华
早有华人了,2010年回国的。 华人应该是2004年创立的吧,我的大衣是2005年加入的
craigslist 发表于 2020-08-19 15:46

02年。不要问我咋知道的,我有02年的id
爱咋咋地吧
我也觉得刘教授讲的很好。
h
hive
现在知道醉钢琴的不多了吧?
candi333 发表于 2020-08-19 15:21

年龄暴露贴,想起在买买提上追《孤独得像一颗星球》的日子
j
jarvi
醉钢琴的文我都看了
暖暖_恋尘
好想问一下醉钢琴小姐姐 当年收过歪哥私信吗?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19

哈哈,不可说,不可说。。。
T
Tippie
最喜欢刘瑜,难得的才华思想文笔,还是前华人id,真想念那时候的华人。现在的华人就充斥着她指出的“极端声音,到处抱团站队”噪音。 这种有营养的好帖多多发!
平明寻白羽
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不错。是成熟的学者的感受。
T
Tippie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这篇文章送给现在的华人论坛再合适不过了,这个论坛就被败坏了。
l
luming
最喜欢刘瑜,难得的才华思想文笔,还是前华人id,真想念那时候的华人。现在的华人就充斥着她指出的“极端声音,到处抱团站队”噪音。 这种有营养的好帖多多发!
Tippie 发表于 2020-08-19 16:29

Drunk piano 是买买提的老id 那时华人好像还没开版
o
oceanblue
最喜欢刘瑜,难得的才华思想文笔,还是前华人id,真想念那时候的华人。现在的华人就充斥着她指出的“极端声音,到处抱团站队”噪音。 这种有营养的好帖多多发!
Tippie 发表于 2020-08-19 16:29

她不是华人id吧,是mittbbs的id. 的确现在华人充斥着她说的现象,根本原因是一样的,就是国内宣传的渗透。
i
iloveGelato
她当年写的“那么爱呢” ,把欲求不满又自命不凡的北美wsn写得入木三分。
H
Heiniu
我也来暴露一下年龄,还记得当年在mit bbs追她写的“孤独得像个星球”😅
heutee 发表于 2020-08-19 15:46

哇, 是她呀?
s
seattlemouse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这篇文章送给现在的华人论坛再合适不过了,这个论坛就被败坏了。
Tippie 发表于 2020-08-19 16:32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人来败坏的?
c
chris009
我前些天,还写过look的一些情况,没写在闲话版,发其他版了,哈哈。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59

还在北大心理系?
醉琴当年喜欢盯着人看, 眼睛对上了就笑。
T
Treetea
在牛博上追过醉钢琴,那时似乎她还在哥大很小资的感觉,自己也正在修爱情学分的傻孩子一枚,后来听说去了剑桥,再后来回国发展,偶尔看看她写的政论,忆忆当年的岁月,叹时光飞逝
h
hnlaser
那一批老网友很多都是70中的73~77年的非常多!刘是75年的。



karenwqw 发表于 2020-08-19 15:42

这个围巾好眼熟
s
seattlemouse
这个围巾好眼熟
hnlaser 发表于 2020-08-19 18:31

jcrew?
h
hnlaser
唉 你这03年的id不想要了吗
看“不娶何撩”都认怂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活到9999年后解封的 哈哈哈哈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28

那不是你先挖的坑?
l
lily221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人来败坏的?
seattlemouse 发表于 2020-08-19 18:17

就是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总以为是别人的问题,看不到自己问题的人搞乱的。。。。。

m
manoe
她是不是又離婚了?現任老公是同行?
H
Heiniu
我也来暴露一下年龄,还记得当年在mit bbs追她写的“孤独得像个星球”😅
heutee 发表于 2020-08-19 15:46

哈哈, 这位,你的id 本来也就够老, 不算暴露年龄。
s
seattlemouse
就是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总以为是别人的问题,看不到自己问题的人搞乱的。。。。。


lily221 发表于 2020-08-19 18:36

其实,我过去一个月才刚刚回华人来。 我在华人也是10多年的ID了。你不需要来告诉我们,是我们败坏的。 这里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清楚。
h
hnlaser
jcrew?
seattlemouse 发表于 2020-08-19 18:33

不是jcrew就是BR,记得哪个店的模特图就是我这围巾加风衣啊
s
seattlemouse
不是jcrew就是BR,记得哪个店的模特图就是我这围巾加风衣啊
hnlaser 发表于 2020-08-19 18:59

哈哈,我也觉得眼熟~
H
Heiniu
在牛博上追过醉钢琴,那时似乎她还在哥大很小资的感觉,自己也正在修爱情学分的傻孩子一枚,后来听说去了剑桥,再后来回国发展,偶尔看看她写的政论,忆忆当年的岁月,叹时光飞逝
Treetea 发表于 2020-08-19 18:28

哎, 勾起遥远的回忆了呀。 当年买买提那么多才女和才子留下美好激扬的文字。。 恍若往世。
m
metis
醉钢琴的文我都看了
jarvi 发表于 2020-08-19 16:25

握手!后来她在国内出的书我也淘宝买了过来,发现没有小说那么精彩。
不过1楼的访谈不错。
c
craigslist
这个教授就是醉钢琴?
弹指芳华 发表于 2020-08-19 16:14

是的,她就是
b
bluecrab
感觉眼神更锐利了。
e
ellenissia
看过她的书,没想到她在mit玩 自我是一个深渊,爱情不可填补,她这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哈哈
m
meningitis
现在也还是有才子佳人的。 才子未离去,只是渐凋零
l
liucoan
哈哈,我也觉得眼熟~
seattlemouse 发表于 2020-08-19 19:00

很像是 jcrew
l
liucoan
最喜欢刘瑜,难得的才华思想文笔,还是前华人id,真想念那时候的华人。现在的华人就充斥着她指出的“极端声音,到处抱团站队”噪音。 这种有营养的好帖多多发!
Tippie 发表于 2020-08-19 16:29

对,支持。有些政治极端狂热的人,真的是到一个地方搞乱一个地方。
因为极端的声音转化成现实、转化为政策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它会破产。就算不转化为政策,舆论场里也常常有“偏见对抗偏见”的格局。

z
zlltt
那不是你先挖的坑?
hnlaser 发表于 2020-08-19 18:34

我轻功好 掉坑里能跳出来
怕你不行 还得放绳子拉你
f
futures
不过、如此吧。大家代入感太强了。
z
zlltt
哈哈,不可说,不可说。。。
暖暖_恋尘 发表于 2020-08-19 16:25

情报都有解密期限
爱情算什么 不危害国家安全 更何况还是暧昧
k
kengdie
近日, 《第一财经》杂志对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采访,以下为问答全文。
Yi:YiMagazine L:刘瑜 01 Yi:最近听到或看到觉得比较有趣的一个观点是? L:前段时间看经济学家Paul Collier的新书《资本主义的未来》,有个观点对我有所触动。因为我自己一直是所谓的全球主义者,对民族主义比较隔阂,一直隐隐觉得民族主义很狭隘,不是恨这个就是恨那个。但是他在书里说:认同是友爱的前提,而友爱是很多社会政策的前提,所谓全球主义,其实是逃避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 大意如此吧。这个观点对我有点触动,让我觉得民族主义值得更加严肃的对待。可能之前身边有太多打打杀杀的民族主义,让我遗漏了民族主义与爱、与社会责任之间可能的联系。
02 Yi:为什么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消失在大众视野,放弃了公共输出? L:也没有刻意地放弃什么,就是忙不过来,对自己能做的事有了更清晰的取舍。人在很年轻时会觉得时间是无限的,但到了一定年龄后你就意识到,时间非常有限,比打赢所有的“战斗”更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战场”。 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什么是需要你去做的?放弃论坛、社交媒体之类的平台,就是觉得我的性格其实不适合那种“近身肉搏战”,而且我自己的知识背景什么的,也有义务为社会提供一些更系统的知识,所以这两年,我主要就是做些研究,写论文写书,今年春天终于把书稿给交了,松了一口气,就出来做了个音频节目。
03 Yi:最近,你在“看理想”App上推出了“比较政治学30讲”。我们看到所有的知识付费产品,奔的路线几乎都是“实用干货”,但探索宏观问题的答案,不会立即对生活产生“效果”,所以这部分受众,你觉得他们是否属于对人对己期待感更强的一群人?用求知武装自己的高敏感人群在面对复杂现实困境时,是否比钝感一点的人更容易产生幻灭? L:取决于你怎么理解“实用”吧。宏观而抽象的东西看上去“不实用”,具体而微观的东西看上去“很实用”,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比如你坐在一条船上,海上风浪很大,船随时可能会翻,乘客都吐得一塌糊涂。这种时候,什么知识“实用”呢? 表面上看,最实用的知识是如何控制呕吐、控制摇晃,因为这种知识最微观、最具体,但是事实上,这时候最“实用”的知识,是关于经纬度、洋流、风向的“抽象”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能告诉人们怎么避开海浪、调整航向、找到最近的海岸。 政治学就是这样一类“宏观知识”,它或许抽象,或许在多米诺骨牌非常上游的位置,也正是因为上游,你可能看不到它,觉得它不重要,但是它倒下之后,后面的所有东西都跟着倒下了。
04 Yi:这次持续不断的全球疫情,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想?你是否同意人性本身充满缺陷,制度不能弥补或者至少不能完全弥补?这次疫情让国内不少人对西方(尤其美国)产生真实的惊讶,死亡人数14万如果置换到国内,是无法收场的事情。传统的媒体监督失灵了,虽然有激烈的批评者,但各说各话,每个人都有粉丝,疫情变成一个吵闹的政治议题,作为研究制度的学者,你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想? L:关于疫情和它背后的问题,我觉得一个严肃的观察者,应该抵御那种在尘埃远没有落定的情况下去做综合性判断的诱惑。这个事情太复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有那么强的自信去得出斩钉截铁的结论。就拿制度来说,很多人得出种种制度决定论的看法。 目前来看,东亚地区和部分东南亚地区是疫情控制得最好的,中国内地、中国港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好像也不错,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共同点,一个可能的假说是文化,东亚、东南亚人比较有纪律感?比较有集体观念?比较响应政府号召去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 但这最多是个猜想,没有做过真正的研究,我没有自信去传播这种猜想。因为这个事的变量太多了,老年人比例、肥胖人口比例、基础病人口比例、人口流动性和密度、种族基因的影响,甚至,我们都不能肯定在不同地区传播的新冠病毒是完全一样的病毒,所以,这个事我真不敢说我有什么看法。
05 Yi:“极端太有诱惑力了,它的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它的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它的易辨识,以及因辨识度所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真的是太有诱惑力了。从此不用在不同的观念之间颠沛流离,不用根据路况不断调整方向,不用经受自我怀疑的折磨……”你这段话的背后,有比较深的悲哀,但极化似乎是一种世界性趋势,过程省略,选边站队,理性的声音在人群里两边不讨好,是这样的吗? L: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它只是更有战斗力。因为声音越极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观念的同伴群体,而一旦形成群体,哪怕是非正式组织的群体,只要他们形成一拥而上的集体行动态势,其力量就是几何基数增长的。 10个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压倒100个、1000个一盘散沙的人。所以极化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绑架整个社会。相比之下,模糊的声音、迟疑的声音、中间的声音比较难以形成观念共同体,因为你缺乏激情,缺乏“布道”精神,懒得行动,也不抱团,那就等于拱手把世界交给了极端的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宽容的人肯定也是多数,但是充满激情地扞卫宽容,这听上去就像是悖论。这就是为什么理性的声音常常明明是多数,却被边缘化。 但是长远来看,我还是相信理性的力量、温和的力量、宽容的力量。理性未必会战胜不理性,但是不理性常常会战胜它自己。 因为极端的声音转化成现实、转化为政策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它会破产。就算不转化为政策,舆论场里也常常有“偏见对抗偏见”的格局。 一个好的社会未必是理性的声音最高调,而正方声音出来,呈现局部的事实或者道理,反方又跳出来,呈现另一部分事实或者道理,剧情不断“反转”,最后形成一个大体“客观”的全景。 当然,这种“偏见对抗偏见”的逻辑能够展开,前提是开放的言论空间,是权力不在公共领域里面煽风点火、拉偏架。一旦缺失了这个条件,公共领域的自我纠错机制肯定会失灵。
06 Yi:从你接触到的年轻人来看,你觉得当代青年人跟10年前或者15年前,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你如果今年20岁左右,最有可能去做的事是什么? L:任何时代的年轻人,其实都差不多,充满激情,喜欢抱团,正义感很强,甚至正义感过剩,不同的是他们背后的权力意志或者群体意志,也就是风往哪刮。风往这儿刮,他们就往这边跑,风往那边刮,他们就往那边跑。 我们现在看到的年轻人和1970年代、1980年代、2000年代的年轻人,表面上看很不同,其实没有那么不同,不同的是他们背后的权力意志而已。 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很叛逆,但是回看历史,年轻人常常是最随波逐流的,因为他们的内在自我还不够强大,所以往往隐身于群体去获得力量,把潮流当作思想。 如果我还是20岁左右,最有可能做的也就是随波逐流吧,只不过我可能会选择一个相对酷一点的潮流去追随。 所以,如果我碰到20岁的自己,要给她一点忠告的话,我会告诉她:与潮流保持距离,与人群保持距离。然后就是,少谈点恋爱,多读点书,因为大部分恋爱也不值得谈。
07 Yi:眼下的社交媒体上,形成广场意见感的平台并不多,一方面热搜永远是娱乐圈为主,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会感觉气氛诡异,杠精遍地且来势汹汹,难以有讨论的空间,不过这到底是舆论氛围真切的变化还是因为媒介变化,人人有手机,众声喧哗而已? L:都有吧。热搜永远是娱乐圈为主倒没什么,八卦是真正的普世价值。杠精遍地、来势汹汹,可能任何时代都是这样,只不过在前互联网时代,人群聚集的速度比较慢,队形还没站好事情的热度就下去了。 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社交媒体,一篇文章动不动10万+,一个事件动不动百万关注,这种快速的聚众的确有可能败坏公共文化,因为聚众太快了,一个事情要搞清楚前因后果可能需要一个月,但是互联网上的热点可能只停留24小时,所以人们都急着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表态,深思熟虑变得很奢侈。 而且一旦表态,众目睽睽之下又很难收回,人越多,发言者反思、妥协、认错的心理成本会越高,所以形成一种鼓励极端、“死杠到底”的氛围。我后来远离微博,除了不经骂以外,就是我怕我被自己的姿态绑架。我想要那种“明天我的想法可能和今天不同”的自由。 而且,人性中的恶也会因为那种快速聚众效果而释放,因为第一,绝大多数人是匿名的;第二,绝大多数人意识到自己是几万之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这种匿名性加上人多势众感,会释放中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会展现出来的恶意和残忍。 所以,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无数好东西,但是,当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事实呈现的速度,当聚众的规模淹没个体的审慎感,它又可能是很可怕的。
08 Yi:CNN的扎卡利亚今年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有关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真相是:从来不存在某些人描述的一个黄金时代,同样的,这一秩序也从来没有被毁坏到某些人宣扬的那种程度。在他看来,相比俄罗斯,中国远远构不成威胁,而且也是现有秩序的维护者。但威胁论已经成为华盛顿两党的共识。傅高义在最新的一篇采访文章中也说,“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危险是,美中两国的超级民族主义者们试图分道扬镳的声音太大,愤怒的情绪过于高涨。”“遏制中国”,这会是一个即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主题的事情吗?普通人将会面临什么?我们是否生活在失控的风险中? L:中美冲突甚至是热战的风险在增加,大家都有这种感觉,事实上这个风险简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加,因为每天都在冒出新的相关新闻。 哈佛大学的艾利森教授讲修昔底德陷阱,讲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新老势力容易发生冲突,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这个观点本身,而是他说,最后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双方真的想打架,而常常是被一些不起眼的偶然性因素或者第三方力量绑架,骑虎难下,最后硬着头皮打了起来。 这个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惊悚的,因为大家可能明明不想打,最后却可能为了面子不得不打,这样的战争就真的是防不胜防了。扎卡利亚自己的Podcast也讲到过“一战”的一个细节。 我们都知道,“一战”是因为奥匈帝国王储被一个塞尔维亚人刺杀引起的,扎卡利亚说,当时奥匈王储的这个司机其实是走错了路,多拐了还是少拐了一个弯儿,导致他正好就走到了那个刺杀者的路线上。如果当时他没有走错路,那整个世界的历史可能都会改写。就算还是会打仗,战争的规模或形式可能很不同。所以,战争是有很多偶然性因素的。 但另一方面来说,我还是相信现在的人应该比100年前更聪明了。毕竟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也发明出了更多的刹车机制去缓冲冲突,更重要的是,以前打仗炮灰是没有发言权的,现在呢? 我看过盖洛普2017年的一个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愿意为国家而参战”,发达国家普遍只有20%至30%的人愿意,日本是全球最低的,只有11%。一旦炮灰“不想当炮灰”,而炮灰又可以用选票约束政府,发生战争的概率就可能下降。
09 Yi:聊一个私人的问题,养育孩子这件事跟你预想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L:比我想象的还要浪漫。那种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深情,真的是无与伦比的体验。我有时候看到一些育儿公众号的文章,控诉养孩子多难多累,经常被气得暴跳如雷,我就觉得,真的吗?为什么我觉得养孩子这事挺简单啊,反正比写书容易多了。 可能我太佛系了,孩子不愿练琴就不练了,孩子学习中不溜儿就可以了,除了在待人接物要礼貌这件事上我有点要求,其他方面都是得过且过。这种不思进取的家长观决定了我家的和谐气氛。 所以我女儿写英语小作文“我的妈妈”,用的第一个形容词就是funny,她觉得妈妈就是那个天天讲笑话的人,我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10 Yi:推荐两部近年不错的书或电影吧。 L:书就推荐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吧。电影的话,我现在看得少,推荐德国导演哈内克,还有伊朗导演法哈蒂吧,他们的电影都是安静而饱满的,不像好莱坞,又吵又空洞,加上现在政治正确铺天盖地,还充满了说教气息。
candi333 发表于 2020-08-19 15:16

想起来以前看过网上她写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年轻男女冬天坐公车什么的
h
heutee
幸福的与被幸福的 文/刘瑜 2503年,婴儿养育室里。护士们在地板上摆上了一堆图书和鲜花,然后把一群长得一模一样的、八个月大的婴儿放到地板上。婴儿们看到图书和鲜花,飞快地爬过去,拿起来玩耍。这时,长官一声令下,护士长启动电路,触电的婴儿在痛苦中痉挛、尖叫。 “这样的试验大约重复200次左右,”长官微笑着对参观者说,“这些孩子们就会对图书和花朵形成本能的憎恨,他们的条件反射就这样被限定了。” “限定”,大约是Brave New World(《美好新世界》,或译《勇敢新世界》)一书中的最关键词汇。在奥尔道斯赫胥黎(AldousHuxley)笔下的那个美好盛世里,人从受精开始就被“限定”了。精子和卵子在试管里被调制好,不健康的胚胎被限定出局,健康胎儿在孵化器里长大。然后从婴儿养育室开始,孩子们一路被限定得厌恶书籍和自然、厌恶独处、厌恶家庭、厌恶宗教和艺术,同时被限定得热爱集体、热爱消费、热爱滥交。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被限定的方式都一样。美好新世界里,人类被分成了五级,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Epsilon——Alpha被限定得聪明漂亮,而Gamma以下的人被限定得矮小愚钝。但是他们都一样幸福——无论哪个等级,其接受的“睡梦教育”都会告诉他,他所在的等级最美好、最幸运。 有什么人类跋山涉水追求了几千年的东西,新世界里没有呢?这里如此富足,人们不愁吃穿,不再有疾病,青春永驻,直到突然死亡。美女帅哥的青睐?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属于他人”,滥交是最大的美德,你要是长期只跟一个美女上床,会成为该世界里骇人的丑闻。 不错,这个世界里没有艺术、诗歌、撕心裂肺的爱情,没有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但是,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你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 所以,这样的世界,有什么问题吗? 柏拉图估计不会觉得有问题,因为新世界里政治家和科学家就是智慧非凡的哲学王。孟子估计也不会觉得有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个桃花源里被充分实施。希特勒更是会欣喜若狂,因为将人类的未来当做一个巨大的生物工程来建设,简直是他的毕生追求。还有斯大林,荡漾在新世界人们脸上的微笑,与沉浸在丰收喜悦里的苏联农民如出一辙,而新世界的“睡梦教育”,可以说是对苏式灌输教育赤裸裸的抄袭。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新世界如此美好,它只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在那里,幸福的人们全都是“被幸福”的。 就是说,在那里,人们的幸福是政治家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与每个个体的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审美能力毫无关系。民众只需像儿童那样,系上围兜,张口吞下哲学王或者先锋队一勺一勺送过来的食物,就乘坐直升电梯抵达了幸福。 精英们为了民众,制作食物既考虑营养,又考虑消化,简直是殚精竭虑。有如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统治者,民众的个体自由意志完全是多此一举。如果说奥威尔的《1984》里,人们为失去自由痛苦,那么赫胥黎的《美好新世界》里,人们则为摆脱了自由的重负而狂喜。真的,如果政治家和科学家给民众带来如此丰盛的快乐,民众何必自己去斗争?就像你可以从父亲那里继承一大笔遗产,何必自己去辛苦挣钱?除非——你认为得到的过程比得到本身更有意义。除非你不识抬举地认为,通过个体努力去争取幸福,比“被幸福”更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一切精英治国观里读到的是对生命的藐视。对有些人来说,幸福,无非是对着送过来的汤勺不断张嘴;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它需要“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在恩赐来的幸福和捕猎来的痛苦之间,你会选择什么呢?在幸福药丸soma和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亚之间,“新世界”里的“野人”约翰选择了莎士比亚。 但是当然,对于“美好新世界”里的绝大多数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权利,无处不在的幸福不由分说,一把把他们给罩住,他们只能躺在幸福的牙缝里,被咀嚼,然后变成一堆残渣,被气势磅礴地给吐出来。
L
Lrrr
说的很好啊
h
heutee
她写的这篇我也喜欢,幸福和被幸福
i
isabel
我前些天,还写过look的一些情况,没写在闲话版,发其他版了,哈哈。
pwwp 发表于 2020-08-19 15:59

哪个版面啊?
很想知道look对mitbbs变成现在这样的想法
s
simbelmyne
drunkpiano的博客以前很喜欢看
i
isabel
像1984,美丽新世界,动物农场这样的书,在墙国是不是已经是禁书了(或者是没有禁,但买不到)? 实在和现实太接近了。。。
m
mmmmm
回复 44楼pwwp的帖子
不光参与那么简单哈
F
Free_fish
回复 67楼manoe的帖子
人大周濂,也算志同道合了
N
Narnia
回复 67楼manoe的帖子
人大周濂,也算志同道合了
Free_fish 发表于 2020-08-19 22:44

还记得她写的蚊米 所以最终还是不够好
N
Narnia
你这是在PUA歪哥
以及消除潜在竞争者
最后达到独占歪哥的目的
zlltt 发表于 2020-08-19 15:31

并不是说歪哥不好。其实绝大部分人都配不上她,思想上
z
zlltt
并不是说歪哥不好。其实绝大部分人都配不上她,思想上
Narnia 发表于 2020-08-19 23:33

我开玩笑呢.
外人也不一定清楚她想要什么 政治学家也只是20%的时间思考专业 而且大部分学术理论都被研究透了
业余时间也许只想找人吟诗作对呢 只想找人一起打游戏看综艺呢 哈哈哈 两个人合得来真要相处才知道
v
vinvinvin
像1984,美丽新世界,动物农场这样的书,在墙国是不是已经是禁书了(或者是没有禁,但买不到)? 实在和现实太接近了。。。
isabel 发表于 2020-08-19 22:40

都能买到哈
e
ellenissia
并不是说歪哥不好。其实绝大部分人都配不上她,思想上
Narnia 发表于 2020-08-19 23:33

你们考虑过歪哥的感受吗,不问一下歪哥想要什么吗,呃。。。除了女文青
f
frogette
回复 1楼candi333的帖子
刘瑜在mitbbs上写小说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喜欢她,一直觉得她写作的天赋远高于作政治学研究的天赋。像上面有mm说的,到一个极权国家去搞政治学是个什么鬼? 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 国内从政府到网民就是这个风气,说杠精遍地就好比你一边选择住在猪圈又一边抱怨太脏太臭。
a
apple2april
并不是说歪哥不好。其实绝大部分人都配不上她,思想上
Narnia 发表于 2020-08-19 23:33

她不只是个有思想的女人,而且是个有着有趣灵魂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