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我看有些人三十多岁就做到顶级律所的合伙人了,感觉真是厉害 btw读法律是不是最好家里有些关系? miuku 发表于 2020-08-18 12:16
对,首先你要定义合伙人。如果是non-equity partner,那就是工资比较高的律师而已,不分profits。 Equity partner分profits,很难。需要有稳定的大客户。 华人没有稳定的愿意花钱的客户的话,就是service partner,依赖别的合伙人的客户。 也可以到大公司当法务总监general counsel,或者是联邦法官,或者是检察官。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成就。都非常难。 apple44 发表于 2020-08-18 12:40
top tier大概指的是什么级别的? 我以前在某big law工作过三年 我们那个时候想要拼par,最快的路子是这边累积3年左右跳回国内,无论外所还是内所都能空降par,大家都会收到挖人的信息 现在据说国内JD学历也贬值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整体华人律师的地位是逐年慢慢下降的,YLS有一个专门关于这个的study,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https://law.yale.edu/yls-today/news/portrait-asian-americans-law 无论是统计学还是我个人经验,亚裔女比其他种族女性以及和亚裔男相比,更容易拼par 亚洲出身过来读JD的人,很多都会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回国内/香港/东京/新加坡,并不会在美国常驻(我毕业时候的情形,可能现在有所变化) ABC出身的人,目标做judge的相当多,还有很多目标是district/states attorney,并不会选择进入big law 我以前在SLS的时候发现,说自己毕业就要去big law的大家都挺鄙视的,大多数都是说要去public service, fight for the small 之类的 我们那一届毕业的真正进入大所represent “evil clients”的大多是我这种中不溜秋要赚钱的heartless lawyer,属于并不想change the world的人 我们那一届top of class现在在做district attorney,他很progressive,我很喜欢他的风格,他以前就是david skalansky的fav student,目标就是冲着US attorneys去的 我见过的律师转行的也有很多,亚裔转的尤其多,有可能是自己当初选择读法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面对的是什么 我们那一届有人直接quit的 jaehn 发表于 2020-08-18 13:08
1)合伙人也有很多种的,一般大律所校招进去就是partner track associate,全职工作7-9年不等,只要每年都达到performance goal就可以升partner。 一般熬不下去的或者不喜欢这个所的都在mid-level也就是3-4年左右的时间点跳槽走人,去in-house,换到别的律所,或者自己开业,就是楼上说的“上岸” 这么算的话如果本科毕业直接读法学院,那25岁law school毕业,最早32岁就可以升partner了很正常。但是最初等的partner没有equity,只是拿工资的income partner,只是头衔好听一点而已。 2)家里有点关系,看你什么关系了……这不是中国。作为中国人,家里如果恰巧能给你拉客源大概就是最好的情况了,但是说实在的networking,BD这种虚幻的东西后天不难补。当然,如果你硬要和一个父辈是著名律师的美国富二代比,那是没什么好比的。但是法律界我觉得光凭家底也就是入个门,长远职业发展还是靠个人能力的。 第一代移民最大的挑战是人际交往上的隔阂,不是家里没关系。但是优点就是中国前辈们都很愿意帮助后辈,同胞们的互帮互助对于新人来说也是个美国本地first generation lawyer未必有的优势。 miss_monster 发表于 2020-08-18 12:42
和大所律师打过一些交道,据他们说大所的系统很成熟,新人进来会有很好的培训机制,mentor会好好地教他们,让他们成长。 ToBe 发表于 2020-08-18 13:31
联邦法官,或者是检察官,非常难得的成就,但是收入都相对律师事务所低很多。是一种情怀。 manibear 发表于 2020-08-18 13:06
老中不喜欢自己搞大,老中喜欢别人建好了,然后去申请工作。 好学区都是白人或者犹太人建好,老中买房去。但老中从来不喜欢参与建设,即使学区老中占50%了,选票人最多,但在学区领导层,老中代表大多数是0,或者 1,非常无语,自己主动放弃领导权利。 基本上所有行当都是这样,有点象蝗虫,但不争取领导位置。 烙印人也多,也喜欢好工作,好学区,但烙印会争取领导位置,搞建设。其他任何种族都会争取领导位置,除了老中,即使人数占50%以上,还是不肯做领导,非常奇葩。 dodgers 发表于 2020-08-18 14:06
回复 9楼jaehn的帖子 个人感觉是很多亚洲孩子只知道律师赚钱多,有光环,并不知道律师平时都是干嘛的。。 一些读书好的,没考虑太多就去法学院了。。 但律师这活,真心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的。性格不匹配,智商再高都熬不下去都不会开心。。。。 Namama 发表于 2020-08-18 13:19
那怎么样的性格适合做律师呢?家里的小朋友以后想做律师 uponthemoon 发表于 2020-08-18 14:12
回复 13楼ToBe的帖子 biglaw本来筛选就已经很严格了(要么名校,要么普通学校+成绩好+校外活动好),能进去的也不是太笨的人。以biglaw的工作方式也不需要特意有trainining机制, 和聪明的前辈一起工作本身就是很好的training。如果能遇到特别留心培养新人的上司,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mentor什么的都是为了PR搞出来的头衔,性格好能力过硬还懂得教人的mentor可遇不可求啊 miss_monster 发表于 2020-08-18 13:48
“上岸”是指什么?
第一家里没关系也可以读哈佛法学院,只要孩子优秀。第二,家里没关系,有华裔朋友三十多岁就做到顶级律所的合伙人。顶级律所看的还是能力。
2)家里有点关系,看你什么关系了……这不是中国。作为中国人,家里如果恰巧能给你拉客源大概就是最好的情况了,但是说实在的networking,BD这种虚幻的东西后天不难补。当然,如果你硬要和一个父辈是著名律师的美国富二代比,那是没什么好比的。但是法律界我觉得光凭家底也就是入个门,长远职业发展还是靠个人能力的。 第一代移民最大的挑战是人际交往上的隔阂,不是家里没关系。但是优点就是中国前辈们都很愿意帮助后辈,同胞们的互帮互助对于新人来说也是个美国本地first generation lawyer未必有的优势。
联邦法官,或者是检察官,非常难得的成就,但是收入都相对律师事务所低很多。是一种情怀。
我以前在某big law工作过三年 我们那个时候想要拼par,最快的路子是这边累积3年左右跳回国内,无论外所还是内所都能空降par,大家都会收到挖人的信息 现在据说国内JD学历也贬值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整体华人律师的地位是逐年慢慢下降的,YLS有一个专门关于这个的study,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https://law.yale.edu/yls-today/news/portrait-asian-americans-law
无论是统计学还是我个人经验,亚裔女比其他种族女性以及和亚裔男相比,更容易拼par 亚洲出身过来读JD的人,很多都会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回国内/香港/东京/新加坡,并不会在美国常驻(我毕业时候的情形,可能现在有所变化) ABC出身的人,目标做judge的相当多,还有很多目标是district/states attorney,并不会选择进入big law
我以前在SLS的时候发现,说自己毕业就要去big law的大家都挺鄙视的,大多数都是说要去public service, fight for the small 之类的 我们那一届毕业的真正进入大所represent “evil clients”的大多是我这种中不溜秋要赚钱的heartless lawyer,属于并不想change the world的人 我们那一届top of class现在在做district attorney,他很progressive,我很喜欢他的风格,他以前就是david skalansky的fav student,目标就是冲着US attorneys去的
我见过的律师转行的也有很多,亚裔转的尤其多,有可能是自己当初选择读法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面对的是什么 我们那一届有人直接quit的
赞fight for the small
个人感觉是很多亚洲孩子只知道律师赚钱多,有光环,并不知道律师平时都是干嘛的。。 一些读书好的,没考虑太多就去法学院了。。
但律师这活,真心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的。性格不匹配,智商再高都熬不下去都不会开心。。。。
和大所律师打过一些交道,据他们说大所的系统很成熟,新人进来会有很好的培训机制,mentor会好好地教他们,让他们成长。
律所都是所谓的 up or out机制。。淘汰率极高。。。
biglaw本来筛选就已经很严格了(要么名校,要么普通学校+成绩好+校外活动好),能进去的也不是太笨的人。以biglaw的工作方式也不需要特意有trainining机制, 和聪明的前辈一起工作本身就是很好的training。如果能遇到特别留心培养新人的上司,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mentor什么的都是为了PR搞出来的头衔,性格好能力过硬还懂得教人的mentor可遇不可求啊
嗯,有人是情怀,有人是野心。君不见国会里一半人都是律师吗?哈哈。
好学区都是白人或者犹太人建好,老中买房去。但老中从来不喜欢参与建设,即使学区老中占50%了,选票人最多,但在学区领导层,老中代表大多数是0,或者 1,非常无语,自己主动放弃领导权利。
基本上所有行当都是这样,有点象蝗虫,但不争取领导位置。
烙印人也多,也喜欢好工作,好学区,但烙印会争取领导位置,搞建设。其他任何种族都会争取领导位置,除了老中,即使人数占50%以上,还是不肯做领导,非常奇葩。
你呢?
那怎么样的性格适合做律师呢?家里的小朋友以后想做律师
说的真好。能做到联邦法官或者检察官真的了不起,希望华人能多出这样的人才。没有equity的partner确实没有什么,要有equity的partner必须要能拉客户。
写作好沟通能力强,attention to detail,抗压能力强,能熬夜。要想成par这几个都很重要
说实在的,和一些小所的老美律师合作过不少,除了基本的文案工作能力之外,很多律师对于合同关键点的把握以及和对方律师沟通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实在不行,有时候甚至连关键条款都会看错。
牛人扎堆的地方确实更加容易学习。大所律师感觉业务能力好太多了,相应hourly rate也高一些,虽然是物有所值,可惜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愿意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