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某某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21586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月15日更新 答案最初逻辑混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想到有人看,就稍微整理一下。 更新一:关于基建市场的划分,之前是比较口水话的划分为一二三级市场,现在引用KPMG基建100强报告的划分规则分为Mature International Markets(成熟国际市场)、Economic Powerhouses(经济强国)、Smaller Established Markets(较小既有市场)、Emerging Markets(新兴市场)四个部分。
In this year’s Infrastructure 100, a global panel of independent industry experts has once again identified 100 of the world’s most inspirational and innovativ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 many of which are expected to transform the way the world’s populations interact with their cities, governments and environment.
This year’s edition celebrates 100 examples of great projects underway in four key markets:
说几句“无耻”的真心话吧: 10年前,我就是干这些的,天天和混凝土、钢筋、机械、农民工兄弟、黑社会、基层贪官污吏打交道……炸山、开路、修楼、造奇观……几亿十几亿的项目也混过,也亲眼看到宏伟的东西在我眼前拔地而起……也亲手应用过让你们咋舌的黑科技…… 我们见过用火箭炮发射钢索造桥,我们见过自动化整体爬升模板,我们见过混凝土灌在钢桶里的超级大柱子,见过能够装上轨道滑行对接的大型场馆……地球上就没有中国基建狂魔做不到的事情。 但那个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光荣,也不觉得伟大,更不觉得牛逼。因为我就拿那点钱,一年到头没有假期,你们码农说的什么996?算个屁,我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一年365天,一天12小时,除了过年没有假期,还要保证半夜手机不关机,有什么突发情况都得随叫随到……我有个同事,结婚的日子,项目上只给他批了三天假。 当然,我们甲方的同志更辛苦,某鼎鼎大名的大国企,手机都要买防水的,不防水的要用塑料袋拴在脖子上,上澡堂子洗澡都得拴着,一次不接电话,罚款4000……那是个野蛮的时代。 整天的生活,就是工地、食堂、宿舍、仪器、图纸、电脑、各种住建部门、各种检测单位、黑社会工头……枯燥到要发疯。经常一个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着一片片荒凉无人的混凝土柱子、脚手架发呆,思考着自己一生是不是要永远干这个。 后来,我不干了,很久之前就不干了。 现在,我偶尔路过工地,看到工地上搞测量、预算、质检的,都没有年轻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都是两鬓斑白的中年大叔,道路上、脚手架上的农民工……都是佝偻着背的老年人……一个小伙子都没有,我又感慨,这个事业终究是要有人做啊。 中国的基建多牛逼啊,世界第一啊,天下无敌啊,得后继有人啊。 但是你要让我回去干,我是不干的。我觉得我老了,我一天工作五小时就是极限了,我不能晒太阳了,我不能和黑社会沙霸路霸吵架了,真的干不动了…… 如果我还天天吹基建天下无敌,忽悠人去干,贱不贱呐,真的很贱! 只能希望,有一天技术突破,自动化程度更高,成本降低,工人不用那么辛苦,那么危险,待遇提高,安全保障提高,那些风吹雨打日晒修路造桥盖楼的,工资应该高于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吹牛逼的。
申鹏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3916609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去过工地上看过做过,我那几个学土木或者道桥的室友隔三岔五地就要被老板派到工地上去,七八月份的时候桥上的温度能到五十度,就这样趴在地上测量,记录数据。。。回来的时候阳光能晒到的地方全部乌里透红,这时候你要是赞美他为人民做了贡献他肯定要来抽你。仅仅是过去实习的研究生就如此辛苦,一线工人的劳苦可想而知。而一些危险性高的项目,死个把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大概上面还会定一个指标,多少个之内安全性是达标的。 我们称赞农村田园牧歌,种豆南山式的生活,但真正土里刨食的农民们何尝希望自己的儿女像自己一样辛劳,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也只刨出两三万的收入。 我们称赞中国是基建狂魔,但谁又注意到中午那些在地铁口纳凉,浑身是泥的民工。又或者他们带着大包小包上公交时,周围的“上等人们”投去的嫌弃的目光,连他们坐过的位置也不愿意做? 慨他人以慷是容易的,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很难体面地生活。王小波曾经在一篇杂文里戏谑地写过: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不必是艺术家的痛苦。柴可夫斯基自己不是小伊万;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的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也不悲惨。。。种种事实都说明,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艺术的源泉。剪几个镜头,配上激昂的音乐与“基建狂魔”的标题,这样的自豪感是廉价的,这样的赞美也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从事基建的工人能自豪地说出这是我们造的桥,这是我们修的路。是让农民说出,这是我们种的粮。是让建设国家的人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靠出卖劳动力,养家糊口的底层人。
作者:Don.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1148737
新西兰的奶牛也从来不认可“畜牧之国”这个称号。
陈果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397782214
今天隔壁项目出事故了,整个中心区项目停工接受检查。 听到这个消息没人惊讶,坐在办公室里各自叼起一根烟,开始猜隔壁到底死了几个人。 一个,两个? 不重要。 哪有大型项目不死人的。 对于大型项目来说,不死人才是偶然。 比如说我们项目,去年六月份国资委督导组才来过,七月份就死了一个工人,今年五月份又死了一个。 这还是在市内的项目,出了事故根本瞒不住,要是搁在穷乡僻壤的公路项目水电项目,死人光赔钱就行了,反正不会有人知道。 12年我们集团下一个项目,山里围堰溃坝整个项目部被冲了,死了二十几个人,集团赔钱了事,无人问津,也无法问津,问津更没有意义。 中国基建高速发展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基建狂魔是怎么来的,但我知道,基建狂魔时不时是要吃人的。
作者:危险方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5713423
大家知道世界上抗震技术最强的国家是谁吗?没错,是日本。这在本专业属于一个出圈常识,也就是说,就算你完全不了解土木工程以及抗震,你也完全知道日本的抗震技术世界第一。 为啥?为啥是日本?为啥不是美国? 废话,因为日本地震频发,整个日本就是一个地震带,三天两头就震。更要命的是整个日本都是人口密集区,1.25亿人挤在一个大地震带上。日本要是抗震技术不过硬,人早就死绝了。 人家美国没有这个需求啊,美国除了西海岸沾点地震带,其他地方人家根本就没什么地震。人家研究那破玩意干啥,需求量也不大,有那个资源和精力,研究研究理论就行了,实践技术人家研究啥。 你如果对中国的自然地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会成为基建狂魔。就这堆烂地,先天不足,后天难塑,不基建连山都出不来,不建咋整啊?你以为我们想建?要都是像美国一样的大平原,随便修条路就能跑,你以为我们会建那堆高桥深隧?! 你做题比王思聪厉害,除了说明你爹不如王思聪他爹以外,什么都说明不了。爷老子没留下,不干咋整啊?全家吃香灰?
作者:寒冰射手曹草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8544132
我设计制作过一款雕塑——被甲方定性为建筑工程。但方案早就通过常委会审核了,所以需要找个建筑单位来挂靠——14%的税(9%建筑税+5%管理费)项目地是沿海某地。工程造价354万,我全部制作几乎都在厂里完成的,制作+运输+安装一共成本是147万。目前项目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我和中间介绍人(他们和我要分账的)核算了一下,这个项目的流程成本已经达到了188万。监理、审计、招标公司、劳动监察大队......层层吃钱,牙尖嘴利胃口好在开标前一天就给招标公司送了1万的现金,在某商业中心的厕所里给的,通过隔板的下方递过去连面都没见着,如同黑社会交易。农民工保证金、农民工保证金的押金~~~工程造价354万,但甲方为这个项目付出的是412万。(其中就有21.6万的地质勘测报告)最搞笑的就是这个地质勘测报告,它本该是当地国土局收了这笔钱,然后作出地质勘测,形成报告交给甲方,然后甲方以此来判断我们的雕塑有没有地质上的问题。我们向甲方问了几次,甲方让我们找国土局去——去了之后国土局一脸诧异:“你们为什么还不把地质勘测报告交上来,这个项目还想不想做了?”,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地质勘测报告”是要施工方来找人勘测,作出报告,然后交给国土局盖章————但地质勘测的费用是国土局收取的啊???最后是请客吃饭(国土局)花了小两万,盖章嘛,不可能没有成本的。甲方为这个项目付出的是412万,我们的实际制作成本是147万~~~你以为我能赚很多吗?不,目前测算下来,如果审计不扣钱,我估计能收入16万左右,嗯,这钱还要分中间人一半。历时三年,多少次在厂里守着钣金工序,在项目地冒着酷暑来来回回~~~就这样。基建狂魔?我很想知道项目的资金流向~~~估计做过的都想知道。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7525372
作者:夏目属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36942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我几年前骑车从福冈向周边农村窥探的时候,我就明白上海的基建,如果不是比总规模,就比完善程度,比日本九十年代还是有点差距的。如果我们是狂魔,日本就曾是不计成本的疯子。 在那个日本能买得起一切的年代,很多三四层的立交桥修到福冈南边几十公里的井尻乡下。现在十分钟也不一定有辆车,我站在住处附近的地面层看着上面、下面的巨大整齐的通道,比起浦东机场的地道也不差。上层有防噪音的玻璃墙(大概怕噪音进入周边空地),中层交汇处用铁丝罩着(防跳桥自杀?)。路面标志鲜明,除了偶尔一两根杂草空无一物。再看看附近的农田和民舍,大白天全都没什么人,好像末世。 能看见人的地方都是车站和有限的热闹地方,最好赶上下班时间。 井尻的上一站,叫大桥,离铁路站一公里的河上是密密麻麻的大桥,一眼望去十来座空桥没人。河底完全铺的水泥,极平整(你没看错,是河底铺满)。坐在桥上看樱花,人太少,樱花有时也会有点阴森。大桥对面又是密密匝匝的铁路,通往九州乡下。坐上这些火车,半小时内就会被撵下去,因为越往乡下车越少,就要不停换车。站在车上,各厢都没人,过了柳川总是专列的感觉,除了上下班时间。 再往南坐,到达熊本之前的乡下城镇都是满满的房子,可是没多少人。站在久留米或者柳川的街上,天气很好,只有小鸟或偶尔的大鹳,常常会觉得自己进科幻片了。 在福冈东北边,海岸绵延到宗像甚至到小仓,原来都是炒房热点,我骑车穿过一片又一片老房子,跨过一条又一条铁路,屁股都痛了,没人可以问路,饿扁了才找到个老人开的小饭店。老板面前的木台子一共能坐三个人,吃的没得选,就只有青鱼饭。 九州往南过了熊本,仍旧是见房不见人。也许若干年后,我们这个基建狂魔,也会变得年老,留下很多空空的房子、大桥、铁路。而现如今的许多热点地块、中心区域,也会沦为少数老人的安静归宿地。 应要求放几张照片,拍得没气氛。最后一张是乡下的立交桥,下班时间也一样安安静静。 <img src="https://picb.zhimg.com/50/v2-1ceaaab8a667d3a36c1c716b208f53be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rawwidth="4608" data-rawheight="345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af5530af8cf383357b1e551e0491f8d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ceaaab8a667d3a36c1c716b208f53be_r.jpg?source=1940ef5c"/>
为什么中国能自称「基建狂魔」,但是从事基建的人对此并不怎么认可? - 夏目属实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3694231
这个是以前年少无知的时候,发送给大学辅导员的反馈,我把它贴在下面: xx,我想反映一下这近一年来在xx(某国企工程局)的一些情况 1. 企业一开始承诺的第一年10万年薪,第二年13万,其实并未履行,所谓的年薪10万+,其实是之前在国外的薪酬,而我去xx以后,公司进行了工资改革,xxx在xx(某热带沙漠气候国家)每个月只能领7000人民币,还是以当地货币的形式发,自行承担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我在国内,每个月只能领4500人民币; 2.这家公司是个反人性,不把人当人的公司。公司承诺的出国满6个月回国休息20天,而xxx已经在xx的沙漠里工作了9个月(无双休,无假期,满打满算9个月),身心都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中国大使馆曾要求企业申报回国人员,公司在xxx工作期满,符合回国条件的情况下,拒绝申报,因为公司要做“负责任的公司”,意思就是疫情期间不给国家添乱,所以员工的死活?什么东西?此外,至今,2020年1月份及之后的工资还没有结; 3.这家公司逼着职员辞职。我的同事,本来是分配去xx工作,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公司财政受到影响,于是公司把我的同事调到其他分局,每天中午加班,晚上加班到22点甚至更晚,无双休,无假期,每日连轴转,而每个月工资只有4000人民币,不付加班费,且不包吃,这是变相地逼迫员工辞职; 4.公司逼迫员工签订不平等协议。去年7月去公司报道后,公司安排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却突然让我们签订协议,如果工作不满3年,需赔付公司2.2万元,作为培训费用,而这在培训前公司并未告知;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5781316
作者:某某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21586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月15日更新 答案最初逻辑混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想到有人看,就稍微整理一下。 更新一:关于基建市场的划分,之前是比较口水话的划分为一二三级市场,现在引用KPMG基建100强报告的划分规则分为Mature International Markets(成熟国际市场)、Economic Powerhouses(经济强国)、Smaller Established Markets(较小既有市场)、Emerging Markets(新兴市场)四个部分。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ff2d503d8a5e505e4a31f4cc5fa749d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353"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50/v2-08269d4a9470bf8482cb2d1f6a950317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
8月13号更新 劳务只是基建行业一个部分,从事基建的人不止有建筑工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在于我国基建行业和世界一流的差距,不在于建筑工人待遇问题。 即便要说建筑工人的待遇问题,对标的也不该是现在的,发展后期的发达国家。硬要比较的话,我国所有行业从业人员待遇都远不如发达国家,美国服务员工资也比国内高的多,硬说发达国家工人待遇多么多么好纯属抬杠。这跟现在讨论的问题不是一件事。 而且从事基建的人不止有建筑工人这个群体,我在这里想回答的是,为什么中铁、铁建、中建、中交体系内的中高层管理从业者也不认可“基建狂魔”这一称号。 我希望知乎作为分享观点的平台,能有更多的专业视角的回答。一味的讥讽和抖机灵能吸引没有判断力的小朋友点赞,喜欢讨论政治可以移步入关学那边。 以下原答案
这底下回答的有几个真在基建行业干,满嘴胡说八道加抖机灵。 上个月刚做了某央企二级公司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我来简单说说。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的是,大基建行业到底包括哪些东西,我用世界银行全球PPI数据做了张图: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ed064c46e2e18b069853a110136a32f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51" data-rawheight="406"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689f44659f868d8e8f3d38af2dbfd2b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ed064c46e2e18b069853a110136a32f_r.jpg?source=1940ef5c"/>
3.每个发达国家都当过基建狂魔 上个世纪末的基建狂魔是日本韩国,再往前是美国西欧。 老牌发达国家有天然的优势,作为很多亚非拉国家的殖民宗主国,拿下基建,特许经营项目比中国企业有太高的优势。 中国企业目前还处在赚辛苦钱的阶段,做一些土里刨食的工作。四大国企的利润率只有2%上下,基建是个利润极其微薄的行业。近年改组成立的铁建国际、中铁国际、中铁国投等等、早年的三峡国际、电建国际,再早的港湾路桥。我国基建行业的野望是可见一斑的,但是现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同志仍需努力。 4.我国基建行业走出去现状(直接贴的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 2019) 有空了再补充一些行研的数据到答案上。 国内基建行业不认可自己是基建狂魔是因为看得到差距,技术上落后,营收结构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达市场还不认可等等和世界一流承包商有很大追赶空间的事实。 市场上我们需要一带一路布局,从PPP/BOT模式下手,跟各国政府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徐徐图之。技术上我们需要一系列跨境并购,拿下更多发达国家基建公司,逐步建立技术壁垒,成为真正的高端基建制造者。 没有人否认基层建筑工人的辛苦,但是前几个答案在这里谈分配问题不觉得跑题吗?装的比谁都忧国忧民,基建解决了多少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你调查过吗?基建二十年对基层工人的待遇提高了多少你知道吗?中国哪个行业基层不辛苦,你这么忧国忧民你给建筑工人发工资了吗?我就想问问前面那几个高赞,现在劳务市场电工木工架子工测量工一天多少钱知道吗?比全国人均高多少倍清楚吗?劳务分包商利润点多少了解吗?过程付款比例多少知道吗?张嘴就是基建工人是奶牛,到这种小众问题下面公知又复活了?
reference list: 1.https://assets.kpmg/content/dam/kpmg/pdf/2014/11/infrastructure-100-world-markets-report-v3.pdf 2.https://data.worldbank.org/topic/infrastructure 3.http://data.mofcom.gov.cn/tzhz/forengineerstac.shtml 4.https://www.enr.com/toplists 5.http://images.mofcom.gov.cn/fec/202005/20200507111104426.pdf
为什么中国能自称「基建狂魔」,但是从事基建的人对此并不怎么认可? - 某某羊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2158622
混凝土外加剂国内外差距多大心里没数,隧道爆破也是找外国公司做方案,核心竞争力就是廉价劳动力,这也能骄傲?要点脸吧。 照这逻辑,我们还是衬衫袜子狂魔、送外卖狂魔、开滴滴狂魔、洗脚狂魔、组装手机狂魔,好不好听?跟骂人差不多了
为什么中国能自称「基建狂魔」,但是从事基建的人对此并不怎么认可?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398142858
作为一个经历过水库、核电、高速公路、高铁等项目的普通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基建从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一个“吃人”的地方,吃掉的是你的青春,你的理想,你对未来的憧憬,白天X局,晚上酒局,这就是最现实的写照。早些年喝酒到吐血,现在戒了,同时也算是断了上升的渠道。天天都在编制所谓的资料,然而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备案而已,和实体工程质量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有些人说问,你不为自己是这些伟大工程参与者而自豪吗?不,我怕,我害怕,我怕哪天自己参与过的某个工程垮了,死伤无数,每个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都会用设计安全余量大,没问题来安慰自己,可是其实我们自己心里很多时候都没谱,只能这样一步一步的滑向深渊,不在歇斯底里,不在兢兢业业,责任心那是多余的负担,保重好自己就行了。见过同宿舍的兄弟在工地身亡的惨剧,工人或者第三者伤亡的情况不要太多,见多了生死,麻木了。还在工地的兄弟们,照顾好自己!
作者:蓬蒿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9845479
本人现在在建筑行业工作,跟工地跑也有几个年头了,我不喜欢别人说什么“基建狂魔”。理由如下: 1.火神山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不拖工期的工地。 2.每个工地的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捞油水。 3.每个工地都会碰到很多安全问题、质量问题、资料问题、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是普遍不会被当回事。因为整改起来往往要花钱。 综上,我认为距离我们成为真正的基建狂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parrrrr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398964616
我是搞给排水的。国内的基建这些年发展得好的大多是路桥、地铁和建筑,我想说说给排水这一块。我出国前做的可研项目大多数城市还是雨污水合流的,污水处理厂很少,雨水直接跟污水合流排放。我出国10多年了现在的情况了解不多,但是记得前几年看新闻说南京在讨论是否改为雨污水分流处理,可见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空间。
在加拿大的情况是这样的,我所在的城市卡尔加里雨污分流处理最少几十年了,现在的标准是停车场的雨水在排入城市管网之前也要收集处理后再排放,这个标准是10多年前制定的,为的是减少下一步处理环节中pond的污染量。我知道BC省因为水域比较多,雨水排放标准比我们AB省要全面和严格得更多,AB省很多标准是参考或者直接照搬BC省的。我也参与过一些多伦多的项目,知道至少在停车场雨水排放标准方面,多伦多比我们更严格更复杂。AB一直在倡导但是没怎么严格实施的BMP在多伦多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国内的给排水的经验和水平呢?前年我所在的公司年度总结上非洲部门的人汇报说我们设计的图纸找的中国公司施工,但是雨水重力流管道方向给铺反了,这是给排水的基础知识问题吧,铺反了…后来没办法找的印度公司重新铺的。
所以说“基建狂魔”如果只是讲速度,那么应该没有人可以跟中国抗衡,但是讲质量和水平,中国也没到能够称霸的地步。行业人士不认可也很正常吧。
作者:part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13564782
老爹就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从业30多年,参与过的工程大大小小加起来上百个。就老家的小城市,排的上号的高楼,可能的都有我老爹参与。 但是我从记事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2件事。 1 要账。一年春夏秋3个季节干活,冬天大部分工程停工之后,唯一的工作就是要账。基本没几个工程项目能保证工程完成就结清工资(这几年稍微好一点点)。一般年底包工头会回家,这个时间容易堵到人。 经常是一个项目完成,几千块几万块钱的工钱,一拖就大半年,有些还能拖3-5年。 有几个最坑的项目,加起来好几万块,拖了10多年了,包工头全家跑路,也不知道找谁要账。
2 各种意外。老爹属于很谨慎的人,但是工地上总有些意外你预料不到。 脚被钉子扎,切割机飞出来的碎片扎到手,砖石砸手等等,手上脚上数的出伤口10多个。这些住院治疗费用,全看包工头的良心,不然医药费只能自己负担。 我爹还算运气好,基本都是小伤,都能治好。一块干活伤残的,意外受伤去世的同行都有好几个。
作者:小齐快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16386787
本人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每次看到这种基建狂魔的宣传,心中就五味杂陈,是悲凉,是鄙视,是伤感,是心疼,是无奈,但是没有一丝自豪或者高兴。 速度快,都是人堆出来的,以设计院举例,现在市场主流的设计院平均年龄都是二十五六岁,为什么,因为老人加不动班了,大家十分厌恶的996在我们眼里真的是福报,我们长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007。 速度快,只要甲方一出气,不管你在何方都要立马出现,一个东西丢出来,恨不得转个身就问你好了没。 考过一级注册以后加了一个注册群,发现一个堪忧的情况,大部分人考一注都是为了不从事这个行业,但是悲伤的是考过之后能够转身的少之又少。过了注册考试的概率上讲应该是这个行业里比较优秀的从业人员了,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想逃离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痛点一就是加班强度太高,年轻人都不知道加不动班了何去何从。痛点二就是地位或许低下,现在做得好的设计院大都不是因为技术能力最好而是因为对甲方的各种合理不合理要求能够笑脸接受落实。我们称之为跪舔式服务。
作者:张某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6422738
就像前一阵独山县的问题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样,建筑成本到底是多少黑幕恐怕行业里的人都知道的!打眼看一下成品楼就知道每平米真实造价才对!大概15年前,精装修酒店的造价不过几十块钱一个平方而已! 想必任何一个在建筑单位就职过的人员都会说起过,这个行业的贪污有多么严重,真是随便找一个就职的就能给你说出一堆事情来,某某地产公司,找土地局领导,领导主动退位成立设计院,并要求区里地产公司出资雇他们为顾问,明摆着替更大的领导在敛财,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吧! 真正辛苦的一线人员是什么样,恰巧本人家里有人从事该行业,我的姥姥,193X年南方某大学土木工程系专科毕业,高级工程师,任职某中字头企业,年轻时候,建设首都建设全国,跟着单位全国各地的跑,子女就得跟着动荡生活。而后全国改制,部撤了,下面单位全部成立中字头单位,户口就乱套了,以至于现在因为户口问题,暖气费都无法报销,一个建设祖国的高工,退休工资还不如本市事业单位下岗职工退休工资高,种种黑幕及混乱让人寒心呀!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8872143
全世界都在惊叹方舱医院的快速建成。 但是没人在意滞留武汉的工人们被强制隔离了半个多月,并且拖欠工资,并且存在大量底层劳力被中介公司克扣了一半以上的工资。当然也没人会给世界看这些东西。
前中建某局员工,修过地铁,建过住宅,拿到一建证书时,却毅然辞职了。 非是不认可“基建狂魔”的名号,而是亲历者深知这里面的血汗,所以实在无法视此为荣耀。 两年多,建成了一个小区,12栋高层,50多栋别墅,猛然发现自己每天007,远离家乡,漂泊三年,攒下来的工资恰好够买一个自己建起来的厕所。 我觉得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还没等我想明白,奔赴下一个地铁项目。竖井的暗无天日,基坑的日晒雨淋,响个不停的电话,终于压垮了我,我承认,我是逃兵。 我开始谋划辞职,但是学历一般,能力平平。于是没有选择跳槽,而是选择了考公,不成想面试出色一次上岸。忽然发现,中国建筑的这擎大伞,保护了我的成长。 有留恋,但是我还是要离开了。这年单位组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看着电影里同仁们架桥修路,我默默想:对他们再好一些吧。 发布于 08-13
作者:稀里糊涂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7765223
建筑工人、铁路工人等,这部分人大多是临时工,由包头带着来,大家都是一个村或者一个镇的,干一天活得一天钱,薪水不错,15年的时候,贴绿化带地砖的工人就能有300一天,所以大家都挺愿意做这个活。 他们并不是不认可,对于中国的自称,在他们的理解里也只是一份工作。 可能施工员、测量员之类的,在建成竣工的那一天,以这个自称为骄傲吧。 因为……那真的是一件艺术品。 集数百人耗费大量精力、金钱、时间去设计完成的一个艺术品。 干活期间,不会的。 大家只会吐槽 各种乱七八糟的活……为什么没有阴凉地……为什么不下雨……为什么早上6点就要下工地……为什么晚上10点还要监管……
作者:一脚一个武则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16552220
人口红利对国家来说是红利,对人口来说就是找不到工作。
不就那点东西,桥梁跨度每个多两米,就可以每年刷新纪录。每年都有世界第一。岂不是爽哉? 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我们现在已经规划到2300米了。把这个长度分解成三百个一米,我们就可以刷新三百年 还有个问题同时存在,施工工艺是真的毛糙,连标准化都没有普及。 工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再过五年,看看吧。
作者:国际桥梁工业集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9909230
怎么不认可?中国的确是基建狂魔。 那些不认可的人去工地干两个月,顶着零下10°或者45°的天气干12个小时,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奖金没了,工资延半年发,哦,你老婆带孩子跑了,你觉得这狂魔吗? 往好一点的地方想,你那所谓的孩子可能也不是你的,你一年就回去1个月,隔壁老王每次都蛮热情的。
作者:Kaus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11766479
建筑企业央企带过一段,不过是行政岗位。公司市政工程、轨道交通、房建基本都干过。2013年以前,负责任的说,如果企业和政府之间能把用来扯皮和做无用功精力减少一半,工作效率还会增加一倍。 到结算点了,你去结款吧,财政就告诉你两字:没钱。有能耐你就退场,以后本市的工程你也别干了。压力下放,不给我钱,我就不给下面的钱,总包不给分包,分包不给工头,工头不给工人。农民工兄弟可是真不惯病,没钱就不干活,闹呗。一层一层的往上闹。什么时候管委会大门被堵了,什么时候工程款也快到账了。 当时在公司见过最后一个工程是回迁房。18层小高,电梯房。主体施工结束后,我陪着我们总工去现场转悠。一梯两户的房子,电梯门和和对面的两个入户门不平行,两个入户门也不在一条直线上。我们总工气的电话都摔了。后来说,他想了好几天,也没想明白这活是怎么干的。 离开公司,甚至离开这行业都好几年了。现在什么情况不知道,咱也不敢瞎说。也许好了很多吧。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05581861
人在英国,朋友是做BIM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已经做过很多项目,有时候我提起在中国盖一栋30来层的居民楼,几个月就起来了,英国这边的工程总是进展很慢,有的项目真的是龟速
朋友说,你知道在这里如果工地出事故死个人,建筑公司要罚多少吗?答案是:无上限!如果工地死个人,这家建筑公司基本就可以关门了
所以英国工地安全防护做的极为严格,工人进入工作区域的时候都要测是否有喝酒,隔三差五还要验尿,检测是否有吸毒,各种protocol一大长串
对比国内有些工地的工人受伤惨不忍睹,最后还不知道能得到多少赔偿,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出事故的建筑公司绝对不会被罚的连裤衩都不剩!
作者:白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17610479
天天加班很爽么?上级为了政绩把工期往少了报,批下来后又对下面压一下时间,下面管事的招标时压一下时间,投标的企业为了中标又压一下时间,外包出去后又压一下时间,到了工头那里没办法只能继续压时间。 这群狗日的压时间倒是很轻巧,真正的施工者只能骂娘了! 我曾去工地上帮忙过一段时间,专门记录大货车拉进拉出的记录。早上六点起床,吃完饭后坐亲戚的车去工地,到地方大概七点多一些,结果我到的时候工人早就已经在干活了,早饭还是我们带过来的,然而根本就没时间吃饭。好不容易抽个空吃个早饭,午饭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吃。至于晚饭,就没有早于七点的。 一般货车拉进拉出到七点以后差不多就结束了,停下来以后工人才能开始吃晚饭。吃完还得接着干,干到几点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走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 坐在办公室里996我们尚且忍不了,你觉得一直在进行体力劳动的797又该怎么样???
作者:易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9309214/answer/1416170530
搞基建开各类评审会,主导会议的都是政府各级部门官员,从来没看过规范的这批人。
西方国家的建筑工人都很壮啊!!
一般不要中国人和越南人啊!!!
哎
基本都是白人啊!!
中国成天抄袭德国.
为啥德国的工会组织 和 职业培训系统 不抄袭抄袭啊?
有本事, 建立各行各业的工会组织 保护建筑工人权利 啊!!
另外建立全民社会救济啊,
这样一来 工作条件太差, 没人去做啊!! 可以倒逼资本家改善条件啊!
哈哈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MNwLfE3CZ_Q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WejuyAkJd-s
中国的楼房, 经常10 到20 后 就破的不能看啊!! 危房啊!!
德国这里, 房子 100 , 200 , 300 年后 还是一样崭新啊!!
能不能 盖点 德国这种 几百年 也不变的楼房啊?
中国 没有工会组织啊!!!
根本没办法工作啊!!!
我不喜欢没有工会的地方!!
德国没有超过75年的房子吧。
I agree.
I agree with this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