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不要也讲一讲自己半生的重度抑郁症?

热血热胜红日光
回复 193楼otherspring的帖子
谢谢你的勇敢分享, 相信你一定会更好
s
supermouse
一直不懂推娃这件事,有这精力干嘛不推自己,给娃做个好榜样比一味的推推推有用的多。
热血热胜红日光
我觉得中肯的说,我们的心理学通常把 imposter syndrome 归类于心理问题 。
但这不一定。现实生活里我觉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心理问题。。。但也存在另一种情况是现实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比如一种情况是周围的人是平均发动机开到 60% 发六成力达到这个成绩(剩下四成谈恋爱泡妞,这不是 kidding。现实生活即使是被校花倒追,也很闹心。:-P ) 。。。 而自己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花了十二成力,发动机开加力,才拿到的 。。。 但不是所有发动机都是被设计为可以长期开加力而不过热的 。。。 这种情况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 survival 的本能,造成 imposter syndrome 促成早早离开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当然现代社会不是可以随便退学就是了。
从推妈的角度,通常无法理解娃为啥花那么多时间打游戏谈恋爱 。。。 但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童年其实是成人的预演。而人类的成人,除了个别追诺贝尔的可以不管养娃,大部分 Homo Sapiens 成人需要花大量精力养娃, 养一个就是十八年 。。。 如果童年的成绩是靠开加力燃烧少玩游戏获得的,那将来除非发动力耐操性超群,否则最终发动机 burn out 的概率不低 。。。 而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 imposter syndrome 不是 psychological syndrome,而是 real world 的 real stess。
但心理学因为政治正确不能讨论这个。因为心理学需要政治正确人人都可以有梦想,凤姐也可以梦想罗马假日 。。。 这个望难却步归家庭教育而不是社会学校教育管,因为只有家里关上门才能有政治不正确的言论自由,学校公开场合因为社会伦理的要求必须政治正确。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04:22

其实我觉得impostor synchrome的原因是inaccurate assessment / perception。就是自己对将来成就/表现的预期太过悲观。
金凯瑞的毕业典礼致辞里说过: .... As far as I can tell, it’s just about letting the universe know what you want and working toward it while letting go of how it comes to pass. Your job is not to figure out how it’s going to happen for you, but to open the door in your head and when the door opens in real life, just walk through it. And don’t worry if you miss your cue because there’s always door opening. They keep opening. And when I say, “Life doesn’t happen to you, it happens for you.” I really don’t know if that’s true. I’m just making a conscious choice to perceive challenges as something beneficial so that I can deal with them in the most productive way. You’ll come up with your own style, that’s part of the fun!
Imposter synchrome的孩子们太执着于figure out how life will happen for you, 以至于走火入魔
h
huaren003
好贴 follow一下
热血热胜红日光
回复 199楼热血热胜红日光的帖子
中国古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生命的意义在于知道要谋什么事,知道如何做事然后坚持做事就好
j
jbea
我觉得中肯的说,我们的心理学通常把 imposter syndrome 归类于心理问题 。
但这不一定。现实生活里我觉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心理问题。。。但也存在另一种情况是现实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比如一种情况是周围的人是平均发动机开到 60% 发六成力达到这个成绩(剩下四成谈恋爱泡妞,这不是 kidding。现实生活即使是被校花倒追,也很闹心。:-P ) 。。。 而自己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花了十二成力,发动机开加力,才拿到的 。。。 但不是所有发动机都是被设计为可以长期开加力而不过热的 。。。 这种情况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 survival 的本能,造成 imposter syndrome 促成早早离开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当然现代社会不是可以随便退学就是了。
从推妈的角度,通常无法理解娃为啥花那么多时间打游戏谈恋爱 。。。 但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童年其实是成人的预演。而人类的成人,除了个别追诺贝尔的可以不管养娃,大部分 Homo Sapiens 成人需要花大量精力养娃, 养一个就是十八年 。。。 如果童年的成绩是靠开加力燃烧少玩游戏获得的,那将来除非发动力耐操性超群,否则最终发动机 burn out 的概率不低 。。。 而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 imposter syndrome 不是 psychological syndrome,而是 real world 的 real stess。
但心理学因为政治正确不能讨论这个。因为心理学需要政治正确人人都可以有梦想,凤姐也可以梦想罗马假日 。。。 这个望难却步归家庭教育而不是社会学校教育管,因为只有家里关上门才能有政治不正确的言论自由,学校公开场合因为社会伦理的要求必须政治正确。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04:22

青少年强迫症多严重需要就医啊?也是焦虑症一种吗?
s
surezzz
刚刚才看到LZ的帖子。很为你的遭遇而感到心痛。但凡可以向外吐露心声的时候,都是内心有了光明,状况好转很多了。
从你妈妈17岁时候的照片,我看到她那时也已经有了抑郁症了。这个情况对你的童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你的内心非常善良温柔,现在内心已经蛮平和了,但是内心的力量还是很弱。你需要的是找到生命的出口。
PS,建议你换一个头像。这个头像的图片和你的内心状态比较像,混沌无序。而你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宁静的方向。
m
monalisa719
我的所有治疗都用英语进行。这个精神科医生和咨询师都是白人,其实和陌生人又是外国人谈隐私很尴尬但是我顾不得了,如饥似渴地咨询了四年,以年计算这个治疗相当有效,但是滴水穿石非常慢,要耐心。 第一个药是 Zoloft/Sertraline. 医生说找到合适每个特定抑郁症病人的药很不容易,要试错,我很运气,这个药很适合我。他要我先吃每天25毫克两周,再吃50毫克两周,再吃100毫克的目标剂量。这就是五羟色胺的钠盐,我一看就明白自己是五羟色胺水平过低,可能是产量低,也可能是高度敏感体质引起的高精神压力过度消耗了五羟色胺。
医生说起码半个月以后药物才能发挥作用,这半个月内我会被激发自杀冲动,还会失眠头晕,男性会不能勃起,当然我根本没有性生活所以没感到这方面的异常。总之颠三倒四晕晕乎乎,但是药物剂量最终稳定下来以后副作用就奇迹般消失了。 副作用也有正面的!一般抑郁症总是会引起饮食异常,大多数看来是暴饮暴食,我正相反是厌食,这个药开胃!!我体重很快就开始增加,但是体质太弱,直到第三年我才攒够体能开始常规体育锻炼。后来看虐待相关书籍,虐待的特征之一就是会引起受害人体质极度衰弱。  一个月之内我戏剧化地喜笑颜开,非常快乐,医生说药物不会让我这么快乐,可能是上了学又摆脱了前夫吧!同时咨询师肯定了我本人的好,给我很多自信:自信是相信负面事件的发生不是自己的错,一点点的享受是我尝试新生活的方式,不必内疚。这个时期我第一次享受到物质的快乐,比如大量买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忽然发现物质的快乐是最基本的快乐,快乐如果能够用钱买来就太值得了。国内的共产主义教育一味强调脱离低级趣味,其实是政党没有能力给人民提供物质快乐!!!  在此期间咨询师和我谈前夫的虐待,说我缺乏鉴别男性的能力,婚前肯定有警告信号但是被我忽视了。此后我看了大量英文虐待相关书籍,最好的一本叫 why does he do that? 非常好笑的一点是:作者是个英俊的美国白人男医生,谈到的全是美国人,但是!从头到尾说的都是中国农村出身的前夫!可见人类 homo sapiens 这个物种的不同分支之间差异有多小,种族歧视根本不存在生物基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完全是胡说八道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09 16:10

最后说的这个观点我很同意,我在看一些书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体会,作者就好像认识我的家人一样。人看起来千奇百怪,其实行为模式高度一致
s
supermouse
推娃文化小部分是为了孩子好,大部分是巨婴文化,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把希望寄托在娃or配偶身上,把娃or配偶逼疯逼死逼崩溃
s
supermouse
我的所有治疗都用英语进行。这个精神科医生和咨询师都是白人,其实和陌生人又是外国人谈隐私很尴尬但是我顾不得了,如饥似渴地咨询了四年,以年计算这个治疗相当有效,但是滴水穿石非常慢,要耐心。 第一个药是 Zoloft/Sertraline. 医生说找到合适每个特定抑郁症病人的药很不容易,要试错,我很运气,这个药很适合我。他要我先吃每天25毫克两周,再吃50毫克两周,再吃100毫克的目标剂量。这就是五羟色胺的钠盐,我一看就明白自己是五羟色胺水平过低,可能是产量低,也可能是高度敏感体质引起的高精神压力过度消耗了五羟色胺。
医生说起码半个月以后药物才能发挥作用,这半个月内我会被激发自杀冲动,还会失眠头晕,男性会不能勃起,当然我根本没有性生活所以没感到这方面的异常。总之颠三倒四晕晕乎乎,但是药物剂量最终稳定下来以后副作用就奇迹般消失了。 副作用也有正面的!一般抑郁症总是会引起饮食异常,大多数看来是暴饮暴食,我正相反是厌食,这个药开胃!!我体重很快就开始增加,但是体质太弱,直到第三年我才攒够体能开始常规体育锻炼。后来看虐待相关书籍,虐待的特征之一就是会引起受害人体质极度衰弱。  一个月之内我戏剧化地喜笑颜开,非常快乐,医生说药物不会让我这么快乐,可能是上了学又摆脱了前夫吧!同时咨询师肯定了我本人的好,给我很多自信:自信是相信负面事件的发生不是自己的错,一点点的享受是我尝试新生活的方式,不必内疚。这个时期我第一次享受到物质的快乐,比如大量买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忽然发现物质的快乐是最基本的快乐,快乐如果能够用钱买来就太值得了。国内的共产主义教育一味强调脱离低级趣味,其实是政党没有能力给人民提供物质快乐!!!  在此期间咨询师和我谈前夫的虐待,说我缺乏鉴别男性的能力,婚前肯定有警告信号但是被我忽视了。此后我看了大量英文虐待相关书籍,最好的一本叫 why does he do that? 非常好笑的一点是:作者是个英俊的美国白人男医生,谈到的全是美国人,但是!从头到尾说的都是中国农村出身的前夫!可见人类 homo sapiens 这个物种的不同分支之间差异有多小,种族歧视根本不存在生物基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完全是胡说八道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09 16:10


MM跟我的经历又是一样的,哈哈,再抱抱。我是biopolar disorder,吃的是prozac和拉莫三嗪。服药过程也是从小剂量开始,每隔三周慢慢加量。三个月后稳定在一个剂量。也是很幸运一开始就找对了药,没经过痛苦的试药过程,也没啥副作用。我用的是cigna PPO,每次copay 25刀,拿一次药十来刀,公司每年发1200的wellness stipend可以报销copay,算下来基本不花啥钱。我吃药以后感觉情绪特别稳定,终于告别了要么热血沸腾要么焦虑抑郁的两极状态。我是特别enjoy这种状态,最受益的是在工作上,感觉终于静下心来可以思考问题了,脑子特别情况清楚,很容易抓到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方案,敏感的性格也终于用在了正地方,看人特别准,很快就能看清一个人的脾气秉性,跟别人沟通三言两语就能知道对方的明台词潜台词。解决了问题不会狂喜,解决不了也不会沮丧,很快就能move on。活了三十多年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理想状态,除了现在还克服不了生孩子的心理障碍以外,别的都挺满意。
t
tidewater
其实我觉得impostor synchrome的原因是inaccurate assessment / perception。就是自己对将来成就/表现的预期太过悲观。
金凯瑞的毕业典礼致辞里说过: .... As far as I can tell, it’s just about letting the universe know what you want and working toward it while letting go of how it comes to pass. Your job is not to figure out how it’s going to happen for you, but to open the door in your head and when the door opens in real life, just walk through it. And don’t worry if you miss your cue because there’s always door opening. They keep opening. And when I say, “Life doesn’t happen to you, it happens for you.” I really don’t know if that’s true. I’m just making a conscious choice to perceive challenges as something beneficial so that I can deal with them in the most productive way. You’ll come up with your own style, that’s part of the fun!
Imposter synchrome的孩子们太执着于figure out how life will happen for you, 以至于走火入魔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0 08:52

就问一个问题,同样在电影学院的毕业典礼,同样这段话,但把金凯瑞换成凤姐。。。
或者现实世界发生过的,阿汤哥的壮志凌云 Top Gun 高收视率后,航母上扫甲板职位顿时招工容易很多。
t
tidewater
青少年强迫症多严重需要就医啊?也是焦虑症一种吗?
jbea 发表于 2020-08-10 10:13

不知道。我只是纯理论侃大山。我更多是站在父母角度,说推娃不必用力过猛,防患于未然。
热血热胜红日光
就问一个问题,同样在电影学院的毕业典礼,同样这段话,但把金凯瑞换成凤姐。。。
或者现实世界发生过的,阿汤哥的壮志凌云 Top Gun 高收视率后,航母上扫甲板职位顿时招工容易很多。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12:20

区别是金凯瑞做到了,凤姐没有做到: 1 金凯瑞说他的梦想是创立一个解忧教,为人民排忧解难(至少是暂时的)。他做到了,他是好莱坞近三十年来最出名的谐星了(但是也有副作用,他演的严肃作品都不怎么受欢迎,当谐星当得太成功了)。凤姐的理想我不太清楚,但是似乎都是很自我很短期的?她如果死了,所有的梦想不管有没有实现就都烟消云散了? 2 金凯瑞的演讲里还有另一句话很重要.。。。 My father used to brag that I wasn’t a ham — I was the whole pig. And he treated my talent as if it was his second chance. When I was about 28, after a decade as a professional comedian, I realized one night in LA that the purpose of my life had always been to free people from concern, just like my dad. When I realized this, I dubbed my new devotion, “The Church of Freedom From Concern” — “The Church of FFC”— and I dedicated myself to that ministry. What’s yours? How will you serve the world? What do they need that your talent can provide? That’s all you have to figure out. As someone who has done what you are about to go and do, I can tell you from experience, the effect you have on others is the most valuable currency there is.
H
Heiniu
楼主写得很好。
尤其这句,“最近又醒悟到青春期孩子没有不自私的,但是可以 outgrow 这种青春期特有的自私阶段;姐姐心里的我就固定在我青春期这个变化最大的时期了,是她不能及时跟进更新对我的了解,她落伍了!!Updated vs. Outdated!” 这句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提醒, 不要用老眼光看人,这是不应该的伤害。
感谢楼主分享。 祝福你和你家人以后的生活!
麻花辫
Bless楼主. 忧郁症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但常常被忽视的是对care taker的影响。有数据证明: >50%的忧郁症患者的直接care taker(一般是直系家属)也患有不同程度的depression. 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t
tidewater
区别是金凯瑞做到了,凤姐没有做到: 1 金凯瑞说他的梦想是创立一个解忧教,为人民排忧解难(至少是暂时的)。他做到了,他是好莱坞近三十年来最出名的谐星了(但是也有副作用,他演的严肃作品都不怎么受欢迎,当谐星当得太成功了)。凤姐的理想我不太清楚,但是似乎都是很自我很短期的?她如果死了,所有的梦想不管有没有实现就都烟消云散了? 2 金凯瑞的演讲里还有另一句话很重要.。。。 My father used to brag that I wasn’t a ham — I was the whole pig. And he treated my talent as if it was his second chance. When I was about 28, after a decade as a professional comedian, I realized one night in LA that the purpose of my life had always been to free people from concern, just like my dad. When I realized this, I dubbed my new devotion, “The Church of Freedom From Concern” — “The Church of FFC”— and I dedicated myself to that ministry. What’s yours? How will you serve the world? What do they need that your talent can provide? That’s all you have to figure out. As someone who has done what you are about to go and do, I can tell you from experience, the effect you have on others is the most valuable currency there is.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0 12:31

这个上下文语境是凤姐在北影中戏 。。。我的意思是人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跳车改签的,上帝不是每时每刻都给选择自由的,有时候是鸭子在架上、身不由己。
热血热胜红日光
这个上下文语境是凤姐在北影中戏 。。。我的意思是人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跳车改签的,上帝不是每时每刻都给选择自由的,有时候是鸭子在架上、身不由己。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13:34

这个我对凤姐真的不熟,她还在北影中戏干过?我以为她就是语出惊人博眼球。。。
其实我觉得life purpose也是可以改的的,属于朝闻夕死的那种,但是人如果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幸福感比较强。但是目标定得太低了,万一提前达到了人会比较迷茫。不是说很多买彩票中大奖的人最后反而不幸福吗?这种就是目标太低了
羞羞草
lz真不容易,加油⛽
t
tidewater
这个我对凤姐真的不熟,她还在北影中戏干过?我以为她就是语出惊人博眼球。。。
其实我觉得life purpose也是可以改的的,属于朝闻夕死的那种,但是人如果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幸福感比较强。但是目标定得太低了,万一提前达到了人会比较迷茫。不是说很多买彩票中大奖的人最后反而不幸福吗?这种就是目标太低了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0 16:11

到底是指哪打哪更幸福、还是打哪指哪更幸福,这个哲学问题不好说 。。。 但统计上而言,这世上最不缺的好像就是 “地沟油的命,中南海的心” 。。。 啥中了百万大奖不知道怎么花钱的是 outliers 小概率事件。
I
InfernoAngel
谢谢楼主分享你的经历。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分享。
j
justfadeaway.
谢谢lz的分享。 哎看完觉得很有可能lz妈妈就是抑郁而不自知,进而伤害自己的女儿。
lz的姐姐和姐夫心理都不健全 至今还在一起 codependent AF!
恭喜你stood up for yourself and called them out
热血热胜红日光
到底是指哪打哪更幸福、还是打哪指哪更幸福,这个哲学问题不好说 。。。 但统计上而言,这世上最不缺的好像就是 “地沟油的命,中南海的心” 。。。 啥中了百万大奖不知道怎么花钱的是 outliers 小概率事件。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18:10

引用一篇HBS的文章,对在职场拼搏的各位,特别是女性,应该是有意义的 https://hbr.org/2019/05/you-dont-need-to-meet-every-qualification-to-apply-for-a-job You Don’t Need to Meet Every Qualification to Apply for a Job If you are a recent college graduate, chances are you have taken several classes that you believe will help prepare you for your first job. Unfortunately, most of what you need to succeed in your work involves skills you never took a class to acquire. And that can complicat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hen you look at the qualifications for entry-level jobs, many of the items on the list may be things you have not yet encountered. Even when your new job involves technical skills that were covered in your classes, your future employer will likely use tools you haven’t seen before and rely on processes that go beyond what you studied. However, and this is important, just because you don’t have all of the qualifications doesn’t mean you shouldn’t apply for that job. One story I tell in my book, Bring Your Brain to Work, is that my oldest son, who was right out of college, was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apply for a position at a firm that normally was given to people with a few years of experience. He asked me what to do, and my response was that “If you’re completely qualified for the job you apply for, you aimed too low.” He ultimately got the role — and despite having a lot to learn, he has done well. Organizations expect people who are new to a role (and particularly people who are new to a firm) to grow into the position. They want new hires to ask a lot of questions, to seek out mentoring, and to even make a few mistakes as they get acclimated to a role. That means that you should look for positions that will stretch you, not ones where you can already tick all the boxes. Unfortunately, many people (particularly women) focus on potential jobs for which they are already overly qualified. There are upsides to doing this: they will “hit the ground running,” which often makes an employer happy and can boost the person’s self-confidence. But it’s unlikely the job will lead to much growth and being stagnant in a role can make it hard to transition to the next position. In particular, an upward trajectory in the workplace requires consistent acquisition of the set of skills needed to take on the next position. Learning these skills when you’re in a position for which you are overqualified will require that you learn “off the clock” rather than incorporating learning into the daily performance of your job. One factor that often holds people back from applying for jobs is imposter syndrome, which is the feeling that you’ve risen to a position you haven’t earned or deserve. People who experience this syndrome worry that if others knew how unqualified they were for their position that they would not be able to keep their job. But imposter syndrome is typically a farce. You can’t see other people’s thoughts so you may assume that they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ies than they probably do. Because of that, you don’t recognize how many other people have also had to learn significant new skills on-the-job, and so you shy away from positions for which you feel unqualified. Instead, it’s valuable to treat new positions as a challenge. Research by Carol Dweck and her colleagues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a growth mindset, which argues that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an orientation to continue learning is to treat difficult tasks as a lack of skill (which can be acquired) rather than a lack of talent (which cannot).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 theorize that growth mindsets also lead to engagement with work. Practically speaking, it’s useful for almost everyone to treat job ads as though they are a set of guidelines about what a position involves, not a strict list of requirements that any applicant must have. It is important, of course, to have at least some of the skills a job requires up front. But nobody should limit themselves only to positions for which they are already overqualified.
C
Cortana
回复 192楼Cortana的帖子

抑郁症的特点之一是自责,内疚,遇到负面事件首先责怪自己,不能不说这是我妈妈训练的结果:我遇到任何事情她都要我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姐姐哥哥也是这样对待我,。而我只是这两年才和心理医生谈这个话题: 为什么我我一直以来都在批评中长大,什么都是我的错,别人从来不犯错误? 医生被我气笑了,说:一个人批评别人往往有他自身的原因,和被批评者无关。也就是说,批评者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说,别人批评我的确常常处于嫉妒或者自我保护,我其实没有做错什么。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我诚挚地感谢医生移走了我的又一大块心病;
怎么把这个新发现应用于玫瑰姐姐?
应该说我也有运气的时候,大一我遭遇姐夫侵犯时被同宿舍的学姐干涉了,她是个天才式极端聪明同时又高情商又漂亮的女孩,,态度温和地询问我为什么我深夜迟归,我说自己变成“第三者” 了,这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婚外恋用语。她立刻纠正我说这不是婚外恋,属于另外一个范畴。后来是她在姐夫来宿舍找我时和他瞎聊天把他应付走了。 然后就是玫瑰在全家人面前痛骂我勾引她老公,现在知道她是依赖老公获得地位和经济保障,和她共同抚养刚刚出生的儿子,她没办法得罪老公,她只能无条件站在老公一边。
这里就牵扯到两个问题!:

·      怎么界定性侵犯? 刘强东强奸案中那个女孩曲意逢迎,甚至有一会儿挽住了刘强东的胳膊,我知道她被强奸时并没有像完美受害人那样竭力反抗,等刘强东把事情办完她甚至还和他一起睡了一会儿(两小时?)然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被强奸了;我猜想这实际上是强奸案受害人的典型心态;大多数强奸案并没有引起被害人的身体损伤 physical injury ;正相反,多少亿年来生命的进化赋予性行为极度的快感,即使被强奸被侵犯实际上也能感受到一些快感;这是一个压倒一切势不可挡的生命动力,也只有这样地球的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所以,不管是强奸还是猥亵受害人很多时候是稀里糊涂,事后才逐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屈辱愤怒和肮脏羞耻负罪之类的情感反应远远滞后了,正因为如此,强奸案定罪极端困难,我认为这是让我感同身受的刘强东强奸案不能定罪的真正原因。   所以我在那短暂的10天里不仅没反抗还配合了,其后三十年都为自己的被动配合羞愧,压根都想不到去重新定义这件事。 最近两年,当我重新审视这件尘封往事,我意识到自己当年虽然年满十八,是个行为责任人,但是从来没有和男性约会过,多年的学习生涯早已把我变成一个书呆子。我和姐夫从来没有谈过两性关系或者感情,只有短暂的身体互动;心理医生又肯定地告诉我:姐夫当时有意识操纵了我,让这件事看似带有感情成分,实际上它和婚外恋毫不相干!   当我终于说服自己不是谈了婚外恋而是被性侵犯了,前两年居然能够鼓起勇气和姐姐夫妻两个confront,同时向家人表达这个看法,不能不说是惊人的转变;更加令我惊讶的,是当我把这件事公开定性成性侵犯时,居然没有人反对!全部默认了!虽然confrontation的直接后果是绝交,可是我对这件事的负罪感彻底消失了。其实confrontation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  2 怎么和既帮助又伤害自己的亲人相处? 我没有提起,其实玫瑰和姐夫帮助我们家很多。姐夫是个典型的凤凰男,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现在已经爬到食物链最顶端了,是个业内的明星人物,夫妻两个社会地位是我们家最高的;两个人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多次大力帮助家人;不仅玫瑰觉得我们家欠了她,我们也觉得欠了她。
我来北京上学时玫瑰一家已经在北京五年,发展得极好,第一年我几乎每周去她家,吃上营养丰富又美味的食品;她每次饭局也拉上我,我只管吃就行;一起买衣服,从那时我开始养成很好的时尚品味;另外在学业和工作上也大力帮忙,所以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边界。 大约我到北京一年以后,又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开始破口大骂我,一旦开骂,可以滔滔不绝说一个小时而我我完全没有机会插嘴,她的性格变得暴戾和歇斯底里,奇怪的是她对待同在北京的老四还是和以前一样。从那时起我几乎就不怎么和她们一家打交道了,在北京的6年我只是前1-2年拥有这个姐姐。 现在我严重怀疑玫瑰又发现老公和其他女人的不正当关系。我几乎可以肯定,她的丈夫从她23岁怀孕起就没有断过这些事。可能是姐夫新的绯闻提醒了她有关我的尘封回忆,
怎么和男性相处!?
这件事可能的确严重影响了我的人际来往: 我一直极少和男性来往,也不怎么和女性来往,我从年轻时就害怕中年大妈,现在我自己都变成大妈了还是害怕她们;在美国接近20年了,既不和中国人社交圈来往也不和美国社交圈来往: 我不知不觉变成一个离群索居的人。 即使这样,我仍然不时发现自己居然是某个圈子的中心:别人会指责我是某人情妇;或者某人是我男朋友;指责我随意接受男性礼物,等等




9
92m
帮助并不是可以伤害的理由。
做心理咨询的都知道,对待病人的首要准则有一条:above all, do no harm. 其实我觉得也挺适用于普通人的,就是跟别人相处,理论上来说可以以德报怨,也可以以直报怨,甚至以怨报怨这个都随意。但是遇到自己没有去伤害过,就无缘无故来伤害自己的人,最好还是不要管他给过你啥好处,不要想着怎么对待(回报)他啦,赶紧run for your life.
t
tidewater
引用一篇HBS的文章,对在职场拼搏的各位,特别是女性,应该是有意义的 https://hbr.org/2019/05/you-dont-need-to-meet-every-qualification-to-apply-for-a-job You Don’t Need to Meet Every Qualification to Apply for a Job If you are a recent college graduate, chances are you have taken several classes that you believe will help prepare you for your first job. Unfortunately, most of what you need to succeed in your work involves skills you never took a class to acquire. And that can complicat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hen you look at the qualifications for entry-level jobs, many of the items on the list may be things you have not yet encountered. Even when your new job involves technical skills that were covered in your classes, your future employer will likely use tools you haven’t seen before and rely on processes that go beyond what you studied. However, and this is important, just because you don’t have all of the qualifications doesn’t mean you shouldn’t apply for that job. One story I tell in my book, Bring Your Brain to Work, is that my oldest son, who was right out of college, was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apply for a position at a firm that normally was given to people with a few years of experience. He asked me what to do, and my response was that “If you’re completely qualified for the job you apply for, you aimed too low.” He ultimately got the role — and despite having a lot to learn, he has done well. Organizations expect people who are new to a role (and particularly people who are new to a firm) to grow into the position. They want new hires to ask a lot of questions, to seek out mentoring, and to even make a few mistakes as they get acclimated to a role. That means that you should look for positions that will stretch you, not ones where you can already tick all the boxes. Unfortunately, many people (particularly women) focus on potential jobs for which they are already overly qualified. There are upsides to doing this: they will “hit the ground running,” which often makes an employer happy and can boost the person’s self-confidence. But it’s unlikely the job will lead to much growth and being stagnant in a role can make it hard to transition to the next position. In particular, an upward trajectory in the workplace requires consistent acquisition of the set of skills needed to take on the next position. Learning these skills when you’re in a position for which you are overqualified will require that you learn “off the clock” rather than incorporating learning into the daily performance of your job. One factor that often holds people back from applying for jobs is imposter syndrome, which is the feeling that you’ve risen to a position you haven’t earned or deserve. People who experience this syndrome worry that if others knew how unqualified they were for their position that they would not be able to keep their job. But imposter syndrome is typically a farce. You can’t see other people’s thoughts so you may assume that they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ies than they probably do. Because of that, you don’t recognize how many other people have also had to learn significant new skills on-the-job, and so you shy away from positions for which you feel unqualified. Instead, it’s valuable to treat new positions as a challenge. Research by Carol Dweck and her colleagues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a growth mindset, which argues that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an orientation to continue learning is to treat difficult tasks as a lack of skill (which can be acquired) rather than a lack of talent (which cannot).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 theorize that growth mindsets also lead to engagement with work. Practically speaking, it’s useful for almost everyone to treat job ads as though they are a set of guidelines about what a position involves, not a strict list of requirements that any applicant must have. It is important, of course, to have at least some of the skills a job requires up front. But nobody should limit themselves only to positions for which they are already overqualified.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0 19:01

如果是指劳工市场供不应求的 high tech 领域,而不是劳工市场供大于求的心理系毕业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政治正确以外基本就是瞎掰。
无他,不管心理系如何瞎掰,市场永远是硬道理 。。。 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劳工市场里,只要 barely qualified 都会被招工进来。因为资本家不是傻瓜,求职市场都供不应求了,先下手为强抢到校花是硬道理,至于是不是有 PIP 的概率 that is the price we have to pay。。。
诚恳的说,心理系毕业生被找不到工作给限制了想象力 。。。
t
tidewater
引用一篇HBS的文章,对在职场拼搏的各位,特别是女性,应该是有意义的 https://hbr.org/2019/05/you-dont-need-to-meet-every-qualification-to-apply-for-a-job You Don’t Need to Meet Every Qualification to Apply for a Job If you are a recent college graduate, chances are you have taken several classes that you believe will help prepare you for your first job. Unfortunately, most of what you need to succeed in your work involves skills you never took a class to acquire. And that can complicat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hen you look at the qualifications for entry-level jobs, many of the items on the list may be things you have not yet encountered. Even when your new job involves technical skills that were covered in your classes, your future employer will likely use tools you haven’t seen before and rely on processes that go beyond what you studied. However, and this is important, just because you don’t have all of the qualifications doesn’t mean you shouldn’t apply for that job. One story I tell in my book, Bring Your Brain to Work, is that my oldest son, who was right out of college, was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apply for a position at a firm that normally was given to people with a few years of experience. He asked me what to do, and my response was that “If you’re completely qualified for the job you apply for, you aimed too low.” He ultimately got the role — and despite having a lot to learn, he has done well. Organizations expect people who are new to a role (and particularly people who are new to a firm) to grow into the position. They want new hires to ask a lot of questions, to seek out mentoring, and to even make a few mistakes as they get acclimated to a role. That means that you should look for positions that will stretch you, not ones where you can already tick all the boxes. Unfortunately, many people (particularly women) focus on potential jobs for which they are already overly qualified. There are upsides to doing this: they will “hit the ground running,” which often makes an employer happy and can boost the person’s self-confidence. But it’s unlikely the job will lead to much growth and being stagnant in a role can make it hard to transition to the next position. In particular, an upward trajectory in the workplace requires consistent acquisition of the set of skills needed to take on the next position. Learning these skills when you’re in a position for which you are overqualified will require that you learn “off the clock” rather than incorporating learning into the daily performance of your job. One factor that often holds people back from applying for jobs is imposter syndrome, which is the feeling that you’ve risen to a position you haven’t earned or deserve. People who experience this syndrome worry that if others knew how unqualified they were for their position that they would not be able to keep their job. But imposter syndrome is typically a farce. You can’t see other people’s thoughts so you may assume that they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ies than they probably do. Because of that, you don’t recognize how many other people have also had to learn significant new skills on-the-job, and so you shy away from positions for which you feel unqualified. Instead, it’s valuable to treat new positions as a challenge. Research by Carol Dweck and her colleagues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a growth mindset, which argues that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an orientation to continue learning is to treat difficult tasks as a lack of skill (which can be acquired) rather than a lack of talent (which cannot).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 theorize that growth mindsets also lead to engagement with work. Practically speaking, it’s useful for almost everyone to treat job ads as though they are a set of guidelines about what a position involves, not a strict list of requirements that any applicant must have. It is important, of course, to have at least some of the skills a job requires up front. But nobody should limit themselves only to positions for which they are already overqualified.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0 19:01

中肯的说,对于 efficient market,统计上风险和收益正相关。。。当然可以争议的是 market 并不完全 efficient,并且统计无法完全替代个案。
q
qiqi_hua
如果是指劳工市场供不应求的 high tech 领域,而不是劳工市场供大于求的心理系毕业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政治正确以外基本就是瞎掰。
无他,不管心理系如何瞎掰,市场永远是硬道理 。。。 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劳工市场里,只要 barely qualified 都会被招工进来。因为资本家不是傻瓜,求职市场都供不应求了,先下手为强抢到校花是硬道理,至于是不是有 PIP 的概率 that is the price we have to pay。。。
诚恳的说,心理系毕业生被找不到工作给限制了想象力 。。。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22:04

I concur. 配图也是“母鸡可以开屏”?
很多职位还是有客观评价标准,比如说,马工。是不是好马工,coding基础上,对algo,对system design,对论文新方法的复现,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力。一起“抗个枪”,在一个项目上工作,一个战壕里面cover back,谁好谁一般一目了然。
但是,管理职位,这个就有点个人魅力了。没有标准。
q
qiqi_hua
看了这么多,归根结底的,就是自己如何评论自己,自己如何看待世界。过于低,就容易焦虑;过于高,会被误导。
男性评论自己从“内部”来,据说不容易有anxiety disorder。基本上都是“自信满满”;女性评论一般靠外界的反应,美而不自知也有可能。比如说LZ,真是非常美丽动人,可惜在年少时被外界打击。
抱抱LZ。慢慢写。你非常好!
t
tidewater
I concur. 配图也是“母鸡可以开屏”?
很多职位还是有客观评价标准,比如说,马工。是不是好马工,coding基础上,对algo,对system design,对论文新方法的复现,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力。一起“抗个枪”,在一个项目上工作,一个战壕里面cover back,谁好谁一般一目了然。
但是,管理职位,这个就有点个人魅力了。没有标准。

qiqi_hua 发表于 2020-08-10 22:58

对 。。。 管理职位劳工市场不是 efficient market 。。。 不好说。
C
Cortana
看了这么多,归根结底的,就是自己如何评论自己,自己如何看待世界。过于低,就容易焦虑;过于高,会被误导。
男性评论自己从“内部”来,据说不容易有anxiety disorder。基本上都是“自信满满”;女性评论一般靠外界的反应,美而不自知也有可能。比如说LZ,真是非常美丽动人,可惜在年少时被外界打击。
抱抱LZ。慢慢写。你非常好!
qiqi_hua 发表于 2020-08-10 23:05

女儿进入青春期以后,她有时侯简直是明目张胆要求我拍马屁;那时我清楚意识到我就是她的一面镜子;实际上父母是所有孩子的镜子;所谓“内部”而来的自信很可能是父母在童年的无意识阶段就在孩子心里永久留下了一个正面加强 positive reenforcing 的镜子 . 每当这个时刻,我就脸不红心不跳地直视女儿的眼睛:对,你很漂亮,很聪明,真了不起!!宝贝真能干!!宝贝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妈妈爱你,妈妈为你自豪!! 她有时候会恬不知耻地要求我举例说明她怎么好,我就恬不知耻地详细描述一通。
这是在告诉当年青春期的我啊!心理医生说!:“你是在用希望别人对待你自己的方式对待她,你把她培养成了你自己希望变成的样子。” 很多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拼命威逼孩子学业拔尖;我理想的她正是她现在的样子: 学业优异但是只把一部分时间化在学习上;handy;发展艺术天赋,打扮漂亮而有品味;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身材健美而自知;人缘好,和很多男孩打交道但是深度来往很谨慎;旅游,知道世界上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有广阔深刻的世界观,对前途有明确规划。
青丘公子璟
回复 50楼Cortana的帖子
看来得多看开开心心的书,再也不拦我儿子看幼稚漫画书了。
C
Cortana
回复 226楼Cortana的帖子
罗里吧嗦写了半天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我现在快进一下,直接跳到去年夏秋最后一次抑郁症插曲 Major depression episode。Trigger 是个人隐私不说了,引发了我对自己半生的成绩评价。
这次我其实没有感觉到心情抑郁,正相反我又兴奋又激动,一直不停思考这个trigger,还写了大量各种形式的笔记。厌食症又发作了,只能喝Protein Shake 这样的液体食品;半夜躺在床上,头脑像白昼般清晰,处方安眠药也不管用了。我那时很喜欢开长途汽车,一边开一边想,4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后来咨询师说我有严重 rumination;就是思维陷入自循环,花大量时间强迫性思考同一个问题,占用的时间如此之多以至于影响了日常生活。这往往预示着重度抑郁症,预后效果也差。另外据说老年人抑郁症就是本人不觉得心情不好,但是会出现身体症状,叫情感反应躯体化,我这次发作有点类似这个。也就是说,抑郁症不一定是坏心情!! 想着想着我开始对自己失望到难堪的地步,觉得这是因为十几年前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开始不受控制不分场合的痛哭,我会躲在办公室旁边的楼梯间,在人来人往的操场和医院大门口哭半小时到一小时。大家注意,我在为10多年前的决定后悔不已,这已经脱离现实了。
当时我刚刚换了一个工作,正在培训期;我忽然发现自己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不见了!而且会在无意识中把早已熟悉的东西当成另一个东西,训练我的年轻女孩说我学习能力差!然后我的手发抖但是我不以为意,结果工作犯下大错;后来的密集治疗中我才第一次了解到抑郁症对智力的严重干扰,这也解释了我以往大起大落的学习成绩。
上司要我给工作表现做出解释;我由此开始休病假并开启多种治疗。开始休假这一刻意识到自己可能保不住工作了,极度恐惧中未来直接变成黑色,自杀变成一个伸手可及的现实选择。
这里交代一下背:5年前zoloft/Sertraline 已经被换成 Bupropion 了,原因是当年Zoloft开胃的副作用导致我体重持续上升,到了我不能忍受的地步。换了以后体重立刻下降了,外加经年常规的体育锻炼,身材又瘦又结实我很喜欢------我此时已经喜欢自己的外形很多年了,这个形象困扰 image problem 早已结束。另外需要交代读者的是三年前我已经是一个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旗下的抑郁症研究中心的常规病人了,因为我需要每三个月向精神科医生报告一次,换取维持期的处方药。
精神科医生2个月前就已经注意到新的episode正在发作,给我增加过一次药量了,此刻再次增加Bupropion的剂量,最终从维持期的150毫克增加到300毫克,但是仍然止不住我的痛哭。他决定把zoloft/Sertraline 加回来,逐步提高到最终的100毫克,我第一次经历严重持久的药物副作用:全身发抖,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下楼梯时腿发抖到几乎摔跤;便秘,引以为豪的记忆力差到 最普通的英文单词我都想不起来,眼看着我半辈子辛辛苦苦挣来的第二语言能力要消失了!!!
同时他要求我引入其他治疗方案: 1.换新的咨询师, 2。大脑电击疗法 3.新上市的药物 Esketamine 4.小组谈话治疗 IOP 5.住院
我一辈子没有这样频繁地去过医院。
我如今居然有了主治医师和次级医生。


t
tidewater
女儿进入青春期以后,她有时侯简直是明目张胆要求我拍马屁;那时我清楚意识到我就是她的一面镜子;实际上父母是所有孩子的镜子;所谓“内部”而来的自信很可能是父母在童年的无意识阶段就在孩子心里永久留下了一个正面加强 positive reenforcing 的镜子 . 每当这个时刻,我即使昧着良心也会一脸真诚地看着女儿的眼睛说:对,你很漂亮,很聪明,真了不起!!她甚至会要求我举例说明她怎么好,我就当真详细描述一通。
这是在告诉当年青春期的我啊!心理医生说!:“你是在用希望别人对待你自己的方式对待她,你把她培养成了你自己希望变成的样子。” 很多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拼命威逼孩子学业拔尖;我理想的她正是她现在的样子: 只把一部分时间化在学习上;handy;发展艺术天赋,打扮漂亮而有品味;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身材健美而自知;人缘好,和很多男孩打交道但是深度来往很谨慎;旅游;有广阔深刻的世界观,对前途很明确;。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0 23:20

那 STEM 的女生咋办?数学 CS 考试成绩总不会拍马屁是不是?难道就只能要么 anxiety disorde,要么就只能 “I am girl so my math is bad!”?!
不是故意抬杠,这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C
Cortana
那 STEM 的女生咋办?数学 CS 考试成绩总不会拍马屁是不是?难道就只能要么 anxiety disorde,要么就只能 “I am girl so my math is bad!”?!
不是故意抬杠,这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1 00:02

我女儿就是一个STEM学生。我希望她是自己想学习,而不是被逼学习;对孩子要因材施教,如果她明明不擅长理科,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孩子智力普通的现实呢!? 我明确告诉她:你不必出人头地,当个中产阶级就好,你现在自己想当医生但是不当也行;; 我希望你将来可以工作稳定,能够养活自己和孩子,和老公合作愉快,内心充实快乐。 我看过不少大脑,智力和子女教育的书,她根本不相信男女之间有智力差别;她自己的强项弱项她很清楚。还是父母知识面广才有可能破除各种迷信
M
Maple2316
我很惊讶楼主姐姐多年前对她的评价现在还记得,是不是这种极度敏感才导致了抑郁?也许试着别管别人怎么想的,只看自己的成就和同龄人比一下楼主肯定是好于大多数啊,自我疏导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w
woainizenmeban
我很惊讶楼主姐姐多年前对她的评价现在还记得,是不是这种极度敏感才导致了抑郁?也许试着别管别人怎么想的,只看自己的成就和同龄人比一下楼主肯定是好于大多数啊,自我疏导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Maple2316 发表于 2020-08-11 01:35

一般来说 身弱的人比较经不起别人说
楼主那阶段身弱无疑
z
zsefvgyjm
lz是个又温柔又智慧的好妈妈,你女儿真幸福。
h
herolover
楼主年轻的时候好美啊,希望你尽快痊愈。
t
tracy66
谢谢你给我们分享你的经历,学到了不少东西
热血热胜红日光
中肯的说,对于 efficient market,统计上风险和收益正相关。。。当然可以争议的是 market 并不完全 efficient,并且统计无法完全替代个案。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0 22:55

如果你看的就是传统华人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你说的有道理。然鹅,在这个世界上,尤其在美国,事情不是这样的。
我曾经有过一个大boss, 不仅是学心理学的,而且大学都没毕业,说英语也有很重的口音,一点不影响他当一家很大公司的CIO。我现在的老板也是学心理学的,女的,第二代意大利移民,人家也在大公司当了很多年VP
可能弯曲是个特例,马工能不停地拿大包裹。。。但是把眼光放在corporate ladder的高层,你就会发现很多人的背景不一样。
热血热胜红日光
回复 226楼Cortana的帖子
罗里吧嗦写了半天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我现在快进一下,直接跳到去年夏秋最后一次抑郁症插曲 Major depression episode。Trigger 是个人隐私不说了,引发了我对自己半生的成绩评价。
这次我其实没有感觉到心情抑郁,正相反我又兴奋又激动,一直不停思考这个trigger,还写了大量各种形式的笔记。厌食症又发作了,只能喝Protein Shake 这样的液体食品;半夜躺在床上,头脑像白昼般清晰,处方安眠药也不管用了。我那时很喜欢开长途汽车,一边开一边想,4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后来咨询师说我有严重 rumination;就是思维陷入自循环,花大量时间强迫性思考同一个问题,占用的时间如此之多以至于影响了日常生活。这往往预示着重度抑郁症,预后效果也差。另外据说老年人抑郁症就是本人不觉得心情不好,但是会出现身体症状,叫情感反应躯体化,我这次发作有点类似这个。也就是说,抑郁症不一定是坏心情!! 想着想着我开始对自己失望到难堪的地步,觉得这是因为十几年前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开始不受控制不分场合的痛哭,我会躲在办公室旁边的楼梯间,在人来人往的操场和医院大门口哭半小时到一小时。大家注意,我在为10多年前的决定后悔不已,这已经脱离现实了。
当时我刚刚换了一个工作,正在培训期;我忽然发现自己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不见了!而且会在无意识中把早已熟悉的东西当成另一个东西,训练我的年轻女孩说我学习能力差!然后我的手发抖但是我不以为意,结果工作犯下大错;后来的密集治疗中我才第一次了解到抑郁症对智力的严重干扰,这也解释了我以往大起大落的学习成绩。
上司要我给工作表现做出解释;我由此开始休病假并开启多种治疗。开始休假这一刻意识到自己可能保不住工作了,极度恐惧中未来直接变成黑色,自杀变成一个伸手可及的现实选择。
5年前zoloft/Sertraline 已经被换成 Bupropion 了,原因是当年Zoloft开胃的副作用导致我体重持续上升,到了我不能忍受的地步。换了以后体重立刻下降了,外加经年常规的体育锻炼,身材又瘦又结实我很喜欢------我此时已经喜欢自己的外形很多年了,这个形象困扰 image problem 早已结束。三年前我已经是一个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旗下的抑郁症研究中心的常规病人了,因为我需要每三个月向精神科医生报告一次,换取维持期的处方药。
精神科医生2个月前就已经注意到新的episode正在发作,给我增加过一次药量了,此刻再次增加Bupropion的剂量,最终从维持期的150毫克增加到300毫克,但是仍然止不住我的痛哭。他决定把zoloft/Sertraline 加回来,逐步提高到最终的100毫克,我第一次经历严重持久的药物副作用:全身发抖,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下楼梯时腿发抖到几乎摔跤;便秘,引以为豪的记忆力差到 最普通的英文单词我都想不起来,眼看着我半辈子辛辛苦苦挣来的第二语言能力要消失了!!!
同时他要求我引入其他治疗方案: 1.换新的咨询师, 2。大脑电击疗法 3.新上市的药物 Esketamine 4.小组谈话治疗 IOP 5.住院
我一辈子没有这样频繁地去过医院。
我如今居然有了主治医师和次级医生。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0 23:57

真是不容易,楼主妹妹多保重
热血热胜红日光
那 STEM 的女生咋办?数学 CS 考试成绩总不会拍马屁是不是?难道就只能要么 anxiety disorde,要么就只能 “I am girl so my math is bad!”?!
不是故意抬杠,这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1 00:02

潮水叔,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马工的。我觉得楼主做得很对。
我们小时候不是也讲究三好学生,五号学生吗?后来就只偏智力教育了。其实现在发现中国现状是跟风还没反应过来。
当年美苏争霸,比赛谁先发射卫星,谁先登月的时代,也是只注重智力和理科教育的。等到后来cognitive science进一步发展了,才意识到需要全面教育。我明白这一点都有点太晚了。
另外说一句,全面发展和STEM不冲突。我家老大在读麻省技校,认识很多亚裔孩子的,其中很多是曾经代表美国参加国际奥赛拿金牌的。。。
热血热胜红日光
回复 230楼Cortana的帖子
楼主做得很好,是一个优秀的妈妈!我家孩子的妈妈能赶上你一半水平我就谢天谢地了
q
qiqi_hua
潮水叔,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马工的。我觉得楼主做得很对。
我们小时候不是也讲究三好学生,五号学生吗?后来就只偏智力教育了。其实现在发现中国现状是跟风还没反应过来。
当年美苏争霸,比赛谁先发射卫星,谁先登月的时代,也是只注重智力和理科教育的。等到后来cognitive science进一步发展了,才意识到需要全面教育。我明白这一点都有点太晚了。
另外说一句,全面发展和STEM不冲突。我家老大在读麻省技校,认识很多亚裔孩子的,其中很多是曾经代表美国参加国际奥赛拿金牌的。。。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1 07:36

林大叔,水被你搅浑!
我澄清一下: 潮水和我的意思是:有一些“技能”是可以客观衡量的。这方面如果给孩子一个“假象”,例如美国学校老师如此做法,夸得厉害,其实是不利于孩子们认清自己,也妨碍了那些不主动孩子们的“向上”能力。
但是,人生需要很多方面的“技能”,不仅仅是这些STEM。就算是STEM,我也做STEM,其实我也明白我的优势不在hardcore math model;而是能够把hardcore math model给客户解释清楚。这些方面的技能,如果外界有持续的正反馈,可以一直进步。也是人生的财富。
类似于每个人的理性和感性,缺一不可。
9
92m
回复 237楼热血热胜红日光的帖子
真的选择接受正规治疗的病人和那些去做灵修的相比太不容易了。正规的精神治疗可能只能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像我们这样住过院、做过多种治疗、和病友们、医生们一起凝望过深渊的人,才知道有多惊心动魄。
W
WayneJ
Mark 稍后细读
h
huanhuankan
抱抱太可怜了
热血热胜红日光
回复 240楼qiqi_hua的帖子
连花花妹妹都看不过去了,我确实说得太多,干扰楼主了,抱歉抱歉。先休息一下吧
q
qian78
回复 240楼qiqi_hua的帖子
连花花妹妹都看不过去了,我确实说得太多,干扰楼主了,抱歉抱歉。先休息一下吧
热血热胜红日光 发表于 2020-08-11 12:49

我觉得你的论点不错,本来嘛作普通人,随大流风险低较保险,学理工只少中上阶层,现在竞争大,当家长的希望不是望子成龙,但自立能养活自己是最基本的了。
9
92m
回复 226楼Cortana的帖子
罗里吧嗦写了半天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我现在快进一下,直接跳到去年夏秋最后一次抑郁症插曲 Major depression episode。Trigger 是个人隐私不说了,引发了我对自己半生的成绩评价。
这次我其实没有感觉到心情抑郁,正相反我又兴奋又激动,一直不停思考这个trigger,还写了大量各种形式的笔记。厌食症又发作了,只能喝Protein Shake 这样的液体食品;半夜躺在床上,头脑像白昼般清晰,处方安眠药也不管用了。我那时很喜欢开长途汽车,一边开一边想,4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后来咨询师说我有严重 rumination;就是思维陷入自循环,花大量时间强迫性思考同一个问题,占用的时间如此之多以至于影响了日常生活。这往往预示着重度抑郁症,预后效果也差。另外据说老年人抑郁症就是本人不觉得心情不好,但是会出现身体症状,叫情感反应躯体化,我这次发作有点类似这个。也就是说,抑郁症不一定是坏心情!! 想着想着我开始对自己失望到难堪的地步,觉得这是因为十几年前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开始不受控制不分场合的痛哭,我会躲在办公室旁边的楼梯间,在人来人往的操场和医院大门口哭半小时到一小时。大家注意,我在为10多年前的决定后悔不已,这已经脱离现实了。
当时我刚刚换了一个工作,正在培训期;我忽然发现自己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不见了!而且会在无意识中把早已熟悉的东西当成另一个东西,训练我的年轻女孩说我学习能力差!然后我的手发抖但是我不以为意,结果工作犯下大错;后来的密集治疗中我才第一次了解到抑郁症对智力的严重干扰,这也解释了我以往大起大落的学习成绩。
上司要我给工作表现做出解释;我由此开始休病假并开启多种治疗。开始休假这一刻意识到自己可能保不住工作了,极度恐惧中未来直接变成黑色,自杀变成一个伸手可及的现实选择。
5年前zoloft/Sertraline 已经被换成 Bupropion 了,原因是当年Zoloft开胃的副作用导致我体重持续上升,到了我不能忍受的地步。换了以后体重立刻下降了,外加经年常规的体育锻炼,身材又瘦又结实我很喜欢------我此时已经喜欢自己的外形很多年了,这个形象困扰 image problem 早已结束。三年前我已经是一个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旗下的抑郁症研究中心的常规病人了,因为我需要每三个月向精神科医生报告一次,换取维持期的处方药。
精神科医生2个月前就已经注意到新的episode正在发作,给我增加过一次药量了,此刻再次增加Bupropion的剂量,最终从维持期的150毫克增加到300毫克,但是仍然止不住我的痛哭。他决定把zoloft/Sertraline 加回来,逐步提高到最终的100毫克,我第一次经历严重持久的药物副作用:全身发抖,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下楼梯时腿发抖到几乎摔跤;便秘,引以为豪的记忆力差到 最普通的英文单词我都想不起来,眼看着我半辈子辛辛苦苦挣来的第二语言能力要消失了!!!
同时他要求我引入其他治疗方案: 1.换新的咨询师, 2。大脑电击疗法 3.新上市的药物 Esketamine 4.小组谈话治疗 IOP 5.住院
我一辈子没有这样频繁地去过医院。
我如今居然有了主治医师和次级医生。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0 23:57

很多处方药增加剂量时候的副作用确实很严重,很难令人忍受。
我曾经用过的最长时间的一种好像是Cymbalta,感觉算是副作用比较小的一种了。有的副作用比如便秘是可以很容易用另外的常见药物控制的,但是像你描述的震颤和记忆力变差是比较麻烦,好在换药都是可以恢复的。
我个人觉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波中的一些流派,像DBT,还有娱乐疗法对我特别有效,但是要坚持不懈,长年累月地去做才行。

t
tidewater
林大叔,水被你搅浑!
我澄清一下: 潮水和我的意思是:有一些“技能”是可以客观衡量的。这方面如果给孩子一个“假象”,例如美国学校老师如此做法,夸得厉害,其实是不利于孩子们认清自己,也妨碍了那些不主动孩子们的“向上”能力。
但是,人生需要很多方面的“技能”,不仅仅是这些STEM。就算是STEM,我也做STEM,其实我也明白我的优势不在hardcore math model;而是能够把hardcore math model给客户解释清楚。这些方面的技能,如果外界有持续的正反馈,可以一直进步。也是人生的财富。
类似于每个人的理性和感性,缺一不可。
qiqi_hua 发表于 2020-08-11 09:39

对。客观中性评价 hard / soft skill,客观中性评价 known / unknown / unknown-unknown ,客观中性评价 present / future。
t
tidewater
我觉得你的论点不错,本来嘛作普通人,随大流风险低较保险,学理工只少中上阶层,现在竞争大,当家长的希望不是望子成龙,但自立能养活自己是最基本的了。
qian78 发表于 2020-08-11 16:20

赞同。。。
s
sylvia
楼主太不容易了,希望你从此以后摆脱忧郁症,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
a
angelscallingme
我不是抑郁症患者,不过仔细阅读了楼主的每一句话。真是大开眼界。相对应的也教育了我应该怎么和孩子相处。 希望楼主一切安好,能够开开心心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c
cucumber88
回复 128楼tidewater的帖子
接上贴说正事。
先说 curiosity 。
根据 Human Evolutionary Biology 里的 uncomfortable comfort zone 是进化优势的理论,curiosity 有可能是 human conscious mind 包括 self-awareness 里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 curiosity 其本身就是在 comfort zone 里 feel uncomfortable,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 exclusive evolutionary fitness,同时还是为了群体的 inclusive evolutionary fitness。
下贴继续。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09 20:49

您太牛了。一直感兴趣精神科这块 在临床上也特别留意病人的精神状态与疾病的关系。
B
Bestrong2018
我也是!我是个 avid reader, 大约9岁就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无所不读,包括下三滥的当时的期刊和文学作品进,以及高年级的课本,我自己写很好的作文。小时候的理想是作家.我来美国以后被迫阅读英文论文和书籍,体会到逻辑和深刻思考的美,意识到自己那些年看的书质量太差,过于感性缺乏逻辑和思考,一下子全盘抛弃了故事,散文和诗歌。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09 11:31

听着怕呢。孩子现在也喜欢读书。英文老师说喜欢的书就可以读, 不需要限制。读什么书都可以。
另外谢谢你分享经历。
C
Cortana
回复 228楼Cortana的帖子

这里谈谈我怎么在医生提供的其他治疗方案中进行选择的:
1.换新的咨询师, 主治医生给我介绍楼下的同事!:一个1.5代越南裔女性,说她应该比较理解亚裔第一代女性移民,一口气治疗了8个月,从每周2次递减到现在的两周一次,今天是最后一次。内容非常重要又广泛,我另外专门详细谈这一块。
2。大脑电击疗法: 这是经典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抑郁症治疗,原理是痉挛可以引起快感。首先需要严格筛查病人,不合格人家还不要电击你呢!其次过程跟电影上的恐怖描述完全不同,电击很轻微而且在严密监控下进行。需要一周3次,一共两个月,期间严禁开车,意识会模糊,之后恢复正常,可能记忆力会差一点。 我最终没有选择是因为我在两个月里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一个成年人照顾而我没有。
3.新上市的药物 Esketamine,商业名称Spravato: 见图。这是去年3月份美国才批准的新药,还在第四期临床测试。.它其实不是新药,传统上是个麻醉剂,因为致幻所以是个严格管制的药品。近年发现它治疗抑郁症效果不错,就开始以小剂量应用于抑郁症病人,是多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的不可逆阻断剂,需要和两种以上抗抑郁药配合使用,目的是加强它们的药效。 我初期吃两种药时对这个药反应不大,医生又短期加了一个强效药,Esketamine 疗程结束不久就停用了。我选择了它,因为相对电击疗法它简单太多了,只是当天不能开车,如果医生发现我当天开车会立刻终止治疗。。频率是先一周两次,一周一次,再两周一次,一共为期3个多月。 方法是我坐出租去医院,医生看我往鼻子里喷药,然后我躺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戴好耳机和眼罩,欣赏眼前绚丽变幻的幻觉 hallucination. 每次治疗都是一次魔幻漂流! 这是我第一次产生幻觉,太好玩了!!!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女王,坐在天堂的宝座上往下看我的王国,这片土地阳光普照壮丽绚烂。然后我哧溜一下滑入王国在里面巡视。这叫极乐世界 euphoria. 我无比欢欣地向英俊的医生谈这次体验,没想到他大吃一惊:这是中毒!立刻给我降低了剂量。我好惨啊!早知道不告诉他了 不过幻觉就是副作用而已,另外的副作用是当时会出现人格解离 dissociation,全身动弹不得,微微发麻,天旋地转没法站立,血压瞬间升高,有人会因此恶心呕吐但是我没有,光顾着在这个奇幻世界里徜徉了。 服药2-5小时以后,我可以走路不摔跤了,护士就放我走了,我坐出租回家睡觉。第二天完全恢复正常。 因为还处在临床测试时期,医生需要评价这个药的效用 efficacy,但是我当时密集地参加了多种治疗:当时一共还吃了另外三种药,又做单独心理咨询又做小组治疗,虽然我的情况稳步好转,医生没法判断到底是什么起了作用,所以药物公司欢迎我在下次抑郁症发作时再去极乐世界转悠一圈
4.密集小组谈话治疗 IOP 就是几个病人和一个主持人围着桌子轮流谈话,谈谈自己再评论一下他人;很奇怪,虽然每个人都把自己说的一钱不值,但是却能够明确发现别人的思维错误!:她明明没有这么差啊!她很辛苦很善良啊! 大家举出实例,说我不是一事无成,而是历经艰辛,非常勇敢又很成功,说的我眼泪汪汪。 至此发现美国人对成功的定义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觉得成功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发了大财,嫁了好老公,娶了美女,生了儿子,儿子又考上名牌大学,自己也住豪宅一身上下名牌才是成功,美国人说:成功是你越过障碍的勇气和努力,只要一件事做成了,这件事你就成功了。从这个角度讲我倒确实成功了,还成功了好多次呢,好好笑。
5.住院 那我可怜的青春期女儿怎么办!? 另外,这里有一位住过院的读者对住院赞不绝口,而我一看她罗列的好处头都大了: 和病人谈话,和医生谈话,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不不不,我只想一动不动躺自家沙发上幻想自己已经死了
c
cnp
回复 59楼ginnypotter的帖子
得病愈后,我智商下降50%以上,不要说工作,简单的事做起来都很费力,甚至与人交流都有困难,没有人理解你的状况,现在我基本废人一个,孤身一人,行尸走肉活着。
c
cnp
回复 72楼Cortana的帖子
同感受
c
cnp
回复 124楼Cortana的帖子
写得真好,感同身受。
t
tidewater
回复 59楼ginnypotter的帖子
得病愈后,我智商下降50%以上,不要说工作,简单的事做起来都很费力,甚至与人交流都有困难,没有人理解你的状况,现在我基本废人一个,孤身一人,行尸走肉活着。
cnp 发表于 2020-08-11 20:46

不要吓我 。。。 智商下降能有这么严重?这个要定量科学评估吧。
t
tidewater
不要吓我 。。。 智商下降能有这么严重?这个要定量科学评估吧。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1 21:03

不过另一方面,高智商群体里确实很多轻微边缘型比如 borderline anxiety disorder , borderline obesse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的推妈。。。这个不用觉得害羞,其实挺常见的。
只是骂娃的时候,最好适当收敛 。。。 取决于具体娃个性,stress disorder 确实会影响大脑 cognitive development ,当然不严重的情况都是可逆 。。。 另外如果家里另一半是相对正常家庭出生的话,要知道无论是论理,还是论赤脚,正常人是永远争论不过边缘型轻微精神病的,原理不说了 。。。 我觉得为了下一代还是适当收敛一些,至少中庸之道,古人云:兼听则明,在推娃时还是要适当避免持续撞南墙不回头并且美而不自知 。。。
c
cnp
就是去医院的心理部门,填写大批问卷,然后 psychiatrist (精神科医生?) 再询问生活重大事件,病史,然后我自己看见病历上写着这两个病。他们没有自己告诉我诊断结果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09 02:00

至目前,我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精神科医生
a
apriltmoh
抱抱楼主
羞羞草
谢谢lz
c
cxu1
bless 楼主MM,抱抱楼主MM
平心静气
回复 193楼otherspring的帖子
抱抱,跟我的经历很像。
b
bigheaddog
可是为什么我以前去看心理医生。总觉得毫无帮助。她只是问我问题。我回答。感觉是我花了钱去找一个听我讲话的人。然后拿药回家。
k
kittypangdun
谢谢分享。楼主加油,希望你这次换药成功。
q
qiqi_hua
可是为什么我以前去看心理医生。总觉得毫无帮助。她只是问我问题。我回答。感觉是我花了钱去找一个听我讲话的人。然后拿药回家。
bigheaddog 发表于 2020-08-11 22:04

找到合适的医生很难很难。尤其是我们的母语和成长过程是医生不能理解的。
前面几次一般都是clients诉说,心理医生聆听。这也是疗程的一部分。Clients如果能够说出来,就表明他至少有求救的欲望。“说”也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clients说,医生从第三方分析,慢慢找出一些clients都未曾注意的细节,然后从细节推导root cause。这个过程很长。其中最难的,就是双方互相理解和信任。
还有一种clients也很难,太聪明的那一类。看穿了医生的手段和引导。
从我母亲的治疗过程来看,其实医院是个好选择。当然,不是精神病院;类似于疗养院。
q
qiqi_hua
回复 124楼Cortana的帖子
写得真好,感同身受。
cnp 发表于 2020-08-11 20:59

都不容易。
你不是孤单一个人,不要这样想。郁闷了就在这里聊聊。
9
92m
至目前,我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精神科医生
cnp 发表于 2020-08-11 21:16

遇到跟自己投缘可以完全信任的精神科医生真的很难,而且我觉得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也太不容易了。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能量来判断千奇百怪的病人究竟是什么问题,然后还有被病人伤害、遭遇病人毫无预兆的突然自杀或者杀人的风险,能坚持干一辈子的可能都是特别疏离冷淡的性格才能坚持下去。
投入容易受伤,不够投入的又不招病人喜欢,傻子才去做精神科医生呢。
q
qiqi_hua
遇到跟自己投缘可以完全信任的精神科医生真的很难,而且我觉得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也太不容易了。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能量来判断千奇百怪的病人究竟是什么问题,然后还有被病人伤害、遭遇病人毫无预兆的突然自杀或者杀人的风险,能坚持干一辈子的可能都是特别疏离冷淡的性格才能坚持下去。
投入容易受伤,不够投入的又不招病人喜欢,傻子才去做精神科医生呢。
92m 发表于 2020-08-11 22:39

的确是这样的。
我知道的一个例子,就是半途离开了,做监狱的心理辅导去了。心理医生得抑郁的也很多。他们必须抽离情绪,又要感性的去体会clients的情绪。实在是很为难。
t
tidewater
遇到跟自己投缘可以完全信任的精神科医生真的很难,而且我觉得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也太不容易了。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能量来判断千奇百怪的病人究竟是什么问题,然后还有被病人伤害、遭遇病人毫无预兆的突然自杀或者杀人的风险,能坚持干一辈子的可能都是特别疏离冷淡的性格才能坚持下去。
投入容易受伤,不够投入的又不招病人喜欢,傻子才去做精神科医生呢。
92m 发表于 2020-08-11 22:39

记得坊间流传精神科医生十有八九自己也是隐藏的患者 。。。 不知道谣言是否属实。
9
92m
回复 266楼qiqi_hua的帖子
亲身体验过好的精神健康项目那是真好,兼具精神病院的正规功能和疗养院的吃喝玩乐体贴服务。如果更多的病人能够随时按需求接受到位的治疗而不用担心费用就好了。
p
puccalu
可是为什么我以前去看心理医生。总觉得毫无帮助。她只是问我问题。我回答。感觉是我花了钱去找一个听我讲话的人。然后拿药回家。
bigheaddog 发表于 2020-08-11 22:04

换一个心理医生,这个肯定不适合你
9
92m
回复 270楼tidewater的帖子
这个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界有个说法,就是能做咨询师的都是得满足三个要求:有点闲,有点钱,有点病。
心理特别健康的人忙着享受生活和自我实现,不会去异想天开给自己找麻烦探究这么多五花八门不对劲的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不断去花钱继续学习、追求进步、被督导,等等,还有一个笑话是说做心理咨询刚开始赔点钱很正常,不要担心,慢慢做着做着就会赔完的。
美国这边好像发明DBT的心理学家Marsha Linehan就是青少年时期被弄进精神病院住了两年按精神分裂症治疗,当然她后来认为自己是被误诊的。古早时期的精神病院无论哪国真的都挺惨的,远没有现在这么人道。



C
Cortana
遇到跟自己投缘可以完全信任的精神科医生真的很难,而且我觉得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也太不容易了。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能量来判断千奇百怪的病人究竟是什么问题,然后还有被病人伤害、遭遇病人毫无预兆的突然自杀或者杀人的风险,能坚持干一辈子的可能都是特别疏离冷淡的性格才能坚持下去。
投入容易受伤,不够投入的又不招病人喜欢,傻子才去做精神科医生呢。
92m 发表于 2020-08-11 22:39

想澄清两个概念!: Psychiatrist:精神科医生有正规医学院训练,是MD,主要是开处方给药,有时候会给出一些生活作息的建议,但是不做咨询。 Psychologist/counselor/therapist/ 心理咨询,不是MD,可以有PHD 也可以没有,没有处方权,靠谈话治疗病人。
小娇
回复 270楼的帖子
因为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每天接受了太多病人的负能量吧。就有点类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我们交朋友不是也喜欢交正能量的朋友吗?谁喜欢每天负面情绪满满的人呢?真的可以影响到自己。比如说我以前有个朋友,总是抱怨生活抱怨婆婆,搞得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很不如意,因为我婆婆还不如她婆婆呐。另外一个朋友呢,总是夸她婆婆多好多好,其实她婆婆还不如我婆婆。可是受她影响,觉得我婆婆就是天使了。这只是举个例子。我的意思是,人生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关键看你怎么想。楼主因为被姐夫性侵没有反抗而痛苦抑郁了20年,心理医生几句话立马就解脱了出来,明白有一种情况是即使不反抗也是受害者。所以多跟一些正能量的人交往对自己是有益的。
c
cuteseahorse
真不容易,lz加油
9
92m
回复 274楼Cortana的帖子
精神科医生是治疗团队的头儿,也是最重要的人物。我本人的治疗一直是以选正确的精神科医生为主,下面的各种治疗师是次要的,一般有我喜欢的也有我不喜欢的,但是如果一个团队的头儿我不能接受,我是不会在那里治疗的。诊断正确很重要的。而且住院治疗期间通常跟精神科医生是接触最紧密频繁的,他们所做的或许你不会用咨询来形容,但我觉得是高于咨询的,比如我会提出跟不同的治疗师(谈话咨询的、艺术疗法的、职业疗法的、上课的、神职人员)之间互动得到的体会和产生的疑问,然后我的精神科医生往往能够给出反馈,还会根据我的表现调整药物和疗法搭配,等等。然后一个综合项目里面的各种护士治疗师什么的也都是服从精神科医生管理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合适的精神科主治医生所能做的是远远超过给出生活作息一般建议的。他们需要接受的训练最长,责任也最重大。另外精神科医生是有资质可以做心理治疗的,是他们的必经训练之一,当然现实中真的去做的恐怕未必很多就是了,要看情况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可能我个人就是比较偏爱综合团队类的治疗,因为他们也会定期开会讨论,彼此之间去沟通。

t
tidewater
回复 270楼tidewater的帖子
这个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界有个说法,就是能做咨询师的都是得满足三个要求:有点闲,有点钱,有点病。
心理特别健康的人忙着享受生活和自我实现,不会去异想天开给自己找麻烦探究这么多五花八门不对劲的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不断去花钱继续学习、追求进步、被督导,等等,还有一个笑话是说做心理咨询刚开始赔点钱很正常,不要担心,慢慢做着做着就会赔完的。
美国这边好像发明DBT的心理学家Marsha Linehan就是青少年时期被弄进精神病院住了两年按精神分裂症治疗,当然她后来认为自己是被误诊的。古早时期的精神病院无论哪国真的都挺惨的,远没有现在这么人道。




92m 发表于 2020-08-11 22:59

哈哈,这个说法好玩。
不过好奇心其实很多人会有 。。。 只是从好奇心到职业选择,是个鸿沟。
w
wearefamily
我说几点我的体会,自然疗法也许也管用,或者大概减轻一些。
我自己肯定有anxiety disorder,然后还有一些强迫症,最后有可能还有哀思博格,大概都是边缘。
童年有过很大的struggle,记得小学,初中的一段时期,特别想自杀,就觉得好痛苦,但是我胆小,不知道怎么可以舒服的死。所以,我时常给上帝写信,说上帝啊,你用你的小指头救救我吧。然后过几天,又写信,上帝啊,这人怎么怎么招我了,我觉的他太坏了,你应该给他一个惩罚。然后那个事情真是太不公平了,希望那个人能够坚强的活着。反正就是各种事情,写日记,写信,控诉,求救,保佑。。。。而且管好多闲事
但是我的成绩一直很好,很多事情一点就通,这个带给我极大的自信和对自己的认同。然后curiosity 又让我寻求很多新奇的东西,喜欢看很多侦探小说,然后就是很多的自传,特别是那些特别牛的人,我都喜欢看,然后我就发现我的人生还是很幸运的,即没有残疾,智商也还行,长得也不丑,父母也好,简直是很lucky呀。所以看到了外面的五彩世界之后,我的心就再也不self center了,开始把重心放在了世界的很多重大问题上,也不再无病呻吟了。
我对很多事情很感兴趣,从小,我爸爸就教我打牌,下棋,这样我能够以一种博弈的角度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高中和大学,我都是通过打牌和同学交流,建立友谊,牌友把。我本人自己不善于交朋友,不知道怎样自然的进行一种conversation。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简直浪费时间,全都是很无聊的琐事,我关心很多deep thinking的东西,比如什么量子力学阿,股票阿,看书也很好。
我童年的书桌靠着超西的窗户,特别喜欢做在那里,看书学习,然后看看窗外。我觉的太阳光,或者合成的维生素D,对治疗抑郁有很大的功效。冬天,我特别喜欢太阳,现在即使夏天,我也喜欢明亮的窗户,帘子都拉起,看着外面的自然,周末,坐在窗前的沙发上看书,就会愉快。
还有,现代社会,太多噪音,垃圾,碎片化的时间,我们再也没有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内心,去思考一些本质的东西,人更加烦躁,各种攀比和无意义的信息推送。人要在这种碎片化的社会里,仍旧要保持自己,并且具有方向感和掌控能力,基本是很难做到。失控的时候,就会感觉无底洞,因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
我自己身边有一个朋友的上8年级的小女孩刚刚抑郁症去世,前段时间还在图书馆见过她和她爸爸,说走就走了。我真的觉得这个问题要得到极大的重视。
所以抑郁症,我觉的大概可以几种自然方法一起攻克 1)写信,可以写给你任何想写的人,或者偶像,葱白的对象,初恋。。。。 2)培养一种可以和人一起play的兴趣爱好,打牌可以 3)看书,特别是deep thinking的书 4)最后,我觉得自然疗法就是多晒太阳,我书桌的那明亮的窗,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5)避免碎片化,减少威信,各种social media。。。。少弄电子产品。多deep thinking,看书,或者上华人也行
希望在和抑郁症搏斗的朋友和小孩分享。
C
Cortana
我说几点我的体会,自然疗法也许也管用,或者大概减轻一些。
我自己肯定有anxiety disorder,然后还有一些强迫症,最后有可能还有哀思博格,大概都是边缘。
童年有过很大的struggle,记得小学,初中的一段时期,特别想自杀,就觉得好痛苦,但是我胆小,不知道怎么可以舒服的死。所以,我时常给上帝写信,说上帝啊,你用你的小指头救救我吧。然后过几天,又写信,上帝啊,这人怎么怎么招我了,我觉的他太坏了,你应该给他一个惩罚。然后那个事情真是太不公平了,希望那个人能够坚强的活着。反正就是各种事情,写日记,写信,控诉,求救,保佑。。。。而且管好多闲事
但是我的成绩一直很好,很多事情一点就通,这个带给我极大的自信和对自己的认同。然后curiosity 又让我寻求很多新奇的东西,喜欢看很多侦探小说,然后就是很多的自传,特别是那些特别牛的人,我都喜欢看,然后我就发现我的人生还是很幸运的,即没有残疾,智商也还行,长得也不丑,父母也好,简直是很lucky呀。所以看到了外面的五彩世界之后,我的心就再也不self center了,开始把重心放在了世界的很多重大问题上,也不再无病呻吟了。
我对很多事情很感兴趣,从小,我爸爸就教我打牌,下棋,这样我能够以一种博弈的角度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高中和大学,我都是通过打牌和同学交流,建立友谊,牌友把。我本人自己不善于交朋友,不知道怎样自然的进行一种conversation。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简直浪费时间,全都是很无聊的琐事,我关心很多deep thinking的东西,比如什么量子力学阿,股票阿,看书也很好。
我童年的书桌靠着超西的窗户,特别喜欢做在那里,看书学习,然后看看窗外。我觉的太阳光,或者合成的维生素D,对治疗抑郁有很大的功效。冬天,我特别喜欢太阳,现在即使夏天,我也喜欢明亮的窗户,帘子都拉起,看着外面的自然,周末,坐在窗前的沙发上看书,就会愉快。
还有,现代社会,太多噪音,垃圾,碎片化的时间,我们再也没有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内心,去思考一些本质的东西,人更加烦躁,各种攀比和无意义的信息推送。人要在这种碎片化的社会里,仍旧要保持自己,并且具有方向感和掌控能力,基本是很难做到。失控的时候,就会感觉无底洞,因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
我自己身边有一个朋友的上8年级的小女孩刚刚抑郁症去世,前段时间还在图书馆见过她和她爸爸,说走就走了。我真的觉得这个问题要得到极大的重视。
所以抑郁症,我觉的大概可以几种自然方法一起攻克 1)写信,可以写给你任何想写的人,或者偶像,葱白的对象,初恋。。。。 2)培养一种可以和人一起play的兴趣爱好,打牌可以 3)看书,特别是deep thinking的书 4)最后,我觉得自然疗法就是多晒太阳,我书桌的那明亮的窗,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5)避免碎片化,减少威信,各种social media。。。。少弄电子产品。多deep thinking,看书,或者上华人也行
希望在和抑郁症搏斗的朋友和小孩分享。
wearefamily 发表于 2020-08-11 23:40

心理咨询师要我装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给自己写信,我就当真用自己偶像的口吻写了两封,然后反复看这两封信看得很感动。我找找看还在不在。
Hi Cortana,
作为深切关心你现状的朋友我给你写第二封信。经过几个月密集治疗,你的情况大为好转,尤其是心理医生o说这可能是你一生最后一次发病,我深感欣慰,我知道抑郁症患者痛不欲生的感受,希望你余生再也不要经历这样的时刻了。 心理医生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你,这个形象和你的自我评价有天渊之别,希望你能够花时间内化,接受自己的新形象:你天生是个高度敏感温和的人,不喜欢竞争,富有创造力,善于观察思考和理解同情他人感受,如果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下,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但是你不幸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国家和家庭,子女众多竞争激烈,父母疲于奔命,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更不可能依你敏感的天性给你额外关照,造成你从幼年就开始慢性抑郁症,你终生都难以感受快乐。
从小姐姐玫瑰的bully 深深伤害了你。等你长成一个美丽少女,你在学业压力之外又经历了半生的嫉妒和严重性骚扰,其后是出国,丈夫的暴力虐待,独自生养孩子,造成心理精神状况极度恶化,离婚,经济压力,单亲,身份和工作压力,缺乏外援,多年来始终面临重重压力,终于导致去年的抑郁症大发作。
你实在太疲倦,我很高兴你能够得到几个月休息,完成自我形象的彻底转变。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是因为它单调重复压制了你天性中的创造力,希望你可以慢慢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工作,不要为自己需要帮助羞愧。
你要对自己宽容和公平:从你的起点算起,你这一生已经做下很多了不起的事,你要把这些事情计算在内;你还要接受自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也永远不可能完美,需要降低期望值
某某某
c
calantha
谢谢楼主分享跟抑郁症对抗的体验, 很有 启发.
j
janejanecat
lz的照片有些像蒋雯丽,bless lz
w
wearefamily
回复 280楼Cortana的帖子
嗯,管用的。我觉的最好是上帝,他是万能的,虽然我不信宗教,但是我觉得咱们这个宇宙有操控者。
补充一下我前面说的几点 deep thinking的东西,就是类似于薛定谔的猫猫这类帖子,我特别喜欢看,这种深度,基本大脑没机会抑郁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515751&postid=85072548#85072548
我也喜欢研究心理学,大概是侦探小说看多了,对于那些犯罪背后的动机和行为behavior,都喜欢研究。前面有mm说看书,可以看大段的心理描写和人性的表述,我也蛮喜欢看的,我觉得看这些很本质的东西,心理,哲学,意识形态,我的大脑时常就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好,很治愈。心理抑郁的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我都觉得我可以去当心理医生,应该可以想到很多有效办法。不吃药也可以治愈。
C
Cortana
回复 280楼Cortana的帖子
嗯,管用的。我觉的最好是上帝,他是万能的,虽然我不信宗教,但是我觉得咱们这个宇宙有操控者。
补充一下我前面说的几点 deep thinking的东西,就是类似于薛定谔的猫猫这类帖子,我特别喜欢看,这种深度,基本大脑没机会抑郁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515751&postid=85072548#85072548
我也喜欢研究心理学,大概是侦探小说看多了,对于那些犯罪背后的动机和行为behavior,都喜欢研究。前面有mm说看书,可以看大段的心理描写和人性的表述,我也蛮喜欢看的,我觉得看这些很本质的东西,心理,哲学,意识形态,我的大脑时常就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好,很治愈。心理抑郁的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我都觉得我可以去当心理医生,应该可以想到很多有效办法。不吃药也可以治愈。
wearefamily 发表于 2020-08-12 00:32

为什么非要躲避吃药呢N? 我是学生物的,人类的自制力往往根本不能打败生理的基础,即使精神疾病也是以大脑为依托,是个物质的东西
j
janejanecat
为什么非要躲避吃药呢N? 我是学生物的,人类的自制力往往根本不能打败生理的基础,即使精神疾病也是以大脑为依托,是个物质的东西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2 00:35

可是吃药会有副作用吧?个人觉得还是运动饮食加上心理辅导好些
t
tidewater
为什么非要躲避吃药呢N? 我是学生物的,人类的自制力往往根本不能打败生理的基础,即使精神疾病也是以大脑为依托,是个物质的东西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2 00:35

这个看具体情况吧。neurological 原因要吃药。纯 psychological 的不一定要吃药,补充营养或维生素辅酶。
当然我们心理学目前比较落后,看病基本靠瞅,neurological psychological 傻傻分不清 。。。
s
ssoozz
一看楼主就觉得,上大学的你真的好美丽啊,这种女生在学校多少人喜欢啊
w
wearefamily
为什么非要躲避吃药呢N? 我是学生物的,人类的自制力往往根本不能打败生理的基础,即使精神疾病也是以大脑为依托,是个物质的东西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2 00:35

我是这么看的,不是躲避吃药,而是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治愈。 我因为自己走过这一波,我特别感谢自己童年,自己走出来的这段经历。
因为看过很多侦探小说,心里素质比较强大,各种恶心案件,分裂人格,神经病,所以我在一次一次的痛苦中,会不停的try各种方法,把自己投入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中。 大概是因为curiosity,或者deep thinking,大脑也许没时间分泌抑郁素,而转向开发大脑更深层次的一些细胞。所以抑郁会减轻。
就比如周星驰的007电影里,没有麻药,就看A片,疼痛感减小。大脑的资源分配可以靠自己投入的事情进行控制。
C
Cortana
我是这么看的,不是躲避吃药,而是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治愈。 我因为自己走过这一波,我特别感谢自己童年,自己走出来的这段经历。
因为看过很多侦探小说,心里素质比较强大,各种恶心案件,分裂人格,神经病,所以我在一次一次的痛苦中,会不停的try各种方法,把自己投入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中。 大概是因为curiosity,或者deep thinking,大脑也许没时间分泌抑郁素,而转向开发大脑更深层次的一些细胞。所以抑郁会减轻。
就比如周星驰的007电影里,没有麻药,就看A片,疼痛感减小。大脑的资源分配可以靠自己投入的事情进行控制。
wearefamily 发表于 2020-08-12 00:46

没有麻药,就看A片,疼痛感减小。大脑的资源分配可以靠自己投入的事情进行控制。
t
tidewater
没有麻药,就看A片,疼痛感减小。大脑的资源分配可以靠自己投入的事情进行控制。
Cortana 发表于 2020-08-12 00:50

用 screen time 来 distract 自己,确实是对付比如 depression 或者 anxiety disorder 的短期救急办法之一。缺点是影响成绩。
但有些推妈不懂这个,有时候对 screen time control freak 过于热衷。
w
wearefamily
每个人如果投入的去干一些事情,就会减少抑郁的机会
比如我喜欢deep thinking,也喜欢研究股票,喜欢打牌,研究博弈,研究心理 qian78mm 喜欢收拾花园 surezz 喜欢给女儿找方法 每个人投入,关注点不一样,可以试一试
我还想,如果我财务自由,我会去著名大学里,听听他们上的心理学,西方哲学,西方历史,宗教历史,或者犯罪心理学的课

t
tidewater
我是这么看的,不是躲避吃药,而是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治愈。 我因为自己走过这一波,我特别感谢自己童年,自己走出来的这段经历。
因为看过很多侦探小说,心里素质比较强大,各种恶心案件,分裂人格,神经病,所以我在一次一次的痛苦中,会不停的try各种方法,把自己投入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中。 大概是因为curiosity,或者deep thinking,大脑也许没时间分泌抑郁素,而转向开发大脑更深层次的一些细胞。所以抑郁会减轻。
就比如周星驰的007电影里,没有麻药,就看A片,疼痛感减小。大脑的资源分配可以靠自己投入的事情进行控制。
wearefamily 发表于 2020-08-12 00:46

Curiosity 不是 distract 自己。Curiosity 是 dopamine 通路,古人陶渊明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说的就是 dopamine 大量释放。。。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女生不断高潮,或者男生不停射精,那种感觉 。。
w
wearefamily
Curiosity 不是 distract 自己。Curiosity 是 dopamine 通路,古人陶渊明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说的就是 dopamine 大量释放。。。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女生不断高潮,或者男生不停射精,那种感觉 。。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2 01:01

厉害,我今天通过上华人网,又学到了新东西,葱白潮水能够懂那么多心理的东西
C
Cortana
Curiosity 不是 distract 自己。Curiosity 是 dopamine 通路,古人陶渊明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说的就是 dopamine 大量释放。。。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女生不断高潮,或者男生不停射精,那种感觉 。。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8-12 01:01

我不仅念书一辈子,方向也和你接近,我曾经认真考虑过申请FBI 的工作,因为看犯罪侦探案例看太多了
越看越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