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童行学院)美国华人:为什么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z
zydd119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加州平权法案通过;哈佛改写招生规则;为什么美国华人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不要循规蹈矩,太循规蹈矩的人,没法做出真正创造性的事”。
这是一个一直试图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后,突然发现别人已经改写规则之后,困扰悲伤和愤怒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处于鄙视链中端,一边害怕自己下落一边畏惧别人上升的故事...

1. 美国华人的道路越走越窄?
最近的很多消息,都让美国华人又一次收紧了心。
加州平权法案通过,让众多华人家长感觉,孩子上大学将会输给比自己孩子成绩差很多的非洲裔和西裔的孩子。
哈佛等名校也公布了改写后的招生规则,考分甚至课外活动占比都大大减少。曾几何时,华人考分独步天下,因此考大学秒杀其他族裔;后来课外活动变得重要,华人钢琴小提琴辩论赛社区义工也都非常出色,仍然鹤立鸡群。现在,家庭困难因素,社区贫困背景等等都成了加分项,而这些正是很多华人孩子最不具备的。家长们很困惑:难道我们努力创造的良好家庭条件和环境,反而成了大学招生要惩罚我孩子的原因吗?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美国华人不到600万人,占美国3亿人口的极小部分。在整个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很多经济政治远远落后于主流族裔的情形下,华人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路:努力学习,进入名校,学习理工科或医学商业等高收入专业,毕业后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生活,娶妻生子——如此循环往复。少数杰出的,也可以成为科技艺术等行业的佼佼者。也有的杰出人士则借着中美语言文化的双重优势,成为中美之间的两栖人,成为令人羡慕的“人上人”。
然而,这条路,现在因为规则的突然改写,似乎越走越窄了。
于是美国华人发现:自己一直试图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突然发现别人已经改写规则,于是曾经可以走得通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难了...

2. 感觉人生道路越来越窄的美国华人,其实要想想,我们的道路,其实从来就没有宽敞过!
俗话说,人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有哪些行业真的出现了华人的状元呢?
不多说,看图:这是美国最大的一些城市的市长—— 有华人吗?


而同为少数族裔,甚至被很多华人暗暗看不起的非洲裔,有多少?
政治领域不说了。至于体育艺术领域也不说了。甚至就连高科技,咨询,等等领域,我想也不用我多说了,和同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比一比就知道。
我就只说一下自己所在的能源领域,因为这是我很熟悉的一个行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能源和环境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的近十年,很多曾经以学科和院系为管理研究为主要手段的大学,开始认识到学科交叉对于能源行业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学校纷纷开始组织跨院跨系的庞大的能源研究院,其领导人物一般都直接向校长或分管研发的副校长汇报,属于举足轻重的领导职位. 在这样的能源研究院里,我直接参与经常交流的,也是美国非常靠前的几所,他们的领导人如下:
这里有华裔吗?
再看看知名能源公司或与能源研发直接相关的一些政府机构的领头人:
华人有吗?
所以,我认为,觉得“华人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的人,可以醒醒了:我们的道路什么时候宽过?

3. 既然从来没有宽过,现在又越走越窄。那么,该是重新思考,并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有人说,如果你一直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一件事,不要指望突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美国华人最大的风险,不是缺少了名校或藤校的机会,而是“一路优等生,考上名校,进入中产,并从此沉沦”
又有多少人,藤校竟然就是他们人生里程中再也不可超越的巅峰时刻——想想这是多么可悲!
那就是华人最危险的道路!
而相比美国华人,我们也看到了另一批海外华人所走的危险道路。那就是东南亚华人——作为少数族裔,他们经济上控制国家命脉,政治上却没有权力,时时生活在随时可以失去一切的危险之中。
美国华人可以醒醒了——来完全重新反思和塑造我们的道路
下面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建议:
1)必须去重新反思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基础。要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之中?要知道,必须让价值观来指导我们对利益的争取。
当我们的思维被一些具体的事务所困扰时,我们没法看到更深远的底层逻辑和思想。
美国现在正经历南北战争和民权运动两次社会变革之后的第三次伟大变革。我们就是身处历史之中。当各个族裔都在思考最根本的有关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当整个社会都在探讨如何重现架构这个国家新的经济政治架构和秩序的时候,都思想家们都在思考这个社会各个种族作为人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什么思考?
下面一张图,非常深刻的指出了,历史上每一次的法律之与道德的滞后:
法律是规则,但规则是人定的,现在很多人开始思考重新改写规则。是的,规则说了,“不可以破坏社会秩序,不可以打砸抢”。然而,当弗洛伊德事件中打砸抢大规模爆发时,为什么那么多主流社会反而去忽律它,而去指责警察执法的暴力?他们傻吗?他们不傻——他们认识到这是社会变革的时候,这是改写法律和规则的时候。甚至现在连国会也在整天讨论改写警察执法相关的法律。可我们很多华人,还在傻乎乎的一心想着那些现有的规则,去维护现有的规则


该是去思考最基本的哲学和逻辑基础的时候了。
一个族裔,如果在制定规则的阶段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失声,那么就只能成为别人规则的奴隶,以及当来日规则被改写时第一个被旧规则凄惨抛弃的人。
最近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印度裔穆斯林 hassan Minhaj 在油管和 Netflix 上建立了一个极大的政治讨论的平台:”爱国法案”。 
华人有类似体量的声音吗?如果华一代做不到情有可原,华一代们有在鼓励或支持华二代们做类似的事吗?还是我们已经太忙于攻击和辩白类似耶鲁发声的华二代女生,觉得她们辜负了自己的养育之恩?


华人讨论很多的都是利益。是的,我们要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但同时,也要明白这是个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也要考虑全体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如果只考虑利益,这样的思考是狭隘的;指导利益的,必须是笃定的价值观和底层哲学。
就像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时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里说的:
如果我不为自己斗争,谁还会?
如果我只为自己斗争,我又是谁?
2)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条赛道。可以换赛道。但是如果总是在一条赛道里不离开,那就不要老是拿别的赛道里的话题来说事儿。
我常常对朋友说,人生就像一条条赛道,在选择的时候有几点比较重要:
- 赛道的终点是什么?是你期望的吗?
- 赛道适合你吗?和同一赛道里的竞争者比,你的竞争力如何?
- 这条塞道两边的风景怎么样?你在赛道里竞争的过程中,是不是同时可以享受到赛道两边的风景?
一个我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人,在一条赛道里,会恋恋不忘别的赛道,却又不肯切换。
你跟他说,在公司里,为什么你不努力追求晋升?
他回答说,其实我不在乎工作,我真正的目标是创业。
我说,那是两个赛道,你要创业你就切换呀,否则拿这个说事儿有啥意思?
还有人说,我比不上公司的印度人,但印度这个国家太烂了,哪比得上中国?
我说,你这个逻辑切换的,不是跟美国二流子说“法国人你有什么了不起,要不是我们救了你们这帮傻X你现在说德语呢”。
还有人说,我在美国怀才不遇,我要回国就牛了。
我心想那你回去呀!人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候就牛,回去更牛;现在李一诺呀李彦宏呀张磊呀也都是回去的,你咋就不回去呢?
3)美国华人,在360条赛道里,大概90%的人都在少于10条赛道里面吧. 为什么不可以拓展一些呢?
作为个体,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完全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族裔,我们可不可以鼓励自己,鼓励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去尝试更多的赛道?政治,艺术,体育,教育,去争取做到自己的潜能和极致?
4)不要自我设限:很多美国华人给自己设的天花板,比实际存在的玻璃天花板还要低!
这在企业界尤其如此,很多人基本在公司稍微奋斗几年之后眼看无望就放弃了。这时候还有不少人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我要创业””我要回国””我才不在乎呢”...
但我们真的付出了足够多,真的探底了我们的潜力了么?
我非常喜欢冯唐这句话:





那怎么对自己狠?举几个例子:


好好学英文,学美国文化
我一个师兄,来美国时基本不会什么英文。他后来孩子上学之后,就决定跟着孩子学,孩子的课本到哪里,他也学到哪里,以此提高自己对美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他后来做到了他们公司技术的顶层(几万人的公司里的前20位),也做到一个百人以上中型部门的管理者。

好好学习共情的交流方式
一个做一家小型石油公司CEO的朋友说他的印度裔医生,说话让他觉得“如沐春风”。此次弗洛伊德事件也看得出,华人很多人在”讲理”。这没什么错。但你要是看美琳达盖茨这样的例子,她们都在“讲情”。真正的领袖,交流方式关键的一点就是“情理兼修”。因为——
“people don't care what you think, if they don't think you care!"
人们不在乎你想什么,如果他们觉得你不在乎他们。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之时,最关键的矛盾是警察暴力. 那时候出来重点讲法律和秩序的人,首先就失去了人心。因为,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痛楚的存在。这一步没做够就做下一步,怎么可能呢?

好好学习工商管理
美国华人,尤其来留学的人群,理工科非常多。理工思维本身就是极大的瓶颈。我非常建议每个年轻人,都积极思考去再加读MBA。这是印度裔已经尝试出来的道路,也应该成为美国华人的道路之一。

传帮带
传帮带这个老调重弹,听了让人耳朵都起茧。但我们真的一直没有做对。
一个朋友说,她有一次被同事叫去参加一个他主持的会议,会议前非常直白的说,
”我邀请你,只有一个目的:我要你在会议上支持我”
传帮带这件事上,华人有两大错误:
第一个误区是,新人没有勇敢到可以非常直白的要求提携。而是扭扭捏捏,说不清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到底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李一诺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讲她在麦肯锡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就是从 "ask for validation 希望得到别人认可" 到 “ask for support 希望得到别人资源支持"的转变。
已经身居高位的人,也要敢于直白的发现和扶持新人。
第二个误区是信任的缺乏。新人得到提拔不知道感恩,老人也不敢直白的要求新人支持自己的事业,互相猜疑,有时甚至嫉妒。

5)避免模范少数民族的陷阱!
东南亚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华人要在这个国家有地位,必须学习犹太人印度人非洲裔,成为这个国家各个领域全面参与的全面的公民。如果在360条赛道里,始终只是在10来个赛道里跑来跑去,那就只能永远接受边缘化的命运.
总结
1. 美国华人最大的风险,就是这样单一的道路:从好学生到藤校并在那一刻就达到人生巅峰.。大学是人生起点,不是终点。
2. 充分加入价值观的讨论,让理论指导行动,让价值指导利益。既要为自己斗争,更要为普世价值斗争.
3. 美国华人作为整体,增加赛道。
4. 作为个人,选择好赛道,并在那条赛道里做到极致,做到自己的潜力。不要自我设限,自设天花板。
P.S.
伊朗裔的加拿大人 Emily esfahani Smith,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TED演讲,里面探讨了人生的目标远超过“快乐”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happy”). 她认为人生中四个重要的因素是:
- 来自于爱的归属感 - 根植于用自己才能来服务社会和他人的人生目标 - 超越日常琐碎的一些让人感到可以与更高精神链接的时刻 - 一个人如何选择来描述和评价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发现第四条尤其有意义。
作为少数族裔的美国华人,我们如何描述和评价我们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我们如何看待同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在企业界的成功,和非洲裔在政界的成功?我们如何看待来自菲律宾柬埔寨等等很多弱势群体要求亚裔细分的诉求?我们如何从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边妒忌印度人的成功,一边看低非洲裔在经济领域的困境?我们是选择成为历史和普世价值的推动者,去推动各族尤其是各弱势群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达到自己的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还是要选择把自己描绘出一个社会问题之下的受害者?


z
zydd119
贴一个别人的评论: 文清 48 其实这也是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好的大学或好的企业成了奋斗的终点,大部分人在30岁左右就已经止步不前了,至于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拼补习班,已考名校为目标,到达目标以后就失去了人生方向,迷茫了
z
zydd119
别人的回复: 我是第一次拜访贵号。此文比较务虚,我觉得就从现实开始吧,从能尽快上手的事做起吧:入籍投票,扔掉"拿绿卡回国办事方便、中国的户籍必须保留",甚至"我是中国人将来要叶落归根"类似的想法。因为,①美国是一群不要祖国、一心等候天国的人建立的,他们的信念是来了美国就毕生忠于美国,不吃回头草,你们生活在美国就是美国人,不要谈什么炎黄子孙啦、爱我中华啦、这种东西。②更有现实意义的,没选票或不投票,就没有政治权利,没有政治权利,也免谈竞选州长、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公职人员任免,很现实很管用是吧? 你们为啥觉得路越走越窄?你们把自己不当美国人,那就不行了,"让美国再次伟大、让美国继续伟大",这才是你们的路,否则你们日子过得再好,也不是同路人。搞清美国精神,这是融入美国的第一步
C
ChristinaW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反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白的历程;一段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的长河起于无私的源头而最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小学的时候,我就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日记》。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尔后愈演愈烈……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我问自己,是相信书本还是相信眼睛,是相信师长还是相信自己……
那年我初中毕业,外祖父去世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为了钱的问题吵翻了天。我在外地的母亲竟因此拒绝给我寄抚养费,使我不能继续上学而沦为社会青年。……我得了一场重病。病好后……被分配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里……
我相信组织。可我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我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我求助友谊。可是有一次我犯了一点过失时,我的一个好朋友,竟把我跟她说的知心话悄悄写成材料上报了领导……我寻找爱情。我认识了一个干部子弟。他父亲受“四人帮”迫害,处境一直很惨。我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同情都扑在他身上……可没想到,“四人帮”粉碎之后,他翻了身,从此就不再理我…… 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请教了……可没有一个答案使我满意。如说为革命,显得太空不着边际,况且我对那些说教再也不想听了;如说为名吧,未免离一般人太远……;如说为人类吧,却又和现实联系不起来……;如说为吃喝玩乐,……也没什么意思。
我求助于人类智慧的宝库——拼命看书。我读了黑格尔、达尔文……巴尔扎克……大师们像刀子一样犀利的笔把人的本性一层层地揭开,让我更深刻地洞见了人世间的一切丑恶。我惊叹现实中的人与事竟和大师们所写的如此相像……(我)看到的都是一个个葛朗台、聂赫留道夫式的人物……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嘴头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过去,我曾那么狂热地相信过“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为了人民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现在想起来又是多么可笑!
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就像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了。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
编辑同志……我把这些都披露出来,并不是打算从你们那里得到什么良方妙药。如果你们敢于发表它,我倒愿意让全国的青年看看。我相信青年们的心是相通的……(《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
C
Cuomo
i
icq9999
当下还是谈谈滞留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之路吧
k
kominu
这就是典型的离了婚还惦记着前夫的
B
Banff_Jasper
看到标题党就不读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R
Riquelme
第一,aca5还没通过呢,11才投票
第二,美国华人的主体是第一代移民,成年人里3/4是外国出生,所有美国华人人口里面67%是外国出生。而且华人并非个个都是收入超过本论坛贫困线的超中产阶级,恰恰相反,有一大批在底层讨生活的华人,而这批人的境遇是作者和耶鲁黄这些人从来无视的。作为主体的一代移民本身就带有双重选择的属性,第一层是自身移民的意愿,第二层是美国对移民的需求。 以前有人贴过 通过工作,亲属和难民的比例,基本上是三分天下,也造成了收入上的两头沉的现状,而不是耶鲁黄这些人刻画的privileged asian这种角色。
第三,在审视自己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审视一下华人面对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美国这个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家,一边口口声声要团结各民族一起反对歧视,一边无视我们自己受到的歧视,这种心态很难让人理解。无论是哈佛案还是aca5对方都有非常明确的Stereotype亚裔和华裔的语言,对这些不能视而不见吧?
我是很支持华裔参政的,作者说的那些大部分也很赞同,就是不明白最后一段怎么突然就变味了
E
EvenOdd
加州平权法案通过;哈佛改写招生规则;为什么美国华人感觉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不要循规蹈矩,太循规蹈矩的人,没法做出真正创造性的事”。
这是一个一直试图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后,突然发现别人已经改写规则之后,困扰悲伤和愤怒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处于鄙视链中端,一边害怕自己下落一边畏惧别人上升的故事...

1. 美国华人的道路越走越窄?
最近的很多消息,都让美国华人又一次收紧了心。
加州平权法案通过,让众多华人家长感觉,孩子上大学将会输给比自己孩子成绩差很多的非洲裔和西裔的孩子。
哈佛等名校也公布了改写后的招生规则,考分甚至课外活动占比都大大减少。曾几何时,华人考分独步天下,因此考大学秒杀其他族裔;后来课外活动变得重要,华人钢琴小提琴辩论赛社区义工也都非常出色,仍然鹤立鸡群。现在,家庭困难因素,社区贫困背景等等都成了加分项,而这些正是很多华人孩子最不具备的。家长们很困惑:难道我们努力创造的良好家庭条件和环境,反而成了大学招生要惩罚我孩子的原因吗?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美国华人不到600万人,占美国3亿人口的极小部分。在整个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很多经济政治远远落后于主流族裔的情形下,华人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路:努力学习,进入名校,学习理工科或医学商业等高收入专业,毕业后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生活,娶妻生子——如此循环往复。少数杰出的,也可以成为科技艺术等行业的佼佼者。也有的杰出人士则借着中美语言文化的双重优势,成为中美之间的两栖人,成为令人羡慕的“人上人”。
然而,这条路,现在因为规则的突然改写,似乎越走越窄了。
于是美国华人发现:自己一直试图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并在为其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突然发现别人已经改写规则,于是曾经可以走得通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难了...

2. 感觉人生道路越来越窄的美国华人,其实要想想,我们的道路,其实从来就没有宽敞过!
俗话说,人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有哪些行业真的出现了华人的状元呢?
不多说,看图:这是美国最大的一些城市的市长—— 有华人吗?


而同为少数族裔,甚至被很多华人暗暗看不起的非洲裔,有多少?
政治领域不说了。至于体育艺术领域也不说了。甚至就连高科技,咨询,等等领域,我想也不用我多说了,和同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比一比就知道。
我就只说一下自己所在的能源领域,因为这是我很熟悉的一个行业。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能源和环境成为一个热点领域的近十年,很多曾经以学科和院系为管理研究为主要手段的大学,开始认识到学科交叉对于能源行业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学校纷纷开始组织跨院跨系的庞大的能源研究院,其领导人物一般都直接向校长或分管研发的副校长汇报,属于举足轻重的领导职位. 在这样的能源研究院里,我直接参与经常交流的,也是美国非常靠前的几所,他们的领导人如下:
这里有华裔吗?
再看看知名能源公司或与能源研发直接相关的一些政府机构的领头人:
华人有吗?
所以,我认为,觉得“华人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的人,可以醒醒了:我们的道路什么时候宽过?

3. 既然从来没有宽过,现在又越走越窄。那么,该是重新思考,并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有人说,如果你一直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一件事,不要指望突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美国华人最大的风险,不是缺少了名校或藤校的机会,而是“一路优等生,考上名校,进入中产,并从此沉沦”
又有多少人,藤校竟然就是他们人生里程中再也不可超越的巅峰时刻——想想这是多么可悲!
那就是华人最危险的道路!
而相比美国华人,我们也看到了另一批海外华人所走的危险道路。那就是东南亚华人——作为少数族裔,他们经济上控制国家命脉,政治上却没有权力,时时生活在随时可以失去一切的危险之中。
美国华人可以醒醒了——来完全重新反思和塑造我们的道路
下面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建议:
1)必须去重新反思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基础。要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之中?要知道,必须让价值观来指导我们对利益的争取。
当我们的思维被一些具体的事务所困扰时,我们没法看到更深远的底层逻辑和思想。
美国现在正经历南北战争和民权运动两次社会变革之后的第三次伟大变革。我们就是身处历史之中。当各个族裔都在思考最根本的有关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当整个社会都在探讨如何重现架构这个国家新的经济政治架构和秩序的时候,都思想家们都在思考这个社会各个种族作为人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什么思考?
下面一张图,非常深刻的指出了,历史上每一次的法律之与道德的滞后:
法律是规则,但规则是人定的,现在很多人开始思考重新改写规则。是的,规则说了,“不可以破坏社会秩序,不可以打砸抢”。然而,当弗洛伊德事件中打砸抢大规模爆发时,为什么那么多主流社会反而去忽律它,而去指责警察执法的暴力?他们傻吗?他们不傻——他们认识到这是社会变革的时候,这是改写法律和规则的时候。甚至现在连国会也在整天讨论改写警察执法相关的法律。可我们很多华人,还在傻乎乎的一心想着那些现有的规则,去维护现有的规则


该是去思考最基本的哲学和逻辑基础的时候了。
一个族裔,如果在制定规则的阶段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失声,那么就只能成为别人规则的奴隶,以及当来日规则被改写时第一个被旧规则凄惨抛弃的人。
最近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印度裔穆斯林 hassan Minhaj 在油管和 Netflix 上建立了一个极大的政治讨论的平台:”爱国法案”。 
华人有类似体量的声音吗?如果华一代做不到情有可原,华一代们有在鼓励或支持华二代们做类似的事吗?还是我们已经太忙于攻击和辩白类似耶鲁发声的华二代女生,觉得她们辜负了自己的养育之恩?


华人讨论很多的都是利益。是的,我们要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但同时,也要明白这是个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也要考虑全体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如果只考虑利益,这样的思考是狭隘的;指导利益的,必须是笃定的价值观和底层哲学。
就像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时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里说的:
如果我不为自己斗争,谁还会?
如果我只为自己斗争,我又是谁?
2)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条赛道。可以换赛道。但是如果总是在一条赛道里不离开,那就不要老是拿别的赛道里的话题来说事儿。
我常常对朋友说,人生就像一条条赛道,在选择的时候有几点比较重要:
- 赛道的终点是什么?是你期望的吗?
- 赛道适合你吗?和同一赛道里的竞争者比,你的竞争力如何?
- 这条塞道两边的风景怎么样?你在赛道里竞争的过程中,是不是同时可以享受到赛道两边的风景?
一个我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人,在一条赛道里,会恋恋不忘别的赛道,却又不肯切换。
你跟他说,在公司里,为什么你不努力追求晋升?
他回答说,其实我不在乎工作,我真正的目标是创业。
我说,那是两个赛道,你要创业你就切换呀,否则拿这个说事儿有啥意思?
还有人说,我比不上公司的印度人,但印度这个国家太烂了,哪比得上中国?
我说,你这个逻辑切换的,不是跟美国二流子说“法国人你有什么了不起,要不是我们救了你们这帮傻X你现在说德语呢”。
还有人说,我在美国怀才不遇,我要回国就牛了。
我心想那你回去呀!人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候就牛,回去更牛;现在李一诺呀李彦宏呀张磊呀也都是回去的,你咋就不回去呢?
3)美国华人,在360条赛道里,大概90%的人都在少于10条赛道里面吧. 为什么不可以拓展一些呢?
作为个体,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完全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族裔,我们可不可以鼓励自己,鼓励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去尝试更多的赛道?政治,艺术,体育,教育,去争取做到自己的潜能和极致?
4)不要自我设限:很多美国华人给自己设的天花板,比实际存在的玻璃天花板还要低!
这在企业界尤其如此,很多人基本在公司稍微奋斗几年之后眼看无望就放弃了。这时候还有不少人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我要创业””我要回国””我才不在乎呢”...
但我们真的付出了足够多,真的探底了我们的潜力了么?
我非常喜欢冯唐这句话:





那怎么对自己狠?举几个例子:


好好学英文,学美国文化
我一个师兄,来美国时基本不会什么英文。他后来孩子上学之后,就决定跟着孩子学,孩子的课本到哪里,他也学到哪里,以此提高自己对美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他后来做到了他们公司技术的顶层(几万人的公司里的前20位),也做到一个百人以上中型部门的管理者。

好好学习共情的交流方式
一个做一家小型石油公司CEO的朋友说他的印度裔医生,说话让他觉得“如沐春风”。此次弗洛伊德事件也看得出,华人很多人在”讲理”。这没什么错。但你要是看美琳达盖茨这样的例子,她们都在“讲情”。真正的领袖,交流方式关键的一点就是“情理兼修”。因为——
“people don't care what you think, if they don't think you care!"
人们不在乎你想什么,如果他们觉得你不在乎他们。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之时,最关键的矛盾是警察暴力. 那时候出来重点讲法律和秩序的人,首先就失去了人心。因为,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痛楚的存在。这一步没做够就做下一步,怎么可能呢?

好好学习工商管理
美国华人,尤其来留学的人群,理工科非常多。理工思维本身就是极大的瓶颈。我非常建议每个年轻人,都积极思考去再加读MBA。这是印度裔已经尝试出来的道路,也应该成为美国华人的道路之一。

传帮带
传帮带这个老调重弹,听了让人耳朵都起茧。但我们真的一直没有做对。
一个朋友说,她有一次被同事叫去参加一个他主持的会议,会议前非常直白的说,
”我邀请你,只有一个目的:我要你在会议上支持我”
传帮带这件事上,华人有两大错误:
第一个误区是,新人没有勇敢到可以非常直白的要求提携。而是扭扭捏捏,说不清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到底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李一诺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讲她在麦肯锡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就是从 "ask for validation 希望得到别人认可" 到 “ask for support 希望得到别人资源支持"的转变。
已经身居高位的人,也要敢于直白的发现和扶持新人。
第二个误区是信任的缺乏。新人得到提拔不知道感恩,老人也不敢直白的要求新人支持自己的事业,互相猜疑,有时甚至嫉妒。

5)避免模范少数民族的陷阱!
东南亚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华人要在这个国家有地位,必须学习犹太人印度人非洲裔,成为这个国家各个领域全面参与的全面的公民。如果在360条赛道里,始终只是在10来个赛道里跑来跑去,那就只能永远接受边缘化的命运.
总结
1. 美国华人最大的风险,就是这样单一的道路:从好学生到藤校并在那一刻就达到人生巅峰.。大学是人生起点,不是终点。
2. 充分加入价值观的讨论,让理论指导行动,让价值指导利益。既要为自己斗争,更要为普世价值斗争.
3. 美国华人作为整体,增加赛道。
4. 作为个人,选择好赛道,并在那条赛道里做到极致,做到自己的潜力。不要自我设限,自设天花板。
P.S.
伊朗裔的加拿大人 Emily esfahani Smith,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TED演讲,里面探讨了人生的目标远超过“快乐”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happy”). 她认为人生中四个重要的因素是:
- 来自于爱的归属感 - 根植于用自己才能来服务社会和他人的人生目标 - 超越日常琐碎的一些让人感到可以与更高精神链接的时刻 - 一个人如何选择来描述和评价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发现第四条尤其有意义。
作为少数族裔的美国华人,我们如何描述和评价我们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我们如何看待同为少数族裔的印度裔在企业界的成功,和非洲裔在政界的成功?我们如何看待来自菲律宾柬埔寨等等很多弱势群体要求亚裔细分的诉求?我们如何从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一边妒忌印度人的成功,一边看低非洲裔在经济领域的困境?我们是选择成为历史和普世价值的推动者,去推动各族尤其是各弱势群体的发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达到自己的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还是要选择把自己描绘出一个社会问题之下的受害者?



zydd119 发表于 2020-07-16 22:22

+100
Especially: Q 华人讨论很多的都是利益。是的,我们要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但同时,也要明白这是个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也要考虑全体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如果只考虑利益,这样的思考是狭隘的;指导利益的,必须是笃定的价值观和底层哲学。
就像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时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里说的:
如果我不为自己斗争,谁还会?
如果我只为自己斗争,我又是谁? UQ
w
wfmlover
全地球人都是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y
ysunny
全地球人都是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
wfmlover 发表于 2020-07-16 23:05


北美华人现在是鄙视链底端,面对现实吧
b
bluecrab
二战后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现在在秩序瓦解和重构,一切才刚刚开始,撕裂似乎发生在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观点上,就算是小小的美华圈子,割席的也不少。BLM穿着种族问题的外衣,实际上贫富差距问题。童行学院的创始人也是折叠北京的作者,同时也是物理学经济学专业双修的学霸,学霸很多,我个人很尊敬并且喜欢她,是尤其她那种真诚的对人世的悲悯。
E
EvenOdd
回复 3楼zydd119的帖子
Re: "搞清美国精神,这是融入美国的第一步"
Q
The American Spirit: What Does It Mean? 美国精神:什么意思?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g/war/articles/american-spirit-what-does-it-mean
One man uniquely qualified to give voice to this promising time was Dwight Eisenhower, the Supreme Commander who directed the massive Allied D-Day invasion in France and the defeat of Germany. In his farewell address as president in 1961, Eisenhower had this to say:
“We pray that peoples of all faiths, all races, all nations, may have their great human needs satisfied; that those now denied opportunity shall come to enjoy it to the full; that all who yearn for freedom may experience its spiritual blessings; that those who have freedom will understand, also, its heavy responsibilities; that all who are insensitive to the needs of others will learn charity …
“That the scourges of poverty, disease, and ignorance will be made to disappear from the earth, and that, in the goodness of time, all peoples will come to live together in a peace guaranteed by the binding force of mutual respect and love.”
President Eisenhower’s words offer eloquent testimony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the American Spirit of a half century ago. He and others of his generation spoke to the things held dear by Americans: democratic values, freedom and the Bill of Rights; volunteerism and generosity;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universal education; courage; and leadership.
最高指挥官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是唯一有资格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发声的人,他指挥了盟军D日在法国的大规模入侵和德国的战败。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担任总统的告别演说中说:
“我们祈祷所有信仰,所有种族,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能满足其巨大的人类需求;那些现在被剥夺了机会的人将充分享受它;所有渴望自由的人都可以体验到其精神上的祝福;有自由的人也将理解其沉重的责任;所有对别人的需求不敏感的人都会学会慈善……
“将使贫穷,疾病和无知的祸害从地上消失,并且在时间的美好中,所有人民将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戴的约束力的保障下和平生活在一起。 ”
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话很好地证明了半个世纪前美国精神的持久力量。他和他这一代的其他人谈到了美国人所珍视的东西:民主价值观,自由和人权法案;志愿服务和慷慨大方;机会均等;普及教育;勇气;和领导力。 UQ
Contributor Nick Mueller Gordon H. “Nick" Mueller, PhD, former historian and Vice Chancell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served as Founding President and CEO of The National WWII Museum. During a distinguished career at UNO, Mueller made his mark as a popular teacher, Dean and Vice Chancellor. 
E
EvenOdd
回复 3楼zydd119的帖子
Re: "搞清美国精神,这是融入美国的第一步"
Q
The American Spirit: What Does It Mean? 美国精神:什么意思?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g/war/articles/american-spirit-what-does-it-mean
One man uniquely qualified to give voice to this promising time was Dwight Eisenhower, the Supreme Commander who directed the massive Allied D-Day invasion in France and the defeat of Germany. In his farewell address as president in 1961, Eisenhower had this to say:
“We pray that peoples of all faiths, all races, all nations, may have their great human needs satisfied; that those now denied opportunity shall come to enjoy it to the full; that all who yearn for freedom may experience its spiritual blessings; that those who have freedom will understand, also, its heavy responsibilities; that all who are insensitive to the needs of others will learn charity …
“That the scourges of poverty, disease, and ignorance will be made to disappear from the earth, and that, in the goodness of time, all peoples will come to live together in a peace guaranteed by the binding force of mutual respect and love.”
President Eisenhower’s words offer eloquent testimony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the American Spirit of a half century ago. He and others of his generation spoke to the things held dear by Americans: democratic values, freedom and the Bill of Rights; volunteerism and generosity;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universal education; courage; and leadership.
最高指挥官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是唯一有资格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发声的人,他指挥了盟军D日在法国的大规模入侵和德国的战败。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担任总统的告别演说中说:
“我们祈祷所有信仰,所有种族,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能满足其巨大的人类需求;那些现在被剥夺了机会的人将充分享受它;所有渴望自由的人都可以体验到其精神上的祝福;有自由的人也将理解其沉重的责任;所有对别人的需求不敏感的人都会学会慈善……
“将使贫穷,疾病和无知的祸害从地上消失,并且在时间的美好中,所有人民将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戴的约束力的保障下和平生活在一起。 ”
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话很好地证明了半个世纪前美国精神的持久力量。他和他这一代的其他人谈到了美国人所珍视的东西:民主价值观,自由和人权法案;志愿服务和慷慨大方;机会均等;普及教育;勇气;和领导力。 UQ
Contributor Nick Mueller Gordon H. “Nick" Mueller, PhD, former historian and Vice Chancell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served as Founding President and CEO of The National WWII Museum. During a distinguished career at UNO, Mueller made his mark as a popular teacher, Dean and Vice Chancellor. 

EvenOdd 发表于 2020-07-16 23:41

Since the US alone does not own exclusively the American Spirit, which belongs to all humans.
I truly hope that every country, including the modern US, should compete against the ideal US in their own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way (form, structure, and approach) in order to attain the reality of the American Spirit by individual countries, sooner and better!
由于仅美国本身并不独家拥有属于所有人的美国精神。
我真正希望每个国家,包括现代美国,都应以自己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形式,结构和方式)与理想的美国竞争,以便各个国家更快更好地实现美国精神 !
Just a thought! 只是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