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驚人陪葬品面世(組圖)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陳苑)慈禧遺物織金陀羅尼經被首面世引關注。“東陵大盜”孫殿英有眼不識“金鑲玉”,當年被他隨手遺棄的,覆蓋于層層珍寶之上的被子,卻是慈禧陵中真正的稀世珍寶。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究竟有多少奇珍異寶,陵墓當年被盜過程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為您一一揭秘。 慈禧遺物織金陀羅尼經被首面世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8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展開了第一次與世人見面的織金陀羅尼經被。金黃的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由撚金線織成。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聖,又不失皇室的威嚴。 清東陵保護區研究室主任李寅介紹,慈禧十八歲入宮,曾被咸豐皇帝封為蘭貴人。在咸豐皇帝去世之後,育有大阿哥的慈禧被尊為聖母皇太后。此後,她以27歲的年齡,開始了長達48年的垂簾聽政,被宮中及朝廷以“老佛爺”尊稱的慈禧為中國近代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寅介紹說,陀羅尼經是密宗佛教的一個經咒,此經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即沒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經被當時就蓋在慈禧的屍身最上層,慈禧的屍體以及那些價值連城的珍寶都被陀羅尼經被統統覆蓋住,如今,這件世界唯一的寶物首次向海內外展出,具有重要意義。 慈禧生前穿過的竹枝袍 名貴的織金陀羅尼經被曾經磨難重重 從事清東陵文物研究40餘年,今年82歲的清史專家于善浦表示,名貴的織金陀羅尼經被曾經磨難重重,歷經了三個階段,在慈禧去世105年之後才與觀眾見面: 1908年,入葬的慈禧將陀羅尼經被覆蓋在身上。當時經被上還綴有八百二十粒珍珠,估值十六萬兩白銀,價值連城。 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將洗劫了慈禧陵墓,並把經被上的珍珠全部拆走。此後的51年中,溥儀在天津派清朝遺臣與國民政府人員重新安葬慈禧時,將經被放在地宮的香冊寶座上,陀羅尼經被從此又被封存在慈禧地宮中。 1979年,慈禧地宮對外開放,工作人員將受潮殘破的經被送往北京故宮博物院修復裝裱。此後,陀羅尼經被一直存放於清東陵文物庫房內。 慈禧地宮陪葬的香寶 孫殿英有眼不識“金鑲玉” 于善浦說,當年孫殿英這些匪徒沒有文化,有眼不識“金鑲玉”。他們盜陵之後,把拆掉珠寶的陀羅尼經被、慈禧穿的衣服等寶物都扔到外面,使這些稀世珍寶得以倖存。 “此次與織金陀羅尼經同樣比較名貴的是慈禧的香寶香冊。”于善浦表示,皇帝皇后死了之後,他們在地宮中的香寶香冊是用檀香木做的。它的名貴不在於它的質料,而是上面的文字。因為清朝規定的皇后死後只有十六個字封號。慈禧是1908年死的,1909年入葬,在這個期間,大臣們認為,僅僅用皇后的16字功德已經囊括不了她一生的功績。所以她用了22個字。 1928年,駐在河北遵化清東陵附近的國民革命軍第12軍軍長孫殿英打上了東陵的主意,並派師長潭溫江去查明情況。 通過一名曾侍奉過慈禧的太監之口,潭溫江得知定東陵的慈禧墓中隨葬有大量稀世珍寶,並從這名太監手上抄錄了《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和《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等。 在摸清情況後,潭溫江向孫殿英提出了盜掘慈禧陵的建議。 1928年7月1日,孫殿英命令潭溫江嚴守東陵的所有要道,謹防他人入內。在把兩個旅的兵力開進東陵四周後,他就開始探查地宮的入口,並計畫在盜墓完成後以換防為由撤離東陵,把事情嫁禍到土匪身上。 炸開地宮大門後順利進入慈禧陵 經過一番周折,盜墓的士兵找到了慈禧地宮的入口。從明樓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是一道澆鑄了鋼筋的牆壁,地宮入口就在這道“金剛牆”下。 從7月4日至7月10日,炮聲不斷從東陵傳出,當地百姓以為是在打仗,誰也不敢出門。但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兩座陵墓已經被炸開。 進入慈禧地宮中的盜墓士兵沒有想到,走進主墓室竟非常順利,沒費什麼事就見到了棺槨與陪葬珍寶。慈禧的主墓室是一個完全由漢白玉石鋪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漢白玉石台,也就是“寶床”。在石台上面,停放著一具巨大的棺槨,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宮。兩側的兩座石墩上,則放著記錄慈禧諡號的香寶、香冊。 棺蓋揭開霞光滿棺慈禧太后面貌如生 盜墓者是怎樣打開慈禧棺槨的呢?這曾經是一個謎。直到多年以後,一本叫《世載堂雜憶》的書披露了一名據稱曾參與盜陵的連長的回憶,這個謎才被解開。 據這名連長敍述,為撬開慈禧的內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竟被匪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們把砍碎的木頭搬開後,就現出了一具紅漆內棺。由於怕刀斧損傷棺內的寶物,當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棺。 “當時,將棺蓋揭開,只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餘……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於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索一空。” 慈禧的陵寢建築堪稱金木石三絕 慈禧的陵寢是清東陵建築群中最精美的一座,可稱得上是金、木、石三絕。 “金絕”:據《清史》記載,僅三大殿所用的葉子金就達4592兩以上,殿內外彩繪2400多條金龍,64根柱上都纏繞著半立體銅鎏金盤龍,牆壁上的五蝠捧壽、萬字不到頭圖案等也全都篩掃黃金。這貨真價實的金碧輝煌雖經盜墓者洗劫,但如今依然可見“金絕”的豪華殘跡與碎片。 “木絕”:是說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黃花梨木製成。這種木質堅硬、紋理細密的木材現在已瀕臨絕種,其價值稱得上是寸木寸金。而慈禧的棺槨更是用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0-07-11 22:45
据说他是明朝孙传庭后人,孙传庭一家都是被清兵杀的 caniery 发表于 2020-07-11 22:32
国名党还有一位姓孙的将领也是孙传庭的后人。 yulingxi 发表于 2020-07-11 23:05
zz 孙殿英,作为一名军人,打仗确实不咋地,但孙大麻子却干了一票惊天动地的大买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盗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的墓地。 第12军军长孙殿英,本身奉国民政府命令,前往冀东剿匪途中,屡见东陵殿宇富丽堂皇,当时部队已有半年未发军饷,军心不稳时有官兵开小差,甚至有哗变的风险,遂起了盗墓的想法。 为遮人耳目,就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驱走了全部守陵人员,盗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 由于地宫十分坚固,普通的盗墓器械根本无用,就用炸药爆破,才打开慈禧太后定东陵入口,叶赫那拉氏之遗体,虽历经十数年而不腐,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 但孙殿英仍不满足,再掘乾隆皇帝弘历的裕陵,亲自进墓点视宝物,棺椁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获得了无数珍珠、翡翠、玉石、象牙等宝物,整整装了四五十箱,加封盖章后拉回军营。 1928年8月5日,路透社揭露了孙殿英掘墓盗宝的丑闻,举国哗然,引发轰动,许多民众团体电请国民政府,呼吁究查主谋;部分旗人团体,以及前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溥仪等满人上告到老蒋那里要求严惩。 在全国声势浩大的讨伐声中,国民政府只得摆出一副整饬军纪、严惩主犯的情势,北平当地法院于8月8日派查验吏俞源前往东陵查验乾隆和慈禧棺木;河北省主席商震派兵维护东陵,警备司令张荫梧派兵维护西陵,商震又限令遵化县府严缉盗墓首犯,依法惩罚。 第6军团总指挥徐源泉给部下孙殿英指点迷津,让其设法疏通关键人物,于是,心照不宣的孙殿英,把东陵赃物中一把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的九龙宝剑,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把宝剑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戴笠本人获赠乾隆颈项上价值连城的由108颗朝珠串成的项链。 慈禧的一个翡翠西瓜枕,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慈禧嘴里含的一颗合拢是一个圆球,分隔通明无光,合拢则透露出一道绿光夜明珠,也托戴笠送给了宋美龄。 孙殿英又选择了两串朝鞋上的宝石,送给了孔祥熙和宋霭龄夫妇,并将价值50万元的黄金送给了阎锡山。 由于孙殿英上下打点,包括各军团长、各军长都有份,东陵被盗一个多月,处于无人处理的状况,国民政府方面虽派过大员勘查,却无善后方法,直到8月31日,乾隆遗骨才被复葬。 1928年12月中旬,东陵盗墓案由军事法庭开庭查询,尔后即归于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开庭预审,至6月8日终审,但要犯第8师师长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就将谭温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悬未决的东陵盗案结束。 不久,经孙殿英与阎锡山交涉,盗墓贼谭温江亦被保释出狱,孙殿英则不断加官进禄,升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后被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擒获,身患多种病症死于河北武安县战俘营。 bigjohn123456 发表于 2020-07-11 23:46
回复 1楼applepenss的帖子 中国文化很奇葩,一朝当权,便以为可以万世永垂,即便自己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此路不通,可是深受那种奇葩文化浸润的奇葩们,却始终沉湎其中,乐此不疲,直到被推翻,被消灭。然后,后来者又去重复他们所推翻和消灭了的前浪们的愚蠢 grizzly__bear 发表于 2020-07-11 22:44
胆大包天啊。。。 不过送礼应该是偷偷的吧,怎么让人都知道了? 果然盗墓者没有好下场。 xintairuan 发表于 2020-07-11 23:49
最讨厌这个s女人,折腾了3任皇帝,都被日本人打倒门口了,还克扣军资,办个生日的钱都可以买几艘军舰,盖园子的钱可以再办两个北洋水师 我想保护你 发表于 2020-07-12 07:55
01
1908年11月15日,北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慈禧太后在西苑中南海仪銮殿去世了。
这个通过垂帘听政,专权大清朝政33年之久的老佛爷。74岁这年终于离开大清的权力中心,撒手人寰。
如同她生前竭尽奢华一样,慈禧死后的葬礼竟然筹备了一年之久。
1909年11月9日才举行奉安大典,将她的棺椁送往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入葬。
北京到清东陵的路,早在慈禧在世时就开始了修建,慈禧去世时,这条道路已经比较平整。
但给慈禧太后送葬的队伍在这条道路上,二百四十里的路程还是走了整整五天。
直到11月15日,才将慈禧下葬定东陵。
当年的葬礼十分豪华隆重,出殡之时,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倾巢出动。
在北京的外国人也都参加了,并且对于其中的过程做过详尽的描述。
不过,京城百姓却没有这个眼福,因为当时为防止百姓们围观,所有的路口都禁止通行并用蓝布遮挡起来…
然而…
02
那天,京城的上空充满阴霾,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出发了。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队举止庄重整齐,身穿现代新式军装、手持长矛的骑兵。
紧随其后的是排着纵队,手牵矮马的差役。
再往后面就是慈禧的灵柩,被一群身穿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轿夫簇拥着。
他们人数有数百名之多,一路上轮换着抬行那巨大的棺材。
在灵柩阵列的后面有两队骑兵护卫在侧,一队骑兵手拿系着红色长条旗的长矛,另一队身穿镶红边灰色军服的骑兵手持长枪。
走在护卫骑兵之后的,是一排排穿着红衣服的差役,他们举着绿、红、紫、黄等各种颜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绸缎条幅。
如此豪华而庞大的场面,让现场观摩的外国人目瞪口呆,他们感慨:“那些举着旌旗的仆役行列没完没了,似乎他们把皇宫里的旌旗全部搬出来给已故太后送葬了。”
慈禧太后那方形的庞大灵柩用一块很宽的织锦罩起来,上面还顶着一个巨大的金球。
一百多个轿夫用长长的竹杠抬着灵柩,非常缓慢地向前挪动。
灵柩高高地耸立在他们的头顶上方,显示出威严和庄重。
初升的太阳照在灵柩上,将黄色绸缎变得就像燃烧着的火焰。
在浩浩荡荡的葬礼沿途,还出现了诡异而令人惊悚的一幕。
那是大批如同真人大小的纸人阵列,远远看去,简直分辨不出真假。
中国祭奠死人有焚烧纸制冥器的风俗,如今的清明节在各地的墓地,更是能看到有纸糊的豪华别墅、宝马汽车,甚至纸糊的小姐出售。
虽说是乌烟瘴气,那也是在老祖宗风俗习惯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早在三个月前,清宫中就已经焚烧过大量用纸糊的冥器。
各种做工精巧逼真,惟妙惟肖的钟表、梳妆台、烟杆,这些都是老佛爷身前的心爱之物。
还有一大群纸糊的太监,他们将在阴间继续伺候主子。
葬礼现场的纸人排列整齐,阵容强大,空前绝后,叹为观止。
纸人们个个面带诡异的微笑,如同僵尸一般。
阵列中有身穿清朝官服作行走状的各级官员,有手持兵器骑在纸糊马匹上的将军。
还有大批身穿洋式军服,排列成队的新军士兵,他们有的手持军号,有的肩负洋枪。
被派到阴曹地府去打前站,当然还是装备精良的新军战斗力更强。
许多外国人来到葬礼现场观看。
外务部的官员专门在东直门外的一个小土丘上,为各国公使馆提出的在京人员搭建了一个带顶棚的看台。
洋人须有公使馆发放的入场券才能进入观看。
在东直门内,还有一个单独的亭子,这是为各国外交官和尊贵的商人们,以及新闻界记者们所搭建的。
当时有一名荷兰人在慈禧太后葬礼现场拍摄了数十张照片,留下了流传至今,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
要知道那时的照相机可是新鲜玩意,拥有相机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正是这些照片,让我们得以了解当年葬礼的盛况。
03
可是却也有人因为拍摄慈禧葬礼照片而锒铛入狱,甚至有朝廷大员为此丢掉了官职。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慈禧入葬偷拍事件。
慈禧老佛爷的奉安大典,让直隶总督端方十分上心,因为这件大事是在他的辖区内进行。
说起这个端方,也是清末值得一提的人物,他被认为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端方受到光绪皇帝青睐,在戊戌变法中,他被任命为新筹办的农工商总局督办。
后来在湖北和湖南巡抚任上,在两省分别办起了几十所新式学堂并派出大批留学生。
代任两江总督期间,端方在南京鼓楼创办了暨南学堂,也就是如今校址在广州的暨南大学。
端方还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和第一所省立图书馆的创办人。
端方此人为官也算是正派,在任江苏巡抚期间,他革除陋习,将各州县照例奉送的红包全数退回,用作选派两名当地学生出国留学的费用。
端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最终在四川死于部下哗变,脑袋也被割下示众。
回归到本文,在这次慈禧太后的葬礼中,端方同样也是够倒霉的。
事情要从天津的一间照相馆说起。
清末的天津早早就接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领风气之先的城市。
天津当时繁华的商业街东马路上,有个名叫尹绍耕的人,开了一家“福升照相馆”。
那时的照相馆很稀罕,大抵都是以拍摄人像为主。
尹绍耕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的经营思路倾向于走高端路线。
因为给达官贵人服务的利润回报往往数倍于普通顾客。
特别是,如果像当今的狗仔队那样,将社会名流出现在热点事件时的照片卖给新闻界,那将更是可以得到天价的报酬。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进驻天津的时候,尹绍耕就曾经通过送钱送礼,疏通关系,让福升照相馆取得给袁世凯等人在春秋阅操等重要活动拍照的资格。
1909年6月,端方接任直隶总督后,恰逢朝廷正在大张旗鼓筹备慈禧太后的葬礼。
尹绍耕企图如法炮制,再以金钱开道的方式获得奉安大典的拍摄权,不过端方却不吃这一套。
尹绍耕通过多方打探,了解到端方对于书画古董十分喜爱,于是设法投其所好。
他通过贿赂端方身边一个姓刘的贴身侍卫,得到了给端方所珍藏的字画古董藏品拍摄照片的机会。
一来二去的博取了端方的好感,也熟络起来。
04
慈禧葬礼开始后,作为直隶总督,端方自然是要出席的。
按例,朝廷大员可以带几名随员参加活动。
端方是个新派人物,自己也喜欢拍照。
他也觉得慈禧太后的奉安仪式值得记录下来。
在尹绍耕的恳切请求之下,端方决定让尹绍耕和他的弟弟尹沧田,以及照相馆的摄影助理刘寿山、车夫孟长禄乔装成自己的随从,和他一起参加慈禧葬礼,伺机拍摄。
这样一来,尹绍耕他们便混进了葬礼现场,他们在一路上边走边拍。
送葬队伍到了定东陵后,棺椁要下葬了,文武百官及所有随行人员伏倒了一地,放声恸哭,场面壮观,尹绍耕他们当然不想放过这个镜头。
尽管他们在拍摄过程中已经注意收敛,可是因为陵寝内光线较暗,拍照需要补光才行。
那时的闪光灯是采用镁光灯,在按下快门的瞬间镁光灯内的镁粉被引燃,就像影视剧中常见的那样,伴随着“砰”的一声响,发出一阵耀眼强光。
这么大的动静,使得他们的行迹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场百官惊骇不已。
担任现场警戒的官员立刻着人将他们当场拿下。
负责处理此事的是宣统皇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
载沣倒是想息事宁人,将大事化小。
但有个人却死死揪住不放,他就是隆裕太后身边的红人、大太监小德张。
当月初,隆裕太后任命太监总管小德张坐镇玉田县城,监督由北京到东陵的灵道事宜。
端方和御前护卫张勋、禁卫军首领姜桂题等人一起拜访小德张。
见面时,张勋等人十分恭敬,而端方只是略微动了一下胳膊以示行礼,小德张表面不露声色,却一直怀恨在心。
如今找到了报复端方的机会,小德张随即联手葬礼主管官、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一起,以“妨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故意亵渎”为由要查处端方,隆裕太后也主张要严惩。
端方经过多方疏通说情也没有用,几天后,便被军机处以“恣意任性,不知大体”为由革去官职,成为最短命的直隶总督。
而尹绍耕兄弟因为擅自摄影获“大不敬”罪,被判处监禁10年,罚金数万。
端方的随身侍卫刘某则被判处终身监禁。
05
实际上,为慈禧葬礼拍照的并非天津福升照相馆一家。
北京的端华照相馆,就获准拍摄了整套照片并制作了摄影集《清西太后丧事录》。
上海的同生照相馆也曾应邀进京,专门摄制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丧事的照片。
这件因为照相而入罪的事情引起社会舆论哗然,人们纷纷谴责清廷的封建专制。
广州《时事画报》评论说:“欧美各国君后之相遍地悬挂,未尝以为亵也,今满政府则拍照一相,监禁十年。
专制于此,足见一斑。”
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终于垮台,尹绍耕兄弟随即被释放。福升照相馆后来也恢复了营业。
2007年6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出现一幅民国早年国务总理赵秉钧的大幅戎装肖像,照片一角“福升 天津东马路”的钢印表明,就是当年天津福升照相馆拍摄的。
照片的构图与用光都显示出摄影师高超的技艺,照片后来以5500元拍出。
及至20年后的1928年,慈禧太后那富丽堂皇的陵墓被军阀孙殿英炸开,不但 “老佛爷”的尸体被拉出棺外,遭受羞辱,满棺材随葬的奇珍异宝也被洗劫一空。
与之相比,那次拍几张照片简直算不得什么了。
中国文化很奇葩,一朝当权,便以为可以万世永垂,即便自己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此路不通,可是深受那种奇葩文化浸润的奇葩们,却始终沉湎其中,乐此不疲,直到被推翻,被消灭。然后,后来者又去重复他们所推翻和消灭了的前浪们的愚蠢
慈禧驚人陪葬品面世(組圖)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陳苑)慈禧遺物織金陀羅尼經被首面世引關注。“東陵大盜”孫殿英有眼不識“金鑲玉”,當年被他隨手遺棄的,覆蓋于層層珍寶之上的被子,卻是慈禧陵中真正的稀世珍寶。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究竟有多少奇珍異寶,陵墓當年被盜過程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為您一一揭秘。
秦始皇陵那么多年前就能修的让人不敢去盗墓或者连哪都不知道,慈禧死的时候科技发达多了吧?怎么那么容易就被盗了。
国名党还有一位姓孙的将领也是孙传庭的后人。
不都说孙殿英是个没文化的土匪,有眼不识金镶玉么?怎么会是名门后代?
图太小啦。求大图
为遮人耳目,就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驱走了全部守陵人员,盗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 由于地宫十分坚固,普通的盗墓器械根本无用,就用炸药爆破,才打开慈禧太后定东陵入口,叶赫那拉氏之遗体,虽历经十数年而不腐,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 但孙殿英仍不满足,再掘乾隆皇帝弘历的裕陵,亲自进墓点视宝物,棺椁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获得了无数珍珠、翡翠、玉石、象牙等宝物,整整装了四五十箱,加封盖章后拉回军营。
1928年8月5日,路透社揭露了孙殿英掘墓盗宝的丑闻,举国哗然,引发轰动,许多民众团体电请国民政府,呼吁究查主谋;部分旗人团体,以及前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的溥仪等满人上告到老蒋那里要求严惩。 在全国声势浩大的讨伐声中,国民政府只得摆出一副整饬军纪、严惩主犯的情势,北平当地法院于8月8日派查验吏俞源前往东陵查验乾隆和慈禧棺木;河北省主席商震派兵维护东陵,警备司令张荫梧派兵维护西陵,商震又限令遵化县府严缉盗墓首犯,依法惩罚。
第6军团总指挥徐源泉给部下孙殿英指点迷津,让其设法疏通关键人物,于是,心照不宣的孙殿英,把东陵赃物中一把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的九龙宝剑,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把宝剑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戴笠本人获赠乾隆颈项上价值连城的由108颗朝珠串成的项链。 慈禧的一个翡翠西瓜枕,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慈禧嘴里含的一颗合拢是一个圆球,分隔通明无光,合拢则透露出一道绿光夜明珠,也托戴笠送给了宋美龄。
孙殿英又选择了两串朝鞋上的宝石,送给了孔祥熙和宋霭龄夫妇,并将价值50万元的黄金送给了阎锡山。 由于孙殿英上下打点,包括各军团长、各军长都有份,东陵被盗一个多月,处于无人处理的状况,国民政府方面虽派过大员勘查,却无善后方法,直到8月31日,乾隆遗骨才被复葬。
1928年12月中旬,东陵盗墓案由军事法庭开庭查询,尔后即归于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开庭预审,至6月8日终审,但要犯第8师师长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就将谭温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悬未决的东陵盗案结束。 不久,经孙殿英与阎锡山交涉,盗墓贼谭温江亦被保释出狱,孙殿英则不断加官进禄,升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后被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擒获,身患多种病症死于河北武安县战俘营。
胆大包天啊。。。
不过送礼应该是偷偷的吧,怎么让人都知道了?
果然盗墓者没有好下场。
专制于此,足见一斑”. 现在的中国媒体敢用专制一词吗?没想到清朝在民主的路上还是遥遥领先。
秦制千年恶性循环。
那个年代都一样吧,总有一死啊
腐败的帝制所赐
老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