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停飞!24个荷兰中学生驾船横渡大西洋回家

B
BreakTheStatus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各位小伙伴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先想一想如果你家孩子打电话告诉你他想要花一个半月去探险珠穆朗玛峰,作为家长的你会同意吗?作为学生的你会兴奋吗?
在荷兰就有一群完全没有经验且在加勒比海学习帆船项目的高中生,在非常时期驾驶帆船横穿大西洋,回到家乡。



2020年,3月中旬,这群最小年龄仅有14岁,最大年龄仅有17岁的孩子,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在飞机航班停飞的情况下,花了5个星期,选择乘船穿越加勒比海成功回到了荷兰的家。当这个消息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时,人们都会惊叹:天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太难了!
那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一、坚定的信念
“回家,我一定要回家!”还没有长大的学生们在遇到这辈子最艰难且孤立无援的时候,最想要回到自己的避风港,他们靠着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勇敢面对一切,支撑着他们奋力前行。

二、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

光有信念是不行的,文章开头写到他们是在加勒比海参加一个为期6周的帆船学习项目,那证明他们其实都有一定的航海知识和航海技能。有一定的经验会让他们更有信心,让他们横渡大西洋时也能做一份贡献。



三、有经验的船员和教师帮助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有了经验丰富的船员就能保证航海时能更加顺利,有了带队老师就有了主心骨,就能确保学生们在船上的学习和生活也更加有秩序、有意义。在这长达35天的航行里,学生们能够乖乖在船上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船员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四、硬件设备支持
诚然这群学生乘坐的船是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怀尔德天鹅”号。虽然这艘船年纪有点大,但它性能稳定,质量不错,横跨大西洋、穿越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危险操作”对它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五、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其实说了这么多,学生们能够启程回家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父母就不担心和害怕孩子们迷失在大西洋吗?当然担心!但面对孩子们期望的眼神,他们的父母选择了放手,让孩子们勇敢面对一切!



对此,各位网友怎么看呢?如果给你们一次独自横跨大西洋,穿越百慕大三角的机会时,你们愿不愿意冒一次险?愿不愿意接受一次挑战?
h
hnlaser
技多不压身啊
x
xuemeiwangchen
太勇敢了! 牛!
c
cannie
美洲大陆就是荷兰人最先过来的吧?
G
Gloria780327
祖上当过海盗嘛? ☆ 发自 iPad 华人一网 1.14.06
C
Cinderella_smile
niu !
F
FaEnth
牛,荷兰作为一代航海家,下一代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的了,每个民族都有其特点,挺好的,都一样的话多无趣
驫龘麤靐
美洲大陆就是荷兰人最先过来的吧?
cannie 发表于 5/5/2020 10:52:05 AM

肯定不是荷兰最早,不过当年纽约的确是叫新阿姆斯特丹。
F
Fhu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s
safari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 这个是关键吧。原来充满风险的现在成了一个带着刺激和兴奋的旅程。
l
lucia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这个这个,这个其实是坐船回家吧。
g
guitu
不愧是海盗后裔啊
g
ggbreeze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Fhu 发表于 5/5/2020 10:59:21 AM

这也太爽了,即安全又刺激的旅行
s
sillynut
荷兰人牛!
c
cuzemel
这船是1920以前造的。。。
孔雀翎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这才是这次航海的主力吧
m
mumbairunner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这个这个,这个其实是坐船回家吧。
lucia 发表于 5/5/2020 11:07:44 AM

300吨的帆船横渡大西洋,有船员又怎么样,来点小浪,颠簸就够受的。帆船可不是四平八稳的,不但经常变方向走“之“字形,还需要调整船身的倾斜角度,需要乘客的配合移动调整重心。学生们还参与了船上的工作,比如收帆之类,可不是轻松的活。
x
xizzhu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 这个是关键吧。原来充满风险的现在成了一个带着刺激和兴奋的旅程。

safari 发表于 5/5/2020 11:00:42 AM


而且还不是条小船
g
gatobarb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 这个这个,这个其实是坐船回家吧。
lucia 发表于 5/5/2020 11:07:44 AM


是啊,标题党。150年前大多数人都是坐帆船。MayFlower才180 吨。
梅干茶泡饭
去过荷兰的都知道 那边人人都会划船 人人自行车 嘿嘿
y
yoyo2007
英文的新闻说这个船跨洋航行是常态,区别是这次除了船员还有有得到父母同意的十几岁的小年轻一起走。
S
Stella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b
bw376
太牛了!多棒的经历!
n
nevergetlost
这是个project来玩的吧,没必要,感觉比较危险
q
qingcongsuiyue
各位小伙伴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先想一想如果你家孩子打电话告诉你他想要花一个半月去探险珠穆朗玛峰,作为家长的你会同意吗?作为学生的你会兴奋吗?
在荷兰就有一群完全没有经验且在加勒比海学习帆船项目的高中生,在非常时期驾驶帆船横穿大西洋,回到家乡。



2020年,3月中旬,这群最小年龄仅有14岁,最大年龄仅有17岁的孩子,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在飞机航班停飞的情况下,花了5个星期,选择乘船穿越加勒比海成功回到了荷兰的家。当这个消息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时,人们都会惊叹:天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太难了!
那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一、坚定的信念
“回家,我一定要回家!”还没有长大的学生们在遇到这辈子最艰难且孤立无援的时候,最想要回到自己的避风港,他们靠着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勇敢面对一切,支撑着他们奋力前行。

二、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

光有信念是不行的,文章开头写到他们是在加勒比海参加一个为期6周的帆船学习项目,那证明他们其实都有一定的航海知识和航海技能。有一定的经验会让他们更有信心,让他们横渡大西洋时也能做一份贡献。



三、有经验的船员和教师帮助
与这群学生同行的还有12名经验丰富的船员和3名教师。有了经验丰富的船员就能保证航海时能更加顺利,有了带队老师就有了主心骨,就能确保学生们在船上的学习和生活也更加有秩序、有意义。在这长达35天的航行里,学生们能够乖乖在船上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船员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四、硬件设备支持
诚然这群学生乘坐的船是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怀尔德天鹅”号。虽然这艘船年纪有点大,但它性能稳定,质量不错,横跨大西洋、穿越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危险操作”对它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五、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其实说了这么多,学生们能够启程回家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父母就不担心和害怕孩子们迷失在大西洋吗?当然担心!但面对孩子们期望的眼神,他们的父母选择了放手,让孩子们勇敢面对一切!



对此,各位网友怎么看呢?如果给你们一次独自横跨大西洋,穿越百慕大三角的机会时,你们愿不愿意冒一次险?愿不愿意接受一次挑战?

BreakTheStatus 发表于 5/5/2020 10:29:00 AM

这根本不是独自横跨大西洋 啊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为什么一有事情就想回家,不能在当地呆着吗?多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就不行了吗?巨婴!
k
keluoyi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Stella 发表于 5/5/2020 5:10:20 PM

lol,我还见过几个月的婴儿飞行往返中美呢,多么探险精神啊,同机的还有爸爸妈妈和飞行员。
n
nj_guy
一个人做sailing circumnavigation一直是我的梦想。
b
buguake
船员表示明明是我开船带人回去,为什么我不配在标题上拥有姓名。。。
b
bioyoyo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Stella 发表于 5/5/2020 5:10:20 PM


我闺女baby的时候就坐到了Orz
p
plainlake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Stella 发表于 5/5/2020 5:10:20 PM


哈哈哈哈,大家太幽默了
h
hkmty
家长和老师太赞了!

国内老师肯定不肯负这么大的责任,现在的老师连带小朋友出去郊游什么的都不肯了,怕出什么事,磕了碰了的,要负责任。家长也绝对不会同意,才中学生

这一点上欧洲人真的很赞

.
h
hkmty

300吨的帆船横渡大西洋,有船员又怎么样,来点小浪,颠簸就够受的。帆船可不是四平八稳的,不但经常变方向走“之“字形,还需要调整船身的倾斜角度,需要乘客的配合移动调整重心。学生们还参与了船上的工作,比如收帆之类,可不是轻松的活。

mumbairunner 发表于 5/5/2020 11:27:57 AM


RE

欧洲孩子,或者说西方孩子,比起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动手能力都很强,也不娇气

.
不吃鱼翅
早就看见这个新闻,我只能说难怪当年人家航海那么牛。同样的情况下换成华人家长,估计没几个会同意,宁可多花钱让孩子各种转机回来吧。
大青椒
有卫星导航,有气象雷达,真不算什么。 需要做的就是在船上看看风景, 要是游回去才算厉害。
花海无边
早就看见这个新闻,我只能说难怪当年人家航海那么牛。同样的情况下换成华人家长,估计没几个会同意,宁可多花钱让孩子各种转机回来吧。
不吃鱼翅 发表于 5/5/2020 6:37:58 PM


话说这次中国小留和家长应该是最惨的了,各种转机辛苦折腾和担忧焦急

这些荷兰孩子如果不航海,很可能也会被荷兰包机接回。有一个班的好像是丹麦的中学生在肯尼亚做project,疫情爆发断航,就被丹麦包机接回了。唉,这次中外之间真是惨烈的对比……
b
bluelily888
回复 22楼Stella的帖子 太逗了
d
deelan
太厉害了,佩服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17楼mumbairunner的帖子 300吨的帆船,真心不小了。当年哥伦布的旗舰也就是这个级别。
r
rabbit45
什么破标题,明明就是在3个老师的照料下坐船回家啊…架船的明明是12个船员。
h
hkmty
什么破标题,明明就是在3个老师的照料下坐船回家啊…架船的明明是12个船员。
rabbit45 发表于 5/5/2020 9:13:33 PM [/url]


这些孩子先接受了三星期的航海训练,就是要学着自己驾船的…… 光是坐船的话不用训练吧
m
meningitis
在美国的小留可以凑钱买一条大帆船雇十个水手回国了。
c
cheeseball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Stella 发表于 5/5/2020 5:10:20 PM

It is not legal in USA.
h
hkmty
在美国的小留可以凑钱买一条大帆船雇十个水手回国了。
meningitis 发表于 5/5/2020 9:21:25 PM


他们的钱是父母的吧,父母听说他们要航海回国,根本一个子也不会给的
h
happy3001
挺好的,在实践中学习,能有5星期和老船员一起航行,相当于实习了。
h
hkmty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Stella 发表于 5/5/2020 5:10:20 PM [/url]


这个回帖居然得了高赞

这些孩子接受了三星期的训练,是真的要学习自己驾船的。欧洲不少家庭有船,假期就是全家航海,这些孩子很可能本来就已经有些经验了

你儿子真的驾车了吗。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吗

.
m
missyoungforever
厉害佩服
C
Confuse


这个回帖居然得了高赞

这些孩子接受了三星期的训练,是真的要学习自己驾船的。欧洲不少家庭有船,假期就是全家航海,这些孩子很可能本来就已经有些经验了

你儿子真的驾车了吗。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吗

.

hkmty 发表于 5/5/2020 9:29:24 P


开船要比开车容易太多了。重要的是水文知识,这个估计靠的是船员。有个船员在旁边指点,“开船”真是每个人都行。
用帆船航行是另一回事。这个真的需要很多的练习和体力。看起来他们是学了学,至于有没有真用帆不好说。我认识的朋友都是玩帆半小时以后转机动坐下来喝啤酒。他们要是用帆走的应该大书特书一把。
吐槽用户
挺好。
我是王凯
感觉好有意思。
g
gem
同理我儿子6岁半就驾车纵穿了美国。多么要探险精神啊。同车的还有他驾驶经验丰富的爸爸妈妈。

Stella 发表于 5/5/2020 5:10:20 PM

[img]blob:https://forums.huaren.us/49a648e5-fe93-4957-b7db-0f310515513b[/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