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侧面说明屠呦呦的人品上佳,没有向魔鬼出卖自己的灵魂。 dizia0220 发表于 3/1/2020 8:41:00 PM
看看这次疫情冒出来的几个院士,屠女士还是不要做院士好,否则太丢人。
近两天“屠呦呦落选院士”突然上了热词榜。界面新闻查询发现,按照规定,2020年并非增选院士的年份。2020年2月29日,中国工程院相关工作人员也向界面新闻表示,上述消息不实,两院院士去年刚刚增选过一轮,且屠呦呦并没有参选。 滔滔两岸潮 发表于 3/1/2020 8:47:21 PM
回复 1楼Yvlonyne的帖子这种帖子的真实性非常存疑!国内院士是要申请的,很怀疑屠是否申请了。另外,选院士是投票的,合理操作是不会给出落选理由,去给人争论。所以这可能为了写论点,编出来的论据的帖子。 EEswine 发表于 3/1/2020 8:42:53 PM
看看这次疫情冒出来的几个院士,屠女士还是不要做院士好,否则太丢人。 tobeornottobe 发表于 3/1/2020 8:34:57 PM
对于一个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来说其他荣誉都是浮云了吧 风 发表于 3/1/2020 8:37:57 PM
她水平比那些院士高多了 en010272 发表于 3/1/2020 11:48:43 PM
除了狗屎运搞出青蒿素,屠呦呦就是负贡献。迷信推广中医,参考文献造假,抢credit。没办法,运气好啊。 zhegufei 发表于 3/2/2020 1:28:05 PM
评选委员会给出了她落选的理由:
1、没有留洋背景,2、没有博士学位,3、没有足够的论文。
三条理由,尤其是第三条,令人大跌眼镜。
而与此同时,外媒体对屠呦呦教授的评价是,她是能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图灵并列的巨人(有点过了,但赞美溢于言表)!
这样看来,屠呦呦教授的再次落选,到底是一种“长脸”,还是“打脸”呢?
与她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曾经三次落选院士评选,不过,他终于在第四次评选中成功入选!
既然这么看重论文,那就来聊聊论文吧
论文反应的是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这一点无可厚非。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称之为论文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得上是论文呢?
屠呦呦教授的论文数量及其稀少,因为她和她的团队长期埋头于各种理论研究和试验,也许上万次的实验才能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那论文数量自然不会多。
爱因斯坦先生在1905年里仅仅发表了5篇论文,这5篇论文是划时代的,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界,所以1905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区区5篇论文,数量上跟现在动辄成百上千的SCI论文没法比,但内中凝结的却是爱因斯坦先生前期多年的研究心血。
他们是不是不能多写论文呢?绝不可能!给病毒改个名字,赞美一下师娘,甚至上小学的儿童习作,连这些都能凑出论文来,那么这么多次实实在在的实验和研究,不是更可以吗?
那他们为什么就不去写呢?
原因很简单——浪费时间。最后的研究结果没出来,想要发表论文,就得花时间去找“创新点”,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修图修改措辞,让论文看起来意义重大。
宝贵的时间都拿去做文字和图片功夫了,那哪还有做理论,做实验,处理数据的时间呢?还不如等到最后成功了再一并发出,这就是实干家的思维!
所以,在爱因斯坦先生1905年的五篇论文面前,在屠呦呦教授少得可怜的几篇论文面前,某些“大牛”的500篇SCI论文恐怕根本就谈不上论文,简直轻如鸿毛!以屠呦呦教授的论文为标准,这么多的两院院士,又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文章呢?
所以,论文并没有错,关键问题在于很多科研人员为了凑数,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硬是将科研过程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而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科研人员论文写作水平急剧提高,但科研水平急剧下滑,科研成果转化率跌入谷底的现实。
论文必不可少,但论文的门槛,必须大大提高!整天琢磨写论文凑数者在堂,实干者将永无出头之日。只有让那些整日忙着拿小事写文章的沽名钓誉之徒白白忙活,无人再愿意为这些事情而分散精力,才能让我国科研水平冠绝全球!
事实上,现在屠呦呦已经不再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因也很简单,她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这一份奖章的荣誉,要远高于,中国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名头,另外一方面,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她的贡献与成就有目共睹!
另外一方面,她的年龄已经太高了,说来也比较可笑,中国的院士体系规定了年龄申报制度,03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为了确保院士增选质量,保持院士群体的学术活力,规定:
即要求被推荐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对65岁以上的被推荐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但愿这次教育部科技部等三部委发文,将会改变中国的教育与科研现状!但愿不久之后,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与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事实上,中国现在并不缺杰出人才,只是杰出人才如何得到该有的奖励?饶毅所言:“在中国,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你做再好的研究,都不如拉好关系。”
颜宁在中国落选中国的院士,但两年之后成为了美国的院士,离开清华大学,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Shirley M. Tilghman终身讲席教授!
钟,李,高,还有夫妻肺骗舒院士,呵呵…… 几十年读书科研养成的对院士群体的仰望一朝破灭
屠呦呦没有参选,看起来确实很有个性
Re this
就是。中国这帮学术贵族,其实不学无术。
貌似还是以屠做说辞,想说明发论文是浪费时间,耽误很多做实验室做研究的时间,大家都不发论文,都好浑水摸鱼。
十分同意,尤其是那个“没有留洋背景” 就算是真的有这么个原则,也根本不可能拿出来说
到诺奖级别可以尽情揶揄院士了吧😄
看到过一个诺奖得主写的信,收件人有院士,他自己不是院士,最后还随口一句
‘当然了。。我也不是院士,我懂啥啊?’
立马笑倒
除了狗屎运搞出青蒿素,屠呦呦就是负贡献。迷信推广中医,参考文献造假,抢credit。没办法,运气好啊。
我相信是真的,我爸当年在国内评职称,内部那个黑暗啊,明明他评分最高,硬是可以被某领导挤下去,还好他也是在专业内比较有名了,那些不要脸的把最后名单申报上去时上面有人问,你们单位的那个谁谁谁为什么没有?那些🐷被打脸,又赶紧回来把他的名字补上去。
你狗屎运一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