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留韩学生返回韩国被立刻确诊,还相信各地0确诊吗?

庚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1月初武汉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武汉一直在喊可防可控,没有新增病例。然后在泰国机场的武汉旅客被抓出新冠肺炎病例。现在辽宁的人到了韩国就确诊了。这该怎么扯皮?是辽宁的还是韩国的?
https://new.qq.com/omn/20200301/20200301A0N5NL00.html
人民网沈阳3月1日电 据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当地时间3月1日上午,韩国江原道政府在其举行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情况记者会上通报称,韩国国内首例中国留学生确诊案例,21岁的中国留学生Y某,老家在中国沈阳。
沈阳市疾控中心迅速启动调查,经向Y某本人及其亲属了解,Y某系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人,韩国加图立关东大学在校学生。Y某于2019年12月16日从首尔回国,之后一直在铁岭市昌图县度假期至2020年2月28日。2020年2月28日上午6时Y某与其亲属驾驶私家车从铁岭市昌图县出发,于当日上午9时到达沈阳桃仙机场,中途未在沈阳做停留,11时15分乘坐大韩航空公司KE832航班前往韩国仁川。Y某在机场候机时全程佩戴口罩,机场健康监测无异常状况。
M
Menshen
当然算韩国的,好好一个人下飞机就被传染了🤪。现在tg已经把网彻底封了,还不是说有几个新增就是几个
正版凤姐
土共说是零就是零,别的说法都是海外敌对势力诬陷我党
F
Foodstar
现在还有关心国内多少病例吗?浪费时间去研究
h
hfx11
加拿大几个都是下了飞机就去测,就确诊的。在国内不发烧猫家里不可能拉你去测的。
s
shi557
仔细想想真可怕
w
wyfyw
回复 1楼庚子的帖子

仁川机场到这个韩国加图立关东大学,直线距离超过100mile了,基本上是从半岛的一侧到另一侧。Y肯定要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他从家到沈阳机场,坐的私家车。

沈阳消息公布的很及时,我觉得把Y的亲属,和仙桃机场的密切接触者,测一测就搞清楚了。
l
ljmdtc
如果是2月28日到韩国后感染的,两天后的3月1日测出阳性也不是不可能
l
lookupon
很大可能是在中国就感染了的。我对国内的数据根本不看了,假的东西看了浪费时间。
m
miho21
跑到成都的80个韩国人里面据说也有确诊的
c
currycat
细思极恐。。。
j
jiandanshenghuo
为啥不能是到了韩国以后,或者在飞机山上感染呢?客观的说,也不是没可能啊?
c
chartgame
墙内信就行了呗
s
s9441314
牆內的數據是活在平行時空的
f
fitzroy
2月28, 2月29, 3月1,这种三天查出来就不要去spin了。便秘硬要去挤出点什么来。
F
FenX
有无症状携带者
t
trdxyc
我觉得这个PCR核酸检测不是很靠谱。判定阴性和阳性的阈值很弹性。很可能中国和外国标准不一致。即使在中国,武汉和其他省市的判定也不一定一样。
g
gelunbu
刚看了最新数据 广东山东还有一两例新增 北京也有一例
a
arabdopsis
国内一复工 各地齐刷刷的都是零或1 国内还真有人信
V
Vera1237
要不共同第一作者? zszszs
w
wendylee
国内的实际盒子自己的专家都说了只有30-50%准确率 如果一开始症状不明显根本就测不出来 而且现在很多地方不是重症根本就不会上报
弹指芳华
Who cares。 他们爱咋滴咋滴
h
hnlaser
土共上个月就重新定义过确诊了,要核酸阳性加上有症状才算,如果没有症状,无需上报为确诊
L
Lightwinds
到了韩国不是还有几天时间差么?凭什么能断定哪里感染的? 再说,无症状携带者,懂么?
b
bestpeggy
到了韩国不是还有几天时间差么?凭什么能断定哪里感染的?
再说,无症状携带者,懂么?
Lightwinds 发表于 3/1/2020 11:21:34 PM

就一小時時差
w
whyisthis
楼主不会是拿钱发帖带节奏的把? 新闻明明说这个人是2020年2月16日从韩国回乡,怎么把时间改成了2019年12月16日?
青蓝冰水

就一小時時差

bestpeggy 发表于 3/1/2020 11:23:13 PM

人家说的事时间差……
o
oceanmist
楼主不会是拿钱发帖带节奏的把?
新闻明明说这个人是2020年2月16日从韩国回乡,怎么把时间改成了2019年12月16日?
whyisthis 发表于 3/1/2020 11:42:34 PM

lz会说新闻不可信,都是假的。
青蓝冰水
楼主不会是拿钱发帖带节奏的把? 新闻明明说这个人是2020年2月16日从韩国回乡,怎么把时间改成了2019年12月16日?
whyisthis 发表于 3/1/2020 11:42:34 PM


你从哪看的新闻?我看楼主给出的时间好像和人民网一样的。
庚子
楼主不会是拿钱发帖带节奏的把?
新闻明明说这个人是2020年2月16日从韩国回乡,怎么把时间改成了2019年12月16日?
whyisthis 发表于 3/1/2020 11:42:34 PM


哪个新闻说的。我都提供链接了,点进去看看不会啊?
感觉我抓住了新手wm一只
青蓝冰水
庚子
要不共同第一作者?
zszszs
Vera1237 发表于 3/1/2020 11:14:40 PM


哈哈,按照宣传部的宣传口径,这得美国做通讯作者。
h
huarenmochi
今天看新闻才发现,韩国教会不是一个大妈传了那么多,而是some members went to Wuhan in January...人数尚未确定。
庚子
如果是2月28日到韩国后感染的,两天后的3月1日测出阳性也不是不可能
ljmdtc 发表于 3/1/2020 2:00:33 PM

2月28日大概下午2点左右到韩国,估计到了机场入关后被抓去取样测试(毕竟中国人刚到韩国),测试至少2-3个小时,然后3月1日上午发布会。你说在韩国染上几率多大?这病在刚开始染病几天核酸检测是根本检查不出来的。当然你说是韩国陷害咱们也没话说。
f
fio
回复 17楼trdxyc的帖子 http://www.mittrchina.com/news/4771 “假阴性”漏诊肺炎病例隐患大!核酸检测不牢靠,纳入CT诊断查漏补缺 2020-02-09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网 近日,多地新冠肺炎“假阴性”临床病例被陆续曝出,在疫情防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从早期的万众期待,到现在备受质疑。 天津市卫健委官网通报的一例女性感染病例显示,1月21日患者出现发热后,前后共做了三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2 月 1 日第四次检测后才呈阳性。另据新京报、南方周末等相关报道,在杭州一所医院,有病人测了 6 次核酸试剂都为阴性,直到第 7 次才测出阳性;北京一名病例 3 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包括日前不幸去世的“抗疫英雄”李文亮医生,3 次核酸检测中,第一次结果未知,第二次为阴性,直到第三次才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 这样的情况究竟有多少?2 月 5 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 30% 至 50%。 这个数据吓人的地方在于,如果只靠核酸检测来确诊病例,那么可能会有大量患者检测结果是阴性,显示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这部分患者会被安排居家隔离或送入发热门诊或普通门诊,导致家庭集体发病、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 截至 2 月 8 日 24 时,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37198 例,疑似病例 28942 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仍高达 371905 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188183 人。确诊病例之外,对于数量庞大的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仍是基本的防控措施。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潜在病例进行检测隔离,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火速上市的核酸试剂盒如果不太准就可能让漏诊病例助推疫情蔓延。改善检测手段,查漏补缺已迫在眉睫。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流行病学家雷娜·麦金泰尔 (Raina MacIntyre) 告诉 DeepTech,新冠病毒采样部位很重要。肺部的病毒载量比咽部多,所以感染者的咽拭子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医生需尝试从患者肺部(痰液)采集粘液标本,这个样本的阳性可能性更大。如果患者是新冠病毒接触者或者来自高风险地区,那么就需要连续检测。 肺部成像也可能有所帮助,因为病例报告显示,没有症状和轻度症状的人在普通胸部 X 线 (CXR) 和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 (CT) 可能显示肺炎。从这个角度看,一些患者在治愈后复发可能源自咽拭子检测假阴性,当然,治愈复发的另一个可能是重症发作之前的前驱症状,医生会误以为前驱症状已经治愈。 “假阴性”埋下持续扩散隐患 在 2020 年 2 月 3 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发了一条朋友圈引起广泛关注,她强调这是一个一线影像医生的大声疾呼:“别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 CT 影像作为目前 2019-nCoV 肺炎主要依据”。 她表示,核酸检测是目前抗疫一线主要的检测手段,而结果不准造成的漏检导致家庭聚集性发病越来越多,放任不管后果难以想象。 “假阴性”漏诊肺炎病例隐患大!核酸检测不牢靠,纳入CT诊断补缺 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检测准确度?答案是多元的。 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也对外表示,受采集方式、技术、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等因素影响,咽拭、鼻咽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现在是 30%~40%,检测呈阴性不能排除感染新冠病毒,多次检测也不能排除。 张笑春回应媒体时总结,类似假阴性的问题可能主要由几方面原因造成:“首先,核酸采样存在局限性,通常采取的是口咽或鼻咽部的分泌物,而患者肺泡的病毒载量和上升到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是有可能存在差异的;第二,采样的准确性与操作者个人有一定关系,每个人采样时操作不一样,也可能导致采样误差;第三,目前核酸试剂盒研发的时间特别短,产品稳定性不高;第四,同样因为时间太仓促,生产厂家不同,生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参差不齐,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第五,也是最新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器官侵害的特异性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有 3 个重要环节,即采样、提取、样本扩增。采样一般包括口腔咽拭子、鼻腔拭子、肺泡灌洗液等,需要通过拭子获得包含人体细胞的样本,这是进行下一步病毒分离提取和检测的前提;采样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比如没刮到指定位置,没有刮到足够多的样本都是常见的现象。 新冠肺炎病情阶段不同,病毒在体内感染的区域也会不同,后期被感染细胞会蔓延到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而最初可能是隐匿于肺部病变的。很多病人咽拭子阴性,但肺细胞里其实已有病毒,咽拭子擦拭只在口腔两腭弓、咽喉、扁桃体上的分泌物标本,在感染早期可能导致检测不到病毒。 2 月 4 日,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表示:“从呼吸道标本来讲,肺泡灌洗液敏感性要高于痰的结果,痰的结果又高于咽部的。” 但目前,口腔和鼻腔取样在疫情中应用广泛,因为这样的方式最简单,操作性最强,下呼吸道和肺泡灌洗液的提取需要气管镜、获取痰液乃至更专业的操作,在当前疫情阶段,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基数庞大,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经过如此复杂的操作进行采样,加上当前一线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和采样人员紧缺,缺乏专业经验的人员操作很可能获取不了有效样本。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云彦曾在 2 月 6 日通报称,目前疫区医护人员配备仍有 2250 人左右的缺口,且这是一个保守的数据。“特别在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和感染科这些科室方面的医师更加短缺。”杨云彦强调。 此外,采样有效只是一个基础前提,之后的样本运输需要专业冷链物流,试剂盒需要零下 20 度的储存环境,且能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和人员都比较有限,检测人员工作量每日高负荷运转等等,稍有不慎都会造成样本失效或者样本污染。 据武汉市卫健委披露,武汉目前已有 35 家相关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武汉现有检测试剂库存约 10.9 万份,每日可以检测 7000 余份样本,截至 2 月 6 日,武汉市已累计检测样本 4.3 万余例;为了提高检测速度,湖北省已扩批核酸检测机构数量达 97 家中,包括 66 家医疗机构、18 家疾控中心和 13 家第三方机构。业内人士认为,不同级别机构的检测能力存在差异,也可能对最终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假阴性”漏诊肺炎病例隐患大!核酸检测不牢靠,纳入CT诊断补缺 图|企业加急生产新冠肺炎检测试剂产品(来源:华大基因) 试剂盒质量和标准参差不齐 除上述各环节之外,核酸检测试剂盒本身或也存在不足。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迅猛,试剂盒供应量成为急缺医疗物资,为提高供应量,国家药监部门采用了《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让相关企业进行快速生产上市。 截至目前,药监局已应急审批了 7 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包括之江生物、捷诺生物、华生生物、华大制造、圣湘生物、达安基因、伯杰医疗等企业率先涉足,另有不少药企都在积极布局,据悉目前申报的企业超过 100 家。 在 2 月 3 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称,截至 2 月 1 日,各家企业的日均试剂盒产能合计达到 77.3 万人份,相当于疑似患者的 40 倍。 产量几乎不是问题,为了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企业一旦有成熟产品,药监局就会纳入应急审批程序,进行评估和审核。 针对舆论对于核酸检测试剂有效性的质疑,2 月 8 日,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稽查专员江德元回应,已批准的产品都有相应的临床使用的实验,完成了产品的注册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提交了临床评价资料和相应的研究资料。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相关的资料表明,产品性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的规定,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靠性可以得到保障。 但众所周知,当前的测试盒几乎都是面对疫情临时研发赶工生产的。业内人士认为,常规来讲,一款试剂从研发到拿证,最终进入临床应用之前,至少需要要 2-3 年,甚至多到 3-5 年的反复验证才能上市,现在这批试剂盒连 1 个月都不到就审批通过了,从研发产品到获证,最短用了不到 20 天时间,产品研发过程更是缩短至几天。 火速上市的试剂盒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统一明确的行业标准,而配套溶液的一致性、聚合酶的活性、PCR 仪器、病人采样情况和核酸提取方式不同等都会进一步造成检测精准度差异。 来自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任鲁风在接受《商学院》采访时介绍,目前主流的新冠病毒采用的基本是荧光定量 PCR 法,光是检测靶点,世卫组织推荐的就有 6 套,即便使用同一套检测靶点,也会因试剂盒的成分组成差异导致生化反应存在细微差别,此外,酶、离子用量和溶液、底物浓度配比都会影响试剂盒的灵敏度。 目前国内对试剂盒的评价标准主要是通过临床对比实验来看检测效果,就新冠病毒而言,只有阴性、阳性符合性标准,并无试剂原料质量标准,配方也只规定了组成成分,并不规定具体比例,公开标准也均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 那么,标准能快速进行统一么?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问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短期内就让国家制定出细则标准并不现实,企业需要多观测临床效果和检测机构的实际反馈,积累相关经验,加快升级和改善试剂产品的准确度。 “假阴性”漏诊肺炎病例隐患大!核酸检测不牢靠,纳入CT诊断补缺 第五版方案纳入临床诊断 来自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的一位医生认为,补充对于 CT 重要性的强调,主要是基于目前核酸检测的几大缺陷:一是检测数量和时效受到制约,二是由于多种原因存在假阴性或者说阴转阳的现实问题。 而关于 CT 的问题也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 CT 是否能够鉴别新冠肺炎感染和其他感染;第二,就是交叉感染风险的问题。CT 的意义在于给临床决策和防疫决策做参考,而不是理论上的确诊。 理论上,每一类肺炎患者都是有其特征性的 CT 征象的,但 CT 不能百分百鉴别感染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里提到,加入 CT 后相当于扩大了检测范围,主要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 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肺部疾病的影像特征有很多,而 CT 诊断可能会出现误诊,会把很多本来不是新冠感染的患者纳入新冠感染。不过 CT 的诊断效率高,不需要像试剂盒检测一样来回要等几天才出结果,不存在患者排不上号以及取材稳定性的问题。所以目前,肺部 CT 影像检查可作为核酸阴性的辅助排查手段发挥作用,掌握新冠肺炎感染的肺部影像表现特征性很重要,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双肺通常可见大片磨玻璃样影。 一线检测方案目前已经有了改进。2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允许湖北省将 CT 影像医学的临床表现纳入诊断标准,更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和出院标准,并对湖北省内外患者做了检测区分。湖北省内患者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的分类。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 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仍然要尽快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标准没有改变,仍是试剂盒检测阳性和基因测序与新冠病毒高度同源。 还有其他检测方式么?当然有,比如血清学抗体检测、基因测序等,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抗体试剂盒的研发周期要比核酸试剂的周期更长,针对新冠肺炎一时半会难有成熟产品,而基因测序虽说是最精准、最全面的检测方式,但测序时间会比试剂盒方式要长,且检测成本可能是试剂盒的 10 倍以上。 官方通报之外,还潜在多少没有进行隔离的“假阴性”病例仍然未知,只有尽快排查清楚才能切断病毒传播链,我们与病毒蔓延比拼的不仅是检测技术,也是速度、效率和时间。
f
fio
回复 16楼FenX的帖子 http://china.caixin.com/2020-02-26/101520417.html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并入确诊统计 2020年02月26日 07:15 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刘登辉)截至2月24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77658例,但这一数字并不包含无症状感染者。从国家卫健委2月4日下发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开始,明确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明确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和感染规模对于疫情防控亦非常重要。但在疫情通报中,这部分病例尚不对外披露。   财新记者获知,2月5日前,无症状感染者网络直报按照第三版防控方案与确诊病例单独报告,但2月5日国家疾控中心明确将无症状感染者暂时算入确诊病例中,同时注明所含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各省公布数据将无症状感染者计算在确诊病例里合并报告。至2月7日,第四版防控方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再次被要求与确诊病例单独报告,此后出现地方从确诊病例中核减无症状感染者现象。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这部分人群目前规模有多大?官方在每日疫情通报中未披露相关数据。2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论文,其中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共收到国内报告病例72314例,含有889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占1.2%。   2月9日,黑龙江省卫健委在疫情速报时提到,国家卫健委2月8日在确诊病例中核减该省13例无症状感染者,即无症状感染者不算确诊病例,曾引发外界讨论。   当天在黑龙江省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二级调研员赵昱辉称,根据2月7日发布的第四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分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而不是统一称为确诊病例。“黑龙江省过去没有任何症状但检测阳性的病例共有13例,8日被国家卫健委统计为无症状感染者,不再计入确诊病例。”   2月20日,《自然》杂志还发表过文章对此评论,中外科学家对于这些阳性检测者纳入确诊病例存在争议。财新记者查询相关文件发现,早在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三版防控方案就要求无症状感染者在病例报告中与确诊病例单独报告,防控方案更新至最新第五版一直要求无症状感染者单独报告。 无症状感染者不计入确诊病例   根据财新记者梳理,无症状感染者在官方文件中提出是在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三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中,这份方案首次提到,要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感染者(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病例网络直报系统中,诊断的所有病例分别选择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进行报告。其中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统一选择“阳性检测”报告。   至2月4日第五版诊疗方案中,轻症病例被纳入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后,2月7日发布的第四版防控方案中删除了轻症病例定义,病例上报中,阳性检测特指无症状感染者,仍是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单独报告。   也就是说,至少在1月28日,官方文件中就未将无症状感染者算作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报告也是和确诊病例单独上报。但直到2月7日第四版防控方案发布后,地方出现核减无症状感染者病例现象。2月8日,黑龙江核减13例,山西省也核减一例。   财新记者从黑龙江省疾控中心获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三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将病例正式分类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2月1日黑龙江发现并报告首例无症状感染者,请示国家疾控中心无症状感染者不列为确诊病例,实行单独报告。   但在2月5日,国家疾控中心明确将无症状感染者暂时算入确诊病例中,同时注明所含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因此2月5日起,黑龙江省公布数据将无症状感染者计算在确诊病例里合并报告。2月7日国家出台第四版防控方案,又要求无症状感染者不再计入确诊病例中,实行单独报告。   2月9日,黑龙江省公布确诊病例数据,对前期13名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核减处理。截止2020年2月25日24时,黑龙江省无症状感染者中共有15例转为确诊病例,现存无症状感染者104例。   直至现在,无症状感染者仍不能算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官方也未曾通报过该部分人群规模。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2月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按照疫情发布相关规定,仅对外公布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病例,不需对外公布”。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要求也在几版方案中陆续提高。如在第三版防控方案中,如当地发生强度较大流行,医疗资源紧张时,无症状感染者可采取居家治疗和观察。但第四版防控方案中,无症状感染者需集中隔离14天,或隔离7天后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2月21日更新的第五版防控方案中,又提出在集中隔离14 天基础上,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可解除隔离。   几版方案都要求,“无症状感染者”要根据临床进展,及时予以报告、订正。第四版防控方案明确称,无症状感染者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   如四川省甘孜州在2月25日启动无症状感染者筛查订正工作,根据影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等结果,将首批筛查的7名无症状感染者中2名患者订正为轻症确诊病例。 并入确诊病例争议   在《自然》杂志2月20日发布的文章中,中外专家曾对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应该纳入确诊病例存在争议。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解释国内一直要求阳性检测病例不计入确诊病例。他说,核酸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了病毒。实验室检测通常会通过咽拭子或鼻拭子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但在一些人身上,病毒可能尚未进入细胞并开始复制。   “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他说,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存在这样的“携带者”,这些人虽然核酸检测呈阳性,但实际上并没有被感染。   也有国外专家并不认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者Angela Rasmussen认为,病毒通常在宿主内部复制才能达到可检测的水平。如果这种病毒在人的鼻子中,但没有感染任何细胞的话,她怀疑通过鼻拭子能够检测到病毒。   昆士兰大学病毒学者Ian Mackay认为,官方数据忽略这些病例给人的印象是,该病毒比实际情况更严重,这可能会误导其他准备应对新冠病毒流行的国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免疫学家和流行病学家Michael Mina说,无症状感染者不计入确诊病例,会不利于建立病毒模型并了解其传播范围。而流行病学家正在试图弄清楚传播链,其中可能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他和其他研究人员推测,被感染者比现在已对外公布的病例多,其中很多人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   一名参与过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修订的专家曾告诉财新记者,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指,在针对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有一定比例出现核酸阳性。修订过程中曾对无症状患者能不能诊断为确诊病例有过讨论,但最后遭到否决。   “没有症状的话就不算病人,这部分阳性的人到底是什么,光是核酸阳性,能不能作为诊断的金指标”,该专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这部分人未来有可能转化为病人,也有可能转化为转阴或终身携带。   “不发病的病人,是病毒最好的宿主。这个用于科学研究没问题,但是如果写在一个指南里头,或者标准里头,这事就难了。”他说。 传染性几何   2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曾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热、乏力、肺炎,但核酸检测为阳性。“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和病人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发生的更多一点,家庭聚集现象比较明显。”   2月4日下发的第五版诊疗方案开始提到,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李兴旺解释称,从发病机制来讲,既然带有病毒,就可能会造成传播。病毒量多少和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无症状感染者相对病情偏轻,“就是说病毒量会比较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病人的弱一点。”   不过,2月20日,广东疾控中心、珠海疾控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论文,其中提到,在无症状患者中检测出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患者相似,提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传播潜力。该名无症状患者是一例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接触后第7、10和11日,其鼻拭子和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发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2月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发现来源包括四条:一是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中开展的一些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据黑龙江疾控中心介绍,为最大程度地发现潜在感染者,黑龙江省曾下发集中开展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初筛工作文件,针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核酸实验室检测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到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同时,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筛查,循环往复,滚动式筛查。   中国疾控中心2月13日曾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其中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作出分析。在聚集性疫情中判定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需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无症状感染者与二代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且二代病例发病后与该无症状感染者无接触史;其二,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触无症状感染者后 1 至 14 天发病;其三,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或居住史等可疑暴露史,二代病例除与首例接触外,无其他相关暴露或接触史。 ------------------------------------------------------- 2\专家:无症状感染者多从密切接触者中发现_凤凰网 3\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是传染源! - 中国新闻网
l
luludog
看起来东北有点严重啊 之前还有漏出来说销毁内部数据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