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是正确的方法,但是不够好。其实关于孩子学贷的问题。更好的做法,立一个living trust, 把学费放在trust 下,让孩子从trust 里借,然后订好还款计划,条款和正规学贷一样。以后孩子结婚,如果对方没有学贷,则每年以gift 形式,给孩子还贷同等金额(记住不能免了贷款,那样算孩子收入,要交玩,gift money 也是要在免税额以内,不过一般学贷还款不会超过3万一年,tax exempt gift amount is $15000 per person per gifted, 父母双方赠予有$30000额度)。孩子是beneficiary of the trust. 如果对方有房贷,相当于给孩子存钱,而且这个钱配偶拿不到,如果孩子负债或者有官私,creditor 也拿不到。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yueban 发表于 10/17/2019 12:33:42 AM
你这个是正确的方法,但是不够好。其实关于孩子学贷的问题。更好的做法,立一个living trust, 把学费放在trust 下,让孩子从trust 里借,然后订好还款计划,条款和正规学贷一样。以后孩子结婚,如果对方没有学贷,则每年以gift 形式,给孩子还贷同等金额(记住不能免了贷款,那样算孩子收入,要交玩,gift money 也是要在免税额以内,不过一般学贷还款不会超过3万一年,tax exempt gift amount is $15000 per person per gifted, 父母双方赠予有$30000额度)。孩子是beneficiary of the trust. 如果对方有房贷,相当于给孩子存钱,而且这个钱配偶拿不到,如果孩子负债或者有官私,creditor 也拿不到。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yueban 发表于 10/17/2019 12:33:4
你这个是正确的方法,但是不够好。其实关于孩子学贷的问题。更好的做法,立一个living trust, 把学费放在trust 下,让孩子从trust 里借,然后订好还款计划,条款和正规学贷一样。以后孩子结婚,如果对方没有学贷,则每年以gift 形式,给孩子还贷同等金额(记住不能免了贷款,那样算孩子收入,要交玩,gift money 也是要在免税额以内,不过一般学贷还款不会超过3万一年,tax exempt gift amount is $15000 per person per gifted, 父母双方赠予有$30000额度)。孩子是beneficiary of the trust. 如果对方有房贷,相当于给孩子存钱,而且这个钱配偶拿不到,如果孩子负债或者有官私,creditor 也拿不到。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yueban 发表于 10/17/2019 12:33:42 AM
你这个是正确的方法,但是不够好。其实关于孩子学贷的问题。更好的做法,立一个living trust, 把学费放在trust 下,让孩子从trust 里借,然后订好还款计划,条款和正规学贷一样。以后孩子结婚,如果对方没有学贷,则每年以gift 形式,给孩子还贷同等金额(记住不能免了贷款,那样算孩子收入,要交玩,gift money 也是要在免税额以内,不过一般学贷还款不会超过3万一年,tax exempt gift amount is $15000 per person per gifted, 父母双方赠予有$30000额度)。孩子是beneficiary of the trust. 如果对方有房贷,相当于给孩子存钱,而且这个钱配偶拿不到,如果孩子负债或者有官私,creditor 也拿不到。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yueban 发表于 10/17/2019 12:33:42 AM
同意这个观点
学习了
哈哈
我觉得也是。不过我很穷,肯定出不起大学学费的。
你是没有亏钱吧 每年这么多你比巴菲特都要厉害了
RE说得好
你说的没错,不过你说的这是最好的情况
情况是还没看见以后就先掉进债坑,并且以后还未知
无贷娃和有机娃,都是一回事。
就是美华一代总是那么斤斤计较,没捡到钱就算丢钱的心理。
对孩子管头管脚,嘴上吹的好听,比如在一些养老帖子里大吹:子孙自有子孙福,孩子大了,我们老俩口就去旅游世界,不再管他们了。
可是呢?心里那根控制孩子的弦从来都没有松过。小时候推孩子藤,大了又开始左右操控孩子的择偶对象。关键自己的看法和心胸都很狭隘,什么有机娃,无贷娃,把婚恋当成天平上的锱铢必较。
这样的心态,将来和成年后ABC娃们的矛盾,可想而知,绝对是要天天上演。
再过几年,这里将充斥着各种吐槽孩子、吐槽孩子择偶帖,和新一代婆媳贴(这次是婆婆来发帖)一样,成为这儿的主流。
以前实验室里有个本科生,某天下午接到我们学校医学院打来电话通知她录取并给full ride,我正好听到了,她激动得都快哭了。当时我刚来美国,不理解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现在明白了确实很值得激动。当时就听她说想做麻醉师,最近几年我无意中搜了一下,发现她如愿去一个很好的医院做麻醉科的residency,和另一个麻醉医生engage了。小姑娘还人美条顺,真是人生赢家啊
付出巨大而不计较结果只是个理想状态
哈哈,估计还会有亲家对骂贴出现。。。
那是医生。达特茅斯心理系怎么还?
华人版拿麻醉师医学院的学贷有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的意义么?
大部分人说的学贷是达特茅斯心理系的学贷。实际上大部分还是达特茅斯心理系不如 ~~~
赞同你,这样的戏码经常都在华人看到,难以想象受过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开明的应该有心胸一点。可是对于教育下一代真是紧绷着一根弦。有这样的父母是不幸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父母。我以为是自己的父母没文化。哪里想到多数这里的文化人也是心胸如此狭隘看的我心里有呕吐的感觉!
藤校本科生拿不到学生货款的因为学校没有学生贷款这一项
你是没常识的Wsn吧?经期不能吃银耳。
那些达特茅斯心理系之类的,从经济角度和银行业角度,根本就不能给学贷。
即使是藤校,给学贷的就不能入学不分专业。所有学校专业都要有历史就业率这样的类比 credit history。贷款利率风险按 credit history 评估。
如果达特茅斯心理系就业率不行,就不能给学贷。而如果明尼苏达蓝翔技校就业率过关,就应该给学贷。ground truth 驱动。这样美帝才能拉回制造业。
我还真是不理解你的心态,你自己嫁了老外,也不要父母,就踏踏实实的混老外圈去呗,怎么老来华人论坛diss亚男呢?是为了justify你的选择多么正确么?
这怎么连做白日梦都上不了台面的。
学习了
好吧,但州大心理系也还不起贷款。
你根本就没接触过几个白人。你以为这种心态是美华独有的吗?有的白人知道孩子找了穷光蛋,马上找自己的financial advisor要保护自己的资产,建trust。 人和人的区别并不大。大爱是理想信念,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其他藤校不清楚。但我知道哈佛是根据学生家庭收入收学费的。低收入家庭学费都是全免的。前面说的例子是医学院女婿30万学贷,婚后俩人一起还差不多女的帮还15万吧。还不是让女方家长还。这男的不管在哪里都是一堆女人抢,也不想想人家医生以后每年赚多少,年薪三四十万可以赚三四十年,也就华人那点眼界力了!
华人大妈们的确是生怕吃一点亏,和50万贫困线的人设不符
不过要是找个有贷哈佛gender study的,把现实finance问题跟娃说清楚,如果娃自己还是愿意,当爹妈的也没啥可叽歪的,那只能当自己倒霉。
太认同你了。不就是点钱吗,死了之后还不都是娃的。
是的,你这种想法是理智的而且人性化的。
又一个张嘴胡咧咧的。住院医五年挣多少你不知道?而且医生也分工种,不是每个人都能50万100万
同意,我的目标是管完孩子大学学费,至于孩子将来找谁、找不找、找男找女,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完全不在意,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如果我有剩余的钱,我会设立trust给孙辈做教育基金,因为我觉得孙辈如果因父辈的无能而没钱上学,我是有责任的,如果他们不需要,我就把钱捐了
医生平均工资都是二三十万。看隔壁统计的帖子吧。并且读医学院不贷款的是少数,不管白人还是亚裔。让你给15万礼金/嫁妆找个医生儿媳妇或者女婿。你还不得高兴死。况且人家是俩口子一起还贷,又不让你还。嫌弃人家有学贷的,早点放手,后面一堆人排队等着呢!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说了多少次了不能把医学院贷款和心理系贷款放一个 bucket 里。
已经这么直接了,再忽视就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老婆永远是正确的!!
Mark
应该是特别不靠谱,从各个族裔的离婚率可以看得出。他们单亲家庭占70%以上。
如果把20万学费先放在Trust里付了学费,后面对方无贷,我帮孩子还贷(gift 形式)给trust,那这样不是相当于我付了两遍20万?虽然后面20万是留在Trust里了,但是beneficiary 是孩子,我也不能拿出来吧?irrevocable trust 的话,这个压力蛮大的,还是哪里我想错了?
你的阅读理解力有问题吧, 我说的重点是华人子女无贷的结果后面是华人父母付出的巨大牺牲,就我同事的例子,男的为了赚钱在国内, 十几二十年两地分居,完全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付出如此代价以后为了孩子后面的轻松, 但是孩子帮人家还债。这种心情很难理解吗? 有90多人点赞, 你还在这里抬杠,只能说你的脑回路有问题。
其实培养费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说白了还是“嫁人是投胎,养娃是投资”的歪风邪气。
我给钱一开始是却不过亲情,你怎么能让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的父母失望呢?他们不过是没有安全感,不就是给钱嘛?后来明白了过来,就爱咋咋了。
同意你的观点!
那个国家/民族的中产养娃不是又累又烧钱,尽心尽力为了孩子的并不是华人专有的。以此为借口控制成年孩子的人生就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用。
美国中上产的我不讨论了,有钱人养娃养老都好办。底层的我没有了解,不好讨论。就我自己看到的各族普通父母,还是尽力给孩子付学费或者帮还学贷。家里条件怎么样,父母有什么经济能力,有没有为孩子好,孩子怎么可能看不到?我一个小青年同事,跟我讲他家三兄弟,他妈在家看孩子,他爹没有什么高学历,高技能,为了多挣钱时常去偏远的地方(油田?)挣钱养娃养全家。后来三兄弟都是好大学毕业了,在纽约找到了好工作,特自豪的把父母接过来,说兄弟我挣钱了,我们给你们开工资!还有一个女intern,我当时觉得这小妹妹比较aggressive。后来果不其然成功转正了。她跟我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她的妈妈经济条件不好。她赶着毕业找工作,可以在经济上接济她妈。她找到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挑了一条首饰送给她妈妈(小姑娘说好贵,但是她妈妈巨开心,还是值得)。我听完后对她的印象大大改观!
其实生个孩子就能好了。
据我身边的美眉们说,并不会…… 不过我泡脚后早就不痛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