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hink it is a war whose prize worth its cost for chinese. It is war where Chinese troops confronted American troops in recent history, and didn,t lose. That would deter Americans of similar ambition to China for decades.
I think it is a war whose prize worth its cost for chinese. It is war where Chinese troops confronted American troops in recent history, and didn,t lose. That would deter Americans of similar ambition to China for decades.
现在叫芬太尼
忠于祖国的志愿军老战士
张泽石,男,祖籍四川广安, 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7年入党,从事地下学运、农运及敌后武装斗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第60军180师538团宣教干事,因部队陷入重围负伤被俘。
张泽石曾经有过一次摆脱战俘身份的机会:一位美国上尉发现他精通外语,想让他到第八军司令部去当平民翻译,免除他的战俘身份,并承诺,战争一结束,就送他到美国去上学。当年,张泽石以物理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时,曾有过到美国去留学的梦想,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坚决拒绝,选择留在战俘营,希望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帮助战友们度过难关。
1951年7月10日,朝鲜战争进入了漫长的边打边谈的新阶段。战俘问题使谈判陷入僵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方面提出“自愿遣返”的原则。志愿军有2万多人被俘,其中近7千人坚决要求回到祖国大陆,张泽石便是其中一员。1954年,张泽石作为最后一批交换战俘回国。 回国后张泽石接受了长达一年的审查,被视为变节者,开除党籍军籍。在“反右”、“文革”等历次运动中遭受迫害,直到1981年落实政策,恢复曾中断了30年之久的党籍和军籍。
张泽石近照
志愿军归国战俘的苦难与尊严
张泽石
“1951年3月21号,我们60军180师入朝参战。五月下旬,我们被美军包围,弹尽粮绝,各自为战,我被美军俘虏了。这决定了我的一生。”在一次朝鲜战争纪念座谈会上,今年八十三岁的张泽石如此开始了他的讲述。
台下坐着的有十几位当年同为战俘的难友。六十年后重聚首,气氛却有些微妙的尴尬:他们多年来音信未通,是因为停战之后,张泽石回到了中国大陆,而这些难友却登船去了台湾。 当年21,000余名中国战俘中,选择回乡的不到三分之一。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甄别”,战俘划分为不同戴天的两个阵营,而他们的人生,从此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轨迹。
“我们的生命属于国家” 跨过鸭绿江的那一天,张泽石不满22岁。 战友们肩上扛着枪,张泽石负责运送的却是油印机、钢板、蜡纸和铁笔。17岁便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他,曾在教会学校跟洋教师习得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是志愿军中少见的高级知识分子,因此被调入团政治处任见习宣传干事,负责编印和分发《战斗快报》。 那一天,他并未体会到对战争的恐惧,甚至因眼前这报效国家的大好机会而满心兴奋。要知道,自少年时代起,他便积极投身革命:1947年,他在清华加入共产党,1948年化装潜入冀中解放区。中共很快发现他在宣传工作方面的天分,因此派他前往四川大学搞学运,其后又深入农村搞农运和匪运;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成立时,他任政治部宣传队长,后调入解放军温江军分区搞文工队。1949年共和国成立,张泽石在心中许诺,等到家乡政权稳固,便要回到清华读书,用知识来建设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不曾想,他再也没能重回物理学的世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的军旅生涯意料之外地延续下去。多年之后,他才意识到其中的反讽:“其实,我求学的初中和高中都是美国来华兴办的学校;我读的清华大学,也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兴办的。” 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流转并未湮没记忆中的残酷场景,如今回忆起短短两个月的前线生涯,他的声音依然颤抖不已。无处不在的死亡气息打破了年轻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溪流中死于机枪扫射的朝鲜老人,民房中被野猫啃食头骨的女尸,撤退时来不及掩埋的美军尸体——白人 、黑人甚至黄种人整齐地躺成一排,年轻的身体僵硬而冰冷。但更常见的是战友的死亡:急行军中,一位战友被美军战斗机投掷的凝固燃烧弹烧成骨架;强渡北汉江时,一名女战士被湍急的江水卷走,只剩棉帽随波涛起伏;争夺鹰峰山地时,一位战友在弹坑中被躲避炮弹的其他战士活活踩死!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张泽石忽然醒觉,“人的生命,在战争中竟然连只蚂蚁都不如。” 然而即使如此,年轻的张泽石依然坚信,自己的生命属于国家。“那时,我和战友们真心相信,我们是在为保卫新生的祖国而战;我们不少人是怀着要改写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历史的使命感而参战的。我们根本不知道美国并不打算侵略中国,也不知道我们实际上是在帮助金日成去吞并韩国、帮助斯大林去保留北朝鲜那个桥头堡而流血牺牲。”如今的他每每谈及当年的自己,便会露出自嘲的神色。 两个月后的5月27日,张泽石被美军俘虏。
“这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 当张泽石带领的宣传队被美军堵截在山上,他为保护七名小战友的生命而放弃投掷手榴弹,最终全体被俘。后来,这成为他被写入档案的罪名之一:“有武器而不抵抗”。 “这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他叹息道,“我们当时只以为,要么凯旋归来,要么战死沙场,谁能想到还会有当俘虏这么耻辱的事?” 给他带来更大麻烦的是“为敌服务”的罪名。被押送往战俘营途中,一位战友因肚子痛而跑向树丛,遭到美军鸣枪警告;张泽石情急之中用英文大喊:“别开枪,他只是犯了痢疾!”一句话出口,美军惊奇地发现俘虏之中居然有英文如此流利之人,于是让他做了战俘营的总翻译,协助管理中国战俘的生活。 多年之后,张泽石已不知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出众的语言能力让他有机会与美军士兵乃至高级将领交流,他渐渐发现,这些年纪相仿的军人并不似宣传中那么凶神恶煞,甚至多了几分让他不太习惯的“人性”。“虽然我是囚犯,但他们都能平等对我,在我生病时给我送药,有时还塞给我烟和巧克力,这些我都终身记得。”他特别想找到当年给他烟抽的黑人士兵,“他差不多跟我一样大。如果能找到,我一定会过去拥抱他的。” “他们对我就是这么好,反而是我自己的国家对我不平等。”他摇摇头,嗓音沙哑。 当然,战俘营中的生活绝非风平浪静。张泽石从未想过,曾经的战友一旦沦为战俘,竟反目成仇、相互倾轧,残忍程度比战场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泽石所在的180师入朝之时,大部分战士是太原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士兵,以及成都战役中国民党95军和黄埔军校的起义投诚官兵,新吸纳的志愿军仅占极少数。而这一比例,适用于整个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也就是说,当时开赴朝鲜战场的战士,相当一部分并不认同共产主义理念,甚至因土改或内战时期有家人受难而对中共怀有仇恨。 1951年7月10日,参战双方开始停战谈判。依照《日内瓦条约》,停战后本应无条件遣返战俘,但由于部分中方战俘拒绝返回大陆、强烈要求前往台湾,甚至呈上联名血书以死明志,美国提出应尊重他们的意愿。而台湾方面,在蒋经国召集会议讨论之后,亦达成共识:“从政治着眼及兵员补充均有接收战俘来台之必要”。经过漫长的谈判,中朝同意对战俘进行“志愿遣返甄别”。 遣返时的分歧,促使整个战俘营迅速分化为“亲共”与“反共”两大阵营,进而发生大规模内斗。张泽石认为,美军有意识地安排较多反共战俘担任权力职位,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反共派强迫亲共派在要求去台湾的申请书上签名、盖血手印;最毒辣的是强行在他们身上刺青,刺上永远抹不掉的反共标语乃至国民党党徽,看你还敢不敢回大陆去!”多年之后走访当年难友时,张泽石发现,许多战俘至今仍不愿意穿短袖衫,害怕露出身上耻辱的标记。 亲共派也建立了秘密组织,以暴动、绝食、示威、越狱等行动抗议“甄别”。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战俘营中爆发多次冲突,双方互有死伤。最终,21,000余名中方战俘的甄别结果是:愿意回大陆的只有7,094人,选择去台湾的却有14,334人之多。 由于翻译身份,张泽石躲过了一部分血腥的争斗,得以坚持自己回国的信念。1954年1月3日,完成所有善后工作之后,张泽石乘坐专列回国。他向车窗外送别的朝鲜民众挥舞手中的棉帽,回想近三年的战俘生活,泪如雨下。 他以为这就是一切苦难的终结,却没有想到,等待他的是更为冷酷的命运。
“一辈子也不得翻身” 在战俘营中,反共派曾反复向亲共派宣传,“你们回大陆去,只会挨整挨斗,一辈子也不得翻身”。当时对此嗤之以鼻的张泽石始料不及地发现,“敌人”说的居然句句是实话。 所有归国战俘被统一送到辽宁省昌图县的“归管处”(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进行休养和学习。负责接待的领导一见面就传达了中央的“20字方针”:“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审查,慎重处理,妥善安排。”张泽石很快得知,在战俘营中十分受尊敬的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由于个人交代一再通不过而濒临精神失常。他感到心头蒙上了阴影。 在学习班中,战俘们被要求交待被俘期间所有细节、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互相揭发。同战友们一样,张泽石相信了组织的承诺,在交待材料中对自己“意志不坚定”的情节大加鞭笞。而这些,都成为日后对战俘们定性的依据。 1954年6月,归管处终于对他做出结论:“张泽石,有武器不抵抗被俘。被俘后曾向敌人供出部队番号,又因怕吃苦去当翻译为敌服务,但能参与领导对敌斗争……承认被俘前军籍,开除党籍。” 这几乎是所有归国战俘一致的下场。那一天,张泽石与战友们抱头痛哭。“我们从来没有在回国之前怀疑过自己的党、国家和政府,怀疑他们会对我们不好。敌人都说我们是死硬共产党,那我们不是最忠诚的党员吗?”他去找营长理论,得到的答案却是:“一个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有武器不抵抗束手就擒,这是什么问题,没开除你军籍还不算宽大处理?” 他热爱的党抛弃了他,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一切。未婚妻与他分手,哥哥嫂子与他断绝关系,没有工作单位肯接收一个被定性为叛徒的人,连环卫局掏粪的工作也找不到。最后,还是凭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父亲朋友的帮助,他在石景山的北京第九中学谋得了教职。 这并不意味着生活步入正轨。许多年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档案里有一句审查意见:“终生控制使用。”战俘的身份成为他永远抹不去的污点;此后的肃反、整风、反右、文革,但凡政治运动,他一次也躲不过,屡屡被拖出来挂牌批斗、挨打游街。他迄今仍记得,有一回教训一名不听话的学生时,小孩脑袋一甩,鄙夷地说:“你他妈一个右派有什么资格说我?” 他感到脑袋轰地一声,终于明白,档案里那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成为他一辈子甩不掉的沉重包袱,让他从“最可爱的人”,沦落为这个国家里最可耻的人。 他慢慢得知,许多战友的遭遇比他更为悲惨。“辽宁抚顺的郭乃坚回乡后,既不分给他地种,又不许他加入农业社,他只得借钱买了台手摇缝纫机为人做衣服谋生;成都的大学生高化龙、吴均度只能去拉排子车;陈致君在车站蹬三轮车,杨永成跑关东去找口饭吃;归俘胡春生在辽宁等几个省市流浪卖画为生;跟我一起当翻译的张济良、安宝元,都背上了‘特嫌’罪名,济良被送去劳改,宝元甚至被关进监狱!” 志愿军唯一被俘回国的女战士杨玉华在美军战俘营里敢把美军送来的饭一巴掌打地上,大声质问美军凭啥让她晒太阳。而在文革中一整天一整天头颈里挂着牌子跪在学校操场里晒太阳,饱尝无产阶级专政铁拳的味道。 (国内网友补充:志愿军的女战俘共有63人最后去了台湾,宋美龄亲自接见她们并长谈。宋美龄说,你们基本都是农家女儿,要乘年轻抓紧上学,学些知识和本领。后来这些女俘虏大多学习护理和剪裁,在台湾嫁人组成家庭,过的都不错。) 回想起当年的遭遇,他并未怨恨那些落井下石的人。“共产党对自己的战俘如此不人道,是有制度原因的。《论共产党人的修养》里面说,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党的工具,驯服的工具。我们当时还觉得说得太好了!但其实,我是一个人,我有我的权利和尊严,我的自由和理想。从苏联搬来的那一整套东西,是共产党最大的失败。”
“你还有脸要求恢复什么名誉!” 文革结束之后的1977年,张泽石与多名难友开始分别向中共中央递送申诉书,要求消除对归国战俘的歧视与压迫,恢复军籍党籍;其后,他们又以集体申诉的形式将材料递送至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等十多个单位。1979年,张泽石再次向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提案委员会递交申诉书。整个申诉期间,为了收集更多战友的苦难经历与生活现状作为证据,张泽石自费跑遍各个省份寻找当年的战俘们,为他们饱受屈辱的人生做着记录。 1980年10月,张泽石终于等来了“中发(1980)7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关于志愿军被俘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尽管文件自始至终并未出现“彻底平反”的字样,但当读到“他们始终心向祖国,在一些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的组织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争取遣返回到了祖国”一句时,他仰天长叹,用文件盖住了脸上的泪水。 当年归国时登记在册的6064人早已散落全国各地,经过张泽石发动难友联络网搜寻数月,也只找到五百余人。而在平反文件已经下达之后,许多战俘依然被当地政府重重刁难,甚至被斥责:
“你在战场上当了俘虏不知羞耻,还有脸来要求给你恢复什么名誉!”
更多人没能等到平反的那天。“四川成都的李正文,因为长年挨整变得胆战心惊。武装部来了两个干部为他平反,他恰好不在家,于是找人转告他第二天去办事;他以为又要去受审挨斗,竟然当晚就上吊自杀了!”还有一位被扣上“特务嫌疑”的帽子而送往煤矿劳改多年的难友,听到平反消息之后却拒绝写申诉材料。张泽石写信劝他,他回答道:“我已经家破人亡,孑然一身,我对这不公的人世已不抱任何希望,就让我在这里独自了此残生罢了!” 即使部分难友顺利落实了政策,在底层挣扎多年的生活状况却很难有所改观。“民政部那时候没有岗位,也没有经费,所以不能够给我们任何经济上的补偿。我的难友现在大多数都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他们文化不高,没有技术,没有好的工作,孩子的教育也得不到保证,贫病交加,可怜极了。” 平反后的张泽石,决心要公布这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他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用十余年时间写成《战俘手记》,后修订再版为《我的朝鲜战争》。 如今,在世的志愿军战俘已经不到十分之一,许多人拒绝开口回忆那一段屈辱与伤心的往事。张泽石带领口述历史团队遍寻山西、辽宁、河南、四川各省,试图打开难友们的心防,抢救历史真相。 “在这个政治体制下,人的生存是艰难的。一个归国战俘没有任何自尊心可言。”这是他对自己与战友们遭遇的分析,“所以我才说,维护人的尊严是人性的体现。” 即使境遇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不曾彻底失望。然而1989年,当他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送去食物,他想到了多年前在华北参与抗暴游行时的自己。“国民党都没有对我们开枪,共产党竟然对自己的学生血腥镇压,这让我对它彻底失望了。党可以指挥枪,这整个体制是错误的,是独裁专制的,丧失民心,丧失党性。” “我的遭遇已经平反,然而对人民开枪,对学生开枪,这永远不可原谅。”
“谢谢你,没有把我们写成叛徒。” 1994年,终于获准来台湾探亲的张泽石遇到当年的难友梁铭芳。在战俘营中,梁被反共派在身上刺了反动标语,最终被迫前往台湾。曾将所有去台者视为懦夫的张泽石不禁动容,他终于理解了“敌对阵营”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这一天,梁铭芳举杯敬酒,告诉张泽石,许多在台难友都看了他的书。“谢谢你,没有把我们写成叛徒。” 在台湾,张泽石还见到了当年积极劝说战俘赴台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翻译官黄天才。曾经互相仇视的他们,如今见面只是满腹感慨。黄天才告诉他,自己曾因见到来台战俘在街头卖早点而深感自责,直到读到张泽石的书,才知道回大陆的七千战俘的遭遇更为凄凉。 “从那时起,我开始觉得他们是我们的兄弟,我把仇恨转移到了战争的发动者身上。”张泽石说,“当年在一个战壕里为保卫国家而战斗,不幸被俘了,竟然分到两个阵营里斗得你死我活,互相把对方看成敌人、叛徒、走狗,这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产主义吗?多愚昧啊,为了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东西!” 张泽石与长期关注战俘问题的作家高延赛合著的新书《孤岛——抗美援朝志愿军战俘在台湾》讲述了当年选择去台的一万四千余名战俘的人生经历。与《我的朝鲜战争》中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政治色彩的语言相比,这本书中少了许多对“帝国主义”“敌人”和“狗腿子”的控诉,反倒主动引用了台湾、美国及中立国印度的相关文件和媒体报道,试图全面展现双方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解读。 张泽石发现,相比回到大陆的六千余名战俘,来台者的生活状况普遍要好一些:“他们绝大多数被融入国军,虽然也有些人受到暗中考察甚至在绿岛坐过牢,但没有像我们那样全都受到怀疑、歧视和终身控制”。然而,他们依然背负着战俘的微妙身份,以及多年来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痛苦。直至1987年,赴台战俘才终于得到回乡探亲的机会。如今,有人在台湾成家立业,有人回大陆落叶归根,却也有人在荣民之家孤独终老,晚景凄凉。 一位辽宁锦州的难友告诉他,自己第一次回乡探亲时,孙子求他买辆摩托车,他抱歉地说身上钱不够了,下次回来一定给买;孰料在火车站,孙子追着启动的车喊道:“你去了台湾,我们为你受了多少罪?你连一辆摩托车都舍不得,你算他妈的哪门子爷爷,别回来了!”。 张泽石为之唏嘘不已。“这是制度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我希望我们的人民和学者能以更大的历史观来看待中国,这样才能够对中国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看法。” 尊严与制度,成为他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正因如此,八十三岁高龄的他仍在四处奔波,在时间的洪流中打捞着残存的历史记忆。
第一次知道这个说法
这就过了。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不是说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么
你们想想,当年解放战争,国民党投降共产党了一百多万军队,南京都是国民党降兵解放的。老毛自己说这一百万国民党军队让他晚上睡不着觉。
正在头疼怎么消灭这些立功投降的国民党官兵时,朝鲜战争爆发了。老毛大喜,这不是瞌睡的时候送枕头吗?把这些国民党降兵立刻送到朝鲜战场,让美国人消灭他们。好一个借刀杀人的计谋!
所以你们可以理解,朝鲜战争中方后勤多么糟糕,19军团单衣深秋入朝鲜,长津湖战役一晚上中国军队冻死万人。
因为共产党巴不得这些人早些死呢。
不信看看朝鲜战争的特级英雄,比如最出名的黄继光和邱少云,这两个人都是国民党降兵。你们觉得这是偶然现象吗?
大陆媒体曾经说过他们朝鲜战争以前的事迹吗?为什么这些朝鲜战争的英雄都是国民党降兵?
醒醒吧,再也不要被共产党骗了,什么保家卫国?共产党只在乎自己的统治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不过貌似选择去台湾的战俘是多数,赞一句头脑清醒。
唇亡齿寒吧!
更大可能性他们本来就在廊坊
解放战争长春围城战,最后起义的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所部改编成解放军第50军,后作为志愿军第50军入朝鲜作战,这个军被美军俘虏的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台湾。
因为他们是国民党降兵,知道自己是被送来当炮灰的,也知道回去没有好果子吃。
长征不就是逃难吗,还包装的那么高大上。
感动。共产主义不把人当人,当工具,确实是这样。
这应该是早几年他才能写这书吧,现在这环境,肯定不行。
台湾的傻x节目也有人看?绿蛀和红手段一样,每天抹黑国民党。
很好奇这种到了美国就开始咬母国(别扯爱国不爱党,按这些人的逻辑,既然用脚投票到了美国,就是觉得美国好,应该效忠美国将中国视为敌国的)是什么心理。。。。
你想不明白的,省省吧
哈哈 理解,第一次知道这些事情真是震惊,觉得世界观碎成渣渣了
第一次听说。邱少云确实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过去的,黄继光没有找到这个信息。不过背他的战友确实跟邱少云一样是国民党壮丁,可见这样的不少见: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458/13231369.html
花篮的花儿香啊听我来唱一唱啊
这个花就是罂粟花
南泥湾的历史
就是ccp的鸦片史之一
真的历史会告诉我们
谁是头号走私贩大毒贩
北韩入侵南韩就是金日成倚仗中国野战军在朝鲜,擅自行动的。相关资料很多。战争结束时,志愿军阵亡不知几何,中方只承认几十万(大量国军投降部队被消灭),美军阵亡不到4万。志愿军归国后去向请自查。
为了讨好苏联老大哥
不惜勒紧裤腰带让国内人民吃草送命
真的假的,太颠覆了。震惊中。
中国出兵说是保家卫国没有问题,只不过北朝鲜不无辜。北朝鲜主要得苏联支持先出兵攻打南韩快要失守,然后英美联合国出兵帮南韩,反攻北朝鲜直打到快失守快到中国境内。所以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失掉了收复台湾的时机。
正确的选择。到台湾也不容易,不过比回来的好很多。
相比离岸的fhwm,我更能理解在廊坊的网评员
美國將軍在國會陳述美國遠東戰略的時候,說,(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將是一場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 但是中共近七十年來一直把這句話的背景和主語拿掉,變成了美國人認為朝鮮戰爭是一場錯誤的戰爭,這是為了掩飾另一個更大的謊言,因為美國在朝鮮戰爭爆發甚至後來雙方打得如此慘烈,也沒有入侵中國的計劃,那麼“保家衛國”出兵朝鮮就完全失去了正義性。
但是麥克阿瑟不這麼想,他知道在朝鮮,有限戰爭的形式下,美國是無法取得最後勝利的。在他的國會演講中,可以看出他對共產主義本質的充分認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sPOpl7fY7w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冒充正义。说南北朝鲜还用的入侵。不过朝鲜战争美国国内受的影响不小,反战情绪很高。
政治险恶,当年把南北朝鲜一分为二制造事端。
如果当年美国不掺和,韩国也统一了啊。当然还是怪金家老棒子,否则台湾在手
讨好苏联爹还不是为了自己能长长久久割韭菜?损失几根韭菜又算什么?
美国入侵朝鲜都打到中国边上了,中国抗美援朝肯定比美国入侵朝鲜更有正义性。
从来没把韭菜当回过事
不过这件事情老天冥冥之中为中国人留下tw这一支民主的血脉
你是真心的吗?
脑子被门夹过了,夹得还不轻。
这个不是最近又被民进党把老蒋的书信揭秘,又反转了吗?
那钱学森是带任务的无意了。
中国政府是不可能交换一个普通老百姓回来的。
斯大林使坏,让金正日去打,结果又不给援助。反正让中朝韩美四国都吃屎。
100万人命啊! 还有勒紧腰带省出的战争物质
毛病大啦,人家韩国(当时的南朝鲜)和北朝鲜打内战,如果没有中共去插那么一脚,人家南北韩早统一了,金三胖早不在了
中共不插一脚就是找死。
好些国家二战后被苏联和西方分裂了,弱国被强国瓜分控制。
现在就连叙利亚也是美俄之间的屁事儿。
一百万人命对铲党真的不算啥,铲党打个喷嚏都能比这死得多。当时要是没有苏联爹的鼎立支持,铲党政府能维持几年都不好说。虽然中国在韩战损失很大,铲党政权绝对是韩战大赢家。
揭秘:朝鲜战争中苏联援助中共的武器装备清单
http://book.ifeng.com/shuzhai/detail_2010_07/14/1770419_2.shtml
摘自:王亚志 著 《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出版
不管带不带任务,钱学森当时的职务+研究方向使他怎么都没法让人当普通百姓看了。
为了鸡蛋炒饭
你应该说,韩国北朝鲜打内战,如果没有美国插一脚,南北韩早统一了。美国这只脚插的比中共早好几个月。
这是什么逻辑?
从香港登陆不行?
从北方打过来一马平川,好打。南方打过去都是丘陵水网,难度太大。
美国不仅参战,而且不听中共的警告,越过38线,所以中国也是不得不战。
苏联也没干啥好事,这是冷战时的产物,悲哀的是朝鲜被南北分割!
美国为什么要听中共的警告?
中共是美国的爹吗?
怎么总是说美国入侵,Google一下,当时是北韩入侵,南韩向联合国求援,苏联作为常任理事国弃权,联合国认定北韩是入侵,由21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登陆南韩。和志愿军对阵的是联合国军,当然美军是主力。
当年日军入侵中国我怎么记得是从好几个地方登陆?
不是乘国民党腐败,而是乘其抗日后没恢复过来。我爷爷当年是国民党的一枚小兵,整支队伍抗日全牺牲了。我爷爷幸运当天因为被关起来军事处罚没有上战场。国民党的兵抗战死伤无数。但抗日的功劳全是共党的。可笑至极。什么地道战,地雷战的就能成大事了?事实是美国解决了日本,才抗日胜利。中国抗日先烈们基本是国民党战士。
Haha, they shouldn't have picked Normandy for D-day invasion because 难度太大?
美国借联合国名义还少吗?
北韩独自撕毁停战协定, 先打南朝鲜这个是最先发生的。
抗日的功劳哪全是共产党的?二战四巨头还是几巨头之一就有蒋介石。你是从电影里看来的感觉吧。
What's your point? 美国didn't入侵,北韩didn't入侵either?
It is war where Chinese troops confronted American troops in recent history, and didn,t lose.
That would deter Americans of similar ambition to China for decades.
仁川登陆了解一下
是啊,我前面说了北朝鲜先侵入南韩不无辜。不过美国帮南韩后来都打到哪儿了。动机难说。
这场战争如果没有苏联和北朝鲜的贪婪, 中国人少死伤几十万人。 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非常悲哀的事。
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战争,那就要被美国灭了。
美国离中国最远, 有什么侵略中国的可能。 倒是中国周围什么苏联, 越南, 日本, 印度这些国家和中国长期有领土争端。
对,人家是联合国派遣的军队. 我是去华盛顿韩战纪念牌才知道的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无语,那志愿军是不是也算入侵朝鲜?
小粉不知道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德国去的也自称志愿军。
定义入侵不好说。只想说中国比美国更出兵有名。回复前面有人说中国抗美援朝不属保家卫国因为美国没打进中国境内。
二十世纪最大的祸水不是纳粹而是共匪。
这么看来我们还要感谢这场战争, 使得中国某家族世袭变为泡影。
没有斯大林援助金日成能打到釜山?中朝边境也是苏联空军在掩护,中朝军队都是苏联给的装备,但不是白给,中国为此欠了苏联一鼻子债,勒紧腰带才还完
是啊,但你也说了中国开始没挑动北朝鲜。中国是被动的,保家卫国说得过去吧。都快打到自己边上了,不能出兵不算保家卫国吗。难道一定要打入境内才能动手。
明天吃蛋炒饭庆贺一下
难道苏联入侵波兰是保卫祖国不被德国入侵?
前面有人已经说了,不入侵在你国土边上驻兵怎么说。
邻国之间容易有纠纷,但也有纠结,因为一旦开战互有影响。美国这样离得远的反而没有顾虑,即使开战了也是在你们国土。
这个是意外的福利。当然如果太子不死,我们成为大号朝鲜的屁民,那香港肯定不会回归,我们会想尽办法偷渡出境。
朝鲜本来就是一个国家,
硬生生被俄美两大强权分割成两个。
说的好像多正义
一寸山河一寸血。大家有机会还应该看看 ”毛泽东 与日军共谋的男人”
就是只有他说 , 没有别人说 , 如果你敢说反话 , 就把你抓起来 , 这叫洗脑 。
也就是忽悠,是强制兜售谎言,与合理的说服是两回事。
哪儿有墙?暴力禁止翻墙,就是洗脑的!
九一八事变从东北,七七事变从华北,平原地区无险可守。虽然有吸引国际社会的目的在,老蒋发动淞沪会战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让日军从东向西经过江南水网,这种地方坦克大炮运行极其困难。日本也占领香港广州,但是你看直到抗战结束,广州以北,浙南,江西,云南,福建等地,根本都占领不了
没有共匪的话,韩国流亡政府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二战后会复国统一。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在上海建国的,现在韩国还感谢国民政府为韩国复国做出的不懈努力。
反倒是金家的共军才是赤裸裸由苏联武装起来的叛国集团,本质就跟民国境内冒出来的中华苏维埃一样的怪物
我只是觉得中国和苏联交好, 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历史上看, 苏联从来都不是中国的友好联邦。 这场战争不是中国人想打的, 但是为了满足苏联和北朝鲜的贪婪, 中国付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
那也没必要从朝鲜绕过来啊。
这个福利也是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红卫兵武斗文革知青下乡……突然发现共和国的同龄人真心是最惨的一代啥倒霉事都赶上了
赞,刚想这么说,感谢蛋炒饭!感谢美国飞行员
看上去你对战争一无所知,诺曼底登陆主要是以港口,机场半径等为主要考虑条件。而且,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哪有平原?
少扯蛋,我党还没改口呢,你算个毛啊,你说北韩先动手的,谁信?
毛子自古以来一直在侵吞我们的国土
朝鲜除了日本好走外,哪个国家入侵中国需要从北方打?
南方水网多,可以从香港登陆,从上海登陆,从印度支那打过来,一水的海岸线,太适合舰队登陆了。
不从朝鲜走,难道先灭苏联再打中国?
抗日科幻剧天天月月年年播,哪部不是宣传共产党的功劳?
Exactly. when is 海參崴 coming back again?
假设没用,历史上中国被揍基本都是北方来的入侵者。
看看当年常校长的光复大陆的国光计划,一水的登陆地。
从朝鲜干中国,吃饱了撑了
感觉我们应该定一天作为华人蛋炒饭日,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