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也是,二级市场的钱越来越难赚了,看看今年AQR, WorldQuant等公司都亏成啥样了 whitelephant 发表于 10/5/2019 7:40:01 AM
重工业企业 上层已经预报了 销售不好 Budget is zero based budget. Training, flight, business class 全部取消非常有压力 感觉接下去就要裁员了其他企业有预算收紧的趋势吗?? bbsnuts 发表于 10/5/2019 2:21:58 AM
AQR, WorldQuant裁人了吗? hs2016 发表于 10/5/2019 7:51:43 AM
我们在为recession做准备 firstautumn 发表于 10/5/2019 8:07:27 AM
招聘收紧了,好多活动也停办了听朋友说WQ准备裁掉一些亚太地区的数据岗,总部的base也会降低 whitelephant 发表于 10/5/2019 7:55:49 AM
是的。 几乎是肯定的了。。经济会非常不好。GHC 人都回来说,onsite几乎没有,公司booth都变很小。。大家都在limit spending 不娶何撩 发表于 10/5/2019 2:23:00 AM
奇怪了,为啥我们这里公司都招不到人,给出的 offer,别人都不来。就业市场好得很 maodouchong 发表于 10/5/2019 9:49:39 AM
我们组原来要找一个Junior, Offer都发了,人家没接受然后这个职位就取消了 hs2016 发表于 10/5/2019 7:54:32 AM
重工业企业 上层已经预报了 销售不好Budget is zero based budget. Training, flight, business class 全部取消非常有压力 感觉接下去就要裁员了其他企业有预算收紧的趋势吗?? bbsnuts 发表于 10/5/2019 2:21:00 AM
我们年初开始就hiring freeze,cutting cost了,从来没有过从第一季度就这样的. 大型制药公司里的医疗器械分支。 snail 发表于 10/5/2019 8:25:32 AM
我们公司也最近宣布了两个部门外包给印度了,而且还让这边的员工网络连线去培训阿三,简直了 tiffanylee 发表于 10/5/2019 9:51:28 AM
知道的制造业,前几年it全外包到印度, 从去年开始, r&d, engineering也开始在印度开组, 这里去培训。。。。而且生产线也在中国, 人家operation vp说了, 生产线花了20年建造的, 搬回美国或第三国都不实际,要走20年的弯路。。。。。。 落地无声 发表于 10/5/2019 10:13:50 AM
我们公司一切照旧啊,还在招很多人,我们组上周发了两个职位招聘,还都不是老人走了招新人,而是扩招。两周前,vp还交了他手下所有的remote employee去总部玩了一周,我们这边不在总部的remote employee特别多,大概占了2/3了。我们家附近房价一直也在涨,都没看到跌的趋势。虽然我也希望金融危机赶紧来可以抄一下底 shirley_dyw 发表于 10/5/2019 10:45:42 AM
回复 42楼ScottishFold的帖子那啥,wq和wework 是一家公司吗…… 抹茶红豆包 发表于 10/5/2019 11:33:00 AM
感谢川普 boshi 发表于 10/5/2019 8:20:06 AM
信这房价永远涨的国人还真是有,经济起起伏伏是规律,这是美国,不是我的国 RolandQ 发表于 10/5/2019 11:58:35 AM
不用听朋友说,华尔街日报已经报到了,而且缩减亚太地区投资的远不止WeWork一家,所以中国会有更大范围裁员,很多大陆高薪白领会失业。华尔街日报:WeWork考虑放缓中国扩张速度 https://cn.wsj.com/articles/wework%E8%80%83%E8%99%91%E6%94%BE%E7%BC%93%E4%B8%AD%E5%9B%BD%E6%89%A9%E5%BC%A0%E9%80%9F%E5%BA%A6-11569978300据知情人士透露,We Co.的新管理团队正在考虑节制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计划,这是该公司强调控制成本的新举措之一。 这家纽约公司的高管过去曾表示,在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大举扩张,对公司的快速增长战略至关重要。但该共享办公空间公司遇到了挑战,包括价格更低的竞争和中国经济降温。 WeWork在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的扩张令该公司进一步盈利无望。We在最近的一份文件中表示,随着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向低价市场扩张,每客户的收入“有所下降”。文件显示,仅中国业务就将该公司的边际收益(We使用的一种利润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 随着该公司首席执行长诺伊曼(Adam Neumann)最近离职,以及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遭到搁置,We正在放弃高增长战略,转而寻求放慢扩张速度,减少亏损。房地产行业高管和接近该公司的人士说,这意味着要减少在中国和其他利润较低的海外市场的投资。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0:58:25 AM
蓝州重税收,最低工资又高,经商成本高,管的又多,人口外流,经济当然是好不了。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1:59:15 AM
你们公司的员工大选都投票给了谁?投票给希拉里的都是脑残。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1:05:52 AM [/url]
版上年初不是说经济特别好吗? 我说跟我逛街的看到的情况不一样 一堆人追着我骂 臭臭张 发表于 10/5/2019 12:11:49 PM
这个是挺神奇的,投主党反川普这批基本是给自己的工作找外包了。当年全球化外包的惨状没经历过的,都有些天真,觉得自己是无法替代的,其实,呵呵。现在有个总统为大众出头发声,结果还有一批大爱们不领情。真在乎工作的,投共和党啊,否则在全球化大爱的旗帜下,你去海外培训接替你工作的外国人,连替你发声的人都没有 RolandQ 发表于 10/5/2019 12:05:29 PM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在都在萎缩,拜川大嘴贸易战之福,本轮近十年的经济扩张应该是结束了,准备过几年紧日子吧 jackych 发表于 10/5/2019 12:25:29 PM
在川大嘴英明领导之下,美国制造业进入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衰退,现在还能支持川傻的真是大爱啊 jackych 发表于 10/5/2019 12:27:54 PM [/url]
不用听朋友说,华尔街日报已经报到了,而且缩减亚太地区投资的远不止WeWork一家,所以中国会有更大范围裁员,很多大陆高薪白领会失业。华尔街日报:WeWork考虑放缓中国扩张速度 https://cn.wsj.com/articles/wework%E8%80%83%E8%99%91%E6%94%BE%E7%BC%93%E4%B8%AD%E5%9B%BD%E6%89%A9%E5%BC%A0%E9%80%9F%E5%BA%A6-11569978300 据知情人士透露,We Co.的新管理团队正在考虑节制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计划,这是该公司强调控制成本的新举措之一。这家纽约公司的高管过去曾表示,在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大举扩张,对公司的快速增长战略至关重要。但该共享办公空间公司遇到了挑战,包括价格更低的竞争和中国经济降温。WeWork在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的扩张令该公司进一步盈利无望。We在最近的一份文件中表示,随着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向低价市场扩张,每客户的收入“有所下降”。文件显示,仅中国业务就将该公司的边际收益(We使用的一种利润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随着该公司首席执行长诺伊曼(Adam Neumann)最近离职,以及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遭到搁置,We正在放弃高增长战略,转而寻求放慢扩张速度,减少亏损。房地产行业高管和接近该公司的人士说,这意味着要减少在中国和其他利润较低的海外市场的投资。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0:58:00 AM
这个倒是不至于,因为USMCA会上马,之后企业投资会增加,刚刚对欧盟上了关税也有帮助,10月,12月对中国还有几轮关税,而且美日贸易协议预计在明年一月份生效,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也在进行,所以美国问题不大。中国是最惨的。当然东西两岸泡沫是要破的。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2:30:42 PM
Too young too simple,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早就被移出去了,真怪不到川普身上。不要觉得自己是无法替代的,无节制的全球化下,没人是安全的,善意提醒你另外房价永远涨是我的国特色 RolandQ 发表于 10/5/2019 12:36:58 PM
纽约某大律所的律师们已经2个月多手头没活干,可怜到连pro bono都抢着干。 peachy1012 发表于 10/5/2019 7:48:30 AM
投资个屁啊,经济衰退,关税阴影都是阻止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 jackych 发表于 10/5/2019 12:41:10 PM
这个为啥啊 经济好不好都有官司打吧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thirdwheel 发表于 10/5/2019 1:05:42 PM
关税就是保护本国就业的,不然你以为为啥中国关税那么高。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05:55 PM
猫又来了真是人渣什么都能扯到中国不好脑子不正常要去看医生 miss6161 发表于 10/5/2019 1:14:26 PM [/url]
关税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没有了,川大嘴变来变去,没有信誉,所以企业才不知道怎么投资,索性就不投资了 jackych 发表于 10/5/2019 1:16:08 PM
感觉半个美国的positions都被印度人(在美国的和在印度的)占去了。就这样,烙印们还不满足。。。 Ultra2000000000 发表于 10/5/2019 10:41:41 AM
我告诉你吧,美国100%不会撤关税,只会加码。企业是在撤离中国,民主党蓝州也不好,红州会更好。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19:29 PM
再加码就是自裁 jackych 发表于 10/5/2019 1:26:02 PM
企业高管不傻,知道中美贸易战会是长期的。《日经新闻》9月初调查了1000位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经理级以上企业高层,23.9%表示「应该要削减中国业务」,60.4%选择观望,仅有7.4%的受访者表示应该要扩张在中国的业务,除此以外,高达51.3%的受访者认为,美中之间的纷争「至少持续10年」,仅有10.8%的受访者认为可在3年内解决。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21:34 PM
呵呵,是中国在自裁。 ScottishFold 发表于 10/5/2019 1:27:23 PM
Budget is zero based budget. Training, flight, business class 全部取消
非常有压力 感觉接下去就要裁员了
其他企业有预算收紧的趋势吗??
GHC 人都回来说,onsite几乎没有,公司booth都变很小。。
大家都在limit spending
AQR, WorldQuant裁人了吗?
我们组原来要找一个Junior, Offer都发了,人家没接受
然后这个职位就取消了
招聘收紧了,好多活动也停办了
听朋友说WQ准备裁掉一些亚太地区的数据岗,总部的base也会降低
感谢川普
Greenwich 的房价跌跌不休
年初找工作还有很多回应。现在就很少
他一天到晚胡搞,美国没垮了,还算运气
和地理位置还有行业有关吧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这种即使接了offer,后面被裁的风险也大。所以不来也lucky 了
不用听朋友说,华尔街日报已经报到了,而且缩减亚太地区投资的远不止WeWork一家,所以中国会有更大范围裁员,很多大陆高薪白领会失业。
华尔街日报:WeWork考虑放缓中国扩张速度
https://cn.wsj.com/articles/wework%E8%80%83%E8%99%91%E6%94%BE%E7%BC%93%E4%B8%AD%E5%9B%BD%E6%89%A9%E5%BC%A0%E9%80%9F%E5%BA%A6-11569978300
据知情人士透露,We Co.的新管理团队正在考虑节制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计划,这是该公司强调控制成本的新举措之一。
这家纽约公司的高管过去曾表示,在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大举扩张,对公司的快速增长战略至关重要。但该共享办公空间公司遇到了挑战,包括价格更低的竞争和中国经济降温。
WeWork在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的扩张令该公司进一步盈利无望。We在最近的一份文件中表示,随着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向低价市场扩张,每客户的收入“有所下降”。文件显示,仅中国业务就将该公司的边际收益(We使用的一种利润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
随着该公司首席执行长诺伊曼(Adam Neumann)最近离职,以及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遭到搁置,We正在放弃高增长战略,转而寻求放慢扩张速度,减少亏损。房地产行业高管和接近该公司的人士说,这意味着要减少在中国和其他利润较低的海外市场的投资。
OBAMACARE其实就是08年金融危机后给医疗行业的BAILOUT,其实这个行业靠政府开支,现在政府没钱,纳税人也差不多到了承受的极限了,而且现在美国公司也极为不满,以为要给雇员付很多医保开支,给外国人免费医保的福利不可持续,这个行业里面的泡沫也要挤挤掉。
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有些泡沫大的肯定要破呗,硅谷泡沫很大的,早晚是要破的,现在刚刚开始而已,加州的福利体系都要破产的,哪来那么多钱养外国人。
你们公司的员工大选都投票给了谁?投票给希拉里的都是脑残。
卖到美国的部分早晚是要搬回来的。政治风向变了。
关税还是保护了很多美国制造业工作,有些公司的高层判断力不行,希拉里那一边的。
那啥,wq和wework 是一家公司吗……
基本上那种烧钱的公司,STARTUP会死很多,科技泡沫太大,中美都一样。 川普已经暗示有很多选项,比如限制美国对中国投资。
能问问你们是什么行业吗
信这房价永远涨的国人还真是有,经济起起伏伏是规律,这是美国,不是我的国
我早就说过逆全球化,全球房价都会降,美国东西两岸泡沫大,经济滞涨房价也好不了的。
大姐,这不是一家公司啊
红州才是美国经济的火车头,蒙大拿,怀俄明,阿拉巴马,俄亥俄,都是华人向往地方。
这个是挺神奇的,投主党反川普这批基本是给自己的工作找外包了。当年全球化外包的惨状没经历过的,都有些天真,觉得自己是无法替代的,其实,呵呵。现在有个总统为大众出头发声,结果还有一批大爱们不领情。真在乎工作的,投共和党啊,否则在全球化大爱的旗帜下,你去海外培训接替你工作的外国人,连替你发声的人都没有
随着千禧世代的年龄渐长,当他们进入婚姻、养育小孩及薪水袋变厚的人生阶段时,就开始搬离繁忙的大城市,正如上一个世代X世代一样。
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9月底公布的数据报导,去年有2.7万名年龄介于25至39岁的千禧世代搬离纽约、旧金山及休士顿等大都市,前往绿美化程度较高、消费较低的郊区。数据也显示,千禧世代也正大举搬离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华盛顿、波特兰及奥勒冈。
根据这项数据,美国大都市去年的千禧世代居住人口是第四年显著减少。这些千禧世代搬去哪里?美国媒体Axios表示,大多数千禧世代为对抗持续上涨的居住成本和缺乏管道使用有利家庭生活型态的便利设施等问题,已搬去大城市附近的郊区。
但生活水准让人较能负担得起的都会区,包括奥斯汀、哥伦布、俄亥俄、洛杉矶、圣地牙哥及西雅图,同样吸引千禧世代迁入。
金融顾问网站SmartAsset去年的报告结果大致符合这项数据。SmartAsset使用人口普查局2016年的移民数据,比较移入和迁出美国逾200大都市的20至34岁人口,发现最受千禧世代青睐的城市分别为西雅图、丹佛及明尼亚波里斯,而不是纽约或旧金山。值得注意的是,比千禧世代年轻的工作者依然往大城市跑,寻找就业机会。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去年调查了1,200名20至36岁的成人,也发现愈来愈多千禧世代选择在郊区置产,而非在大城市购屋。
多数千禧世代选择定居郊区与房价有关。根据线上不动产公司Zillow2018年的报告,购屋族若在都市购买一栋中等价值的房屋,每月须支出26.5%的薪水;相形之下,在郊区购买类似规格的房屋,每月只须支出20.2%薪水。
安永美国税务政策负责人柯琪接受CNBC访问时表示,“我很讶异愈来愈多千禧世代选择在郊区地段置产”。大型都会区周遭的小城市很有可能就是“郊区”,但这些郊区的宜居程度(包括就业机会)较高,房价也较低。愈来愈多千禧世代在郊区购屋,将支撑这股趋势持续下去。
这种就像某天股市跌了0.2%,然后头条新闻美国股市重创崩盘差不多
集资额劲缩!中国科创企业面临“断水”危机
过去十年,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蓬勃,催生了腾讯等科技巨头,并吸引了大量外国资金投资。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一再升级及全球经济放缓,令过往能轻松地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中国初创企业面临“断水”危机!
据彭博社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诞生的科技独角兽企业(估值逾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初创)只有7家,而去年全年则为30家。这意味着中国的科网投资热潮正在退却。
与此同时,在全球市场方面,早前获软银集团投资20亿美元、原定于本月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计划的美国共享工作空间初创企业WeWork,亦拟延至年底前完成IPO。更有外媒报道指,该公司的估值已缩水一半至介乎100亿至120亿美元。
【中国初创集资额劲缩】
市场气氛日趋谨慎,专门投资初创企业的各个创投基金(Venture Capital)亦减少了集资活动。顾问公司Preqin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旬,中国的创投基金集资额为99亿美元,仅为2018年全年集资额250亿美元的1/3左右。另方面,大中华地区初创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的创投资金亦大幅缩水,年初至今募资额仅为325亿美元,而去年全年则达1,118亿美元。
在过去中国的科网投资热潮中,软银是其中一家借此获利甚为丰厚的企业。该公司亦是阿里巴巴大股东,近期仍不断积极地投资中国初创。软银最近在华的投资包括︰主营货运召车平台的满帮集团、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以及推出了可折屏手机的柔宇科技。
惟顾问公司AgencyChina策略分析师Michael Norris说︰“过去几年主导中国初创市场的投机心态,现已冷却下来。”他认为,近期软银有份投资的Uber和WeWork,均在资本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反映软银不可能永远“拣中赢家”。一些被看好的中国初创企业,包括近期冒起的时尚网购平台蘑菇街,也被逼以低于预期的估值上市。
【忧估值受累初创“变阵”扑水】
彭博社亦指出,初创企业现在很难找到愿意支付溢价的投资者,他们为了避免估值缩水,正寻求其他融资方法。据交易所文件显示,星巴克的竞争对手、中国连锁咖啡店瑞幸咖啡的股东亦质押部分股票,以获得担保贷款。腾讯有份投资的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蔚来,亦发行了可换股票据,以换取资金。
足见随着投资减少,初创企业不断“烧钱”扩张的境况不再,目前采用的押股及发行票据等方法,反映再大规模集资的能力有限,恐现“断水”危机。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在都在萎缩,拜川大嘴贸易战之福,本轮近十年的经济扩张应该是结束了,准备过几年紧日子吧
在川大嘴英明领导之下,美国制造业进入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衰退,现在还能支持川傻的真是大爱啊
这个倒是不至于,因为USMCA会上马,之后企业投资会增加,刚刚对欧盟上了关税也有帮助,10月,12月对中国还有几轮关税,而且美日贸易协议预计在明年一月份生效,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也在进行,所以美国问题不大。中国是最惨的。
当然东西两岸泡沫是要破的。
30年前台湾业者们大举进军中国,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1的电子制造业大国、转变了世界经济型态,而鸿海科技集团、英业达、广达电脑、仁宝电脑等4间台湾制造业大厂更是当中的佼佼者,占中国出口美国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40%,不过由于美中贸易战的影响,现在这些企业都开始有「撤出中国」的计划了。
《彭博》在以「中国制造业幕后的大亨们都在准备转向」为题的报导中,美中贸易战已让这些台湾企业家「重新考虑」在中国的业务,而这4间企业背后的灵魂人物,也就是郭台铭、叶国一、林百里以及陈瑞聪,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关键人物,其一举一动也将再次成为这波「撤出中国」潮的重要指标。
鸿海富士康在中国超过30个城市设有工厂,不过近来鸿海已在印度扩厂生产旧型iPhone,而美国威州仍在建设的工厂将生产伺服器及面板零组件。
至于英业达,近日传出叶国一有意将在越南的兰花种植场改建为工厂,而可以确定的是已有部份产线已移往马来西亚及桃园。
广达电脑也决定要回桃园生产旗舰产品,週五时林百里也宣布,将在泰国设子公司,被认为是扩展东南亚的第1步,除此以外广达也有意要扩建美国的数据中心;仁宝电脑则决定将部份产线移回桃园,或转到越南。
中国在过去有「世界工厂」之称,也是世界经济成长的火车头,多数外企致力于扩展中国事业版图,不过随著中国经济放缓、工资上扬、政府推动「自力更生」,尤其再加上美中贸易战的影响,最近1份调查显示已有近4分之1的日本企业表示,考虑缩减在中国的业务。
《日经新闻》9月初调查了1000位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经理级以上企业高层,23.9%表示「应该要削减中国业务」,60.4%选择观望,仅有7.4%的受访者表示应该要扩张在中国的业务,除此以外,高达51.3%的受访者认为,美中之间的纷争「至少持续10年」,仅有10.8%的受访者认为可在3年内解决。
报导指出,这种结果显示,尽管当前的国际供应链已行之多年,但「相当部份」的日企已在为重组国际供应链做准备,而美中贸易战占主要因素,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发现,在中国设厂的日企中,40%过半数产品从中国出口,而美国是仅次于日本本土的第2大目的地。
目前已将部份产线迁出中国的重要日本企业有理光、京瓷及Uniqlo母公司讯销等,报导指出,未来日企在中国的产线,是服务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将越来越分明,这与过半日企相信,美中纷争至少持续10年以上有关。
欧盟、中国贸易摩擦难消 从烫衣板看出端倪
虽然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挑战渐渐引起西方国家关注,但在低科技含量的产品上也没有因此轻放中国。《彭博》指出,欧盟本周对中国烫衣板长达12年的反倾销税再延长5年,税率最高42.3%,显示双方的贸易摩擦仍难消弭。
倾销税目的是保护意大利、波兰等欧盟国家国生产免受中国低价倾销的冲击。不过据报导,欧盟在烫衣板制造仅排名第10,1年约出产520万块、产业员工不到700人,厂商如Colombo New Scal或Rorets Polska Spolka都不是有名的品牌。
尽管如此,欧盟依然认为「需要保护烫衣板产业的财务风险」,中国仍是欧盟开征反倾销税项目最多的国家,其他商品还有铝箔、瓷砖、活页夹、餐具等等。
且欧盟今年也未放松,如中国最在意的脚踏车反倾销税,从1993年便已开始实施,今年8月决定再延长5年;欧盟1月时也决定首次对中制电动脚踏车课征5年反倾销税。
挺传统产业!中国薄件式寝具全面禁止输台
中国寝具长期以来,藉由「合法掩护非法」方式输台,不过,经济部国贸局最近公告,即日起中国制薄件式的床单、床罩、枕头套等,不得再搭配棉被进口,台湾寝具产业团结联盟创会理事长黄光艺对此表示欣慰与肯定,他相信未来中国进口数量将会大为减少,对产业相当有帮助,也会增加本土业者的投资意愿。
中国制棉被允许输台,不过,薄件式的床单、床罩、床包、枕头套都禁止进口,但中国藉「寝具组」,「挟带」薄件式输台,市面上充斥中国制的薄件式寝具,曾多次引起本土寝具业者抗议。
国贸局上月公告,中国制盖被褥、牀罩(牀单)等5项货品输入条件,应检附不含中国製「棉制其他印花床上用织物制品」等3项货品的切结书及申请书,向国贸局申请备查文件,凭此报关进口。换句话说,中国薄件式寝具不得搭配棉被一起输台,而国贸局也给进口业者缓衝至10月2日为止。
黄光艺解释,中国多年来藉由「寝具组」违法挟带薄件式输台,台湾的业者早已被打趴。而且中国货进口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差,他们到市场访查,发现聚酯纤维号称纯棉的中国劣质品充斥市面,几乎占了7、8成以上。他们不断陈情,甚至开过多次记者会、上街抗议,争取多年,终于在经济部长沉荣津的支持与拍板下,才促成这次公告,本土业者相当感谢。
黄光艺强调,台湾的寝具产业链完整,且蓬勃发展,过去的产值曾高达2、300亿元,但最大的威胁就是中国制品,中国每年输台高达7、800万件,但台湾只有2300万人,「这又不是今天用完,明天就可以丢掉的东西」。面对中国大量倾销,大家一直撑得很辛苦。
黄光艺表示,这次政府终于依法行政,明确公告中国薄件式寝具一律禁止进口,接下来,他们也将聘请律师研究,是否还有其他制品禁止输台的可能性,期盼能促成全面禁止中国寝具进口。不过,在此之前,希望政府能以总量管制的方式限制中国货。
黄光艺也提醒,在国贸局公告后,有消息显示,中国已经准备好,透过越南与其他第三地转而来台,希望政府能依法行政、严格取缔,本土业者扩大投资才有保障。
Too young too simple,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早就被移出去了,真怪不到川普身上。不要觉得自己是无法替代的,无节制的全球化下,没人是安全的,善意提醒你
另外房价永远涨是我的国特色
不过有些职位还是该招招,缺不了啊
投资个屁啊,经济衰退,关税阴影都是阻止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
川大嘴的政策不是要把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来吗?现在越做越差,不怪他怪谁啊?
这个为啥啊 经济好不好都有官司打吧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关税就是保护本国就业的,不然你以为为啥中国关税那么高。
之前公司狂招人 因为好多都知道要破产了 所以都一批批离开
where is it?
经济不好,除了破产离婚官司,大家都不愿花钱打官司,其他种类律师生意确实会不好
真是人渣
什么都能扯到中国不好
脑子不正常要去看医生
关税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没有了,川大嘴变来变去,没有信誉,所以企业才不知道怎么投资,索性就不投资了
哈哈,那是它的任务,职业黑
我告诉你吧,美国100%不会撤关税,只会加码。企业是在撤离中国,民主党蓝州也不好,红州会更好。
《日经新闻》9月初调查了1000位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经理级以上企业高层,23.9%表示「应该要削减中国业务」,60.4%选择观望,仅有7.4%的受访者表示应该要扩张在中国的业务,除此以外,高达51.3%的受访者认为,美中之间的纷争「至少持续10年」,仅有10.8%的受访者认为可在3年内解决。
昨天看公司的某个市场销售团队(目测50人左右) 尼玛清一色而且看着特村的印度人(当然manager也是) 我就想问这种非stem行业是怎么能够被乌泱乌泱的印度人占领的 到底是谁在被不公平对待 而且我觉得白人现在也是被政治正确搞得不敢出声
再加码就是自裁
呵呵,是中国在自裁。
退出和观望的就是自己作死而已
呵呵,是美国在加税自裁,所以现在美国经济越来越差
到了年底貌似总会收紧一点的。春天预算过了以后往往是招人的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