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亚裔的悲哀:我的人生轨迹都是围绕父母而转的

吐槽用户
101 楼
LZ写的和演讲人说的是两回事。

针对LZ说的关于父母的问题。这里看到许多人说,对家里报喜不报忧。为什么?父母不应该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是自己失意时候的港湾吗?所有的孩子,小孩子,在跌倒,受到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找妈妈,找爸爸。

答案很简单,许多家长内心非常脆弱,而孩子很了解这一点,所以只能报喜不报忧了。许多家长其实是孩子的“负担”而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很“强大”,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各种资源,各种建议,可是其实他们根本很脆弱,无法承担起孩子的任何挫折,和失意。所以孩子选择不说,一方面是出于体贴,而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的生活已经太多考验,实在不想再承担父母的失望和焦虑了。

华人上这种父母非常非常多。不管是2019年,还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其实人类整体没有进化也没有升华。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心态就是,我做到1,2,3,4,5,孩子就应该成功,应该表现良好。华人上有太多的父母抱怨孩子的帖子,起手式必然是我做了哪些哪些,我带孩子去上这个课,那个课,给孩子吃有机食品,花钱上私立,陪孩子读书,辅导功课,巴拉巴拉一大堆。好像教育养育孩子是等价交换的事情,花钱上私立,给孩子辅导作业,这个那个就应该回馈给自己一个心目中“成功”的孩子。对于孩子面对的任何挫折,阻碍,父母其实都很不想知道,看到,更不要说去了解。这些脆弱的父母。比孩子更加不敢面对真实的生活。

一个真正坚强有智慧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觉得应该报喜不报忧的。
扶苏 发表于 9/20/2019 11:39:53 AM

赞这句,真正坚强有智慧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觉得应该报喜不报忧的。
a
aac
102 楼


我哪敢小看哈佛,但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连教育学都压力这么大?难道教育学里都是IMO金牌?还是说演讲者重理轻文,虽然理科很好但去了偏文科的教育学感觉不适应?

beckhamer 发表于 9/20/2019 1:29:18 PM [/url]


我认识的一个藤校的历史系毕业生说,他们学校左得要命,他呆得十分痛苦。写文章这种主观分占大比例,你写的不对人家的口味当然没高分。
a
aac
103 楼

赞这句,真正坚强有智慧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觉得应该报喜不报忧的。
吐槽用户 发表于 9/20/2019 1:30:44 PM [/url]


坚强有智慧的孩子呢?要不要长大?父母要不要变老?还是一直撑着?父母有局限性,小孩也有局限性,老拔高父母,大家也都有孩子了吧,你们自己做得到吗?有句话说,你爱一个人,就会觉得他是弱小的,需要保护的,自己父母混不吝啊。这也太take父母for granted了。还是找个老公吧。
b
beckhamer
104 楼

好多人就是burnt out了,估计对教育也不感兴趣。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aac 发表于 9/20/2019 1:26:38 PM


我觉得他可能去了MIT或者CalTech没准会burn out,但在哈佛,一半学生都是legacy的地方,读教育学还能burn out也是无法理解了。如果不喜欢的话,大可换专业,美国大学这么自由,干点啥不好。
a
aiyamayayongle
105 楼
回复 22楼freshairy的帖子

Ted都左了多少年了……
吐槽用户
106 楼
同意楼上这位,左不左另说,subjective是肯定的。在哈佛一群的文科生中,写essay要想拿到班里的A,可不容易。Telluride出来的高中生,在哈佛只是起步而已。
a
aiyamayayongle
107 楼
回复 17楼warner的帖子

因为台湾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啦,讨厌~
吐槽用户
108 楼


坚强有智慧的孩子呢?要不要长大?父母要不要变老?还是一直撑着?父母有局限性,小孩也有局限性,老拔高父母,大家也都有孩子了吧,你们自己做得到吗?有句话说,你爱一个人,就会觉得他是弱小的,需要保护的,自己父母混不吝啊。这也太take父母for granted了。还是找个老公吧。

aac 发表于 9/20/2019 1:34:19 PM

在努力中,一起成长。
c
cannie
109 楼


我觉得他可能去了MIT或者CalTech没准会burn out,但在哈佛,一半学生都是legacy的地方,读教育学还能burn out也是无法理解了。如果不喜欢的话,大可换专业,美国大学这么自由,干点啥不好。

beckhamer 发表于 9/20/2019 1:35:36 PM


你这是没在美国读过liberal arts本科吧? 文理两个方向, 绝对是理科对华人要容易得多。 文科可不是中国那么水。
b
baobao557
110 楼
长点脑子好不好?你如果不是 哈佛的,人家都不会让你上Ted,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你这么有想法,为什么不中途退学。
maidouzhu 发表于 9/19/2019 11:58:37 PM


他的父母没有很紧逼啊。连来自父母的善意的下意识的压力都顶不住的,出了社会后狂风暴雨根本没有人像父母那样在意你的感受,到时摔跤更加一蹶不振。
a
aac
111 楼
我感觉现在abc 有个怪圈, 不唠叨以下自己受父母压迫有多么不乐意,好像就不主流了。
真的是自恨, 有这个自恨的时间不如考虑下怎么提高自己的族群地位, 争取利益。

yulingxi 发表于 9/20/2019 12:03:03 AM

所以他们invisible是因为他们父母,他们继续心安理得的invisible。我们家有未成年abc的要引以为戒。
z
zongheng
112 楼
这文章写的真是一言难尽。。。
原文说“他连高中前5名都不是”
下面马上一张图
高中ranked 8th of 1100.。。
这是在top 1%好吧?
s
summerline
113 楼


同感 迎合主流对华裔家长推学业的指责 不是真傻就是装傻 印度人推娃不厉害?犹太人推娃不厉害?白人黑人推体育推得不狠?只不过各族裔推的方向不同

弹指芳华 发表于 9/20/2019 12:06:50 AM

顶锅说其实我看各种其他种族comedian吐槽印度人和犹太人推娃的也很多啊,不过我们最关心的是abc吐槽爸妈。
b
beckhamer
114 楼


你这是没在美国读过liberal arts本科吧? 文理两个方向, 绝对是理科对华人要容易得多。 文科可不是中国那么水。

cannie 发表于 9/20/2019 1:39:53 PM


我真没读过文科,我也知道美国文科不容易。但如果不喜欢并且不擅长的话,为啥还要学?这小伙子难道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理科转文科?以此显示哈佛太难了,我太难了。。。。
b
beckhamer
115 楼
整篇文章我举得最不make sense的一点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和父母通电话。我相信很多人上大学之后最多也就一周给家里打次电话,很多大三大四的人可能一个月都不会跟家里联系。而这孩子每天跟家里打电话,我不知道是他父母总询问他还是他总喜欢和父母汇报,前者会给他带来很多无形的压力,后者说明他还没有长大
吐槽用户
116 楼
这小伙子是完美主义者,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如此,对自身要求极高。到了哈佛,优秀的人又搓堆儿了,有几年不适应和自身认知的调整,正常,小扎老婆也是。理科生其实还好一些呢,毕竟有objective的评判体系。

这篇中文题目很是不妥,这一代在美国的亚裔年轻人,总的来说真的很优秀,无论藤校还是州大。等真正他们蔚然成林,我们还是看得见的。
C
Cumberbitch
117 楼
没觉得
我就经常报喜不报忧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对方没有任何可做的可以帮助我,徒增烦恼。我在这些事上不需要他们额外担心因为你也知道没有什么可做的。我就是寻求解决方法不是寻求垃圾桶。

我父母一点儿不脆弱,但我自己完全撑的起自己的生活,没必要给人添堵。这就是性格而已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扛有些人喜欢blahblahblah。可能你的父母特别脆弱所以你不敢报忧吧。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Cumberbitch 发表于 9/20/2019 12:26:39 PM


恰恰相反,我会报忧,无助彷徨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

我个人觉得你说的不合理。因为对方无法实际的给出帮助就不说,那么找心理医生的人是什么原因呢?人是需要倾听的。这是人的心理需求。许多人找好朋友倾诉也不见得是让好朋友帮上忙吧。

你不告诉父母的真正原因也许你知道,不想去想,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潜意识让你不告诉父母。从心理健康上来说,从来不吐槽的人其实是不健康的表现哦。

扶苏 发表于 9/20/2019 1:04:26 PM

因为你消化不了你的情感需要垃圾桶啊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我已经说了人和人性格不同,有些人爱倾诉,有些人爱找解决方法

跟你不一样就是不合理吗,我还觉得你不合理呢

你自己眼界小,所以你才觉得报喜不报忧就是因为家长脆弱

我周围也有很多跟我一样的,报喜不报忧就是因为真心心疼家长,不愿意他们担心,尤其是那种徒增烦恼的无意义担心什么都做不了。你喜欢吐是你的事。人以群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g
gem
118 楼
我感觉现在abc 有个怪圈, 不唠叨以下自己受父母压迫有多么不乐意,好像就不主流了。
真的是自恨, 有这个自恨的时间不如考虑下怎么提高自己的族群地位, 争取利益。

yulingxi 发表于 9/20/2019 12:03:03 AM

窝里横呗
h
happysnowwhite
119 楼
无病呻吟
外国人好多博士论文,或是出版书上前面致辞写的也是致我最爱的父母,家人,希望父母为自己骄傲
j
jiajia2018
120 楼
LZ写的和演讲人说的是两回事。

针对LZ说的关于父母的问题。这里看到许多人说,对家里报喜不报忧。为什么?父母不应该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是自己失意时候的港湾吗?所有的孩子,小孩子,在跌倒,受到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找妈妈,找爸爸。

答案很简单,许多家长内心非常脆弱,而孩子很了解这一点,所以只能报喜不报忧了。许多家长其实是孩子的“负担”而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很“强大”,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各种资源,各种建议,可是其实他们根本很脆弱,无法承担起孩子的任何挫折,和失意。所以孩子选择不说,一方面是出于体贴,而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的生活已经太多考验,实在不想再承担父母的失望和焦虑了。

华人上这种父母非常非常多。不管是2019年,还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其实人类整体没有进化也没有升华。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心态就是,我做到1,2,3,4,5,孩子就应该成功,应该表现良好。华人上有太多的父母抱怨孩子的帖子,起手式必然是我做了哪些哪些,我带孩子去上这个课,那个课,给孩子吃有机食品,花钱上私立,陪孩子读书,辅导功课,巴拉巴拉一大堆。好像教育养育孩子是等价交换的事情,花钱上私立,给孩子辅导作业,这个那个就应该回馈给自己一个心目中“成功”的孩子。对于孩子面对的任何挫折,阻碍,父母其实都很不想知道,看到,更不要说去了解。这些脆弱的父母。比孩子更加不敢面对真实的生活。

一个真正坚强有智慧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觉得应该报喜不报忧的。
扶苏 发表于 9/20/2019 11:39:53 AM


这个角度我还真没太想过,很有道理。
检讨一下自己,确实也是对待孩子成绩得喜和忧得态度以及期望值,有一点难以避免的功利化了。认真想一想,这其实都以及偏离了教育和养育的最初的目的。
d
doublemint
121 楼
好烦看这个。他就是不自信,这个我不知道跟爸妈有没有关系。但是中国人吹牛的确比老美差多了。他以为别人在哈佛不是很辛苦跌跌撞撞的毕业的吗?除了少数几个天才,谁不累?谁不会觉得怀疑人生。老美会埋怨自己爸妈把自己送到哈佛吗?老美的正能量真的是让我最讨厌的事情之一。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不成,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是我最想骂娘的一句话。吹牛逼谁都厉害,真让做点啥啥都不成。老中孩子没这个觉悟会被他们吹得越来越没自信。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这一点。
j
jiajia2018
122 楼


对呀,文中说的和视频里的原来说的两码子事!这个写汉字的小编也是开始靠责怪ABC父母的噱头来夺眼球了!
这个男孩就是在分享自己哈佛的经历和感悟,没有一点责怪父母的意思。
也同意扶苏说的,我们asian 父母要把自己练精神强大,做好孩子的啦啦队和避风港,这个心理力量远胜过花钱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可是现在的华人父母太焦虑了,自己都焦虑怎么可能做到孩子的避风港呢。
做父母真的是一场修行
arie 发表于 9/20/2019 12:20:07 PM

说的太好了。
说真的,我觉得自己时常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又会经常不自觉的再次掉进这样的坑里面。看到孩子某方面做的不错,就喜滋滋。看到孩子某方面不如人意,就各种担忧。看到孩子犯错,就忧虑重重的,觉得现在如此,以后可怎么好呢。这样的焦虑很难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焦虑会让我失去理智,会责骂孩子,会怨天尤人,要么变得消极起来,觉得孩子不堪重任,将来就这样吧。要么更加努力的推,希望有所提高。往往就离初衷偏离的越来越多了。
j
jiajia2018
123 楼

有点这种感觉。Ted不是大拿们跟大众分享自己的研究或者人生感悟吗?现在是什么人都能做Ted talk了?

maple3839 发表于 9/20/2019 12:25:16 PM


这些年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平了。我不觉得一个普通人就不能做TED TALK。只要讲的好,就是好的。
j
jiajia2018
124 楼


恰恰相反,我会报忧,无助彷徨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

我个人觉得你说的不合理。因为对方无法实际的给出帮助就不说,那么找心理医生的人是什么原因呢?人是需要倾听的。这是人的心理需求。许多人找好朋友倾诉也不见得是让好朋友帮上忙吧。

你不告诉父母的真正原因也许你知道,不想去想,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潜意识让你不告诉父母。从心理健康上来说,从来不吐槽的人其实是不健康的表现哦。

扶苏 发表于 9/20/2019 1:04:26 PM

这就是非常健康的亲子关系了。

你回的帖子就是说应该又这样的关系,而不是报喜不报忧的关系呀。我们很多父母因为过于求全责备,或者关心过甚,会牺牲亲子关系,孩子因为太大的压力而不敢分享不够好的成绩,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尽力避免的。
j
jiajia2018
125 楼
这小伙子是完美主义者,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如此,对自身要求极高。到了哈佛,优秀的人又搓堆儿了,有几年不适应和自身认知的调整,正常,小扎老婆也是。理科生其实还好一些呢,毕竟有objective的评判体系。

这篇中文题目很是不妥,这一代在美国的亚裔年轻人,总的来说真的很优秀,无论藤校还是州大。等真正他们蔚然成林,我们还是看得见的。
吐槽用户 发表于 9/20/2019 1:59:37 PM


我也觉得我周围的孩子都还是蛮不错的呢
吐槽用户
126 楼
说实话,这小伙子的profile放一般学生的pool里,是很扎眼了,是牛娃。但真是进哈佛,确实有运气成分,可以说在哈佛是well-rounded的学生,但缺少那些大奖学生的突出项,所以他进去之后暂时失去了自信。他讲的是一个重塑的过程。
x
xiaomolili
127 楼

这种在美国人面前深刻的自我检讨批判真的没必要,因为别人早就是这么看你了。他说的一切做的一切就是让这种华人高分低能的形象更加根深蒂固。完全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让其他优秀学生处境更尴尬。这种事情,私下讨论就可以了,在TED大谈特谈就是错

freshairy 发表于 9/20/2019 1:22:44 AM

对 在美国大家都是夸自己怎么牛,体育好的不说学习,演讲好的不提数学,啥都不行的说自己人品好,连人品都不行上街打人的说爱自己的家人。别人都想办法突出优点,为啥咱要揪着短板公开检讨?都上哈佛了,父母教育的成功方面不能说出一堆吗?描述哈佛遇到的困惑很正常,但是不能甩锅给父母啊。
C
Confuse
128 楼

还有那个写亚裔是paper tiger的,还有一次听npr里一个ABC抱怨自己父母周末家庭聚会的时候和家人嗑瓜子的,总之就是听到的都是关于华裔父母的负面报道。其实其他种族也非常推啊,看看那些大学有多少犹太教授印度院长,就知道华裔还没人家推呢,倒是经常被当靶子,还不是因为华裔好欺负?黑人学习就是学习,华人学习就是推。

maple3839 发表于 9/20/2019 12:38:39 PM

我觉得他们挺可怜的,有点不控诉爹妈不让入党的感觉。
x
xiaomolili
129 楼
好烦看这个。他就是不自信,这个我不知道跟爸妈有没有关系。但是中国人吹牛的确比老美差多了。他以为别人在哈佛不是很辛苦跌跌撞撞的毕业的吗?除了少数几个天才,谁不累?谁不会觉得怀疑人生。老美会埋怨自己爸妈把自己送到哈佛吗?老美的正能量真的是让我最讨厌的事情之一。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不成,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是我最想骂娘的一句话。吹牛逼谁都厉害,真让做点啥啥都不成。老中孩子没这个觉悟会被他们吹得越来越没自信。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这一点。
doublemint 发表于 9/20/2019 2:13:49 PM

说的好。ABC其实也挺可怜,练习吹牛和蜜汁自信在美国太重要了。
j
jiajia2018
130 楼

说的好。ABC其实也挺可怜,练习吹牛和蜜汁自信在美国太重要了。

xiaomolili 发表于 9/20/2019 2:47:54 PM


说ABC 不会吹牛的,大家经常自己身体力行的吹牛吗?在家吹自己ABC 孩子的牛,孩子干点什么都夸成花一样吗?还是怎么做都是不够好,不够优秀这样的调调?
l
luludeyang
131 楼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当然是高考考得好才是唯一的出路。 少数例外总是有。 中国比美国看重第一学历看重的多了。 他是说在他父母的文化里, 学校最重要, 但是他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 只要自己做得好, 没有去到dream school也可以很成功。 这确实就是亚裔文化的误区。 美国第一学历只有在几个精英垄断的特定行业有效(这几个行业已经反复论证过都已经被码工打败了), 其他行业根本不重要, 例如现在风生水起的码工。

cannie 发表于 9/20/2019 1:09:58 AM 根本不重要么?我不在精英垄断的特定行业,但我们公司各大C-level的几乎都是藤校毕业的。不是说本科一般的学校出不了人才,但好学校出人才的机会还是大很多。哪儿都看重学历,同样专业,哈佛毕业的找工作就是比community college找工作来得容易,这不承认不行。
d
doublemint
132 楼


说ABC 不会吹牛的,大家经常自己身体力行的吹牛吗?在家吹自己ABC 孩子的牛,孩子干点什么都夸成花一样吗?还是怎么做都是不够好,不够优秀这样的调调?

jiajia2018 发表于 9/20/2019 2:51:34 PM

培养自信是一方面,让他认清别人也许在吹牛是另一方面。
r
rubysiam
133 楼
马克哈佛亚裔


哈佛2010级华裔学生Alex Chang,在TED上有期名为《哈佛大门背后的秘密真相》的演讲。
介绍栏写着这个:
Alex并不是“常春藤大学的料”。
他在高中连前五名都不是,没有将近满分的SAT,没有得过国家等级的数学比赛,不是球队的先发球员,也没有钱或有名的父母让他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他以一位 “普通学生” 的身份,申请上了哈佛,并完成了哈佛教育学院的学习。
他觉得他有 “社会责任” 要分享或警告那些有“藤校情结”的家庭和孩子。
一个寂寂无名的账号把视频上传至YouTube后,观看次数近365万。
演讲中,Alex用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他到了更有高度的平台后,整个人在心态和个人能力上的转变,还原了哈佛大门背后,亚裔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真相。

1我想在爸妈面前成功因为我想让他们以我为荣
Alex在演讲中提到了父母两次,但这两次,都和他的哈佛生涯息息相关。
父母第一次出现,是在哈佛面试中,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要去哈佛?
“我当时没有特别准备,我的回答是:‘我的父母为了给我最好的教育,而从台湾移民到美国。我觉得好教育的定义就是哈佛,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能去读哈佛,这会是我跟爸妈说谢谢的最好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们当时做了正确的决定。’”

第二次出现是在Alex谈到在哈佛遭受压力的时候。
“我爱我的爸妈,他们也很爱我。
每次我跟他们通电话,尤其是在我大三大四的时候,几乎是每天,他们会问我最近好吗?工作找得如何?有没有得到想要的微软、谷歌、或脸书的面试机会?
电话中,我必须不断地跟他们说我还没有工作,跟他们说,我还在等,这个地方拒绝了我,我还在应征另外两个地方,这个地方给了面试机会,但没给我复试……之类的,他们给我的关心,却变成了我的压力。
我知道,不管我最后去哪工作,我的父母都觉得没关系。我不需要去最知名的公司,但我想要在他们面前成功,因为我只有成功,才能让他们以我为荣。”

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其实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整个视频中Alex在讲述到家庭的部分,你都能感受到他内心对于父母的那份爱和责任感,并且因为想要回报父母的期待,他给自己施加了很多无形的压力。
他会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会不会因此丢爸妈的脸?他会担心如果自己是个耻辱,那他存在于哈佛的用意是什么?
但正如《疯狂动物城》中刚到警局的朱蒂一样,虽然诸事不顺,却还是在父母打来视讯的时候,撑出一个假笑说一切都好。

为了让父母不要担心,他们选择表现出虚假的一面,而把所有压力留给了自己。
孩子的这种想法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在一期《奇葩说》里,姜思达说:“我宁愿爸妈蒙在所谓幸福的鼓里,也不愿他们暴露在原野上,站在我的面前与万千猛兽为敌。”
这一部分,也正是引发热评“这个视频应该给亚洲的父母看看”的原因。
从去哈佛之初是因为想要对父母说谢谢,到毕业找工作想让父母为荣,Alex的人生轨迹似乎都是在围绕着父母的想法在转。
当然,我毫不怀疑,中国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
就像Alex的父母为了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移民到美国。国内无法移民的,如果有条件也一定会送孩子去最好的国际高中,享受各种课外活动,寒暑假全世界飞,从小就见识大世面。
但再往下一想,就是父母为你花钱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你还考不上顶尖大学,那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
更进一步,若是考上了哈佛牛津这样的顶尖名校,那当初送你进去我们父母都已经尽过力了,将来找工作找不好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
这种父母可能都未察觉的下意识和理所当然,一旦转化为给孩子的压力,绝对是比学校,比外界来的更直接,更猛烈。
而这,正是很多中国家长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犯的错误。
你是不是无意之中常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家长呢?仔细回想一下。

2
离你最近的3个人决定了你未来五年的人生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焦虑,来源于身边的朋友。
在哈佛,这个全世界天才,学生运动员,创业家聚集的地方,这种焦虑不会因为你进入了世界顶尖学府而消退,只会被放大的更多。
“哈佛学生好胜心非常强,他们是完美主义者,是领导者。”

Alex在演讲中用了一大半的时间重点讲了——在哈佛真的很“难”。
也许你们都曾在高中得到第一名,但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而能继续第一名的只有一个。
你将面临学业挑战,社交挑战,并且需要平衡好生活,以及回应朋友,社会,和家庭的期望。

“当你在哈佛这样的地方,或其他常春藤大学,或世界顶尖的学校,其他人都在期待你表现得很好,也期待你成为每个人的榜样……于是,当你发现,身边的所有朋友似乎都很好很棒时,你开始有压力了。”
他很优秀,临近毕业时,拿到了你想要的工作Offer;他很有远见,聊到未来时,有着全面清晰的规划;他十分擅长学习和社交,成绩、旅游、恋爱对象统统搞定……”

这个过程中,适应不好的哈佛人会很痛苦。
扎克伯格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在接受CNN的采访时,回忆起自己就读哈佛时的经历,突然情绪就失了控。
先是声音变得哽咽,随即面容抽动,落下泪来:“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太多了……在哈佛真的太难了,我几乎都准备好要离开了。”

因此,进入哈佛,进入这些美国名校,只是代表着成功才刚刚开始。
你可以不服,也可以委屈,但一旦你选择逃避,毫无疑问你会被淘汰,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杨奇函,清华大学学士、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他在《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这本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集中精力在圆锥的高上追求高度,比匍匐在一个低层次,追求接触面的广度有效果且有效率得多。”
想想齐天大圣孙悟空。当他只是一只普通猴子的时候,他最常接触到的就是一堆猴子。当他学会了一身法术之后,他就可以跟牛魔王等黑道大哥平起平坐,还可以跟龙王呼来喝去抢宝贝。
到雷音寺之前,他对菩萨只能跪拜求保佑,等成了斗战胜佛之后,那完全就是哥们,西方极乐世界呼朋引伴手到擒来。
离你最近的3个人,决定了你未来五年的人生;你周围的人,潜移默化影响着你的行事风格和想法态度。
直白地说,就是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得聪明;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想不优秀都很难。
所以Alex在演讲最后说:“哈佛4年间,我一度很后悔,但哈佛4年后,很感谢自己当初的经历。我从哈佛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我把它称为‘藤校精神’,也就是坚持、信心、热忱、抗压能力。”
在哈佛,是很难,但总是那些优秀且少数的人,能给你更为深刻的积极影响。

3梦校是超出你能力的学校?不,我不这么认为
哈佛大学新生开学时,院领导和教授们经常对新生说这么一句话:“你不是一个录取错误,我们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你之所以在这里是有原因的,你属于这里。”
“You're not an admission mistake. We don't make that mistake...You're here for a reason ...You belong here.”
这一段话放在这里,是因为我对Alex演讲里对于“梦校”的定义,无法认同。
“它之所以叫‘梦想学校’就是因为它不是你能力范围内的学校。它的程度比你高,所以才叫梦想学校,如果你去那里,你要预期那边的人都会比你聪明,比你有能力,比你厉害,你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你去那里会是一场艰苦的抗争。”

从Alex的这段话中,我只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华裔孩子,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自信,从谦卑到自卑的心理转变。
他的这种想法我可以理解。试想:一位从来没有拿过比A还低的分数的学生,到了哈佛,在他人生中,第一次看到A旁边有个减号,甚至B和C,然后当他更认真,还是只拿到B或C,这对他来说将会是无比的打击。他已经习惯在高中成功,很不适应如何面对失败。
当他身边的同学看起来都那么优秀,这种被压抑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变质成对自己的质疑。
“我是不是能力不够?”
“我会不会丢哈佛的脸?”

但实际上是Alex的能力不足够上哈佛吗?不,我不这么认为。
他只是在面对的失败的时候,没找到调解情绪的最佳方式。
好学校并非空架子。它之所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好学校,正是因为,它由无数个优秀的学子共同撑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常春藤大学录取率非常低,在中国招收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可想而知,从全球这么多想上顶级名校的人中脱颖而出有多么艰难。
因此,只要你被录取,就代表着你是被选中的,被认可的,你存在的本身就已经是学校的财富。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能被“梦校”录取是高攀。要知道,这是你的天赋和努力的后果,功劳主要还是在于你自己,学校只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即便没有被“梦校”录取,也不代表你就是失败的。请记住,永远不要让自己被陌生人,或者只见过一面的人下定义。
成长是什么?
罗振宇在《奇葩说》上说过一句话:“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4美国教育体制下孩子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Alex在演讲最后,跟大家分享了他在哈佛学到的东西。
“如果你试着突破自己的能力范围,你在某个时刻一定会感到压力,但你要知道这没关系,你要知道其他人可能只是不说,但他们跟你一样感到有压力,你可以勇敢的说出自己的遇到了困难。”
有的时候,再大的努力也不能弥补所有的差距,人的潜能无限大,但是受制于所处环境,资源,需要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
这个时候最大化的释放你的能力,就叫成功。
这个部分,Alex还提到了中西教育的不同:在亚洲成功的唯一方式是,你必须成绩优异,高考考到高分,进最好的大学,然后找到工作。
在美国,你可以去最好的大学然后成功,你也可以去不错的大学,但保持正确的观念,你还是会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他的这个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见识到美国教育的父母选择把孩子送出国的原因。
“在美国,我的孩子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所以,如果孩子很早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那就要有意识地朝那个方向尝试和努力,在这个方向里做尽可能多的有益尝试和积累。

追逐顶尖名校的主力军,已经从90后,转移到00后。
刚成年的年龄,春风得意,鲜衣怒马,尚未经受过大的打击,亦未体会过失败的滋味,以为没有收到心仪学校的Offer就是最大挫折,以为收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就会从此一路开挂,走向人生巅峰。
其实,在藤校的生活未必光鲜亮丽,在一般大学的生活也未必灰头土脸。
你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取决于你自己。
人生的任何时刻都有暗流涌动,遇到坎,跨过去,便是成长。
愿所有进入大学或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不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亦不惶恐于未来的得失,活在最真实的今天,努力充实自己的价值。

Elaborate 发表于 9/19/2019 9:56:00 PM
k
keluoyi
134 楼

对 在美国大家都是夸自己怎么牛,体育好的不说学习,演讲好的不提数学,啥都不行的说自己人品好,连人品都不行上街打人的说爱自己的家人。别人都想办法突出优点,为啥咱要揪着短板公开检讨?都上哈佛了,父母教育的成功方面不能说出一堆吗?描述哈佛遇到的困惑很正常,但是不能甩锅给父母啊。

xiaomolili 发表于 9/20/2019 2:40:04 PM

哈哈,对,美国这边连杀人犯,周围的人都评价说他“像天使一样的孩子,平时连只苍蝇都舍不得伤害”,只有ABC最会自省(自恨),爹妈培养他们上了哈佛,到头来还要批判爹妈。希望他们下辈子投胎到黑人社区,就不会有虎妈虎爸push他们去哈佛了。
s
summermiao
135 楼

嘲笑华人爸妈在美国好像很流行。印度人还有其他国家人也很推娃,好像没人嘲笑。
感觉自恨是所有事情的根源。abc也无形中继承了这点,谁的父母是完美的?华人父母比很多族裔不知道强多少,没见其他族裔孩子这么喜欢怪父母。

xiaomolili 发表于 9/20/2019 12:02:28 AM


讲真,各个族裔抱怨父母的都不少,抱怨的点不一样而已。。。你没看见不代表没有
r
rubysiam
136 楼
谢谢总结

我看他的履历是很厉害的

8/1100人!

我们高中一个年级也就300多人,当然不容易进就是了


完整地听了,人家根本不是说父母啊,这文章就是借题发挥。人家不过是讲讲去了哈佛压力大,不去哈佛也无所谓,mentality比学校重要

lazycat12345 发表于 9/20/2019 12:39:00 AM
a
arie
137 楼
很同意这个观点
这个男孩讲的很好,不过他的内容有很明显的上一代人的影子,不够自信。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想补缺。没法做到像老美印度人那样,只吹自己擅长的。或者也是要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精神力量不够强大?
真是要多夸夸孩子,少指责孩子。谦卑已经不是这个社会所欣赏的了。

说ABC 不会吹牛的,大家经常自己身体力行的吹牛吗?在家吹自己ABC 孩子的牛,孩子干点什么都夸成花一样吗?还是怎么做都是不够好,不够优秀这样的调调?

jiajia2018 发表于 9/20/2019 2:51:34 PM https://forums.huaren.us/images/common/back.gif]https://forums.huaren.us/images/common/back.gif
r
rubysiam
138 楼
哈哈 握手


看照片里ppt列出的成绩,很惊叹这么优秀的成绩,居然文中是被小编鄙视的。1100个学生的 第八名,居然被说成,没有前五名。?orchestra concert master, 运动,数学,科学成绩都很好,也有leadership 还不是哈佛的料!?哈佛看上的人小编还看不上!?

arie 发表于 9/20/2019 11:07:00 AM
r
rubysiam
139 楼
“孩子”长大了就是成年人了。

成年人报喜不报忧是因为自己应该有担当。而且父母逐渐老去开始需要子女的呵护了。


LZ写的和演讲人说的是两回事。
针对LZ说的关于父母的问题。这里看到许多人说,对家里报喜不报忧。为什么?父母不应该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是自己失意时候的港湾吗?所有的孩子,小孩子,在跌倒,受到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找妈妈,找爸爸。
答案很简单,许多家长内心非常脆弱,而孩子很了解这一点,所以只能报喜不报忧了。许多家长其实是孩子的“负担”而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很“强大”,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各种资源,各种建议,可是其实他们根本很脆弱,无法承担起孩子的任何挫折,和失意。所以孩子选择不说,一方面是出于体贴,而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的生活已经太多考验,实在不想再承担父母的失望和焦虑了。
华人上这种父母非常非常多。不管是2019年,还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其实人类整体没有进化也没有升华。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心态就是,我做到1,2,3,4,5,孩子就应该成功,应该表现良好。华人上有太多的父母抱怨孩子的帖子,起手式必然是我做了哪些哪些,我带孩子去上这个课,那个课,给孩子吃有机食品,花钱上私立,陪孩子读书,辅导功课,巴拉巴拉一大堆。好像教育养育孩子是等价交换的事情,花钱上私立,给孩子辅导作业,这个那个就应该回馈给自己一个心目中“成功”的孩子。对于孩子面对的任何挫折,阻碍,父母其实都很不想知道,看到,更不要说去了解。这些脆弱的父母。比孩子更加不敢面对真实的生活。
一个真正坚强有智慧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觉得应该报喜不报忧的。

扶苏 发表于 9/20/2019 11:39:00 AM
r
rubysiam
140 楼
握手


没觉得
我就经常报喜不报忧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对方没有任何可做的可以帮助我,徒增烦恼。我在这些事上不需要他们额外担心因为你也知道没有什么可做的。我就是寻求解决方法不是寻求垃圾桶。
我父母一点儿不脆弱,但我自己完全撑的起自己的生活,没必要给人添堵。这就是性格而已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扛有些人喜欢blahblahblah。可能你的父母特别脆弱所以你不敢报忧吧。

Cumberbitch 发表于 9/20/2019 12:26:00 PM
r
rubysiam
141 楼
吐槽还是找朋友吧


恰恰相反,我会报忧,无助彷徨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
我个人觉得你说的不合理。因为对方无法实际的给出帮助就不说,那么找心理医生的人是什么原因呢?人是需要倾听的。这是人的心理需求。许多人找好朋友倾诉也不见得是让好朋友帮上忙吧。
你不告诉父母的真正原因也许你知道,不想去想,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潜意识让你不告诉父母。从心理健康上来说,从来不吐槽的人其实是不健康的表现哦。

扶苏 发表于 9/20/2019 1:04:00 PM
r
rubysiam
142 楼
好的phd program 也看中第一学历


美国金融业也看重第一学历,人根本不去非目标学校招人。

aac 发表于 9/20/2019 1:12:00 PM
r
rubysiam
143 楼
同意

爱他们所以想要保护他们


坚强有智慧的孩子呢?要不要长大?父母要不要变老?还是一直撑着?父母有局限性,小孩也有局限性,老拔高父母,大家也都有孩子了吧,你们自己做得到吗?有句话说,你爱一个人,就会觉得他是弱小的,需要保护的,自己父母混不吝啊。这也太take父母for granted了。还是找个老公吧。

aac 发表于 9/20/2019 1:34:00 PM
h
hellobabywoon
144 楼
你没看懂我的帖子吧?Michelle Obama本科毕业论文写的什么自己去搜一下,并且不要无知的随便看不起人,她和她老公都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作为minority非常不容易,取得的成功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比这个版上的大多数人强多了



唉。。。

华裔孩子进了哈佛,还要去和 Michelle Obama 比学业?

BottleNoseD 发表于 9/20/2019 3:05:39 A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54732&postid=81412352#81412352][/url]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m
meilimajia
145 楼
其实读理工科想进公司早点挣钱的爬藤真的没啥用,藤校比较适合想要做学术,或者考好的法学院医学院的学生

普通大公司招人一靠人脉,二靠技术。人脉积累靠父母能提供多少交换利益,技术靠自己练,进公司以后靠情商混。做学术的话,如果跟的老板比较牛,或者运气好做的方向一下子热门了,那还是能进大公司起步比较高的。
B
BottleNoseD
146 楼
你没看懂我的帖子吧?Michelle Obama本科毕业论文写的什么自己去搜一下,并且不要无知的随便看不起人,她和她老公都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作为minority非常不容易,取得的成功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比这个版上的大多数人强多了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hellobabywoon 发表于 9/20/2019 6:15:53 PM [/url]


唉。。。 你读过 Michelle Obama /Robinson 的毕业论文吗?这不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吗。
其实,无论从文笔或内容上,去纠结一个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专业的本科生写的文章都没有什么意思;但是2008总统竞选时,Princeton的这篇毕业论文不给人看,当时都成新闻了。
你觉得一个小中,写的哈佛毕业论文,如果是去猜测华裔在校生和毕业生对白人的亲近程度,有意思吗?
至于 Michelle Obama 对人类的贡献,我实在体会不到。只知道她多次上了 Vogue 封面,对那些崇拜偶像的粉丝也许算是不少恩赐。
我其实很佩服 Michelle Obama 的父母,两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把儿子、女儿都送进了Princeton。 但黑人学生进顶尖大学/法学院,与华裔孩子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很难想象的是 Michelle Obama 四十年以后,对一个中学 Counselor对她讲过的 “I'm not sure you're Princeton material” 还耿耿于怀;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会的。

h
haaa
147 楼


唉。。。 你读过 Michelle Obama /Robinson 的毕业论文吗?这不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吗。
其实,无论从文笔或内容上,去纠结一个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专业的本科生写的文章都没有什么意思;但是2008总统竞选时,Princeton的这篇毕业论文不给人看,当时都成新闻了。
你觉得一个小中,写的哈佛毕业论文,如果是去猜测华裔在校生和毕业生对白人的亲近程度,有意思吗?
至于 Michelle Obama 对人类的贡献,我实在体会不到。只知道她多次上了 Vogue 封面,对那些崇拜偶像的粉丝也许算是不少恩赐。
我其实很佩服 Michelle Obama 的父母,两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把儿子、女儿都送进了Princeton。 但黑人学生进顶尖大学/法学院,与华裔孩子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很难想象的是 Michelle Obama 四十年以后,对一个中学 Counselor对她讲过的 “I'm not sure you're Princeton material” 还耿耿于怀;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会的。



BottleNoseD 发表于 9/21/2019 1:15:03 AM

你对她的偏见太深了。米歇尔演讲很不错,奥巴马刚退那会儿,还有人说米歇尔其实也可以走克林顿家的路线。
B
BottleNoseD
148 楼

你对她的偏见太深了。米歇尔演讲很不错,奥巴马刚退那会儿,还有人说米歇尔其实也可以走克林顿家的路线。

haaa 发表于 9/21/2019 1:19:02 AM


请教, 我哪句话体现了我的“偏见”?
h
hellobabywoon
149 楼
哈哈哈,这件事不是她自己说的吗?Michelle用事实证明她不仅是Princeton material,更是Havard Law School material,更是领袖material。像你这种恶意揣测别人并且轻易看不起他人的才是小人之心



唉。。。 你读过 Michelle Obama /Robinson 的毕业论文吗?这不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吗。
其实,无论从文笔或内容上,去纠结一个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专业的本科生写的文章都没有什么意思;但是2008总统竞选时,Princeton的这篇毕业论文不给人看,当时都成新闻了。
你觉得一个小中,写的哈佛毕业论文,如果是去猜测华裔在校生和毕业生对白人的亲近程度,有意思吗?
至于 Michelle Obama 对人类的贡献,我实在体会不到。只知道她多次上了 Vogue 封面,对那些崇拜偶像的粉丝也许算是不少恩赐。
我其实很佩服 Michelle Obama 的父母,两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把儿子、女儿都送进了Princeton。 但黑人学生进顶尖大学/法学院,与华裔孩子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很难想象的是 Michelle Obama 四十年以后,对一个中学 Counselor对她讲过的 “I'm not sure you're Princeton material” 还耿耿于怀;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会的。



BottleNoseD 发表于 9/21/2019 1:15:03 A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54732&postid=81420914#81420914][/url]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B
BottleNoseD
150 楼
哈哈哈,这件事不是她自己说的吗?Michelle用事实证明她不仅是Princeton material,更是Havard Law School material,更是领袖material。像你这种恶意揣测别人并且轻易看不起他人的才是小人之心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hellobabywoon 发表于 9/21/2019 10:03:50 PM


的确她不仅是已证明了princeton 仅仅小菜一碟,而且做了第一夫人,权力、金钱、名誉已集于一身;为何还对一个40年前的中学的小小 Counselor 耿耿于怀呢?

见过 Jared Kushner 或 Ted Kennedy 抱怨别人讲他们不是 Harvard Materials 吗?
h
hnlaser
151 楼

还有一切NY times有篇文章说亚裔都是纸老虎,嘲讽亚裔只会考试,我看作者好像也是亚裔。这种为了迎合主流自恨的ABC真是。。。

maple3839 发表于 9/20/2019 4:05:18 AM


也只有这种自恨才会有机会公开自恨
h
hellobabywoon
152 楼
我觉得你这么想即使多看几遍也无法理解Michelle说这番话的用意。您就继续这么想吧。



的确她不仅是已证明了princeton 仅仅小菜一碟,而且做了第一夫人,权力、金钱、名誉已集于一身;为何还对一个40年前的中学的小小 Counselor 耿耿于怀呢?

见过 Jared Kushner 或 Ted Kennedy 抱怨别人讲他们不是 Harvard Materials 吗?

BottleNoseD 发表于 9/22/2019 12:46:41 A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54732&postid=81427545#81427545][/url]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a
adorabledragonbaby
153 楼
原来隔壁说的是这个.
B
BottleNoseD
154 楼
我觉得你这么想即使多看几遍也无法理解Michelle说这番话的用意。您就继续这么想吧。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hellobabywoon 发表于 9/22/2019 8:12:43 AM [/url]


那你能够为我这样, 你眼中的“小人”, 解释一下 Michelle Obama 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吗?

我把她书里的相关的整段话打在下面:

Early in my senior year at Whitney Young, I went for an obligatory first appointment with the school college counselor to whom I’d been assigned. I can’t tell you much about the counselor, because I deliberately and almost instantly blotted this experience out. I don’t remember her age or race or how she happened to look at me that day when I turned up in her office doorway, full of pride at the fact that I was on track to graduate in the top 10 percent of my class at Whitney Young, that I’d been elected treasurer of the senior class, made the National Honor Society, and managed to vanquish pretty much every doubt I’d arrived with as a nervous ninth grader. I don’t remember whether she inspected my transcript before or after I announced my interest in joining my brother at Princeton the following fall. It’s possible, in fact, that during our short meeting the college counselor said things to me that might have been positive and helpful, but I recall none of it. Because rightly or wrongly, I got stuck on one single sentence the woman uttered. “I’m not sure,” she said, giving me a perfunctory, patronizing smile, “that you’re Princeton material.” Her judgment was as swift as it was dismissive, probably based on a quick-glance calculus involving my grades and test sc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