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马德罗大道转上莫雷洛斯大街,坐落着一间约翰饭店,原名圣约翰老医院(Antiguo Hospital de San Juan de Dios)。18世纪末,当时的巴利亚多利德急需一座皇家医院,米却肯的主教胡安·奥尔特加捐出了这栋房子。经过改建,内有小礼拜堂的医院便落成了。1830年,这儿还开了第一门正式的医学课程。
由兵器广场边的马德罗大道往西走一个街区,在El Nigromante交口的路北左右两侧,分别坐落着圣尼古拉斯迪伊达尔戈的米却肯州立大学(Universidad Michoacana de San Nicolás de Hidalgo)和大学的图书馆(Universidad Michoacana de San Nicolás de Hidalgo)。
大学的对面,有一座17世纪的耶稣会教堂。17世纪60年代末,来到米却肯州当时的巴利亚多利德的耶稣会传教士们开始修建一座教堂,5年后教堂终于落成。18世纪中,教徒们又修建了教堂北侧四合院似的建筑作为当时的圣方济哈维尔学院,也即今天的大学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Universitario/Palacio Clavijero)。19世纪,这组宗教建筑被收归政府所有,1917年米却肯大学正式成立后由政府捐赠作为大学的图书馆,该图书馆是墨西哥国内藏书最多的公立大学图书馆之一。
在文化中心和集市北侧,坐落着玫瑰修道院和教堂(Templo y Conservatorio de las Rosas)。这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8世纪早期,最早是圣卡特琳娜多明我会修道院,1743年在这儿创建了圣罗莎德圣母玛丽亚女子学院用于音乐教学,1870年学院被迫关闭。20世纪上半叶,圣乐合唱团断断续续在此教学排列,直至1950年修道院永久转为学校所有。
在巴利亚多利德的东侧,坐落着整座城市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圣方济修道院(La Iglesi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1531年,圣方济教士们来到此地,建起了第一座土坯的礼拜堂;5年后新的教堂开建并于17世纪初完工,之后又增建了塔楼。修道院曾经用于印第安人的宗教学校,南侧的建筑1972年改为了工艺品之家博物馆。圣方济修道院的立面属于典型的银匠风格,而南部建筑又融合了银匠与文艺复兴的元素。
阿胡斯克,奇奇纳特辛和特波兹特兰山脉将莫雷罗斯与中部山谷隔开,这些火山岩在万年风吹雨打下形成了千奇百怪形状。
有一天,风神魁札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来到二重天寻找龙舌兰和繁殖女神玛雅胡尔(Mayahuel)想为人间创造一些快乐,孰知发现女神被女魔奇奇米米尔(Tzitzimime)严加看管着。风神乘女魔不备偷偷带走了玛雅胡尔下凡来到人间,双双变成了相互缠绕的树枝。
奇奇米米尔发现玛雅胡尔失踪勃然大怒,从天上追到人间最终找到了女神并把她撕成碎片,然后扔给了其他奇奇米米尔精灵。精灵们贪婪地吞噬着被撕碎的玛雅胡尔,只留下了些许碎屑。当奇奇米米尔精灵离开之后,魁札尔科亚特尔捡起了剩下的碎片,忽然间在他手里变成了骸骨。
魁札尔科亚特尔用黄土掩埋了玛雅胡尔残骨,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不久,在那儿长出了一株奇特的植物,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眼泪,让玛雅胡尔得以重生。在植物的心里,魁札尔科亚特尔的泪变成了汁液,那就是以后人们所喝的普逵酒(Pulque)的原汁。这株植物长满了骨一样的叶子,叶的边缘满是血红的乳头般的倒刺,仿佛哭诉着玛雅胡尔当时遭受的苦难。这,就是龙舌兰;而汁液,就是风神之子、特波兹特卡特尔(Tepoztecatl),掌管普逵酒的酒神。
而在特波兹特兰的山顶和山的南麓,传颂着千百年的神话故事。特波兹特兰山的南坡,有一座叫特波兹特兰(Tepoztlán)的小城,相传是托尔特克国王魁札尔科亚特尔的出生地; 特波兹特兰山上,则有一座神庙,是酒神特波兹特卡特尔的圣殿。
特波兹特兰在纳华托语中意为"有铜斧的地方","背后有着神仙的地方",因为在阿兹特克神话之中,特波兹特卡特尔还是一个鼻穿月牙环、手持蓝边黑红盾、身前地上插着一把大铜斧的绿面战神。
普逵酒犹如玉米,对于中美洲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饮食。这种乳白色的低酒精饮料,连同魁札尔科亚特尔和玛雅胡尔女神的神话故事更是象征了繁殖(乳白色液体),体现了中美洲古印第安人生死往复、农耕播种和丰收的宇宙观。
特波兹特卡特尔神庙,便成了祭祀朝拜的中心(之一),而特波兹特兰是如此神圣,以至于许多朝圣者从恰帕斯甚至危地马拉远道而来。
特波兹特兰,这座人口不到5万的墨西哥魔力小镇,背靠特波兹特科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El Tepozteco),有着3500年的居住历史。
特波兹特科这个词,既指酒神特波兹特卡特尔、又指特波兹特兰山,还代表了特波兹特兰当地人心中神秘的传奇英雄特波兹特科。
相传1千多年前,一位女子为风神产下一子,也就是特波兹特科。不知出于何故,孩子的母亲或(外)祖父母狠心地将嗷嗷待哺的特波兹特科抛弃在荒野。起先她们把孩子放在一个爬满蚂蚁的小丘上,孰料蚂蚁非但不咬他还搬来一些食物屑喂特波兹特科;于是她们把孩子放到了龙舌兰叶中,奇怪的是,叶子纷纷垂下用汁液来喂他;最后她们把特波兹特科 放到一个盒子里丢在了一条河边。
可怜的特波兹特科命不该绝,被一对特波兹特兰的夫妻发现并收养为自己的义子。风之子渐渐长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猎人。
那个时候,特波兹特兰为西南几十公里外的霍齐卡尔科(Xochicalco)所统治,暴君霍齐卡尔卡特尔(Xochicalcatl)经常捉拿附近城镇的居民来献祭或者生吃。这一天,暴君的目光瞄向了特波兹特科的养父母。
特波兹特科勇敢地站了出来,对着养育自己的养父母说:"父母亲,让孩子代你们去吧。我要去杀死这个恶魔为民除害,如果成功了,你们会看到霍齐卡尔科城上升起的白烟,如果你们看到黑烟,孩儿就再也不能孝敬你们了。"
途中,特波兹特科把前来捉拿他的霍齐卡尔卡特尔手下变成了岩石,然后又在路上捡了几块锋利的火石藏在身边。抵达霍齐卡尔科城后,风之子把自己变成了蛇、兔、鹰、虎等动物躲避霍齐卡尔卡特尔爪牙的追踪。
暴君见到迎面而来的特波兹特科,一张嘴把他吞了下去,孰知对特波兹特科来说却毫发无损。风之子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石,在恶魔的胃里"咔嚓"几下,终于杀死了霍齐卡尔卡特尔。不久,城上飘起了白烟。
最终,特波兹特科成了人民拥戴的特波兹特兰国王。
由于兔子繁殖能力极强,因此也象征了繁衍,对于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而言,代表了宇宙周而复始的循环、作物的丰收和人类的繁殖,因此受到极高的崇拜。
中美洲印第安人把对神的崇拜和对于重生的宇宙观更是运用到了神庙等建筑的修建上。他们认为,昂宿星团就是兔子酒神的化身,和太阳有着截然不同的对称运行轨迹。特波兹特卡特尔神庙的位置,就是依据太阳和昂宿星团的轨迹而建。例如在4月上旬,当进入神庙后回头往西北观测,可以看到昂宿星团在落日的西面,与神庙处于同一轴心,象征着农耕周期的开始。
库埃纳瓦卡,莫雷罗斯首府,距墨西哥城以南85公里。
交通:墨西哥城长途南站,搭乘普曼大巴(见上面的特波兹特兰),不堵车1个多小时即可抵达库埃纳瓦卡市中心。
“库埃纳瓦卡很漂亮么?”新西班牙的第一批圣方济会传教士问一名教徒。
“是的,埃尔南说他很喜欢那个地方。”
价格:主菜160-300比索。
开放日期: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早9-晚6,博物馆早9-晚5
门票:75比索
交通:自驾;库埃纳瓦卡包车;库埃纳瓦卡市中心长途车-霍奇卡尔科(49比索)-出租车上山
霍奇卡尔科统治者以南北为轴心,在层叠的山坡上修建了沟渠、堤防和城墙工事。整个城市按照社会、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需要被划分为高低错落的三个层次。
此外,霍奇卡尔科在中美洲文明的天文研究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元8世纪,来自玛雅,萨波特克等地的天文大祭司齐聚霍奇卡尔科,研究校正日历。在霍奇卡尔科的一处洞穴天文观测站,冬至前后的52天,阳光都可以穿过洞穴中的缝隙,52正是中美洲太阳历与神历交汇的年份。
Tula de Allende
图拉德阿连德,简称图拉,是伊达尔戈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墨西哥城以北约50英里路程。
Ovnibus,墨西哥城北站,从早上6点起到晚上9点30,大约40分钟-1小时一班,车程约1小时40分钟,车票不到150比索。
我是自己开车过去的。
开放日期: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早9-晚5
门票:70比索
特奥蒂华坎帝国的崩溃,墨西哥中部进入了群雄纷争的时代。一支嗜战的游牧部落由北方来到如今墨西哥城以北约60英里的地方拓展定居,他们就是托尔特克人。
特奥蒂华坎人带来的技艺,让托尔特克在8-9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公元八世纪,托尔特克人按照神的指示来到被他们认作圣谷的如今墨西哥城北部定居,随后祭司魁札尔科亚特尔在现今的图拉德阿连德创建了图拉城,纳瓦特语中意为“芦苇丛生的地方”。
随着大量附近城镇居民迁入,包括特奥蒂华坎的后裔、齐齐米卡人(Chichimecas)和奥托米人(Otomi),城市规模与日剧增。图拉王朝从十世纪中叶到十二世纪达到了巅峰,影响遍及墨西哥中部山谷,墨西哥湾乃至东部犹坎坦半岛(考古学家/中美洲文化学者认为,托尔特克人曾经远征东部,征服了奇琴伊查)。
作为军事化城邦国,武士在图拉有着崇高的地位。图拉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的上层,君王和贵族之下便是祭司和武士,再下层才是商人和手工艺者。祭司负责占星、祭祀和各类国家仪式;武士是捍卫疆域和扩展领土的最有力保证。图拉大金字塔平台上矗立的图拉武士柱及武士庙,便是这个墨西哥中部王朝崇尚武力的最好象征。
图拉国家公园成立于1981年,总面积99.5公顷/0.38平方英里,图拉遗址是主要景观,国家公园内生长栖息着牧豆树、赤牙缟、树丝兰、夏型种龙神木等植物和中美蓬尾浣熊、灰狐、棉尾兔、墨西哥高地角蜥等动物。
图拉武士柱高15英尺,头顶羽冠、戴耳罩、胸佩可能敬奉Izpapalotl神的蝴蝶,所系宽腰带后背着太阳碟,双手则持矛或其他兵器。这些武士柱所描绘的武士,极有可能是图拉王国的军官。
交通:墨西哥城北站搭乘Flecha Roja的大巴,大约3小时抵达。伊斯米基尔潘车站在城西南,下车后搭个出租车一会即可抵达市中心。
这件作品从1938年开始设计,1942年10月10日落成于墨西哥城乐富马大道上。当时的第一夫人及其参加的保守派正派联盟,要求雕像设计师Juan Olaguíbel给裸体的青铜像"穿"上衣服,Juan Olaguíbel仅给雕像加了三点以便之后再移除。不过雕像在1957年的地震中损坏,后来在政客Alfonso Corona del Rosal的要求下,原作品被搬到了他的家乡-也就是伊斯米基尔潘,现在墨西哥城看到的是复制品。
托兰通戈所在的梅斯基塔尔山谷位于跨墨西哥火山带内,其地热形成的温泉由岩洞和山体内内流出,汇入托兰通戈河时与冷水混合。岩洞内的水温在95-105 F左右,而河水水温大约为70来度。由于夹带了矿物盐,托兰通戈的河水在太阳照耀下便呈现出靓丽的蓝色。
托兰通戈,位于伊斯米基尔潘东北约25英里,墨西哥城北110英里多的山里。
公共交通交通:
伊斯米基尔潘城北的Lázaro Cárdenas 2上可以搭乘温泉景区的班车前往温泉,车站在Iglesia de San Antonio再往北走几步的西侧。
时刻:
伊斯米基尔潘-托兰通戈
周一-周四:9:30,11:30,13:30,15:30,17:30,18:30
周五-周日:9:30-18:30,每小时一班
托兰通戈-伊斯米基尔潘
周一-周日:7:30,11:30,13:30,15:30,17:30
班车票:50比索/单程/人。
景区全年开放。
1. 带足比索现金,景区不收卡。
2. 不要周末或者节假日去。
门票:150比索/天,7am-8pm,如果住一晚,就要买2日票300比索。门票不要遗失!
停车:20比索/天。
景区内班车:
门口温泉池Paraíso Escondido-温泉洞/温泉河La Gruta, 10比索/人,或者60-80比索/车5-7人。
La Gruta: 温泉河/温泉洞景区,600-1100比索/晚,可以住2-6人。
La Huerta: 温泉河景区,650-1000比索/晚,可住2-5人。
Paraíso Escondido: 温泉池景区,700-1200比索/晚,可住2-5人。
另外靠近公路口有家Molanguito饭店,650-950比索/晚,可住2-6人。
景区酒店不接受预订,先到先得。
帐篷租赁:
4人帐120比索/晚,8人帐200比索/晚,10人帐250比索/晚。
另外可购买:
毯子110比索,充气床垫350比索,双人地垫130比索,碳65比索/袋,帐篷地钉10比索/根,柴火60比索/捆,冰40比索/袋,锁30比索/把。
另外可租用:
烤架100比索租金+200比索押金,椅子10比索/把,桌子30比索/张,更衣/储物箱50比索租金+50比索押金。
滑索:100-200比索。
圣地亚哥德克雷塔罗,Santiago de Querétaro,简称克雷塔罗,位于墨西哥西北132英里,是克雷塔罗州首府,1996年其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图为齐齐米卡印第安舞者铜像
1721年,出生于西班牙艾阿拉的胡安安东尼侯爵因其妻子随圣方济传教士到克雷塔罗修建修道院而来到此地,由于城市水质不佳,侯爵决定出资建造渡槽从附近山泉引水至克雷塔罗。渡槽从1726年动工,花了13年后建成。克雷塔罗渡槽总长约0.8英里,平均高度93.5英尺,共有74个拱。
Templo y Convento de la Santa Cruz,始建于1654年,据说建于奥托米和齐齐米卡人抗争西班牙殖民者的战场上,教堂内祭坛上有红岩十字架。后来的克雷塔罗渡槽也是引水至边上的广场再调配到城市各区。
教堂与边上的青铜雕塑i EL ES DIOS!
墨西哥城长途北站有非常密集的大巴前往克雷塔罗,Primera Plus等直达大巴2个小时出头即可抵达克雷塔罗,克雷塔罗汽车站位于城东南,抵达后建议搭乘出租/Uber。
底特律,芝加哥,达拉斯,休斯顿等有直达航班前往克雷塔罗机场QRO。
住宿:
克雷塔罗市内有很多精品酒店,也有连锁酒店集团旗下品牌皇冠,福朋,万怡等。
吃:
克雷塔罗有墨西哥等风味的各种餐厅,市中心也有很多排挡,从小几美金到几十美金应有尽有。
莫雷利亚位于墨西哥城西北约135英里,建于1541年,城市建筑完美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其中200多座建筑用粉红色石头建造,是名副其实的粉色之都。
洛杉矶,旧金山,达拉斯,休斯顿,芝加哥等均有直达莫雷利亚机场MLM的航班。
住宿:莫雷利亚有不少精品酒店,也有IHG等旗下假日等旅馆。
下图为HIX。
下图为市中心酒店。
墨西哥独立战争之父和主要领导人:何塞·玛丽亚·莫雷洛斯就出生于这座城市。1811年,伊达尔戈英勇就义后,牧师莫雷洛斯接过革命队伍的指挥权继续引领墨西哥人民走向独立,直至4年后被俘牺牲。1828年为了纪念这位墨西哥民族英雄,米却肯的巴利亚多利德改名为“莫雷利亚”并沿用至今。
位于城东的莫雷利亚水道桥(Acueducto de Morelia),由主教弗雷·安东尼奥于1785年下令建造,共有253个拱,水道桥总长1.12英里。水道桥是用粉色的火山石筑成。
1765年9月30日,墨西哥独立战争领导人之一何塞·玛丽亚·莫雷洛斯就诞生于这座巴洛克风格,建于同一个世纪的楼房内。现在看到的建筑重建于1888年,融入了新古典主义元素。
何塞出生于木匠家庭,1795年前往墨西哥城并在那的皇家宗座大学修习艺术,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牧师。1810年,伊达尔戈在瓜纳华托敲响了独立的钟声,何塞闻讯后便投奔革命大军追随伊达尔戈并被任命为部队指挥官。
1811年伊达尔戈被捕就义后,莫雷洛斯接过革命队伍的指挥权。之后的一年中,莫雷洛斯率领义军攻克了墨西哥南部大部分城市以及墨西哥城,并于1812年攻克了瓦哈卡。1813年9月,莫雷洛斯在奇尔潘辛戈召开了第一次独立议会,会议诞生了《阿帕钦甘宪法》,规定了民权和普及选举权,彻底宣布墨西哥脱离西班牙独立。莫雷洛斯创立了三权分立,并倡议义务教育。
1815年,革命陷入低潮;同年11月,莫雷洛斯不幸被捕并于12月22日在墨西哥州的埃卡提佩英勇就义。
紧挨着小楼西侧有一个花园,中间有一口小钟,象征着自由。鲜花绽放着,犹如获得独立的新生墨西哥。
这座米却肯州立大学算得上新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了,前身由米却肯州的第一位主教瓦斯科·基罗加于1540年所创立。记得我在《追寻春的脚步--伊斯帕尼奥拉岛不完全游记》中提到,美洲第一座大学应该位于多美尼加共和国的首都圣多明戈,创建于1538年,也就早了2年。
1580年,由于宗座的搬迁,米却肯州立大学的前身圣尼古拉斯学院与圣米格尔学院合并。17世纪后期,圣尼古拉斯学院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开始改革哲学,神学和道德课程并在后一个世纪加入了民法和教会法课程。学校在19世纪初因独立战争被殖民政府一度关闭,1847年1月17日,学院被改名为圣尼古拉斯迪伊达尔戈国立学院,如今看到的大学则是1917年10月15日正式创立的。
图书馆和文化中心均由粉色火山石砌成,两者都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后者主要体现新西班牙的人文风格。两组建筑里都有大量精美的壁画。
在巴利亚多利德的东侧,坐落着整座城市最古老的宗教建筑:圣方济修道院(La Iglesi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1531年,圣方济教士们来到此地,建起了第一座土坯的礼拜堂;5年后新的教堂开建并于17世纪初完工,之后又增建了塔楼。修道院曾经用于印第安人的宗教学校,南侧的建筑1972年改为了工艺品之家博物馆。圣方济修道院的立面属于典型的银匠风格,而南部建筑又融合了银匠与文艺复兴的元素。
这是一家位于大教堂斜对面的餐厅,主营墨西哥风味尤其是米却肯料理。
2010年,UNESCO将“墨西哥的传统美食--祖传、延续的社区文化,米却肯范例"列入了人类非物质世界遗产名录。
“墨西哥的传统美食-祖传、延续的社区文化,米却肯范例”,包括了农业、仪式习俗、古老技艺和烹饪技术、以及世代相传风俗礼节的综合性文化。
当地社区选用玉米、大豆和辣椒等食材,透过独特的耕作方法,采用石臼等工具,利用玉米灰化等手段,对食品进行加工的一系列过程。
下图的Corundas(深色粽子)和Uchepos(浅色)都是米却肯传统食物,其中Corundas产自莫雷利亚以西约90英里外的萨肯镇。
Xanducata是普雷佩查人的一种传统食物,不仅仅是酱,而且也是主食,是用绿番茄、辣椒、花生、杏仁、葡萄干、香料、蜂蜜等混合制作的,甚至作为婚礼前一天给新娘享用的菜肴。
这道菜什么特色呢?首先是米却肯的传统食物蓝玉米饼,然后是传统手艺石臼研磨的香草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莫雷利亚以西30多英里外帕兹夸罗湖畔普雷佩查人的小村庄San Jerónimo Purenchécuaro出生的普雷佩查风味名厨Rosalba Morales Bartolo用产自帕兹夸罗湖的卡颏银汉鱼制作的鱼料理,再配以牛油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