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Steve曾经请来在计算机图形方面的权威专家Andy Van Dam来主管研发。Andy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的先知,他开创了SIGGRAPH大会。Pixar的第一步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主角就是以Andy命名的。据说这也是Steve的意思。Andy是我见过的最有激情的大学教授,70多岁了任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Andy的学生Randy Pausch是CMU的教授,也是胰脏癌的患者。他在死前发表了著名的《The last lecture》,为此Oprah show邀请过他,他的同名书籍还曾经成为当年的bestseller。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有意思的是,Steve曾经请来在计算机图形方面的权威专家Andy Van Dam来主管研发。Andy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的先知,他开创了SIGGRAPH大会。Pixar的第一步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主角就是以Andy命名的。据说这也是Steve的意思。Andy是我见过的最有激情的大学教授,70多岁了任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Andy的学生Randy Pausch是CMU的教授,也是胰脏癌的患者。他在死前发表了著名的《The last lecture》,为此Oprah show邀请过他,他的同名书籍还曾经成为当年的bestseller。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以下是引用 xiaowuzhi 的发言: 我个人从来都认为gates不仅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不是才华、学识,甚至也不是个人魅力、人品,而是心态,是有关他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这种心态,那种非常平和的心........★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Huaren Lite 7.21
一百年后,当历史学家评论今天我们这一代的科技里程碑的时候,可能会列出下面这几项:个人计算机,因特网,智能手机,云计算。Steve Jobs发明了个人电脑,也亲手塑造和定义了最成功的智能手机。所以在我们这个年代,他一个人就代表了半壁江山。苹果公司整个Steve缺失的年代在个人电脑方面发展落后,在很多决策方面犯了大错。因此Steve带领苹果公司复兴的最终计划就是:Post PC Era, 即后PC时代。
谁能告诉我这个John Sculy后来又去祸害哪里了? 对呀后来改变世界了没?
民间有一种印象说Steve在工作中对待下属专横残暴,有时候反复无常。至少在他离开苹果之前的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印象。可是在Pixar他的名声完全不同。Pixar是一家用科技手段创造艺术产品的公司,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Steve都没有自诩为专家。在这里他允许真正有才华的人作决定,让艺术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董事会里他力挡财政压力允许创作人员对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Pixar出作品的速度十几年来几乎都是行业里最慢的,常常两年才出一部电影,但几乎每部都是经典。
在创作电影<UP>的过程中,创作人员提出想去亲眼看看主人公梦想中要去旅行的委内瑞拉天使瀑布。Steve立刻签支票同意一大队创作人员旅行到南美洲,乘坐直升飞机到深山里,然后在坐越野吉普车到达人迹罕至的瀑布前尽情的欣赏奇妙的景象。Steve明白艺术与技术开发的不同原则。在Pixar工作的人大都自由自在的发挥,这个调子就是由Steve确定的。
有意思的是,Steve曾经请来在计算机图形方面的权威专家Andy Van Dam来主管研发。Andy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的先知,他开创了SIGGRAPH大会。Pixar的第一步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主角就是以Andy命名的。据说这也是Steve的意思。Andy是我见过的最有激情的大学教授,70多岁了任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Andy的学生Randy Pausch是CMU的教授,也是胰脏癌的患者。他在死前发表了著名的《The last lecture》,为此Oprah show邀请过他,他的同名书籍还曾经成为当年的bestseller。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05:05编辑过]
是的,这个教授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啊
落后的人也刚刚搞了个smartphone,不过是htc的,物美价廉,才29块。苹果太贵了,小农不舍的买。家里还有个免费的ipod touch,macbook pro也是单位发的,没有让教主赚到什么钱,有点内疚阿。
说道这里,大家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全世界手机第一大厂商诺基亚在今年彻底放弃自己的塞班作业系统,大规模裁员并投靠微软公司。以及惠普公司在迅速投入几十亿美元后又迅速撤出智能手机市场。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生态系统建设的规律,或者根本就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而鲁莽的进入竞争。
打败一个人容易,一个公司容易,可要是打败一个生态系统就很难很难。也难怪诺基亚的总裁在决定放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写信给员工讲的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站在大海中间的钻井平台上,面对着冰冷的海水,背后是熊熊燃烧的烈焰。为了生存,他必须做出选择,勇敢的跳下去。跳下去或许会摔死,冻死,但如果不跳则必然被烧死。而今天的诺基亚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
至于惠普公司,更是直到今年八月份才恍然醒悟发现大势已去,这才是为什么99元大甩卖TouchPad的原因。
《下一段:126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0:44:22编辑过]
个人觉得gate更牛的说。当然教主可能粉丝更多。。。
我个人从来都认为gates不仅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不是才华、学识,甚至也不是个人魅力、人品,而是心态,是有关他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这种心态,那种非常平和的心态。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在苹果公司之后,只有谷歌拥有这三项资产(其中专利这项是最近才花了125亿美元通过购买摩托罗拉换来的);而微软也具有积累这三项资产的可能性。所以我的预测是未来世界上的智能移动设备只可能存在三种生态系统:苹果,谷歌和微软。不会再有第四家了。
我听说amazon也有戏,不知道到底怎样。
我听说amazon也有戏,不知道到底怎样。
我也觉着amazon有戏。
我个人从来都认为gates不仅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不是才华、学识,甚至也不是个人魅力、人品,而是心态,是有关他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这种心态,那种非常平和的心态。
re~~~~
民间有一种印象说Steve在工作中对待下属专横残暴,有时候反复无常。至少在他离开苹果之前的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印象。可是在Pixar他的名声完全不同。Pixar是一家用科技手段创造艺术产品的公司,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Steve都没有自诩为专家。在这里他允许真正有才华的人作决定,让艺术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董事会里他力挡财政压力允许创作人员对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Pixar出作品的速度十几年来几乎都是行业里最慢的,常常两年才出一部电影,但几乎每部都是经典。
在创作电影<UP>的过程中,创作人员提出想去亲眼看看主人公梦想中要去旅行的委内瑞拉天使瀑布。Steve立刻签支票同意一大队创作人员旅行到南美洲,乘坐直升飞机到深山里,然后在坐越野吉普车到达人迹罕至的瀑布前尽情的欣赏奇妙的景象。Steve明白艺术与技术开发的不同原则。在Pixar工作的人大都自由自在的发挥,这个调子就是由Steve确定的。
有意思的是,Steve曾经请来在计算机图形方面的权威专家Andy Van Dam来主管研发。Andy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的先知,他开创了SIGGRAPH大会。Pixar的第一步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主角就是以Andy命名的。据说这也是Steve的意思。Andy是我见过的最有激情的大学教授,70多岁了任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Andy的学生Randy Pausch是CMU的教授,也是胰脏癌的患者。他在死前发表了著名的《The last lecture》,为此Oprah show邀请过他,他的同名书籍还曾经成为当年的bestseller。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05:05编辑过]
lz写得真好,请继续。很佩服Jobs,Pixar的片子每部都看,Randy的last lecture也是很早就看了,后来他过世了,也很伤心。苹果的产品,从iphone开始都是买第一代的,确实是开创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的方式。一直很喜欢他说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唉,总觉得jobs走了,电子和电脑的世界会boring很多。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在苹果公司之后,只有谷歌拥有这三项资产(其中专利这项是最近才花了125亿美元通过购买摩托罗拉换来的);而微软也具有积累这三项资产的可能性。所以我的预测是未来世界上的智能移动设备只可能存在三种生态系统:苹果,谷歌和微软。不会再有第四家了。
说道这里,大家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全世界手机第一大厂商诺基亚在今年彻底放弃自己的塞班作业系统,大规模裁员并投靠微软公司。以及惠普公司在迅速投入几十亿美元后又迅速撤出智能手机市场。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生态系统建设的规律,或者根本就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而鲁莽的进入竞争。
打败一个人容易,一个公司容易,可要是打败一个生态系统就很难很难。也难怪诺基亚的总裁在决定放弃只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写信给员工讲的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站在大海中间的钻井平台上,下面面对着冰冷的海水,背后却是燃烧的烈焰。为了生存,这个人必须做出选择,勇敢的跳下去。跳下去或许会摔死,冻死,但如果不跳则必然被烧死。而我们今天就面临着相同的命运。”
至于惠普公司,更是直到今年八月份才恍然醒悟发现大势已去,这才是为什么99元大甩卖TouchPad的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26:03编辑过]
诺基亚真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一个公司,抱着固有的偏见,一直不肯接受新事物的来临,最终从手机业中老大直线摔落到地上,不知道能不能象它们的机器那样经摔还能拼装起来再用。
我也觉着amazon有戏。
同觉的。
我个人从来都认为gates不仅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不是才华、学识,甚至也不是个人魅力、人品,而是心态,是有关他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这种心态,那种非常平和的心态。
富养出来的孩子的确就是不一样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在苹果公司之后,只有谷歌拥有这三项资产(其中专利这项是最近才花了125亿美元通过购买摩托罗拉换来的);而微软也具有积累这三项资产的可能性。所以我的预测是未来世界上的智能移动设备只可能存在三种生态系统:苹果,谷歌和微软。不会再有第四家了。
说道这里,大家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全世界手机第一大厂商诺基亚在今年彻底放弃自己的塞班作业系统,大规模裁员并投靠微软公司。以及惠普公司在迅速投入几十亿美元后又迅速撤出智能手机市场。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生态系统建设的规律,或者根本就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而鲁莽的进入竞争。
打败一个人容易,一个公司容易,可要是打败一个生态系统就很难很难。也难怪诺基亚的总裁在决定放弃只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写信给员工讲的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站在大海中间的钻井平台上,下面面对着冰冷的海水,背后却是燃烧的烈焰。为了生存,这个人必须做出选择,勇敢的跳下去。跳下去或许会摔死,冻死,但如果不跳则必然被烧死。而我们今天就面临着相同的命运。”
至于惠普公司,更是直到今年八月份才恍然醒悟发现大势已去,这才是为什么99元大甩卖TouchPad的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26:03编辑过]
你的意思是说HP和Nokia是因为没有开放的开发者的平台,所以手机业务垮掉了?
我听说amazon也有戏,不知道到底怎样。
amazon有戏在于amazon有着丰富的音乐、杂志、书资源。
不能这么说,我觉着大门同学也是个大牛人,也很了不起。
这个世界,因为牛人不同的牛的方式才精彩。
Steve没有多少学历,他的一生都在管理很多比他有资质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经理人。他完全相信并追随自己的直觉。在直觉和权威冲突的时候,他视权威为粪土;在他的好奇心和经验冲突的时候,他把经验踩在脚下。他披荆斩棘,始终对自己的直觉和理想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在他留给后人的告诫中表露无遗: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Next: 136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0:45:29编辑过]
诺基亚真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一个公司,抱着固有的偏见,一直不肯接受新事物的来临,最终从手机业中老大直线摔落到地上,不知道能不能象它们的机器那样经摔还能拼装起来再用。
re,诺基亚这些年步步衰退,除非能大换血,否则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了
你的意思是说HP和Nokia是因为没有开放的开发者的平台,所以手机业务垮掉了?
我觉得就是这样的,尤其诺,一直觉得自己是老大,心也太黑,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根本无视苹果和Android良好的人机互动,固步自封。
唉,我虽然是果粉,但觉得这气焰有点太盛,到时候不要被政府打压了才是
。。。。。。。。。笑喷。。。。。。。。。。。。。。
Steve是一个固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很多我们今天才领悟的现状,许多年前就已经显现在他的眼中。幸亏他的固执,他的远见才能在众议中被鉴定的执行。固执或许是成功者必有的特质。
Steve没有多少学历,他的一生都在管理很多比他有资质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经理人。他完全相信并追随自己的直觉。在直觉和权威冲突的时候,他视权威为粪土;在他的好奇心和经验冲突的时候,他把经验踩在脚下。他披荆斩棘,始终对自己的直觉和理想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在他留给后人的告诫中表露无遗: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老乔更象一个艺术家吧,许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对自己内心真正的听从。
以下是引用 xiaowuzhi 的发言:
我个人从来都认为gates不仅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不是才华、学识,甚至也不是个人魅力、人品,而是心态,是有关他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这种心态,那种非常平和的心........★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Huaren Lite 7.21
唉,我虽然是果粉,但觉得这气焰有点太盛,到时候不要被政府打压了才是
this is not China. :P
gates是经典 但是经典只是经典
微软也没什么可以让我眼前一亮有购买欲的东西了
而且 微软的东西 太太太太贵鸟 支持不起正版..
在一个清晨,一条小路上。搭车旅行的年轻人背着包孤独的走着,歌唱着,流浪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3:01:21编辑过]
个人觉得gate更牛的说。当然教主可能粉丝更多。。。
他们两个得性格经历不同肯定是吸引不一样得人, 我也很喜欢Bill。
Steve Jobs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给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演讲。他最后留给学子的是这样的一副画面:
在一个清晨,一条小路上。搭车旅行的年轻人背着包孤独的走着,歌唱着,流浪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楼主。。。我能冒昧问问你是啥血型么。。。
我觉得就是这样的,尤其诺,一直觉得自己是老大,心也太黑,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根本无视苹果和Android良好的人机互动,固步自封。
我不懂,Nokia曾经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吗?Nokia也很user-friendly啊,只不过没有那么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相信Nokia的粉丝也不少吧。感觉是经营不善倒掉的,如果卷土重来,感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呢。
Steve Jobs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给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演讲。他最后留给学子的是这样的一副画面:
在一个清晨,一条小路上。搭车旅行的年轻人背着包孤独的走着,歌唱着,流浪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一直觉得他不是个爱钱爱财富得人虽然他以前比较穷。
我个人从来都认为gates不仅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个了不起不是才华、学识,甚至也不是个人魅力、人品,而是心态,是有关他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这种心态,那种非常平和的心态。
再也没有老乔和老盖两人坐着相视“贱笑”的有趣场景了。。。。
我不懂,Nokia曾经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吗?Nokia也很user-friendly啊,只不过没有那么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相信Nokia的粉丝也不少吧。感觉是经营不善倒掉的,如果卷土重来,感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呢。
关键就是产品。产品不好,没办法。要有好产品,好的marketing,还是有机会的,毕竟是大公司,要倒掉也不容易。。。
我不懂,Nokia曾经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吗?Nokia也很user-friendly啊,只不过没有那么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相信Nokia的粉丝也不少吧。感觉是经营不善倒掉的,如果卷土重来,感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呢。
有个悲惨身世的伟人,更伟大了。。。。。
!!!!!!!!!!!!!!!
我原来还挺草nokia的...
我的第一台手机就是nokia的,结实又好用,功能又齐全。多少次被我从高铺床上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用啊。。。
再也没有老乔和老盖两人坐着相视“贱笑”的有趣场景了。。。。
那个视频一两年前看过
当时看得就很萌,不过那视频里老乔给人有种FH(不是贬义)
而Bill就是傻的没心没肺的在那里自顾自的乐啊说啊
那视频里老乔其实真是个文艺青年,不,文艺大叔啊
我的第一台手机就是nokia的,结实又好用,功能又齐全。多少次被我从高铺床上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用啊。。。
Nokia就是出了名的结实耐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3:02:35编辑过]
再也没有老乔和老盖两人坐着相视“贱笑”的有趣场景了。。。。
我不懂,Nokia曾经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吗?Nokia也很user-friendly啊,只不过没有那么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相信Nokia的粉丝也不少吧。感觉是经营不善倒掉的,如果卷土重来,感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呢。
我是喜欢Nokia的,因为对智能手机没需求,但毕竟是发展方向,未来是年轻人的。
我不懂,Nokia曾经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吗?Nokia也很user-friendly啊,只不过没有那么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相信Nokia的粉丝也不少吧。感觉是经营不善倒掉的,如果卷土重来,感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呢。
我也很喜欢诺,是我的第一个手机,也是我用得最多的手机,诺就和老毛子的产品一样,太讲究质量,不讲究对人娱乐需要的良好支持,如果没有苹果和android,相信诺肯定还是一枝独秀,诺在智能手机这一块反应太慢,等反应过来,又单独搞一个保守不开放的塞班系统,它的初衷是以它强大的市场占有率推广它的塞班系统,但是太迟了,有趣不如苹果,开放不如android,所以诺这几年节节败退。
再也没有老乔和老盖两人坐着相视“贱笑”的有趣场景了。。。。
以下是引用Applet在10/6/2011 1:53:00 AM的发言:
我的第一台手机就是nokia的,结实又好用,功能又齐全。多少次被我从高铺床上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用啊。。。
最后和大家分享下面这幅照片(非原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55:54编辑过]
为啥我看不到照片?
你再刷一下,刚才是没有
为啥我看不到照片?
我也看不见...估计lz还在改
so sad!
我不懂,Nokia曾经想吃掉所有的市场份额吗?Nokia也很user-friendly啊,只不过没有那么早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我还是很喜欢Nokia的,相信Nokia的粉丝也不少吧。感觉是经营不善倒掉的,如果卷土重来,感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呢。
Nokia一直是科技以人为本的,它的用户界面在手机品牌里是最容易使用的。Nokia和摩托罗拉这种以经营手机起家的公司,并不擅长“智能”这个领域,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系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几家公司为了对抗微软的手机系统,一起打造了塞班系统,可想而知,这套系统必定是漏洞百出的,而且没有任何一家品牌的特色。所以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无论是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还是爱立信,除了外观和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在系统平台上,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建立塞班系统10年后,诺基亚收购了塞班,但此时已经大势已去,想要重新来过是不可能了,无论从人力物力上来说,都不符合经济利益。诺基亚现在的手机,除了智能手机之外,简单功能的手机肯定是有人喜欢的,但不是主要消费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智能手机,这个消费群的更新换代产品的速度也最快,可以说是手机商最赚钱的一个消费群。可无论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这种手机行业的前老大,都失去了这个消费群,所以要卷土重来,真的很难。诺基亚的失败,从一开始的系统平台就注定了,尽管它现在靠拢微软,但如果依旧没有自己的特色,我看还是爬不起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06:47编辑过]
http://gjls0799.blog.163.com/blog/static/39511691201162211745751/
iPod:最早的启幕,最快的谢幕
2011-07-22 11:07:45| 分类:
万物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看历史》文│梧眀 2011年2月,iPad二代在美国上市,这个姓“i”的小玩意儿又一次在人们、婴儿们、甚至猫们生活里带来了波澜。它是苹果i一代的新玩物,而十年前曾经出现的iPod则似乎已经到了谢幕之时。人们不曾发现的是,不经意之间,它似乎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不是吗?
而自2009年9月后,苹果再也没有发布过iPod classic的更新,它甚至没有出现在2010苹果开发者年度会议报告中。“iPod时代基本已经
结束。”世贸组织前高级经济学家爱丽丝·安德斯博士(Dr. Alice Enders)断言,“聚合型媒体设备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
在这不到十年间,iPod改变了人们的听觉系统,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改变了唱片业。它继承索尼的随身听打出来的世界,将其扩大并与数字世界相结合。如
今,它已经大功告成,或将退场,将舞台留给iPad这些新生玩意儿,但它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则已经并将继续改变这个世界。本文来自《看历史》2011年7月刊:中国向洋100年_最南的海 最蓝的海 ■ iPod诞生 2001年iPod诞生之初,对苹果来说大气候看上去“很不妙”:新产品发布距离“9·11”事件只有数日之遥,公司本身的吸引力也在日渐下降。然而,他们却推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款成功打入市场的MP3播放器。 第一款iPod是个塑料和不锈钢材质的方盒子——尺寸与一副扑克差不多,配置小型黑白显示屏,顶部有一个FireWire端口,尽管容量只有5GB,价格却高达399美元。 “为什么选择音乐?”乔布斯的答案很简单:“我们都喜欢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总是不错的。”而对这个精明的商人来说,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他的后半句“这个庞大、无边界的目标市场依然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尚未有人提出真正适合数字化音乐的商业方案。” 问
世之初的iPod可容纳1000首歌曲,在一小时内完成充电,苹果打出的广告语是:“走到哪听到哪。”在当时的播放器市场上,iPod既不是历史最悠久
的,也不是最低价的,更不是容量最大的。更要命的是,它只能与Mac兼容,这与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背道而驰。然而,它却在短短五年内将苹果推上了“全球头
号音乐供应商”的宝座。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切中用户体验之要害:简单、更简单、尽可能简单。用户至多点击按钮三次,便可播放任一首歌曲。播放器的外形是如此“自然、简洁”,每一个组件都是“不可或缺的”,你甚至找不出任何人为设计的痕迹。 iPod
一代是专门为Mac操作系统设计,在PC上难以使用,不愿错失商机的苹果于2002年6月17日推出了能够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Windows
版iPod”,同时增加了20G容量版本,自此Mac和Windows版本iPod都有5GB、10GB、20GB三种容量。iPod也从此走上了风靡全
球的道路。 2004年,苹果推出了迷你版的iPod Mini及
iPod Nano,市场渗透率大幅攀升。2004年1月2日,在经过长时间的社会文化观摩后,《卫报》评论:“这是自汽车之后的最伟大发明”。此后4
天,iPod mini发布,但由于质量与产量的原因,足足让fans苦等了接近半年,才于7月份上市,发售之日,商店外排了长长的队伍,其魅力几乎无人
能挡,销售非常火爆。 “它是21世纪的第一个文化符号。”苏塞克斯大学的迈克
尔·布尔博士这样形容iPod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大教堂乃是中世纪的文化符号,上世纪50年代被汽车取而代之,那么现代社会的文化符号便是iPod——它
可以把整个世界放在口袋里。你可以从中窥见21世纪社会文化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刻。 “我
们非常幸运,”2003年,乔布斯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表示,“在我们这一代,音乐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关系之密切超过过去、未来的任一时
刻。今天我们拥有太多选择,太多商品在抢占孩子们的时间。不管怎样,音乐在数字时代被重新定义,并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是再好不过了。”本文来自《看历史》2011年7月刊:中国向洋100年_最南的海 最蓝的海
年2月,索尼开始在全世界销售该产品,同年11月开始在全球统一使用“Walkman”作为品牌,索尼在为随身听做推广时,极力强调它所代表的活力与时
尚,该产品在全球范围迅速走红。截至1998年,索尼随身听在全球销售已突破2.5亿台。同时,索尼公司还创造了“耳机文化”的概念。以至于20世纪80
年代被称作“索尼随身听的10年”。借助索尼随身听的热卖,磁带的销量在1983年首次超过了黑胶唱片。而索尼公司为了避免不小心选用任何已经被注册的英
文单词作为商标而自创的Walkman一词于1986年被正式收入《牛津英文大辞典》。 索
尼随身听的诞生使得声音不再小众,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听自己想听的东西,它的小巧便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索尼随身听销量高峰的
1987-1997年,走路或者慢跑方式健身的人增长了30%,在日本,就在索尼随身听正式停产前两个月,Walkman品牌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销量自
2001年来第一次持续超过了苹果公司的iPod。 1962年索尼一个电视广告上,展现一位美国女士与一位日本先生戴着同一部随身听的耳机,分享音乐——它诠释着无国界、共享和便捷,这是索尼随身听彰显的价值,而iPod则将其发展得更为淋漓尽致。 在
2009年10月22日,日本索尼公司宣布由于需求大大减少,便携式卡带随身听将在日本停产。而颇具意味的是,就在同一天,iPod迎来了自己的9周年生
日。这似乎象征着两大音乐播放器的接力棒传递。如果说索尼的随身听引领了20世纪音频播放器的革命,那么,iPod则是21世纪的Walkman,它颠覆
了音乐的载体以及对全新诠释了随身听二字的理解。 相对随身听来说,大容量是
iPod的第一个重量级武器,迈克尔·布尔是世界少有的研究随身听文化的专家,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任教,他访问了数千iPod用户,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
你所听的音乐定义了你这个人,因此把自己的所有音乐带在身上至关重要。而不利因素则是,人们喜欢“拥有”而不是“租用”音乐,下载音乐带来不了磁带和CD
可以提供的归属感,但是乔布斯早就有了另外一个绝妙的主意——购买电子音乐——他在2000年就收购了一款音乐播放软件,并于2001年1月9日
以 iTunes 的名字发布。这个音乐商店的问世更是解决了“困扰所有电子商业的绊脚石”——支付问题,其便捷程度甚至“远胜于亚马逊专有的单次点击支
付模式”。(“iPod帝国”,《新闻周刊》) iTunes Store的问世
几乎改写了整个流行音乐史。英国的iPod倡导者保罗·莫里就这样说,在他获取了海量存储之后的最大感触,是“磁带、CD这些音乐的物理存在意义已经消
失。”人们之间相互问候的口头禅已被“你的iPod上有什么”所取代。播放列表取代了唱片,成为音乐欣赏的主流模式。 当
苹果的库存资源从80亿首飙升至800亿首时,唱片公司的下坡路越走越难。《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1月号《CD失声》中就这样写道:“2007年,网
络商店iTunes卖出了成立仅仅四年来的第三十亿首电子歌曲。在此之前多年,CD一直是音响业的金母鸡,花费一美元下载一首音乐和购买一张专辑,利润是
完全不同的。”本文来自《看历史》2011年7月刊:中国向洋100年_最南的海 最蓝的海
尼随身听已经把人群从集体社会中脱离出来成为个体,每个人都可以戴着耳机,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而iPod重新让他们与网络关联起来。通过
iTunes,“iPod爱好者”可以自由地成为同一个阵线,共同分享音乐及其他资源。有爱好者这样说:“过去,你可以加入机车社团,可以加入嘻哈社团,
现在,你可以加入你的iPod社团,它只与一根连接线相关。” 最典型的是
iPod Lounge网站,这里世界各地的Fans上传他们生活中与iPod的合照,他们在旅途中伸出手上的iPod与各地地标合照,金字塔、长城、佛
像、悉尼歌剧院……处处都有iPod。“他们大概很快会拿到iPod在火星上的照片”,英国文化记者斯蒂芬·摩斯看完这系列照片,这样评价。(令狐
磊:“iPod一代:这是没有消化的一代”,《杂志癖》,新星出版社) 不过对于iPod迷来说,这个小玩意既让他们同自己的同类连接,但也同另外更大的世界隔绝了。 2004
年的春天,在旧金山,乔布斯向来自全球的苹果电脑的记者们回顾了他们的20年Mac之旅,这个性感的企业家手中拿着鲜艳的迷你iPod神采飞扬。与此同
时,巴黎创意经济“总店”Colette正在忙不迭地销售着时装设计师Jil Sander为iPod精心打造的iPod袋;精明的荷兰商人飞利浦正在推
出全黑色的HDD与纯白的iPod竞争;索尼公司调整拳头产品PS-3的研发进度,希望在烽烟数码战场中早点上阵。 也
就在这个对于iPod来说非常光明的时候,《纽约时报》的记者沃伦·St·约翰的文章描述了一个并不美妙的iPod引发的科幻时代,他描述道:“纽约街头
被机器人侵袭,它们如幽灵般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从黄色的士、自行车旁危险地穿过。它们有着秘密武器——不比扑克牌大的一个小白板。它们和人类不一样的只
是,两根白色的线从它们的耳朵延伸到衣服里面。它们听命于卡片的控制,如整座纽约城一样面无表情。” 这
是想象的世界,也是现实的世界,在现实的纽约中,因为人人都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所以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不得不把“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你
能谈谈你的iPod吗?”这句话写在一块牌子上,等待着经过的iPod客的注意。而他收获的也是无视与冷漠:“你没看到我正在忙?在听完10000首歌之
后,我会理睬你。”约翰这样在文章里写那些听iPod人对他的态度,他感到iPod正在使使用者变得与环境脱节、人际关系更加疏远。 iPod带来了更大的存储量,也就意味着更长的孤立时间。如果你存10000首歌,平均每首4分钟,也就是在理想状态下,你可以连续24天不与任何人说话。 迈
克尔·布尔是世界少有的研究随身听文化的专家,他认为iPod正在改写人们生活:“持续不断的播放会让你不必接收外界环境的声音”,这就如同拥有一个按
钮,可以让你关掉周围世界的嘈杂和纷乱。这种“关掉”让iPod爱好者对其成瘾,对他们来说,从北美到欧洲到亚洲,从纽约到伦敦到香港,世界好像一个管
子,他们可以听着音乐从这一段滑入那一段,音乐让他们成功将自己与他人隔绝。本文来自《看历史》2011年7月刊:中国向洋100年_最南的海 最蓝的海 ■ iPod淡出,但电子音乐恒在 iPod
可能是苹果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今时今日,我们的科学与设计观、购物方式、媒体消费与互动方式无一不打上了苹果的烙印。iPod Touch、
iPhone与iPad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更加奇妙且多变的科技世界。如果没有iPod,这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iPod使得“技术自由”成为可能,你可
以如广告语所说般“走到哪儿听到哪儿”,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音景。 过去8年
中,苹果将iPod打造成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消费电子产品之一,推出了十多个型号,iPod销量超过2亿部。它对于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并非无人注
意到,史蒂文·里维,《新闻周刊》的科技记者在iPod五周年生日时写了《完美的玩意儿:iPod如何影响商业、文化和酷》,其中将iPod称为“21世
纪人们最熟悉,最令人希望得到,也是最新颖的东西”。另一本《iPod崇拜》(Cult of iPod)则称:“iPod的发明可与火、轮胎比肩,它对
于21世纪的地位犹如爵士乐队之于20年代,收音机之于40年代。” 然而正如这
个容量迅速增大,喜好改变迅速的世界,iPod的风云时间必然不如火、论坛、收音机、爵士乐队那么长,它所迎合的这个“没有消化的一代”另一个特点就是爱
好变化多端。为了适应潮流,iPod也在改变自己。2006年9月12日苹果展示了新款“可佩戴”的iPod shuffle、有视频功能的iPod。而
2010年苹果公司发布的iPod Touch 4增加了FaceTime:可以让在其上与朋友相处、聊天叙旧和打发时间,还可以看视频、照相——简直就
是一个缩小版的iPad。这可以说明,其实在5年前,iPod已经开始转型,脱身于仅仅提供电子音乐的功能——但一旦转变完毕,它还是iPod吗?或者正
如爱丽丝的预言,iPhone、iPad才是目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苹果的中流砥柱,是新一代的电子icon。 不
管如何,电子音乐不会消失,转移成为其他工具的附属属性——iPad、iPhone……但是想必很多人会怀念iPod。如今的iPod,早已超越了消费品
本身的意义,成为一种植根于民众的文化现象,它是时代的偶像,时尚的宠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套用布尔的话说:“iPod Shuffle改变了一
切——你不知道它带来了这种改变,但是你知道你喜欢它。”
在我一直很草nokia的时候我一直用三星.. 伤不起
三星最近的新品,屏幕很强大啊
我的第一台手机就是nokia的,结实又好用,功能又齐全。多少次被我从高铺床上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用啊。。。
re........
我其实根本就不是果粉。用很多标准来看,Steve Jobs并不见得是个道德崇高的人。特别是他年轻时候做过的一些离谱的坏事。相对来说,我更欣赏大门同学的为人。他们都富可敌国,可是他们的理想层次不同,也生活在不同的精神层面。
乔布斯的一生是充满激情的戏剧人生,他无疑是一名领袖。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但是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尊敬他,爱戴他。他的人生故事充满励志,他用活的故事鼓励了至少整整一代企业家,工程师。
而今天,他用死的消息再一次震撼了这个世界。
安息吧,乔布斯!
最后:
我其实根本就不是果粉。用很多标准来看,Steve Jobs并不见得是个道德崇高的人。特别是他年轻时候做过的一些离谱的坏事。相对来说,我更欣赏大门同学的为人。他们都富可敌国,可是他们的理想层次不同,也生活在不同的精神层面。
乔布斯的一生是充满激情的戏剧人生,他无疑是一名领袖。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但是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尊敬他,爱戴他。他的人生故事充满励志,他用活的故事鼓励了至少整整一代企业家,工程师。
而今天,他用死的消息再一次震撼了这个世界。
安息吧,乔布斯!
老盖如果是天生大侠气质的郭靖,而老乔则有点象飞拨跳脱的杨过。
都很喜欢。
老乔更象一个艺术家吧,许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对自己内心真正的听从。
he is a transcendentalist.
老盖如果是天生大侠气质的郭靖,而老乔则有点象飞拨跳脱的杨过。
都很喜欢。
MM形容的好有趣
我自己更喜欢Bill
乔帮主 RIP
又看了他在斯坦福的演讲,竟然觉得很悲凉。。。。。。人人都会死,所以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做到这点,真是幸运,因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我也重温了这个演讲,同感!
很多人说他英年早逝,但是他这是没有遗憾的一生,已经不在乎长短了。
他说要尽力寻找自己热爱的职业,遗憾的是,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找不到。
Lz写得很好
嗯,谢谢LZ
Nokia就是出了名的结实耐用
现在的电子产品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我觉得很了不起诶
Steve Jobs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给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演讲。他最后留给学子的是这样的一副画面:
在一个清晨,一条小路上。搭车旅行的年轻人背着包孤独的走着,歌唱着,流浪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个我记得!!!!
现在的电子产品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我觉得很了不起诶
现在的电子产品(专指手机之类),都是故意做得寿命较短,好让用户不停的换,最近几年,我每两年就不得不换一个手机,每次用到一年半寿命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各种问题,逼得我只能和att继续签约,再拿一个新手机。
“我一直都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够履行苹果公司总裁的职责和期待,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当时一震。乔布斯这样的强人,2004年得癌症的时候没有辞职,2009年作肝脏移植手术的时候没有辞职,现在却辞职了。乔布斯一生中开了三家有名的公司,但只有苹果是和他性命相连的。他若辞职,必是性命不久了。
可惜今天听到这个确定了的消息,仍然难过。
年轻人还是喜欢jobs多一点吧
gates是经典 但是经典只是经典
微软也没什么可以让我眼前一亮有购买欲的东西了
而且 微软的东西 太太太太贵鸟 支持不起正版..
只能说我们是老了,微软当年也是影响了一代人,而且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得发展,相对而言,苹果得东西更多是属于消费品。
Nokia一直是科技以人为本的,它的用户界面在手机品牌里是最容易使用的。Nokia和摩托罗拉这种以经营手机起家的公司,并不擅长“智能”这个领域,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系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几家公司为了对抗微软的手机系统,一起打造了塞班系统,可想而知,这套系统必定是漏洞百出的,而且没有任何一家品牌的特色。所以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无论是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还是爱立信,除了外观和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在系统平台上,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建立塞班系统10年后,诺基亚收购了塞班,但此时已经大势已去,想要重新来过是不可能了,无论从人力物力上来说,都不符合经济利益。诺基亚现在的手机,除了智能手机之外,简单功能的手机肯定是有人喜欢的,但不是主要消费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智能手机,这个消费群的更新换代产品的速度也最快,可以说是手机商最赚钱的一个消费群。可无论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这种手机行业的前老大,都失去了这个消费群,所以要卷土重来,真的很难。诺基亚的失败,从一开始的系统平台就注定了,尽管它现在靠拢微软,但如果依旧没有自己的特色,我看还是爬不起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06:47编辑过]
微软有啥手机系统啊?
Nokia Motorola他们反应慢倒是真的,IPhone出了二三代了,Nokia才推出个Ovi什么的智能手机系统,感觉像依葫芦画瓢似的,太不新鲜了。
再问问大家,那黑莓怎么没倒啊?黑莓不也是后知后觉才做智能手机的?
最后:
我其实根本就不是果粉。用很多标准来看,Steve Jobs并不见得是个道德崇高的人。特别是他年轻时候做过的一些离谱的坏事。相对来说,我更欣赏大门同学的为人。他们都富可敌国,可是他们的理想层次不同,也生活在不同的精神层面。
乔布斯的一生是充满激情的戏剧人生,他无疑是一名领袖。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但是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尊敬他,爱戴他。他的人生故事充满励志,他用活的故事鼓励了至少整整一代企业家,工程师。
而今天,他用死的消息再一次震撼了这个世界。
安息吧,乔布斯!
做了什么坏事?讲讲吧,要不我都要把他神化了
只能说我们是老了,微软当年也是影响了一代人,而且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得发展,相对而言,苹果得东西更多是属于消费品。
是的,当年我用的电脑从286升到康柏386一体机的时候,就够兴奋的了。windows95到98,第一次在电脑上看见能放电影,简直激动得不敢相信,居然除了电视还能东西可以放电影!!
微软始终是电子时代的巨人,苹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想起八月份那天,突然看到乔布斯的辞职信:
“我一直都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够履行苹果公司总裁的职责和期待,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当时一震。乔布斯这样的强人,2004年得癌症的时候没有辞职,2009年作肝脏移植手术的时候没有辞职,现在却辞职了。乔布斯一生中开了三家有名的公司,但只有苹果是和他性命相连的。他若辞职,必是性命不久了。
可惜今天听到这个确定了的消息,仍然难过。
确实很难过..唉
最后:
我其实根本就不是果粉。用很多标准来看,Steve Jobs并不见得是个道德崇高的人。特别是他年轻时候做过的一些离谱的坏事。相对来说,我更欣赏大门同学的为人。他们都富可敌国,可是他们的理想层次不同,也生活在不同的精神层面。
乔布斯的一生是充满激情的戏剧人生,他无疑是一名领袖。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但是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尊敬他,爱戴他。他的人生故事充满励志,他用活的故事鼓励了至少整整一代企业家,工程师。
而今天,他用死的消息再一次震撼了这个世界。
安息吧,乔布斯!
强烈re这段~
再也没有老乔和老盖两人坐着相视“贱笑”的有趣场景了。。。。
so sad
老盖如果是天生大侠气质的郭靖,而老乔则有点象飞拨跳脱的杨过。
都很喜欢。
我也觉得!
一百年后,当历史学家评论今天我们这一代的科技里程碑的时候,可能会列出下面这几项:个人计算机,因特网,智能手机,云计算。Steve Jobs发明了个人电脑,也亲手塑造和定义了最成功的智能手机。所以在我们这个年代,他一个人就代表了半壁江山。苹果公司整个Steve缺失的年代在个人电脑方面发展落后,在很多决策方面犯了大错。因此Steve带领苹果公司复兴的最终计划就是:Post PC Era, 即后PC时代。
(以下内容完全是我的个人猜测,不代表Steve本人认证的事实)
在后PC时代,人们(大人,小孩,专业人士,业余爱好者,少女,家庭主妇,所有的人)涉取信息和内容的方式都会采用移动设备而非个人电脑。在这个时代里,技术不过是把内容带给人类的桥梁。技术应该是具有人性的玩具而非冷冰冰的工具。而整个移动设备领域的成功依赖与三个支柱:
优秀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开发者可以开发稳定高效的应用程序;这个平台能够及时的采纳先进的硬件技术和时尚设计,变成消费者手中功能强大的玩具。
优秀的开发者:开发者,不仅仅是苹果公司的技术人员,而是广大的第三方开发者,愿意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发兼容的应用程序,并因为他们的工作得到丰厚的获利。
法律后盾:以大规模专利构成的法律资产,即可以保护苹果自己平台免于竞争对手的诉讼,也可以用来打击竞争对手。
我相信十几年前Steve就已经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只不过当时只有他一个人看得清楚。他后来的很多决策,及时在苹果公司内部也有争议。但是Steve没有丝毫犹豫,就像以前一样,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决定犹豫过。他沿着自己的梦想之路,头也不回,一路走过来。
今天,这三个支柱苹果公司全都有了:IOS成为了苹果公司坚强的平台资产,这个是Steve在NeXT时期创立的;苹果公司在进入移动产品平台后每年大规模进行开发者大会,给开发者提供最友好的支持平台和资金鼓励,同时通过iTunes平台给开发者提供了充足的获利途径,从而吸引和壮大了自己平台的开发者社区;最后苹果公司大力资助员工的专利申请,提供丰厚的奖金和制度奖励,使得苹果公司在短短十年内在手机领域积攒了数以千计的专利资产。
这三个平台在一起,共同成立了一个所谓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越滚越大,使得消费者和开发者都被紧紧的捆绑在苹果公司平台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的技术,艺术,文化的集合。而就是这个集合,将会保证苹果公司在这个领域至少十年的长盛不衰。
下一篇:110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24:33编辑过]
再看一遍,超喜欢这一段。
想起八月份那天,突然看到乔布斯的辞职信:
“我一直都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够履行苹果公司总裁的职责和期待,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当时一震。乔布斯这样的强人,2004年得癌症的时候没有辞职,2009年作肝脏移植手术的时候没有辞职,现在却辞职了。乔布斯一生中开了三家有名的公司,但只有苹果是和他性命相连的。他若辞职,必是性命不久了。
可惜今天听到这个确定了的消息,仍然难过。
当时也有同样的感觉。。。要不是不得已,他不会辞职的。。。好难过。。。
LZ写的真好,长了不少知识!
想起八月份那天,突然看到乔布斯的辞职信:
“我一直都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够履行苹果公司总裁的职责和期待,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当时一震。乔布斯这样的强人,2004年得癌症的时候没有辞职,2009年作肝脏移植手术的时候没有辞职,现在却辞职了。乔布斯一生中开了三家有名的公司,但只有苹果是和他性命相连的。他若辞职,必是性命不久了。
可惜今天听到这个确定了的消息,仍然难过。
同感,我也很难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难过,早上很早有个会,比平时还起早一些,又接着干了些不痛不痒的活,和同事说些不通不痒的话,下班前看到他辞世的消息心理堵的慌,回家的时候又下起了雨,在人满为患的公车上看看四周冷漠的面孔,觉的生活真没劲.晚上就上网狂买东西,人生如此之短,早买早享受
再看一遍,超喜欢这一段。
你也还在呢 :)
你也还在呢 :)
enen好,在,今天老乔离开,蛮震动的。
没有了 受不了,早早断网下去了。
我不是果粉,但是楼主写的真好,把老乔和苹果历史回顾了一遍,我尤其喜欢看职业生涯和公司历史,就一直追着楼主的贴还没睡。
enen好,在,今天老乔离开,蛮震动的。
没有了 受不了,早早断网下去了。
我不是果粉,但是楼主写的真好,把老乔和苹果历史回顾了一遍,我尤其喜欢看职业生涯和公司历史,就一直追着楼主的贴还没睡。
是呀,我是感到时间到了,只是没想到是今天。看到你在另一个帖子里回的了,要等deal。呵呵
是呀,我是感到时间到了,只是没想到是今天。看到你在另一个帖子里回的了,要等deal。呵呵
是,如同本楼楼主说的,上次宣布辞职,还有辞职后流传出来的照片,就感觉可能快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丝侥幸心理,也许以他富可敌国的财富可能还会创造新的医疗奇迹。
今天晚上再教小朋友写字中间,刷了一下deal网站,居然都跳出来老乔的消息,就知道不是愚人节了。
当时心里挺难过,等满天都是老乔的消息后,到也觉得还好了,这么疼的病,受了这些年病痛的折磨,也许对他还是早点解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