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北京有个贫民版“天才班”,如今他们怎样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4月12日 7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31926 阅读
22 评论
精英说

编者按 如果从一个城市里六十万打工子弟中挑选出最聪明的那一批人,给他们提供因材施教的教育,让他们不浪费天分,不从传统教育中滑落,最终能否摆脱父辈的命运?这是一个包含复杂命题的教育样本,从中我们能窥探到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现实状况、阶层固化与冲破它的难度、大城市里小人物的漂流史。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一群穷孩子的实验》(《人物》杂志)

十年前,北京有过一个叫“青云学子计划”的教育实验,从全市六十万打工子弟中挑选出一批较为聪明的孩子,试图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摆脱父辈的命运。

如今,十年过去了 ,这群孩子长成了二十一二岁的青年。

回头来看,这个故事或许算不上完美:首先,实验不时受到升学制度、原生家庭等各种因素阻挠;其次,这批孩子也并未个个如愿进入大学、从此走向高光人生。

但我依然被深深打动了,因为无论后来的境遇如何,谈及人生里的这个插曲,他们均心怀感恩,并坚信“我们人生中的哪些东西被改变了”。



青云班的学生们

被宋庆龄基金会带进了人民大会堂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刘正奎,出生于安徽农村,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安徽某贫困任乡政府教育办副主任。

当时县里外出打工的人多,留守儿童也多。刘正奎在工作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内心或多或少有些创伤。

几年后,刘正奎调任去中科院心理所,便格外关注留守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创伤问题。

2007年的某次饭局上,三辰集团董事长孙文华提到自己想办个公益学校。

三辰集团是做动画起家,代表作品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蓝猫淘气三千问》,而孙文华本人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同桌的刘正奎听了,有点遇知己的兴奋,他给孙文华提建议,“如果真想做,就关注那些跟着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所谓的流动儿童,他们急需帮助。”

在刘正奎看来,有些非京籍的流动少年,既聪明又有韧性,却受制于客观条件,天赋被浪费,着实可惜。

酒局结束后,刘正奎与孙文华建立了联系,他们多次讨论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最终决定“办一个不大但要有影响力的学校”,专招收那些“贫穷又有天赋的打工子弟”。

2009年,孙文华捐资1000万元,设立“超常教育专项基金”,用于项目运作。同年,赵大恒从北京八中退休,加入青云。

赵大恒是北京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师,他带的北京八中少儿班,高考平均分在620分以上,关于怎么教育早慧的孩子,他有着三十年的经验。

资金有了,老师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09年,是“青云学子计划”正式在北京招生的第一年。刘正奎和工作人员跑遍了北京郊外的打工子弟学校,见了好几十位校长,试图找到一批符合条件的青云学生。

他们发卷子给学生做,试卷上的几百道题,无关知识积累,而是看应试者天生的逻辑。

通过考核的孩子会被带到中科院上几天课,学初高中物理,有老师在旁边观察记录,看他们的吸收和理解能力。

最终,“青云计划”从八九百位应试者中招到了24个学生,这24个学生中,除了极个别的,都符合“智商较高”、“家庭贫困”两个条件。

2009年秋天,青云班在芳草地小学开学了。著名的芳草地小学,曾是外交部子弟小学,后来又成为了全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

彼时,万和城校区刚刚建成,一共就两个班上课。青云班的24个孩子,用一整层楼。



第一届青云班

芳草地小学万和城校区的开学典礼

24个孩子中,有8个女生,16个男生,他们是超常儿童,也是装修工人、餐馆服务员、废品回收者、临时工的孩子。

徐博是“青云学子计划”的第一届学生,来自河南信阳农村,父亲在北京东五环外东坝乡皮村的小餐馆里帮工。

不上学的时候,徐博也在馆里跑前跑后,做些前台点单、后厨刷碗的活儿。

自打进了青云班后,徐博每周日下午都会背着书包、换上干干净净打的校服去上学。

公交车穿越城市,从东六环到北四环,终点是芳草地小学的万和城校区。用他的话说,“是在两个世界里穿梭。”



小学时,全班一起庆祝徐博的生日

青云班的另一个学生李小溪,江苏人,两岁跟着父母到了北京,在丰台区读过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教室是一间普通的居民平房,学生多,中午排队吃大锅饭。

后来去的一所学校,校车是废旧的面包车,每天拉满满一车学生。有时司机会大喊让站着的学生全部蹲下,怕被执勤的交警看见。

和班里的其他学生一样,来到青云班,徐博和李小溪都觉得美好得不太真实。

每周,体育老师张艳杰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带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到自然里去。

他们在奥森公园体验四季,去地坛公园观察观察花苞,在后海看柳条儿抽出嫩芽,在朝阳公园散步,还坐着火车去爬了泰山......



青云班的学生们在泰山

在自然里,张艳杰教他们认识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比如,让他们闭着眼睛感受一棵树的表皮纹路、气味、温度和声音......

只要出门,他们基本不坐车,都是靠走路。有时走上十几公里去鸟巢,再走回来,孩子们边叫苦不迭,又兴致勃勃。

课上,会有一些团队协作的项目,张艳杰把体力强和体力弱的分在一组,把开朗的和沉默的分在一组。

他设置的任务,往往都需要调动所有人的优势才能完成,“慢慢他们会意识到,只有我们组合起来,一起解决问题,才能变成超人。”



张艳杰带着青云班的同学出门玩雪

另外,青云班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即见识高于知识。

孩子们曾被带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被带去博物馆看展,刘正奎校长还请过十多位院士到青云班来,告诉他们科研是什么、南极科考是怎么回事......

最让徐博印象深刻的,是张艳杰会在课上放一些短片,关于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这些世界名校的建校过程,还告诉他们什么是托福、SAT考试。

跟踪了这个项目十年的老师成吉思说,“我们的孩子,比其他农村孩子见识大多了。这是我们的初衷,他们成绩可以不好,但见识不可以不多。”



2009年秋天到2012年夏天,三年转瞬而过,第一届青云班小学面临小升初。正巧,东北师大附中在朝阳区建了一所分校,接受了青云班的孩子。

而就在小升初这一过程里,有少数学生放弃继续参与实验——出身第一次开始主导学生们的人生走向。

由于当时并不那么严格的筛选,24个孩子中,有两个孩子是有北京户口且家庭条件不差的。

他们小学毕业后便离开这个项目,一个在本科时就去了美国,另一个考入北京八中,并最终考上了北大。

另一些孩子则被父母送回原籍。

按照当时的政策,孩子们在北京无法报考高中,只能报考职校,一些家长为长远计,让孩子们回到原籍。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没有考上大学。

李小溪也离开了这个项目。原因是父亲认为新学校离他们当时租在海淀的家太远。

之后李小溪度过了颠沛流离的几年:先是在海淀一所初中上到初二,后来转学至河北保定,之后又转学到江苏连云港老家。

她是个敏感又早慧的女孩,见过什么是好的,那种教育方式的对比尖锐地刺痛着她。

江苏那所高中,一年只有十几个学生能考上一本,成天抓语数英,一样的题老师能来回讲两三遍。

而那些留在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分校的学生们,继续了三年安稳顺利的生活。青云班三年的课程,为这些孩子打下了好底子。

他们学的新概念英语,比普通小学更难,数学物理也超前学了初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个个自信,初中校长曾这样评价道,“就没有见过刚上初中就眼界这么开阔的孩子。学校来个院士、来个博士,他们就好像不为所动。”

但等到初中毕业,高中入学又成了问题。没有北京户口,要么回原籍读高中,要么留在北京考职校。

项目方联系了俞敏洪,让孩子们直接去新东方国际学校就读。国际学校学费高,一人一年十几万,俞敏洪给打了折。这钱还是由项目方来出。

有了这样的条件,项目方希望能再次将从前那批失散的孩子召集回来。



刚读完高一的李小溪,也收到了“重聚”邀请。这个消息对她来说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当我待在家里刷题的时候,真的太难受了,不如我就出去看一看。”

所以,当年24个孩子中的一部分,在北京重聚了。

进入国际学校、准备留学,让这群孩子看到了比以前更大的世界、更开放平等的教育方式,但也感受到来自金钱和出身最直接的刺激。

在新东方国际学校的第一学期,刚开学,就有家长给学校提意见:“咱也算一个小贵族学校,价格也挺高,怎么搞了一帮农民工的孩子进来了?”

而对青云班的孩子们来说,国际学校的各种对比更是无处不在,“那时我们班所有人都很穷,把我们放到一起,就显得整个班都很穷。”徐博回忆道。

但同样是在这里,这群孩子也一点点地融入国际学校的生活。徐博加入了校橄榄球队和帆船队——这都被视为是中产阶级的孩子才会参与的运动。



那时他们真心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去美国念大学。他们从高一就开始同步学美国高中的课程,高二考托福,准备去美国大学的申请文书、挑选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但到高中最后一年来临前,变动接连出现。

首先是他们得到通知,中止对美国大学的申请,一起去西澳大学读书。西澳大学的校长当时去了北京,对这班学生们的成绩满意,愿意给全班学生奖学金。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出国,项目方认为集体去西澳,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学生们同意去西澳,西澳大学将给他们提供能够抵扣学费的全额奖学金,青云计划给他们提供的贷款足够他们支付房租。



正在澳洲上学的徐博

但学生们在澳洲的其他生活费需要家庭支付,或是自己打工挣钱。按照估算,这笔钱每年大概在人民币五万元左右。

而这每年五万块的生活费,难倒了一半人——全班有接近十位同学,都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去澳洲。

有人回老家上了专科,有的上了技校,有的直接工作,还有人从高一重读,考了一次或两次高考,上了大学。

李小溪也是放弃澳洲的学生之一。她是这个班级的班长,从小就是全班最聪明、最被老师看好的孩子之一。

但她家里不是能不能拿出一年五万块生活费的问题,而是连一张去澳洲的机票都承担不起。

她就这样离开,回了江苏老家,最后考上了北京一所211大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回轨道。

谈及结果,一位十年来一直服务青云班孩子的工作人员叹息道:他们当时是怀着改造孩子们人生的心理,希望他们成为真正的社会栋梁。但在漫长的过程里,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曾经被视为贫民版八中少儿班的天才班级,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

对此,徐博却说,“从外界看,这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投资,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教育案例。但我觉得它是成功的,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向上的人、一个正直的人。”

a
abraham007
1 楼
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主要还是教育体系不一样。上国际学校,对标的是英美大学,考上一点都不难,但是得有钱,而这些学生没钱。在国际学校学的那些东西没法参加高考,而且高考还分地区,各地高考内容有可能不同。总之,林林总总的原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不是孩子们不够努力。
淼淼1
2 楼
正能量
f
flysa
3 楼
都是聪明孩子,西澳大学也是澳洲g8,澳洲最好的大学之一。可惜家庭出身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如果他们换个家庭,肯定直接去美国读书了。 你的家庭阶层就是会严重限制个人发展,不管你个人资质如何。 跨越阶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比如文中最后去了211的孩子,她就有可能提供给自己的孩子出国的条件,但是她自己就很难在读书的时候就出国
t
tsingdao355
4 楼
还有这么胡闹的项目,真是神奇
t
tsingdao355
5 楼
不上过年一年几千学费的大学,去国外上几十万人民币一年的本科
l
lxd
6 楼
为什么不学美国,上学可以贷款。
m
markyang
7 楼
中国虽然是提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对于很多农民工子弟,在外地就无法享受,这个问题需要全国一起才能解决,中央政府应该拨款解决这种问题
看热闹来了
8 楼
像是一个贫民窟的孩子突然被富家收养,过着奢侈的生活,但还是不能脱去他的穷根。这对项目实验者而言,这些孩子同实验室的猴子一样。对这些孩子的家庭,这个实验只不过是捡来的便宜,而对于这些孩子,也许他们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但也许有深深的内伤。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一棵苗,从贫瘠的土壤移栽到肥沃的土壤里后,只要不再移回贫瘠的土壤,它就会健康的成长。对社会而言,这个实验肯定是性价比不高的。
r
rosin
9 楼
为什么要办成国际学校,不能就对标国内的高考吗?这才是穷人孩子的出路。即使送出去,每年就五万人民币,就十个孩子,哪里不能再拉点赞助?这个项目恐怕就是猫腻和噱头,疑点多多。
l
luting
10 楼
感觉比较乱
t
teddyx
11 楼
实验品,折腾穷人家的孩子
w
wx3000
12 楼
红二代三代不愁吃喝。
c
cooldudeheis
13 楼
在这里看这篇文章的人,有多少小时候家里是富裕的?
m
millennium
14 楼
评论区里的素质基本太低,文学城里的网民素质越来越差。 这是一个良好的试验,如果没有这个试验,这20多个孩子怕是一个也走不出来。虽然试验并没有圆满完成,但至少证明了给很多孩子一个好的教育,他们就有出路。 评论区里对于中国大陆的一切都是冷嘲热讽,对于美国的一切要不闭口不言,要不阿谀奉承。 真恶心!
T
TZMAN
15 楼
当然是成功的,只是实验探索的道理,不是每个人能够认可的而已。
S
SPASS
16 楼
这个真心可以有,赞!! 无论中国世俗的评判标准,事实是它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一生!
p
pandali
17 楼
真好,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祝福这些家庭和孩子们 ,但愿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高崎
18 楼
芳草地小学可了不得,当年为了一块儿地和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公安局打官司。在完全不占理的情况下,把工商局和公安局打了个落花流水。
老黄123
19 楼
但等到初中毕业,高中入学又成了问题。没有北京户口,要么回原籍读高中,要么留在北京考职校。 ----- 说来说去,什么这个那个理由,还是挡妈的把中国人列为三六九等,城乡户口,城市又分为挡妈首都户口,和其他户口,最终阻拦了,哪怕是中国最优秀,最有心的教育人,企业家的良心操作。最终阻拦了中华民族子女的自己发展。 现在也是,妄想用德俄共产来全面洗脑中国下一代,甚至已经自由的香港,台湾中华同胞。 华人能拿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除了一个受解放前民国教育的屠呦呦(她当时住在舅舅姚庆三家里,舅舅是法国留学回来的,任职国民政府的经济的主要负责人),都是在香港,台湾或者欧美受的教育。哪个是在德俄共产假洋奴才教育下成才的?从两弹一星之父钱三强,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光纤之父高锟,到奥斯卡奖李安,要不就是少年时期受的国民党时期或者台湾教育,专业都是美国学习的,和共产党的奴才教育没有任何关系,要是共产主义全面接管中国人,这些中华之光也就没光了。
老黄123
20 楼
贝聿铭(民国教育)都说过,要是不出国,他就和站在对面的亲戚一样。共产党接管后,除了灭掉中国文化和各个领域的大家,高压独裁统治之下,除了奴才,长在红旗下的,还出过什么人才? 就说现在的AI领头人,李飞飞,也是在美国达到的高度。你以为她要是留在国内,天天跟老习念念有词,德俄共产,德国马恩俩老头就是好,俄国列宁大叔就是对,就能成为AI人工智能领导人?是愚弄中国人民的智商? 我们中国民族就只能在毛爹爹茅太阳的照耀下,对这些德俄主子绝对卑躬屈膝,只能高高挂起,只能说是,不能说不是,就是对中国民族的最大的奴才贡献了?! 那些洋共产才是真正的慕洋犬,只能对他们的德俄共产假洋祖宗磕头的洋奴才,所谓真正的西方民主自由,是你可以站起来,任意批判无论是国家总统还是执政党,而不是傻傻只能说是的大写的德俄真正洋奴才,慕洋奴。
老黄123
21 楼
要不挡妈自己澄清一下,作为中国国家军队,到底是为中国人民,国家利益服务的,还是为德俄共产一党服务的?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于德俄共产的共铲主义思想相冲突的时候,到底是哪一个放在第一位,神马法律咱们就不说了,这几个点不搞清楚前,法律都是德俄共产的幌子,没有神马含义。 也不要哄说啥啥两种都要,既要把德俄共产洋马列高高挂起,还要拿中国民族主义来做段子。简单说,如果一定要选择,到底是要德俄共产还是要中国人民的利益? 之前老是说中共对新疆是种族清洗,这个确实没看见没有发言权,但德俄共产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对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清洗,是真实存在在中国的每个角落,每个地方。 这个党派,居然还口口声声代表中国人民?凭啥?就凭当年“保存实力”不抗日,然后有了实力后,打赢“当年全力抗日”的国民党,然后打赢后,俄国洋爹指哪给哪,感谢日本军国主义?
l
linda2468
22 楼
下面这个老黄123估计是被国内的领导给刨了祖坟了。 权贵和贫民在哪个国家都有,后者很多是因为胆子小错过了人生重可能有的机遇,而胆子小大部分是先天基因带来的求稳的性格,小部分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这些孩子哪怕最后没有去国外留学,能有今天这样已经比他们同样阶层同样年龄的伙伴们好多了,这个基金绝对改变了这些孩子们的一生,是极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