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德国慕尼黑机场,有一名中国光伏企业的高管刚下飞机,就被德国政府逮捕。他们是去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的,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技术博览会。
这一幕,不仅让队长想起2018年12月1日,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在加拿大刚下飞机,就被加拿大警方逮捕。这两起事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背后都是残酷的产业竞争。加拿大逮捕孟晚舟,是因为华为威胁到了美国的科技霸权,打破了西方对通讯技术的垄断地位。德国逮捕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则是因为中国光伏实在太强了。
中国光伏对全球市场的统治力远远超过华为5G,可以用无敌来形容。纵观全球,中国光伏是完全没有对手的恐怖存在。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也打不过一个中国。队长给大家简单列几个恐怖的数据:
其一,技术专利。全球光伏技术专利一共15万件,中国企业掌握12万件,拿下80%的技术专利。
其二,全球前十大光伏企业,全部都是中国公司,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中国拥有全面的垄断级优势。
第一名,晶科能源,独占全球光伏20%的市场份额,登陆中美两大资本市场,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名,隆基股份,全球最大单晶硅生产商,在光伏组件中拿下全球20%的市占率。
第三名,通威股份,全球唯一一家生产硅料和电池片的双龙头企业,电池片以40%的市占率拿下全球80%以上的利润,盈利能力堪称光伏电池片领域中的苹果。
第四名,迈为股份,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市占率全球第一。
第五名,信义光能,全球第一大光伏玻璃旦凳拦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30%。
第六名,奥特佳,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设备制造商,市占率超过70%。
第七名,爱旭股份,掌握太阳能核心技术,在全球拥有1000多项专利。
第八名,金博股份,光伏晶硅拉制炉的核心部件的生产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
第九名,福斯特,全球第一大光伏胶膜生产商,市占率50-60%。
第十名,上机数控,掌握光伏金刚线切片技术,设备在全球占有率高达45%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呢?它就相当于在芯片领域中,中国同时掌握了芯片原料、芯片制造、芯片封装、芯片设计以及光刻机等全产业链技术,并在所有环节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2021年末,中国光伏在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78.8%、97.3%、88.4%、82.3%,组件市占率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一个国家,就把全球光伏产业给干完了。中国光伏在美国市占率超过60%,在欧盟市占率最巅峰时达到了95%,欧盟本土光伏组件产能只占3%。
换句话说就是,欧盟的光伏市场被中国企业打得趴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这是在技术、规模、成本等全方位的碾压。
为了扶持欧盟本土光伏产业,欧盟曾多次打压中国企业,其一是,设置进口上限,进口份额不得超过市占率的65%,强行给欧盟本土光伏公司留一口饭吃。其二是,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限价,不许卖得太便宜,必须比欧盟本土企业卖得更贵。这一幕像不像德国桑塔纳刚进入中国时,必须定高价,不许卖太便宜?
但这些措施都挡不住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盟的迅速扩张,限制进口,就去海外建厂,照样打得欧盟企业活不下来。欧盟一看自家的公司太弱鸡了,就祭出了一招绝杀:“反倾销调查。”
从2012年开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于2013年对中国光伏进口征收惩罚性关税:20%。后来,欧盟又把反倾销税率提高到47.6%。在欧盟的政治打压下,中国光伏对欧盟出口额下降78.5%。没有了中国的光伏产业支持,欧盟的光伏发电装机量断崖式下跌。2012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量16.5GW,而到2017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量只剩8.61GW。
欧盟的光伏能源发展进入龟速增长阶段,到2018年时,欧盟忍不了了,花了5年时间培育本土光伏产业,以GW为单位,欧盟的年度新增光伏装机量停留在个位数,比不上中国的一个零头。
这一年,欧盟解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惩罚性关税。2022年,中国光伏在欧盟的市占率又迅速重回46%。
为什么欧盟摆脱不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依赖?根本原因在于规模成本!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光伏能源是一个对成本极度敏感的行业。一般而言,中国煤电平均基准价在4毛/度左右,那么,发电成本必须低于4毛,发电厂才有钱赚。
光伏发电要大规模取代煤电,它的成本至少也要在4毛以下。考虑到光伏发电难以存储,损耗更大,光电成本必须给煤电成本更低,才能具有商业竞争力。欧盟的光伏产业规模太小,这导致欧盟的光伏企业前期投资巨大,而中国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只要欧盟企业一冒头,中国公司就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把它打死。
这就像荷兰阿斯麦公司一样,中国光刻机没研究出来前,阿斯麦的光刻机要多贵,就有多贵,中国想买还买不到。当中国光刻机快要研发出来的时候,阿斯麦就迅速降价倾销,抢占市场,不给中国光刻机留活路。
可在光伏这个行业,是相反的,优势在我,不在列强,定价权也握在中国手里。欧盟针对中国光伏实施所谓的“反倾销调查”,本质是欧盟企业丢掉了定价权,只能依靠行政干预,来从中国公司碗里抢一口饭喝。公平竞争,欧盟根本打不过。
可是,欧盟的光伏蛋糕太大了,他们不甘心都送给中国公司吃。在俄乌战争打响后,欧盟决心摆脱对天然气的依赖,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明确提出到2025年,光伏发电量翻一倍,到2030年,光伏发电量翻4倍,在欧盟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到45%。
这意味着,未来7年,欧盟光伏市场还有4倍的增长空间。这么大一个蛋糕,欧盟公司不争气,吃不到啊!怎么办?只能耍流氓了。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慕尼黑刚下飞机,就被德国政府逮捕。
欧盟想要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一转身又依赖上了中国的光伏工业,这兜兜转转,怎么就转不出中俄的手掌心呢?
欧盟对中国光伏的依赖度远超俄罗斯天然气。
欧盟没了俄罗斯的天然气,还可以从挪威、丹麦、英国、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美国去进口。但欧盟如果没了中国的光伏组件,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产能,都无法填补欧盟的市场需求。
封禁中国光伏,欧盟的光伏能源产业就无法加速。等欧盟培育起来本土光伏企业,中国的光伏技术又更新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90%,正在朝2毛/度的目标挺进。
加上在上海新引进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只要中国把储能产业培育起来,中国的光伏能源就形成闭环了。欧盟关起门来,可以把中国光伏挡在门外,但无法让欧盟的光伏公司跻身世界一流。
队长奉劝各位西方列强,不要闭关锁国,打开门来,公平竞争,自由贸易!
中国光伏高管在德国机场被抓:属“陈年个案”,德国警方早有准备
并不波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
6月12日下午,有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被德国警方带走的消息被曝出,事发其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 Europe)之时。随后,事件的各种细节开始流传,如有多家光伏企业的多位人士被带走;所涉何事也众说纷纭,欧盟双反调查、签证问题等均被提及。经《中国新闻周刊》求证,比较确定的信息是目前担任格林保尔股东的浦永华牵涉其中,被带走的时间、地点为慕尼黑时间6月12日一早,所乘航班落地之后。
慕尼黑时间6月12日一早,一名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所乘航班落地之后,被德国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图/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的光伏产品屡次遭遇“双反”调查,这一突发事件无疑牵动业内敏感神经。
直到6月13日凌晨1点左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下称“光伏协会”)发文,澄清事件诸多细节,事涉个案,并不波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
此事是“陈年个案”
光伏协会发文称:经了解,当事人只是协助调查,目前已回到酒店。这次协助调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网传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出现多名人员协助调查的情况。
光伏协会表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坚定维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在外人员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当地使领馆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系。
有光伏协会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当事人已经与协会方面通话,自述只是协助调查,暂时没有其他消息。“当事人希望外界不必过分关注。”
关于被带走涉及的事件,他向记者确认,此事是“陈年个案”,涉及欧盟“双反”调查。“有德方人士在接受调查时提及当事人,因此才会被要求协助调查。但此前因为疫情原因,人员流动受到影响,直到此次当事人赴德参与博览会,德方才找到机会。”
“不用上升到整个光伏行业,更不涉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他特别提醒说,最多只涉及个别企业的商业行为,也不存在时隔多年再去追究的问题,如果有违法行为,在追诉期内一定会追究。这也是协会在凌晨的公告中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原因。
这一事件正发生在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激增之时。去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而受俄乌冲突、减碳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正是中国光伏组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光伏组件出口额的55%,占比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进入2023年,欧洲的需求继续拉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长,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
事涉“双反”也意味着,虽然欧盟针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政策已经结束,但相关调查仍未终结。
“双反”调查余波未了
2012年,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根据2013年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公司需要以高于最低进口限价的价格对欧销售光伏产品,且每年销售量须限制在一定配额内,协议外的厂商则需缴纳47.6%的关税。
直至2018年8月底,欧盟方面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于当年9月3日到期后终止。
在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政策终止之后,曾有中国光伏企业人士接受德方调查。
在2019年Intersolar Europe展会前后,德国光伏媒体PV magazine曾报道称,德国海关官员执行了两项逮捕令,逮捕了两名中国公民,因其涉及太阳能组件的商业走私以及违反了2018年9月之前欧盟执行的有关中国光伏产品的最低限价。
根据德国检方透露的信息,他们被指将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到欧盟时,更换标签,变更为中国台湾和印度制造,以此来规避欧盟最低限价。
除此之外,德方还曾披露个别中国光伏企业规避最低限价的方式,如先遵守最低限价,但是随后进口商和供应商之间进行所谓“回扣付款”补偿,最终,消费者支付了等同于中国市场的产品价格,违反了最低限价要求。
浦永华担任股东的格林保尔,以及曾任职的润达光伏均属于中小规模光伏企业。成立于2009年的润达光伏组件产能为3GW,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3亿元,净利润超过2800万元。
有光伏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慨,欧盟“双反”调查一直余波未了,但是一线企业都已顺利落地,被调查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
作为欧洲最大的光伏展会,Intersolar Europe 2023即将在6月14日拉开帷幕,此次参展的中国光伏企业不乏一批龙头企业,对于此次事件对于参展的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有业内人士回应记者,“还好吧”。几家龙头企业则向记者表示,尚未受到这一突发事件影响。
6月12日,在德国慕尼黑机场,有一名中国光伏企业的高管刚下飞机,就被德国政府逮捕。他们是去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的,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技术博览会。
这一幕,不仅让队长想起2018年12月1日,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在加拿大刚下飞机,就被加拿大警方逮捕。这两起事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背后都是残酷的产业竞争。加拿大逮捕孟晚舟,是因为华为威胁到了美国的科技霸权,打破了西方对通讯技术的垄断地位。德国逮捕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则是因为中国光伏实在太强了。
中国光伏对全球市场的统治力远远超过华为5G,可以用无敌来形容。纵观全球,中国光伏是完全没有对手的恐怖存在。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也打不过一个中国。队长给大家简单列几个恐怖的数据:
其一,技术专利。全球光伏技术专利一共15万件,中国企业掌握12万件,拿下80%的技术专利。
其二,全球前十大光伏企业,全部都是中国公司,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中国拥有全面的垄断级优势。
第一名,晶科能源,独占全球光伏20%的市场份额,登陆中美两大资本市场,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名,隆基股份,全球最大单晶硅生产商,在光伏组件中拿下全球20%的市占率。
第三名,通威股份,全球唯一一家生产硅料和电池片的双龙头企业,电池片以40%的市占率拿下全球80%以上的利润,盈利能力堪称光伏电池片领域中的苹果。
第四名,迈为股份,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市占率全球第一。
第五名,信义光能,全球第一大光伏玻璃旦凳拦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30%。
第六名,奥特佳,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设备制造商,市占率超过70%。
第七名,爱旭股份,掌握太阳能核心技术,在全球拥有1000多项专利。
第八名,金博股份,光伏晶硅拉制炉的核心部件的生产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
第九名,福斯特,全球第一大光伏胶膜生产商,市占率50-60%。
第十名,上机数控,掌握光伏金刚线切片技术,设备在全球占有率高达45%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呢?它就相当于在芯片领域中,中国同时掌握了芯片原料、芯片制造、芯片封装、芯片设计以及光刻机等全产业链技术,并在所有环节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2021年末,中国光伏在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78.8%、97.3%、88.4%、82.3%,组件市占率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一个国家,就把全球光伏产业给干完了。中国光伏在美国市占率超过60%,在欧盟市占率最巅峰时达到了95%,欧盟本土光伏组件产能只占3%。
换句话说就是,欧盟的光伏市场被中国企业打得趴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这是在技术、规模、成本等全方位的碾压。
为了扶持欧盟本土光伏产业,欧盟曾多次打压中国企业,其一是,设置进口上限,进口份额不得超过市占率的65%,强行给欧盟本土光伏公司留一口饭吃。其二是,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限价,不许卖得太便宜,必须比欧盟本土企业卖得更贵。这一幕像不像德国桑塔纳刚进入中国时,必须定高价,不许卖太便宜?
但这些措施都挡不住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盟的迅速扩张,限制进口,就去海外建厂,照样打得欧盟企业活不下来。欧盟一看自家的公司太弱鸡了,就祭出了一招绝杀:“反倾销调查。”
从2012年开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于2013年对中国光伏进口征收惩罚性关税:20%。后来,欧盟又把反倾销税率提高到47.6%。在欧盟的政治打压下,中国光伏对欧盟出口额下降78.5%。没有了中国的光伏产业支持,欧盟的光伏发电装机量断崖式下跌。2012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量16.5GW,而到2017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量只剩8.61GW。
欧盟的光伏能源发展进入龟速增长阶段,到2018年时,欧盟忍不了了,花了5年时间培育本土光伏产业,以GW为单位,欧盟的年度新增光伏装机量停留在个位数,比不上中国的一个零头。
这一年,欧盟解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惩罚性关税。2022年,中国光伏在欧盟的市占率又迅速重回46%。
为什么欧盟摆脱不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依赖?根本原因在于规模成本!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光伏能源是一个对成本极度敏感的行业。一般而言,中国煤电平均基准价在4毛/度左右,那么,发电成本必须低于4毛,发电厂才有钱赚。
光伏发电要大规模取代煤电,它的成本至少也要在4毛以下。考虑到光伏发电难以存储,损耗更大,光电成本必须给煤电成本更低,才能具有商业竞争力。欧盟的光伏产业规模太小,这导致欧盟的光伏企业前期投资巨大,而中国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只要欧盟企业一冒头,中国公司就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把它打死。
这就像荷兰阿斯麦公司一样,中国光刻机没研究出来前,阿斯麦的光刻机要多贵,就有多贵,中国想买还买不到。当中国光刻机快要研发出来的时候,阿斯麦就迅速降价倾销,抢占市场,不给中国光刻机留活路。
可在光伏这个行业,是相反的,优势在我,不在列强,定价权也握在中国手里。欧盟针对中国光伏实施所谓的“反倾销调查”,本质是欧盟企业丢掉了定价权,只能依靠行政干预,来从中国公司碗里抢一口饭喝。公平竞争,欧盟根本打不过。
可是,欧盟的光伏蛋糕太大了,他们不甘心都送给中国公司吃。在俄乌战争打响后,欧盟决心摆脱对天然气的依赖,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明确提出到2025年,光伏发电量翻一倍,到2030年,光伏发电量翻4倍,在欧盟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到45%。
这意味着,未来7年,欧盟光伏市场还有4倍的增长空间。这么大一个蛋糕,欧盟公司不争气,吃不到啊!怎么办?只能耍流氓了。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慕尼黑刚下飞机,就被德国政府逮捕。
欧盟想要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一转身又依赖上了中国的光伏工业,这兜兜转转,怎么就转不出中俄的手掌心呢?
欧盟对中国光伏的依赖度远超俄罗斯天然气。
欧盟没了俄罗斯的天然气,还可以从挪威、丹麦、英国、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美国去进口。但欧盟如果没了中国的光伏组件,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产能,都无法填补欧盟的市场需求。
封禁中国光伏,欧盟的光伏能源产业就无法加速。等欧盟培育起来本土光伏企业,中国的光伏技术又更新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90%,正在朝2毛/度的目标挺进。
加上在上海新引进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只要中国把储能产业培育起来,中国的光伏能源就形成闭环了。欧盟关起门来,可以把中国光伏挡在门外,但无法让欧盟的光伏公司跻身世界一流。
队长奉劝各位西方列强,不要闭关锁国,打开门来,公平竞争,自由贸易!
中国光伏高管在德国机场被抓:属“陈年个案”,德国警方早有准备
并不波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
6月12日下午,有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被德国警方带走的消息被曝出,事发其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 Europe)之时。随后,事件的各种细节开始流传,如有多家光伏企业的多位人士被带走;所涉何事也众说纷纭,欧盟双反调查、签证问题等均被提及。经《中国新闻周刊》求证,比较确定的信息是目前担任格林保尔股东的浦永华牵涉其中,被带走的时间、地点为慕尼黑时间6月12日一早,所乘航班落地之后。
慕尼黑时间6月12日一早,一名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所乘航班落地之后,被德国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图/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的光伏产品屡次遭遇“双反”调查,这一突发事件无疑牵动业内敏感神经。
直到6月13日凌晨1点左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下称“光伏协会”)发文,澄清事件诸多细节,事涉个案,并不波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
此事是“陈年个案”
光伏协会发文称:经了解,当事人只是协助调查,目前已回到酒店。这次协助调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网传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出现多名人员协助调查的情况。
光伏协会表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坚定维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在外人员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当地使领馆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系。
有光伏协会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当事人已经与协会方面通话,自述只是协助调查,暂时没有其他消息。“当事人希望外界不必过分关注。”
关于被带走涉及的事件,他向记者确认,此事是“陈年个案”,涉及欧盟“双反”调查。“有德方人士在接受调查时提及当事人,因此才会被要求协助调查。但此前因为疫情原因,人员流动受到影响,直到此次当事人赴德参与博览会,德方才找到机会。”
“不用上升到整个光伏行业,更不涉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他特别提醒说,最多只涉及个别企业的商业行为,也不存在时隔多年再去追究的问题,如果有违法行为,在追诉期内一定会追究。这也是协会在凌晨的公告中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原因。
这一事件正发生在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激增之时。去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而受俄乌冲突、减碳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正是中国光伏组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光伏组件出口额的55%,占比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进入2023年,欧洲的需求继续拉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长,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
事涉“双反”也意味着,虽然欧盟针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政策已经结束,但相关调查仍未终结。
“双反”调查余波未了
2012年,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根据2013年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公司需要以高于最低进口限价的价格对欧销售光伏产品,且每年销售量须限制在一定配额内,协议外的厂商则需缴纳47.6%的关税。
直至2018年8月底,欧盟方面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于当年9月3日到期后终止。
在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政策终止之后,曾有中国光伏企业人士接受德方调查。
在2019年Intersolar Europe展会前后,德国光伏媒体PV magazine曾报道称,德国海关官员执行了两项逮捕令,逮捕了两名中国公民,因其涉及太阳能组件的商业走私以及违反了2018年9月之前欧盟执行的有关中国光伏产品的最低限价。
根据德国检方透露的信息,他们被指将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到欧盟时,更换标签,变更为中国台湾和印度制造,以此来规避欧盟最低限价。
除此之外,德方还曾披露个别中国光伏企业规避最低限价的方式,如先遵守最低限价,但是随后进口商和供应商之间进行所谓“回扣付款”补偿,最终,消费者支付了等同于中国市场的产品价格,违反了最低限价要求。
浦永华担任股东的格林保尔,以及曾任职的润达光伏均属于中小规模光伏企业。成立于2009年的润达光伏组件产能为3GW,去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3亿元,净利润超过2800万元。
有光伏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慨,欧盟“双反”调查一直余波未了,但是一线企业都已顺利落地,被调查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
作为欧洲最大的光伏展会,Intersolar Europe 2023即将在6月14日拉开帷幕,此次参展的中国光伏企业不乏一批龙头企业,对于此次事件对于参展的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有业内人士回应记者,“还好吧”。几家龙头企业则向记者表示,尚未受到这一突发事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