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中美关系自2023年发生气球事件以来持续紧张,5月11日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外交负责人王毅会面似乎意味着开始有所缓和。 REUTERS - KEVIN LAMARQUE 这个周末有一件事比较引人注意,自气球事件以来,几乎没有交往的中美高官又接触了。中共最高外交官员王毅与美国总统安全顾问沙利文会谈“长达八小时”,真有说的! 不过,从官媒事后反应看,北京当局心态比较复杂。 双方会晤之后北京方面称: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当然,“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严正立场”。释放的信息似乎比较正面。 多少扮演传声筒角色的环球时报却出来泼冷水,5月13日专此发表题为『华盛顿光拿话焐不热中美关系』社评,称美国的所作所为,让“本来对美国怀有善意和好感的中国社会失望、愤慨,让中国民众的心越来越凉”。原因在于华盛顿“尤其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改变对话敌视态度” 社评称“中国民众”对美国有“三个不良印象”,“一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繁荣富强”;“二是挑衅中国核心利益,阻止中国实现统一”;“三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其实这三个对美“印象”,每当中美关系低潮时,官方就会重申。比如,杨洁篪和王毅早在2021年3月那次美中阿拉斯加对话时就批评美国言行不一,而“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在舆论一律,不允许他人异议,连不合官方口径的评论都要屏蔽或者删掉的情况下,动辄说民众对美国如何如何不满不是很可靠的。 如果按照环视的评论,中国社会或民众对美国“心凉了”,那么,就在这当口,那么多中国人还在“走线”,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南美洲热带丛林,偷渡美国,也许应该说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心凉了”更合适些。 还有那么多中国的青年学子,争取去美国留学,显然不是对美国“心凉了”的表现。至于不少官僚,或明或暗,把自己的家属子女送往美国,在美国置产,以备万一之需,更谈不上对美国“心凉了”吧。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放过中国,环球时报说的可能也有一点道理,美方一直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中美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确与台海紧张有重大关系。就是说,美方是不会无视中方在台海的举止的。这一点中美双方心照不宣。 至于环时提到“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繁荣富强”,这句话很奇怪。美国国会众议院前些日子通过一项法令,大意是说中国已属于“发达国家”,不要再在国际组织中使用“开发中国家”的身份了。这不是美国不但看到了中国繁荣富强,而且希望中国正名,从此就属于发达国家之列了。可是北京对此也不高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说,“美国想要给中国送一顶发达国家的帽子,这顶帽子中国戴不了。”汪文斌辩解,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才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汪文斌还有一个“坚实”的证据:“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一员。” 说中国富起来了,强大了,岂是美国就能随便戴上的一顶帽子,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就多次声明过。『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点出其中的矛盾:“一方面,习近平大力夸耀中国经济取得了多么伟大的进展,说中国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模式如何如何;但谈到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又矢口否认,这本身就很滑稽。” 不过,汪文斌的说法透露出一个秘密,关键是习近平有指示,中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一员。有分析指习近平要求把自己归类为“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政治盘算,以此将自己塑造中这一类型国家的领导者,提升自己在南半球和发展中国家的形象。 但无论如何,习近平说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显然太绝对,即使按照汪文斌所说的人均GDP来计算,中国人均现在低于美国,难道永远会低于美国? 而且,习本人早已提出要复兴中华,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国梦,实现了中国梦以后,难道中国永远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2022年11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中美关系自2023年发生气球事件以来持续紧张,5月11日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外交负责人王毅会面似乎意味着开始有所缓和。 REUTERS - KEVIN LAMARQUE
这个周末有一件事比较引人注意,自气球事件以来,几乎没有交往的中美高官又接触了。中共最高外交官员王毅与美国总统安全顾问沙利文会谈“长达八小时”,真有说的! 不过,从官媒事后反应看,北京当局心态比较复杂。
双方会晤之后北京方面称: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当然,“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严正立场”。释放的信息似乎比较正面。
多少扮演传声筒角色的环球时报却出来泼冷水,5月13日专此发表题为『华盛顿光拿话焐不热中美关系』社评,称美国的所作所为,让“本来对美国怀有善意和好感的中国社会失望、愤慨,让中国民众的心越来越凉”。原因在于华盛顿“尤其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改变对话敌视态度”
社评称“中国民众”对美国有“三个不良印象”,“一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繁荣富强”;“二是挑衅中国核心利益,阻止中国实现统一”;“三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其实这三个对美“印象”,每当中美关系低潮时,官方就会重申。比如,杨洁篪和王毅早在2021年3月那次美中阿拉斯加对话时就批评美国言行不一,而“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在舆论一律,不允许他人异议,连不合官方口径的评论都要屏蔽或者删掉的情况下,动辄说民众对美国如何如何不满不是很可靠的。
如果按照环视的评论,中国社会或民众对美国“心凉了”,那么,就在这当口,那么多中国人还在“走线”,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南美洲热带丛林,偷渡美国,也许应该说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心凉了”更合适些。
还有那么多中国的青年学子,争取去美国留学,显然不是对美国“心凉了”的表现。至于不少官僚,或明或暗,把自己的家属子女送往美国,在美国置产,以备万一之需,更谈不上对美国“心凉了”吧。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放过中国,环球时报说的可能也有一点道理,美方一直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中美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确与台海紧张有重大关系。就是说,美方是不会无视中方在台海的举止的。这一点中美双方心照不宣。
至于环时提到“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繁荣富强”,这句话很奇怪。美国国会众议院前些日子通过一项法令,大意是说中国已属于“发达国家”,不要再在国际组织中使用“开发中国家”的身份了。这不是美国不但看到了中国繁荣富强,而且希望中国正名,从此就属于发达国家之列了。可是北京对此也不高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说,“美国想要给中国送一顶发达国家的帽子,这顶帽子中国戴不了。”汪文斌辩解,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才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汪文斌还有一个“坚实”的证据:“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一员。”
说中国富起来了,强大了,岂是美国就能随便戴上的一顶帽子,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就多次声明过。『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点出其中的矛盾:“一方面,习近平大力夸耀中国经济取得了多么伟大的进展,说中国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模式如何如何;但谈到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又矢口否认,这本身就很滑稽。”
不过,汪文斌的说法透露出一个秘密,关键是习近平有指示,中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一员。有分析指习近平要求把自己归类为“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政治盘算,以此将自己塑造中这一类型国家的领导者,提升自己在南半球和发展中国家的形象。
但无论如何,习近平说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显然太绝对,即使按照汪文斌所说的人均GDP来计算,中国人均现在低于美国,难道永远会低于美国?
而且,习本人早已提出要复兴中华,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国梦,实现了中国梦以后,难道中国永远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