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中文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泰国噶腰子”的网红妖风。
一些并无事实依据的极端个案被拼贴、放大、歪曲,最终被某些流量制造者渲染成“泰国黑产遍地”、“中国游客一落地就被摘腰”的恐怖传说。
网络上一时间充斥着骇人听闻的故事,一张“去泰国等于进手术台”的阴影,悄然笼罩。
可也正是在那样的时刻,成千上万真正来过泰国、热爱泰国、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中国人站了出来。
他们不约而同,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去打破那些虚假的恐惧。
他们做视频、写文章、发评论、连夜开直播,甚至在家庭群里一次又一次地“科普”:“泰国没有噶腰子,那是谣言!”
他们不是泰国的发言人,不是泰国的官方代言者,却在谣言面前选择了仗义执言。
他们有的是背包客,有的是在泰经商者,有的是留学生,也有的是在泰中资机构工作的普通人。
只因一份诚实与善意,只因不愿眼睁睁看着一个国家被误解、被伤害,他们站了出来,为泰国“洗清冤屈”。
如今想来,那些挺身而出、不断安抚家人朋友焦虑情绪、在网络评论区奋笔疾书的中国人,真的拼尽了力气。
有人说,那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善意与理智在起作用。
因为,我们不想看到泰国因为谣言而受到伤害,我们更不愿让彼此的旅业安全误解妨碍合作的未来。
可是,几年过去,风水轮流转。
如今,当中文世界已逐渐回归理性,当“噶腰子”谣言已基本销声匿迹,当我们继续在努力介绍泰国的真实、推广国际之间的良性互动时,一些泰国社交平台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针对中国的“无中生有”与“信口开河”。
这一次,被伤害的是中国人
这几个月,从短视频平台、匿名论坛、私营网媒,到社交舆论场的留言区,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又一个关于中国游客、中国企业、中国商品的负面叙述,开始被悄然渲染、快速传播。
什么“外国房东垄断廉价住房”、什么“中餐厅遍地都是”、“外国人买下了泰国榴莲园”、什么“外国工厂在抢泰国人饭碗”、甚至,“大量游客借免签涌入非法打工”、“大量外国企业在泰国都是代持、偷税、坑蒙拐骗”。
其中,个例案件,也就星星点点,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
但是,泰国网红博主们的套路像极了当年的“噶腰子”,一看到那个“外国群体”就拿着“放大镜”疯狂抹黑,把“骂在泰国发展的中国朋友”当成了流量密码,天天在脸书(Facebook)等平台开新号炒作。
于是,一个又一个未经证实的“怀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翻炒,许多都源自一些心术不正的账号拼凑旧文、剪辑素材、甚至刻意造假。
个别旧新闻被裁剪包装、用新标题伪装“新爆料”,一时间,似乎整个泰国网络空间都在弥漫着对“在泰中国人”的敌意与指控。
而我们——曾为泰国辟谣的中国人,如今却成了被集体误读和“妖魔化”的对象。
从理性提醒到小心翼翼的自我审查
起初,我们仍然抱有善意。
我们想,也许这是个案,是误会,是泰媒过度渲染。
所以,作为华文主流媒体的泰国网,也一再发文,反复提醒同胞“依法经营、合规发展”,整天长篇大论传递“在泰国遵纪守法才是长远之路”,接着呼吁大家“自律自查”,避免个别行为损害整个群体的形象。
那种姿态,像极了“做客他乡的客人,缩在人家客厅一角”,在家主稍有不悦时,就会拘谨与自责。
真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自省”,不愿给泰国添麻烦,更不希望被人以偏概全地误解。
然而,越到后来,事情越不对劲。
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莫须有的“新闻”和“爆料”,在泰国社交网络被不加审视地扩散。
那些文章,一开始就连消息来源都没有,之后连逻辑都没了。
纯属开局一张图,剧情全靠编。
我们还发现,那些造谣账号屡屡“注册-换壳-再注册-复制-无限注册”,丝毫不受惩处,仿佛整个泰国连个审核都没有。
我们更看到,无数“似是而非”的指责和“胡乱分析”,在泰国网络空间形成回音壁,一遍遍强化着一种“外国人都是问题”的刻板印象。
如果说个案是污点,那么整片评论环境的失控,就是泰国系统性的不公。
下图,泰国今日(5月1日)入境卡新规,泰媒体称主要为了应对“灰产入境”。
我们不求“偏袒”,但至少应有“分辨”
面对这波愈演愈烈的“标签化言论”,我们并不要求泰国人偏袒什么,也不奢望泰媒为我们辟谣。
但我们想要看到的,至少应当是对事实的分辨,对真相的基本尊重,对友谊及合作基本氛围的珍惜。
当初泰国遭遇的“噶腰子”一词被中国某些博主炒作时,中国网友自发出声,纷纷制止。
那是一场不分身份、不论背景的集体澄清约定。
大家的出发点很简单:泰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让朋友被冤枉。
可如今轮到中国被冤枉了,我们却看不到同样的集体自觉清理机制,仿佛,那些“被骂的”,就该被骂得这么应该。
这,公平吗?
泰国网,我们看到的是泰国管理单位和泰媒的大多沉默,是平台的放任,是“发帖自由和评论自由”的外衣下对谣言的默认纵容。
而就算是个案,泰国那个“桌下收钱与交钱”的格局,也已经遭到泰国人自己的质疑:
为什么总是交钱的外国人被抓,而收钱的泰国警察却少被处理?
又为什么,总是一会儿默认合法,一会儿默认非法,为什么总是标准模糊、一惊一乍,用摸棱两可的方式把外国人“养肥再杀”?
近日,激动的泰媒,甚至总结出了精辟的一句话:
泰国有灰产,那是因为泰国有“灰警”。
然而,目前情况不同,完全是两码事——那些没根据的泰国造谣帖子实在太多了。
我们想问的是——泰国真的管不了吗?
你们真的不觉得,这样的发展,会反噬自身吗?
泰国,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目前泰国政坛的反对阵营,正在通过放大“外国企业”来攻击佩通坦内阁来之不易的成绩,而那些无辜的外国商家,就是反对阵营的借口。
泰国,如果你还是无动于衷,那么,受伤的终究是自己,因为那些胡说八道、那些漫天飘散的唾沫子弹,从来不长眼。
下图,泰国皮塔后续阵营“人民派”掌门:纳塔蓬。
该阵营,持续在泰国国会用灰产问题攻击佩通坦。
而且,泰国忘了吗?
我们是一衣带水、携手发展的伙伴,而非随时可以“踩一脚”、“一竿子打死”、“一刀切”来收割流量的替罪羊。
你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的时候,这里从没任何谣言,连打击都没有。
现在全球经济下行,为何你就突发性开始“怪天怪地怪外国人”了?
需要的时候就捧在手心、自由发展,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黑锅都砸过来”?
有这么做人的么?
泰国,请别辜负那份“挺你到底”的善意
我们仍记得,那些中国博主“打卡澄清”的视频,那些“我亲眼看到泰国很安全”的分享帖,那些在微信群、微博、抖音、B站一遍又一遍替泰国说话的声音。
我们不是在替泰国遮羞,我们只是觉得,说真话、传真相,比什么都重要。
而如今的泰国社交平台,却在容忍着大量帖子对中国在泰群体进行歪曲与抹黑。
这种沉默,正在冷却热闹往来之间的信任底线。
别等到真正的恶果出现,才后知后觉。
所以,中国人拼命澄清“泰国没有噶腰子”,我们,是不是错付了?
我们不愿、也不想这么说,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告诉我们:
也许,这一切,真的是时候重新思考了。
不是为了翻旧账,也不是为了控诉谁。
只是想提醒彼此:若善意一方持续被辜负,那“错付”的不仅是我们,还有未来。
泰国,朋友之间,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与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沉默和纵容。
泰国,如果你还在意那些珍贵的友好,请站出来,告诉那些造谣者:
住嘴!够了!
接着开始审核那些“虚假消息”,那些莫名其妙的造谣。
该罚罚,该删删。
而不是天天允许网络一群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在漫天飞,见人就咬。
我们,曾为守护泰国形象而努力,傻傻而又真诚无比的,纯属自愿,因此,并不奢望同等回报。
但我们,实在忍受不了,那种钻心的、刻骨铭心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泰国,你怎么能这样?
你可知道,曼谷素万纳普机场,留学结束季,有多少中泰师生在3号门的登机口紧紧相拥,哭得死去活来。
你可知道,有多少中泰婚姻震撼了“黄袍佛国”,一对对新婚夫妇,自此在“两个故乡”之间幸福美满。
你可知道,中泰之间,有多少中国人去到了泰国,又有多少泰国人去到了中国,见到了自己喜爱的明星,共同见证了那个满身火焰的“哪吒”,在第一口螺蛳粉和凉皮下落泪,在冬荫功汤及榴莲糯米饭前激动合影。
中国游客,何尝不会在清迈及丽贝岛的光圈下留存闪耀。
泰国游客,又何尝不会挤爆上海,打卡成都。
接着在各自回国的夜晚里,对着同一轮明月,回忆翻江倒海,眼眶巨浪翻腾。
中泰之间,如果这都不算热泪盈眶的爱,那这是什么啊?!
怎么可以容许那些“网络喷子”一个劲地、没逻辑地狂喷?为什么要允许他们放大?为什么要“一刀切”,为什么一定要四处“泼墨”,而看不见如此璀璨宝贵的情同手足?
泰国,你告诉我,为什么?
说实话,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很难过。
有声无声,眼眶红润,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哭了。
布周十面派,我作为泰国网的主编,曾无数次想象过那些温暖且长流的理性和美好,但我的期望,为何会落到如此田地。
各位读者,我记忆中的“泰国”模糊了,那个在街头大喊“中国泰国,情同手足”的泰国模糊了,那个在商圈张贴“中国有难,泰国流泪”的泰国模糊了。
谁能帮我找找,它在哪里了,我实在,很想念它。
眼前的泰国,怎会陌生得让我如此害怕,仿佛我从未来过,如同我从未认识它。
此时的泰国,我真的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此时的泰国,我依然热爱,但心如刀割。
此时的泰国,我仍会守护,但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这片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我永远是中国人。
不管我离开她多久,每当我举起右手,我一定会为我国“落叶归根”。
星辰大海,此生华夏。
所以,实在对不起。
我手中的笔,注定为她而战。
但在我内心深处,也会无时无刻吟唱着,我曾写下的愿望:
山水可两端,日月可无缘。
唯独“龙与象”,自古两相知,何来两相忘?
手足如中泰,世世一家亲。
那几年,中文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泰国噶腰子”的网红妖风。
一些并无事实依据的极端个案被拼贴、放大、歪曲,最终被某些流量制造者渲染成“泰国黑产遍地”、“中国游客一落地就被摘腰”的恐怖传说。
网络上一时间充斥着骇人听闻的故事,一张“去泰国等于进手术台”的阴影,悄然笼罩。
可也正是在那样的时刻,成千上万真正来过泰国、热爱泰国、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中国人站了出来。
他们不约而同,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去打破那些虚假的恐惧。
他们做视频、写文章、发评论、连夜开直播,甚至在家庭群里一次又一次地“科普”:“泰国没有噶腰子,那是谣言!”
他们不是泰国的发言人,不是泰国的官方代言者,却在谣言面前选择了仗义执言。
他们有的是背包客,有的是在泰经商者,有的是留学生,也有的是在泰中资机构工作的普通人。
只因一份诚实与善意,只因不愿眼睁睁看着一个国家被误解、被伤害,他们站了出来,为泰国“洗清冤屈”。
如今想来,那些挺身而出、不断安抚家人朋友焦虑情绪、在网络评论区奋笔疾书的中国人,真的拼尽了力气。
有人说,那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善意与理智在起作用。
因为,我们不想看到泰国因为谣言而受到伤害,我们更不愿让彼此的旅业安全误解妨碍合作的未来。
可是,几年过去,风水轮流转。
如今,当中文世界已逐渐回归理性,当“噶腰子”谣言已基本销声匿迹,当我们继续在努力介绍泰国的真实、推广国际之间的良性互动时,一些泰国社交平台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针对中国的“无中生有”与“信口开河”。
这一次,被伤害的是中国人
这几个月,从短视频平台、匿名论坛、私营网媒,到社交舆论场的留言区,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又一个关于中国游客、中国企业、中国商品的负面叙述,开始被悄然渲染、快速传播。
什么“外国房东垄断廉价住房”、什么“中餐厅遍地都是”、“外国人买下了泰国榴莲园”、什么“外国工厂在抢泰国人饭碗”、甚至,“大量游客借免签涌入非法打工”、“大量外国企业在泰国都是代持、偷税、坑蒙拐骗”。
其中,个例案件,也就星星点点,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
但是,泰国网红博主们的套路像极了当年的“噶腰子”,一看到那个“外国群体”就拿着“放大镜”疯狂抹黑,把“骂在泰国发展的中国朋友”当成了流量密码,天天在脸书(Facebook)等平台开新号炒作。
于是,一个又一个未经证实的“怀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翻炒,许多都源自一些心术不正的账号拼凑旧文、剪辑素材、甚至刻意造假。
个别旧新闻被裁剪包装、用新标题伪装“新爆料”,一时间,似乎整个泰国网络空间都在弥漫着对“在泰中国人”的敌意与指控。
而我们——曾为泰国辟谣的中国人,如今却成了被集体误读和“妖魔化”的对象。
从理性提醒到小心翼翼的自我审查
起初,我们仍然抱有善意。
我们想,也许这是个案,是误会,是泰媒过度渲染。
所以,作为华文主流媒体的泰国网,也一再发文,反复提醒同胞“依法经营、合规发展”,整天长篇大论传递“在泰国遵纪守法才是长远之路”,接着呼吁大家“自律自查”,避免个别行为损害整个群体的形象。
那种姿态,像极了“做客他乡的客人,缩在人家客厅一角”,在家主稍有不悦时,就会拘谨与自责。
真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自省”,不愿给泰国添麻烦,更不希望被人以偏概全地误解。
然而,越到后来,事情越不对劲。
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莫须有的“新闻”和“爆料”,在泰国社交网络被不加审视地扩散。
那些文章,一开始就连消息来源都没有,之后连逻辑都没了。
纯属开局一张图,剧情全靠编。
我们还发现,那些造谣账号屡屡“注册-换壳-再注册-复制-无限注册”,丝毫不受惩处,仿佛整个泰国连个审核都没有。
我们更看到,无数“似是而非”的指责和“胡乱分析”,在泰国网络空间形成回音壁,一遍遍强化着一种“外国人都是问题”的刻板印象。
如果说个案是污点,那么整片评论环境的失控,就是泰国系统性的不公。
下图,泰国今日(5月1日)入境卡新规,泰媒体称主要为了应对“灰产入境”。
我们不求“偏袒”,但至少应有“分辨”
面对这波愈演愈烈的“标签化言论”,我们并不要求泰国人偏袒什么,也不奢望泰媒为我们辟谣。
但我们想要看到的,至少应当是对事实的分辨,对真相的基本尊重,对友谊及合作基本氛围的珍惜。
当初泰国遭遇的“噶腰子”一词被中国某些博主炒作时,中国网友自发出声,纷纷制止。
那是一场不分身份、不论背景的集体澄清约定。
大家的出发点很简单:泰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让朋友被冤枉。
可如今轮到中国被冤枉了,我们却看不到同样的集体自觉清理机制,仿佛,那些“被骂的”,就该被骂得这么应该。
这,公平吗?
泰国网,我们看到的是泰国管理单位和泰媒的大多沉默,是平台的放任,是“发帖自由和评论自由”的外衣下对谣言的默认纵容。
而就算是个案,泰国那个“桌下收钱与交钱”的格局,也已经遭到泰国人自己的质疑:
为什么总是交钱的外国人被抓,而收钱的泰国警察却少被处理?
又为什么,总是一会儿默认合法,一会儿默认非法,为什么总是标准模糊、一惊一乍,用摸棱两可的方式把外国人“养肥再杀”?
近日,激动的泰媒,甚至总结出了精辟的一句话:
泰国有灰产,那是因为泰国有“灰警”。
然而,目前情况不同,完全是两码事——那些没根据的泰国造谣帖子实在太多了。
我们想问的是——泰国真的管不了吗?
你们真的不觉得,这样的发展,会反噬自身吗?
泰国,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目前泰国政坛的反对阵营,正在通过放大“外国企业”来攻击佩通坦内阁来之不易的成绩,而那些无辜的外国商家,就是反对阵营的借口。
泰国,如果你还是无动于衷,那么,受伤的终究是自己,因为那些胡说八道、那些漫天飘散的唾沫子弹,从来不长眼。
下图,泰国皮塔后续阵营“人民派”掌门:纳塔蓬。
该阵营,持续在泰国国会用灰产问题攻击佩通坦。
而且,泰国忘了吗?
我们是一衣带水、携手发展的伙伴,而非随时可以“踩一脚”、“一竿子打死”、“一刀切”来收割流量的替罪羊。
你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的时候,这里从没任何谣言,连打击都没有。
现在全球经济下行,为何你就突发性开始“怪天怪地怪外国人”了?
需要的时候就捧在手心、自由发展,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黑锅都砸过来”?
有这么做人的么?
泰国,请别辜负那份“挺你到底”的善意
我们仍记得,那些中国博主“打卡澄清”的视频,那些“我亲眼看到泰国很安全”的分享帖,那些在微信群、微博、抖音、B站一遍又一遍替泰国说话的声音。
我们不是在替泰国遮羞,我们只是觉得,说真话、传真相,比什么都重要。
而如今的泰国社交平台,却在容忍着大量帖子对中国在泰群体进行歪曲与抹黑。
这种沉默,正在冷却热闹往来之间的信任底线。
别等到真正的恶果出现,才后知后觉。
所以,中国人拼命澄清“泰国没有噶腰子”,我们,是不是错付了?
我们不愿、也不想这么说,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告诉我们:
也许,这一切,真的是时候重新思考了。
不是为了翻旧账,也不是为了控诉谁。
只是想提醒彼此:若善意一方持续被辜负,那“错付”的不仅是我们,还有未来。
泰国,朋友之间,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与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沉默和纵容。
泰国,如果你还在意那些珍贵的友好,请站出来,告诉那些造谣者:
住嘴!够了!
接着开始审核那些“虚假消息”,那些莫名其妙的造谣。
该罚罚,该删删。
而不是天天允许网络一群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在漫天飞,见人就咬。
我们,曾为守护泰国形象而努力,傻傻而又真诚无比的,纯属自愿,因此,并不奢望同等回报。
但我们,实在忍受不了,那种钻心的、刻骨铭心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泰国,你怎么能这样?
你可知道,曼谷素万纳普机场,留学结束季,有多少中泰师生在3号门的登机口紧紧相拥,哭得死去活来。
你可知道,有多少中泰婚姻震撼了“黄袍佛国”,一对对新婚夫妇,自此在“两个故乡”之间幸福美满。
你可知道,中泰之间,有多少中国人去到了泰国,又有多少泰国人去到了中国,见到了自己喜爱的明星,共同见证了那个满身火焰的“哪吒”,在第一口螺蛳粉和凉皮下落泪,在冬荫功汤及榴莲糯米饭前激动合影。
中国游客,何尝不会在清迈及丽贝岛的光圈下留存闪耀。
泰国游客,又何尝不会挤爆上海,打卡成都。
接着在各自回国的夜晚里,对着同一轮明月,回忆翻江倒海,眼眶巨浪翻腾。
中泰之间,如果这都不算热泪盈眶的爱,那这是什么啊?!
怎么可以容许那些“网络喷子”一个劲地、没逻辑地狂喷?为什么要允许他们放大?为什么要“一刀切”,为什么一定要四处“泼墨”,而看不见如此璀璨宝贵的情同手足?
泰国,你告诉我,为什么?
说实话,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很难过。
有声无声,眼眶红润,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哭了。
布周十面派,我作为泰国网的主编,曾无数次想象过那些温暖且长流的理性和美好,但我的期望,为何会落到如此田地。
各位读者,我记忆中的“泰国”模糊了,那个在街头大喊“中国泰国,情同手足”的泰国模糊了,那个在商圈张贴“中国有难,泰国流泪”的泰国模糊了。
谁能帮我找找,它在哪里了,我实在,很想念它。
眼前的泰国,怎会陌生得让我如此害怕,仿佛我从未来过,如同我从未认识它。
此时的泰国,我真的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此时的泰国,我依然热爱,但心如刀割。
此时的泰国,我仍会守护,但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这片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我永远是中国人。
不管我离开她多久,每当我举起右手,我一定会为我国“落叶归根”。
星辰大海,此生华夏。
所以,实在对不起。
我手中的笔,注定为她而战。
但在我内心深处,也会无时无刻吟唱着,我曾写下的愿望:
山水可两端,日月可无缘。
唯独“龙与象”,自古两相知,何来两相忘?
手足如中泰,世世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