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到一条乍一看非常耸人听闻的词条——“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
在多个平台都上了热搜。
许多网友看到这个词条时都愣住了,脑子里闪现出自个冰箱里半年前的粽子、三个月前冻的馒头等等汇聚一堂的画面。
一边疑惑难道之前我吃了没事只是因为命大,一边痛心难道那些都得扔了?
还好这个词条很快就被辟谣,里头描述的不属实:
黄曲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0-33℃,冰箱冷冻室-18℃,正常馒头放进冷冻室里不会长黄曲霉菌。
如果馒头放进冰箱前本来就是不新鲜的,又或者对馒头进行了反复解冻化冻,那馒头才容易被细菌污染。
辟谣新闻底下很多网友都松了一口气。
没事了,冰箱里那些不知道冻了多久可能到最后也不会吃的东西保住了。
大家也同时感觉找到了知己——
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会把食物放进冰箱里一年半载,下意识地觉得放进了冷冻室里的东西都不会坏。
一直以来,当代人都对冰箱冷冻都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双标态度。
在外嫌弃预制菜,坚信冻了太久的东西肯定不该往嘴里送:
“都冻得梆硬了,谁知道冻了多久,根本不敢吃。”
在家却对冰箱冷冻室有着盲目的信赖,觉得“冷冻即永生”:
“冰箱冷藏室的功能是冷藏保鲜,但冷冻室的功能在我看来是暂停时间。”
哪怕理智告诉自己冰箱没那么大能力,东西不能在冷冻室里放太久。
但在生活实践时依旧下意识地无脑认为,一切食物只要放进了冷冻室它便与天同寿,秦始皇当年就是缺了一台冰箱和一台发电机。
在网上,把冰箱冷冻室当时间暂停器使用的年轻人自称“冻门”人士。
而第一批指出人类对冷冻室的盲信已经接近信仰程度的人,是海外的中国留学生。
众所周知,不少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受限于国内吃得太好、国外条件有限的对比,常常为食所困。
想出门吃点好的,太贵。
想在家自己做点吃的,太费。
费人费时间费精力,如果只有一两个人吃,为了几筷子就夹完的菜量折腾锅灶不值得,更何况不少留子租住的宿舍往往还做菜工具不齐备。
在这一困境下,冰箱冷冻室就仿佛现代工业文明照进生活的一道光。
让煮多了的饭有容身之所,让没用完的生肉有栖息之地;
让来看自己的爸妈可以大胆做五十个肉包子,从年头吃到年尾、从入境吃到出境。
很多时候明知冻太久的东西最好别吃,但留学生们偏向虎山行、自我欺骗:
“谁说那是冰箱冷冻室,那是马王堆的欧洲分堆。”
“冰箱里冻了8个月的青团和粽子不是垃圾,那是我随时可以加热的乡愁。
什么那个粽子不是今年是去年端午节的?20个月前的?那还是扔了吧……”
医生说冷冻室里蛋白质会氧化、营养素会被破坏;
留学生说不听不听,零下已结晶的誓言不会坏。
留学生们在互联网上率先喊出了“冻门”的口号——冷冻即永生。
国内网友们刷到这些内容时也觉得被说中了心趴、确诊为“冻门”,又或者替同样盲信冷冻室的爸妈确诊。
的确,冰箱冷冻室里发现冻了一年以上食物这种事,并不是某一个人群的专属,覆盖了全年龄层。
相关帖子里一条留言描述:
“冰箱冷冻室简直是我奶奶的圣城麦加,双开门冰箱的冷冻都不够她放,还专门买了个冰柜深度朝圣。”
从综艺《拜托了冰箱》就能看出它的存在有多普遍,这个节目会把不同明星家里的冰箱运到节目现场,翻看里面有啥。
十个明星里至少得有7个冰箱里有过期食品。
最离谱的是蔡康永,他的冰箱里甚至发现了一团1999年的冷冻马鞭草。
爸妈们可能上一秒对外头的所有事物嗤之以鼻,张口就来“谁知道那些烧烤炸串用的什么僵尸肉”。
但下一秒就从冰箱里翻腾出一块不知猴年马月的卤牛肉切几片,你要是拒绝吃还有可能被骂瞎讲究。
然后大概率听到一句理智气不壮的回应:“坏什么坏,我放冰箱了的呀。”
冷冻室里的食物品类,有时比菜市场更精彩。
大到朋友送的牛排羊排鲜肉,小到包饺子到最后没包完的一团面,都有可能被扔进冰箱冷冻。
商家促销的面包、汉堡也被纳入“冻门”领域,彻底解决了年轻人觉得套餐吃不完、但又痛苦于便宜不占白不占的矛盾。
一位网友甚至不辞辛苦地在买了二十多个汉堡后把里头的蔬菜一一挑出。
绿叶蔬菜不适合冷冻,去掉蔬菜后的汉堡才有成为现代木乃伊(冷冻版)的条件。
大部分人把食物送进冷冻室,都是出于珍惜食物、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的传统美德。
做多了的、吃不完的都存里头,该花时花、该省时省。
就是省归省,记不记得吃就是另一回事。
之前夏天都在开空调时有个段子,说电器界也有在领导面前干活和默默干活的区别。
空调在人的眼皮子底下干活,导致大家伙还会担心空调开一夜会不会很累、要不要关了让它休息会儿。
此时角落里烂命一条、插上电就是干、全年无休的冰箱:
冰箱的存在感,尤其是冷冻层的存在感,经常只在打开它、放东西进去的那一瞬。
放进去后关于它的记忆就开始消散,直到你下一次因为啥事再打开,和里头被遗忘的食物们面面相觑。
可能是两个月前放进去的剩饭剩菜,那时你信誓旦旦在心里想过几天就吃掉,但转头投奔了外卖的怀抱。
也可能是几个月前包馄饨包饺子时剩了点肉馅,扔掉觉得可惜,想着下次包再用、下次做菜用但很快抛之脑后。
初见时它还是一团柔软肉泥,再见它已经成了梆硬凶器,冻得可以搁《水浒传》里cosplay流星锤。
这种时候,冰箱冷冻室较之冷藏室更伟大之处就体现了出来。
东西没吃完放冷藏室,它可能因为你三天没吃就已经变质,在玻璃隔板上留下变质的脏水,提醒着你因记性不好造成了可耻的食物浪费。
但要是放冷冻室,你三个月后再想起来吃它也依旧残留着些许可食用的可能性。
老师不会容许你晚一天交作业,老板的考勤机不会允许你晚两分钟按指纹。
但冷冻室却能容许你迟来几个月,上过学上过班的都知道这含金量有多高。
这个期限很多时候并不是由冰箱又或者冰箱设计师们决定。
冰箱设计师们乐意看到的“冻门”故事,是顾客们巧妙运用冷冻室合理备菜、规划好储藏时间。
像是有些打工人会利用冷冻进行一周备菜,周末做好一周的饭菜,
倘若配合上适合冷冻的菜品、冰箱功能给力,一些自制“预制菜”在加热还原后依旧能保持不错的菜色与口味。
结果现实生活里更普遍的,是大家忘记冻在冰箱里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时候放进去。
有人在冰箱里发现了自己坐月子时吃剩的红糖,但此时孩子都已经高考要上大一。
有人和爸爸一起吃饭,爸爸一直没动筷子夹肉,等快吃完了爸才说:“这肉冻了两三年我不敢吃,特地做给你尝尝。”
生活中咱们大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
但在“xx放冰箱里冻了x个月还能吃吗”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是唯心的、经验主义的。
当代年轻人熬夜时怕死,浏览器里猛搜“猝死征兆”“癌症征兆”,但在这种时候反倒我命由我不由天了起来。
“你问能不能吃,我说不知道;
你问吃了有没有事,我只能说目前还活着、没死。”
有网友发帖询问“芋泥冻了一年还能吃吗”,高赞评论劝她能别吃还是别吃、可能有李斯特菌。
但帖主本人的回复是——“好的,蒸熟后吃”。
还有人在类似帖子下如此回复:“你最好别吃,但如果是我自己会吃。”
科学来说,冷冻过久的食物当然是不建议吃的。
冷冻虽然理论上能抑制微生物繁殖、抑制食物自身的化学反应,但现实中可能会发生许多理论之外的情况。
一些食物被放进冷冻室时,可能就已经产生了轻微的变质、发霉,只是当时没有发现,譬如夏天时早上做的食物、夜里才想起放进冷冻。
很多人都发现过冷冻室内的食物“长”霉点,这种情况就可能是食物此前就已经变质,只是冷冻后才发现、看得更明显。
也或许是冰箱效果不好,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过解冻又冷冻的情况,悄悄长霉了。
放进冰箱的食物,大多数时候不是无菌状态。
比如鸡蛋可能自带沙门氏菌,熟肉可能携带李斯特菌,这些菌种轻则拉肚子、重可能引发脑膜炎。
冷冻低温有抑制杀死部分菌的效果,并不能达到完全杀菌,一些菌种仍可以在冷冻温度下存活一定时间。
比如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文章介绍,单增李斯特菌可在-20℃低温下存活一年
食物哪怕没有腐败,冷冻太久后也是不建议吃的。
北京卫视曾在节目中邀请医生对此解答:
冷冻太久的食物哪怕没有腐败,但它的品质在冷冻期间是不断降低的,脂肪与蛋白质缓慢氧化、水分也会慢慢流失,口感与口味都会变化。
网上也有不少帖子现身说法,冻了太久的食物口感很差、难以下咽,又或是吃完拉肚子。
医生推荐的不同食材冷冻时长如下,供大家收藏参考。
不过我猜,哪怕现在记住了不同食材能冷冻几个月,未来也未必能派上用场。
毕竟食物搁冰箱里冻太长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忘了。
忘都忘了,啥时候发现它就不是咱能决定的了。
前两天刷到一条乍一看非常耸人听闻的词条——“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
在多个平台都上了热搜。
许多网友看到这个词条时都愣住了,脑子里闪现出自个冰箱里半年前的粽子、三个月前冻的馒头等等汇聚一堂的画面。
一边疑惑难道之前我吃了没事只是因为命大,一边痛心难道那些都得扔了?
还好这个词条很快就被辟谣,里头描述的不属实:
黄曲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0-33℃,冰箱冷冻室-18℃,正常馒头放进冷冻室里不会长黄曲霉菌。
如果馒头放进冰箱前本来就是不新鲜的,又或者对馒头进行了反复解冻化冻,那馒头才容易被细菌污染。
辟谣新闻底下很多网友都松了一口气。
没事了,冰箱里那些不知道冻了多久可能到最后也不会吃的东西保住了。
大家也同时感觉找到了知己——
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会把食物放进冰箱里一年半载,下意识地觉得放进了冷冻室里的东西都不会坏。
一直以来,当代人都对冰箱冷冻都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双标态度。
在外嫌弃预制菜,坚信冻了太久的东西肯定不该往嘴里送:
“都冻得梆硬了,谁知道冻了多久,根本不敢吃。”
在家却对冰箱冷冻室有着盲目的信赖,觉得“冷冻即永生”:
“冰箱冷藏室的功能是冷藏保鲜,但冷冻室的功能在我看来是暂停时间。”
哪怕理智告诉自己冰箱没那么大能力,东西不能在冷冻室里放太久。
但在生活实践时依旧下意识地无脑认为,一切食物只要放进了冷冻室它便与天同寿,秦始皇当年就是缺了一台冰箱和一台发电机。
在网上,把冰箱冷冻室当时间暂停器使用的年轻人自称“冻门”人士。
而第一批指出人类对冷冻室的盲信已经接近信仰程度的人,是海外的中国留学生。
众所周知,不少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受限于国内吃得太好、国外条件有限的对比,常常为食所困。
想出门吃点好的,太贵。
想在家自己做点吃的,太费。
费人费时间费精力,如果只有一两个人吃,为了几筷子就夹完的菜量折腾锅灶不值得,更何况不少留子租住的宿舍往往还做菜工具不齐备。
在这一困境下,冰箱冷冻室就仿佛现代工业文明照进生活的一道光。
让煮多了的饭有容身之所,让没用完的生肉有栖息之地;
让来看自己的爸妈可以大胆做五十个肉包子,从年头吃到年尾、从入境吃到出境。
很多时候明知冻太久的东西最好别吃,但留学生们偏向虎山行、自我欺骗:
“谁说那是冰箱冷冻室,那是马王堆的欧洲分堆。”
“冰箱里冻了8个月的青团和粽子不是垃圾,那是我随时可以加热的乡愁。
什么那个粽子不是今年是去年端午节的?20个月前的?那还是扔了吧……”
via @4566正常版医生说冷冻室里蛋白质会氧化、营养素会被破坏;
留学生说不听不听,零下已结晶的誓言不会坏。
留学生们在互联网上率先喊出了“冻门”的口号——冷冻即永生。
国内网友们刷到这些内容时也觉得被说中了心趴、确诊为“冻门”,又或者替同样盲信冷冻室的爸妈确诊。
的确,冰箱冷冻室里发现冻了一年以上食物这种事,并不是某一个人群的专属,覆盖了全年龄层。
相关帖子里一条留言描述:
“冰箱冷冻室简直是我奶奶的圣城麦加,双开门冰箱的冷冻都不够她放,还专门买了个冰柜深度朝圣。”
从综艺《拜托了冰箱》就能看出它的存在有多普遍,这个节目会把不同明星家里的冰箱运到节目现场,翻看里面有啥。
十个明星里至少得有7个冰箱里有过期食品。
最离谱的是蔡康永,他的冰箱里甚至发现了一团1999年的冷冻马鞭草。
爸妈们可能上一秒对外头的所有事物嗤之以鼻,张口就来“谁知道那些烧烤炸串用的什么僵尸肉”。
via @哦吼小闪电但下一秒就从冰箱里翻腾出一块不知猴年马月的卤牛肉切几片,你要是拒绝吃还有可能被骂瞎讲究。
然后大概率听到一句理智气不壮的回应:“坏什么坏,我放冰箱了的呀。”
冷冻室里的食物品类,有时比菜市场更精彩。
大到朋友送的牛排羊排鲜肉,小到包饺子到最后没包完的一团面,都有可能被扔进冰箱冷冻。
商家促销的面包、汉堡也被纳入“冻门”领域,彻底解决了年轻人觉得套餐吃不完、但又痛苦于便宜不占白不占的矛盾。
一位网友甚至不辞辛苦地在买了二十多个汉堡后把里头的蔬菜一一挑出。
绿叶蔬菜不适合冷冻,去掉蔬菜后的汉堡才有成为现代木乃伊(冷冻版)的条件。
大部分人把食物送进冷冻室,都是出于珍惜食物、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的传统美德。
做多了的、吃不完的都存里头,该花时花、该省时省。
就是省归省,记不记得吃就是另一回事。
via @加拿大俩哥特之前夏天都在开空调时有个段子,说电器界也有在领导面前干活和默默干活的区别。
空调在人的眼皮子底下干活,导致大家伙还会担心空调开一夜会不会很累、要不要关了让它休息会儿。
此时角落里烂命一条、插上电就是干、全年无休的冰箱:
冰箱的存在感,尤其是冷冻层的存在感,经常只在打开它、放东西进去的那一瞬。
放进去后关于它的记忆就开始消散,直到你下一次因为啥事再打开,和里头被遗忘的食物们面面相觑。
可能是两个月前放进去的剩饭剩菜,那时你信誓旦旦在心里想过几天就吃掉,但转头投奔了外卖的怀抱。
也可能是几个月前包馄饨包饺子时剩了点肉馅,扔掉觉得可惜,想着下次包再用、下次做菜用但很快抛之脑后。
初见时它还是一团柔软肉泥,再见它已经成了梆硬凶器,冻得可以搁《水浒传》里cosplay流星锤。
这种时候,冰箱冷冻室较之冷藏室更伟大之处就体现了出来。
东西没吃完放冷藏室,它可能因为你三天没吃就已经变质,在玻璃隔板上留下变质的脏水,提醒着你因记性不好造成了可耻的食物浪费。
但要是放冷冻室,你三个月后再想起来吃它也依旧残留着些许可食用的可能性。
老师不会容许你晚一天交作业,老板的考勤机不会允许你晚两分钟按指纹。
但冷冻室却能容许你迟来几个月,上过学上过班的都知道这含金量有多高。
这个期限很多时候并不是由冰箱又或者冰箱设计师们决定。
冰箱设计师们乐意看到的“冻门”故事,是顾客们巧妙运用冷冻室合理备菜、规划好储藏时间。
像是有些打工人会利用冷冻进行一周备菜,周末做好一周的饭菜,
倘若配合上适合冷冻的菜品、冰箱功能给力,一些自制“预制菜”在加热还原后依旧能保持不错的菜色与口味。
结果现实生活里更普遍的,是大家忘记冻在冰箱里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时候放进去。
有人在冰箱里发现了自己坐月子时吃剩的红糖,但此时孩子都已经高考要上大一。
有人和爸爸一起吃饭,爸爸一直没动筷子夹肉,等快吃完了爸才说:“这肉冻了两三年我不敢吃,特地做给你尝尝。”
生活中咱们大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
但在“xx放冰箱里冻了x个月还能吃吗”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是唯心的、经验主义的。
当代年轻人熬夜时怕死,浏览器里猛搜“猝死征兆”“癌症征兆”,但在这种时候反倒我命由我不由天了起来。
“你问能不能吃,我说不知道;
你问吃了有没有事,我只能说目前还活着、没死。”
via @4566正常版有网友发帖询问“芋泥冻了一年还能吃吗”,高赞评论劝她能别吃还是别吃、可能有李斯特菌。
但帖主本人的回复是——“好的,蒸熟后吃”。
还有人在类似帖子下如此回复:“你最好别吃,但如果是我自己会吃。”
科学来说,冷冻过久的食物当然是不建议吃的。
冷冻虽然理论上能抑制微生物繁殖、抑制食物自身的化学反应,但现实中可能会发生许多理论之外的情况。
一些食物被放进冷冻室时,可能就已经产生了轻微的变质、发霉,只是当时没有发现,譬如夏天时早上做的食物、夜里才想起放进冷冻。
很多人都发现过冷冻室内的食物“长”霉点,这种情况就可能是食物此前就已经变质,只是冷冻后才发现、看得更明显。
也或许是冰箱效果不好,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过解冻又冷冻的情况,悄悄长霉了。
放进冰箱的食物,大多数时候不是无菌状态。
比如鸡蛋可能自带沙门氏菌,熟肉可能携带李斯特菌,这些菌种轻则拉肚子、重可能引发脑膜炎。
冷冻低温有抑制杀死部分菌的效果,并不能达到完全杀菌,一些菌种仍可以在冷冻温度下存活一定时间。
比如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文章介绍,单增李斯特菌可在-20℃低温下存活一年
食物哪怕没有腐败,冷冻太久后也是不建议吃的。
北京卫视曾在节目中邀请医生对此解答:
冷冻太久的食物哪怕没有腐败,但它的品质在冷冻期间是不断降低的,脂肪与蛋白质缓慢氧化、水分也会慢慢流失,口感与口味都会变化。
网上也有不少帖子现身说法,冻了太久的食物口感很差、难以下咽,又或是吃完拉肚子。
医生推荐的不同食材冷冻时长如下,供大家收藏参考。
不过我猜,哪怕现在记住了不同食材能冷冻几个月,未来也未必能派上用场。
毕竟食物搁冰箱里冻太长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忘了。
忘都忘了,啥时候发现它就不是咱能决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