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两个目标 《科隆城市报》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想借对乌克兰释出善意,实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https://t.co/WYVPTbX3S9 pic.twitter.com/AwTeiBNFOg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April 28, 2023
习近平的两个目标 《科隆城市报》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想借对乌克兰释出善意,实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https://t.co/WYVPTbX3S9 pic.twitter.com/AwTeiBNFOg
《新苏黎世报》刊登题为“习近平的‘反外交官’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观”评论文章:“具有咄咄逼人形象的‘战狼’外交官代表了中国希望被视为的样子——即作为一个值得被尊重的大国。同时,他们也暴露了北京的帝国主义世界观,围绕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的争议就说明了这一点。” “所谓的‘战狼外交’是习近平担任领导人时期的产物,这个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战争电影《战狼》,意指那些特别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海外中国官方代表。这些‘反外交官’将其角色定位为:以大声抗议来反击对中国的批评,并传播共产党的世界观,他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内民众推崇。不过,‘战狼外交’正在损害中国在国际间的声誉,但北京的统治者也能接受这件事,因为他们不是希望中国受到喜爱,而是希望中国受到尊重。” 评论写道:“这不是卢沙野第一次以‘战狼’的姿态引起关注,但这一次,他的行为在上级的眼里过了头。中国承认以前属于苏联的国家为主权国家,而且不把如克里米亚等被俄罗斯武力吞并的领土视为为俄罗斯领土。中国外交部事后急忙收拾卢沙野留下的残局,称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也删除了其网站上的卢沙野受访稿。” “中国正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争夺影响力,但卢沙野的言论已经在这些国家中激起了对中国的恐惧和不信任。而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对于卢沙野的表态也是如此反应。”文章提到,自从习近平不顾战争,与普京宣布两国间“无上限友谊”以来,欧洲对中国的怀疑情绪持续增长。 “中国官方称坚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如果中国不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这些话就显得很空洞。因此,卢沙野的言论很可能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观:中国的统治者从大国势力范围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把较小的国家视为大国的棋子。” 尽管北京试图把卢沙野的言论定性为他的个人意见,但作者认为这不应该被视为个人失误,毕竟他仍具有中国大使的身份。文章称,虽然进展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正试图软化领土完整的原则,为此它引入了‘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的概念”。 “这些有可能构成使用武力的理由:如果一个大国入侵另一个大国的势力范围——正如北约在普京和中国统治者眼中所做的那样——这就产生了‘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这应该让南中国海周边的国家特别深思,中国的行为已经多次表明,它不把国际法放在眼里。” 国际社会对于本周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多持肯定态度,但《科隆城市报》刊登的“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策略”评论却不这么乐观。作者称:“在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仅一天后,接踵而来的是幻灭感: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国元首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对话主要是北京的一个巧妙举措。特别是因为最近的外交丑闻,这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时刻”文章提到,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一次采访中质疑前苏联国家的主权,从而引起欧盟的极大不满。因此,作者认为“现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止损的问题”。 评论提到,习近平想借机完成两件事:“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主要可以通过向基辅派遣特使的提议实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面对布鲁塞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和平调解人,但目前为止还不用做出任何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他也有可能间接地帮助他的‘老朋友’—— 俄罗斯统治者普京。毕竟乌克兰军队目前正在准备大举反攻,现在中国便能通过外交干预进一步推迟反攻日程。” “事实是北京从莫斯科的依赖中获利,它对让俄罗斯政府陷入生存危机没有任何兴趣。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更迭,甚至是4000公里长的(中俄)共同边界上的动荡对习近平来说都是最糟糕的情况。”作者在最后呼吁:“为了证明批评者是错误的,中国领导人至少要把‘房间里的大象’指出来: 莫斯科是这场冲突中的侵略者。”
《新苏黎世报》刊登题为“习近平的‘反外交官’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观”评论文章:“具有咄咄逼人形象的‘战狼’外交官代表了中国希望被视为的样子——即作为一个值得被尊重的大国。同时,他们也暴露了北京的帝国主义世界观,围绕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的争议就说明了这一点。”
“所谓的‘战狼外交’是习近平担任领导人时期的产物,这个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战争电影《战狼》,意指那些特别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海外中国官方代表。这些‘反外交官’将其角色定位为:以大声抗议来反击对中国的批评,并传播共产党的世界观,他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国内民众推崇。不过,‘战狼外交’正在损害中国在国际间的声誉,但北京的统治者也能接受这件事,因为他们不是希望中国受到喜爱,而是希望中国受到尊重。”
评论写道:“这不是卢沙野第一次以‘战狼’的姿态引起关注,但这一次,他的行为在上级的眼里过了头。中国承认以前属于苏联的国家为主权国家,而且不把如克里米亚等被俄罗斯武力吞并的领土视为为俄罗斯领土。中国外交部事后急忙收拾卢沙野留下的残局,称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也删除了其网站上的卢沙野受访稿。”
“中国正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争夺影响力,但卢沙野的言论已经在这些国家中激起了对中国的恐惧和不信任。而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对于卢沙野的表态也是如此反应。”文章提到,自从习近平不顾战争,与普京宣布两国间“无上限友谊”以来,欧洲对中国的怀疑情绪持续增长。
“中国官方称坚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如果中国不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这些话就显得很空洞。因此,卢沙野的言论很可能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观:中国的统治者从大国势力范围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把较小的国家视为大国的棋子。”
尽管北京试图把卢沙野的言论定性为他的个人意见,但作者认为这不应该被视为个人失误,毕竟他仍具有中国大使的身份。文章称,虽然进展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正试图软化领土完整的原则,为此它引入了‘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的概念”。
“这些有可能构成使用武力的理由:如果一个大国入侵另一个大国的势力范围——正如北约在普京和中国统治者眼中所做的那样——这就产生了‘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这应该让南中国海周边的国家特别深思,中国的行为已经多次表明,它不把国际法放在眼里。”
国际社会对于本周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多持肯定态度,但《科隆城市报》刊登的“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策略”评论却不这么乐观。作者称:“在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仅一天后,接踵而来的是幻灭感: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国元首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对话主要是北京的一个巧妙举措。特别是因为最近的外交丑闻,这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时刻”文章提到,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一次采访中质疑前苏联国家的主权,从而引起欧盟的极大不满。因此,作者认为“现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止损的问题”。
评论提到,习近平想借机完成两件事:“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主要可以通过向基辅派遣特使的提议实现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面对布鲁塞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和平调解人,但目前为止还不用做出任何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他也有可能间接地帮助他的‘老朋友’—— 俄罗斯统治者普京。毕竟乌克兰军队目前正在准备大举反攻,现在中国便能通过外交干预进一步推迟反攻日程。”
“事实是北京从莫斯科的依赖中获利,它对让俄罗斯政府陷入生存危机没有任何兴趣。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更迭,甚至是4000公里长的(中俄)共同边界上的动荡对习近平来说都是最糟糕的情况。”作者在最后呼吁:“为了证明批评者是错误的,中国领导人至少要把‘房间里的大象’指出来: 莫斯科是这场冲突中的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