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年,爱丁堡动物园迎来了来自南极的第一批企鹅。当时的技术无法判定企鹅的性别,动物园想到了一个看起来万无一失的办法:他们观察了企鹅的交配配对和孵蛋时间,由此判断企鹅们的性别。
然而,好几年过去,动物园越发察觉到不对劲——在 5 只企鹅中,他们只猜对了 1 只企鹅的性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错,是因为动物园当初观察交配情况时,认定配对的企鹅都是一雌一雄,但动物园没有想到,有些配对的企鹅其实是同性伴侣。动物园只好修正了企鹅们的性别,并且一一给它们更改与实际性别更相符的名字。
5 只企鹅的名字分别是 Ann(原名 Andrew),Bertrand(原名 Bertha),Charles(原名 Caroline),Erica(原名 Eric),只有 Dora 的性别是对的。图为 1934 年爱丁堡动物园的企鹅|BBC
企鹅的同性配对在现在看来并不稀奇,但在当时,这是完全违反常识的发现。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的科学家即使观察到动物的同性性行为,也可能会选择将这些记录删掉。
被加密的记录
目前已知的第一份关于企鹅同性性行为的记录,是在 1911 年——不过,这份记录直到 100 年后才被发表。
1911 年,动物学家乔治 · 默里 · 莱维克(George Murray Levick)随探险队在南极科考。他在最大的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待了 3 个月,是第一个观察了完整的阿德利企鹅繁殖季的人。但这段时间的观察,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他不仅看到了异性企鹅之间的求偶、交配和育雏,还目睹了雄性企鹅之间的性行为、雄性与死去的雌性交配、性胁迫等 " 毁三观 " 的现象。莱维克大为震惊,称它们为 " 堕落的企鹅 "。
科考过程中的 George Murray Levick|www.slrlounge.com
这些记录本应成为重磅研究,然而,不论是莱维克本人,还是当时的一些动物学家,都认为这些记录过于不雅。莱维克不但没有将这部分记录公开发表,他还在自己的手稿上将这部分记录全部改为希腊文,以免被更多人知晓。
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就此被尘封。直到 2012 年,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得到了莱维克当时的笔记,这些记录才得以面世。
Levick 拍摄的阿德利企鹅|George Murray Levick
现在的我们不太会对莱维克的观察感到大惊小怪,类似的记录已经有了不少。科学家发现,在雄性企鹅的眼中,许多物品看起来都像雌性同意交配的姿势,这可能解释了它们与尸体或是其他物品交配的行为。同性伴侣在企鹅界也不算罕见,不仅是阿德利企鹅,麦哲伦企鹅、巴布亚企鹅、非洲企鹅、王企鹅等多种企鹅都被观察到了同性性行为。在一项关于 53 对王企鹅的研究里,科学家发现 28% 的企鹅都出现了同性性行为。而且,同性伴侣企鹅不仅会组成稳定的伴侣关系,还会一起抚育后代。
但对 100 年前的莱维克而言,缺乏更多的观察研究以及社会观念的束缚,让他最终选择了将这部分观察隐藏起来。
用希腊语书写的企鹅性行为记录|George Murray Levick
当偏见嵌入科学
在对动物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入人类社会的观念和道德评判,因此人类社会的观念也可能会影响科学上对动物行为的解释。
以同性性行为为例,宗教上认为,动物界并不存在同性性行为,所以这是 " 不自然 " 的。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不少国家仍将同性恋定为违法行为,并将 " 不自然 " 作为量刑的关键理由。因此,当科学家观察到动物的同性性行为,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自身观念或外界的压力。
早在 1834 年,德国一名教师安古斯特 · 凯尔奇(August Kelch)就面临着与后来的莱维克相似的处境。他观察到了两只雄性鳃金龟的交配——他仔细观察过这两只甲虫的生殖器,确定性别无误。因为处于上方的甲虫体型较大,他将此认定为一场强奸。
这两只雄性甲虫交配示意图|Henri Gadeau de Kerville
当这个发现刊登在昆虫学期刊上时,文章十分隐晦地提及了这两只甲虫的性别,但还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科学家们将此称为 " 病态的 "、" 怪物的 ",甚至有科学家直接怀疑就是凯尔奇认错了,这一定是一雌一雄在交配。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动物是 " 纯洁的 ",和人类一样遵守着 " 天然的 " 异性恋制度。科学家为了解释鳃金龟的这种 " 怪异的 " 性行为,提出了几种假说,例如虫子存在性别认知障碍、雄虫无雌性伴侣可供选择,或者甲虫以交配作为权力压制的手段。但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也得出了不同结论。俄国科学家卡尔 · 罗伯特 · 奥斯坦 - 萨金(Carl Robert Osten-Sacken)发现,同性交配中处于下方的鳃金龟并不总是身型较小的一方,这意味着同性交配需要甲虫双方的自愿合作,而非性胁迫。
这场同性昆虫论战延续了半个多世纪。1896 年,法国的昆虫学家亨利 · 加多 · 德 · 克维尔(Henri Gadeau de Kerville)接过了激战的最后一棒。他公开表示,同性性行为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都存在,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昆虫的同性倾向呢?这些言论,也让他遭到了同行和医生的严厉斥责。
在一篇研究南非鸵鸟的同性性行为中,研究者发现雄性南非鸵鸟会趴在地上跳舞向同性求爱,并将此称为 " 异常性性行为 "|Sauer, EG Franz
可能是受限于观念,也可能是科学家考虑到自己的声誉,对动物同性性行为的研究只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将动物的同性交配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在《生物繁荣》这一本 " 帮动物出柜 " 的书里,作者布鲁斯 · 巴格米尔(Bruce Bagemihl)追踪了历史上在描述同性动物行为时使用的语言,包括" 动物的性倒置 "(1908)、" 狒狒的性意识障碍 "(1922)、" 南非鸵鸟的异常性性行为 "(1972)等等。
尽管人类无法限制动物的行为,但人类的观念却限制了人类自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
接纳自然的复杂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观念的逐渐开放,科学家已经在超过 1000 种野生动物的身上观察到了同性性行为,并对这些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
例如宽吻海豚,它们不会结成稳定的异性伴侣,而且不论雌雄,都可能发生同性性行为——这些不以繁殖为目的的性行为,甚至可能持续时间更久,发生得更频繁。当讨论同性性行为时,常常会遇到一个 " 功能性 " 的问题——既然无法产生后代,这种行为为什么不会被演化淘汰?但海豚性行为的多样性也表明,与生育无关的性行为也是完全自然的。
雄性宽吻海豚之间会组成坚固且持久的同性联盟|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雌性日本猕猴间,也存在大量的同性性行为。研究它们的灵长类动物学家保罗 · 瓦西(Paul Vasey)认为,从目前证据来看,雌性猕猴之间的同性性行为没有任何演化上的好处——猕猴们这么做,可能不是为了利益,只是出于快乐。
日本雌性猕猴之间存在大量的同性性行为|Don Bruschera
还有一些动物,它们会结成同性伴侣,却不会发生同性间的性关系。例如黑背信天翁,这是一种 " 忠诚 " 的鸟类,它们在超过 60 年的生命里,会年复一年地与同一伴侣跳舞,重申彼此的结合关系,并且共同抚养小生命。但研究发现,生活在夏威夷瓦胡岛的黑背信天翁,近 1/3 的伴侣都是 " 拉拉 "——它们不会发生性行为,但却经历了与异性伴侣相同的求爱行为,同样抗拒其他鸟的插足,也同样会共同抚育后代。在那些长期结伴并抚育多只小鸟的 " 拉拉 " 黑背信天翁里,大多数情况下,两只雌鸟都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后代。
一对同性黑背信天翁。其中一只或者两只会与雄性信天翁交配后孵化后代,后代由同性伴侣一起抚养| Eric VanderWerf
当然,直到现在,我们还无法完全解释动物间的这些行为。毕竟自然界的多样与复杂,实在超过了人类的想象。我们能确认的是,首先,同性恋是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一部分;其次,动物之间的互动丰富多样,有些行为可能有演化上的益处,但也有些行为可能超出了纯粹的繁殖目的;最后,性取向的发展过程,可能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今天 5 月 17 日,是 " 国际不再恐同日 "。33 年前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类疾病列表中移除,正式宣告 " 同性恋不是病 "。几十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都是人类正常的性取向,不是异常,也不是精神障碍。今天的我们,不必再用动物来证明人类种种行为的 " 足够自然 ";但当我们回望这段科学史,仍旧不禁惋惜:曾经因为观念的局限、因为给动物世界设定的条条框框,我们差点就错失了自然的丰富、真实与多样性。
国际不再恐同日,现行的全称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图虫创意
从前的科学家有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但如今的我们已经拥有更多的知识。真正理解 " 多样性 " 之后,你会失去自我设限的有色眼镜,但会得到一个更丰富多元、更接纳包容的真实世界。
1913 年,爱丁堡动物园迎来了来自南极的第一批企鹅。当时的技术无法判定企鹅的性别,动物园想到了一个看起来万无一失的办法:他们观察了企鹅的交配配对和孵蛋时间,由此判断企鹅们的性别。
然而,好几年过去,动物园越发察觉到不对劲——在 5 只企鹅中,他们只猜对了 1 只企鹅的性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错,是因为动物园当初观察交配情况时,认定配对的企鹅都是一雌一雄,但动物园没有想到,有些配对的企鹅其实是同性伴侣。动物园只好修正了企鹅们的性别,并且一一给它们更改与实际性别更相符的名字。
5 只企鹅的名字分别是 Ann(原名 Andrew),Bertrand(原名 Bertha),Charles(原名 Caroline),Erica(原名 Eric),只有 Dora 的性别是对的。图为 1934 年爱丁堡动物园的企鹅|BBC
企鹅的同性配对在现在看来并不稀奇,但在当时,这是完全违反常识的发现。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的科学家即使观察到动物的同性性行为,也可能会选择将这些记录删掉。
被加密的记录
目前已知的第一份关于企鹅同性性行为的记录,是在 1911 年——不过,这份记录直到 100 年后才被发表。
1911 年,动物学家乔治 · 默里 · 莱维克(George Murray Levick)随探险队在南极科考。他在最大的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待了 3 个月,是第一个观察了完整的阿德利企鹅繁殖季的人。但这段时间的观察,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他不仅看到了异性企鹅之间的求偶、交配和育雏,还目睹了雄性企鹅之间的性行为、雄性与死去的雌性交配、性胁迫等 " 毁三观 " 的现象。莱维克大为震惊,称它们为 " 堕落的企鹅 "。
科考过程中的 George Murray Levick|www.slrlounge.com
这些记录本应成为重磅研究,然而,不论是莱维克本人,还是当时的一些动物学家,都认为这些记录过于不雅。莱维克不但没有将这部分记录公开发表,他还在自己的手稿上将这部分记录全部改为希腊文,以免被更多人知晓。
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就此被尘封。直到 2012 年,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得到了莱维克当时的笔记,这些记录才得以面世。
Levick 拍摄的阿德利企鹅|George Murray Levick
现在的我们不太会对莱维克的观察感到大惊小怪,类似的记录已经有了不少。科学家发现,在雄性企鹅的眼中,许多物品看起来都像雌性同意交配的姿势,这可能解释了它们与尸体或是其他物品交配的行为。同性伴侣在企鹅界也不算罕见,不仅是阿德利企鹅,麦哲伦企鹅、巴布亚企鹅、非洲企鹅、王企鹅等多种企鹅都被观察到了同性性行为。在一项关于 53 对王企鹅的研究里,科学家发现 28% 的企鹅都出现了同性性行为。而且,同性伴侣企鹅不仅会组成稳定的伴侣关系,还会一起抚育后代。
但对 100 年前的莱维克而言,缺乏更多的观察研究以及社会观念的束缚,让他最终选择了将这部分观察隐藏起来。
用希腊语书写的企鹅性行为记录|George Murray Levick
当偏见嵌入科学
在对动物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入人类社会的观念和道德评判,因此人类社会的观念也可能会影响科学上对动物行为的解释。
以同性性行为为例,宗教上认为,动物界并不存在同性性行为,所以这是 " 不自然 " 的。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不少国家仍将同性恋定为违法行为,并将 " 不自然 " 作为量刑的关键理由。因此,当科学家观察到动物的同性性行为,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自身观念或外界的压力。
早在 1834 年,德国一名教师安古斯特 · 凯尔奇(August Kelch)就面临着与后来的莱维克相似的处境。他观察到了两只雄性鳃金龟的交配——他仔细观察过这两只甲虫的生殖器,确定性别无误。因为处于上方的甲虫体型较大,他将此认定为一场强奸。
这两只雄性甲虫交配示意图|Henri Gadeau de Kerville
当这个发现刊登在昆虫学期刊上时,文章十分隐晦地提及了这两只甲虫的性别,但还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科学家们将此称为 " 病态的 "、" 怪物的 ",甚至有科学家直接怀疑就是凯尔奇认错了,这一定是一雌一雄在交配。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动物是 " 纯洁的 ",和人类一样遵守着 " 天然的 " 异性恋制度。科学家为了解释鳃金龟的这种 " 怪异的 " 性行为,提出了几种假说,例如虫子存在性别认知障碍、雄虫无雌性伴侣可供选择,或者甲虫以交配作为权力压制的手段。但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也得出了不同结论。俄国科学家卡尔 · 罗伯特 · 奥斯坦 - 萨金(Carl Robert Osten-Sacken)发现,同性交配中处于下方的鳃金龟并不总是身型较小的一方,这意味着同性交配需要甲虫双方的自愿合作,而非性胁迫。
这场同性昆虫论战延续了半个多世纪。1896 年,法国的昆虫学家亨利 · 加多 · 德 · 克维尔(Henri Gadeau de Kerville)接过了激战的最后一棒。他公开表示,同性性行为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都存在,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昆虫的同性倾向呢?这些言论,也让他遭到了同行和医生的严厉斥责。
在一篇研究南非鸵鸟的同性性行为中,研究者发现雄性南非鸵鸟会趴在地上跳舞向同性求爱,并将此称为 " 异常性性行为 "|Sauer, EG Franz
可能是受限于观念,也可能是科学家考虑到自己的声誉,对动物同性性行为的研究只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将动物的同性交配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在《生物繁荣》这一本 " 帮动物出柜 " 的书里,作者布鲁斯 · 巴格米尔(Bruce Bagemihl)追踪了历史上在描述同性动物行为时使用的语言,包括" 动物的性倒置 "(1908)、" 狒狒的性意识障碍 "(1922)、" 南非鸵鸟的异常性性行为 "(1972)等等。
尽管人类无法限制动物的行为,但人类的观念却限制了人类自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
接纳自然的复杂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观念的逐渐开放,科学家已经在超过 1000 种野生动物的身上观察到了同性性行为,并对这些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
例如宽吻海豚,它们不会结成稳定的异性伴侣,而且不论雌雄,都可能发生同性性行为——这些不以繁殖为目的的性行为,甚至可能持续时间更久,发生得更频繁。当讨论同性性行为时,常常会遇到一个 " 功能性 " 的问题——既然无法产生后代,这种行为为什么不会被演化淘汰?但海豚性行为的多样性也表明,与生育无关的性行为也是完全自然的。
雄性宽吻海豚之间会组成坚固且持久的同性联盟|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雌性日本猕猴间,也存在大量的同性性行为。研究它们的灵长类动物学家保罗 · 瓦西(Paul Vasey)认为,从目前证据来看,雌性猕猴之间的同性性行为没有任何演化上的好处——猕猴们这么做,可能不是为了利益,只是出于快乐。
日本雌性猕猴之间存在大量的同性性行为|Don Bruschera
还有一些动物,它们会结成同性伴侣,却不会发生同性间的性关系。例如黑背信天翁,这是一种 " 忠诚 " 的鸟类,它们在超过 60 年的生命里,会年复一年地与同一伴侣跳舞,重申彼此的结合关系,并且共同抚养小生命。但研究发现,生活在夏威夷瓦胡岛的黑背信天翁,近 1/3 的伴侣都是 " 拉拉 "——它们不会发生性行为,但却经历了与异性伴侣相同的求爱行为,同样抗拒其他鸟的插足,也同样会共同抚育后代。在那些长期结伴并抚育多只小鸟的 " 拉拉 " 黑背信天翁里,大多数情况下,两只雌鸟都各自拥有了自己的后代。
一对同性黑背信天翁。其中一只或者两只会与雄性信天翁交配后孵化后代,后代由同性伴侣一起抚养| Eric VanderWerf
当然,直到现在,我们还无法完全解释动物间的这些行为。毕竟自然界的多样与复杂,实在超过了人类的想象。我们能确认的是,首先,同性恋是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一部分;其次,动物之间的互动丰富多样,有些行为可能有演化上的益处,但也有些行为可能超出了纯粹的繁殖目的;最后,性取向的发展过程,可能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今天 5 月 17 日,是 " 国际不再恐同日 "。33 年前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类疾病列表中移除,正式宣告 " 同性恋不是病 "。几十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都是人类正常的性取向,不是异常,也不是精神障碍。今天的我们,不必再用动物来证明人类种种行为的 " 足够自然 ";但当我们回望这段科学史,仍旧不禁惋惜:曾经因为观念的局限、因为给动物世界设定的条条框框,我们差点就错失了自然的丰富、真实与多样性。
国际不再恐同日,现行的全称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图虫创意
从前的科学家有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但如今的我们已经拥有更多的知识。真正理解 " 多样性 " 之后,你会失去自我设限的有色眼镜,但会得到一个更丰富多元、更接纳包容的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