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叹香港码头空了:万水千山总是情 香港还行不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5月25日 20点26分 PT
  返回列表
75568 阅读
53 评论
华人志

1、

汪明荃,在香港码头的感叹

香港的码头空了。

两年多的疫情,让这座靠着码头起家的东方之珠,海面上第一次如此的空旷。

汪明荃,香港如今最资深的艺人。看到这种情况,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1956年,9岁的汪明荃从上海的码头乘船出发,前往香港与父母团聚。码头,成为了她对香港的第一印象。那时候香港的码头虽然还没有大量的国际货轮进出,但已然成为了华人的中转站和落脚点,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轮船,满载着客人前来。

在汪明荃的记忆中,香港的码头一直都是忙碌的,就像千千万万香港人的生活,步履匆匆。

直到2020年,疫情让香港的码头也按下了“暂停键”。

2020年的一天,汪明荃来到曾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葵青货柜码头附近散步,她猛然发现,这座往昔无比繁忙的码头,如今竟然连一艘货轮、一箱货柜的影子都见不到。

她感慨道:“现在完全都没有柜,完全都没有船,没试过这样的情景,这个码头这样的情况真的没见过……”

根据香港海运港口局的数据,从2020年开始,抵达香港的船舶数量呈断崖式下跌。到港货船数量同比下跌了9.2%,客船数量同比下跌了90.4%。2021年,下跌趋势更为明显,到港货船数量同比下跌了24.4%,客船数量同比下跌了81%。

而香港全部港口的货运吞吐量,2020年同比下降了5.3%,2021年同比下降了14.3%。

香港经济,一直以来有两大支柱,一个是金融业,一个是贸易及物流业。这两大支柱近年来分别都占到香港经济的20%左右。

显然,疫情对于香港贸易及物流业的冲击更大。

还有一个受到巨大冲击的就是旅游业。香港的旅游业占比经济达5%左右,提供了香港6.6%左右的就业岗位。进入2020年,因为封关,香港游客的数量暴跌了8成左右,从香港旅发局的统计数据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个下跌曲线。

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大流行中,岂止是汪明荃没有见过这样的香港,我们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世界。

将来的历史书上,或许会把疫情前和疫情后划分为两个时代。疫情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繁荣,疫情后,是共克时艰的萧条。

作为和香港码头“同期出道”的汪明荃,是这两个时代的最具代表的见证者。

2、

万水千山总是情

1966年,19岁的汪明荃参加了丽的映声(亚视的前身)举办的第一届艺员训练班。在数千名报名者中只录取9名,汪明荃脱颖而出,并且以最高分毕业,获得了证书编号001的毕业证书。

第二年,她便成为签约演员,为此她放弃了成为国泰航空空姐的机会。当时能够成为一名空姐,是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事情,而电视不过是个新兴行业,大家对于当“明星”还没有多少概念。

年少的汪明荃需要的就是这种新鲜和挑战。

那个时期的香港,新鲜的事物蜂拥而来。

1969年,香港出现了第一艘集装箱船”SSSAN JUAN”号,掀开了香港集装箱运输业的第一页。同年,港府决定将葵涌建设为香港的专用货柜港,首期的三个码头开始兴建。

1972年,首个货柜码头“一号码头”竣工。1973年12月,葵涌四号地段以换地形式批出;1974年11月,葵涌五号地段也以私人协约方式批出。1976年,五个货柜码头全面投入运作。

1974年,香港码头首次打破货柜吞吐量的世界纪录,每日处理达3561个标准货柜。到1982年更增长至4,630个。到1989年全年总共处理数量更高达446.4万个。

自此,香港真正成为了“万水千山总是情”的亚洲贸易枢纽,香港码头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货柜港。

香港贸易的繁荣,热钱的不断流入,催生了强大的娱乐需求,让选对了赛道的汪明荃乘风而起,星光熠熠。

1971年,从日本进修回来的汪明荃加入了无线电视——这家香港明星制造工厂,也开启了自己事业的“黄金十年”。

作为演员,出演了《清宫残梦》、《书剑恩仇录》、《家变》、《倚天屠龙记》、《京华春梦》、《千王之王》、《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经典电视剧,两度拿下“视后”桂冠。

作为歌手,演唱的电视主题曲家喻户晓,出的唱片专辑大卖,其中《万水千山总是情》这首歌更是成为粤语经典。

就在汪明荃经典粤语歌声的背景下,香港经济腾飞了。

背靠大陆,面向世界,香港成为全球转口贸易中心。

就在香港码头如日中天的时候,另一个无形的“码头”也在迅速崛起。

那就是香港经济的另一条大腿,而且是一条直到今天越来越重要的大腿——“金融码头”。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让香港人从过去搞贸易、开工厂的土老板,变成了操控资本的大玩家。

由于香港公司不受中国外汇管制,可以直接用美元交易,资金来往自由,还能避免汇兑损失。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内地资金涌入。

1992年,香港股市迎来了第一只红筹股——招商局旗下油漆生产公司海虹集团,这是第一家内地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到了2021年年底,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数量为1368家,占总上市企业53%。

不管是转口贸易,还是金融中心,内地的“输血”和支持一直都是香港经济崛起的最重要动力。

在香港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当然也遇到过种种难关,有时候似乎看起来难以逾越,但最后还是在多方支援下跨了过去。

1998年,回归之后不久的香港,股市遭遇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狙击”。此时的索罗斯,带着血洗亚洲四小虎的威风,放出“港府必败”的豪言,一时间香港人心惶惶。

刚开始,香港股市一泻千里,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了4000多点,以至于报纸上开玩笑说:香港已经成为国际投机家的取款机。

根据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务司司长曾荫权的回忆,当时香港在连番攻击之下,已经“大势已去”,如果港府不采取行动,恒生指数将很快直线暴跌到4000点,银行贷款利息将居于历史最高位,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被金融巨鳄“咬死”。

关键时刻,国家成为了香港最有力的后盾。

面对索罗斯的疯狂抛售做空,港府动用了外汇储备进行对抗,毅然全数买进,独立支撑托盘,最终挽救了股市。港府之所以有这个救市的能力,是因为本身就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背后还有中央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撑。

在如此坚决的救市和雄厚的实力面前,索罗斯铩羽而归,香港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年后恒生指数重回10000点以上,港府从股市中全部退出,还赚了数十亿美元。

3、

聚散也有天注定

香港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在特殊的时代它担当了特殊的角色。

上个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大陆的禁运,使得香港担当了中国唯一对外窗口的角色。

所谓“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是当时我们针对香港的政策。

“长期打算”,就是要从长远看,不能着急将香港收回,而且还要帮助香港稳定政治、经济局面。

而“充分利用”,就是利用香港的地利、人和,突破西方的重重封锁。

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角色又变了。变成了我们吸引外资的第一站,鼓励港资回来投资建厂,帮助大陆搞活经济。

为了保证香港的繁荣稳定,大陆出钱出力出人。

香港缺乏淡水,大陆这边就在深圳修水库,把水送到香港。香港要搞旅游业,大陆这边就开通了“自由行”,疫情之前,香港每年接待的5000万左右的游客里,来自大陆的就有4000多万,在香港的旅游消费占到总体的75%以上。香港的娱乐业没有了金主,大陆这边就给了他们更为广阔的市场。香港的艺人们纷纷北上,北京、上海的高档小区,此后经常能看到香港明星们的身影。

作为TVB的元老,汪明荃逐渐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推广粤剧和社会事业上来,她当选了广东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多的是在为大陆和香港之间的合作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疫情和其他原因,香港今天的发展又遭遇了困难。看着平静的海面和空旷的码头,汪明荃的感慨发自内心。

香港这些年,很多人都离开了。香港的“移民潮”我们不用去刻意回避,这一点,连港府都是大方承认的。

截至2021年7月,香港统计处发表数字显示,今年年中本港人口的临时数字约为739万人,与去年年中人口约748万人相比,减少87100人,跌幅为1.2%;同期有89200人移离本港,“净移出”人数为75300人。

时任香港特首的林郑月娥说:“政府不想开口挽留那些离开香港的人,而是希望向已经离开或打算移民的市民,展示香港前景如何,包括未来的居住环境、生态保护和各项产业发展,再由市民自行决定。”

香港贸易码头的辉煌虽然不再,陆续被新加坡、上海、舟山、深圳、广州、釜山、青岛超过,这都是大势所趋,正常的产业转移。但不要忘了,香港的“金融码头”依然坚挺。2022年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排名第三,冠绝亚洲。

“聚散也有天注定”。

正如十年前汪明荃所说的:“假如你不喜欢这里,你可以移民到其他的地方,不过我有责任提醒大家,在八九十年代移民到加拿大、英国等地的香港人现在大多数人还是都回来了。”

作为中国的特区,香港今天依然承担着独特的重要角色。疫情和混乱都是暂时的,“一国两制”的政策没有变,内地对于香港的支持没有变,保持香港稳定繁荣的决心没有变。

我相信,当香港渡过了这次难关,她依然是那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相信香港一定行!

b
brucesui
1 楼
用劲撸,撸出浆来。左手也帮忙! 港怂,反大陆,又要从大陆得好处,没门!
一人分饰两角
2 楼
香港正走在正轨上,不喜欢的人可以离开。
b
brucesui
3 楼
老子对你妈的破坏力也很强。
b
brucesui
4 楼
别的地方行了呀!
p
phoenix39ge
5 楼
香港不是已经共存了么?
g
giza123
6 楼
香港这么多年作为中转站给大陆多少好处?怎么到了五毛嘴里别人对你的好都是理所应当了?中国2012年前有灾,哪次不是香港民间捐款最多?
L
Laoseguiman
7 楼
英国人有本事把一个小渔村变成大都市,我们就有能力把一个大都市再变回小鱼村.........
催你明白交粑粑
8 楼
跟疫情有关,但主要原因是赵家人把香港内地化了
香椿树1
9 楼
香港吸血的功能丧失理当回归渔村的正确角色, 变成臭港也未尝不可。
o
oopp
10 楼
转口贸易做不下去了
柳生京
11 楼
香港的优势不在其地理位置,和她地理位置相似的周边很多;不在其人才素养,高素质的人才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很多;更不在其资源。只在于其稳定高效的法律体系,为市场的发展打造了最坚实的基础。所谓的50年不变,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香港的法治社会。现在的香港已经和十几年前的香港没什么关系了。
寡人很黄
12 楼
行个屁,就是一群死蟑螂到处败坏香港,五个p没搞成,还被美国取消了税务优惠,哈哈哈,活该
r
richard98
13 楼
看看大陆沿海几个大城市及其港口的发展就知道了,大连、青岛、宁波、上海、厦门、深圳、广州、海口和三亚等,它们取代了香港对大陆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地位,香港自然就会衰退。香港本来就是背靠大陆发展起来的,还真以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功劳?
r
richard98
14 楼
英国人有本事把阿根廷附近的马岛变成大都市,那才有本事。靠着大陆发展起来的,没有来自大陆的生意、业务、资金流、转口贸易,香港能发展起来?
a
ak47a
15 楼
盛极之后就是衰,符合自然规律。
b
brucesui
16 楼
你他妈交税了吗?
y
yuba
17 楼
风水轮流转
老烟头
18 楼
跟疫情关系不大,到底为什么港怂心里没有数吗?2019年发生什么事,这么快就忘了?
d
dkmchui
19 楼
對香港喪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喪失上市資功能樂觀其成. 能賣資產能走的要盡快.
没有错
20 楼
你嘴里的“港怂”上台执政了?说的好像“港怂”正在执政一样
l
lyy
21 楼
闹独立就是这个下场
搞清弄明
22 楼
哪里来的疫情,都是人造的。伤天害理的政策
g
giza123
23 楼
: 老子2020年前每年回国1个月消费5万,算支持了多少低端1月入1000快的人口。交的隐形税有多少你知道吗?
默默的浪漫
24 楼
: 看你这意思,只要香港回复到所谓的十几年前的法治,就会货舱满港了呗?
飞翔的鱼头
25 楼
五十年不变 哈哈 一个都不讲法的 你能信他的讲法?
加州老流氓
26 楼
和中共国对着干的不彻底!如果再果断些、猛烈些、甚至凶残些,中共必然会被吓的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的繁荣。 可惜了啊!
z
zaku2ass
27 楼
以小敌大,对抗的结果,全世界都是这种例子
z
zk19boy
28 楼
之前香港是大陆的对外贸易的唯一门户,现在沿海港口城市都开了,深圳广州也开了,去香港清关的只有一些怕被检查的货柜了
k
kkk8
29 楼
: 洋狗本色,一览无余。
W
Wuyueshanren
30 楼
太阳🌞照得蒸发了
N
Nelsonman
31 楼
疫情再加上香港废青在那里搞事,所以香港经济一落千丈,所以那帮汉奸废青早死早着
c
collins
32 楼
回响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c
cantonese
33 楼
恭喜黄丝
二赖他哥
34 楼
🐷 👍
流浪在欧洲
35 楼
香港是中国唯一民主过的地方,现在也沦陷了
知音难寻
36 楼
这不正是毒们要的吗?
y
yuba
37 楼
风水轮流转
夏虫语冰
38 楼
香港必须转型,香港人应调整好心态,尽快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湾区未来是可期的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39 楼
香港靠的是倒賣大陸貨物,大陸貨物走香港少了,香港可不就碼頭空了麼,要怪就怪港獨們把,他們這麼鬧,大陸貨運,金融,購物,旅遊只會越來越遠離香港。
z
zrlsy
40 楼
这是香港粪青的杰作
深圳足球
41 楼
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文强
42 楼
香港死了上海也死了 珍惜生命远离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