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刘淑仪:香港教育要走出困局,至少需要5到10年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7月5日 14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69063 阅读
18 评论
北京日报客户端

7月3日,香港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期间,反对派不断“拉布”阻扰,拒绝探讨教科书议题。反对派议员许智峰,更是向主持会议的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叶刘淑仪身上泼水。一时间,引发各界谴责和舆论关注。

香港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期间,反对派阻扰会议,拒绝探讨教科书议题。

事后第一时间,叶刘淑仪接受了北京日报客户端的采访。身为香港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前保安局局长的她,认为这些年香港教育表现出很大问题,必须做出改变。她举例说,如今在香港,每年学习中国历史的“高考生”,仅占总毕业人数的约十分之一。她预测,香港教育要想走出困局,起码还需要5到10年时间。

黑暴活动中,学生低龄化令人心痛

谈及去年“修例风波”以来的黑暴现象和香港社会的种种混乱,叶刘淑仪认为,背后显示出一个重要现象——香港的教育出了问题。

“你看过去一年的黑暴事件,有一个数据很令人心痛啊。警方此前称总共逮捕了9000多人,其中40%是学生。在这四成学生中,最年轻的只有十一二岁。此外,警方还同时逮捕了超过100个老师。”叶刘淑仪说,这些数据读来都让人震惊和心痛。

叶刘淑仪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专访

叶刘淑仪同时透露,她发现在香港的一些学校,比如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里教学使用的教材,很多都有挑起仇恨国家的文字与材料。“这些乱象背后,其实都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教育影响了一些年轻人的思维,我认为这也不仅仅是靠刑事的条例或处罚可以纠正处理的,教育需要做出改变。”

学中国历史的只占毕业人数约1/10

“目前我们面对的很多青少年的问题,比如他们对国家没有认同感,甚至是蔑视自己的国家等等,都是由于教育出了问题。”叶刘淑仪说。

她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香港新高中学制的推行。“2009年开始推出新高中学制。新学制有五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课程有问题。比如,好几个学科的课程都是‘去中国化’的。”叶刘淑仪说,新高中学制有4个必修课,然而中国历史却不是必修课。这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升学的分数,都主修几个必修课,而忽略了中国历史。

叶刘淑仪在会议上就香港教育问题发言。

叶刘淑仪举例,目前香港每年参加“高考”的毕业生有5万多人。然而,念中国历史的学生只有约5000人,念中国文化比如典籍诗词歌赋等,只有约2000人。“5万多名学生中,只有5000人念中国史,2000人念中国文化典籍,你告诉我,这怎么可能有中国人的意识、怎么可能对我国的文化有自豪感?所以必须改变。”

教育要走出困局,起码需要5到10年

除了以上问题,叶刘淑仪认为,香港一些教师的行为也失当失准,应当接受监督和改变。她举例,在香港学校中的通识课上,一些老师经常有很大的空间去发表他们个人的一些言论,甚至在课上讲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影响年轻人的思维。“所以现在香港有很多的家长,都不想送小朋友去念本地的通识课,接受本地的新高中学制,而是送孩子去国际学校。其实,新高中学制很多学科都有问题。”

“不客气地讲,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学习,我在几十年前读书时接受的教育,都比现在香港学生所要学习的多。”叶刘淑仪说,就是现在这样的教育现状,反对派还拼命地阻挠,不让发表意见,“他们经常拼命地’拉布’,不让讨论有问题的教科书、教师等问题。可见他们心怀鬼胎,有很大的问题。”

叶刘淑仪认为,香港教育要想有改变,至少还需要5到10年时间。“教育是一项非常长远的工作。自从2009年推了新高中学制以后,2019年就出现了大批违法的老师及学生。乐观估计,香港教育要有一番改变,至少还需要5到10年。”

“教育事务委员会要讨论的是学校教科书和教材的问题,是近年很多家长关心的事情,也是要求教育局须做好把关的一项工作。但在如今,议会的正常讨论也“命途多舛”,足以见立法会理性讨论施政的空间已越来越少。”昨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深夜发声,直斥3日反对派捣乱的言行惨不忍睹,相关事件难以置信。

林郑月娥称,香港近年来被假仁假义的口号和文宣已经害得惨了,是时候向这些谎言大声说“不”了。

林郑月娥昨夜发文斥责。

阿里巴巴与大盗
1 楼
刚做完一场大手术,5-10年是理想状况.
d
djtg
2 楼
是的,5到10年以后,香港将会和中国任何一个大型城市不会有任何差别。
大鱼喝水
3 楼
慢慢来,毕竟是被殖民了100年的地方,怎么万事顺心
饕餮盛宴
4 楼
既然动刀了,就一块解决,不能再等5到10年了。
k
keepsleeping
5 楼
5-10年?得了吧,还是务实一些,我说25-50年,让一到两带人自然消失,从教育上彻底解决香港的港怂思维
陷疯稻谷
6 楼
用不上,10年就是一代人,至于这代年轻人,已经没救了,爱反省就反省,不愿意就滚蛋
基地老二
7 楼
学习历史的学生人数不要紧,要紧的是教历史的老师的观念
y
yingying285285
8 楼
你这是质疑咱们英明,伟大,正确的习主席的洗脑能力吗?小心开你的批斗会你这个SB。
q
qnzyz03575
9 楼
其实吧学了历史也没大用处,我什么政治历史都学过,中二的时候也反党反政府想革命,后来工作成家了,才懂得和平稳定的价值
恰似你得温柔
10 楼
这有什么难的,把这些闹事的狗粮反对派抓了不就完了,统统送到美国见它狗主人不很好吗?
z
zxdongfs
11 楼
不一样。 比如你,可以肯定的是你一直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并以此自豪。你再看看现在的曱甴和台蛙。
t
twotrees
12 楼
5年啦,足够把一代人的脑子洗的和你们一样。
O
OZJOE
13 楼
5~10年后,等那些富豪转移完,剩下的渣渣就可以下手清理了。
不渴而饮
14 楼
读历史呢,是个挺好的消遣。历史是前人的故事,后人的演绎。历史是强人写的,英文的History也这意思。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陈年的旧事会穿越。威尔·杜兰特说,大部分的历史都是猜的,剩下的全是偏见。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实读历史就是读人心,读一群人集体的记忆,能读出当事人的无奈,就渐入佳境了。正史的记述往往过于简洁,尤其中国古代史都惜墨如金,干瘦枯萎不丰满太乏味,要结合民间野史、杂记、小说、诗歌,如此才丰满圆润有血色。好在当今的历史学科正在融合进其他的学科,诸如人类学、进化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总之从文明文化角度全方位抽取数据,将不同的文明横向对比,说是应用历史学也行,并无固定叫法,一改过去死气沉沉故纸堆瞎扒拉,而是成系统成范式的给出一个可对比的框架,解释我们从哪来,发生了哪些事儿,以至于成为今天这样,为啥我们与他们就如此的不同......挺好玩的。
不渴而饮
15 楼
读历史能澄清一个现实问题或者带来新的困惑与纠结。也就是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的发问:文化身份识别问题。我是谁?和谁是一伙的?那帮人是否认同我?比如我是中国人,我反共还反华,我自己认同与美国一伙。就我个人的选择或许问题不大,但最大的问题是美国这货是否接受我作为他们的一份子呢?这个真不靠谱?他们连黑人都不接受还歧视着呢,而现实中我的地位还不如黑人那咋办?并且吧,我已经把中国人都得罪光了自己都恨自己是中国人可爹妈给的又没法改而且还离不开酱油,现在咋整?回不去了很纠结呢,两头都没着落。
不渴而饮
16 楼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小时候打架,我是谁?跟谁一伙,这帮人是否认同并接受我?因为文化相同的臭味相投总会带来心理上的舒适感、信任感、安全感。反之亦然。放大到文明文化冲突中,要看脸,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二战时,美国就把日裔美国人全抓集中营了,这事儿有吧?
自家拧
17 楼
就算派大陆的中小学教师去香港,家长在家里教育和学校唱反调,你想孩子是相信自己亲身父母多还是一帮大陆下来的老师多点呢
I
Insectcide
18 楼
你个傻屄狗粮,谁和你是咱们,滚你妈屄的,死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