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传奇!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女作家去世 享年99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0月22日 15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63018 阅读
28 评论
最华人

2024年10月21日,著名华裔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在美国爱荷华家中逝世,享年99岁。

她的次女王晓蓝发布消息,称母亲“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痛苦。”

● 聂华苓逝世时,距离她100周岁生日只差三个月

在华语世界里,大家可能比较熟知张爱玲、严歌苓这样的多产作家。

而这位促进世界文学交流的“昭君”,似乎很少人知道。

她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也是唯一一位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来自中国的女作家。

在她家客厅,包括汪曾祺、陈映真、白先勇、王安忆、迟子健、毕飞宇等,以及全世界1400多名的诗人与作家,都曾在那里餐宴饮酒、肆意畅谈文学。

“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 聂华苓

在这一场场颇有六朝人竹林七贤之风的畅谈中,甚至出了两位文学诺奖得主:

一是土耳其作家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一是中国作家莫言。

打开聂华苓的自传《三辈子》,宛如看到一幅浩浩荡荡的历史画卷。

国家战乱、颠沛流离、永远的乡愁。

聂华苓漂泊了近一个世纪,从汉口到北平,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

她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 聂华苓在她的《三辈子》扉页上写下的序。图片由作者翻摄自聂华苓的自传《三辈子》(下同)

循着这条“树根”,让我们来见识这位气度不凡、侠肝义胆的女子。

聂家祖上算是钟鸣鼎食之家。

聂华苓的祖父是中过举的前清文人,原本是要上任当县长的,没想到赴任途中,武昌起义成功,他只好又坐着轿子回来了。

● 聂华苓的祖父

父亲聂洸(字怒夫)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在桂系担任要职,一度遭国民党追捕。

桂系被蒋介石击垮之后,一家人在汉口的日本租界住下来。

兵荒马乱中,聂洸被枪杀,聂家就此散了。

● 1931年,聂父为躲避国民党特务,全家去了北平。这是聂华苓仅有的一张父亲模糊影像的照片

讲起来,聂华苓这一生都在流浪。

13岁以前,她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 幼年时期的聂华苓

那时,她和弟弟为了吃上一根雪糕,需要走过日租界、德租界、法租界、英租界、俄租界——

英租界的红头洋人,拿着木棒打得中国的人力车夫和叫花子跪地求饶;

日本兵在日本人开的妓院里高声歌唱,其间夹杂着高丽女人的媚笑。

● 幼年时期的聂华苓和大弟弟汉仲

半殖民地的凄惶画面,在聂华苓幼小的心灵深处刻下了一道道永难磨灭的伤痕。

抗日战争爆发后,眼看武汉就要被日本人占领,母亲带着五名幼子逃亡至乡下避难。

母亲孙国瑛是个开明人,在聂华苓的自传《三辈子》里,她这样描写母亲:

“一身黑缎旗袍,长长的白丝围巾,围着脖子闲搭在肩后。玳瑁黑边眼镜,衬出白皙的脸蛋。一脚在身后微微踮起,脚尖仍然点在地上,半转身微笑着,要走又走不了的样子。”

这样的新式女性,自然知悉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即便外头烽火连天,她也执意要送女儿到外地求学:

“我母亲说不行,你非去不可,你一定要读书的……走的时候看到我母亲在岸上已经相当远了,就哭啊哭啊哭啊,我母亲站在那里也哭。”

● 1932年,聂华苓(右)与同学合照

母亲的气度与倔强,无疑对聂华苓后来的性格造成深刻的影响。

彼时仅14岁的聂华苓,在母亲毅然决然的目光和泪水中,就这样流浪下去。

求学的日子困顿至极,有时一天只啃一个硬馒头,有时要跟狗抢食物。

糙米、稗子、石子、沙子混合而成的“八宝饭”都成了人间美食,聂华苓甚至一度染上疟疾。

只是,眼见大好河山惨遭日本人蹂躏,小小少年早已忘了身体的苦,她的心中犹如倒入了黄连,痛苦至极。

为了不当亡国奴,再苦也要一路奋战。

● 抗战时期的聂华苓(后中)

聂华苓加入了排山倒海的抗日活动中:慰问抗战的伤兵,为他们唱歌,代写家书……

那一路上所见的名山胜水,更是让她增加了爱国的砝码:

“我年青的日子,几乎全是在江上度过的。武汉、宜昌、万县、长寿、重庆、南京……我在江上活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乱。”

从汉口到北平,从小学到大学,从纯真的孩子到挨冻受饿的流亡学生,总算迎来了抗战胜利。

风雨坎坷中,聂华苓与国立中央大学的同学王正路结婚了。

● 1946年,聂华苓和王正路

她以为找到了安心的归宿,那个时期,她甚至以“远思”为笔名,发表了一篇讽刺性文章《变形虫》,开启了她的创作生涯。

然而,婚姻也好,局势也好,都无法让聂华苓停下流浪的脚步。

王家的大家族,需要媳妇日日向长辈请安奉茶,繁文缛节压制了聂华苓的自由性格,她喟叹:“我在那个大家庭里,只是一个失落的异乡人。”

● 抗战胜利后一家人回到汉口,前排左一为聂母,后排中为聂华苓与王正路

而婚姻之外,内战爆发,解放军节节胜利,幼年失怙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聂华苓内心充满了恐惧。

1949年,24岁的聂华苓拖着母亲与弟妹,一家人到了中国台湾。

“流浪”变成了“流亡”。大陆成了她永恒的乡愁地标。

然而,那座小岛,并没有给聂华苓带来风和日暖,而是一片肃杀之气。

到了台北后,原本寄予希望的婚姻触礁了。

● 1957年,台北。这是聂华苓和王正路婚姻中少有的全家福

出身大户的丈夫根本经不起风雨,“结婚15年,共同生活只有5年”,婚姻名存实亡,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她身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聂华苓进入胡适发行、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国》半月刊,任文艺栏主编。

● 雷震1917年就加入国民党,任过国民政府许多要职。到了台湾后,被蒋介石聘为“国策顾问”

当时台湾的文学环境政治色彩非常浓厚,不仅写作者被监视,文字也要被审查。而且,很多人为了赚取微薄的稿费,都可以写出配合“反共”的文学作品。

但聂华苓不一样,其父一生困于政治斗争,终致家庭离散,这使她对政治敬而远之。

为了避开政治,她将自己主编的《自由中国》文艺版,打造成纯文学天地。

● 右一雷震,右二胡适,左二聂华苓

这简直就像是浑浊的湖泊涌出一股清泉,湖底的一些奇珍异石顿时袒露在阳光之下。

现在成为经典的很多作品,譬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还有柏杨的小说和余光中的诗,都一一在她手上登场。

● 右一林海音,中间聂华苓,左一琦君

可以说,1950年代整个台湾文学的火种能够被点燃,都归功于聂华苓和林海音这两位女性。

她们二人在威权时代开风气之先,提倡纯文学创作,为整个中国的文学做出了贡献。

● 左一林海音,中间聂华苓

聂华苓在台湾的倏忽15年,却受到文史家一致好评,也是聂华苓一生中编、写、译成果最丰硕的黄金时期。

她的《失去金铃子》,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徐钟珮的《余音》,并称为三部带有自传色彩的杰出女性成长小说。

同时,《自由中国》在雷震的带领下,除了发表针砭时弊的社论,也刊登反映民生疾苦的文章。

雷震成了台湾岛的“雷青天”。

● 雷震。身后是胡适题的字

可惜,当时的台湾文坛和政治环境过于险恶,“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岛。

因为雷震刊发了一篇夏道平写的《政府不可诱民入罪》,被诬陷“知匪不报”,以“煽动叛乱罪”坐牢十年。

● 雷震、夏道平、聂华苓

而创办人胡适却在盛赞雷震所作所为的同时,公开声明辞去他发行人的角色。

对于胡适的态度,聂华苓认为他明里是“抗议”政府,实则是“摆脱”半月刊: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多人以为胡适伟大,而我只是直说我在雷震案中所见到的胡适。”隐含着对胡适的批评之意。

聂华苓的无私与坦荡,如男儿般的侠义与正气,正是雷震(以及殷海光——西南联大金岳霖先生的弟子)等人的风骨与气节,教了她做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样子。

● 殷海光和聂华苓的女儿

她在自传里写道:

“他们做人的风骨,独立的风格,几十年来影响我的为人处世……雷震、殷海光是那样的挺立。”

雷震出狱9年后便过世了,和殷海光最终长眠在“自由墓园”中——两位铁骨铮铮的理想践行者,是担得起“自由”二字的。

w
wilburwang
1 楼
最有影响力?作为工科生完全没听说过,有个毛影响力 [1评]
无畏
2 楼
巫师
3 楼
最近看严歌苓的那几篇杂文,估计她是脑渐冻30年了。该进博物馆了。
陈子昂
4 楼
RIP. 1949年去了台湾,她老人家才会有《三辈子》,否则可能只会有《半辈子》,顶天了也就《一辈子》! [1评]
m
markhammer
5 楼
可惜的是没有回武汉看看今天的武汉是什么样。
玻璃砂
6 楼
天....我還以為瓊瑤走了...
c
cxy1223
7 楼
她在台湾15年而已,而且是白色恐怖最浓的15年,真正让她变成今天这样的是在美国的60年。
c
cxy1223
8 楼
你觉得哪位女作家最有影响力?
五十而立
9 楼
我觉得主要是标题里面的“中国女作家”定位不准确,因为她不是中国国籍,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她,所以会容易引起争议。
C
Cup3
10 楼
什么人会把名人都当成自己家的孩子?脑子充满了水的。
T
TVB2786333
11 楼
“英租界的红头洋人”--- 那是印度的锡克族,用布包头,俗称印度人,香港称摩啰叉,一般在香港负责守门口的,就叫阿叉,做了香港警察的,因布包纏头,把头扩大了,那时叫“大头绿衣”。
西
西门大大
12 楼
这篇文字写的大有问题,上来先写怎样的高朋满座,然后写家世,自己的作品成就在后面写了一丢丢
g
granddad
13 楼
RIP
马三立
14 楼
我读过她的一些小文章,要说最有影响力有点过誉了吧,还有家事也没有多显赫呀,“聂家祖上算是钟鸣鼎食之家。聂华苓的祖父是中过举的前清文人,”
南方兔儿爷
15 楼
她有个好母亲。
南方兔儿爷
16 楼
她应该算是有一些文学作品的“社会活动家”。
樱桃儿熟了
17 楼
赞! 不过女作家毕竟是女的,再成功也只能是写些小女人小男人小格局的小东西。无法产生夸越时空的大永:像托尔斯泰,托斯托耶夫斯基,狄更斯,大仲马,王晓波,金庸,王硕,赵树理,马锋,...
葫芦葫芦葫芦
18 楼
作家最近的名声不太好,最好别说是作家
g
givetome
19 楼
苏童、聂华苓、迟子建、毕飞宇
我爱北京的秋天
20 楼
那时,她和弟弟为了吃上一根雪糕,需要走过日租界、德租界、法租界、英租界、俄租界——
f
fck1234
21 楼
有些人孤陋寡闻, 还在这里得瑟上了
一分为二好
22 楼
她的作品本就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不熟知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习俗人心思维方式...,不能代入那个环境,就不能读懂那些东西。今天的人,能读完那时的文章,已经是很有耐心的了。 [1评]
一分为二好
23 楼
文章是关于聂华苓的。严歌苓则是上世纪80年代直到今天仍然活跃的作家,有好几部影响力巨大的电影是基于她的作品。
郑长仁
24 楼
因为雷震刊发了一篇夏道平写的《政府不可诱民入罪》,我也将写一篇《政府不可逼民犯罪》,抒我情怀。
z
zrlsy
25 楼
不知名的美国用中文写作的人而已
雪中悍刀行
26 楼
一个传奇
驼背五少爷
27 楼
照片里有位萧乾,我看了几页他的书,他真是入错了行,写出来的东西乏味,僵硬。萧也到Iowa来蹭饭。
飞翔的鱼头
28 楼
中国 女作家 那是中国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