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这身材 防病还得靠这个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1月21日 23点12分 PT
  返回列表
80184 阅读
30 评论
东方网/新京报

钟南山:暂无特效药,担心出现“毒王”级超级传播者

据羊城派客户端消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截至1月20日,广东已报告1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目前广东疫情究竟如何?全省下一步将如何防控?

1月21日16时,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及应对防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钟南山:目前病毒已经人传人,将采取哪些措施减少传染?

钟南山:人传人在武汉和广东都得到了证实,武汉是在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有互相传染。

首先应是对病人的隔离。从冠状病毒传播的规律来看,一般是呼吸道,距离不是很远,带有飞沫的,病毒一般藏在飞沫里的,让病人很好地隔离,不要让他接触健康人,就是很有效的。

第二,广东采取了有效措施,珠海和深圳的病例被传染后,我没有听说他们又传染别人。如果有“下一代”人传人,就会很快播散。

第三,现在比较大的担心是出现超级传播者。

第四,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图说:2018年,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在家中“秀肌肉”(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东方网记者潘丽娟1月21日报道: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对新型冠状病毒做了分析。83岁的钟南山院士再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线中,虽是耄耋之年却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仍在医疗一线工作奔波的钟南山说:“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2018年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钟南山透露,他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甚至一口气还能做10个引体向上。

“最有文化的业余运动员”

钟南山院士堪称国内最有文化的业余运动员。他从小便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就是学校里鼎鼎大名的田径运动员,他创造的北医大校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图说:青年时期的钟南山

图说:2015年,79岁的钟南山参加游泳锻炼

1958年,钟南山被抽调到北京市集训队训练,准备参加第一届全运会。1959年,钟南山在全运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并夺得男子10项全能冠军。

几十年来从未停止锻炼

几十年来,钟南山从未停止过锻炼运动,甚至在平时工作出差时,他也会带上拉力器,在房间做拉力运动,或者徒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高抬腿等。“我是一名医生,很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锻炼对身体健康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

图说:2003年,67岁的钟南山参加篮球比赛

时至今日,钟南山在日常看病、门诊、查房、会诊、科研等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下班后每周至少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约1个小时,“锻炼就像吃饭一样,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到北京开两会,再忙他也会在房间里快走。钟南山曾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以前一直打篮球,跟人家全场比赛打到68岁。后来有一次在北京开了三天会,坐飞机赶回来打羽毛球比赛,打了两场,对方输了,不服气非要再来一场, 又打了一场,第二天早上心脏不舒服,这就过头了,后来再也不参加竞技运动了。”

图说:2010年全国政协会议,74岁的钟南山健步奔向会场

走进钟南山的“家庭健身房”

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比较紧张,如今钟南山将锻炼场所选择在家里,钟南山的老伴、国家女篮前队员李少芬在并不宽敞的家里,特意为他布置了一个简易健身房。2018年,《羊城晚报》记者曾上门探访了钟南山的“家庭健身房”。

在10多平米的“家庭健身房”里,跑步机、动感单车、双杠、拉力器、哑铃等简单的健身器材挤满了房间。脱下白大褂,穿上运动背心的钟南山先在跑步机上快走、慢跑,然后再进行力量锻训练,身上的肌肉线条依稀可见。

钟南山说,现在他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先在跑步机上跑或者原地骑单车20到30分钟,锻炼下肢;然后在单双杠上做引体向上和杠上撑起,锻炼上肢,还会在床上做仰卧起坐,锻炼腹肌。有时还会出去游泳、打球。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锻炼,让1936年生的钟南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也没有出现老年人常有的视听障碍、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腰腿疼等问题,“除了不能再参加运动量大的竞技比赛外,感觉年龄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我现在还可以承担所有的日常工作,这跟坚持身体锻炼有很大关系”。

武汉肺炎治愈主要靠免疫力?经常生病vs不生病,谁的免疫力更强?

免疫力,即老百姓通常所说“抵抗力”,是机体抵抗或清除外来病原体的能力。

流感爆发,带火一系列话题。

看着家里那个动不动就病、一病老不好的孩子,你会不会抱怨:唉,这个免疫力……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呼吸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陈嫕表示,免疫力,即老百姓通常所说“抵抗力”,是机体抵抗或清除外来病原体的能力。

“医生所说的免疫力强,是希望孩子生病的频率、程度可控。即,不能三天两头病,也不能一病两三月。”陈嫕医生说。

关于孩子的免疫力,陈嫕医生主要解释:

多病、少病,都是“病”?

如何把握“免疫平衡”?

免疫力“越强越好”?

怀疑免疫力低下,要查啥?

“不花钱、无毒副、适合所有人”的提升方法是?

益生菌、免疫增强剂有效吗?

不生病=免疫力强?

若是千防万防地不生病,不利于免疫力形成。

陈嫕医生介绍,免疫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性免疫源于娃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保护期是6个月。

后天性免疫有赖娃自身的免疫记忆。即B细胞接触、记录下病原体的各种信息,然后通知免疫分子(抗体):见到这些坏胚,主动拦截,不让其兴风作浪。

B细胞接触到坏胚们的途径有二:一是生病,和坏家伙们正面抗击;二是接种疫苗,让极少量没啥杀伤力的病原体进入体内,免疫力借此练兵,今后就能从容应对。

陈嫕医生指出,有的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极少生病,根本是因为“生活在温室”,家长保护零死角。冬天怕冻,于是闭门不出;趴地怕灰,于是到哪儿都抱着;出门怕感染,于是门把手都不让碰;玩具怕脏,于是每天消毒杀菌。恰恰是这样养大的孩子,一旦出远门或过集体生活,分分钟病倒。因为TA突然被陌生的病原体包围,免疫力完全不知道该防谁、怎么防。

如果娃放养式长大,一年跑不了一次医院,恭喜你:这免疫力让人眼红。

多生病,才能多抗体?

有些父母心太宽,认为“要想身体棒,就得多病”。结果,免疫力也会崩。

斗完流感、斗肺炎,杀完细菌杀病毒,免疫力长期处于作战状态,持续亢进,会造成免疫系统没时间休养,消耗巨大。

最终可能导致两种结果:免疫力“干不动了”,越病越频繁;杀红眼,管你好鸟坏鸟,逮谁灭谁——此谓免疫“过强”。在过强状态下,B细胞一接触外来物质,就拉警报,这就是过敏反应。更严重者,“过强”的免疫力会破坏自身组织细胞,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恶性贫血等。

表1:免疫力“过强或过低”的结果

多久病一次,合适?

临床上有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判断标准。“如果孩子满足RRTI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免疫力有问题。”陈嫕医生说,标准如下:

表2: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标准

哪些孩子容易免疫力低下?

父母口中的免疫力低下,多是后天性问题,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生理性因素

如新生儿未成熟,普遍存在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

发育不成熟

年龄太小。6个月后,宝宝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免疫细胞消耗殆尽。同时,娃接触过的细菌、病毒很少,自身还没形成足够丰富的免疫记忆。此时遇到新鲜玩意,就可能病一病。

营养因素

娃长期挑食、偏食、厌食,可能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免疫力建立。

吃没吃母乳,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免疫力也会有差异。母乳携带大量母亲生产的抗体,是孩子的第一针“疫苗”。在6~12个月,母乳能帮助孩子抵抗多种病原体。

若娃因为各种原因没喝过母乳,也别太纠结。1岁后,母乳的免疫价值会打折扣,防病作用不大。而且,母乳对后天性免疫力形成,影响不大。

疾病因素

包括血液病、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会阻碍免疫力的发育、完善。手术(如脾切除)、外伤、烧伤也可引起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感染因素

各种类型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麻疹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

如何筛查免疫力?

陈嫕医生介绍,主要有两项:

免疫球蛋白筛查,包括IgG、 IgA、IgM等指标;

淋巴细胞系列筛查,包括B细胞、T细胞等。

这是初筛内容,大多数医院都能做,抽静脉血即可完成。

初筛结果有异者,要结合病史,排除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此时,医院可能加做基因检测。“但这种情况很少见,1万个孩子里只有1~2个人中招。从体格上也能看出异样:这些孩子瘦小,有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陈嫕医生说。

有些父母认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缺乏,也能反映免疫力,因此也要查。事实上,孩子若没有长期、严重饮食问题,没有生长发育落后或矮小,没必要查微量元素。一个简单的判断指标,就是生长曲线。若娃的生长曲线在中位以下,考虑生长发育问题,可以查查微量元素。

陈嫕医生还提醒,筛查结果不是“唯一标准”。举例来说,孩子经常感冒、生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等不低、反高,这可能说明免疫大军正在集结杀敌中。

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是?

效果优、花费少、无毒副、最普世的方法是:多喝白开水。

陈嫕医生介绍,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呼吸道黏膜干燥易受损,病原体更易种植,诱发感冒咳嗽;肠道粘膜受损,会诱发腹泻。皮肤黏膜受损会招致湿疹。“我经常告诉家长,多喝水,比吃药、吃保健品都管用。”

如今,市面上有一些“免疫增强剂”。在陈嫕医生看来,噱头大于实效。她建议,不管是用免疫增强药物还是营养补充剂,一定要先就医,咨询医生。“若在免疫亢进状态下,你还去增强,很可能造成过强、超敏。”

此外,按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打一针很重要),多运动(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多睡、睡够,都对提升免疫力有好处。

(特别想呼吁:有了好身体,鸡娃才有戏!别在孩子该玩该动的时候,尽把他摁在教室里某思某花!)

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吗?

补充益生菌能调节胃肠功能,休养黏膜,对营养吸收有好处。营养状况好了,免疫功能会适当增强。

但长期、大量地额外补充,会打破肠道自有益生菌的平衡状态。也可能造成“不补就罢工”的结果。

陈嫕医生表示,不推荐长期补益生菌。有腹泻、顽固便秘、饮食问题的孩子,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一病就用抗生素,会损害免疫力?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

好处是:机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孩子精神萎靡、持续高烧),该用抗生素就得用,还得足量、足疗程用。

坏处是:抗生素会抑制免疫功能。若机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只是轻微上升,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控制住局面。此时用抗生素,会剥夺免疫系统逐渐成熟的机会。此外,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菌群,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增加过敏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耐药。

孩子病后,建议先在家观察。一病就去医院,交叉感染风险高。若48~72小时内,一点不见好,甚至加重,应尽快就医。

每天消毒是坏事?

陈嫕医生强调,我们需要清洁、干净、整洁的环境,而不是无菌。频繁用消毒剂,环境中的正常菌群会减少,孩子免疫力接受正常刺激的机会减少,没法正常发育。“教孩子常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就够防病了。”

在此,向各位父母们推荐一套“洗手口诀”:内外夹攻大力丸(腕)。

特别感谢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后记

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在不断生病中度过,父母心疼也好,头疼也罢,这是必经过程。

有的孩子到五六岁,有的到七八岁,免疫力基本能达到成人水平。父母会感觉,突然地,孩子身体倍儿棒,不再每个月去医院报到。

所以,曙光就在眼前,加油!

专家介绍

陈嫕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呼吸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在儿内科临床工作长达二十余年,对儿童的常见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曾祖爷爷
1 楼
在昏官们的隐瞒下,已在社区展开, 南无阿弥陀佛吧。
其实早知道
2 楼
啥邪乎病都是先挑老的弱的 这篇文章还是对的 好的身体才有资格有被救的入场卷 其他的平时就自残身体的生活方式的就自求多福了到关键时刻
越狱
3 楼
这破净不堪的房子,这是哪里,这人死了?
爱逛动物园
4 楼
中国大城市多的是这种地方,包括北京十万一平的楼
x
xin5k
5 楼
看来抵抗疾病还是得靠锻炼
人生没有智慧
6 楼
可真不像83,牛逼~
f
funpark
7 楼
NB,以为43
X
XXyourOO
8 楼
看起来像《生化危机》。。。。。。
迈克尔悟空
9 楼
不服不行,看着像50岁左右
小狗头
10 楼
够牛
b
byronliu
11 楼
我去,这都83了,看起来能跑赢一大半38的
v
vanpig
12 楼
锻炼身体也只是一个方面,其他各个方面不注意 也白扯
少爷可用
13 楼
普通人就算这么锻炼也不成,这人天生素质也好,年轻时参加过全运会,还取得过400米栏冠军。。。
g
givetome
14 楼
钟南山的老伴、国家女篮前队员
南朝人
15 楼
看完赶紧跑十分钟压压惊
新的信箱
16 楼
🐮, 看着比我都强,差几十岁
C
ColdFire
17 楼
大写的赞
没事儿就溜达
18 楼
几天不练立马就83了,所以练上了就不能停。。
灯塔路
19 楼
暮然回首 你唯一拥有的就是 你的身体
灯塔路
20 楼
爱惜这具肉身 让灵魂可以待久一点
b
bubu1234
21 楼
买了健身单车半年了就骑了一次三分钟累的不行了
车贩子
22 楼
你们确定这是83岁不是83年的?
天天0991997
23 楼
广东人锺南山,赞!
距离产生卡
24 楼
你的意思是不隐瞒就不会传播了? 医生就不用穿防护服了?
v
vrvset
25 楼
: 这不正是说明政府在办事嘛!放任不过,岂不是会有更多人被感染。 杀1 人救5 人你会做吗?
轰炸大阪
26 楼
第五张照片还自带光源
n
numen_007
27 楼
确实锻炼身体很重要
j
jordangoodwjz
28 楼
牛b 看着也就60来岁的样子
茯苓糕
29 楼
Gay
d
dancingwater
30 楼
这老大爷,说他54岁我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