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习近平十年 “黄金时代”褪色 中英关系前景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30日 18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90463 阅读
39 评论
BBC

2015年,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卡梅伦和习近平在酒吧品尝英国传统美食炸鱼和薯条,一人喝了一大杯黑啤酒。

2022年夏末秋初,中国和英国分别走到了领导层更迭的关键时刻。

世界瞩目的中共二世大将在10月16日举行,而英国执政保守党也在9月5日选出了新党魁特拉斯(Liz Truss,又译卓慧思),即新一任首相。

英国保守党党魁的最后两名候选人,前任财相苏纳克(Rishi Sunak,又译辛伟诚)和前任外交大臣特拉斯在竞选过程中都曾表态,当选后将对中国采取强硬的立场。特拉斯在当选前甚至表示,她成为首相后,将把中国视为英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果真如此,那么在习近平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出任中共总书记以来执掌中国的十年内,英国和中国的关系将从2015年的“黄金时代”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恶化至如今矛盾、对立的地步。

实际上,早在2020年,由于英国迅速调整对华政策,有媒体评论已经称:中英关系从“黄金化为灰烬”。

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因为前有中国修宪为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作为铺垫,也因为中共党章并未对党总书记的任期设限,所以有关习近平将打破领导人两任任期的限制,再次连任的揣测甚嚣尘上。

BBC中文梳理中共建政70多年以来英国与中国之间的重要事件,从历史角度观察未来的英中关系走向。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建交

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中、英虽然在1954年6月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但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3月13日。

值得一提的是,英、中建交之前,中共与前苏联“老大哥”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中苏对峙,苏联大兵压境的同时,中国与美国之间仍然隔绝,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孤立局面。

就在英、中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之前,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出现明显的缓和迹象: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和记者访问北京;同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创造美、中建交的历史,轰动世界。

从时间线来看,英国在1972年与中国正式建交紧接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但比美、中1978年年底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仍然早了很多年。

在回顾英国与中国关系时,有一个无法避开的历史事件,那就是英国曾与清朝政府签署条约,从1898年7月1日开始租借覆盖深圳河以南,九龙界限街(原割让地边界)以北,东起大鹏湾,西至深圳湾,以及附近235个岛屿共376平方英里的香港新界和新九龙,租期99年。

这也是中国要求英国在1997年6月30日归还香港主权的依据。

1979年3月29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Murray MacLehose),提出了香港问题,表示中国将在1997年6月30日之后重新对“香港特区”行使主权。

同年10月,时任中国总理华国锋访问英国,成为中共建政之后第一位访问英国的中国政府首脑。

华国锋访问英国期间发表讲话表示:中英两国“彼此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却有着不少共同利益”。

1980年代:香港问题和天安门镇压

1982年4月英国和中国开始就香港的未来进行谈判。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作为香港问题特使在北京会见了邓小平。

邓小平首次告诉希思,中国将在“一国两制”政策下统治香港。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首次访问中国, 就香港未来与中国磋商。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面。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

英、中之间经过约四个月的谈判,在1984年12月19日签署《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在香港主权移交之后,给予香港高度自治权,其中包括: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区“依法保障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旅行、迁徙、通信、罢工、选择职业和学术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项权利和自由”。

随着英、中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1986年10月12-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对中国国事访问。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英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

当时82岁的邓小平向60岁的女王表示:感谢你大老远跑来看我这个中国老头子。

但是,英、中两国之间的“蜜月”友好关系持续了四年多后,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镇压学生民主运动的“六四”事件使两国关系再次紧张。1989年6月26日,英国与欧盟一起,对中国实行经济和外交制裁。

1990年代:香港政改风波与主权移交

因“六四”镇压而紧张的英、中关系尚未得以缓和,1992年7月,英国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走马上任,标志着英、中两国关系新一轮紧张的开始。

1992年10月,彭定康上任伊始,第一次发布《施政报告》,即提出将要改革香港的立法会选举制度,将行政与立法“两局分家”,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引起中国方面的不满。中国批评香港的政改提议并没有咨询中方意见。当时港澳办主任鲁平曾公开斥责彭定康是香港历史的“千古罪人”。

英中之间就香港主权移交的谈判也因此暂停了数月,直至1993年4月才得以恢复。

尽管中国强烈反对,彭定康的政改方案最终在香港民主派议员的支持下在立法局获得通过,并199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中落实。

作为对应,中国宣布如此选出的立法局议员不会全部过渡成为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的立法会议员,即所谓“直通车”安排,同时“另起炉灶”,成立替代的临时立法会。

中、英在紧张的争拗中终于就主权移交仪式在1996年9月底达成了协议。

1997年6月30日午夜,英国退出香港,中国接管香港,为英国在香港156年的管治划上了句号。

香港主权顺利移交后,英、中关系逐渐恢复正常。1998年中国总理朱镕基与英国首相布莱尔互访,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伙伴关系。

1999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英国。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

千禧十年:香港、西藏与双边贸易

香港回归后的两国关系,是中国外交部总结双边关系时的重点,而之前两国因为“六四”的紧张关系以及在香港主权移交过程当中出现过的矛盾与问题都没有列入中国外交部论述两国关系的内容。

不过,英国议会就中英关系的发展时间线中,仍然列出了2000年之后中英之间因为中国干涉香港事务出现的矛盾。

另外从2000年开始的十年间,因为藏民“自焚”抗议和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访问英国,英国与中国之间时有摩擦,但仍然在2004年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后,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国事访问。

2008年8月,伦敦双层巴士作为2012年奥运会主办地的标志出现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象征着英国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开始。

2008年中国举行奥运会前后,尽管英国政界人士对西藏和新疆少数民族权益问题表示关注,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访问中国;8月,布朗前往北京观看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一年,共有8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其中除了英国首相布朗,还包括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萨尔科齐、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俄罗斯总理普京......

2008年10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发表声明,放弃英国长期以来的西藏政策,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另外在2008年4月,英国与中国开始经济财金对话机制。英中之间即将迎来关系最为密切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2010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率领四名内阁大臣和近50名英国工商界领袖组成的最大规模代表团访问北京。

他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表示,英国希望进一步加强英中关系与合作,不仅要加强英中经贸关系,还要加强与中方在各方面的对话和沟通。

他说:“我们两国已就广泛议题建立了高级别的对话机制,在这些机制下,不仅能够商讨国际问题,还能够探讨双方的经贸关系。我们能够广泛交流并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我认为这是机遇。我们选择接触而非隔膜、对话而非僵持、共赢而非零和博弈、伙伴关系而非保护主义。”

但中、英之间的热络关系仍然受到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反映的中国人权问题以及西藏问题的困扰。特别是2012年5月,卡梅伦与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会面,使中国方面极为不满,导致两国政府官员的接触“冰冻”,直至2013年11月,卡梅伦早就在计划中的中国访问才得以进行。

2014年,香港爆发为争取普选民主的“雨伞运动”,但这并未影响英、中之间在经贸领域的合作。2015年3月,英国是第一个表态愿意成为中国牵头的亚投行(AIIB)成员国的西方国家。为此,美国奥巴马政府曾批评英国对中国“有求必应”(constant accommodation)。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问英国,受到英国女王的盛大款待,也成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高潮。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曾表示:“与中国打交道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但我们在过程中也知道有哪些困难”。

随着卡梅伦在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后下台,英中之间的“黄金时代”蒙上阴影,英国开始对中国的投资更加审慎,但两国官员仍然频繁互访,对保持“黄金时代”也继续做出承诺。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仪式。

2017年,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时,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曾经发文,表示香港的“一国两制”在绝大多数领域运行良好。

2019年,英国与中国关系因为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香港大规模“反送中”运动和中国电讯巨头华为在英国业务前景而出现紧张。

针对中国方面多次表示《 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是“历史文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在2019年12月,联合声明签署35周年之际表示:作为联合声明的签署方, 英国严肃对待承诺,支持贯彻一国两制。确保香港未来成功和稳定的唯一办法,就是尊重承诺,通过实际的政治对话解决香港人民的合法关切。

新冠疫情、华为、香港与新冷战

进入2020年,最早出现在中国武汉的新冠病毒蔓延到世界各地,各国纷纷采取封城抗疫的措施,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航班中断。但两国紧张关系仍然继续。

2020年7月,尽管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警告,如果英国将华为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将面临严重后果,英国仍然决定停止继续使用华为设备,英国政府从2020年12月31日起停止购买新的华为设备,而英国5G网络中已有的华为设备须在2027年前拆除。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2020年年初,刚刚当选的鲍里斯·约翰逊在首相府外参加庆祝农历新春佳节活动。

另外,2020年7月,英国宣布从2021年开始对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香港公民开放入境英国签证申请。

2021年,英国与澳大利亚、美国签署AUKUS安全协议。这是数十年来这三个国家之间达成的最重量级的防卫伙伴机制,剑指何方不言而喻。中国立即反应称:各国不该建立针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的排他性集团,应该“抛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中国至今严格执行的新冠“清零”政策,使英、中两国在政府、商界和民间的交流剧减。

2022年是英国和中国建交50周年。3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通了一次电话,从中国官方的措辞来看,这一次电话应该是习近平主动要求的,因为在中国官方报道中没有惯常的“应约”一词。

习近平说,中英建交50年来,“关系虽有坎坷,但总体不断发展”, 并希望英国“以客观公正态度看待中国和中英关系”,同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英国政府没有详细透露本次谈话的细节,称“领导人讨论了一系列互相关心的问题,包括乌克兰局势”。“这是一次坦诚的对话,进行了约一个小时。双方同意很快再次通话。”

不过,距离这次电话已经过去了半年。时至今日,习近平面对中共二十大的关键时刻,而约翰逊已经辞职,新首相特拉斯走马上任。

中英关系前景

影响英、中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从香港、西藏、新疆,又增加了国际间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美、中对抗、全球气候变暖等新问题。

然而,英、中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间的安全事务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威胁全世界未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上,双方更有合作的现实必要。

脱欧之后准备单飞世界的英国,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制订了“全球化英国"(Global Britain)的长远目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英国发展贸易和投资无疑有相当的价值。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是英国2021年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货物出口伙伴。英国2021年从中国进口了636亿英镑的货物,同时出口了188亿英镑的货物。

另外,在2021-22学年,有28930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大学学习,比上一年增加了12%。根据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数据,这对英国经济来说每年价值25.5亿英镑。

对中国而言,脱欧后的英国也仍然是极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上的统计,2021年英国对华投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对英国投资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 英国在中国重点发展的交通、能源、化工、机械制造领域及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而英国则是中国机电、纺织、化工、金属制品、服装以及初级产品的重要市场。

双边关系中尽管有如此多的有利可图之处,英国政府的重点似乎已经从经贸转向了其他。

现任首相特拉斯在竞选前担任外交大臣期间和竞选过程中都曾经对中国强硬表态。

在特拉斯的领导下,英国对华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前景如何?

最近英国智库“英国外交政策集团”(British Foreign Policy Group)刊发评论文章,认为“自由”将是她领导政府对华政策理念的指导思想。

文章认为,“作为国际贸易大臣,她把追求自由贸易作为她的主要目标,并坚持认为这样做与她对英国脱欧的支持是一致的。然而,她也明确表示,积极支持自由民主结构是她自由概念的根本。 ”

文章评论说,特拉斯在担任外交大臣时,在中国问题上采取了比其前任更强硬的态度。

“如果她作为首相坚持这种做法,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可能会经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寒流。”

R
Robin_Snow
1 楼
中国跟主要发达国家关系都不好,这都是伟大领袖包主席亲自部署亲自领导的啊 [2评]
斯文的地主
2 楼
不光这10年啊 接下来一直到2035都是习近平时代啊! 要好好学会和习近平打交道啊 不然不行啊! . 知识点: 习近平的连任至少到2035年以后,习近平还年轻 这都是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判断! 解放台湾倒计时,2025解放台湾,2025到2035的这个10年才是习近平的政治生涯巅峰期。 . 全球华人支持习近平! .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 . 现在当前首要就是统一台湾省,全球华人期盼早日解放统一台湾! . 这就是海外华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海外华人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 . 全球华人支持习近平! 中华民族统一伟大! . . . .
傲娇滴滴
3 楼
跟谁关系不好? 底层狗粮多看经济数据,看看中国是哪些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别他妈满脑子屎一样,令人耻笑 [1评]
R
Robin_Snow
4 楼
中国是主要贸易伙伴不是这几年才是的,包子上台前就是,如果你用外贸来衡量国家关系那你就是弱智了。冷战时代苏联也是,到临死前还占着全世界工业品出口量20%,跟德国等西方国家都有大量进出口。按照你逻辑苏联和欧美关系很好? 而且外贸是中国经济体量,和政府之间关系没有必然联系。 也不知道谁满脑子屎,呵呵 [1评]
风雨起苍黄
5 楼
十年前,中国经济占量世界的6%上下。 今天是17%。尼玛,两个小日本的量。 你想咋的🤣 [2评]
红旗生产队
6 楼
应该是三个 [1评]
T
Toshiba7
7 楼
英国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为靠着美国就是美国第二,它就是美国打猎时放出去的狗,跑太前会挨焖棍。
红旗生产队
8 楼
关系好值个屁钱,关系不好你美爹还不是老老实实买中国货,用你的猪脑子好好想想!
t
tintin9999
9 楼
明智的英国应当跟女皇一样对国际关系保持一种温和的态度。由于香港的关系,中英本来可以保持一种特殊的关系为双方利益服务。结果英国为了跟美国搞政治正确,把自己国家的发展道理走的越做越窄了。现在不仅脱了欧,还跟俄中都维持了僵硬的外交关系。自己国内又面临北爱和苏格兰分裂问题。美国自己的经济面临重大挑战。能否顾及英国的发展必然会是一个问题。
傲娇滴滴
10 楼
苏联工业品大量进出口欧美国家?大量? 你脑子进屎吧? 苏联当初跟欧美国家的经济联系能与当今中国比,哎,狗粮啊狗粮,没法说你们了 十一月份德国法国领导人要去北京求见习近平啦,败灯一直想再和习近平见面,看点有用的新闻吧
c
chenfengjj
11 楼
日本现在约4万亿美金,中国是17万亿,是小日本的四倍多25%。 [2评]
红旗生产队
12 楼
: 牛逼
一分为二好
13 楼
不光要看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更要看经济增速的演变。习近平这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延续了之前邓江胡启动起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动势,其实他这十年,特别是第二任期,经济发展的并不好。
一分为二好
14 楼
别忘了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4倍,所以中国仍需努力。中国需要比习近平更有政治智慧和经济头脑的人来推动。
c
carmensandiego
15 楼
Truss,又译卓慧思;是按照法语发音译的么
t
telltruth
16 楼
中英关系 没那么重要。美国若同中国热络, 英国就会舔中国;美国若同中国继续斗, 英国就会向中国狗吠
t
tintin9999
17 楼
世界GDP分析: 北美: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21+1.6+1=23.6(万亿) 东亚GDP: 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台湾=17+5+1.6+3+0.8=27.4(万亿) 欧洲: 欧盟17万亿。整个欧洲19万亿 上合(除中国外): 6万亿 拉美(包括墨西哥): 5万亿 非洲: 2.6万亿
文学少年
18 楼
有人要向炼金炉中倒粪,黄金从何而来?
a
ak47a
19 楼
就是从卡梅伦之后开始,中国对西方的防范提高了,接下来,就是特朗普对中国的敌视。 西方对中国人民的敌视.开始进入铁幕。西方人的帝国纳粹思潮,开始又爆发了。 不为我奴者,必对其杀之。
走西口
20 楼
鼻屎大的日不升国!以前干了太多缺德的事,现在一件一件报应来了!
望和平
21 楼
與鴉片蛆合作?與狼共舞
Z
ZN1914
22 楼
英国跟美国跑。中美关系这么糟糕,中英关系不会好。
刘霍珲
23 楼
坐等阴国跪求中国
G
Gerrard1982
24 楼
: 他们要是有知识和脑子亿人就奴婢成狗粮了。它们中部分有文化的也是文科半吊子
纵横捭阖
25 楼
河南数据库分析的吗?
纵横捭阖
26 楼
回复[[5楼 胡说八道,中英的问题核心是香港,习破坏一国两制基本法,导致美国和英国以及欧洲全面翻脸 [1评]
m
mcfuzhou
27 楼
外交不能自主国家的悲哀!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单纯从经济程度考虑只会俞加紧密。
t
tintin9999
28 楼
没有头脑的家伙。可以再走10年瞧瞧,究竟是中国还是英国发展的好?经济数据不会撒谎。再说,损坏了美国利益,联合国都可以不在眼里。同样,一个没有国家安全法内容的基本法又有什么意义,又有谁能接受?不管什么时期的世界都首先必须是一个经济的世界。政治不能为发展经济服务,不管多么好听都没有用。
V
Vegastiger
29 楼
过去十年中国走出了自己的行情,英国是越来越弱做美国的狗都犬吠无力了。
s
smile
30 楼
英国别太高看自己了,10年前中国还拿你当个屁,10年后连屁都不如了
开心小黄人
31 楼
中国内政。主权平等。美国保证民主自由,他残酷迫害国会山游行权利各国也没翻脸
开心小黄人
32 楼
当年纳粹德国也制造过一场国会大楼案件
f
frschung
33 楼
孩子你是顛倒黑白是非, 香港是中國人的領土関英國何事, 美國跽憚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軍事現代化威脅它的帝國強權, 川普拜登上台後的去全球化與對中國實施經濟脫鈎科技圍堵, 目的就是維持它的霸權地位, 英歐日韓只是漂亮國的小跟班, 多関注國際關係別在此亂吠 [1评]
f
frschung
34 楼
又是一個愛顛倒黑白是非的, 美國跽憚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軍事現代化威脅它的帝國強權, 川普拜登上台後的去全球化與對中國實施經濟脫鈎科技圍堵, 目的就是維持它的霸權地位, 英歐日韓只是漂亮國的小跟班
m
matrixyard
35 楼
小孩子你才是转移焦点了, 还在这里混肴是非。 重点是 中共撕毁自己签订的联合声明,把自己的承诺当作放屁, 从而失信于天下。 一个毫无诚信的政党, 如同流氓一样的领导, 这就是你们的黑手段。 卑鄙小人。
炅龙
36 楼
英国不幸,近来又上个无能首相。苏格兰都可能不保。当年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只能做美小弟了。
不做好人的吕洞宾
37 楼
中国跟主要发达国家关系都不好,这都是伟大领袖包主席亲自部署亲自领导的啊 ———————————————- 加拿大和美国关系好,加美合作的石油管线,加方都开工完成了8%,美国说取消就取消。 法国和美国关系好,美国整空客,阿尔斯通是不择手段。 欧盟和美国关系好,美国根本不在乎欧盟老百姓冬天取暖问题。 西方和美国关系好,美国疫情期间专抢盟友订购的口罩。 表面上“关系好”的,被盟友背后捅了刀,还要顾及“好关系”不敢声张。 还不如“关系不好”摆在明处,这样双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没有顾及。
s
szacy
38 楼
中国应该严惩碰瓷不断的英国垃圾政客。英国自作孽,中国应该动手用经济手段惩罚英国。
小P孩儿
39 楼
我觉得未来美国能够活下去 但是要牺牲欧洲的这些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