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兵娶中国女演员 花了16年加入中国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14日 12点38分 PT
  返回列表
80148 阅读
28 评论
最华人

他曾是美国陆军的一名高射炮士兵。美国当局因战时需要,决定培养一批军人学习世界语言,他选择了中文,由此与中国结缘。

1947年,他来到中国,融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被国民党搜捕的中共人士,为地下组织提供接头场所,帮助运送药品到解放区……

他说,我看到中国共产党是进步力量的代表,我敬重他们,希望帮他们做一些事。

新中国成立那天,他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亲历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激动万分,决定永久留下来。

之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他如愿加入中国国籍,成为第一批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

凭借着母语优势,他翻译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新儿女英雄传》《家》《林海雪原》……其中《水浒传》英译本堪称巅峰之作。

他的名字,叫沙博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界最高荣誉“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他以满腔热情,向世界介绍中国,讲述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巨变。

他这一生,充满着令人惊叹的传奇色彩。

“美国大兵”的中国梦

沙博理原名Sidney Shapiro,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圣约翰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沙博理应征入伍,服役于美国陆军部队。

他表现优异,多次获得表彰,被派往专门的学校,学习中文和中国的历史文化。

那个遥远东方的神秘国度,让沙博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深为之着迷。

战争结束后,他利用退伍津贴,继续到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中文和历史。

在耶鲁大学,沙博理认识了许多中国同学,熟了之后,他们开玩笑说:“你学的那个中文,到底是普通话还是广东话?”

● 1946年,沙博理在耶鲁大学学习汉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意识到,要想学好中文,必须得到中国去。

1947年春,怀着对东方国度的向往,为“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沙博理踏上了这段横跨半个地球的遥远旅程。

他的身上只有500美金,买不起大客船的票,就用300美金搭乘了一艘小货船。

那船很小很慢,从纽约坐到上海,花了整整一个月。

晕船,呕吐,吐得昏天黑地。

当中国广播的声音终于从船舱中响起,他爬起来,兴奋地冲上甲板,朝着远方的黄浦江岸望去。

然而,满怀期待的心,却一下子沉入了谷底。

黑暗世界的曙光

“一个中国男子穿着长袍,沿着江岸飘过,浑身散发着中世纪般的老旧气味。”

这是沙博理第一眼的中国,带给他巨大的时代割裂感,也成了纠缠他相当一段时期的黑白色梦魇。

他上了岸,越往城区走,内心越沉重。

周围的一切,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大上海光鲜的外表下,到处掩藏着贫穷和苦难。

“我在上海亲眼看到了国民党的残酷,老百姓苦得不得了。

“很多农民打仗的时候流亡到上海来,没有工作没有钱,就睡在地上,饿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

“每天早上都来一辆大垃圾车,把这些尸体运到郊区烧掉,富人们则极度挥霍享乐……”

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心理落差,想就此离去,却又实在不甘心。

靠着手中仅剩的不到200美金,沙博理重操旧业,开了一家律师行,暂时安顿下来。

在耶鲁大学同学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也是他后来的妻子——凤子。

● 凤子

凤子比沙博理大两岁,毕业于复旦大学,主演过《雷雨》《日出》等多部话剧,是上海文艺界的活跃人物,《人世间》杂志主编。

凤子的出现,驱散了沙博理脑中那个关于“长袍”的黑白色梦魇,她感情丰沛,愤怒的时候,眼睛里会冒出火,高兴的时候,笑得像个孩子,这让沙博理感到中国人不再是虚无缥缈,而是同样的真实丰富。

他跟随凤子学习中文,中文水平突飞猛进,并且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他给自己取中文名“沙博理”,意即“博学明理”。

● 刚认识不久的沙博理和凤子

随着两人接触得日益频繁,沙博理渐渐发现了凤子的另外一个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从事这么危险的工作,很了不起。”

沙博理对凤子非常敬佩,在凤子和她朋友们的感召下,也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他主动利用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为大家提供掩护,律师行成了地下组织接头的场所,更时常冒着危险,为解放区运送药品……

这些工作风险很大,但他从来没有胆怯。

他说:“我在美国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来到中国,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力量的代表,我敬重他们,希望帮他们做一些事。”

在与凤子相识一年后,1948年5月,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 1948年5月16日,沙博理与凤子在上海结婚

然而,就在两人婚后不久,凤子的地下党身份暴露,国民党开始了对她的抓捕。

“把解放区给你们送到家门口”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抓捕,凤子带着沙博理,一路北上来到北平,又辗转奔赴解放区。

虽然已经非常谨慎,但他们还是受到了严格的盘查,沿途凶险重重。

最终,组织上安排的向导告诉他们:“算了,别玩命了,你们留在北平吧,我们把解放区给你们送到家门口去。”

几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

那天,沙博理蹬着自行车,到西直门迎接解放军入城。

1949年10月1日,沙博理和凤子应邀出席开国大典,在观礼台上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直到几十年后,他对当时那一幕还记得清清楚楚。

● 1950年“五一”游行,沙博理和凤子在天安门观礼台

“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历史时刻。毛主席不是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吗?当时的感觉确实如此,跟旧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旧社会,中国人有自卑感,总觉得低人一等,新中国一成立,就像变了个人,精神上也站起来了。”

那一刻,沙博理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他能感觉到,激情与感动像电流一样传遍全身。

他突然下定决心,在中国能比在美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他要永久地留下来!

“是宋江救了我”

新中国成立后,沙博理被安排在对外文化联络局,从事翻译工作。

他同时精通英语和汉语,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翻译出了大量优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巴金的《家》《春蚕》,老舍的《月牙儿》,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曲波的《林海雪原》……一个个中国故事,在他的笔下变成了另一种语言,向着全世界推广传播,努力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那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国外文局决定将四大古典名著翻译为英文出版,其中翻译《水浒传》的任务落在了沙博理的肩上。

这是沙博理从事翻译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

半文言文的中国古典文学,就连很多中国人读起来都有些吃力,更何况一个美国人?沙博理几乎相当于重新学习了一门语言。

他细斟慢酌,一字一字爬完了百回《水浒传》,把原文的意思吃烂嚼透,在肚里翻滚十遍百遍,“传其神而不限其形”,前前后后历时8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绝妙译作”。

回忆当年从事翻译工作的那段日子,沙博理颇为感慨。

他曾因外籍身份,在“文革”时期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帽子,但正因为《水浒传》的翻译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才没有人敢继续找他的麻烦。

“是宋江救了我。”沙博理说。

凭借着诸多优秀的翻译作品,2010年12月,沙博理获得了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此前,只有季羡林和杨宪益获得过该奖项。

除了译作之外,沙博理还著有《我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中国、美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出版,引起极大反响。

“我的根在这里,我是一个中国人”

1963年,经周总理批准,沙博理加入中国国籍。

● 沙博理的入籍许可证书

他在自传中激动地写道:“我感到我对自己的工作和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都增强了责任感。我不再是一个关心的帮忙者,而是成了一个完全的参加者!”

他曾见过旧中国的样子,如今,又看到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新中国繁荣富强的奇迹,而他自己也参与到了这一奇迹中。

“我一生中第一次感觉到成就感,我不仅仅需要个人的进步,还要成为这个生气勃勃的社会的一分子,和中国一同进步!”

● 沙博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

1983年,沙博理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于此后连续六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全国任期最长的“洋委员”。

他始终积极参政议政,经常到全国各地考察,对一些问题提出议案,在98岁高龄之际仍然十分关心政协工作,被称为“陪伴中国人民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真诚朋友”。

2014年10月18日,沙博理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9岁。

此时,距离他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已然过去了67个年头。

67年间,革命,翻译,写作,研究,考察民生,上交提案……在中国的旅行,他持续了一生,而在这趟旅程中,中国变成了他的家园。

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在了这片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人民共度风雨、并肩前行!

正如他在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时所说:“中国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已深深扎在这里,我是一个中国人!”

胡马
1 楼
傻逼,到处都有,洋人也有,只是占比少,大陆汉人傻逼多,占比达到总人口的90% [1评]
灯塔路
2 楼
欧美蛮族次文明部落对东方华夏准文明的向往
s
soffstar1
3 楼
你爸你妈加上你,你全家傻逼占比100% 笑。。
s
soffstar1
4 楼
你爸你妈加上你,你全家傻逼占比100% 笑。。
e
execom
5 楼
美国大兵在二战,全世界播种,却抵挡不住白人种群的衰败,这和白人在本土实行黄赌毒自由,性别模糊,女权,圣母婊的横行,不无关系。
b
bullapex
6 楼
中女人最爱美 大炮
游如诗
7 楼
看姓氏应该是意大利裔
元非
8 楼
  看过一段采访与中共一起在延安的外国人视频,其中一个白人开口是纯正的陕西话。   当时挺吃惊的。  
毛毛爹
9 楼
土共嘴上骂美帝,但一看到在中国的美国淫,马上安排自己的女儿24小时招待,土共这个贱货天生就是个崇洋媚外的婊子
y
yuba
10 楼
只知其一
郑长仁
11 楼
美帝们越来越不高兴了!
1
13MJK
12 楼
小心!他一定是个间谍
m
mmjsh
13 楼
沙博理 和 凤子...... 这名字 ......XD......
速霸路
14 楼
犹太裔啊,难得
A
AEX
15 楼
很想知道这个被染红的老美是如何度过反右和文革的。
不渴而饮
16 楼
1978年,我念初一那会儿,我隔壁班有一帮小老外,多的时候十来个,少的时候也六七八。什么西蒙安地泰华李小明贾思敏...他们都住双榆树/Double Tree哪的友谊宾馆,父母服务于北京外国专家局/人民画报社什么的,还有七七八八不知道。按意识形态划分,来自西方的,那肯定都是左翼进步人士这共那共的友党,来自日本、东南亚、南亚的就不好说了,比如姓贾的,八成泰米尔猛虎组织的虎妞,日本的跟赤军有关,意大利的沾边红色旅,西蒙没玻利瓦尔大概齐南美丛林人士的家属。我身边有帮消息人士小伙伴,老给我普及国际政治没用我听不懂特沮丧很没面子,跟小老外们混得挺熟主要是弄点录音带听节奏感超强的披头士音乐,那会儿满大街哼唧的都还是邓小姐甜甜的靡靡之音,《巴哈马妈妈》的蹦迪曲儿也是80年以后的事儿,再往后就是看过路的毛片儿了,老罗罗永浩深情的回忆过,他的一个投资人砸钱给他就源于小时候交换的毛片,老罗的最长,其他都节选的一盘毛片拆成好几盘骗人一点都不厚道。 说回内帮小老外,安地和泰华最坏,基本上我们干的坏事儿他们都会干,但这俩货干的坏事儿俺们干不来而并非不想干,比如从友谊宾馆偷可乐周转箱,到建国门外友谊商店去退押金,再比如Olivier负责弄脏友谊宾馆外国专家的私家车,泰华上门叔叔大爷叫着好话打昂钱用给人擦干净,能挣5块钱呢!那会儿5块钱老值钱了,一学期的学费5块,黄庄332车站紧挨着海淀医院的黄庄包子铺,一两粮票一毛钱俩,皮薄馅大卖相好,个对个十八褶一口下去的爆汁款。傻逼才去庆丰家,他家的吧,第一口斯文点没咬到肉,第二口狠点又咬过嗦了。 俺们坏顶多课间操成帮结伙出校门左拐用粮票换花生瓜子烤白薯连买带顺坑老农,他们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经济犯罪一条龙挣钱。有一说一,这帮货的父母真的爱中国,比中国人还爱。听我发小讲,98八年还是2000年,Olivier他爹癌症了,回美国治疗了一阵没啥起色,老爷子不耐烦了爱咋咋地送我回中国,最后在北京病故,骨灰埋万安公墓了,下葬那天去了好多人,墓碑上没名字,按临终遗嘱,写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刁太大
17 楼
快,抓间谍!
咚咚咚121
18 楼
所以你妈就这样生了你?然后你就继承你家传统生了你家孩子?果然杂交的吠的最凶啊!哈哈哈
W
Washington001
19 楼
你家的女人不能代表全部中国女人
軒轅伊尹
20 楼
肖美琴就是這樣“結晶”出來的。
軒轅伊尹
21 楼
肖美琴就是這樣結晶出來的果實。
来如流水
22 楼
犹太人到哪都行 没有把国籍看得重
k
kacha7
23 楼
黄狗公母都爱😂😂😂
k
kacha7
24 楼
你们黄狗都这样😂😂😂
小聪明,大智慧
25 楼
共黨的燕子還是很厲害的😎
伍天做
26 楼
这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d
dannyconan
27 楼
洋枪队的祖宗?
吊起来抽
28 楼
沙皮罗,意大利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