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随着欧洲抗疫阶段进入“下半场”,“健康人戴口罩无用论”,已土崩瓦解。法国卫生部长21日称,即便自制的“大众口罩”也有八成防病毒的效应。德国十六州已有十州出台"公共场所强制戴口罩“政令。看来,即使在百般“不习惯”的欧洲,要想取得抗疫成功,必戴口罩,已经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22日,法国最权威的医学机构“医学科学院”( l'Académie de médecine )喊话政府“立即”宣布“强制戴口罩”,而不是“三周后”,也不仅仅是在“公交”场合而是所有公共场所戴口罩(指马克龙总统最后一次全国电视讲话定下的5.11解封日期起,要求公众乘坐公交时必须戴口罩的讲话),因为“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有风险“。医学科学院的声明强调,“只是普通的忠告不够,每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是病毒的潜在携带者,尽管自己认为健康良好。注意不要感染别人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公民’公德的行为,在公共空间必须遵守”。“尽管明显必须采取这项措施,一些原则上的反对意见拖延了这项措施的实行,也助长病毒在群体中继续传播”。
(注:1.法国官方4月23日对ESMS机构内疑似病例数进行核减,出于谨慎原则,自4月23日起,今后累计病例计算中ESMS机构疑似病例数将暂沿用4月20日数据,即40726例;2.本着尽最大可能统计所有新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数的原则,自巴黎时间4月17日晚23时起,法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计算方法调整为“官方通报新增确诊数+ESMS机构疑似病例新增数”,累计确诊数计算方式调整为“官方累计确诊数+ESMS机构内疑似病例数”。)
欧洲抗疫陷两难期:“三应”与“双复”的艰难平衡
在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禁足措施几周后,总观各国的“数字”,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或“向好”。在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先发国家出现“拐点”迹象之后,近来,德国、法国等国,新增病例、重症患者数量、不治数量等重要指标,也呈现逐日下降的趋势。复工与复学,这个抗疫“向前走”的重中之重,无可回避地压在各国政府的头上。日前,德国、瑞典、挪威、奥地利等国,率先“解禁”,意大利政府也预期在5月4日实现解封,法国则给出5月11日迈向“双复”的“希望”。
同时,各国都开足马力,汇集各种资源,加强硬件备存,在“应检尽检”、“应隔离则隔离”、”应戴口罩“这“三应”上寻求突破。诚然,经过付出高昂学费与惨痛代价,欧洲各国(包括最初鼓吹”群体免疫“的英国)抗疫方略,基本在"三应“做的好坏将决定成败这一基本点上,形成共识。
但上述两个好的迹象,犹如惊涛骇浪中暂时平静的航行,向好数字脆弱,疫情波动忧心。据22日最新消息,各国抗疫“行情”,均有负面数字。法国虽病死人数续降,但新增确诊人数却上升,专家解读为“病毒依然活跃”;意大利则死亡、新增确诊双升,西班牙死亡人数回升...作为抗击新冠疫情表现最佳的欧洲国家德国, 专家也称:“过去几周,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形势依然很严峻。我们还看不到疫情的尽头,感染人数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出现递增势头。”凡此种种,说明各国对“第二波疫情”的担心,不无道理。
而欧洲经济数字,则描绘另一幅可怕图景:再不复工,在这片富饶土地上,经济崩溃,病死人的同时饿死人,并非无稽之谈。联合国多家机构21 日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到2020 年底,处于粮食危机的人口数量可能增加近一倍,总数超过2.5 亿。二十国集团(G20)同日召开紧急农业部长视频会议,声明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
22日,法国因疫情"部分失业“者数量超过了一千万这一心理大关,法国劳工部长称这是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为防止企业裁员,国家必须为这些失业者约八成工资买单,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祸不单行,同日,媒体曝出各种生活必需食品价格飞涨的消息。西班牙、意大利相关经济数字也是一片”黑暗“。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再持续数月,没有人敢想象其恶果造成的大面积民不聊生的景象。
尽管如前所述,目前欧洲,朝野、专家都对"三应”的重要性有了共识,但在具体实施的策略上,尚长短互见,莫衷一是。但无论是抗疫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三应”做的越早,越彻底,越果断,则越快见效。法国政府正在更多检测、隔离轻症上发力,但似乎加大测试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广,执行还不够迅速,对轻症隔离所需酒店及其它场所的征用,还很有限。反而是地方政府根据各自情况,先行一步。而现阶段,巴黎大部分酒店是闲置的,应该更多发挥其“团结抗疫”的作用。
众所周知,随着欧洲抗疫阶段进入“下半场”,“健康人戴口罩无用论”,已土崩瓦解。法国卫生部长21日称,即便自制的“大众口罩”也有八成防病毒的效应。德国十六州已有十州出台"公共场所强制戴口罩“政令。看来,即使在百般“不习惯”的欧洲,要想取得抗疫成功,必戴口罩,已经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22日,法国最权威的医学机构“医学科学院”( l'Académie de médecine )喊话政府“立即”宣布“强制戴口罩”,而不是“三周后”,也不仅仅是在“公交”场合而是所有公共场所戴口罩(指马克龙总统最后一次全国电视讲话定下的5.11解封日期起,要求公众乘坐公交时必须戴口罩的讲话),因为“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有风险“。医学科学院的声明强调,“只是普通的忠告不够,每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是病毒的潜在携带者,尽管自己认为健康良好。注意不要感染别人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公民’公德的行为,在公共空间必须遵守”。“尽管明显必须采取这项措施,一些原则上的反对意见拖延了这项措施的实行,也助长病毒在群体中继续传播”。
这项建议强调,此举将使很多人免于感染、挽救很多生命。而“等待5月11日才让全民戴口罩是给予病毒三周养精蓄锐的时间”。在法国抗疫语境下,这是我们目前听到的、权威机构对口罩作用的“最高评价”。无论如何,这不仅在科学精神上拨乱反正,也体现了抗疫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对政策执行力的要求,值得政府借鉴。
在经济与社会的至暗时刻,要迎来曙光,“双复”工是必由之路。但在疫情防控的至难时刻,曙光却仅存于”三应“之间。三应做的好坏,决定了复工复学是否可持续免并进入良性循环。但等“三应”完全到位再“双复”,已经成欧洲社会难以承受之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两者同时并进,已经无可避免。个中平衡的拿捏,至为重要,考研各国政府执政智慧,也考验民众的大局意识。旅欧华侨华人仍将保持高度警惕,防疫情回潮。他们将在这一战役中与住在国民众同舟共济,在捐赠“硬件”与文化影响上,都贡献自己一份独特的力量。
法国解封不按区、返学靠自愿!政府下血本也挡不住“裁员海啸”?
今天欧洲各国疫情如何?默克尔称德国还处在疫情初期,要准备与之长期共存。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会见市镇代表,听取“地方官”们对解封的看法。今早流传的版本是“分区解封”,不过下午爱丽舍宫来辟谣了:
解禁不按地区划分、而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而定(Pas de déconfinement "régionalisé" mais "adapté aux territoires")
返校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父母说了算”)
“解封”具体计划下周二才会有……
公交“很可能”要强制戴口罩(不知人们是否能保持“社交距离”?)
在意大利,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5000人。
在西班牙,过去24小时内的死亡人数又轻微增加了、累计死亡人数已超过22000人……
事实上,各国都是“人在囧途”:
一方面,“疫情反弹”的威胁显然不容小视,但另一方面,疫情的诸多“副作用”也日益凸显:
例如,据法国公共卫生高等研究学院(EHESP)传染病专家的研究,禁足“避免60000人死亡”。如果不居家隔离,在此期间将有23%人口被感染、需要的重症监护病床会超过10万张。
但另一方面,经济“撑不住”了:甚至有媒体预估,法国将逃不过“裁员海啸”。
不仅如此,因为疫情而影响正常治疗的现状也是个“定时炸弹”。
总而言之,解封、很冒险,不解封、也冒险。
真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既视感。
处“麻醉”状态的法国经济
我们先来看经济。虽说疫情的经济负面影响应相对“短期”,但法媒今天刊出的一连串消息,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首先,法国统经所(Insee)下的“诊断书”是——“商品经济降49%、经济处‘麻醉’状态”。
其次,疫情冲击导致法国社保赤字暴涨到(至少)410亿。公共账务部长达马南直言,即便在金融危机高峰也未见过这种情况!
要知道,2019年底,法国的社保赤字只有19亿欧元。
而现在,支出暴增、收入锐减:
开支因疫情增加80亿欧元,
社保金库的收入(社会保险征摊金、普遍化社保捐金(CSG)、增值税等)减少310亿欧元。
法国“裁员海啸”将来,数百万人或失去工作
昨天,我们报道了法国政府自掏腰包给1020万私企员工发工资的福利,另外政府也下放了300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欧洲忧疫情反弹、马克龙去“二线”视察!郊区骚乱:解封后更大暴动?!。
不过如果抗疫成持久战,这种“输血”的做法显然难以持续。这让人想到,法国总理菲利普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
也有法媒因此悲观地预估,“输血“结束、企业在停滞或闲置数周后,除了裁员将别无选择,裁员人数将达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
例如,《费加罗报》就认为惨烈的裁员先例已经在眼前:
1999年,当雷诺关闭Vilvorde工厂时,时任法国总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曾表示,“国家无能为力”;2008-2009年经济危机时,在不到两年内,在建筑业、服务业和工业,60万工作岗位消失。期间,法国全国就业中心的新注册人超过100万;自今年3月份起,招聘人数已经跌了22.6%。
如何“快刀斩乱麻”重振经济?
话说回来,我们不难理解经济部长勒梅尔今天一早的发言:
希望5月11日“所有商店都开业(酒吧,餐馆和咖啡馆除外)”。
面对欧盟经济“崩溃”的局面,德国承诺在“欧盟团结”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今天下午,欧盟还将召开视频峰会、焦点仍是新冠债券。不知这次会达成什么结果?
面对这种“拖不起”的两难处境,似乎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真正摆脱这个泥沼:
现在,我们来看看检测、隔离、戴口罩方面,法国都有哪些进步?
口罩:法国医学科学院呼吁“强制戴”
法国国立医学科学院22日呼吁,现在公共场所得强制戴口罩。学院还强调,只弱弱地说一句“建议戴”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是潜在携带者。
不止是公交,“所有公共空间都有风险”。因此,如果 “等到5月11日才让全民戴口罩”,那么就相当于是“同意每天再增加成千上万的新增病例,这意味着数百人住院和数十人死亡”。
看来,现在简直是没有理由不戴口罩了,至少这个锅专家是不能背了……
检测:每周70万?
今早,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Jérôme Salomon)在议会出席听证时,提出了一个新目标:检测数将达到每周70万!
对了,当第n次被追问口罩问题时,萨洛蒙还是坚定地表示:“口罩只是种补充措施”。
当被问及政府关于口罩的立场变化时,他只回答:科学家们并不总是意见一致,相关辩论仍在进行中(昨天马克龙去“菜篮子”和超市视察的时候,同样未戴口罩)。
看来,“戴不戴口罩”在法国注定继续是个尴尬的话题。
隔离:放过那些少被病毒染指的地区
萨洛蒙强调,大家应尽力避免大区间的人口流动,特别那些重灾区民众还是先“放过”疫情不严重的地区。
同样,在鼓励商店5月11日开门时,经济部长也提到了根据当地疫情调整营业的可能性。
爱丽舍宫还说了,关于“解封”的具体计划,将在下周二左右给出。
不仅如此,如果解禁导致“功亏一篑”,那么还是得重新开始禁足。
“忌医”成“定时炸弹”?
说完经济危机,新冠造成的“忌医现象”也被一些医生称作“定时炸弹”。
进入禁足期以来,法国急诊、打疫苗或就诊的人数明显减少:从巴黎地区的39家公立医院情况来看,3月中旬以来,急诊收治的成人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5%,未成年患者下降了70%。从3月15日到3月30日,急诊部门收治的阑尾炎患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5%;从4月7日到4月14日,因心脑血管突发症状求诊的人数减少了15%。
巴黎医疗主管部门特别提到,对癌症患者就诊大大减少感到非常意外。
同样,自三月底开始,去诊所(主要是家庭医生)求诊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这一统计包含了网上就诊;至于各类专科的就诊下降更是达到了60%。
让医疗部门感到担忧的另一个现象是疫苗接种人数减少。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国家医药安全署的数据显示,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B型流感、B型肝炎等疫苗接种仅在三月的最后一周就下降了23%,相当于“2.3万个新生儿未接种疫苗”。至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则下降了50%;破伤风加强(又称“重复”)接种同样减少了50%;预防宫颈癌疫苗(HPV,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癌)下降达68%。
法国患者团体联合会( France Assos Santé )主席雷蒙( Gérard Raymond )担心忌医成为“定时炸弹”。法国住院医生联合会( FHF )主席瓦莱杜( Frédéric Valletoux )强调:“哪怕只是临时放弃治疗,都可能引起许多并发症。”
面对这一局势,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决定向1100万病弱患者发出邮件,请他们及时求诊。
事实上,是否忌医是一回事、是否有能力接诊又是另一回事:许多医院几乎全力以赴救治新冠患者,从三月初就不再接受绝大多数求诊预约,许多癌症患者的复查等都被推迟到五月中旬之后,巴黎地区的医院、诊所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图片新闻:
法国Seb集团承诺生产一种低成本的人工呼吸机,获得批准后就开始生产、展开临床试验,这种呼吸机的生产成本只要1000欧元。
隔离期间,法国人长胖了没?名为Withings公司的调查结果是,法国人平均居然只胖了84克,远远低于意大利(+195克)、德国(+189克)、英国(+160克)和西班牙(+117克)。
在法国的你拖后腿了吗?
好消息:隔离不出门、餐票花不出去?法国政府暂时提高了餐券的使用上限:每人每天在超市最多可以使用95欧元价值的餐券(之前是19欧元)。
尼古丁是否可以保护人体不受新冠病毒入侵?巴黎la Pitié Salpétrière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和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尚爵(Jean-Pierre Changeux)即将对这个问题展开一项临床研究。
大家先不急学抽烟,毕竟买烟也是不小的开支……
赔钱生意不能做!瑞安航空公司老板奥利里(Michael O'Leary)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要求空出中排座位、以保持安全距离,他干脆就取消航班了。
法国政府宣布,下周一起恢复巴黎圣母院重建:
法国穆斯林从4月23日晚上开始进入斋月,不过这一天是否真的进入斋月,还要看当晚主要穆斯林国家能否都见到新月。往年斋月习以为常的大家庭团聚、夜晚清真寺祷告只能被放弃。法国穆斯林头面人物都呼吁大家在家“内修”。
解封后若出现第二波疫情,法国或重回隔离期!返校全凭自愿,火车不设邻座!
距离原定的5月11日解封期只有不到三周了!具体的解封方案,已经迫在眉睫。翘首以盼的小伙伴们,全体早已按耐不住的法国民众,一定都很想知道接下来法国政府到底会怎么做!在解封这件事上,马克龙首先拒绝向其他欧洲国家学习走“群体免疫”路线;也多次强调,要防止解除隔离后人们过于仓促地回归正常生活,否则会让前期所有的防疫努力功亏一篑。
这几天,我们发现法国政府已经陆续放出一系列解封大招!而整个具体的解封方案,则要等到下周二前后出台。
01
如果有第二波疫情,不排除再一次隔离!
据《费加罗报》报道:爱丽舍宫内部的知情人士称,如发生第二波疫情,政府不排除5月11日之后再次采取隔离措施,并称政府目前正在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包括解封后疫情的恶化。
图源:Le Figaro
02
隔离和非隔离状态交替进行!
政府发言人Sibeth Ndiaye称,政府正在考虑解封后,让法国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叫做“Stop and Go”,即隔离和非隔离状态交替进行。这一政策的施行将主要依据不同地区疫情传播链发生的情况。如果一些地区又出现了疫情爆发的情况,则会在这些地区再次进行隔离。
在显然不可能根除病毒的事实情况下,解除隔离的目标,是能够保证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以及法国民众能够适应有病毒存在的生活。
03
隔离措施被证明获得显著成效
法国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EHESP)有研究表明,如果不施行这次的隔离政策,疫情的死亡人数将达到7万多人!也就是说,隔离让法国至少避免了6万人的死亡!
除此之外,该研究还预测了各个大区采取和不采取隔离导致的入院人数。不同的地区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异。
如果不采取隔离,到4月19日,不同大区的入院人数将不可想象:
法兰西岛:近20万;
罗纳-阿尔卑斯、新阿基坦、大东部 :6万-10万;
其他大区:25000-53000不等;
布列塔尼:6330
而目前采取隔离的情况下,不同大区的入院人数则都要少得多:
法兰西岛:31040;
普罗旺斯、上法兰西、大东部、罗纳-阿尔卑斯:5000-13000;
其他大区:1000-3000
EHESP不同大区隔离与不隔离住院人数对比 部分图表图源:bfmtv
04
各地区不会分步解除隔离
据今天的最新消息,一直在讨论当中的各地区分步解封的方案,被马克龙否决了。这样一来,所有地区都将在同一时间解除隔离。
05
跨区交通受限,乘火车没有邻座!
为了防止解封后几十万人一股脑涌向度假胜地,也为了保护那些受疫情影响相对较轻的地区,政府有可能将在5月11日之后继续限制大区之间的交通,直到六月中旬。
跨区交通不会被完全禁止,但是班次会被限制。5月11日之后,SNCF的列车班次会比隔离期间多一倍,但是座位只能间隔预订,即每个乘客和另一个乘客之间有一个座位的间隔。法国国内航班班次也将比隔离期间增加一倍,但巴黎奥利机场不会在5月11日开放。
解封:政府倾向于保持跨区交通限制
图源:FranceInfo
说到公共交通出行,另一件我们一直非常牵挂的事情,当然就是政府是不是真的要强制公交上戴口罩了!
06
公交强制戴口罩?尚未最终确定
此前,法国政府曾多次表示想要强制所有人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
总理菲利普:鉴于病毒的高传播能力,政府很有可能强制要求所有人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
卫生部长韦兰:宣布“全民口罩”的实施措施,由政府准备的布口罩将通过药店、超市、公共交通等渠道向民众发放;
爱丽舍宫方面:5月11日解封之后有可能会强制要求民众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口罩。
法国多个市政府也已经先后出台了全民口罩政策,向市民免费发放可水洗口罩用于日常出行防护。巴黎市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在4月19日在接受采访中称,将于5月中旬向巴黎人免费分发了200万个布口罩。同时她还强调“必须”使巴黎人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
然而,针对公共交通是否强制佩戴口罩一事,目前只能说极有可能。政府方面还没有发布正式的法案或通知。可见这个方案的落实,出于各种原因,真的是不容易啊!
戴着口罩的地铁里孤独的乘客
图源:bfmtv
07
感染比例和家庭传染研究新成果
马克龙放弃“群体免疫”,是有科学依据支持的。巴斯德研究所在疫情重灾区Oise省的一所高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26%的师生以及学生家属感染过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而排除学生家属后,全体在校人员有过感染的比例高达41%。
然而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比例,距离产生群体免疫而解除防护措施所需的感染比例,还相差甚远。况且,目前还不能确认抗体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免疫效果,以及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这项研究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发现:高中生在病毒的传染性上比低龄儿童更接近成人;通过儿童青少年发生的家庭传播比例并不太高,被感染病毒的高中生在家中传染的家长只占到9%至17%。
08
返校将遵循自愿原则
正因以上这些研究结果,5月11日复学的政策成为了可能。法国教育部长Blanquer在4月21日向民众正式公布了学校的开学日期(详情戳:法国迈出解封生活第一步!返校日历出炉,养老院允许探视,全民口罩大公开!),学校开学将采用渐进模式,利用三周的时间让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恢复课程。教育部会在解封日的两周之前制定完整的开学计划,在校内采取各种防护措施,确保学生和老师在校期间的安全。
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家长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学校的卫生保障措施并不可靠。针对家长们的担忧,爱丽舍宫今天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各地市长们交换意见之后,决定不强制学生返校上课,一切将遵循自愿的原则,不愿意让孩子回到学校上课的家长可以拒绝返校。
总统此前曾在全国讲话上强调,做出5月11日开始学校逐步开学的决定是出于公平的考量,在法国,由于设备和网络的限制,很多来自较贫穷街区以及乡村的孩子在居家隔离期间都无法参与网络课堂。
在欧洲其它国家,学校开学也已被提上日程。而在丹麦和德国,当地学校已于4月15日和4月20日先后开始恢复课程。
不同欧洲国家的复学日期
图源:Le Parisien
从这些决策来看,法国政府对控制疫情采取的措施还是相当谨慎的。5月11日之后,我们面临的生活很可能是:
- 咖啡馆,餐厅?暂时还是别想了。
- 景点,博物馆,电影院,海滩?真的别想了。
- 什么?XX地区突然又爆发了几百例?
我好担心朋友/男/女朋友!去看他们又很麻烦。
- 是啊,本来火车就很少,还要担心路上被感染。
- 出个门还总得想着戴口罩,心好累...
然而,这些还都算是幸福的烦恼。有这么一群人,已经进入了有上顿没下顿的阶段……
93省陷食品危机,政府紧急发放救济粮
众所周知,巴黎周边的93省Seine-Saint-Denis,长期饱受贫困人口和社会治安问题困扰,约有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目前的疫情让很多本就生活来源不稳定的人失去了收入,进而直接面临饥饿。
对此,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管。法国国家卫生与社会事务部今天宣布向温饱有困难的群体提供3900万欧元的食品援助,其中2500万用于支持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协会;另外的1400万则用于直接向困难地区发放救济粮。
位于Clichy-sur-Bois的一所学校食堂,目前每天向受到饥饿威胁的民众发放4500份饭食。
信息来源:法国国家卫生与社会事务部 twitter账号
Clichy-sur-Bois一所学校食堂外,民众排长队领救济粮
图源:BFMTV
从今天出台的这些新政策,以及最近的研究结果来看,法国政府为解封日做了较为全面的考量,采取的行动也较为谨慎和有据可循。许多民众对于将要延长的出行限制,以及不能马上恢复疫情之前的生活,也表示理解。
希望法国能够顺利度过解封期,美好的生活,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德国首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获批!口罩强制令也终在全德推行,但有些回应令人无奈
还记得3月中旬的时候,美国曾经试图用重金从德国挖走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希望获得该公司开发的新冠疫苗的专有权吗?
据各大德媒今日(4月22日)报道,德国已有首个新冠疫苗项目获批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不过,这个项目并非来自CureVac,而是中国复星医药参股的BioNTech公司!
▲图源:fiercebiotech.com
位于黑森州朗根市的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PEI)主管德国疫苗的批准、评估等相关事宜,这一消息正是该研究所今日宣布的。PEI所长Klaus Cichutek教授今日表示:“进入人体测试阶段,是在为德国民众及更多人提供安全有效新冠疫苗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BioNTech公司的疫苗临床试验得以获批,是研究所仔细评估了潜在风险后的决定。BioNTech公司表示,在临床试验的第一阶段,将招募20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的志愿者接种,用以检测该疫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当前有4种相互略有区别的活性物质需要测试,试验结果将于3到5个月后公布。另据德媒报道称,在第一阶段第二部分试验中,志愿者人数将扩大至500人,其中还将包括危险人群,即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图源:Biontech
在第二阶段中,配合试验的人数将达到上千人。这一阶段的试验重点在于测试该疫苗的有效性,以及找出起到免疫效果所需的剂量。第三阶段中将有20000人接种疫苗,测试人员将观察疫苗样本在这一较大人群中的效果如何,以及会否出现副作用。当然,疫苗只有具备所能达到的最高安全性,才能进入第三阶段试验。
Cichutek预计,成品疫苗要到明年春天才能上市。至于疫苗的有效期能持续多长,目前还是个未知数。此外他还透露称,今年德国或将批准4项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虽然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但总归已经有了盼头。德国联邦卫生部长施潘就称此事是“一个正面信号”,表示“能够在实验室之外进行测试,就是决定性的一步”。
▲图源:Bernd von Jutrczenka/dpa
研制疫苗是为了尽早让民众回归正常生活,“口罩强制令”则是为了尽可能让民众回归正常生活。到今天为止,全德16个联邦州也终于全部宣布推出“口罩强制令”,除柏林和勃兰登堡州只对乘坐公交做出规定外,其他各州均要求民众在进店购物或乘坐公交时用口罩或围巾等物遮挡口鼻。
如果继续长时间停课停工,损失将不可估量,德国因此必须开始逐步恢复公共生活,而“口罩强制令”无疑是最能起到防护作用的措施之一。然而或许是违规惩罚力度不够,或许是前半辈子养成的观念一下子实在难以改变,在德国开始“松绑”的本周,戴口罩出行的民众依然只是少数。
▲图源:Jens Kalaene/dpa
甚至有肢体语言专家表示,戴口罩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压力,因为“面部表情对于人际交流非常重要”,如果遮住脸的一部分,对方就无法接收某些通过表情传达出的情绪信号。如果双方不太熟的话,“可能会引发不确定性”……
这种时候,也只好放出这组图#原来戴口罩还有这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