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的是这段话,其中用entbindenden Person 代替了 Mutter。
„Bundesfamilienministerin Lisa Paus will mit dem sogenannten Familienstartzeitgesetz eine gerechtere Verteilung der Kinderbetreuung und Hausarbeit stärken. Der Partner oder die Partnerin der entbindenden Person soll künftig zwei Wochen nach der Geburt freigestellt werden.“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截图里没有显示。
这个事情绝大多数媒体都有报导,铺天盖地,Tagesschau受不了社会压力,偷摸摸的修改了。
这个事儿,稍微对德国时事关心的人都会知道始末缘由。
由此可见,某些自诩 懂德语,融入德国社会的 那几个渣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它们平时所传递的信息到底可信度如何。
对,说的就是你个绿茶婊:)
在各个国家的语言中,总有一些词汇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成为“禁忌”。然而,恐怕任谁也想不到,“妈妈”有朝一日也能变成敏感词。近日,在德国电视一台旗下“每日新闻”网站的一篇报道中,撰稿者似乎有意要避开“妈妈”这一词汇,引发轩然大波。
▲图源:Getty Images/Halfpoint Images
这篇报道讲述了德国家庭部拟推出的一项改革。根据改革方案,父亲们在小孩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获得一个法定的特殊产假。令人疑惑的是,报道回避了“妈妈”(母亲)一词,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非常蹩脚的表达。
例如,在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生孩子的人的男伴或女伴,可以在孩子出生两周后获得假期。”
把“妈妈”叫做“生孩子的人”,对很多人来说还真是“活久见”!人们不禁要问:“妈妈”这个词为何说不得,难道它是个脏词吗?
▲图为“每日新闻”这篇报道的截图
抱着这样的疑问,德国《图片报》采访了电视台的一位女发言人。发言人回应说,用“生孩子的人”来取代妈妈或母亲一词,是为了“不歧视任何人”。
好嘛,原来是这个意思?
众所周知,德语等语言中的很多称谓存在男性和女性两种表达,但人们却惯用男性的表达来指代整个群体,就好比汉语也会用“他”来指代不明性别的人一样,这种做法被指构成性别歧视。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希望能在这种场合同时使用男女两种称谓,或者用更为中性的表达。
就算语言中的反歧视运动应该得到支持,但是否连“妈妈”这样的词也不能用了呢?难道生孩子的人还能是“男人”?诚然,有论者会从性别认同的角度出发,主张某些妈妈也可能自认为是男性……但是,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
舆论的指责也正是着眼于此。德国流行歌手、三个孩子的母亲米歇尔就表示,她实在无法理解“妈妈”这个词跟歧视有什么关系,她自己以母亲的身份为荣,并相信,大部分德国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语言删减”。
▲左边为女歌手米歇尔,图源:Hofer/Rüdiger Wölk/Imago
由于“每日新闻”在德国的地位堪比《新闻联播》,有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德国官方要消灭“妈妈”一词。在批评的声浪面前,德国电视一台的发言人只能再作澄清,表示从来没有收到过相关的指令,并改口说,努力使用非歧视的语言,并不意味着要连“妈妈”都不能用了。
在查询“每日新闻”的那篇报道后,小编发现,原文中“生孩子的人”目前已经被换成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