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县长父亲》引争议 作者:最初不是这个名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19日 22点7分 PT
  返回列表
77951 阅读
22 评论
潇湘晨报/海报新闻

9月19日,我的县长父亲登上热搜。

为何会登上热搜?起源于德州作家协会9月18日发布了一期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目前已删除)。名单显示,一篇名为《我的县长父亲》的文章获得一等奖。

因为和热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的台词“我的区长父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很快这篇文章就引发了网友的“调侃”。没多久,德州作家协会便删除了相关链接和文章,也正是因为如此,更加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

文章写了什么?

但随着事件持续发酵,事实可能并未如此简单。

从此前公开的内容来看,作者名为于忠东,文章的主人翁是其父亲,名叫于志明,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

文章记录了县长父亲的“无情”:为帮助百姓秋收忽略家中妻子大病,明知边疆冲突不断,毅然决然地送自己年仅16岁的儿子上战场,不利用职权给自家人行“便利”……

文章还记录了县长父亲的“抠门”:对家中子女要求严格,不搞特殊,但在困难时期会因为对一个烈士的承诺寄钱……

文章一字一文是县长父亲生活点滴,文笔朴实,但流露着真挚的感情。

文章主人翁曾写下129本工作日志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文章主人翁于志明还留下了129本工作日志。

8月3日,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公众号发布征文选登(22)——初心如磐跟党走 披肝沥胆为人民一文。

文章介绍了县长于志明的“129本工作日志”有关内容:从麦田种棉花,到帮助村民抬粪施肥;从抗旱防涝到和农民一起生产自救;从深入基层调查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到改造盐碱涝洼地等等。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深入群众,抓住问题就解决问题,当群众的学生、也当群众的先生”“为了让社员欢度公社化后的第一个春节,应将物资迅速发放到户,要求干部少吃一点,让群众多吃一点”是这位县长父亲的真实写照。

文章还说道,于志明生前的最后八年是在不断的看病、住院中度过的。然而虽然病痛的折磨已使他的字迹变得歪歪扭扭,他依旧写道: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解决不好,就很难说真正加入了党组织。

网友质疑文章不具有文学性

该文引发关注后,不少网友读完原文章颇受感动,质疑德州作家协会为何删除文章。

正如网友所说:“他是多好的人啊,平凡而伟大,徒手盖大厦。”“文章中的父亲兢兢业业一辈子,是人民的好官,应该得到赞扬和尊重,儿女怀念写下这篇文章不应该被嘲笑。”

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其文章不具有文学性。单从文字功夫来说,文章平铺直叙,看不出奇妙之处。

《我的县长父亲》作者:最初的题目叫《逝去的背影》

近日,德州市作家协会公布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于忠东的散文作品《我的县长父亲》获得一等奖,引发舆论关注。9月19日下午,于忠东就此独家回应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写作投稿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日记当废纸卖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没考虑获奖,也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关注。

大众网·海报新闻今年3月曾以《初心讲堂丨于志明:34年书写为民情怀》对于忠东的父亲于志明进行了专题报道。出生于1929年的于志明是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县人,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1月,年仅26岁的于志明成为禹城县第一届人代会选举的县长。他的129本工作日志,记录着这位共产党员从1951年到1985年,34年间的日常工作细节。

于志明

以下为大众网·海报新闻9月19日对于忠东的专访:

大众网·海报新闻:网友对《我的县长父亲》的讨论,您关注到了吗?

于忠东:昨天晚上我就没睡着觉,我都60多岁了,一身病。弄这个事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工作日志当废纸卖了,没寻思获奖,嘛事儿没寻思,没想到会弄成现在这样。作为我来说,就是想把老爷子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他们那一代人都是这样,咱后人别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弄得传承不下去。我退休好几年了,没别的想法,不想争名,也不想争利。

大众网·海报新闻:写这篇文章起题目时是怎么想的?

于忠东:实事求是,我父亲一辈子做的这些事,不容易。我还写了一篇《我的母亲》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表,有40多万点击量,还真有看的人呢,我就想再给老爷子写个传记,老爷子一直初心不改,应该弘扬。

大众网·海报新闻:这篇作品是什么时候写的?

于忠东:去年就开始整理老爷子写的这些工作日志,今年我就是随手写了,父亲节之前发表了。一开始的题目是《逝去的背影》,内容是根据时间段一步一步写我的成长过程,写老爷子对我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写了一万多字,当时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了。后来德州征文,征文要求是3000字以内,老爷子这一辈子做的,我确实觉着挺敬佩的,朋友劝我删改一下投稿,就改成了现在这样。

大众网·海报新闻:有些网友只看题目,可能被误导了。

于忠东: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想象不出那时候人的“傻”劲。去年回老家,熟悉我父亲的人都说他是焦裕禄式干部。大家可以来我们这里实地探访一下。

j
junkerus
1 楼
我的县长父亲 下面同获一等奖的 *包子宴*?? 这信息量有点大
太平天國
2 楼
电影里的照进现实:习明泽的毕业论文就是《我的主席父亲-包子》 [1评]
j
jjjohnson
3 楼
造谣死全家
雅痞士
4 楼
这其实是我们80后上学的一个段子,我记得是初中时期的段子: 说是一个学校朗读比赛,第一名是《我的县长父亲》,第二名是《好大一颗树》,因为好大一个树,那棵树是一个局长; 没想到后来被排成了电影台词,被《夏洛特烦恼》收录了; 最没想到的是,这几天居然成真了?还真有这种征文比赛,还获奖了,笑死我了,哈哈哈
太平天國
5 楼
共匪和鹅爹造谣先死全家吧。😂
A
AMONIA
6 楼
第二名才是亮点
X
XXyourOO
7 楼
据说, 在美国,如果伊万卡写作文《我的总统父亲》,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在中国,如果习明泽写作文《我的总书记父亲》,下面会跪成一片?
一分为二好
8 楼
毛泽东时代:文化或文学艺术要服务于无产阶级,服务于革命政治路线。自然不能把对文学和艺术本身的追求放在重要的地位,也不能全面公平地描述表达揭示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各阶层,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然,文学家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且反映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是无疑的。但把文学家艺术家的追求锁在革命政治框框里,把人民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也限制在框框里,则是可悲的。 - 《我的县长父亲》的作者的确描述了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基层干部。但他的父亲的确对妻子缺乏基本的感情,否则就不会在帮助农民秋收时,抽不出一点时间,回来看看妻子的状况。“我不是医生,回去...” 一句话里,充满了漠视和无情。 - 县长那么多的子侄当兵,不能代表廉洁奉献。在毛泽东时代,当兵不仅仅是荣誉,也是城乡青年追求未来发展和工作的一大机会。在那个年代,当兵同样是要走后门找关系的:能被当兵,招工,推荐上大学,是那个年代的幸运儿。说明县长大人还是有关系的。
纵横捭阖
9 楼
他的父亲竟然是连他妈死活都不管的活畜生,这样的畜生当县长,符合那些年
王建12345
10 楼
克林顿的女儿可以写一个(我的总统父亲在白宫被吹箫的日子)
留住你的泪
11 楼
都没看内容吗 这位县长1988年就去世了 作者也只是退休人员 并且这位县长也是好干部了 一生没有为子女留下什么 作者本来是对父亲满怀怨恨的 [1评]
X
XXyourOO
12 楼
人血馒头,真香!
不锈钢丝
13 楼
别臆想了傻逼阉狗,你们的野爹丑狗不是天天在你们心坎儿里吗?
l
liaohuawu
14 楼
《某忆淫的台湾省长太太》
混沌世界
15 楼
据说你是狗粮?你如果假设的有一个真实存在吗?🐶
金拱门汉堡包
16 楼
“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光这句话就说明政治觉悟不够高,都啥年代了还为人民服务?为习近平伟大领袖服务才是正解
b
bwolf
17 楼
当年下层人民容易被洗脑,是真为人民服务,现在的人理解不了
X
XXyourOO
18 楼
: 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懂么?
远方的山
19 楼
69年去当兵纯粹是为了逃避上山下乡。
平和である
20 楼
现在的网民不知道那个年代而已……那时候真有彻底被洗脑的“好干部”
s
shfaye
21 楼
我的县长父亲-包子宴
p
prnmqs1022
22 楼
「作為我來說,就是想把老爺子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