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机产业惨败,莱卡蔡司哈苏为何越来越滋润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7月27日 22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70657 阅读
28 评论
财经

欧洲公司们采取的是谦逊市场经营策略,日本公司们采取的是孤傲封闭商业路线

7月14日, 日经新闻报道称,尼康将停止生产单反相机。

虽然尼康后续对此予以了否认,但仍旧难掩日本相机产业集体惨败的窘境。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把原因归结为:智能手机相机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日本相机产业的溃退。

然而几乎没有人留意到,远在西欧的莱卡,蔡司,哈苏等相机和光学厂商,营收却都在屡创新高,日子过得极其滋润。

为何同样是相机厂商,日本和西欧的公司经营状况,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笔者认为:

欧洲公司们采取的是谦逊市场经营策略。

日本公司们采取的是孤傲封闭商业路线。

这两者的路线差异直接导致了日本优势产业的凋零。

但无论是欧洲和日本,他们经营路线围绕的核心对象也只有一个:

中国公司。

一组数据看看,日本曾经横扫全球的相机产业,现在有多惨。

2021年,尼康收入4512.23亿日元,较2020年5910.12亿日元下降23.7%,净利润从2020年盈利78.42亿日元降至2021年亏损345.09亿日元。

其中,影像产品收入,较2020年2267.96亿日元下降33.5%,业务亏损357.79亿日元。

据CIPA( 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 )统计,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仅为888.6万台,同比2019年下降超40%。

令人更为叹息的是,近11年来,数码相机出货量从1.2亿台下跌至不足一千万台,降幅高达93%。

不仅仅是尼康。

2020年,百年老店奥林巴斯已经将数码相机事业部出售;

卡西欧已在2018年宣告撤退;

更强大的佳能,2019年营业利益大幅减少了62%。

笔者断言,日本的相机产业已经彻底没有了翻身可能,这项产业极有可能步入像DVD,MP4,BP机一样,被时代车轮碾过,从此消失。

然而,接受中国橄榄枝的欧洲厂商们,却呈现出了另一番镜像。

徕卡,在2021/2022 财年营业额增长了16%,4.5亿欧元,实现了公司100多年历史上的最好业绩。这家公司在过去几年,先后与中国公司华为和小米在手机摄影上进行了深度合作。

光学巨匠蔡司,2020/21业绩同样创下了175年的历史新高,销售额为75.29亿欧元,同比上财年增长19.56%。就在去年,蔡司也已经跟中国手机公司vivo达成了深度合作。

另外一家公司哈苏,则已经早在几年前,被中国无人机公司大疆收购,延续着技术和品牌的命脉。

要知道这些欧洲公司创下的历史最高成绩,是在去年全球疫情,经济衰退,消费萎靡之下,因此确实让人吃惊。

照相机产业虽然在欧洲诞生,日本公司随后将数码和单反在全球发扬光大,甚至统治了全球。论市场化的技术底蕴和市场能力,日本公司应是更强的那一方。

但为何在这场黄昏产业的挽救之战中,却是欧洲公司赢了呢?

笔者认为:

日本的电子产业经营路线出现了巨大的错误,其封闭的家族制,对独家技术的过度保护,工匠精神,终身雇佣制等等一系列曾经引以为傲的发展逻辑和模式,都严重阻碍了这个国家优势产业经营的前进。

笔者曾经走访过vivo公司,深度调研过他们跟蔡司的合作模式。

首先我问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日本相机公司合作”。

得到的答案让我非常吃惊:

“首选的合作对象是尼康和佳能,但对方视手机公司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担心技术泄露,因此拒绝了中国公司”。

再来看看vivo和蔡司的合作模式:

vivo和蔡司成立了研究院,各自把独门技术都贡献出来,寻求光学技术在手机影像上的放大;

vivo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想借助更高级的技术,让手机拍照更加接近单反的效果,同时提升品牌能力;

蔡司想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vivo的庞大销售展示其品牌,并学习移动影像技术。vivo全球数亿的销售量,以及多年的移动影像研发实力,让他们感到有足够的诱惑力;

蔡司很主动,很谦逊,很动真格,甚至派了很多老博士,日夜兼程,加班加点与年轻东莞的工程师开会;

合作之后,vivo的销量在提升,蔡司的业绩也变得越来越好。

从这次走访调查看起来,像蔡司这样的欧洲企业其实活得很明白,很通透,而日本企业似乎有点不认输,甚至还保留着过往技术荣耀的孤傲。

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日本公司的经营的核心弊病,那就是:加拉帕戈斯技术。

加拉帕戈斯技术,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的环境或是市场下寻求最优化后,和外界处于隔绝不通的状态。

简单理解,就是发明创造了一种技术,但只在封闭的环境中使用,跟更大的市场隔绝。佳能尼康拒绝中国手机公司技术合作的做法,其实就是典型的加拉帕戈斯技术的模式。

但深究这背后的底层逻辑诧异,会发现左右其核心的因素,原来是:

文化。

日本是所谓的好人文化,也就是我们外界理解的有人情味,但这只体现在日本本国内。

日本公司 (会社) 在明治维新中诞生,最早一批商人是政府改革后的武士。所以就是日本会社的开始,也把武士的很多思想习惯带入了日本会社文化中。

比如小兵听小头,小头听大头,为藩效忠,等级制度,强调忠诚感和责任感。这也最终衍生了日本独有的企业文化,终身雇佣制。

所以,这种文化之下,导致日本的企业有个很大的问题:

自我派系保护。

日本很多企业间的股份,其实是千丝万缕,命运纵横相连的。他们对自己技术的态度,也更多是“自己人”才能用,要自己人才能传承下来。

日本公司过去数年国际化成功,其实也仅仅是纯粹基于贸易关系的扩张,而不是基于全球技术和产品的联动。他们也很难愿意培养他国的公司产业,也很介意核心技术上的全球资源整合。

像日本的手机、相机公司,其实都是属于这种模式的类型。

因为这些技术带来的市场基本只在本国,缺乏更大消费者,这些产业最终变得越来越少,也失去了竞争力。

但即便如此,这些公司也不会向国外公司妥协合作,而是为了保护人情或者共同命脉的利益,继续在本国苟延残喘。

相比较而言,欧洲企业则是更市场化。

因为诞生于工业革命和航海时代,欧美公司的股东对于公司是契约上的股权关系;员工对于公司也是契约上的雇佣关系。比如员工在欧美公司签约是按每n年一续约。

所以这种企业经营文化之下,更加注重的是股东回报,不会有过度的保护和等级观念。像乔布斯这样的公司创始人,也会在中途选择离开公司。

像蔡司和莱卡,也会打破固有认知,跟中国手机厂商这样的后起之秀深度合作,甚至不惜将自己的独门技术与中国技术相融合。

日本企业曾经以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独霸全球。然而在全球化时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全球化企业都转向了“国际垂直分裂型”。这种新型模式,便于模块生产以及技术革新。

比如苹果,没有一台是自己生产的,甚至自己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其生产几乎完全委托中国的代工企业。

但日本企业并此不真正感兴趣,他们甚至嘲笑那种进行模块组合的企业,认为这是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表现。

以显示产业为例。等离子原本是一种比液晶更先进的显示技术,而手握核心技术的松下等日企,原本有希望做大这一产业。

然而,贪心的松下,想独吞蛋糕,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而其出售的等离子面板,一度占到整个等离子电视成本的70%以上。

整个产业链,最终用脚投票,纷纷转投液晶阵营。

所以,日本GDP长期在5万亿美元不前进,日本所谓失去的二十年,背后的原因不是简单的经营观念,也不是所谓的居民不敢负债,而是深入肌里的企业文化问题。

相机行业一叶知秋,日企其实已经积重难返。

尼康等相机公司的衰败,只是日本众多产业的缩影。日本曾经的优势公司技术,都在两大方面出现了巨大危机:

一是市场份额不断被中韩等公司蚕食。

二是核心技术老旧,无法再给产业带来优势。

日本在手机领域的失败就不再赘述,汽车领域上:

在2021年10月,丰田汽车全球总销量达到677564辆,相比2020年同期下滑20.1%。

国内合资车方面,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两家合计销量为1392877辆,相比2020年同期的跌幅同样达到了20%。

更关键的是,日系车在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完全溃败。

2021年1-11月中国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前20名没有一款日系车。

整个2020年,在燃油车时代横扫全球的丰田,只卖出去1.1万辆电动汽车,全球占比不到0.6%。排名最靠前的日系车——Nissan,也仅仅排在第十名。

面板领域:曾经面板龙头日本夏普公司早已没落,几年前出售给了富士康。

中国大陆LCD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8%,位居世界第一。OLED则是LG韩国排名全球第一。

2022年4月,日本电视市场销量第一的电视型号竟然是来自中国TCL。日本市场2022年4月最畅销的电视型号来自TCL,夏普, TVS Regza (东芝电视,已经被海信收购,经营Regza品牌) 。

许多人讨论的另外一项日本的优势是技术实力。

直到如今,也许任何人都会认为其仍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

但事实是,日本虽然专利丰富,但能变现的专利似乎越来越少。

比如,《Economist》发表 2015 国家创新质量 (Innovation Quality) 报告,日本仅仅位列世界第三。创新质量,指的是创新到底有没有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

此外,在最近结束的夏普和OPPO的全球诉讼当中,OPPO居然意外地无效了夏普众多“标准必要专利”,并通过快充等OPPO自有的专利反诉。

产业没落的夏普,本想把专利作为一项“流氓式”的商业模式,但最后却被逼迫跟OPPO进行专利战和解。

一面是无法保持的技术优势,一面是不断被侵蚀的市场。过往数年,种种危机环绕着日本公司,但似乎都没有改变日本公司的特征:

对独门技术的绝对痴迷,对自我的封闭,对外界合作的排斥。

然而,在世界不断被拉平的年代,那些孤傲的old school,那些看似荣耀的背后,注定刻着一道悲哀。

傲娇滴滴
1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
W
Wuyueshanren
2 楼
日本好
g
gign
3 楼
手机也是,一度是在技术前沿的,结果最好的东西只给自己国民用把自己玩死了。
c
ccdb99
4 楼
莱卡本来就是相机界的第一品牌
l
lily2221
5 楼
对于欧洲老牌高级镜头厂家给手机配镜头就成功了?不是自降身份的表现? 单反微单相机还是日本人的天下,只是份额被手机挤占了一些。但许多高质量需求的摄影还是单反微单的天下。 尼康不行了,笔者怎么不看Sony? [1评]
泰山王
6 楼
本子最近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愚蠢的政府紧跟美国屁股后,没有远见
A
AndrewZhang
7 楼
以前日本市场消费能力强,现在不行了,中国消费起来了你又不合作还给次品,那就没人陪你玩了。
p
peterwan
8 楼
我的广角和长焦都是一流,手机根本无法相比。但一般人不需要这些功能,手机轻小就正好适应,正如英雄极少,懦夫谁都是 [1评]
j
jinux
9 楼
13年买的1dx,现在几乎一年用一次
笑谈疯话
10 楼
莱卡 蔡司还出瞄准镜啊 生意爆好
g
granddad
11 楼
高级相机还得数莱卡。搞专业的人以及富豪用莱卡相机的更多!日本没落是不争的事实。
斯文的地主
12 楼
只要一停止,以后在重启就难了。尼康本身无反微单做的太大 加上现在全球反单相机市场已经饱和。 佳能的单反也离停止不远了 接下来全内卷微单这块了。 .
元非
13 楼
日本在技术上的守旧可能是和日本的工业化历史短,且工业化源自外来技术的植入相关 ── 对自己的持续创新能力没有信心。这些年日本的衰落并不是单单由于来自中国大陆的竞争,日本更早就受到来自其它亚洲国家地区工业的竞争,比如韩国、台湾、新加坡,加上现在的越南,都在分化与侵蚀日本的工业优势,日本已经无力再创新引领一个新的全球科技产品时代,忧惧之下,变得越来越封闭。
s
summered
14 楼
专业相机再高大上,毕竟玩儿家太少了,我相信买单反无反相机的普通人一年用不到十次。手机镜头全球90%的人天天在用,这个体量完全没法比,而且手机镜头是消耗品基本两三年一换的。这里的利润大多了。
麻仁
15 楼
With the Russia-Ukraine war becoming white-hot and The Russian side's attitude and means, go straight to the heart and press the truth step by step. The United States 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Nuland has publicly admitted in the Senate hearing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in Ukraine's "biological research facilities."
和平奖
16 楼
大部分人是没有摄影技术的,普通相机完全可以排出视觉效果良好的照片,而且手机相机随着手机更新而更新换代。只会越来越好
w
weitoke
17 楼
一直喜欢尼康单反相机,买的时候非常兴奋,但平时却懒得带出门,随机抓拍时,手上往往只有手机。正真使用单反的机会一年5次以下。所以我现在停止升级摄影器材了。
罗马军团
18 楼
别瞎吹了,中国市场对Zeiss是重要,但远没有到大幅影响它的营收的地步。文中说的手机镜头,不过是人家很小很小的一块,大概属于它消费产品部门里面的一种OME产品吧。Zeiss最大的集团部门是半导体制造技术,,第二大集团是医疗仪器,消费产品部门是最小的集团,总营收只有半导体制造技术部门的一半多一点,手机镜头这块我没查到占多大比例,但我可以有把握地说,不会超过Zeiss总营收1~2%。
t
ttxshang8
19 楼
只要还要过日子,任何高端技术终将被稀释,沦为普通技术。美国台湾日本这些地区都在拼命想捂住高端技术,终将是徒劳的。除非发生世界大战,彻底真服对手,别无他发。
l
lanjian45
20 楼
看了之后懂了一个道理,只有中国才能拯救全人类,只有习主席才能领导全人类,三胖可以做备胎。
糖桔喝得
21 楼
主要是日本的企业文化所至,日本企业的论资排辈是出了名的,这导致日本企业内一些有理想,有能力,有冲劲,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年轻人出不了头因为年轻人资历不够。而掌握企业决策权的都是老人,这些人基本是在日本最为辉煌的60-80年代入职,他们的思想往往还停留在那个时代,老一辈企业家的烙印很重。这直接导致日本的一批老牌电子企业在网络,计算机产业化中因思维陈旧而被重创。只有汽车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但汽车新能源兴起后日本再次因为自己的保守而陷入窘迫。现在看来日本的那种老派的企业管理不作改革的话日本可能会输掉将来。
千奇百怪党
22 楼
小众品牌,要价不高。
L
LLC
23 楼
胡说八道,手机、无人机相机能和单反比较吗?吹牛逼吹成大象逼了
s
sovelo
24 楼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相机市场不可能一直高涨, 一定会是升降趋势。日本为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了优秀的照相设备,造就了多少优秀的摄影师,只要你眼睛不瞎,满大街你见过几个用莱卡哈苏蔡司的?那些如神般的产品卖的就是情怀,对于不差钱又想装B的人,刚好受用。日本照相机领域现在正回归正常理性,对于研发是极其艰难的,因为先在已经触到了民用光学的天花板,在其他科技不能同时跟进的情况下,很难有革命性提升,比如存储格式及存储卡等,但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甘没落的民族,和犹太人一样,它的民族性决定了它厚积薄发待后生的无穷发展。 [1评]
b
blumemayer
25 楼
: 你一流的广角和长焦至今没让你成为极少英雄的那类人, 作为一般人,有一流的广角和长焦有何用?是懦夫,有一流的广角和长焦,依然是懦夫!反观英雄,没有一个英雄是广角长焦不离手的。
留留66
26 楼
日本相机是不错,但是这么吹捧日本人太tmd恶心下贱了。
测试有效
27 楼
单反的性能秒杀手机 然而自从手机进入到拼照相性能的时代以后我出门再没带过一次单反
留留66
28 楼
玩单反饿死全家,卖的这么贵还想一直盈利,不可能的。只要把价格降一半肯定再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