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中国力求以恢复经济重振国际影响力。但外界注意到,北京一系列的外交和内政举措却引发各国警觉。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奉行的国家战略堪称“安全压倒一切”,这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外交形象的提升和经济复苏
路透社日前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日益关注自身国家安全并加剧与美国的竞争,这有可能损害中国放松疫情管控后与世界重新接触的努力,从而转变为与国际社会相孤立的“新时代”。
外界注意到,近几个月来,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看似矛盾的外交和商业举措,包括试图调停俄乌战争,却高调亲近俄罗斯;邀请多国政要到访北京,却升级台海紧张局势;拉拢外资,却扩大《反间谍法》的适用范围,同时强化信息审查等。
报道援引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Alfred Wu)指出:“中国的严峻现实是……现在安全压倒一切,从经济到外交。”他认为,北京当局对安全的压倒性关注正在损害其外交关系及振兴经济的计划,即使中国试图在俄乌战争中扮演调停角色以巩固其地缘政治地位。他说:“尽管中国口口声声要对外开放,但它已经逐渐关闭了。”
2023年3月21日,普京和习近平在莫斯科结束俄中会谈。(路透社)
旅美中国政治学者王军涛告诉本台,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他的所有举措都在背逆世界潮流,如果不坚持“安全压倒一切”,甚至以牺牲外交和经济作为代价,习近平的统治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当习近平一定要保护他的独裁时,就要把安全压倒正常交往规则。如果允许这种正常交往,确实难以维持他的独裁,他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由于(中国)没有健全的法治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就使得安全部门滥用自己的权力做一些事情。”
王军涛还指出,虽然世界各国都有自身的国家安全战略,但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泛化“安全”概念,将正常交往行为定性为威胁国家安全,并且滥用执法权。
去年中共二十大上,成功获得了国家主席“三连任”的习近平公开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立法机构扩大反间谍法的适用范围,外界对于中国政治格局和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也在逐渐衰退。分析人士告诉路透社,中国调停俄乌战争的外交努力是出于与美国竞争的目的。英国智库地缘战略委员会研究员查尔斯·帕顿(Charles Patton)更直白地指出:“北京不在乎它的调解是否奏效……,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负面描述美国的机会。”
美国克拉克大学政治学者迈克尔·巴特勒(Michael Butler)也认为,中国试图通过乌克兰问题试探美国协防台湾的决心:“习近平特别关注的是衡量美国是否将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决心捍卫乌克兰的主权免受俄罗斯侵略。同时,公开将中国自身定位成清醒的理性声音,而将美国定位为爱管闲事的侵略者。”
美国圣汤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则分析说,从中国选择拒绝站在主流立场共同谴责俄罗斯开始,其外交地位就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中国说要去调停俄乌战争,对于西欧国家来讲,他们其实是在冷眼旁观,他们也不会觉得中国真的在做这件事情。”
2023年5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纸模型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一家礼品店外展出。(路透社)
叶耀元分析说,中国的外交行动其实是剑指与美国的大国竞争,但由于两国经贸联系密切,短期内无法做到完全脱钩,而美国也确实正在为去除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而采取行动:“(经贸脱钩)这还需要漫长时间,是一个慢慢前进的形态。只要不演变成热战的话,未来十年,我们看到比较大的可能性是美中之间趋近1950年的冷战局势。”
叶耀元还指出,中共之所以能维持在中国几十年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获得了中产及以上阶级的支持。一旦“安全压倒一切”的战略打击到中国经济复苏,那么原有支持中共的群体心态就会迅速发生转变,从而危及其内政稳定。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近期借助推动经济复苏拉拢欧洲国家的举动,也是北京升级对美竞争的努力之一。但是效果如何呢?习近平上月在北京高调接见法国总统马克龙,表面似乎风平浪静,然而随后的大规模环台军演却招致欧盟各国纷纷表态,呼吁一致采取对华强硬立场。
疫情过后,中国力求以恢复经济重振国际影响力。但外界注意到,北京一系列的外交和内政举措却引发各国警觉。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奉行的国家战略堪称“安全压倒一切”,这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外交形象的提升和经济复苏
路透社日前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日益关注自身国家安全并加剧与美国的竞争,这有可能损害中国放松疫情管控后与世界重新接触的努力,从而转变为与国际社会相孤立的“新时代”。
外界注意到,近几个月来,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看似矛盾的外交和商业举措,包括试图调停俄乌战争,却高调亲近俄罗斯;邀请多国政要到访北京,却升级台海紧张局势;拉拢外资,却扩大《反间谍法》的适用范围,同时强化信息审查等。
报道援引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Alfred Wu)指出:“中国的严峻现实是……现在安全压倒一切,从经济到外交。”他认为,北京当局对安全的压倒性关注正在损害其外交关系及振兴经济的计划,即使中国试图在俄乌战争中扮演调停角色以巩固其地缘政治地位。他说:“尽管中国口口声声要对外开放,但它已经逐渐关闭了。”
2023年3月21日,普京和习近平在莫斯科结束俄中会谈。(路透社)
旅美中国政治学者王军涛告诉本台,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他的所有举措都在背逆世界潮流,如果不坚持“安全压倒一切”,甚至以牺牲外交和经济作为代价,习近平的统治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当习近平一定要保护他的独裁时,就要把安全压倒正常交往规则。如果允许这种正常交往,确实难以维持他的独裁,他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由于(中国)没有健全的法治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就使得安全部门滥用自己的权力做一些事情。”
王军涛还指出,虽然世界各国都有自身的国家安全战略,但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泛化“安全”概念,将正常交往行为定性为威胁国家安全,并且滥用执法权。
去年中共二十大上,成功获得了国家主席“三连任”的习近平公开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立法机构扩大反间谍法的适用范围,外界对于中国政治格局和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也在逐渐衰退。分析人士告诉路透社,中国调停俄乌战争的外交努力是出于与美国竞争的目的。英国智库地缘战略委员会研究员查尔斯·帕顿(Charles Patton)更直白地指出:“北京不在乎它的调解是否奏效……,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负面描述美国的机会。”
美国克拉克大学政治学者迈克尔·巴特勒(Michael Butler)也认为,中国试图通过乌克兰问题试探美国协防台湾的决心:“习近平特别关注的是衡量美国是否将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决心捍卫乌克兰的主权免受俄罗斯侵略。同时,公开将中国自身定位成清醒的理性声音,而将美国定位为爱管闲事的侵略者。”
美国圣汤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则分析说,从中国选择拒绝站在主流立场共同谴责俄罗斯开始,其外交地位就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中国说要去调停俄乌战争,对于西欧国家来讲,他们其实是在冷眼旁观,他们也不会觉得中国真的在做这件事情。”
2023年5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纸模型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一家礼品店外展出。(路透社)
叶耀元分析说,中国的外交行动其实是剑指与美国的大国竞争,但由于两国经贸联系密切,短期内无法做到完全脱钩,而美国也确实正在为去除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而采取行动:“(经贸脱钩)这还需要漫长时间,是一个慢慢前进的形态。只要不演变成热战的话,未来十年,我们看到比较大的可能性是美中之间趋近1950年的冷战局势。”
叶耀元还指出,中共之所以能维持在中国几十年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获得了中产及以上阶级的支持。一旦“安全压倒一切”的战略打击到中国经济复苏,那么原有支持中共的群体心态就会迅速发生转变,从而危及其内政稳定。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近期借助推动经济复苏拉拢欧洲国家的举动,也是北京升级对美竞争的努力之一。但是效果如何呢?习近平上月在北京高调接见法国总统马克龙,表面似乎风平浪静,然而随后的大规模环台军演却招致欧盟各国纷纷表态,呼吁一致采取对华强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