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片子我都看过,美丽人生是把观众当傻子。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老一辈相声演员讽刺新相声,说他们就是挠人嘎吱窝的办法让人发笑。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救赎在其平淡的叙述方式,处处显出人性的光辉。这种电影,我都不敢再看了。因为总觉得自己应该静下心来,但总没有静下来的机会。所以,光盘在那里蒙灰却再也没有机会去看。
那些台词却没法忘记.。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And when they fly away, the part of you that knows it was a sin to lock them up does rejoice. Still, the place you live in is that much more drab and empty that they're gone.
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没有比看电影追剧更舒心的消遣方式了。
BBC文化频道曾邀请全球177位影评人投票,选出了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大卫·林奇2001年的超现实名作《穆赫兰道》名列榜首,王家卫《花样年华》位列第二。
豆瓣电影也曾公布过Top250榜单,其中耳熟能详的《肖申克的救赎》、《霸王别姬》分别位列前二。
两大榜单内容丰富、涉及范围之广,我从榜单中选取了10部个人比较喜欢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值得一看。
BBC榜单(选其五)
《穆赫兰道》
Mulholland Drive (2001)
导演:大卫·林奇
一个弗洛伊德式的恶梦。
一名叫做丽塔的女人,在经历了一场在蜿蜒的穆赫兰道上并令其失忆的车祸后。
她和一个立志要做好莱坞演员的女孩贝蒂,围绕着洛杉矶寻找线索和答案。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扭曲的超乎梦想与现实的冒险故事。
大卫·林奇的这部电影,华美之极又痛苦之极。
神秘诡谲又莫名熟悉。
无论你套以何种解释,那些画面都能超越南加州,反观现实,并驻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钻进我们的睡梦之中、恐惧深处,潜入我们无法名状的性情和肉欲中。
爱使人变的扭曲而疯狂,几乎与现实颠倒。
那些不曾实现的爱恋在梦境中达到高潮,那是心底最深处的隐蔽与渴望。
《穆赫兰道》里看似松散的事件,就像一个迷宫,引向一个让人猜不透的世界…...
《一一》
(2000)
导演:杨德昌
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
影片描绘了三代人不同的生活阶段。
很多人都说从杨德昌的《一一》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生。
的确,将人性摸得透彻的杨德昌,大时代之下的每一个卑微的个体漩涡都被他吃干抹净。
NJ是个很有原则的生意人,同妻子敏敏、女儿婷婷、儿子洋洋以及外婆住在台北某所普通公寓里。
小舅子的一场麻烦婚礼过后,因为外婆突然中风昏迷,他迎来更加混乱的日子。
敏敏公司、家里两头跑,时常感觉自己要被耗空;
婷婷一直为外婆的中风内疚,恋爱谈到中途发现自己不过是替代品;
NJ更是麻烦重重,公司面临破产,他又不愿放下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自尊。
一家人里,似乎只有洋洋没有烦恼,他平静地用照相机拍着各种人的背面,帮他们长出另一双眼睛。
然而,洋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更深的悲凉……
整部影片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
不论观者与电影中的人事隔着怎样的年代与文化差异,它那极安静的、对于生命、家庭与死亡的映射都是那样美而有感染力。
血色将至
There Will Be Blood (2007)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几乎无声的开场,使得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这部《血色将至》像是锻造出来的,而不是拍出来的。
电影根据小说《石油》改编,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美国西海岸的油田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个钻探者丹尼尔·普莱恩维尤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从此成为巨富的故事。
2019年9月,该片被英国《卫报》评选为“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1名。
丹尼尔·普莱恩惟尤咕哝着、吐着唾沫星子,在炎热的西部地下开采。
他找到了银矿,拖着自己半残的身体确认所得,竟意外发现了石油。
接下来的电影蔓延伸展,半带疯狂地见证着最具美国特色的贪欲、工业、虚伪和喧嚣。
可以完全不带声音地看下去,且丝毫不影响理解。
这是以人物传记的载体,刻画社会范围的贪欲。
道出聚敛财富的真正动机:我要赚到足够的钱,好远离每一个人。
老无所依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导演: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如果你读过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老无所依》,都会对书中那个反派有一个鲜明印象。
书中的冷血杀手安东·齐格已经深深烙进我们的意识中。
那并不是科恩兄弟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主演哈维尔·巴登的形象。
然而,巴登的演绎太有力度。
他用随意不经心的暴力表达华丽丽地将我们制服,把观众脑海中先前的印象一抹而光。
该片是派拉蒙出品的一部时装西部电影,描述了在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为邪恶入侵了平静城镇,导致一场猫捉老鼠的五人追逐的故事。
整部电影的节奏带着催眠般的效力。
你看着那些你无法不爱的角色做出一系列灾难性的决定,把自己送进杀手齐格的世界……
而那是一个用血腥浸染的世界,一切结果都已预知。
醉乡民谣
Inside Llewyn Davis (2013)
导演: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他独自一人漫不经心地弹着民谣吉他。
发丝凌乱,挣扎着告诉世界自己的才华。
但无人驻足,无人在意。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的美国格林威治村,描画了一个没人关爱的失败者辛酸落魄又旋律悠扬的生活。
主角戴维斯在搭档离去后,背着吉他孑然一身地独唱。
生活困顿的他,无家可归亦没有固定的工作,每晚得靠朋友们的救济才得以寻得安身之处。
可是,尽管陷入了窘境,但固执的戴维斯却不愿意为了顺应大众的喜好而做出无奈的改变……
在他阴郁的独行路上,他会发现还有人跟他一样挣扎着触摸光明。
还有很多人仅是卑微地生存着,一切都以典型的科恩兄弟式的方式展现出来。
豆瓣榜单(选其五)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导演:乔纳森·戴米
《沉默的羔羊》不仅是一部惊悚片,更是一部艺术片。
这是第一部以惊悚片作为类型闯进奥斯卡殿堂的影片。
并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满贯的经典之作。
讲述了实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
克拉丽斯在汉尼拔的提示下,一步步向凶手逼近的故事……
面对阴险、深邃、睿智的眼神,或是善良、疑惑、稚嫩的眼神,
看到了一丝迷茫与矛盾,对人性理解上的茫然,对自己内心世界与离经叛道的行为的矛盾辩解。
他们对自身性格的了解都是那么的缥缈,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通点。
这是一部争议颇多的影片。
但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不会被人们的口舌之争而磨灭。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1999)
导演: 大卫·芬奇
痛,或许才是我们感受活着的唯一方式。
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有个宣泄口,当你无法找到恰当合适的宣泄口的时候,那你的人生一定很苦。
该片讲述了生活苦闷的泰勒,为了找寻刺激与好友杰克组成“搏击俱乐部”。
在那里他们可以把一切不快的情绪宣泄,借着自由搏击获得片刻快感。
《搏击俱乐部》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大卫·芬奇的天马行空的想法。
另一方面,也在于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的精彩演绎。
而这部影片实际也在讲我们所有人。
“本我、自我、超我”是我们每个人的人格组成部分,三者的生存主张各不相同,相处相斗、此消彼长。
或许我们没有上帝,我们只是孤独而自由的个体。
我们不需要什么宜家家具,什么星巴克咖啡。
我们不需要什么虚伪的临终安慰和精神治疗。
我们要的是进化。
我们要的是对疼痛的感知和强人意志。
美丽人生La vita è bella (1997)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即使是悲惨世界,也要勇敢地笑着。
《美丽人生》是一部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
父亲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自己却惨死的故事。
《美丽人生》斩获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三项奖项,一举拿下第51届戛纳电影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的荣誉。
贝尼尼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圭多一家在纳粹集中营中的悲欢离合。
展示了 人们对美丽人生的憧憬和在残酷环境中特有的乐观。
就算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
就算了无希望,死亡近在眼前, 圭多依然深爱着并用生命与智慧保护着他的妻子与儿子。
贝尼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在二战中所有受伤的人们注射了一针止痛剂。
并告诉所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们:
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
香水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
导演: 汤姆·提克威
一个单凭体香就能达到高潮的男人。
出生在最恶臭不堪的地方,却追求最纯粹的美。
让-马普蒂斯特 ·格雷诺耶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
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最充满戏剧性的是,影片主人公格雷诺耶却是一个身上没有气味的人。
无所谓香臭,他也没有道德没有爱,不能论及善恶。
最终,格雷诺耶爱上了青春少女的体香。
为了把这种香味保存下来,格雷诺耶最终走上了杀手的道路……
该片获得第57届德国电影奖杰出故事片,最佳服装设计等六项奖项。
那么,爱情是否也有香味?
格雷诺耶试图拥有世上最奇异圣洁的香水。
当世人在广场狂欢,以达爱与欲的颠峰,他却在最后发现他已失去爱人的能力。
没有爱情,香味消失了。
他仿佛从未存在过。
在行刑台的一幕,当他征服了所有的人时,他想到了自己初入社会时使他情感萌动的卖黄桃的女孩,便流下了眼泪。
他似乎又有了情感,又有了人性。
隐隐约约中,自我矛盾中,他的人性,他的情感,不时地闪烁着。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 (2013)
导演: 让-马克·瓦雷
一个瘾君子,一个吸毒者,同时还是一个艾滋患者,以自己极端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从开始为利,到后来为权利,他逐渐升华为一个斗士,一个为80年代LGBT谋取正义与公平的斗士。
该片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
主要讲述了罗恩·伍德鲁夫被诊断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后,与病魔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斗争的故事。
影片背景设定在80年代的美国达拉斯。
36岁的电工罗恩在一次身体检查中被诊断患有艾滋病。
医生对他说:你还能活30天。
最后罗恩在1992年9月去世,比医生诊断的“只剩30天”多活了2557天。
而且,他不但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还帮助很多患者延长了生命。
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马修·麦康纳凭借着罗恩·伍德鲁夫这一角色击败了《华尔街之狼》中饰演乔丹·贝尔福特的小李子拿下影帝。
而在现实生活中,罗恩的非法组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最终推动了美国药监局关于艾滋病药品的审查机制。
从患者到药贩子,他们对内不放弃生命、消除内部偏见;对外利大于弊的走私药与弊大于利的药监局之间相抗衡,温暖有力。
在生命面前,国家机制与人民的真实利益,究竟孰轻孰重?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无作为和大有作为之间,在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影片找到了一个神奇的平衡点,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