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80年 日本年轻人难以感同身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9日 16点45分 PT
  返回列表
91538 阅读
47 评论
凤凰周刊

◆8月6日,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了原子弹爆炸死难者慰灵仪式与和平祈念仪式。

2025年是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80周年,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两个紧密相连的历史节点,共同铭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并深刻揭示了战争最极端的双重印记:其一是核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所带来的沉痛创伤;其二是殖民压迫与侵略战争在亚洲大地造成的深重苦难。

80年后的今天,战争阴霾并未消散,反而再次面对大国竞争、地区冲突与核威胁升温的现实挑战。这一背景下,纪念原子弹爆炸并非仅是哀悼逝者或追忆历史,更应成为推动全球反核对话的契机。《凤凰周刊》日前走访广岛和长崎,对话亲历过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和站在反核前线的团体,试图还原当年的这场浩劫。

当地时间8月6日,广岛迎来原子弹爆炸以来的第80个纪念日。在广岛市中心的和平纪念公园,除了幸存者及遗属代表、日本政要之外,来自120个国家及地区以及欧盟的代表出席了这场活动,人数达到5.5万,参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致辞中表示:“广岛、长崎所遭受的悲剧绝不能重演。应坚持‘无核三原则’,主导国际社会为实现‘无核世界’而努力,这是作为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我们所肩负的使命。”

仪式上,近一年间去世或被确认死亡的4940人的名字被添入原子弹爆炸死难者名册,并放入慰灵碑的石室中。截至80周年之际,被记录的原子弹爆炸死难者总数达到349246人。

外界同样关注,石破茂是否会发表“战后80年谈话”。他于8月4日公开表态说,“为了避免风化(注:意为逐渐遗忘),不再让战争重演而发出(讯息)是有必要的。”

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逢十”发表历史问题谈话已成惯例,例如战后50年的“村山谈话”、60年的“小泉谈话”和70年的“安倍谈话”。不过,自民党内的保守派一直主张,“安倍谈话”之后不再需要新的谈话。

此前不少人判断,迫于党内压力,石破茂考虑不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或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当天以书面文件形式发表有关历史认识的个人见解。

无论“石破谈话”是否被发布,日本面向国民的和平教育都正在失效。战后出生的日本人对这段历史越来越难感同身受,甚至有了“拥核”的想法。

◆8月5日,民众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反战集会。

年轻人难以感同身受

今年5月中旬,广岛袋町国立小学和平资料馆迎来14名来自横滨的初三学生。他们观看了这所小学80年前经历原子弹爆炸的历史影像。这所小学距离当年原子弹爆炸中心仅有460米,爆炸发生后所有木质校舍全部倒塌焚毁。

“这是我们的修学旅行。”一位女生抱着厚厚的资料向《凤凰周刊》分享道,“早在一年前,我们就开始为这次旅行做准备,看了很多关于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这些都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

不仅袋町国立小学,广岛的本川小学、长崎的山里小学和城山小学等经历过原子弹爆炸的小学校址均被保留下来建成资料馆,成为当地的和平教育基地。

◆2025年5月,14名来自横滨的初三学生参观广岛袋町国立小学和平资料馆。

城山小学位于一座小山上,距离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心约500米。新教学楼的外窗上贴有“和平从城山开始”的标语。新校舍前屹立着一尊“少年和平像”,以此纪念80年前遇难的学生。学校后面的山坡上,保留着战时避难的防空洞。

“包括我们在内,这几所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纪念小学平日都敞开校门,公众可自由出入校园。”城山小学和平祈念馆会长山口政则告诉《凤凰周刊》,“我们也考虑过学生的安全,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每个月,城山小学都会组织一次追忆原子弹爆炸历史的活动。例如,该校的六年级学生会向参观者讲述这段历史,老师们还会在遇难者的石碑前分享这些人的故事。

◆城山小学新教学楼的外窗上贴有“和平从城山开始”的标语。

对于日本当前的和平教育,长崎大学教授铃木达志郎有着不同看法。“现在的和平教育,都在反复诉说‘原子弹爆炸让人们遭遇了多么可怕的经历’。但这些故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难感同身受。”他向《凤凰周刊》分享道。

2023年,广岛电视台和长崎国际电视台联合对两地19所中学进行舆论调查,发现广岛仅有63.5%的学生回答出原子弹爆炸的日期和时间,长崎更是仅有49.5%的学生能回答正确。

更早的2015年,日本放送协会(NHK)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日本全国有近70%的民众不能正确说出广岛和长崎被投下原子弹的日期。即使在广岛和长崎,也分别只有69%和50%的受访者能回答正确。“日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公众愈发冷漠和缺乏理解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和平教育)使命。”《朝日新闻》如此评论。

对此,铃木达志郎谏言道:“老师们应该多讲讲现在乌克兰和中东发生了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如果动用核武器会怎样、朝鲜若使用核武器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核武器落到我的头上又会怎样。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教育可能更有冲击力,也更能感同身受。如果总是听过去的故事,感叹一句‘真惨,真可怜’,那不是真正的和平教育。”

“我出生在原子弹爆炸过的城市,这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实。”53岁的家庭主妇英子(化名)告诉《凤凰周刊》,“但不是所有长崎人都熟知这段历史,也不是所有经历过原子弹爆炸的人都会被认定为被爆者。”

英子的母亲11岁时遭遇了这场浩劫,但从不向自己的孩子分享这段经历。“听说她因为手续繁琐而放弃申请被爆者健康手册。我们在家很少讨论这段历史,我也不会感兴趣。”英子坦言。

来自广岛的熊田哲治提到:“我的奶奶、姥姥、姑姑都亲历了核爆。小时候,只有在每年的新年和盂兰盆节(日本祭祀祖先的节日),家人团聚的时候,我才会听到她们谈起原子弹爆炸的事。”

广岛县原子弹受害者团体协会理事长佐久间邦彦告诉《凤凰周刊》,“只有那些说出‘原子弹爆炸绝不应重演’的人才会被视为被爆者,广岛人一般不会向别人主动聊起这个话题。”对很多人来说,8月6日是他们亲人的忌日。这一天,大家往往沉浸在为遇难者祈福的气氛中。

◆2025年1月1日,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在长崎和平公园举行集会,呼吁废除核武器。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教授王升远指出,关于原子弹爆炸存在两种不同形态的记忆:一种是作为和平主义宣传或日本受害论证言的记忆,它存在于核爆纪念馆或政客的言论中;另一种则是被有机传承的日常记忆,它存在于日记、回忆录等文本之中。两者有着不同的受众与功能。

“被爆者所受到的创伤是一生的创伤,战后讲述这段经历就意味着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二次创伤。他们不愿重提核爆经历,更多是基于家庭伦理或社会学意义上的自我保护与社会融入的考量。”王升远向《凤凰周刊》分析说。

如今,日本二战后出生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5%以上,如何传承战争记忆成为一大难题。熊田哲治无奈表示,“日本高中和大学的入学考试都不涉及原子弹爆炸这段历史。或许这是因为政府想要试图掩盖当年的侵略历史。”

每年的8月堪称日本人的“追忆之月”,媒体会在这段时期密集集中推出有关原子弹爆炸和战争相关的专题报道及纪录片。

“公众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报纸、电视等媒体所提供的片面叙述的影响。”日本媒体研究者米仓律认为,以“受害者”身份传承战争记忆的叙事方式在电视中占到压倒性的多数。“这种语境下,日本的侵略行为、暴行、殖民统治等‘加害’历史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军国主义‘受害者’形象的突出展现。”

始终如一的日本政府

随着时间流逝,能讲述自己故事的人不多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2024年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85.6岁。截至2025年3月底,因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而受害的幸存者人数为99130人,首次降至10万人以下。

2024年,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议会”(下称“被团协”)。该团体成立于1956年8月,是日本唯一的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全国性组织,除了寻求国家赔偿,也致力于国际核裁军运动。

同年12月10日,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代表委员田中熙巳、箕牧智之、田中重光登台领取了奖章和奖状。发言中,92岁的田中熙巳两次提到“国家赔偿”。他直言:“我想让你们知道的事实是,日本政府从未对原子弹爆炸中去世的死难者做出任何赔偿。”

颁奖礼后,田中熙巳向媒体解释道,“国家发动了战争,就要为国民因战争遭受的伤害承担责任。这不仅是日本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

◆2024年12月10日,挪威奥斯陆,田中熙巳(左二)、田中重光(右二)、箕牧智之(右一)登台领取诺贝尔和平奖。

在一本名为“被爆者健康手账”的紫色册子上,记载了佐久间邦彦自1968年以来的体检记录。其中被爆场所一栏写着“距离爆炸中心3公里”。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压、尿检、胸片X射线等。这是被爆者能获得的为数不多的社会福利。

不过,作为二代的熊田哲治至今未得到类似的手册。“当我听说韩国为原子弹爆炸受害者二代提供健康检查时,感到非常吃惊。”他说,“与其说(对后代的)不平等,不如说是日本政府并不想承担对受害者后代的责任。”

广岛市立大学广岛和平研究所教授佐藤史郎向《凤凰周刊》评论称,被团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引发有关日本政府是否要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的讨论。“即使不签署,日本政府是否可以作为观察员参与其中?”

此外,这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所谓“战争被害容忍论”。该论调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状态,所有公民必须平等承担所遭受的伤害,国家没有义务提供赔偿。”

铃木达志郎认为,为了让政府认识到“本就不该发动战争”,需要树立一个先例,那就是让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这是被爆者们要求国家赔偿的根本原因。从更宏大的意义上说,这是为了彻底抑制战争、不让战争再次发生。”

领奖归来后,田中重光等人于2025年1月8日前往首相官邸,与首相石破茂进行了一场30分钟的会面。“我向石破首相提出,要将国家指定区域外同样遭遇原子弹爆炸的民众认定为被爆者。其他代表提出了寻求国家补偿并敦促日本加入《禁止核武器条约》的建议。但他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我们的诉求。”田中重光向《凤凰周刊》回忆道。

对于这场不公开的会面,田中重光感到失望:“整场会面只放了几把椅子,没有桌子甚至没有一杯水。这在会客礼仪上是很失礼的。说明政府的立场与我们的想法存在很大差异。”

历任日本首相都会在每年8月6日和9日到访广岛和长崎,程序式地参加纪念活动、会见被爆者代表。但80年间,日本政府对于“核”的态度始终如一。

安倍晋三就任首相期间,田中重光多次向其提出建议:“请您务必参观长崎原子弹爆炸资料馆。”但安倍从未这么做。2020年,安倍因在广岛和长崎的纪念仪式上发表相似致辞而引发争议。两篇演讲稿除了地名不同外,段落数、文章结构和表达基本一模一样。

◆2015年8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参加纪念活动。

2022年,田中重光向广岛出身的时任首相岸田文雄提出希望日本政府批准《禁止核武器条约》并参加该会议。岸田口头表示“会考虑”,但毫无行动。

石破茂会见被团协代表不久后,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今年2月宣布,日本政府决定不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禁止核武器条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日本政府认为,美日同盟框架下的“核扩展威慑”仍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而《禁止核武器条约》在本质上与这一政策相悖。日本若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可能会对外释放错误信号,损害自身安全利益。

炮制战后重建的故事

原子弹爆炸事件过去不到七年,日本政府开始萌生“拥核”的想法。1952年4月,时任首相吉田茂下令组建“科学技术厅”,任务之一是“从事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器研究、核动力研究和航空飞行器研究”。

1955年10月,日本参众两院组建了原子能共同委员会,积极推进核能开发。同年12月,日本国会通过“原子能三法”,在其中的《原子能基本法》中提出所谓“核能和平利用三原则”:原子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以和平为目的;在民主运营下自主研究;其成果公开,以利于不断推进国际合作。

次年5月27日,广岛举办了一场名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博览会。该博览会由当时的美国驻日大使馆文化局和《读卖新闻》共同举办。日本中央大学兼职讲师奥田谦造形容,“‘以毒攻毒’这个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况。核能作为‘未来能源’被寄予厚望。政界人士担心,如果不引进核能,日本将成为不发达国家。”

◆1956年5月27日,广岛举办了一场名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博览会。

1967年12月,时任首相佐藤荣作提出了旨在“不拥有、不制造和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但仍与美国尼克松政府签署了一份“核密约”,日方同意美方在归还冲绳行政权后仍有权向当地运送核武器。

进入1970年代,日本成功引进国外核电技术,在浓缩铀、核燃料再处理和铀矿开发上加快了自主步伐。日本《朝日新闻》在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披露,日本储存着相当于制造1250枚核弹的10吨钚,继美俄英法之后,位列世界第五位。可以说,日本通过发展核电,保障了其制造核武器的潜在能力。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当时担任防卫大臣的石破茂公开表示:“我不认为日本需要拥有核武器,但我们必须维持商用核电站的运转,因为这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制造核弹头成为可能。”

著有《被爆者为何不再等待:核/核能战后史》一书的奥田博子总结道:日本政府自诩“全球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炮制了一个有关“和平与繁荣”的战后重建故事,将和平主义与经济增长视为并存的事务。“战后,在冷战的意识形态冲突中,日本同时享受着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和平’和依赖美国核(能源)产业的‘(经济)繁荣’。”

核事故发生后,由于日本在核电管理方面频频爆出丑闻,民间反核运动一度高涨。为了平息舆论压力,时任首相菅直人宣布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此后两年间,日本各地相继“弃核”,这一政策均由当时执政的民主党推进。然而,随着自民党卷土重来,日本开始重启核电站,朝野要求发展核武器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

2012年安倍晋三上台后,不断以应对朝鲜核危机为借口,多次表示要发展核武器。2014年,自民党提交的修订安保战略建议书中,讨论了“核威慑”和“反击能力”的概念,鼓吹使用“反击能力”取代“专属防卫”。2022年俄乌战事爆发,日本政界进一步推动“核共享”政策,允许美国向日本提供核武器,以增强日本的核威慑能力。

“不仅核政策,日本的安保政策亦在安倍执政时期发生了巨大改变。”铃木达志郎说,“尤当新的安保法案通过后,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如果美国发动战争,日本也能参与其中。为了应对可能落下的朝鲜导弹,日本各地也开始演习。可以说,日本早就开始强化自身的军事力量。”

日本防卫预算连年大幅增长,2025财年,日本防卫预算达到8.7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9.4%,创下历史新高。未来的防卫重点放在提升所谓“反击能力”方面——日本将重点发展无人武器和人工智能,以弥补因人口数量下降造成的军队人数的减少。

今年2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重大能源政策转向,表示将在未来大幅提高对核能的依赖,以满足如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高能耗行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新计划提出将“最大限度利用核能”,并删除了此前“减少对核能依赖”的表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向《凤凰周刊》指出,自民党政权重启核电站并非单纯出于发电需求,而是为了确保核技术研发不落后。“虽然日本受宪法限制不能制造核武器,但通过国际合作(如与以色列、印度、土耳其共同开展核研究),保持核技术研发能力。在‘和平利用’名义下的核能发展,实际上兼具民用与军事应用的双重属性。”

迎来核军备竞赛时代

在广岛和平公园标志性建筑原子弹爆炸圆顶屋,79岁的三登浩成作为志愿者,用英语向外国游客讲述“原子弹爆炸的真相”。爆炸发生时,他的母亲怀孕仅四个月。

他一边向外国游客展示照片,一边气愤地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2016年访问广岛时,携带黑色‘核按钮手提箱’。他访问广岛两年后,美国通过了新的战略草案,赞成制造小型、低当量的新一代核武器。”

作为“外交工具”的广岛,曾助力多位日本首相缔造外交上的巅峰时刻。

最富有代表性的是2016年奥巴马的广岛之行。当年5月,七国集团(G7)峰会在日本举行。奥巴马在安倍晋三的陪同下访问广岛,成为首位访问被原子弹轰炸城市的在任美国总统。同年4月,日本政府在广岛召开G7外长会。这是作为拥核国的美国、英国和法国外长首次到访该地。

◆2016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广岛。

岸田文雄就任首相后,将2023年5月的G7峰会定在老家广岛召开。当时,G7领导人一同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列队献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到访广岛。佐久间邦彦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他无法接受泽连斯基到访广岛。

2024年,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新加了乌克兰语导览。资料馆旁还建起一座G7资料馆,岸田和其他领导人围坐的木质圆桌被搬入展厅。该展馆馆员告诉《凤凰周刊》:“G7资料馆建于2024年,将开放至2030年G7峰会再次在日本召开之时。”

日媒认为,2023年G7广岛峰会于俄乌战争时期召开,广岛被用来服务于日本政府的外交目的,岸田由此确定了自己在西方阵营领导人中的地位,符合日本在分裂的国际政治格局下的政治立场。

◆G7资料馆内,2023年领导人们围坐的木质圆桌被搬入展厅。

同年8月6日,在原子弹爆炸78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岸田夸赞自己在G7广岛峰会取得的外交成果,并强调“通过发布G7广岛愿景,增强了国际社会推进核裁军的趋势”。

值得玩味的是,2024年,广岛市长松井一实没有邀请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勒斯坦等国的驻日大使出席8月6日的纪念活动。与之相对,长崎市长铃木史朗未邀请以色列大使,而是邀巴勒斯坦大使参加了8月9日的和平祈愿仪式。

松井一实曾担任厚生劳动省官僚,后被岸田说服出任广岛市长。日媒分析称,“除了彻底遵循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他别无选择。”

今年8月6日的纪念活动中,松井一实指出,面对俄乌战争和中东局势的混乱,全球增强军备的趋势正在加速。他表示,部分执政者认为为了保护国家必须拥有核武器,呼吁应尽快启动“以对话建立互信关系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体制”的讨论。他要求日本政府满足包括被团协在内的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愿望,成为《禁止核武器条约》缔约国。

今年恰逢原子弹爆炸80年,全球核威胁也在升级。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美军轰炸伊朗核设施的举动与80年前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相提并论,称从终结战争的角度来说,“两者本质相同”。松井一实对此评价称,“这是不了解核爆实情的发言”,并希望邀请特朗普造访广岛以纠正看法。

“随着核军备竞赛加速,伴随而来的风险不断加剧。一些国家间的关系表面看似稳定,实则可能变成一种恐怖的平衡状态,随时可能崩溃。”铃木达志郎警告说,“日本常说为了战略稳定要强化核威慑力,但我认为,更需要的是积极推进旨在缓和紧张关系的外交政策。”

王新生总结道,由于战前出生者不断离世,有关原子弹爆炸的历史记忆正逐渐淡去。“当今世界,暴力与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依然存在。与其继续争论当年原子弹投放的正当性,不如将目光投向未来。如何确保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

a
anywho
1 楼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羅生门名著𥚃所描述的日本人:表裡不一、冷漠無情、撒謊成性、狡猾險惡。世界名人评价日本人:美国前總統罗斯福:日本是我见过的历史上最卑鄙无耻的变态国家之一。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日本是一个险恶无情,狡猾残忍和勢利的国家,其疯狂的嗜血程度与欧洲中世纪吸血鬼德库拉相似。法国名哲学家孟德斯鸠:日本人是一个血淋淋的变态民族,固执任性,自我无知,盲目服从上级,野蛮和嗜血,充满了杀戮和自杀的混乱。麥克阿瑟說:日本這個民族、你越是打敗他、他越為你奉獻一切。李鴻章說:日本、此國不除、日後必有大患。丘吉爾說:日本人背信棄儀、極度變態讓人噁心。基辛格說過:沒人能夠看懂日本人的野心、一個邪惡的民族。
a
anywho
2 楼
日本的教科書裡、把侵略屠殺掠奪中國說成「進入中國幫中國人抵抗白人入侵」。喪盡天良厚顏無恥到禽獸不如的地步!更菲夷所思的是倭政客和媒體居然對受害國從上到下散布仇中言論、最狂妄的女右翼高市早苗、說:回忆日本帝国时期烧杀抢掠周边国家给日本带来的财富与荣光。她主张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把自卫队改为正常国家般的国防军。数次参拜靖国神社,她的狂妄自大居然贏得多數日本人的喜爱,她鼓吹說:日本必须迎战中国,我知道日本人对中国都很愤怒,早就受够了⋯等等, 噴反了吧!二戰時期日本人是全民參與的、絕對不是所謂的少數。今天的日本人的反中更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日本人有在反省嗎?
a
anywho
3 楼
看看日本的仇恨教育!日本长崎电视台7月15日2025年报道,防卫省向日本全国各地的小学分發儿童版防卫白皮书、书中内容被指将中俄朝鮮等国视为假想敌、不考虑儿童的成长阶段单方面将日本政府的立场施加给儿童。入侵满洲地区之前就是发了类似教材,不能只看到日本人文明有礼貌的外衣、其政府骨子里就是军国主义,一有机会就会再次侵华。类似教育,就像日本侵华前对其学生进行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反华,減低将来侵略时的不适(与以色列的教育类似,看看今日以色列人的行为),在此教育下将来侵华战爭时期也不能遵从良心做事,他们都会再次侵华、政府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日本政府阴险狡诈、侵略世界各国竟然倒打一耙、这和禽兽有何不同?!
a
anywho
4 楼
有素質的日本人可以否定歪曲漂白美化自己的滔天罪行?有素質的日本人可以喪盡天良在受害者的傷口上再次撒鹽污蔑曾受苦難的慰安婦是為了錢?有素質的日本人禽獸不如的在中國最貧窮弱疾的時候對中國發動兩次侵略殘殺3500~4000萬中國平民、(可以去聯合國的data,中國、倫敦、紐約等各國圖書館查)燒殺擄掠、制造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731活人生化實驗⋯等殘案?有素質的日本人媒體上下撒謊欺騙掩蓋真相、把自己包裝成戰爭受害者?有素質的日本人是戰爭的加害者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居然乾涉受害國內政、胡扯台灣有事論?德國敢這樣對以色列嗎⋯⋯?
a
anywho
5 楼
看看倭戰犯、明目張膽歪曲篡改、漂白美化歷史、每年還臭不要臉地只紀念廣島長崎、甚至裝逼哭在奧巴馬的懷抱、只字未提二戰對中國乃至亞洲5千萬無辜受害者的傷害。(包括中國4千多萬)。這不是人做的事!人渣不如! 更離譜的是厚顏無恥的日本记者逼问美國老兵是否有悔意之时,曾经参与投放核弹的蒂貝茨說過:很多日本人認為我在廣𡷊扔下一顆原子彈會內疚、生活在良心的譴責中、事實上、我為什麼要內疚?我親眼看過南京大屠殺的記錄片、記錄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兒從中國婦女的肚子里挑出來的暴行、並不比我扔下原子彈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強調他們挨了原子彈轟炸、卻沒有想過為什麼挨原子彈。 另一位美國士兵杰瑞·叶林却回怼到:“毁灭日本,是我的人生目标。”在他看来,当初投放原子弹绝对是无比正确的一个选择。 如果不是日本人咎由自取,又何至于此?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在谴责美军投放原子弹的行为的时候,从没有考虑过自己国家的士兵在战争之中的恶劣行径。 杰瑞回忆说道,当初在太平洋战争之中,日本人的表现根本不像是人类所为。在日本人眼中,即便某一场战役胜利了,也依旧会对美军士兵的遗体进行摧残。 只要是身上带有任何值钱的东西,日本人都不会放过,甚至就连黄金镶嵌的牙齿也不能幸免。这样的军队如果不用核弹进行制裁,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明白自己犯下的过错。
a
anywho
6 楼
澳大利亚组织中学生参观纪念馆,看日本人的罪行也是仇恨教育?1942年2月19日,日军对达尔文港发动了毁灭性空袭,造成上千名澳大利亚军民遇难。开战的三个月内有22376名澳洲军人、21649名士兵和护士、354名海军、373名空军成为战俘 。日本人犯下的反人类罪包括砍头、活埋、挖心的手段屠杀战俘,受害者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1945年2月23日至3月25日。甚至还有日本食人件--期间,驻守父岛的日军杀害了八名美国海军飞行员战俘,并肢解、烹食了其中五具尸体,用来“鼓舞士气”。1946年1月,日本少佐堀江芳孝在审讯中交代了食人行为,美军这才展开了对失踪飞行员的全面调查。1946年8月5日,战犯审判开庭。 法官们却在《日内瓦公约》找不到如何惩罚食人的条款。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暴行之残忍程度超出人类设定的战争罪行。 25名日军被告,最终立花芳夫等5名主犯被判死刑。宣判时,扒光了他们的衣服,只剩一条兜裆布,以示羞辱。在荷属印尼的坤甸、泗水、巴厘巴板等地,日军疯狂屠杀华人、荷兰人、澳大利亚人和盟军战俘。日本潜艇击沉荷兰商船后,把船员和护士集中潜艇甲板上射杀,剩下的人用绳子绑在甲板上跟着潜艇下潜,以此取乐。 1971年裕仁天皇访问荷兰时,其座车被荷兰人泼粪泼尿,挡风玻璃被砸碎,裕仁种下的友谊之杉被荷兰人砍倒,根部洒上浓盐酸。荷兰人这么恨日本人,还有慰安妇的问题。荷兰人统计,共有4.2万名荷兰军人被捕,10万名家属被关押在集中营。日本兵每天从集中营女眷中带走50名白人妇女,进行轮奸,甚至带走两名十二岁左右的女孩,每次还要换人。无耻的日本人却说她们是“主动”要当慰安妇的。
a
anywho
7 楼
2017年,NHK就曾经播出一部上下两集,时长为110分钟的《731部队——人体实验是这样展开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根据此前在俄罗斯获取的日本战犯,接受哈巴罗夫斯克法庭审判时的录音资料、相关文件、731部队成员家属采访制作而成。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731部队就不顾国际社会禁令,在部队长石井四郎的命令下,秘密研发细菌武器,并把真人当成“材料”进行人体实验。731部队军医战犯柄泽十三夫,清晰承认自己参加了两次“炭疽杆菌实验”他参加的那两次,有约10个人被带来了实验室,对这些受了伤的人注射了炭疽杆菌,不久他们就死亡了。去年8月,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成员清水英男一行前往位于哈尔滨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731部队旧址指认731部队罪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
无畏
8 楼
他们要感谢美国人!
化外小民
9 楼
你是他家的狗?听到他说的话了?
随意岁月
10 楼
无法体会,送去福岛清理一周的核垃圾
a
anywho
11 楼
糞💩蛆滯狗糧Chamkolo 病夫看看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期间都干了些什么? 首先残酷的武力攻占,仅从1907年至1915年,全台湾就发生了12次著名的反殖民武装暴动。為了镇压抗日斗争,对台湾抗日志士进行疯狂屠杀。1896年,日军在台湾云林受到抗日义军打击后,超过三万台灣人被杀害。 1915年的“西来庵起义”,是20世纪初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暴动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事件。日本殖民者以集中训话为名,将善良的台湾民众诱骗到野外,令其自掘壕沟,然后对他们进行集体屠杀、就沟掩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噍吧年惨案”。 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的期间,毫无人性的残忍杀害了近80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日本殖民当局将台湾的原住民统称为“蕃人”,视其为“野蛮人”,日文叫Chamkolo. 由于原住民居住的山林地带蕴藏着大量日本殖民者需要的宝贵资源,所以日本在占据台湾后不久,即开始制定对这些原住民的征服计划。 从1906年开始,殖民当局先是采取了设置隘勇、地雷、电网等措施对付原住民,继而又于1910年开始动用大批军队、警察,对原住民进行了连续5年的“讨伐”。同时,在台湾建立起暴力警察政治,警察对台湾民众的一切生活领域都有干预的权力。 为了所谓的“同化蕃人”,日本殖民当局将当地的原住民儿童送入“蕃童教育所”,使他们接受奴化教育,雾社起义”是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当局残酷统治和压榨政策的一次大爆发 雾社事件中日军使用毒气弹屠杀抗日民众 图为日本军医堀川当场解剖尸体,检查毒气弹的杀人效能。日军用山炮对着山头乱轰,飞机漫无目的地轰炸,森林燃起了熊熊大火……之后,日军还向起义军施放了糜烂性毒气,使得起义军遭到重大伤亡。由于兵力火力悬殊,起义民众有的进入密林避难,有的仍然坚持奋战到底,有的则在森林里中自缢,宁死不降。此起彼伏的武装抗暴,日本人居然说出了:“干脆把台湾人都杀光,让台湾变成一个无人之岛,全部由日本移民到台湾来。” 洗脑教育、奴化民志 除了杀戮,日本还在精神上对台湾人进行“皇民化”教育。 就是要把你台湾人的中华文化意识要去除掉,就是变成供日本人驱使的奴隶。” 日本殖民者禁止台湾人使用汉语,强迫学习、使用日语。早在1896年,日本殖民当局就在台湾设立了日语教学机构“国语学校”和“国语传习所”。日本殖民者还妄图从更多方面抹去“中国痕迹”。他们强化“皇民教育”,倡导忠于天皇;废除中国纪年改用日本纪年;禁止台湾民众过农历春节、改过日本新年;禁止台湾人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要求检举抗日思想犯;强迫作家、刊物发表“皇民文学”;他们还强制台湾民众加入“皇民组织”,强迫民众穿日式服装,参拜日本神社等。有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台湾民众回忆:“去学校的时候,看到大门口有日本天皇的铜像,大家都要集体在那三鞠躬。 日本占领台湾后,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非常残酷的经济掠夺,以此来增强日本的经济实力,为其进一步侵略扩张服务。 日本殖民者刚刚确立在台湾的统治,便利用台湾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地券、契约作为凭证的情况,对广大台湾同胞赖以生存的耕地进行了持续地掠夺和强占。他们通过林野调查和林地确权,掠夺占有台湾96%的林野土地。 按照“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统治经济模式,日本大量掠夺台湾的稻米,将其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他们还大肆砍伐各类木材作为储备资源运回日本国内,今天我们在阿里山深处看到的“树王”残骸,就是日本殖民主义掠夺台湾资源的罪证。至1945年,日本殖民垄断 资本控制了台湾地区银行存款总额的60%,电力工业的96%,制糖工业的94%,完全控制了台湾的经济命脉。
d
daniexu
12 楼
能被美国核轰炸,是小日本之荣幸,小日本以美国马首是瞻。
a
anywho
13 楼
缺脊站不起來的暴徒𤌴看看倭畜如何侵略香港: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军主力在炮兵、空军、海军的配合下,向香港发起了猛烈进攻。空军首先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香港海面的英军舰船,摧毁了香港英军薄弱的空军力量。日军步兵随即向九龙要塞发起攻击。英军瓦利斯准将指挥的大陆旅疏于防范,九龙要塞被日军轻易攻占,英军被迫转守香港岛。12日,日军向英军发出通牒,要英军投降,遭到拒绝。18日深夜,经过5天的彻底炮击后,日军分别在北角、不莱玛、水牛湾完成了登陆。英军反攻,未能成功。19日,英军西部旅旅长罗松准将战死。24日,日军再次对英军劝降,但仍被拒绝。25日,日军飞机及炮兵集中火力对仓库山峡、湾仔山峡、歌赋山、扯旗山、西高山的英军阵地狂轰滥炸,迫使英军放弃抵抗,无条件向日军投降。 日本鬼子攻入香港城内后,拿着刺枪在城内走来走去,看见值钱的东西,直接抢过来,若是有人敢反抗,鬼子直接一枪杀了那人。一旦遇上漂亮个姑娘,鬼子们更是“当街办事”,丝毫不顾忌他人的目光。 被日军侵占的那几年 ,是整个香港最黑暗的时期。所有香港人都生活在日本鬼子的阴影下,就连红极一时的女明星梅绮也没能逃脱,在她的新婚之夜遭到了鬼子的凌辱。
l
liwuwei
14 楼
所以说因果报应,要像我一样善良,就不会有这事 [1评]
l
liwuwei
15 楼
平时不做坏事,就不会有人惦记着报复你,一路走过来都是顺顺利利。。。 [1评]
l
liwuwei
16 楼
正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我这一路走来,全是朋友,没有敌人。。。。 [1评]
l
liwuwei
17 楼
偶尔被狗咬,被小人重伤,也不计较,过了就算了,反正损失很小,没必要在没意义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B
BTY2684
18 楼
不要感同身受,而是为了大日本的荣光再尝试一次才是真理
X
XYZ1234
19 楼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不能感同身受?这个好办:在适当的地点时间再丢多两粒下去,就能深切的感受到………
b
brucesui
20 楼
不要紧,再来一颗就感同身受了
w
woisexy
21 楼
再来一瓶
b
bombe
22 楼
日本年輕人知道日本為何被炸,所以無法感同身受
憨厚熊
23 楼
啰啰唆唆讲了半天
M
Mnwang
24 楼
一小撮日本政棍有预谋有组织的制造反美事件!忘掉广岛长崎核爆是有利于美日双边关系,对美日人民更是一件大好事!
s
splendor57
25 楼
按此执行 钦此
这是神马情况
26 楼
党国先关系一下自己的事吧!10年浩劫给自己人带来的伤害党国有深刻检讨吗??始作俑者还挂在天安门阴魂不散!!被迫害的家庭得到赔偿了吗??89年“政治风波”被害得到赔偿了吗?党国为自己犯的错道歉了吗??整天靠制造“敌对势力”来转移自身独裁统治带来的社会危害,这就是党国!!
b
bigsloth
27 楼
看完这些评论,再看看毛对日本侵略的评价,这世界真是无言以对。
基地老二
28 楼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大漂亮那时候只有两颗蛋,扔了就没了。小日本不知道大漂亮只有两颗蛋。如果倭寇老帝能坚持下多好啊,可惜了。
出自网络
29 楼
霓虹年年搞愁恨教育,六院哈士奇装丝当没看见。
出自网络
30 楼
霓虹年年搞愁恨教育,六院倭孙哈士奇却开始顾左右而言它了。
c
ccdb99
31 楼
日本民意强烈支持日本拥有原子弹+台湾有事=日本有事
西
西门大大
32 楼
再来一次,那就感同身受了
c
ccdb99
33 楼
日本民意强烈支持日本拥有原子弹+台湾有事=日本有事
t
tiger500
34 楼
不要再炸一次,感受感受?
t
tiger500
35 楼
没错,日本殖民台湾50年期间,奸淫无数湾湾女,留下日杂一大堆。
公野长
36 楼
问一问自己,你是受害者还是中国人民?不要本末倒置
绵羊云
37 楼
看來日本是美國第51州的强有力競爭者,希望這不是你們這些中文舔狗的一廂情願。
雪中悍刀行
38 楼
操控舆论把日本洗白成受害者,美国必受反噬。
b
belake
39 楼
屠杀中国人那几个日本师团所在地,都值得获得一颗中国产的氢弹。。。 熊本,京都,仙台,金泽,名古屋,广岛,东京。。。。
大条度你
40 楼
那就再来两颗,一棵由三胖哥从北面送到,一棵从西边由东大快递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