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润这两大移民国的普通中产 正在反润回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7月6日 13点47分 PT
  返回列表
74671 阅读
43 评论
高净值移民

知乎上面有个提问:那些润到国外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个问题下面,有3000多个回答。

无论是高赞回答,还是底下的评论区,大部分人都是在理性且心平气和地讨论。

我们做身份配置这个业务,这么多年下来接触了上千组客户,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仁者见仁,有去了海外生活得很好的,有拿了海外身份但依然长期在国内生活,也有移民出去后最终选择回国的。

今天分享两个客户的真实案例,希望在规划移民这件事上,能给到大家一些参考。

加拿大,也没有那么好

之前网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叫《我妻之死》,作者是一位在加拿大的华裔移民,文章记录了他妻子在加拿大从生病求医、确诊治疗到不幸去世的整个过程。

这篇文章也让很多人对加拿大这个“福利大国”的医疗体系,打了一个问号。

其实,加拿大全民医疗的背后,牺牲的是大部分人看病的效率。

我们的客户Y女士,就因此深受困扰。

Y女士高考过后,就在父母的安排下,来到加拿大读书,当时加拿大还是非常欢迎留学生的,因此她也在毕业后找到工作并通过雇主担保,拿到了加拿大枫叶卡。

拿枫叶卡的过程自然有很多心酸和苦楚,但是更让她烦心的,是异国生活的麻烦和不便。

来了加拿大后,因为饮食差异,Y女士得了胃病,开始上班后病就更加严重了,于是赶紧预约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医生让她去查幽门螺杆菌、验血、验粪便、吹气。

这都是治疗胃病的常见流程,在国内时,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在同一栋楼里,所有的检查流程走完,只需要花半天时间。

但在加拿大,看病是个漫长的过程。诊断归家庭医生负责,化验归实验室负责,开药又要去往其它地点。国内医院的科室之间,上下楼不过几步距离,在加拿大却需要开车来回辗转。

没拿到化验单和诊断结果,药店又没法开药,时间线一拉长,她的胃病就越拖越严重。

实在疼得难受的时候,Y女士挂过急诊,但因为加拿大没有“线上挂号”系统,临时看病只能在现场排队,排队10几个小时是常态。

小病靠熬,大病看命。用来形容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再合适不过。

虽然已经拿到了加拿大枫叶卡,工作也稳定下来,但她实在没办法适应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国内的家人也一直劝她回国,Y女士最终决定放弃加拿大永居,在2022年回国定居。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回国了

绝大多数移民海外的人,无论体验是好是坏,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W女士也是如此。

W女士是通过留学来的英国,并且来了之后,她就决定:要拿到英国绿卡,让孩子在英国读书。

毕业后虽然没能顺利找到一家愿意提供担保的公司,但她通过和英国籍的大学同学结婚,最终也拿到了英国绿卡。

在英国生活了将近7年的W女士,对英国的评价就是两个字:无聊。

英国本来就不大,不在伦敦等市中心生活的话,其他地方简直就是农村,娱乐活动很少,加上英国人不爱社交,平时想找个人说话都难。

在英国生活久了,W女士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外来移民很难融入本地人的圈子。

人们总以为只有华人爱抱团,其实白人同样喜欢抱团,读书也好,工作也好,W女士大部分时间只能交到华人朋友, “外国人可以聊天,但难以交心,毕竟文化和成长环境太不一样了”。

“如果不是为了下一代,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移民英国的理由。”

W女士现在还在英国生活,她的计划是,将来等孩子出生,会带着孩子两边跑,等孩子长大了,再让孩子自主决定要在哪边生活。“我随时可以放弃英国的绿卡。”

移民与否,围城困境

出国前后的想法差异,像是典型的“围城”困境,走出国门前,人们渴望海外生活的松弛与新鲜,走出国门后,却又留恋国内的熟悉和热闹。

但更多的人正深陷其中,苦于拿不到身份,只能被迫回国,并持续寻找移民的方法。

最典型的,是去美国留学的这部分群体。

中国每年去美国留学的学生以数十万计,但能留下来的,寥寥无几。

4月底,美国移民局发布了2025财年H1B抽签结果,2025H1B总提交数为479,953份,有效注册数为470,342份。

最终中签数为120,603,中签率为25.64%,远低于此前预测的30%。

随着参与抽签的人数年年增多,即使是STEM专业有3年OPT的学生,想要抽中H1b,也是难上加难。

传统的留学转移民的路径是:留学--OPT--H1b--职业类移民EB2,这个流程走完最快也得10年左右。

现在,不仅H1b出问题,EB2也越来越难,排期先不说,Google、amazon等科技巨头,以前能帮留学生解决雇主的问题,现在也都纷纷取消了绿卡的PERM申请。

但留学生们仍在努力,他们移民的目的,只是想让自己可以多一个选择。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劝退大家移民,移民后在海外过得很好的,大有人在,这里贴上一位读者关于移民的看法。

移民与否,其实核心还是要想清楚移民的目的,就像上面的W 女士,拿英国绿卡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那英国生活带来的各种不便利,比如生活单调,比如融入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不管是移民国外长期定居,还是反润回国,又或者是留在国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都是个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键点不是中国好还是海外好,而是你是否有能力说走就走,去自己喜欢的国家生活,然后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就回来。

能来去自由,才是真正赢家。

1 楼
国内要不是喜欢瞎折腾搞得经济衰退 那比西方日子爽多了
A
Ammo3003
2 楼
应该由三体人组织,全球2年内可以自由决定去哪里,要什么国籍。就别润了。
A
Ammo3003
3 楼
国内发财的机会多是真的。 [1评]
4 楼
: 那是以前了
我是键盘侠
5 楼
国内的人就能交心了????典型的这山望着那山高,两边都想占
三分法
6 楼
有能力的人来去自由,给这句点赞。
c
caoGB
7 楼
: 傻逼老狗
o
owl
8 楼
英国这位,孩子想要有中国籍的选项,必须生前放弃永居,或者去中国生
s
slimane
9 楼
現在根本沒外國人去強國,強國現在把萬里投毒的都掛念起來了
w
wahaha_0
10 楼
抖音有一东北女生,专门黑大家麻,说她在大家麻呆了十五年,实在不想呆了,于是回国了。
t
tschus
11 楼
国外是低端人口和中产生活质量差不多,如果你属于无产者,那最好是去美加,能拿白卡就是目标。如果你是中产,就不要去美加,会发现本来村里的闲汉说不定刷两年盘子,比你过的更好了。富豪阶层强烈推荐去美加,有钱你也无法在国内有自己的永久产业,但马云可以在美国买一座山,改名马山,私人产业,外人禁入。无聊还能去太空玩,享受最高级的医护。换个把心脏都不是问题,除非不想活了,才会死。这在中国不可能,有钱人没有地位。在美加,总统要巴结有钱人的。
s
sqlserver
12 楼
药店又没法开药,呵呵
l
lqd
13 楼
免费医疗 你要啥自行车 没钱买商业保险就老实等着
C
Cadia
14 楼
同意,现在除非你是能在国内就办下来工签的像医生护士或者其他技术工,不然别出国,尤其是如果你还是个小领导或者工头啥的
C
Cadia
15 楼
国内你是中产,管你什么金融精英大学教授啥的,你国内靠什么成的中产?国外你啥都没有啥也干不了只能刷盘子扫大街,
16 楼
: 臭傻比你爹都被黑鬼操裂了你还在这逼逼个啥
群X乱舞
17 楼
发财机会多……真发财的有几个? 03年房市低谷的时候敢疯狂加杠杆买房的人肯定是发财了,问问自己那个时候敢这么做吗? 20年做口罩,做无纺布的也发财了,问问自己那个时候插的进手去吗? 心里还有什么读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人就别想在国内那个环境发财~~国内要发财,技能点要点在别的东西上头,不是什么归读书上好大学~~
群X乱舞
18 楼
国内中产有可持续性吗? 35岁裁员? 996你卷的过小年轻? 40岁,45岁你下岗了开滴滴? 德国你工龄20年……除非公司破产,不然没人开得动你……失业保险和福利就更不用比了……就是当个白领小领导也是德国当的安稳的多……
群X乱舞
19 楼
国内的体制就决定了花无百日红……你以为你是运气不好碰上习大大? 其实是习大大就在你的未来等着你,今天碰不到,明天也会碰到。 [1评]
20 楼
: 好吧。。。为什么啊
a
azkaban
21 楼
3楼只是说发财机会多,没说靠读书上学发财。 谈到出不出国定居,很多人没这个机会与能力,谈也是白谈,有机会与能力的也不要显摆,毕竟比起公仆及家属,一般人在国外的生活水平不值一提。 [1评]
群X乱舞
22 楼
公仆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公仆……基层公务员也是一般的日子……你要说有实权厅局级干部,那是没得说,可那又有几个?
d
djtg
23 楼
我不知道里面加拿大故事是什么背景。在安省,你有一个家庭医生看慢性胃病完全没问题,今天预约明天看病,验血验便也很快,买药更加不用说。需要时间长的是要预约专科医生,有些等个10天半月算是快的了。 [2评]
君均臣诚
24 楼
一群混蛋,在中国有特别病房,来外面还要住特别病房吗?一栋医院,80%是特别病房,90%的老百姓挤10%的资源,你奶奶要是那群人,来外早就高兴到屁颠,不会写这种狗屁帖子
君均臣诚
25 楼
还不明白吗?国内蛀虫们,跑外面来,发现外面的老百姓,过得比国内蛀虫惨,所以希望在外面也有蛀虫特权
t
tshingshier
26 楼
自己混不下去,然后说是为了孩子,让后代和自己一样像浮萍一样没有归属感吗?
平和である
27 楼
哈哈哈好笑
a
azkaban
28 楼
: 生活好的公仆和辐射出去的关系网,几千万还是有的吧。
a
azkaban
29 楼
我在加拿大的时候,约过专科检查,好像等了几个月,在美国也要等十天半个月的,但可以挑医生,为了看好点的宁可等。新手医生可能不怎么用等。
l
liwuwei
30 楼
😂,你说的很客气了,还有人骂你。。。。我从去年3月回的老家,到今天一年零三个月,期间因为工作返回温哥华三次,凑一块大概不到两个月吧。。。。算一算,也算亲身经历深入了解目前的中国国情,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说的经济问题,很难赚钱,很小的利润都抢着做。。。。我回来前的工作目标基本都完成了,搞了个工作室搞出了自主产品,期间也合作了几个厂商,销售情况也都不错,还采购了升级了一些损耗品和设备。。。还卖了套房子,挂了一年才卖掉的。。。原先打算就近试试新模式的销售端,但看了看各地消费市场的情况,消费是真的烂,就放弃了。。。另外因为孩子老婆与我随行,当地真没一个学校满意的。。。 [1评]
l
liwuwei
31 楼
疫情后目前中国情况,我切身体会最大的就是难赚钱,非常卷!很多人生活也逐步趋向务实和平淡。。。基础设施发展停滞,反而趋于老化。。沿海城市劳动力回流家乡原居地。。。。其它还那样。。。其实对海外华人挺多配套政策扶持和鼓励拉拢的,并不会有什么不欢迎找麻烦的情况。。。
l
liwuwei
32 楼
所以我比较认同你前面那句话。。。。至于后面那句,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吧。。。中国人情往来较多,热闹,是非也多。。我这个人又比较内向,习惯没事自己一个人呆着,或者一家人呆一块,会被朋友亲戚抱怨很冷漠。。。教育吧,很倦,孩子压力很大,竞争一点不比出了社会小。。。每个人都表现很重视教育,但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可能没想清楚。。。还有生活质量,“环境,气候,交通,城市规划,饮食安全”等,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小孩到了上学的年纪,期间来回跑了三次,一直有关注两地孩子不同点,感触很大。。。 [1评]
龙树
33 楼
不适应就说不适应,哪里来的这么多废话。
l
liwuwei
34 楼
不管怎么说,就我个人而言,对中国的总体评价是正面的。。也真心祝愿国内的亲戚朋友,同胞,国家社会,越来越好。。。 [1评]
l
liwuwei
35 楼
我对大多数从加拿大回流中国的人看法很简单。。。。就是留不下来,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钱,房价高。。。扯其他的都是虚的 [2评]
l
liwuwei
36 楼
可能是因为我生活在华人区,亲人都在身边,从文化和亲情上没撒特殊需求
山高水远
37 楼
世界没有完美的地方,自己能选择的地方就最好。
x
xiaorongpku
38 楼
外國不用找關係買便宜進口藥。家裡沒有公檢法關係的,也不用擔心被人欺負。不用兩地分居跑單位辦戶口,有本事就能掙得多過舒服日子。怎麼會好山好水好無聊?住在狄更斯博物館隔壁,就他一個人的書都半輩子讀不完了,還有更多作家作品都在等著你研究。
x
xiaorongpku
39 楼
中國人在國內學會的,除了走關係,就是好一手菜市場掐黃瓜的本事,這些到外國根本用不上,連掙個飯錢都困難,又看不上體力工,裝修水電餐館按摩院哪一樣也幹不好,呆著坐吃山空嗎?趕緊回去做辦公室當人上人吧,反正還有十億沒坐過飛機的圍著轉,給送快遞、當保姆、做家教。
l
liwuwei
40 楼
你刚好讲到教育,我其实也想讲讲我内心对中西教育的看法,刚好是我这段时间所见的总结和思考。。。中国人没问题,中国孩子也没问题,是中国的教育师资预算太低,中国学校的老师不行。。。首先,我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是,孩子的努力天赋+优秀的老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去卷学生有什么用,应该去卷老师,我不是说老师努力不努力,而是再老师的资质聘请上,要提高待遇和要求。。。如果我们把每个国家社会中人材从上至下分为A类,B类,C类,D类,那在中国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是哪一类?平均水平又再哪一类?他们有能力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1评]
l
liwuwei
41 楼
反过来讲,先不说理想,在加拿大老师是高薪职业,这会导致社会中精英进入教育行业,竞争老师这个工作岗位,国家就可以提高教师的资格和要求,让社会中A类精英去教育下一代,发掘孩子的潜力,天赋,特长。。。比你请一群C类老师,死命卷孩子,有用多了。。。方向错了,你再努力也没用,老师不行,孩子再努力也白搭。。。 [1评]
群X乱舞
42 楼
没有……党员才9000万……你算算一二三四线城市,再抛去基层公务员……比如,深圳普通公务员日子过得下去没问题,可说让欧美普通人的日子不值一提,那还差得远……美国家庭收入10万算普通吧……不值一提那是什么条件?
l
liwuwei
43 楼
简单说,你想用一群C类水平的老师,去培养出A类水平的下一代。。。其实只是通过卷孩子,让一群孩子竞争一张A类老师教室的入场卷。。。对孩子们而言,其实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