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过誉”的《寄生虫》,凭什么能成历史第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5日 8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2145 阅读
28 评论
电影天堂

破天荒!

谁能想到,一部韩国电影,

居然能在奥斯卡上拿下最佳影片,

而且还是在它已经拿下了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三奖的前提下。

即使是写下这句话的堂叔,当时也只是信口一说,

毕竟此前并没有非英语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先例。

《寄生虫》创造了太多历史,这里简单罗列几个:

它是韩国历史首部戛纳金棕榈、韩国历史首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它是奥斯卡历史上首部非英语片最佳影片,也是首部同时获得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影片的电影;

它是史上第二部同时获得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第一部是1955年的《君子好逑》);

它是2019-2020年颁奖季获奖数量最多的电影;

它是韩国历史上海外输出范围最广的电影,版权已卖到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在多个地区都成为外语片年度票房冠军……

然而,自从《寄生虫》拿下戛纳金棕榈的那天起,“过誉”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这次在奥斯卡上赢得大满贯,关于它是否“过誉”的争议更是达到高潮。当你打开任何一条关于《寄生虫》的新闻、影评,都会在评论区看到“过誉”的声音。

《寄生虫》真的“过誉”了吗?它究竟好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创造历史?它会给世界电影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堂叔就带大家一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01

《寄生虫》真的“过誉”了吗?

经过我的观察发现,认为《寄生虫》过誉的观众,基本都集中在对剧情设定的批评。

具体的观点大概有这些:“不合逻辑”、“富人一家太好骗,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穷人一家骗术高明、十项全能,明明可以凭本事找一份正经工作,怎么会混得这么穷,不现实”……

这就是观影取向不同的问题了。

在我看来,《寄生虫》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写实主义电影,而是一部象征主义电影。

上面所提到的所有“不合理、不现实”,都是导演为了完成表达,而做出的一种极端假设。(就像很多电影中“定时炸弹总是在最后一秒钟被破解”一样,是观众需要接受的设定。)

也许这个穷人设计骗局寄生在富人家中的故事,在现实里不会发生,但贫富差异、阶层固化等问题在现实中却是真实存在的。

用虚构表现真实,正是电影的本质。

因此在我看来,这些根本不算缺点。

而即使是那些喜欢挑剧情BUG的观众,也都不会否认这部电影在摄影、配乐、剪辑、表演、叙事等方面的优秀。

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具体一一举例了。

02

时势造英雄

如果《寄生虫》只是足够优秀,还不能解释它为什么能横扫颁奖季,拿下奥斯卡。

比如2003年的《杀人回忆》,被认为是奉俊昊最好的作品之一,但它当年在国际上并没有收获太多大奖。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的成功,当然要靠自己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各大奖项赋予《寄生虫》的荣誉,不仅仅是献给这部电影的,同样也是献给奉俊昊以及其他优秀的韩国电影人的,这就像一次集中补偿。

对奥斯卡来说,《寄生虫》就是这个时代最宝贵、最值得褒奖的那类电影。

奥斯卡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其表彰优秀电影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美国电影行业发展。

而好莱坞电影近些年,显然已经不如以前那样充满创造力了——

商业片方面,充斥着各种续集、改编、翻拍;艺术片方面,黑人、女性、LGBT等题材也都被消费得差不多了……

虽然本届奥斯卡的整体质量已经比前几届大有提升,但其他几部提名电影要么有明缺陷 ,要么太传统。

此前很多人眼中的夺奖热门《1917》,在长镜头之外中规中矩

所以奥斯卡急需像《寄生虫》这样原创的、新颖的、和好莱坞固有模式不同的电影为行业做表率,急需吸纳像奉俊昊这样的人才进入好莱坞体系里,为自己增砖添瓦。

其实奉俊昊和好莱坞颇有渊源,他2013年就拍了一部好莱坞阵容的《雪国列车》,2017年又为Netflix拍了一部《玉子》。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奉俊昊势必会被好莱坞邀请拍摄一些商业大作。

目前已知的是,奉俊昊和《大空头》导演亚当·麦凯主导的美剧版《寄生虫》已经在开发中。

03

《寄生虫》的蝴蝶效应

《寄生虫》获奖,得益于韩国电影在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

而获奖后的它,也将给韩国电影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知道,韩国电影不缺人才、不缺资金、更没有任何内容创作上的限制。

而唯一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

人口。

韩国只有5200万人口,即使韩国已经是年人均观影人次最多的国家,但市场容量依然不够大,票房天花板比较低,目前的票房冠军《极限职业》票房约8.1亿人民币。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电影制作成本也受到限制,奇幻、科幻类的大制作电影发展受限。

目前韩国投资最高的电影《与神同行》,单片成本200亿韩元(上下两部共400亿),约合人民币1.18亿。

这点钱在中国,基本只能拍个剧情片。

拓展海外市场,提高票房天花板,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代,中韩合拍片曾昙花一现。

之后从2015年开始,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内地就不再引进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必须另谋出路。

而《寄生虫》在全球开花,海外票房占总票房的一半以上,为韩国电影开辟了新的疆土,意义重大。

而好莱坞,也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寄生虫》影响 。

除了前面提到的好莱坞会把奉俊昊吸纳进自己的工业体系中之外,《寄生虫》还可能推动更多的亚洲电影,乃至其他非英语片在美国的流行。

要知道,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英语国家的观众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外语片的习惯——毕竟他们一直作为文化输出的强势一方,平日里看的都是英语片,需要看字幕的外语片,对他们来说太费劲了。

美国电影自媒体HISHE制作视频《复联成员吐槽奥斯卡提名影片》

在获得奥斯卡后,本已创下佳绩的《寄生虫》,北美票房更是飙至上周的443%,最终有望从3547万美元的外语片票房历史第6名,升至4500万美元左右的历史第4名。

就像奉俊昊在金球奖的获奖感言中说的那样:“一旦你越过了1英寸高的字幕障碍,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令人惊叹的电影。”

换句话说,《寄生虫》的坚船利炮,将打开西方国家紧闭已久的大门,让西方观众开眼看世界。

20年前,肩负这一使命的华语电影,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

不知道20年前《卧虎藏龙》《英雄》风靡全球时,

是不是也有一些韩国观众表示:

我觉得这片子过誉了思密达~

r
rootrootroot
1 楼
拍得多好不一定,能引起观众共鸣,普通人被资本家压着打,这问题是全球都一样的
大马阿拉丁
2 楼
就凭中国片百分之九成九的烂片,随便一套还可以的棒子电影都能完爆它们。
k
kakuremix
3 楼
只希望国产电影加油吧,再怎么说人家韩国电影这些年一直挺🐮逼的,往往都是小成本大收获 不过话说回来国内有个光腚总局在 好不了! 那里面全是一帮你农村逼......
r
renfei79
4 楼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h
hellorabit
5 楼
凭没有裆领导的光腚总菊
M
MnMNeo
6 楼
奥斯卡在毁自己招牌,先是黑豹然后是这个...
首都城管
7 楼
说实话中国国内也不缺好导演,我们素材也不比任何国家少,可以说多到顺手拈来就可拍出一部大片。远的不说,近的就拿大奔开进故宫,这次的肺炎事件。可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挑战这一禁忌呢?哪怕真拍出来了广电也不可能让你过。说白了还是电影审查制度决定了中国国内拍不出使人共鸣的佳作。腐朽的制度不去改变,人们的思想将永远被主旋律禁锢。
车贩子
8 楼
中国不需要这样的电影 而且也不允许这样题材的电影上映 我们需要的是战狼这样的使人民群众团结在党中央的题材 再说说电视剧网路剧 我们需要的是屌丝沙雕题材的 包括小品和相声等 我们需要这些题材的大众沙雕幽默题材 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 像是美剧那种专业人士专业知识题材的中产阶级背景 什么医生题材 专业法律题材 专业犯罪侦破题材 中产家庭生活题材 大学教授精英喜剧 还有就是政治题材 这些都不能有 而且也没有市场 中国文化大众的热度点是我都已经这么大压力了 我已经混的这么难了 已经是loser了 你还让我看这些精英文化背景的娱乐 你这不是给我伤口撒盐不 我们要看的是沙雕和屌丝的文化 比我们还沙雕的屌丝
车贩子
9 楼
历史剧都不能演五胡乱华 你说呢 南北朝 魏冉更不能提
T
TSX
10 楼
最后还是那句话,电影不是靠政府审查,是要靠人民审查。
金马门前
11 楼
在理 想想国内那些权贵,人家过得花天酒地 海外还有万亿资产,国内那是享受多最高人上人的生活和待遇,他们怎么可能让屁民拍这类片子?故宫女?
打狗砖家
12 楼
美国人审美疲劳而已。 什么西餐都上过了,最后来一道韩国泡菜,大家象发现新大陆一样。 原来那为美国市场设计的 snow piecer打斗,特技,名角都有了反而不受重视,因为故事太美国化。
工作学习2
13 楼
我觉得拍的挺好的
移动硬盘
14 楼
人用自己定义的资本价值来划分彼此的价值,忘了人其实都是一样的,一块肉而已。
l
lvy
15 楼
承认别人的优点,这么难吗?
P
PandaZ
16 楼
實至名歸。
空空大侠
17 楼
只能暴露这丑陋部落更低劣恶心的一面
伪冒上帝
18 楼
电影是表达的艺术。在内地这个大环境,很难表达什么。或者怕表达的东西触礁,或者思维变得禁锢,或者社会变得俗气。 其实不单单是电影,几乎所有的艺术都会受所在社会的影响。举个例子,以前香港有很多好歌,也有金庸等一批好作家,现在呢?少了很多吧?可能是思想的禁锢,可能是社会变得俗气,大环境变了。
随便踹两脚就走
19 楼
在厉害国这属于禁片
g
godhorse
20 楼
越来越难了,同一思想,不许表现任何不正能量歌颂社会主义伟大成果的主题。万马齐喑究可哀,体制不变,用不了几年中国人又只能看样板戏了
z
zhenjiayan
21 楼
不过誉,这片子我看10遍都不厌,还在感叹编剧导演的xxxxxxx力,但棒子还是棒子。
b
bwolf
22 楼
我还看过大批水军,各种吹捧电影里各种暗喻的,堪比鲁迅文章的电影呢
l
liuming0101
23 楼
看了很多介绍,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好看。
l
liuming0101
24 楼
白痴一样的精英,尖酸刻薄的穷人,不是这样的社会有什么好的?
l
liuming0101
25 楼
还是日本有些片子,拍的穷人理智励志,富人淡泊热心,好看
l
liuming0101
26 楼
富人淡泊名利热心社区公益
C
CBBU
27 楼
广电总局司长:“不要因为没有艺术才华就怪罪题材不好”
走马读人
28 楼
*** 現成的历史第一: 解密英漢字, GOOGLE上查查 誰敢來批批 荒謬還是荒唐? 小人只會封鎖
走马读人
29 楼
-- 解密英漢字,凭什么能成历史第一? 稟賦:唐代大詩人後裔及現代名人親緣, 當代東西方學者幾個有此幸運 由此而生的人生目標毅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