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下滑6.8%,释放6大信号,地产再挑大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18日 1点6分 PT
  返回列表
70613 阅读
25 评论
证券时报

来源:国新网 焦非/摄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分析认为,此前国内外机构预期值区间较大,但总体来看,这一数据符合市场预期。投资者此前已经消化了疲弱数据的影响。

数据公布后,A股市场继续维持上涨态势,富时中国A50指数盘中一度涨逾2%。截至收盘,A股三大指数涨幅有所收窄,沪指涨0.65%,深成指涨0.55%,创业板指涨0.62%。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资金再度疯狂涌入86亿元。

同时,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服务业、投资、社会零售品消费和进出口等降幅都是大幅度收窄,呈现改善趋势。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预期,二季度表现会明显好于一季度,建议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改造、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相对成熟的内需潜力点亟待加快释放。结构性的政策工具对中小微企业以及高杠杆、高固定成本的企业进行精准救助。

先来快速了解数据要点:

1、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

2、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

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10.6、6.3和8.6个百分点;

4、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降幅更大;

5、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 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 环比增长32.13%,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6、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降幅较1-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

7、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8、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8小时,比上月增加4.6小时。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会否成为拐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此前国内外机构预期值区间较大,但总体来看,这一数据符合市场预期。

3月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1%,降幅较1-2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6.05%。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从边际趋势来看,3月份的消费、投资、城镇调查失业率、周平均工作时间等关键数据均边际好转,表明在疫情冲击落地之后,中国经济循环的修复正在加快。从冲击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得益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的正向贡献,对经济增长的拖累略小于第二产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预计,3月份改善势头应该能够延续下去,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表现会更好,会明显好于一季度,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较好,下半年应该会比上半年更好。我们的目标就是力促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目前来看,4月上旬全社会的发电量保持正增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他说。国家统计局5000万元以上投资入库项目,一季度是11477个,比上年同期还增加了144个。

毛盛勇还透露,从目前调研和了解的情况来看,4月上旬进出口的形势比3月份进一步有所改善。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表示,3月份的投资、消费等数据环比已经出现好转,只要疫情不出现反复,这种趋势有望得到延续。

需求逐步改善,新型消费会表现更加强劲

推动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消费的扩张。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幅度较大,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表示,2月份相比,3月消费端没有明显改善。以此推断,第二季度消费疲软的压力仍将存在,需要正视。

居民收入是影响短期消费的因素之一。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2月末外出农民工1.23亿人,而去年3月末则为1.77亿人,今年相对于去年减少了5000万人以上。分析认为,就业偏弱导致居民收入偏低,抑制居民消费。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就业和消费是较为滞后的变量。鲁政委表示,拉动消费需求,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还是必须要有工作。可以领工资比直接补贴效果更好。

毛盛勇指出,扩张消费,核心是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意愿。决定消费的因素,不仅仅是看当前的收入,也要看预期的收入,还要看财产的状况,包括存款等等。下一阶段,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居民收入增长也会逐步好转,特别从消费意愿来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消费结构总体升级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保障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覆盖面在扩大,保障水平在逐年提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消费有很大潜力。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记者表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降幅明显小于GDP降幅。就业和居民收入保持平稳,有利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韧性。

一季度数据中,3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表现较好。数据显示,3月份该数据增长了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4个百分点。

毛盛勇指出,下一阶段,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出来,比如新型消费形态增长更快,互联网消费形势增长更好。整体来说,前期被压抑的消费,后期会不断释放出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补,新型消费会表现更加强劲。

基建地产投资领先改善,大企业基本复工

在扩大内需方面,一方面要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有效投资。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10.6、6.3和8.6个百分点。据国盛固收测算,3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跌幅较1-2月收窄13.9个百分点。其中,地产投资率先转正。3月当月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1%,增速较1-2月提升17.4个百分点。基建投资跌幅同样收窄,3月基建(含电力)同比下跌8.0%,跌幅较上月收窄18.9个百分点。而制造业作为中间行业,表现相对滞后。分析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带动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需求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将随之回升。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大企业基本都复工了。毛盛勇说,中小企业复工程度也比想象中好,总体来说也是在80%以上。所以,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总体比较好。

陈玉宇表示,从生产端,3月份全国有序复产复工,基本止住了经济大幅下滑的态势。预计4月份会回到正增长区间。

市场也普遍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下调全球经济经济增速备受关注。IMF预计全球经济今年下降3%,中国增长1.2%。对此,毛盛勇表示,根据IMF的预测,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预计为正增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9.2%。这意味着,今年和明年如果平均起来,应该在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影响带来一些损失,一些被压抑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在明年更好地释放出来。

毛盛勇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仍比较复杂,企业还是面临着需求不足、订单有所下降的困难。下一阶段,政策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而且还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程实认为,外需低迷或将延续,内需的增长亟待成为主力,由此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改造、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相对成熟的内需潜力点亟待加快释放。同时,中小微企业以及高杠杆、高固定成本的企业,料将成为压力短板,亟待结构性的政策工具进行精准救助。

中国股市温和上涨,政策强化民生关切

市场分析认为,本周前四个交易日A股缩量震荡格局与一季度经济数据将于周五发布有关。今日数据公布后,A股维持上涨态势,富时中国A50指数盘中一度涨逾2%。截至收盘,A股三大指数涨幅有所收窄,沪指涨0.65%,报收2838点;深成指涨0.55%,报收10527点;创业板指涨0.62%,报收2020点。

澳新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邢兆鹏表示,投资者已经消化了疲弱数据的影响。展望未来,央行将有针对性地注入流动性。

根据央行通报的一季度的信贷投放情况显示,2020年一季度是实体经济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一季度各项贷款增加7.1万亿元,是季度最高水平。一季度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创下2011年4月以来新高,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较快增长,新增2695亿元,同比多增956亿元。

鲁政委认为,从GDP增速来看,接下来中国经济很大可能会走出“V”反弹轨迹。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当前A股对于长期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疫情以来,国内宏观政策采取的是“超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稳健的经济救助政策”。这被一些人士称为,相对克制的宏观政策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疫情阶段不一样,约束条件不一样,因此,一揽子政策内涵必然有差别。

程实表示,展望未来,伴随全球疫情的持续发酵,中国经济政策搭配预计将逐步淡化增长目标,强化民生关切。呵护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以保障就业,纾困低收入人群以托底民生,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主方向。沿循这一方向,财政政策将居于主导地位,而货币政策将发挥辅助作用。因此,在下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预计不会跟随欧美的“超宽松”浪潮,而是紧扣LPR这一主轴,充分用好常规政策工具箱,形成一整套灵活、精准的施策体系。得益于未来LPR的持续下行,存款利率有望通过市场化途径渐次下调,存量房贷“换锚”将释放居民消费能力,而再贷款工具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扶助也将增强。

如何看待GDP数据和后续政策开展?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从一季度数据的总量和结构特征来看,预计中国经济二季度和下半年有望继续改善,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带动下,转型升级步伐也将加快。重申判断,资本市场全年机会仍在于受益转型升级的科技板块。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一季度经济数据释放六大信号:

第一,工业一季度的特点是“复工但不饱和”,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比去年同期下降8.6个点,汽车、电气机械、食品、纺织等行业降幅比较大。

第二,工业增加值进入恢复期,但目前称得上基本恢复的只有食品医药和电子。从3月单月的工业表现看,边际变化比较突出的一是食品制造,二是医药,三是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皆回到了高于去年的水平。黑色和有色的增速转正,其余的有改善,但仍明显较低。

第三,零售的特点是“恢复偏慢+门类分化”。其中餐饮在继续恶化,零售类可选中汽车、家电、家具增速仍低;通讯器材回升较快;必选消费中粮油食品存在补偿性消费的现象,增速较高;药品增速较高;服装甚至低于上月。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制造业低位+基建初步恢复+地产超预期”,再次显示制造业投资是一个衍生结果,它取决于出口、基建、地产等原发需求。地产投资恢复较快与社融环境较宽有较大关系。

第五,就业似乎比1-2月有所改善,这一点与PMI、BCI数据亦匹配;但当前的就业变化反映的只是3-4月经济“恢复期”的影响,关键在第二个阶段即“承压期”。

第六,一季度GDP打破了之前市场关于“增长锚”的预期;从逻辑上来说,打破增长锚并不意味着政策不需要显著加码。但在两会召开之前,财政空间如何变化尚待明确,这会增加短期内市场对于全年政策力度和政策风格的分歧。

邓海清表示,在国内不出现二次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V性反转可能性很高,二至四季度GDP均值在7-8%可能性较大。需要强调,即使二至四季度GDP均值在8%,全年GDP增速也仅仅是4.7%左右,或者说,二至四季度的刺激更多的是对一季度的补偿和对冲,而不是简单的重走老路。在疫情导致的内外部冲击下,放任经济自然出清、无底线下行,才是对中国经济的不负责任。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在4-5%左右,没有达到6%潜在增速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海外经济受疫情扩散影响,二三季度将出现大幅调整下降,影响到国内出口需求和相关的生产活动。但国内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提高。

浙商李超宏观团队认为,预期今年二到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长,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2%~3%之间。同时,我们判断一大预期差是:由于今年的低基数,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或达到15%左右,2021全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8.5%。随着国内疫情平复,地产工地开始重新复工、并可能对此前受疫情拖累的工期进行加班赶工,地产新开工出现好转。3月初~4月中旬,30个大中城市高频数据显示地产销售已经环比回升,国内原发疫情基本消除、居民刚需购房逐渐恢复,有望对后市地产企业现金流起到一定支撑。未来对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可能适当放松需求端政策调控。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下一阶段,建议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严防外部输入、内部反弹的同时,全面将工作重心放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恢复上来。一是财政政策应继续加码。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尽快提升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加大新基建等领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此外,还应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降低社保缴费等措施为企业纾困;二是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定向降准或MPA考核等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金融机构支持疫情受损企业,适当调整债务还款期限,提高因疫情造成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同时应避免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三是加大稳就业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贫困人口的就业情况。

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季度性萎缩 GDP都去哪了?

-6.8%。

短短5字节,冲击力比多少惊叹号都要强、都要猛。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速破“0”,这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季度性的萎缩。

这个负号的出现,虽然心惊,但并不意外。

对于一季度经济的预期,不仅符合专业研究机构在数字上的预判,更与我们每个人过去3个月的防疫生活感受符合。

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外贸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

在一季度疫情防控最为艰巨的时刻,工厂停了,商店关了,一个一个喧嚣的不夜城,在节日假期时变得安安静静,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宅在家中,苦练厨艺、花样健身……

这是你我这一段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经济社会一次主动作为的紧急“暂停”。因为在当时,甚至是在当下的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对于很多人而言,宅家时间长了当然难受。但我们也要明白是什么给了集体宅家还能宅出花样的保障。

中国在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网络,具备高效、便捷且普惠的金融服务能力,有着不愧于“世界工厂”之称的强大制造能力,拥有历经数年蓬勃发展起来的各类新兴产业,还有值得骄傲的电商市场和物流快递体系。

有此基础,再加上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生产一线,让按下暂停键之后,我们的社会经济体系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运转。防疫物资保障有力,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同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生产稳定,货物服务的交付依然在持续,资金依然能够顺畅流转,协议合同依旧可以达成并形成有效的法律效力。

在疫情面前,中国经济的韧性没有失色,反而更加明显和清晰,那些同时具备柔性和刚性的“韧带”在各个环节领域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正是这些,让企业“不务正业”转产医疗物资成为可能,让我们宅在家里依然能“买买买”成为可能,让我们在手机上还能免费看贺岁片成为可能。

一季度GDP确实“负”了。如果要问:那么多的GDP都去哪了?答案可以用五万字详细回答,也可以只用五个字——救人的代价。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综合看,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但影响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数据的降幅均比1-2月份有大幅收窄。

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是白衣天使和无数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不畏牺牲拼搏争取来的,是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千万英雄的武汉人民用他们的英勇付出换来的。

老话说得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人民身体健康,经济结构健康,有了健康我们就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和信心,有了健康,我们就有追求实现目标与梦想的决心和勇气。

美国肺炎
1 楼
德国运营商禁用华为这个新闻,国内媒体前两天就有爆出,抖音新浪搜狐上都可以看到,反倒是谷歌和西方媒体上一点新闻都没有,按理讲,这个新闻那些反中媒体应该集体高潮的啊。怎么会一点新闻都没有呢,百撕不得其姐
邮局人员
2 楼
中国從改革開放后真的大变樣!不得不贊美!30年的改革開放成果,現在要毀在一個小學生的手上了!
m
maddogs
3 楼
中国 加油!
B
BMWOLF
4 楼
中国加油 大国担当!
地中海的爱
5 楼
不是还有一带一路吗!有伟大领袖英明的领导,黑天鹅和灰犀牛就会害怕。
c
cantonese
6 楼
保增长的压力没了,顺坡下驴
主席套餐
7 楼
如此成就,七毛的贡献不容忽视,应该说立大功了,专家建议将七毛改为九毛。
C
Cuisiner
8 楼
股市会向好,地产,医药板块看好 房地产行业看好的理由就更多了。
灯塔路
9 楼
是要饮鸩止渴吗
w
wass
10 楼
先去看看别的国家的抗疫成果再来喷
h
huawei861
11 楼
第一季度都没有生产 全面停工了。下滑很正常啊
会有时
12 楼
一棵树上的果子不要全部摘下来,地里的谷子也不要全部捡起来 想自己有饭吃,就得让别人也有饭吃。 与人为善,不要零和博弈,付出而不是索取,才是真正的铺路。
m
myemail889
13 楼
这次起源于中国的武汉肺炎病毒,将中国自己搞成那么个烂摊子,把全世界也祸害惨了,很快,供应链就会大量移出中国。
b
bwolf
14 楼
房地产,网红,中国能学点好吗?
只想一个人
15 楼
靠地产都是泡沫吧
顽童在线
16 楼
辛辛苦苦四十年,一夜回到改革前。
乱世狗熊
17 楼
墙国人是天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中共把这点看的很透彻,如果真像美国这样的给钱发救济金,墙国人还不一定领情的,一定要不停的洗脑不停的镇压,这群愚民才能顺从!
B
BBaddict
18 楼
还好,不是太多
B
BBaddict
19 楼
弯弯去死吧
m
marshalchen
20 楼
还没尘埃落定就开始比惨了? 就像刚开始武汉的死亡数字一样。 让子弹飞一会。 谁哭到最后才是真的哭。
C
CPC
21 楼
市场的事情还是留给市场来决定吧
罗斯顿
22 楼
开发限购 开始炒房 马上涨GDP
注册B名
23 楼
: 傻逼台疤子,快去打诈骗电话,来钱比发帖快
苏浩
24 楼
生命誠可貴, GDP價更高; 若為维稳故, 两者皆可抛。
0
09031952
25 楼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荒唐之事恒久远,绝非仅仅是此时。 几时都是大好形势。过去属于死神,当下和未来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