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mp bitched all your crazy anti China doggs, booster shot regeneron long ago. u know it medical stocks ready stockkkks.
all anti fuckin crazy anti China doggs will be Cook tonight...
anti China dogs, read the article before say shit. if you still have problems, than your whole families retarded..
anti China fuckin doggs, forgot take your psycotic meds today . real bad hallucinations too, must take whole bottle at a time....
#####
°
™
注意:这则报道是10个反华媒体的联合力作。所以,要往反方向解读。
Don\\\\\\\\\\\\\\\\\\\\\\\\\\\\\\\'t leave any comments, these fucking anti China dogs begging for more comments, fuckin 1cent income for these two legged crazy doggs .
don\\\\\\\\\\\\\\\\\\\\\\\\\\\\\\\'t fall to that . without any comments these anti China dogs don\\\\\\\\\\\\\\\\\\\\\\\\\\\\\\\'t even have shitts to eat. NbmSL all anti China fuckin crazy doggs...
小编就是个狗娘养的,总是想方设法把各类反华文章拼凑到一起,然后打着相对中立媒体的名义,进行污蔑祖国的勾当,留园网实为反华造谣网站,大家要提高免疫力,坚决反对其各种造谣污蔑。
我叫叶莲娜(@叶莲娜),塞尔维亚人,95后。
模糊记得4岁时,在电视上看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的新闻,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国。12岁,我爱上了把塞尔维亚当作“钢铁朋友”的中国,一切都源于一部中国电视剧。那时我小,正是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因此,中国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迷。18岁那年,我在塞尔维亚演唱了“北京欢迎你”,不久后,北京真的欢迎了我。我用中国人赞助的钱买了一张从塞尔维亚到北京的飞机票。
这是我在北京鼓楼拍的照片。
我出生在诺维萨德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水暖工,母亲因为病弱,只能做家庭主妇,我还有两个弟弟。日子穷,但不苦。父母让我们自由成长,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们仨都喜欢学新东西,后来都是小学霸。我4岁时,主动找妈妈教我识字,5岁开始阅读和画画,8岁用有限的零用钱,去集市买旧书看,10岁就自己写故事玩。
这是母亲和两岁的我。
别人家父母都是双职工,我家里一直窘迫,可我记忆中,家里从没因为缺钱特别烦恼过。我们有自己的房子,祖上传下来的。吃的和别人家差不多,有玩具,虽然普通。我不记得我穿过新衣服,一直到成年都穿二手衣服。 6岁上幼儿园,学得少,玩得多。有3岁就上私立幼儿园的,我上不起。小学8年,高中4年,全程免费,所以上学不用愁学费。
但小学2年级,8岁,我结巴了。不知道因为什么就突然开始了。一次上课回答问题时卡在一个字上,嘴巴像打了个结。大家笑,模仿我,那以后我就越来越卡。奇怪的是,一回家就不口吃。开始我没放在心里, 5年级后,我变内向了,越来越封闭自己。下课不再出去玩,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去看了医生,没用。7年级后,嘲笑我的人也懂事了,不再笑我。上高中时,口吃越发严重,我一个人偷偷哭过很多次。
这是我的童年玩具。
没有高级玩具,我只玩过小孩子的电子琴。11岁时,我突发奇想要考音乐学院。父亲说“这不太可能”,但还是带我去咨询了一下。他们说需要有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报名。而我从没参加过音乐辅导班。
塞尔维亚的家庭通常每年至少一次去国外的海边玩,这不表示有多阔绰,很平常。可我家穷,哪都没去过。说心底话,我不羡慕他们,我学习很好,一直知道以后我也一定会去。
12岁的一天下午,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放学回家吃饭,我拿遥控器找节目,突然看到一个电视剧,《风云雄霸天下》,武侠剧,塞尔维亚字幕,中文原声。我好奇,嗯?这是什么?父亲说,好像是中国电视剧。我觉得,哇,好有意思呀。没见过的古建筑,没见过的人物造型。好帅!还有那个叫“断浪”的角色。那个年纪,冷漠的男生更让我倾心。看到《风云》的那个瞬间对我是历史性的。剧情、语言、文化,我一见钟情。这部剧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当下决定,我要去中国。
这想法太异想天开,比去音乐学院还离谱,严重超出父母的想象。他们觉得这个想法就是一时兴起,胡说八道,也许今天说完明天就忘。最幸运的是,父亲从不以大人的身份指点江山,孩子要做,那就去做吧,他尽力帮忙。
对我来说,去中国,不是一桩简单事,要想去,就要去做。我求父亲给我买一本汉语字典,又买来一部录音机,就为了能把《风云》最后一集录下来。我每天拿着听,反反复复听,迷恋得不行。
这是我喜欢的断浪。(剧照来源于网络)
我自己也到处去找与中国有关的东西。中国餐厅很贵,我向往,但没钱,所以出国前,我从没去吃过中餐。有一天,我主动去一个中国商店,令我自己都惊奇的是,那天我完全没有害羞,也不结巴,直接就去问中国人可不可以借我中国的VCD,或者磁带,歌片,什么都行。
中国人无比热情,给我找出一大堆。我如获至宝抱回家,接好VCD机,打开电视,哇!周杰伦、蔡依林、还有《还珠格格》……我迷上周杰伦的风格,喜欢作词人方文山,有才华。
那些MV都是港台歌曲,所以我先学的是繁体字,后来才知道有简体字。我学会的第一个汉字是《风云雄霸天下》的雄,然后是雄霸天下,接着是风云、缘分、师兄、帮主、剑……都是武侠剧里的字。 2008年,我跟中国商店里的人一起看奥运,每次升中国国旗,我跟着一起欢呼。2009年开始,中国人告诉我用QQ、微博,我马上注册,在网上又认识了很多中国人。
这是我收集的中国歌曲VCD。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我曾试着去上一个汉语班,刚上两天,因为同学没耐心听我结结巴巴说完一个句子,老师劝退了我。我有点失落,只好自己找来一些课本,回家自学。家里人觉得中国话好奇怪,中文太难了,怎么可能学会。
我倒觉得不难,我自己发明的办法就是抄歌词。我有一个自己的歌词本,一个一个字去查字典,搞明白每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一起床就拿起我的歌词本,每天听中国歌,一个月学会唱几首歌。
这是我当年的手抄歌词本。
读完小学8年级,我考上了全塞尔维亚最古老最难考的语言高中Karlovacka的汉语班。课程对我来说太简单,我轻松通过了汉语四级考试,老师破例让我按自己的进度学习。
这是我考上的塞尔维亚最著名的Karlovacka中学官方图片。
那时候,我年年都拿奖学金。每个月5千第纳尔,合人民币三百块钱。高中住宿生活眼花缭乱,别人忙着谈恋爱,跳舞,聚会,我却在另一个世界里,那里只有中文。我自己觉得,那是一块任何人都不曾深入的境地,而自己则获得了准许。我沉浸其中,独享秘密。
高一时,我在汉语桥中文比赛拿到第三名,如果不是口吃,我肯定拿到第一名。很多电视台、报纸媒体都来采访我,因为汉语好,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姑娘在塞尔维亚成了名人。当时的总统与一家中国公司为困难学生发起一个捐赠活动,我在现场唱“北京欢迎你”。
这是我在高中毕业前在学校宿舍。
2014年,我通过中国大使馆申请去中国读北京语言大学,在孔子学院通过5级考试后,我立刻拿到录取通知书,并获批奖学金。我们学校当年只有我一个人考上这所学校。
我开心得要命,迫不及待想去中国。但我仍有一道难关要过,路费是笔不小的钱。校长知道我家的经济情况,帮我联系了中国的公司,他们帮我买了飞机票。去中国,已不是梦想,几乎触手可及。
家里人舍不得我走,没办法,这是我的梦想。全家人送我去机场。2014年夏天,我18岁。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特别兴奋。下飞机,从电影里的古代中国到了一个最现代的中国。那时不知道有地铁,我们国家没地铁,我从没坐过。所以我自己打车去学校。
报名的时候,他们通知我,我已通过汉语水平高级考试,可以跳级到大二读本科,所以我只需读3年。我的奖学金是笔巨款,学校食堂吃饭很便宜,其他的钱,就拿来去做我在塞尔维亚根本做不到的事。
一有时间我就到处走,去了西安、青岛、上海、深圳、长沙、福州、沈阳和香港。在西安古城,像走在古装剧里,圆了12岁时的梦。终于有钱买新衣服了,我学会蹦迪,打扮,化妆,还买了小时候得不到的吉他。我变得外向和直接,虽然还是有一点口吃,但我不在乎。我会主动和陌生人说话,在图书馆交到很多朋友。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十分投入。去对外经贸大学看粤语歌决赛,还参加了猜歌,很多港澳朋友好奇为什么一个塞尔维亚女孩喜欢粤语歌。
这是我2014年在对外经贸大学参加猜歌环节。
第一次暑假回塞尔维亚,家人差点认不出我。一年前,就在这个机场,飞出去的是个不爱言语衣着土气的乡下小姑娘,飞回来的好像是另一个人,妆容精致,穿着时髦,见人就滔滔不绝,变化太大了!
这是我在北京鼓楼一家餐厅吃饭。
回到北京,朋友告诉我,北京服装学院来招外籍模特,一去报名,我就被选上了。没有报酬,但能为他们的毕业作品友情出演,我很乐意。大学最后一年时,我决定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
准备了一个月就去参加考试。四个部分:笔试、口试、面试和创意。最难的是笔试的艺术理论,那些术语抽象晦涩,难懂又难记。根本不相信自己能用中文答出来,我居然做到了。创意的部分是现场编剧本,我写了一个时空穿越的科幻故事。我被录取了!我是班上唯一的外国人。
这是我参加旗袍大赛。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其实我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一开始都是直觉为先,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能做到,但是你就做到了。没有任何东西是编排好的,整桩事并没有白纸黑字地确定下来。事实上,从我看《风云》那天起,我已踏上了一趟长征,历经一个个插曲,最后驻足在电影里,又回到原点。
我暗恋过一个外籍男生。后来,我们没做恋人,成了朋友。我在北影的第一个练习作品,邀请了他做男主角。故事是讲一个跨国情侣的异地恋:男生喜欢一个中国女生,但中国女生得出国留学,男生提出分手,女生不想分手。后来女生真去法国,他们分手了,男生后悔了。
我的天哪,拍完戏后,他们可能真的恋爱了,是不是入戏太深,这我不太确定。不管怎样,我祝福他们。好玩的是,我拍的另一个作品也促成了一对儿。在中国我没有遇到我的断浪。我喜欢的人,没有喜欢我,喜欢我的人,我不喜欢。我不着急,我有的是时间。
这是我在拍摄现场。
我还参演同学的作品拍摄,一开始,因为口吃,我只接受没有台词的角色,后来我不害怕了,因为我发现,在镜头面前我完全没有口吃。也许我会去当演员,但还有个问题,我得先去矫正牙齿。我曾经因为这个被人拒绝过角色。不过,朋友告诉我,巩俐因为牙齿的原因同样被拒绝过,可后来,好像基于同样原因,她被选中了。所以,我没有因为这个变得不自信。
利用在中国留学的假期,我去了俄罗斯、波兰、土耳其、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
这是去年我在泰国。
疫情来的时候,我在泰国曼谷,2020年1月25号,我回到北京。好险!第二天就不能进北京了。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待了7个月。一直在校园里,不能出去。有时和朋友聚一下,看电影,玩游戏,唱歌,吃饭。有个中国朋友说,你可以拍一些自己的视频。反正没有别的事,除了写毕业论文。我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拍西瓜视频。镜头前,我一点不口吃!而且,我不再是观众,我就是主题,我就是焦点,我就是话语的中心,我很享受这个。
这是去年我接受的人民日报采访。
2020年8月毕业,我从北影导演系毕业,出来租房,拿的是停留签证,一直在等回国航班。这段时间,我的收入全部来自视频拍摄。我的分享勾起中国人的回忆,很多人看过南斯拉夫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有人能背出台词“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他还说“有假期一定要去看看这座英雄城市”。电影超越语言,引起共鸣。我想,现在我就是“桥”,我会用影视作品传递友谊。我终于有机会证明这一点了。
这是2020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照。
2021年10月,我回到了塞尔维亚,我的一个弟弟去莫斯科读了俄语,另一个弟弟因为常听我放中文歌 ,也跟着我学汉语,后来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我准备在塞尔维亚临时工作一段时间后,明年就回中国,继续做自媒体,然后做电影导演,也许当演员。毫无疑问,我会定居在中国。中国飞速的发展就发生在我眼前,我绝对相信,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