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北京门头沟 多处水淹、垮塌 私家车“叠罗汉”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5日 19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87216 阅读
30 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央视

受强降雨影响,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等地区道路中断,手机通信中断,部分地区电力中断,供给中断,涉及人数两万多人。透过航拍画面,可以看到通过这些地区的主要公路109国道多处存在水淹、垮塌、滑坡等等情况,打通道路还存在很大困难。(总台记者 王丰 胡亚利)

8月4日,雨后初晴,门头沟受灾区妙峰山镇的交通逐渐恢复,但暴雨留下的痕迹仍在。

在妙峰山镇通往水峪嘴村的路上,永定河的大水把桥上的护栏连根拔起,只剩固定护栏的螺丝还扎在土里。

受灾现场的大部分泥土因为高温天气已经凝固,救援车辆陆续经过扬起阵阵灰尘。但仍有地势较低处的积水和淤泥等待清理。

“发大水当天断了电,断了水。现在也还在进行抢救工作,”8月4日,一位水峪嘴村的村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泥把房子淹了两三米高,人力根本处理不过来,不过好在挖掘机今天开始处理了。”

往村子深处走,记者发现,巷子里还冲积着水和泥土,除了树枝和垃圾,还有很多车子以奇怪的姿势出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8月4日上午,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不少当地居民在交通恢复之后处理车辆送修事项,很多叉车、拖车陆续来到村里,运走遇险车辆。

“停在我前面的那辆奥迪直接就被水冲走了,有的人的车被冲走都找不着了,我的车被挡着撞到了杆子上没被冲走,看上去被撞得也不算特别严重。今天水下去了,就直接打电话保险公司安排拖车送去维修了。”一位当地的一汽-大众车主说。

道路救援拖车司机师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两天随着很多地方交通恢复,拖车的事比较多,灾情比较严重的村子离城里一个来回至少需要1小时,一天得拉七八单,公司的同事也都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拉车。

“有陷在泥土里很深的,有撞到别人家墙上的,还有的直接翻过来了,门、窗撞得稀碎,严重变形,有的一看就可以直接报废了。”他告诉记者,山区比城区的车辆受损情况更加严重,不少车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后面还有几个地方的路现在还不通畅,但预计应该很快也可以去拉遇险车辆。

在离水峪嘴村约2公里的下苇甸村,路边也有很多等待处理的遇险车辆。车身或侧倾,或已严重变形,有些车以“叠罗汉”的形状堆在了一起。不过,记者当天上午并没有在该村里遇到处理事故车的拖车。

由于大量车辆因暴雨袭击而受损,等待维修的车辆大面积积压。

在门头沟区的一家北京现代及北汽新能源4S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店内及门口附近的车道上停放着大量车辆,大多数车上都沾有泥土。

“这几天送来的车很多,都忙不过来,现在店里有100多辆车呢,都没地方停了,外面(店门口的马路旁)摆着的全都是,后面陆陆续续应该还会有一些车送来。现在送过来修差不多得等2个月才能排得上。”上述4S店内的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4S店路边等待维修的车辆)

该4S店也为北汽新能源品牌提供售后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动车若涉水,会根据涉水的级别重点全面检测电池包是否渗水,电池有没有受到损害。他提醒,如果电动车汽车长时间被水浸泡,千万不要自行“打火”。

华北多地遭强降雨,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河北气象局数据显示,雨量最大的区域基本位于沿太行山一线,从河北的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到北京西南部的房山、门头沟一带。由于受灾影响较大,这些地区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办公地址位于上述地区的A股公司有44家,截至8月4日,总市值合计约6342亿,集中在汽车、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其中市值最高的长城汽车(601633.SH)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在7月31日表示,目前暂无对外发布的信息。

此外,航天科技(000901.SZ)位于保定涿州市的控股子公司、新三板公司精晶药业(835033.NQ)都发布了受暴雨影响临时停产的公告。

暴雨对其他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多大?一图了解:

h
heyuanzhi3
1 楼
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放。
a
aamamamia
2 楼
国有妖孽一塌糊涂。。。温家宝那时候好歹经济好,有个灾人家还能去灾区看看 [1评]
j
jeffinvade
3 楼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2019年就超过38个发达国家之和 今后中国的气候,北方的降雨量,会越来越多,还会越来越极端的 如今不花钱减排,今后就要花钱在救灾上,而且损失的钱会比今天减排的钱更多 [1评]
飞翔的鱼头
4 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l
lovelaceie
5 楼
你可真是个地球大夫 还是蒙古来的 说话就像我小时候用过的2B铅笔似的
L
Laoseguiman
6 楼
以后私家游艇在北京会热卖了
金三
7 楼
中国人矿为人做出牺牲是他们的荣幸,人矿就是为人当灾难的。
v
vitaff
8 楼
以前的一把手 哪怕总理都会去一线,看看现在
a
abc868
9 楼
现场直击北京门头沟 多处幸福水淹、幸福垮塌 私家车“叠幸福罗汉”
飞哥
10 楼
所有垃圾全部运往天安门广场 [1评]
u
usa601
11 楼
运北戴河
e
eickegao
12 楼
你这个要按总人口来说。这38个发达国家加一起,人口肯定都没有中国多。 你非要拿一堆新加坡瑞士瑞典这样的国家加起来和中国比,就没可比性。 [1评]
j
jeffinvade
13 楼
: 38个OECD国家人口总量13.8亿,和中国差不多 OECD不止是美国西欧这些老牌发达国家,还包括很多中等发达国家,比如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兰,以色列等等 中国排放总量在2019年超过OECD,全部38个发达国家之和 如今人均也已经超过OECD人均水平
没有错
14 楼
人口比38个发达国家人口之和差多少?人均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
小P孩儿
15 楼
: 去你妈的 中国人是不是人 你咋不让你美爹少放两个屁
e
eickegao
16 楼
这个数据看起来才有意义。你之前说的是发达国家。所以我觉得不太可能。 总体来说,还是要看人均排放量。我也贴一段文字。 中国的人均碳排放自2003年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于2006年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但从2013年起增势明显放缓,2017年又略显回升。对比几个主要国家集团,欧盟(28国)、经合组织(OECD)和 G7等主要国家集团的人均碳排水平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但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欧盟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已于2013年降至中国之下,这与其积极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如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等措施息息相关。当然,在谈论人均碳排放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毕竟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是受到长期历史排放的累计影响。 [2评]
e
eickegao
17 楼
不过同意你的观点。这个减少碳排放量还是要努力去做。否则以后这样的极端气候会越来越多。
j
jeffinvade
18 楼
1, 中国人均排放10吨,不仅早就超过了全世界平均6吨的水平,而且已经超过了26个OECD发达国家的人均,早就高于欧盟日本之类的发达国家 2,即使中国人均排放(10吨)还低于美国(14.7吨),美国人均排放过去30年下降了25%,中国人均排放过去30年增加了220%,而且还在增加,会增加到2030年 3,中国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只占10%左右 2020年,中国为了生产出口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只占总量的8.42%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nsumption-based-co2 4, 1750年来的累积排放,美国占总量的24.82%,欧盟28国占21%,中国占13.31% 数据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2nianpaifangchajubaogao 图2.2 上面是总量,下面是人均
j
jeffinvade
19 楼
38个OECD国家人口总量13.8亿,和中国差不多 OECD不止是美国西欧这些老牌发达国家,还包括很多中等发达国家,比如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兰,以色列等等 中国排放总量在2019年超过OECD,全部38个发达国家之和 如今人均也已经超过OECD人均水平 https://rhg.com/research/chinas-emissions-surpass-developed-countries/
j
jeffinvade
20 楼
OECD囊括了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洲欧盟日本韩国以色列沙特新加坡等等等等 即使中国累积排放不如发达国家,但地球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没有时间给中国像发达国家那样排放了 中国人减排,不是为了北极熊,或者美国人,而是为了中国人自己的粮食,能源安全,生命财产安全 [1评]
j
jeffinvade
21 楼
2021年中国人均排放是10.1吨,日本人均8.6吨,欧盟27国人均是7.8吨,美国14.7吨,全世界人均6.3吨 中国人均排放,2013年就高于欧盟,如今也已经超过了地球上全部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
j
jeffinvade
22 楼
也别用中国为发达国家生产消费品转移温室气体排放来做借口 中国每年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只占10%左右 2020年,中国为了生产出口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只占总量的8.42% 图片里-8.42%的意思是如果安装最终消费来计算,中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会下降8.42%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nsumption-based-co2
e
eickegao
23 楼
你说得没错,很有道理。这东西不能比较,不能计较。 不能因为累积排放少于发达国家就推卸自己的责任。 我看过中国智库的一些研究。他们的观点是先让中国达到人均碳排放的峰值,达到峰值以后就会有所下降。 如果只盯着碳排放,确实很难。毕竟大家都要吃饭。这个确实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3评]
j
jeffinvade
24 楼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主要是中国政府宣传搞的很少,大多数中国人都对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实缺乏认识,还觉得我们人均很低。事实上中国人均排放已经是很高,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高 而且普通百姓也还没有把洪水和温室气体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因果关系很明显了,每个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中国的气候变化 中国承诺“力争” 2030年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 不过如今中国经济不景气,人口开始下降,发展速度和潜力大不如前,这让更容易中国碳排放达标,但对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能力带来挑战
j
jeffinvade
25 楼
花钱要同时花在两个方面 1,减排 2,适应 Adaptation 即使那些不承认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是问题的五毛们,和美国的Republicans政客一样,也至少应该支持adaptation上的投资 比如用气候模型,用未来降雨水平来修建排水设施,而不是用历史水文数据 比如建立FEMA这样的国家级应急机构,对救灾和保险统筹管理,花钱鼓励老百姓迁徙,搬离曾经适合居住但将来每年都会被淹的泄洪区之类的
j
jeffinvade
26 楼
再比如南方极端高温少雨,在用电量激增的同时水电发电量下降,造成拉闸限电影响工业生产 就应该增加其他可再生能源比例,或者稳定的核电,减少过渡依赖水电
y
yuba
27 楼
封城清零为了人民健康再来一个
青蛙
28 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z
zhulitmac
29 楼
死亡0
雁过留言机
30 楼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治国无术也能当国家主席,是因为他有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