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展馆设计方案堪称神仙打架2025年4月开幕的大阪世博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的关注。
大阪曾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算上1970和1990年,这是它第三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
被认为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藤本壮介担任此次世博会总设计师,他素来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互动。这次,他在场馆外围设计了一条周长2000米的环状回廊,环形通至各国家馆。
这个直径615米、高12米的廊架柱梁纵横交错,用来遮挡雨水和阳光。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本木结构建筑。
游客登上回廊屋顶后,周边海景尽收眼底。
因为2025年世博会是在梦洲填海土地上举行的,当地土壤非常脆弱,所以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非常高,成本高达1850亿日元(约合91亿元人民币)。
再加上这两年材料费高涨,此前多个场馆项目流标,实际成本很可能会超预算。
目前票价也确定下来,成人每张7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85元)左右,儿童1000-1500日元,日本民众听了纷纷大呼太贵。
最近,各国的场馆设计方案也陆续揭开神秘的面纱,独具匠心的风格,创意十足材料,堪称神仙打架。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案吧。
01
荷兰馆人造太阳酷炫又有寓意
设计:综合团队一轮人造太阳,从水面冉冉升起。
这不是自然奇观,而是荷兰馆最近发布的展馆酷炫造型。它结合了太阳与水的意象,与世博主题“设计充满生命光辉的未来社会”遥相呼应。
眼前的太阳,不仅照耀了来来往往的行人,更传递着“共创新曙光”的理念。
荷兰馆看似简单,却是集大家之长,由建筑事务所 RAU、体验设计工作室 Tellart、工程咨询公司 DGMR 和总部位于大阪的建筑公司 Asanuma共同完成。
展馆从水中提取氢,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寓意着在不久的未来,人人都可以获得清洁、无限的能源,这是一个新的黎明。
02中国馆“中华书简”古韵十足
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馆的设计方案早在5月就确认下来,“中华书简”的主题好评不断。
竹黄色的建筑,充满了古韵,外立面刻有诗词歌赋,以及山水风光,与墨池竹影遥相呼应。
漫步其中,随处可见中国元素,竹子、汉字、书卷巧妙搭配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中国人喜竹、种竹、爱竹,早在百年前,苏东坡就写过“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传递出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竹子也是一种可再生的生态建筑材料,呼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馆内延续书简长卷的立意,封闭的无柱展厅与自然采光巧妙结合,层层递进的展示空间犹如文明演进,寓意从历史走向未来。期待它能成为这届世博会上最耀眼的存在。
03瑞士馆最轻最环保的展馆
设计:Manuel Herz Architekten
瑞士馆的建筑能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球形形状,更因为它将是世博会上生态足迹最小、最轻的展馆。
瑞士馆的创意源于自然,五个球体置于一片绿植之中,生机盎然。
展览空间的外壳由轻质结构支持的金属箔组成,重量不超过400公斤,只有传统建筑外壳的1%,可以用2-3辆货运车运输。
这种箔是可回收的,会在世博会被制成特别的家具。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采用了这个夏天流行的“多巴胺配色”,置身其中,就像处于一个充满色彩的奇妙世界。屋顶还有一间露天休闲酒吧,圆形大天窗很出片。
04捷克馆云形设计传递自然之美
设计:Apropos Architects事务所捷克馆的设计充满艺术范儿。展馆上的云朵,盘旋在游客头顶。
人们的视野,很容易被花园高处所吸引,慢慢走过去。屋顶的茎干、枝条、树叶变化多端,不同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一条小溪蜿蜒涌出,穿过亭子汇入水池。
螺旋上升式结构,由胶合木材和铺设在方形网格中的木板制成,展示了人与土地、自然的密切关系。
一楼是一个公共空间,有一个带顶棚的中庭,不同房间形成了一个微型景观。二楼有捷克美食,鼓励人们把美食融入社交之中。
展馆里还有捷克设计师、玻璃制造商、建筑师甚至声音装置和音乐作品的作品。
05巴西馆“蒸汽云”与流动金属幕布
设计:Studio MK27
巴西馆的灵感,源于亚马逊雨林,所有细节都在强调雨林对缓解世界气候的重要性。
屋顶内部设有人造水面,通过“蒸汽云”营造雾气效果。走过深邃的通道,给人一种水雾萦绕的感觉,如梦如幻。
展馆的顶部,则是一段流动的曲线,四周是金属幕布,形成半透明屏障。建筑一角掀起的幕布,成为展馆的入口。
除了外形,展馆内部也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在照明、通风、照明各方面都精益求精。
06波兰馆建筑垃圾制成的展馆
设计:Apropos Architects
和前几个布置精致的场馆相比,波兰馆似乎有点不按常理出牌,散发着一种粗犷的野性。
这或许和它的建筑材料有关。展馆是由回收的建筑垃圾制成的,立面材料从拆除建筑物、废料场或回收仓库中取得,内部包括玻璃、铝废料压缩块、电子垃圾或车身部件等。
这些场景以最直接的方式,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场馆内还有大量虚拟现实画面、主题画展和音乐会表演,都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07德国馆七大圆形建筑体彼此交融
建筑设计:LAVA – Visionary Architecture Laboratory德国馆的设计采用了“Wa! Germany”主题,“Wa” 既意味着“圆”,也意味着“和谐”,还与“Wow”谐音,雀跃之情溢于言表。
由木材构成的七个圆形建筑体相互交融,又彼此独立,囊括展示区和餐饮区,并带有一个绿色公园,在室外还有活动舞台,满足人们的娱乐放松需求。
就连不起眼的植被,也兼具净化空气、生产食物和储存水的功能,代表了生态建筑发展的最新技术。
08卢森堡馆帆布屋顶很吸睛
设计:STEINMETZDEMEYER、Jangled Nerves
卢森堡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巨大的帆布屋顶。这是它实现结构密封的途径,也是与公众交流的方式。
屋顶下由各种不同体量的景观庭院,与展区交错分布,并在参观结束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广场,给人们留出驻足休憩的空间。
游客的身心感受和体验,是展馆设计的重心。因此,展馆中路径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可变几何形状的广场、欢迎游客的可移动树木等。
卢森堡馆同样以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为设计主题,展馆选用轻巧且易拆卸的结构建材,方便日后回收利用。
09日本馆“纸建筑之父”新作
设计:坂茂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主办方,坂茂操刀设计的海洋圆顶展馆很有特色。一个大圆顶展馆,两侧是两个较小的圆顶,呈蜿蜒曲折的形状。
这个展馆由纸管、竹子和碳纤维增强塑料建造而成,不需要任何混凝土参与,既缩短了施工周期,也减少了浪费,重量非常轻。
不过,代价是昂贵的开支。尤其是碳纤维增强塑料,通常用在飞机、火箭、导弹、宇宙航行方面,价格昂贵,很少用于建筑。
在内部,它将举办一个展览,宣传“海洋及其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海洋如何被塑料等人类产生的废物所污染。
上面这9个场馆设计,你最喜欢哪一个?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世博会展馆设计方案堪称神仙打架2025年4月开幕的大阪世博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的关注。
大阪曾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算上1970和1990年,这是它第三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
被认为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藤本壮介担任此次世博会总设计师,他素来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互动。这次,他在场馆外围设计了一条周长2000米的环状回廊,环形通至各国家馆。
这个直径615米、高12米的廊架柱梁纵横交错,用来遮挡雨水和阳光。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本木结构建筑。
游客登上回廊屋顶后,周边海景尽收眼底。
因为2025年世博会是在梦洲填海土地上举行的,当地土壤非常脆弱,所以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非常高,成本高达1850亿日元(约合91亿元人民币)。
再加上这两年材料费高涨,此前多个场馆项目流标,实际成本很可能会超预算。
目前票价也确定下来,成人每张7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85元)左右,儿童1000-1500日元,日本民众听了纷纷大呼太贵。
最近,各国的场馆设计方案也陆续揭开神秘的面纱,独具匠心的风格,创意十足材料,堪称神仙打架。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案吧。
01
荷兰馆人造太阳酷炫又有寓意
设计:综合团队一轮人造太阳,从水面冉冉升起。
这不是自然奇观,而是荷兰馆最近发布的展馆酷炫造型。它结合了太阳与水的意象,与世博主题“设计充满生命光辉的未来社会”遥相呼应。
眼前的太阳,不仅照耀了来来往往的行人,更传递着“共创新曙光”的理念。
荷兰馆看似简单,却是集大家之长,由建筑事务所 RAU、体验设计工作室 Tellart、工程咨询公司 DGMR 和总部位于大阪的建筑公司 Asanuma共同完成。
展馆从水中提取氢,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寓意着在不久的未来,人人都可以获得清洁、无限的能源,这是一个新的黎明。
02中国馆“中华书简”古韵十足
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馆的设计方案早在5月就确认下来,“中华书简”的主题好评不断。
竹黄色的建筑,充满了古韵,外立面刻有诗词歌赋,以及山水风光,与墨池竹影遥相呼应。
漫步其中,随处可见中国元素,竹子、汉字、书卷巧妙搭配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中国人喜竹、种竹、爱竹,早在百年前,苏东坡就写过“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传递出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竹子也是一种可再生的生态建筑材料,呼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馆内延续书简长卷的立意,封闭的无柱展厅与自然采光巧妙结合,层层递进的展示空间犹如文明演进,寓意从历史走向未来。期待它能成为这届世博会上最耀眼的存在。
03瑞士馆最轻最环保的展馆
设计:Manuel Herz Architekten
瑞士馆的建筑能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球形形状,更因为它将是世博会上生态足迹最小、最轻的展馆。
瑞士馆的创意源于自然,五个球体置于一片绿植之中,生机盎然。
展览空间的外壳由轻质结构支持的金属箔组成,重量不超过400公斤,只有传统建筑外壳的1%,可以用2-3辆货运车运输。
这种箔是可回收的,会在世博会被制成特别的家具。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采用了这个夏天流行的“多巴胺配色”,置身其中,就像处于一个充满色彩的奇妙世界。屋顶还有一间露天休闲酒吧,圆形大天窗很出片。
04捷克馆云形设计传递自然之美
设计:Apropos Architects事务所捷克馆的设计充满艺术范儿。展馆上的云朵,盘旋在游客头顶。
人们的视野,很容易被花园高处所吸引,慢慢走过去。屋顶的茎干、枝条、树叶变化多端,不同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一条小溪蜿蜒涌出,穿过亭子汇入水池。
螺旋上升式结构,由胶合木材和铺设在方形网格中的木板制成,展示了人与土地、自然的密切关系。
一楼是一个公共空间,有一个带顶棚的中庭,不同房间形成了一个微型景观。二楼有捷克美食,鼓励人们把美食融入社交之中。
展馆里还有捷克设计师、玻璃制造商、建筑师甚至声音装置和音乐作品的作品。
05巴西馆“蒸汽云”与流动金属幕布
设计:Studio MK27
巴西馆的灵感,源于亚马逊雨林,所有细节都在强调雨林对缓解世界气候的重要性。
屋顶内部设有人造水面,通过“蒸汽云”营造雾气效果。走过深邃的通道,给人一种水雾萦绕的感觉,如梦如幻。
展馆的顶部,则是一段流动的曲线,四周是金属幕布,形成半透明屏障。建筑一角掀起的幕布,成为展馆的入口。
除了外形,展馆内部也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在照明、通风、照明各方面都精益求精。
06波兰馆建筑垃圾制成的展馆
设计:Apropos Architects
和前几个布置精致的场馆相比,波兰馆似乎有点不按常理出牌,散发着一种粗犷的野性。
这或许和它的建筑材料有关。展馆是由回收的建筑垃圾制成的,立面材料从拆除建筑物、废料场或回收仓库中取得,内部包括玻璃、铝废料压缩块、电子垃圾或车身部件等。
这些场景以最直接的方式,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场馆内还有大量虚拟现实画面、主题画展和音乐会表演,都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07德国馆七大圆形建筑体彼此交融
建筑设计:LAVA – Visionary Architecture Laboratory德国馆的设计采用了“Wa! Germany”主题,“Wa” 既意味着“圆”,也意味着“和谐”,还与“Wow”谐音,雀跃之情溢于言表。
由木材构成的七个圆形建筑体相互交融,又彼此独立,囊括展示区和餐饮区,并带有一个绿色公园,在室外还有活动舞台,满足人们的娱乐放松需求。
展馆本身是环境友好型建筑,圆珠体填充部分,都尽可能使用二次材料制成。就连不起眼的植被,也兼具净化空气、生产食物和储存水的功能,代表了生态建筑发展的最新技术。
08卢森堡馆帆布屋顶很吸睛
设计:STEINMETZDEMEYER、Jangled Nerves
卢森堡馆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巨大的帆布屋顶。这是它实现结构密封的途径,也是与公众交流的方式。
屋顶下由各种不同体量的景观庭院,与展区交错分布,并在参观结束的位置设计了一个广场,给人们留出驻足休憩的空间。
游客的身心感受和体验,是展馆设计的重心。因此,展馆中路径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可变几何形状的广场、欢迎游客的可移动树木等。
卢森堡馆同样以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为设计主题,展馆选用轻巧且易拆卸的结构建材,方便日后回收利用。
09日本馆“纸建筑之父”新作
设计:坂茂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主办方,坂茂操刀设计的海洋圆顶展馆很有特色。一个大圆顶展馆,两侧是两个较小的圆顶,呈蜿蜒曲折的形状。
这个展馆由纸管、竹子和碳纤维增强塑料建造而成,不需要任何混凝土参与,既缩短了施工周期,也减少了浪费,重量非常轻。
不过,代价是昂贵的开支。尤其是碳纤维增强塑料,通常用在飞机、火箭、导弹、宇宙航行方面,价格昂贵,很少用于建筑。
在内部,它将举办一个展览,宣传“海洋及其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海洋如何被塑料等人类产生的废物所污染。
上面这9个场馆设计,你最喜欢哪一个?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