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空战中,巴基斯坦在超远距离猎杀了印度空军当家头牌“阵风”战机和多架其他战机,引起了法国达索公司股价大跌,充分展示了中国霹雳-15E空空导弹的威力。须知这还是霹雳-15的出口版本,它尚且有能力帮助歼-10C猎杀没有代差的4代机,而且赢点简直“异常轻松”。霹雳-15自此一战成名,然而很多人还并不清楚它到底强悍在哪。
▲印度得到的霹雳-15残骸,图片来源:网络
在现代空战中,如果两款同代战斗机正面相遇,比的就是谁的“眼睛亮”,谁的“胳膊长”。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有限,长时间开机还有风险被对方发现,所以一般都需要预警机提供目标大致位置。战斗机的任务就是发射导弹:先瞄准大致方向,导弹依靠数据链、卫星等修正,最后靠自身设备来寻找目标。
空空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掌握其核心技术。美军装备的第一代AIM-9“响尾蛇”依靠敏感的红外探头来识别和跟踪喷气式战斗机后方尾焰高温。这款导弹当时装备蒋空军的F-86,频繁袭扰我国沿海地区。1958年的空战中我国战斗机飞行员以生命为代价,让科研人员得到了非常难得的未爆AIM-9,还将导弹分享给了苏联。苏联在其基础上研制成功了K-13,我国则又通过仿制K-13完成了霹雳-2。在当时空空导弹尚属于顶尖科技,我们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霹雳-2,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接下来我国空空导弹的研发就没有那么容易。60年代同时开启的多个霹雳项目到80年代中后期几乎全体下马,鲜少有装备。后来我国也是借鉴了不少国家的技术,渐渐走到了空空导弹的技术前沿。一般来说,空空导弹按照打击距离可以划分为20公里以下的近距离格斗弹,20到100公里以内的中距弹,以及100公里以上的远距弹、超视距弹,后者才是各国空军主要发展的目标对象。超视距空空导弹除了能够打击敌方战斗机,最重要的是“致盲”对方眼睛——在空战一开始就打掉对方预警机平台,对于整场空战的胜利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谁的导弹射程更远,几乎决定了一场战斗的胜负。
空空导弹的组成结构大体如下,战斗部、制导组件、动力装置、弹翼。制导组件几乎是整个空空导弹的核心,被分类为红外制导、雷达制导。红外制导主要安装热敏组件,用于捕捉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或者发动机喷出的热焰,多用于近距离格斗弹。雷达制导多用于中距或者超视距空空弹,具体又可分为半主动和主动。半主动只被动接受外界雷达波,主动则自带发射雷达波的部件,自发自收。后者可以发射后不管,前者需要不断引导。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图片来源:网络
主动雷达制导已是第4代空空导弹必用先进技术,但要把导弹打这么远,动力装置很关键。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也不多,无非是火箭发动机或者超燃冲压发动机。空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早期还曾使用过液体火箭,它的重量大、可靠性差,唯一的好处是可以调节动力,如今被淘汰。固体火箭又被具体分为单脉冲、双脉冲甚至多脉冲,简单而言就是点火次数。
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法和内燃机、液体火箭一样调节燃料用量,只要点着就得一口气用完,所以带来的困扰就是导弹末段速度慢,命中精度低。双脉冲或者多脉冲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分阶段燃烧燃料。在设计时空空导弹燃料会有一个分隔层,将燃料独立隔开并各自使用独立点火系统,什么时候点火由计算机说了算。第一阶段的固体火箭点火后往往只提供初始速度,熄火后计算机操作弹翼调节姿态滑翔,将导弹送入距离目标较近的点位。之后二次点火,使导弹进行末端再次冲刺或者变轨,提高威胁能力。
▲“流星”空空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超燃冲压发动机也是导弹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动力装置,不过它需要初始速度才能开机工作,因此往往需要伴随固体火箭助推器。在发射时固体火箭助推器先点火,将导弹加速后脱离弹体,换由冲压发动机完成接下来的机动。这种结构听上去就比较复杂,而且事实上体积也大,不太适合空空导弹。科研人员又发明了另外一种妥协方式:把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柱直接放进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
这种做法还是会给空空导弹留下一个进气口,但起码节约了燃料空间。去电视这种动力的空空导弹无法打出高抛弹道。虽有一个非常高的理论射程值但实际速度并不快,达不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速度峰值,转弯机动能力不够,会因为吸不上气即氧化剂量不足而发生发动机喘振甚至直接熄火。这种特点导致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空空导弹,实际性能并不如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产品。
▲中国外贸空空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现代空空导弹如果要想拥有强悍性能,必须使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主动制导。当然中继的数据链+卫星也至关重要,而这正是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采用的技术路径。中国霹雳-15空空导弹在2016年正式服役,长度4米,可以适配歼-20战斗机4.5米长度的弹舱。根据公开照片可以得知,歼-20的内部弹舱一次可以携带4枚霹雳-15,侧弹仓还可以携带2枚霹雳-10近距离格斗弹,一般保命使用。霹雳-10万不得已不会主动用,所以霹雳-15才是主力。
按照现代空战2枚导弹打1架战机的日常,歼-20有能力一次击落两个战斗机目标。霹雳-15射程超过200公里。它的上一代产品霹雳-12的射程仅有100公里,可见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对空空导弹射程提升有多么大的帮助。霹雳-15在当初设计时已经考虑到适配歼-20,它也可以被没有内置弹舱的4代机歼-16、歼-10使用。
▲歼-20携带霹雳-15和霹雳-10,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出口给巴基斯坦的霹雳-15E,实际射程还缩短了50公里。然而就算是200公里的正版霹雳-15,也已经不算是解放军中最强悍的空空导弹。根据外国媒体爆料,中国有一款射程超过400公里的空空导弹,早先就已经被发现由歼-16携带测试。这款更强悍的空空导弹是中国未来夺取西太平洋地区制空权的关键,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猎杀”敌方的高价值目标,包括第5代战斗机、预警机。这才是真正的“鬼见愁”,美军来了也得一样吃亏。
这款空空导弹的名称目前还处猜测中,早先有人认为它将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然而从上述分析可见,霹雳-15身上已经实现了双脉冲固体火箭,不大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的技术。更合理的推测是它考虑采用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更长的弹体也能看出这种可能性很高。双脉冲本是美国率先提出的,但却率先被中国实现并应用。如今我们再往前跨一步,在新版霹雳上再超过去一截,那美国就要更难受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空战中,巴基斯坦在超远距离猎杀了印度空军当家头牌“阵风”战机和多架其他战机,引起了法国达索公司股价大跌,充分展示了中国霹雳-15E空空导弹的威力。须知这还是霹雳-15的出口版本,它尚且有能力帮助歼-10C猎杀没有代差的4代机,而且赢点简直“异常轻松”。霹雳-15自此一战成名,然而很多人还并不清楚它到底强悍在哪。
▲印度得到的霹雳-15残骸,图片来源:网络
在现代空战中,如果两款同代战斗机正面相遇,比的就是谁的“眼睛亮”,谁的“胳膊长”。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有限,长时间开机还有风险被对方发现,所以一般都需要预警机提供目标大致位置。战斗机的任务就是发射导弹:先瞄准大致方向,导弹依靠数据链、卫星等修正,最后靠自身设备来寻找目标。
空空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掌握其核心技术。美军装备的第一代AIM-9“响尾蛇”依靠敏感的红外探头来识别和跟踪喷气式战斗机后方尾焰高温。这款导弹当时装备蒋空军的F-86,频繁袭扰我国沿海地区。1958年的空战中我国战斗机飞行员以生命为代价,让科研人员得到了非常难得的未爆AIM-9,还将导弹分享给了苏联。苏联在其基础上研制成功了K-13,我国则又通过仿制K-13完成了霹雳-2。在当时空空导弹尚属于顶尖科技,我们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霹雳-2,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接下来我国空空导弹的研发就没有那么容易。60年代同时开启的多个霹雳项目到80年代中后期几乎全体下马,鲜少有装备。后来我国也是借鉴了不少国家的技术,渐渐走到了空空导弹的技术前沿。一般来说,空空导弹按照打击距离可以划分为20公里以下的近距离格斗弹,20到100公里以内的中距弹,以及100公里以上的远距弹、超视距弹,后者才是各国空军主要发展的目标对象。超视距空空导弹除了能够打击敌方战斗机,最重要的是“致盲”对方眼睛——在空战一开始就打掉对方预警机平台,对于整场空战的胜利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谁的导弹射程更远,几乎决定了一场战斗的胜负。
空空导弹的组成结构大体如下,战斗部、制导组件、动力装置、弹翼。制导组件几乎是整个空空导弹的核心,被分类为红外制导、雷达制导。红外制导主要安装热敏组件,用于捕捉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或者发动机喷出的热焰,多用于近距离格斗弹。雷达制导多用于中距或者超视距空空弹,具体又可分为半主动和主动。半主动只被动接受外界雷达波,主动则自带发射雷达波的部件,自发自收。后者可以发射后不管,前者需要不断引导。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图片来源:网络
主动雷达制导已是第4代空空导弹必用先进技术,但要把导弹打这么远,动力装置很关键。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也不多,无非是火箭发动机或者超燃冲压发动机。空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早期还曾使用过液体火箭,它的重量大、可靠性差,唯一的好处是可以调节动力,如今被淘汰。固体火箭又被具体分为单脉冲、双脉冲甚至多脉冲,简单而言就是点火次数。
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法和内燃机、液体火箭一样调节燃料用量,只要点着就得一口气用完,所以带来的困扰就是导弹末段速度慢,命中精度低。双脉冲或者多脉冲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分阶段燃烧燃料。在设计时空空导弹燃料会有一个分隔层,将燃料独立隔开并各自使用独立点火系统,什么时候点火由计算机说了算。第一阶段的固体火箭点火后往往只提供初始速度,熄火后计算机操作弹翼调节姿态滑翔,将导弹送入距离目标较近的点位。之后二次点火,使导弹进行末端再次冲刺或者变轨,提高威胁能力。
▲“流星”空空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超燃冲压发动机也是导弹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动力装置,不过它需要初始速度才能开机工作,因此往往需要伴随固体火箭助推器。在发射时固体火箭助推器先点火,将导弹加速后脱离弹体,换由冲压发动机完成接下来的机动。这种结构听上去就比较复杂,而且事实上体积也大,不太适合空空导弹。科研人员又发明了另外一种妥协方式:把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柱直接放进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
这种做法还是会给空空导弹留下一个进气口,但起码节约了燃料空间。去电视这种动力的空空导弹无法打出高抛弹道。虽有一个非常高的理论射程值但实际速度并不快,达不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速度峰值,转弯机动能力不够,会因为吸不上气即氧化剂量不足而发生发动机喘振甚至直接熄火。这种特点导致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空空导弹,实际性能并不如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产品。
▲中国外贸空空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现代空空导弹如果要想拥有强悍性能,必须使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主动制导。当然中继的数据链+卫星也至关重要,而这正是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采用的技术路径。中国霹雳-15空空导弹在2016年正式服役,长度4米,可以适配歼-20战斗机4.5米长度的弹舱。根据公开照片可以得知,歼-20的内部弹舱一次可以携带4枚霹雳-15,侧弹仓还可以携带2枚霹雳-10近距离格斗弹,一般保命使用。霹雳-10万不得已不会主动用,所以霹雳-15才是主力。
按照现代空战2枚导弹打1架战机的日常,歼-20有能力一次击落两个战斗机目标。霹雳-15射程超过200公里。它的上一代产品霹雳-12的射程仅有100公里,可见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对空空导弹射程提升有多么大的帮助。霹雳-15在当初设计时已经考虑到适配歼-20,它也可以被没有内置弹舱的4代机歼-16、歼-10使用。
▲歼-20携带霹雳-15和霹雳-10,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出口给巴基斯坦的霹雳-15E,实际射程还缩短了50公里。然而就算是200公里的正版霹雳-15,也已经不算是解放军中最强悍的空空导弹。根据外国媒体爆料,中国有一款射程超过400公里的空空导弹,早先就已经被发现由歼-16携带测试。这款更强悍的空空导弹是中国未来夺取西太平洋地区制空权的关键,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猎杀”敌方的高价值目标,包括第5代战斗机、预警机。这才是真正的“鬼见愁”,美军来了也得一样吃亏。
这款空空导弹的名称目前还处猜测中,早先有人认为它将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然而从上述分析可见,霹雳-15身上已经实现了双脉冲固体火箭,不大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的技术。更合理的推测是它考虑采用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更长的弹体也能看出这种可能性很高。双脉冲本是美国率先提出的,但却率先被中国实现并应用。如今我们再往前跨一步,在新版霹雳上再超过去一截,那美国就要更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