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与香港:地标命名背后反映“民心争夺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19日 15点10分 PT
  返回列表
70729 阅读
33 评论
BBC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香港九龙伊利沙伯医院外观。

香港曾经作为英国殖民地逾一世纪,不少地方以英国君主或名人命名。然而,冠上刚在本月初辞世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香港译“伊利沙伯二世”)的香港地标却硕果仅存。历史学家指,这是因为英国战后要淡化殖民色彩,在九七前途危机前争取民心。

香港在1841年开始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997年主权移交中国。在这156年间历经6位君主执政的时代——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共60年)、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共9年)、乔治五世(George V,共26年)、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不足1年)、乔治六世(George VI,共16年)和伊丽莎白二世(共45年)。

香港不少地名和路名都与英国王室有关,包括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维多利亚山(Victoria Peak,太平山)、全长近5公里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域多利皇后街(Queen Victoria Street)、英皇道(King's Road)、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公主道(Princess Margaret Road)等等。这里的“皇后”多数是指维多利亚女王,因“女王”与“皇后”的英文同为“Queen”而错译,约定俗成至今。维多利亚在香港冠名的地标都是在核心、极有标志性之处,甚有宣示主权的意味。

但同样是女王的伊丽莎白二世,尽管在1952年登基后作为港英“事头婆”(港人对老板娘的俗称)近半个世纪,以她命名的地标却相当少,只有三座建筑物和两条小路——伊利沙伯中学(Queen Elizabeth School )、伊利沙伯体育馆(Queen Elizabeth Stadium )、伊利沙伯医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以及伊利沙伯医院路(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Road)和伊利沙伯医院径(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Path)。

战后淡化殖民色彩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伊利沙伯医院径。

为何伊丽莎白二世低调得多?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立法会议员刘智鹏向BBC中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分水岭。“香港是英国第一个沦陷的殖民地,打输了投降,双手奉送了给日本,是很大的挫败。战后英国重回香港不是很有认受性的行动,是因为蒋介石政府没有底气,拉拢美国施压蒋介石而来的。在前途问题困扰之下,香港不像维多利亚女王下的大英帝国属地,是一个倒数中、没有光明未来的地方。而英国也很清楚,大英帝国或者英国王室已经没什么值得荣耀。”

1941年日本进攻香港,驻港英军苦战18天后失守,日本占据香港三年零八个月。二战后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希望趁机收复香港,在1943年开罗会议上获得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支持,英国首相邱吉尔则极力反对。

1945年罗斯福猝逝,继任的杜鲁门(Harry S. Truman)转而支持英国。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夕,中英两国都计划派兵接收香港,国军先头部队已进驻九龙,但英国海军的夏慤将军(Cecil Harcourt)捷足先登取得受降权,恢复英国在香港行使主权。

然而,战后的英国已非战前的“日不落帝国”,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包括印度等众多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因而开始“非殖化”管治。刘智鹏说:“英国不会再摆出殖民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加上‘六七暴动’提醒他们香港超过九成是华人,必须‘以华制华’,在本地培养殖民地官员,他们可以执行殖民地政策,但又不会有殖民色彩。”

女王命名建筑全是民生项目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伊利沙伯体育馆。

香港历史学者杨颖宇也对BBC中文表示,战前殖民地色彩表现在公共建筑的一致性,“每个殖民地都有一个皇后像广场”,但战后不再用这种具体的形式,反而是要人看不见,“王室存在于无形”。杨颖宇续说,港英政府甚至在七、八十年代不停拆除富有殖民色彩的旧建筑,包括邮政总局和尖沙嘴火车站,“全部换了新建筑,不让香港人感受到香港是殖民地,让你们不能指控它,这是以丧失记忆来‘洗底’”。

而面对香港前途危机,港英政府必须以对香港的妥协发展来跟中国角力,同时要争取本地民心,积极投入民生建设和增加社会福利,这也解释了为何香港以伊丽莎白二世命名的建筑,全是教育、医疗、康体的民生项目。

杨颖宇形容,这是“民心争夺战”,“到今日提起殖民地时,香港人记得的是免费教育、完善的医疗系统、公共房屋。英国人用良政善治来洗脱对殖民地不满的记忆,甚至开始歌颂女王。”

BBC中文整理香港其中三个以伊丽莎白二世(伊利沙伯二世)命名的建筑:

伊利沙伯医院

图像来源,WWW.GRS.GOV.HK

图像加注文字,1960年代的伊利沙伯医院(香港政府新闻处档案照片)。

以女王命名的建筑当中,最深入民心的是位于九龙油尖旺区的伊利沙伯医院。该院原本名为“新九龙医院”,1952年港府为回应九龙及新界区市民对公营医疗的需求而批准兴建,1958年由王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Prince Philip, The Duke of Edinburgh,菲腊)亲王主持奠基,并以伊利沙伯二世命名,1963年启用。

该院至今仍是九龙区的主要医院,也是全港最繁忙的医院之一,病床逾2000张,提供24小时急症服务,也设有15个临床部门、3间专科诊所及6间普通科门诊诊所。香港许多医护人员都曾在该院接受教学和训练。

伊利沙伯医院简称“QE”或“伊院”,惟“伊院”与“医院”同音,大众为免混淆一般都会称呼全名。民间考古保育专家张朝敦对BBC中文说:“伊利沙伯二世不像维多利亚有维港、皇后大道这种厉害的地标,但这些地标都有简称,反而很少人会记得是和维多利亚女王有关。相反,伊利沙伯医院不算很大但功能性很强,而且名字不能简略,变相大家都经常提起她全名。”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伊利沙伯医院不算很大但功能性很强。

该院占地7公顷,外观方正平实。建筑历史学者黎隽维指,这种风格一方面是战后的建筑潮流,另一方面多少也有政治考量,象征着一个新时代。“外观不突出也不华丽,但这正正是它想呈现的形象,很功能性和贴地,而且很科学化,每个病房的窗户都可以有阳光透进去。这与战前的建筑不同风格,战前要保存大英帝国的形象和颜面,但战后完全没有这个动机。”

伊利沙伯体育馆

图像来源,WWW.LCSD.GOV.HK

图像加注文字,新伊利沙伯体育馆落成早期照片。

另一个为人熟悉的是伊利沙伯体育馆,分别有“旧伊馆”和“新伊馆”共两座。前者全称“伊利沙伯女皇二世青年游乐场馆”,建于1952年纪念女王加冕,用了女王部分嫁妆资金来兴建,1953年9月落成,由港督葛量洪(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主持揭幕。

图像来源,WWW.LCSD.GOV.HK

图像加注文字,旧伊馆。

图像来源,HONG KONG PLAYGROUND ASSOCIATION

图像加注文字,旧伊馆旧址。

图像来源,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图像加注文字,昔日的摩利臣山。

旧伊馆是当时九龙首座体育馆,也是亚洲最先进的室内体育场馆,除了体育设施,并设有图书馆、街坊福利会及儿童廉价饭堂等,是很多青少年的好去处。场馆最终在2008年10月拆卸,重建为现时的麦花臣场馆。

至于位处湾仔的“新伊馆”,原计划名为“摩利臣山(Morrison Hill )室内运动场馆”,1975年英女王访港时命名为伊利沙伯体育馆,1980年由港督麦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主持开幕,为香港当时最好的体育场馆。该馆楼高12层,除了体育用途,也是大型表演场地,设有3000个座位,邓丽君、Beyond、陈百强、刘德华、何韵诗等歌星都曾在新伊馆举行演唱会。

伊利沙伯体育馆是摩利臣山最后一批落成的建筑。摩利臣山本来是个小山丘,曾经是石矿场,港英政府早于1920年代开始计划夷平,动工后却发现岩石过硬,难以开凿而搁置,到了战后才继续移山工程。保育专家张朝敦说六、七十年代爆石时,石头在今日伊馆的位置存放并运走,“要等所有石头运走了才可以盖东西,所以新伊馆是整座山最迟发展的部分”。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伊利沙伯体育馆。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图像加注文字,伊利沙伯体育馆。

伊利沙伯中学

伊利沙伯中学位于旺角洗衣街,1953年建校时是为了纪念伊利沙伯二世登基,也是香港第一间不按性别取录学生的英文官立学校。该校更曾使用英国皇冠作校徽,直至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皇冠改为教育署标志。校训“修己善群”则沿用至今,拉丁文为“Vos Parate Ut Serviatis”,英文意译为“Prepare Yourselves That You May Serve”。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伊利沙伯中学一群学生曾寄信到白金汉宫,指背负女王之名并谨遵校训之教诲,“恳求女王陛下支持我们的抗争,以恢复香港昔日的辉煌与繁荣”,促请英国政府“对北京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行为作出坚决回应”。

为祖国的进步自豪
1 楼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伊利沙伯中学一群学生曾寄信到白金汉宫,指背负女王之名并谨遵校训之教诲,“恳求女王陛下支持我们的抗争,以恢复香港昔日的辉煌与繁荣”;应该把这些小王八蛋全部发到英国去,滚出香港。 [1评]
w
wudalao
2 楼
把伊丽莎白医院改成庆丰医院吗? :) [1评]
a
athanasy
3 楼
瞧你们这群小逼这点奴性,还不赶紧教育教育
c
ccdb99
4 楼
上院贵族参政,向殖民地派遣总督,不是一人一票民选女王、选殖民地总督怎么能行?
文学少年
5 楼
殖民主义一去不复返了。
j
james2381
6 楼
作为中国人来讲,香港的被殖民史是中国的耻辱,但中国从封建到共和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国人才能从麻木中觉醒
灯塔路
7 楼
五年之内 所以殖民痕迹都会抹去的
英国流氓
8 楼
赵家国 县城政府办公楼都堪比白宫 最烂的就是学校 四川倒的全是豆腐渣 区别就在这 [1评]
老董
9 楼
别说,但凡当时英国王室硬气一点,我也不至于这么瞧不起它们。这碍于政治和国力,不能插手就算了,事后还不把这些王八蛋们接去英国,起码这些傻屌也曾经自认By the name of Queen Elizabeth。英国佬这小气的。。。
老董
10 楼
穷b英国流氓瞧不起谁啊?我们白宫地上地下建筑群多么雄伟复杂,你拿中国县政府跟我们白宫比?来,把中国最牛b的县政府建筑图片发出来,看怎么堪比我们白宫。去你妈的。
雁过留声机
11 楼
1941年日本进攻香港,驻港英军苦战18天后失守,日本占据香港三年零八个月
谁主沉浮?
12 楼
贱逼。 应该全部改名,彻底清除殖民色彩
谁主沉浮?
13 楼
那也比煞白名字好听啊,有何不可? 返修路,文革医院。。。只要中国人愿意,又可不可? 就问:有何不可? 什么香港人不高兴?港灿算个p
谁主沉浮?
14 楼
英国殖民香港150年,殖民印度300年, 按港灿的思维、阿三该比港灿贱2倍才是。。。 奇怪,阿三好像还有些自尊心,港灿则是下贱无比。。。 香港从富贵天下的李嘉诚到住鸽子笼的下等贱民, 都没有一点脊梁,活着就像一条狗 [2评]
谁主沉浮?
15 楼
香港人就像一条狗,这话不是我说的, 孔庆东早就说了,,,不过就是港灿这些年不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老孔的话正确而已
c
cool_eye
16 楼
准确来说,是英国殖民主义一去不复返了,轮到中共殖民主义登场了。 [1评]
c
cool_eye
17 楼
不如说,应该穿汉服,或打赤膊,别把殖民痕迹穿在身上。 只有自卑的人,才在这些东西搞动作。民生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你主子的面子问题。 [1评]
c
cool_eye
18 楼
说的好像大部分大陆人活的很好似的,没人觉得活得像狗一样。 有脊椎有国格的话,中国就别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定位,来骗取贸易津贴啦。 https://www.abc.net.au/chinese/2019-04-13/why-china-is-still-categorised-as-a-developing-country/10999272 [1评]
谁主沉浮?
19 楼
装你妈逼。 一辈子被殖民,连一国两制都是赏赐的,还装左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样,一帮贱逼。。。 穿不传汉服,打不打赤膊,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你在那里逼逼什么?
谁主沉浮?
20 楼
他们至少受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爱国,他们至少从来没有被殖民过,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亲爹是谁,起码没有跪过白皮,没有数典忘祖,还有最低的自尊心。。。 这点,你港灿比得了? 与他们相比,你连一条狗都不如。。。
谁主沉浮?
21 楼
自己的地方怎么玩,全凭心情。。。怎么滴,不服?
c
collins
22 楼
向阳路,向东路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23 楼
英国佬每年从香港拿走1000多亿,利用职权和法律占有香港很多企业和土地累积5万亿英镑,算是利息几乎挖走了半个香港,港灿还给香港歌功颂德,啧啧,洋狗的思维中国人很难理解。
望和平
24 楼
阿三做的很對: 1)莫迪不去吊厭土匪鴉片蛆! 2)國王大道改為責任大道去殖民化、去恥辱。 3)印度強烈要求追回被流氓強盜掠奪走的近百卡鑽石 、南非等其他非洲國家、 恬不知耻臉不紅的大陰蒂蟈鴉片土匪、還臭不要臉對他國說三道四、盛氣凌人、
c
csswork02
25 楼
把香港的名字改成共產港,用以宣示主權
谁主沉浮?
26 楼
只要愿意
B
BruceWang111
27 楼
: sb 如你
B
BruceWang111
28 楼
猪就老实待在圏里吧
B
BruceWang111
29 楼
你个当🐷的命
文强
30 楼
多谢科普
老董
31 楼
: 对啊,我这猪圈叫加州LA,我待得挺舒服的,就是左逼州政府比较操蛋,其它都好。不知道你待在什么狗屁地方呢?
c
cool_eye
32 楼
大陆人自己要面子搞动作祸害全世界华人,所以才逼逼。
c
cool_eye
33 楼
服!怎么不服呢? 中国人穷的时候,全世界华人/香港人常常捐钱赈灾。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就摆出一副关门打狗的样子。中国人坑华人全世界第一,怎能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