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春季开始,关于全球火灾的消息似乎从未停止过,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不管是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悲剧,还是京阿尼动画室遭点火的人祸,再到最近肆虐加州的山火,火灾所到之处,必会带来惨重的人员伤亡,这让我们感到无比难过。
然而就在今天,又有一起不幸的火灾发生,大火将日本的一栋珍贵建筑毁于一旦....
国宝级建筑“首里城”失火被毁
冲绳象征不复存在
据BBC报道,就在今日凌晨,位于日本冲绳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发生了罕见的大火,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建筑遗产,将被毁于一旦。
据悉,在北京时间31日凌晨1点40分左右,木质构造的首里城开始起火,正殿、北殿和南殿的7栋建筑现已全部烧毁,总共烧掉了大约4200平方米的面积。
根据各种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火势非常凶猛,整栋建筑完全被吞噬在一片火海中。
火灾消息传出后,数十辆消防车和多名消防员于今日凌晨抵达首里城,近100名当地住民目睹作为冲绳历史的象征首里城,被大火烧到停不下来。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由于担忧大火可能会延烧至周边住宅区,那霸市政府临时开设了三处避难所。
据CNN报道,大火一直烧到北京时间12点半左右时,火情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关于具体的起火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但有可能是正殿失火引起的。
据日本媒体NHK报道,在31日凌晨,首里城举行了“首里城祭”,在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准备回家时,正殿突然起火,不过警方正在试图还原事故情况,目前并无定论。
看着这一张张断壁残垣的照片,主页君觉得非常惋惜,因为首里城不仅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命运也称得上跌宕起伏。
据史料记载,首里城是原来琉球王国的宫殿建筑,首造于14世纪中叶。
在历史上,琉球王国奉中国为宗主国,属于当时中国的“藩属之地”,因此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的细节是,首里城正殿走向朝西,以示表示对宗主国的诚意和忠心。
从15年至19世纪,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国的王宫,同时也作为琉球王国的行政机构总部。
在这五百多年间,每当琉球国的新王即位时,中国皇帝都会应邀派出使者,予以册封确认。
有趣的是,由于贸易往来和政治军事的影响,琉球同样与日本关系密切。
一直到1879年,日本派遣官员松田道之来到琉球,废除了琉球国,这才将其吞并改为日本冲绳县。
因此在首里城的构造上,中国和日本的建筑文化,对它都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
比如我们能从图片中看出,首里城的宫殿格局,仿效中国庙宇建筑,房顶和墙壁都涂为朱红色,但是正门上方的隆起部分又称拱形,分明临摹于日本传统的神社。
在首里城正殿上有很多四爪龙,也就是蟒的元素,据说这符合当时中国宗藩体系的规定,皇帝使用五爪龙,诸侯王可用四爪龙,是一种地位和关系的象征。
在琉球变为日本的冲绳县之后,1925年,首里城的正殿以“冲绳神社拜殿”的名称,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但可惜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冲绳全境遭美军轰炸,首里城原建筑被完全摧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建筑复原工作。
在1992年 ,首里城复原后,重新开始对公众进行开放,并在2000年,入选成为日本的第11座世界文化遗产,同年,2000日元纸币的正面图案,也正式印上了首里城的“守礼之门”。
虽然这个面值的纸币在冲绳外的地方并不怎么流通,但这也能感受到首里城对冲绳人的确意义非凡了。
如今,这座彰显着琉球文化的建筑已经灰飞烟灭,其中收藏的许多琉球时代的文物也将不复存在。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火扑灭的时候,首里城正殿已全部化为灰烬,更遗憾的是,正殿里的康雍乾三皇御笔亲书的匾额也付之一炬。
市长城间干子则称,“我们失去了历史性的遗产和象征,我们感到沮丧。”
就这样,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没了。
多个知名建筑发生火灾
损失惨重令人痛惜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样令人痛心疾首的建筑文明损失,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让主页君最记忆犹新的一次烧毁,非巴西博物馆莫属。
在当地时间2018年9月2日,大约晚上7点30分,闭馆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陷入火海,并且一直持续到深夜。
虽然最终消防队成功灭火,但博物馆主体建筑损毁严重,目前仍存在坍塌的危险,最令人痛心的是,馆藏的2000万文物中仅10%幸存。
这座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火灾前不久才庆祝了它的200 岁生日,如今却变成了这般模样,这令每个巴西人都无法接受:
“巴西只有500年历史,国家博物馆就经历了其中的200年。这是我们所有的一切,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据悉,这个博物馆建立于1818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为了促进巴西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建,当初还以“皇家博物馆”命名,恢弘华丽,地位非凡。
自1938年起,这座建筑就被列为巴西国家遗产,早期的藏品主要是各类动植物样本,到了19世纪末,在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的推动下,博物馆开始涉足新的领域,涉猎的内容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植物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以及动物学。
馆内的藏品足足有2000万,是久负盛名的大英帝国博物馆藏品的2倍还多,其中涵盖了来自各大洲的历史藏品,承载着世界文明的历史记忆。
但是如今,这些都被一键清空了,再也无法还原。
当日,大火穿过前殿,火焰照亮了博物馆的窗户,浓烟从楼顶升起,天空都被染成了亮橘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有无数的专家、学生都赶到了现场
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打破窗户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了一些文物,甚至有人试图灭火,只为挽救国家的历史,和人类的那么一点点卑微的记忆。
但最后换来的,却是大火一点点吞噬这座博物馆,让百年文明荡然无存。
而到今年的4月16日,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消息则震惊了全球。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这座拥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人类建筑瑰宝,几乎瞬间被火焰吞灭。
现场浓烟滚滚,连塔尖都坍塌,令人心碎不忍。
虽然相关工作人员和消防员正在试图抢救存放于巴黎圣母院内的艺术品,但据BBC报道,巴黎圣母院最让人震撼和最具有观赏性的玫瑰花窗,已经被烧毁。
谁能想到,这座经历了战火纷飞年代、永远屹立不倒的伟大建筑,却以这样惨痛的方式毁灭,在和平年代的大火中轰然倒下。
官方报告虽然没有给出一个极为确切的火灾原因,依然还在调查中,但很有可能与设计漏洞和一些内部的误操作相关。
这些伟大的建筑,因为一时疏忽的损坏或者年久失修的维护,使得这些价值不菲的人类宝藏屡遭毁坏,此刻我们的心痛以无法用语言表达。
因为,这些都是全人类的损失。
希望大家心怀悲悯
尊敬建筑文明
面对这样的人类悲剧,面对这种程度的损失,我们应该心怀敬意,并且希望类似的事件不要再发生。
但是很不幸的是,主页君依然看到了一些网友极不“和谐”的声音。
在多条关于首里城火灾的微博评论区,不少网友秉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日本建筑被烧反而表现出一种幸灾乐祸。
这让主页君感到很是气愤。
任何一座文化遗产建筑,都是人类历史上积累的宝藏和财富,而且每个都是与众不同的,独此一份的。
损失这样的一座建筑,就好比目睹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去世,或许这位学者没有和你有过交集,没有对你产生过最直接的影响,但是因为他的成绩和对他人和世界的贡献,你也应该对其心怀尊重。
在1945年,美国计划对日本进行全面的轰炸,试图摧毁所有重要的城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却四处奔走,企图挽救遍地文化古迹的奈良城,最终美方听取了建议,才“手下留情”,保留了奈良这座美丽的城市。
试想,林徽因亲弟弟为日军所杀,心中的愤恨自然存在,但是在文化遗产面前,一旦出现差错,损失的是全人类。
若是处处夹带着狭隘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和同情,那恐怕这辈子也就是个井底之蛙吧。
另外还有不少网友说“冲绳曾是中国领土”,但是主页君查阅资料后确认,在被日本吞并前,昔日的琉球国从来不属于中国。
琉球作为曾经中国的藩属国,数百年朝贡,这种关系本质上就是弱势国家给强势国家“交保护费”,寻求合作与和平,很多如今的东南亚国家在当时也是这种情况,本非下图网友所属说的那样。
最后,通过今天这篇文章,主页君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也希望大家都能报以最平和理智的心态,去珍惜我们全人类的文明。
琉球王宫被烧毁,为何中国人更该心痛?
加州山火未灭,今天凌晨时分,在太平洋对岸的冲绳,又烧起一把大火,琉球王国都城遗址首里城正殿、北殿和南殿全部被烧毁。琉球最重要文物遭受二战之后最严重的摧毁。
和加州山火相比,冲绳大火不仅仅是离中国更近,而且更有着特殊的渊源。这是今天日本的土地上,最后一块“中国符号”的物理载体。在王宫中保存着当年琉球王室与明朝的文书往来,都是中文的。琉球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入侵。二战后,冲绳曾有机会交由中国托管,可惜国民党政府不争气。
琉球王宫既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其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被付之一炬,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心里也隐隐作痛。
1
据资料记载,首里城始建于15世纪,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于16世纪建成,成为琉球王国时代的王宫,是琉球王国政治和权力中心。这座古城以红漆为主,南北走向,布局依照明清的紫禁城作为蓝本而建,以中国文化为主,融合了当地的建筑风格。
燃烧的首里城
琉球王宫里各个门的名称上也颇有深意。“守礼之邦”就刻在牌坊式的门上,意味着琉球国遵崇中华礼节,奉中华为正朔所在。其他的如欢会门、广福门等都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首里城正殿(烧毁前的样子)
早在公元三世纪的中国三国时代,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率大型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岛。近代很多文章,甚至我们的官方文件、教科书将夷洲指为台湾,是不准确的,这主要是受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台湾的随军学者有意曲解中国典籍的误导(关于夷洲是琉球群岛的观点,已有长文论证)。
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和日本在侵略别国时,都会带上各种专业的学者,这么做恐怕不只是为了学术研究。
卫温率大型船队
关于夷洲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过多次,这一称呼主要在隋朝以前使用,从隋朝开始,随着中国人对海洋了解的大量增多,开始使用流虬、流求、琉球等同音词来具体称呼已知的确切岛屿,这里的流求、琉球、流虬等同音词便是指今天的琉球群岛,而夷洲这类泛指的词汇在隋朝以后则较少使用。
夷洲到底是何义,是指哪里?
首先我们需对中国古代夷字的内容有所认识。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族群有不同的称呼,东方称东夷,北方为北狄,西方是西戎,南方谓南蛮。那个时候的东夷指居住在今天淮海至黄海、东海边一带的群体,有淮夷、山夷之说。
其后随着朝代更迭,族群不断交融,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对“夷”的称呼逐渐扩展和转移到了海上,出现岛夷之说。“洲”的意思历来很明确,指水中小岛。“夷洲”就成了对海上远处岛屿的称呼。早期的夷洲是一个泛指,包括琉球与台湾都可以叫做夷洲。
三国时代的琉球国
隋朝时,隋炀帝派朱宽到达琉球,抚慰当地,并正式称之为琉虬,因从海上望去,万涛之间,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名琉虬。这意味着原来的夷洲从此有了正式名称,而这个名称是中国隋朝给定的。唐朝撰写《隋书》时改为“琉求”。后来的《元史》又写作“琉求”。
2
可见从三国时起,琉球就与中原开始有了联系,而不是主流观点所认为的从明朝时起,琉球才与中原有了联系。到隋朝时随着中国航海技术的提高与发达,琉球与中原的来往就更密切了。至于后来的唐宋元就更多了。琉球群岛上原来分为多国,后来逐渐统一,成为琉球国。
明朝时琉球国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直到19世纪末,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历代君主都向当时的中原王朝宣誓效忠,并接受册封,每年或每隔几年派人例行进贡。每当琉球的老国王薨世,新国王即位时,都会向当时的朝廷奏报,同时请朝廷派员前往确认其合法地位。
因此琉球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琉球人也一直以中华文化为学习榜样。而对中华文化的尊崇也表现在了琉球王宫的建设上。
日本从17世纪就觊觎琉球,开始派兵入侵。到了19世纪末,清朝国力衰微,日本派兵将尚氏王朝的第19代国王尚泰逐出琉球王宫,开始设立冲绳县。后又侵略朝鲜,侵略中国并强占台湾。这时的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顾不暇。
琉球最后的国王——尚泰王
20世纪上半期,日本数十年间不断对外扩大侵略,终至1937年全面侵略中国,这时的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3月,美军进攻琉球,一般文章认为当时岛上的日军几乎都自杀了,原住的老百姓大多也被日军强迫自杀。这其实是有意识、有步骤的消灭原来的琉球人。
日本战败后,美军先占领后托管了琉球群岛,在岛上设立军事基地。1971年美国私自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遭到海峡两岸的一致反对。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时美国是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而不是将主权交给日本。
美军在琉球的军事基地。
盟国在针对日本的几个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两次提出将琉球交给中国,但未获正面回应,此事遂寝。《开罗宣言》提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除此之外,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在《开罗宣言》的基础上,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对日本的领土做了更明确的规定,第八条写道: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小岛在内。
《开罗宣言》英文版
公告明白无误的规定,日本国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其本土四岛,二是由“吾人决定之小岛”。“吾人”是谁?当然是制订公告的三方中美英三国,而且重点在于“由三方协商决定”。
3
二战结束之后,琉球群岛在美国的管理之下,直到1971年美国和日本才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将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理。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971年美国只是将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了日本,实际上未认定琉球主权的归属。
我们不应将美国和日本《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简称为《返还冲绳协定》或《归还冲绳协定》。无论是归还或者返还,都与英文原文的本意不合。返还、归还两个属于词严重误表,含有强烈的心理暗示意味在其中。
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定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英文版本并未使用“返还”“归还”等词语,而使用了“放弃、移交”的用法,而且仅指移交行政管理权。
因为,返还意味着这个地方、东西原来就是人家的,现在只不过还给人家。而直到近几年,我国官方文件、白皮书在提到这份《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的时候,竟然仍特地注明“简称‘归还冲绳协定’”,这一简称完全改变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全称的本义。该协定名称的全称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冲绳二字,明确使用的是琉球诸岛,名称中也未出现返还、归还二字,只是使用了关于这类含义模糊的大概说法。
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定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
冲绳是日本人不久前强占琉球群岛后才起的名字,而不是其正式、传统称呼,日本曾多次要求美国将琉球群岛的名字改为冲绳群岛或日本西南诸岛,但一直为美国所拒绝。现在看来,美国非常明白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美国这样做的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4
琉球群岛的地位按道理、法理、历史来讲,其实到现在也可视为未定的。这与当初英国将香港返还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在将一些英文协定译为中文时,应尤其注意中英语言不同的表达方法。在不少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上,都以历史上传统的音译Ryukyu Islands标示琉球群岛,而很少使用日本人所起的名称Okinawa Islands冲绳群岛。
反而是我们出版的不少地图还特地在“琉球群岛”上注明“日本”字样。我们的几乎所有媒体,包括国字头的,就在今天上午和今天晚上还在误导成自然的称之为“今天凌晨日本冲绳的首里发生大火”。良可叹也!
固然,发生如此重大火灾,是文物的一场浩劫,大家都非常悲痛,似乎不应有什么阴谋论的想法出笼。但文物、重要的历史建筑,哪怕是复原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和象征。武力的征服可以一时让人被迫服从,但文化的征服则是长久和影响深远的。西方和日本近代以来对征服有很多实践经验,若想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琉球的海滩(资料图)
有的朋友认为,一些有点年头的建筑不过就是一些木头堆积起来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都应由现代化建筑取而代之,现代化建筑多方便,多时尚。须知,古建筑乃至那些有点年头的建筑,虽然不那么古老,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心中的象征,是我们从小到大每天从它旁边路过时的熟悉和亲切,是那种突然一天不见了之后感到的无比怅然。重要的古建筑是无声的文化和教育。
它,在那里,我们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会思索将来到哪里去。
1895年以来的台湾、二十多年来的香港,都是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的文化教育失败的例子。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当地县立博物馆馆长31日接受采访称,“琉球王国是与中国和日本都有关系的独立王国,而首里城正是其象征。再加上其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对于当地人来说,造成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文化、文物的影响。
不知以后,会不会再建仍充满中国文化意味的新宫。
从今年春季开始,关于全球火灾的消息似乎从未停止过,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不管是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悲剧,还是京阿尼动画室遭点火的人祸,再到最近肆虐加州的山火,火灾所到之处,必会带来惨重的人员伤亡,这让我们感到无比难过。
然而就在今天,又有一起不幸的火灾发生,大火将日本的一栋珍贵建筑毁于一旦....
国宝级建筑“首里城”失火被毁
冲绳象征不复存在
据BBC报道,就在今日凌晨,位于日本冲绳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发生了罕见的大火,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建筑遗产,将被毁于一旦。
据悉,在北京时间31日凌晨1点40分左右,木质构造的首里城开始起火,正殿、北殿和南殿的7栋建筑现已全部烧毁,总共烧掉了大约4200平方米的面积。
根据各种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火势非常凶猛,整栋建筑完全被吞噬在一片火海中。
火灾消息传出后,数十辆消防车和多名消防员于今日凌晨抵达首里城,近100名当地住民目睹作为冲绳历史的象征首里城,被大火烧到停不下来。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由于担忧大火可能会延烧至周边住宅区,那霸市政府临时开设了三处避难所。
据CNN报道,大火一直烧到北京时间12点半左右时,火情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关于具体的起火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但有可能是正殿失火引起的。
据日本媒体NHK报道,在31日凌晨,首里城举行了“首里城祭”,在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准备回家时,正殿突然起火,不过警方正在试图还原事故情况,目前并无定论。
看着这一张张断壁残垣的照片,主页君觉得非常惋惜,因为首里城不仅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命运也称得上跌宕起伏。
据史料记载,首里城是原来琉球王国的宫殿建筑,首造于14世纪中叶。
在历史上,琉球王国奉中国为宗主国,属于当时中国的“藩属之地”,因此在建筑上体现出来的细节是,首里城正殿走向朝西,以示表示对宗主国的诚意和忠心。
从15年至19世纪,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国的王宫,同时也作为琉球王国的行政机构总部。
在这五百多年间,每当琉球国的新王即位时,中国皇帝都会应邀派出使者,予以册封确认。
有趣的是,由于贸易往来和政治军事的影响,琉球同样与日本关系密切。
一直到1879年,日本派遣官员松田道之来到琉球,废除了琉球国,这才将其吞并改为日本冲绳县。
因此在首里城的构造上,中国和日本的建筑文化,对它都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
比如我们能从图片中看出,首里城的宫殿格局,仿效中国庙宇建筑,房顶和墙壁都涂为朱红色,但是正门上方的隆起部分又称拱形,分明临摹于日本传统的神社。
在首里城正殿上有很多四爪龙,也就是蟒的元素,据说这符合当时中国宗藩体系的规定,皇帝使用五爪龙,诸侯王可用四爪龙,是一种地位和关系的象征。
在琉球变为日本的冲绳县之后,1925年,首里城的正殿以“冲绳神社拜殿”的名称,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但可惜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冲绳全境遭美军轰炸,首里城原建筑被完全摧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建筑复原工作。
在1992年 ,首里城复原后,重新开始对公众进行开放,并在2000年,入选成为日本的第11座世界文化遗产,同年,2000日元纸币的正面图案,也正式印上了首里城的“守礼之门”。
虽然这个面值的纸币在冲绳外的地方并不怎么流通,但这也能感受到首里城对冲绳人的确意义非凡了。
如今,这座彰显着琉球文化的建筑已经灰飞烟灭,其中收藏的许多琉球时代的文物也将不复存在。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火扑灭的时候,首里城正殿已全部化为灰烬,更遗憾的是,正殿里的康雍乾三皇御笔亲书的匾额也付之一炬。
市长城间干子则称,“我们失去了历史性的遗产和象征,我们感到沮丧。”
就这样,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没了。
多个知名建筑发生火灾
损失惨重令人痛惜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样令人痛心疾首的建筑文明损失,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
让主页君最记忆犹新的一次烧毁,非巴西博物馆莫属。
在当地时间2018年9月2日,大约晚上7点30分,闭馆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陷入火海,并且一直持续到深夜。
虽然最终消防队成功灭火,但博物馆主体建筑损毁严重,目前仍存在坍塌的危险,最令人痛心的是,馆藏的2000万文物中仅10%幸存。
这座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火灾前不久才庆祝了它的200 岁生日,如今却变成了这般模样,这令每个巴西人都无法接受:
“巴西只有500年历史,国家博物馆就经历了其中的200年。这是我们所有的一切,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据悉,这个博物馆建立于1818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为了促进巴西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建,当初还以“皇家博物馆”命名,恢弘华丽,地位非凡。
自1938年起,这座建筑就被列为巴西国家遗产,早期的藏品主要是各类动植物样本,到了19世纪末,在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的推动下,博物馆开始涉足新的领域,涉猎的内容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植物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以及动物学。
馆内的藏品足足有2000万,是久负盛名的大英帝国博物馆藏品的2倍还多,其中涵盖了来自各大洲的历史藏品,承载着世界文明的历史记忆。
但是如今,这些都被一键清空了,再也无法还原。
当日,大火穿过前殿,火焰照亮了博物馆的窗户,浓烟从楼顶升起,天空都被染成了亮橘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有无数的专家、学生都赶到了现场
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进去,打破窗户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了一些文物,甚至有人试图灭火,只为挽救国家的历史,和人类的那么一点点卑微的记忆。
但最后换来的,却是大火一点点吞噬这座博物馆,让百年文明荡然无存。
而到今年的4月16日,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消息则震惊了全球。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这座拥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人类建筑瑰宝,几乎瞬间被火焰吞灭。
现场浓烟滚滚,连塔尖都坍塌,令人心碎不忍。
虽然相关工作人员和消防员正在试图抢救存放于巴黎圣母院内的艺术品,但据BBC报道,巴黎圣母院最让人震撼和最具有观赏性的玫瑰花窗,已经被烧毁。
谁能想到,这座经历了战火纷飞年代、永远屹立不倒的伟大建筑,却以这样惨痛的方式毁灭,在和平年代的大火中轰然倒下。
官方报告虽然没有给出一个极为确切的火灾原因,依然还在调查中,但很有可能与设计漏洞和一些内部的误操作相关。
这些伟大的建筑,因为一时疏忽的损坏或者年久失修的维护,使得这些价值不菲的人类宝藏屡遭毁坏,此刻我们的心痛以无法用语言表达。
因为,这些都是全人类的损失。
希望大家心怀悲悯
尊敬建筑文明
面对这样的人类悲剧,面对这种程度的损失,我们应该心怀敬意,并且希望类似的事件不要再发生。
但是很不幸的是,主页君依然看到了一些网友极不“和谐”的声音。
在多条关于首里城火灾的微博评论区,不少网友秉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日本建筑被烧反而表现出一种幸灾乐祸。
这让主页君感到很是气愤。
任何一座文化遗产建筑,都是人类历史上积累的宝藏和财富,而且每个都是与众不同的,独此一份的。
损失这样的一座建筑,就好比目睹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去世,或许这位学者没有和你有过交集,没有对你产生过最直接的影响,但是因为他的成绩和对他人和世界的贡献,你也应该对其心怀尊重。
在1945年,美国计划对日本进行全面的轰炸,试图摧毁所有重要的城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却四处奔走,企图挽救遍地文化古迹的奈良城,最终美方听取了建议,才“手下留情”,保留了奈良这座美丽的城市。
试想,林徽因亲弟弟为日军所杀,心中的愤恨自然存在,但是在文化遗产面前,一旦出现差错,损失的是全人类。
若是处处夹带着狭隘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和同情,那恐怕这辈子也就是个井底之蛙吧。
另外还有不少网友说“冲绳曾是中国领土”,但是主页君查阅资料后确认,在被日本吞并前,昔日的琉球国从来不属于中国。
琉球作为曾经中国的藩属国,数百年朝贡,这种关系本质上就是弱势国家给强势国家“交保护费”,寻求合作与和平,很多如今的东南亚国家在当时也是这种情况,本非下图网友所属说的那样。
最后,通过今天这篇文章,主页君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也希望大家都能报以最平和理智的心态,去珍惜我们全人类的文明。
琉球王宫被烧毁,为何中国人更该心痛?
加州山火未灭,今天凌晨时分,在太平洋对岸的冲绳,又烧起一把大火,琉球王国都城遗址首里城正殿、北殿和南殿全部被烧毁。琉球最重要文物遭受二战之后最严重的摧毁。
和加州山火相比,冲绳大火不仅仅是离中国更近,而且更有着特殊的渊源。这是今天日本的土地上,最后一块“中国符号”的物理载体。在王宫中保存着当年琉球王室与明朝的文书往来,都是中文的。琉球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入侵。二战后,冲绳曾有机会交由中国托管,可惜国民党政府不争气。
琉球王宫既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其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被付之一炬,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心里也隐隐作痛。
1
据资料记载,首里城始建于15世纪,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于16世纪建成,成为琉球王国时代的王宫,是琉球王国政治和权力中心。这座古城以红漆为主,南北走向,布局依照明清的紫禁城作为蓝本而建,以中国文化为主,融合了当地的建筑风格。
燃烧的首里城
琉球王宫里各个门的名称上也颇有深意。“守礼之邦”就刻在牌坊式的门上,意味着琉球国遵崇中华礼节,奉中华为正朔所在。其他的如欢会门、广福门等都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首里城正殿(烧毁前的样子)
早在公元三世纪的中国三国时代,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率大型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岛。近代很多文章,甚至我们的官方文件、教科书将夷洲指为台湾,是不准确的,这主要是受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台湾的随军学者有意曲解中国典籍的误导(关于夷洲是琉球群岛的观点,已有长文论证)。
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和日本在侵略别国时,都会带上各种专业的学者,这么做恐怕不只是为了学术研究。
卫温率大型船队
关于夷洲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过多次,这一称呼主要在隋朝以前使用,从隋朝开始,随着中国人对海洋了解的大量增多,开始使用流虬、流求、琉球等同音词来具体称呼已知的确切岛屿,这里的流求、琉球、流虬等同音词便是指今天的琉球群岛,而夷洲这类泛指的词汇在隋朝以后则较少使用。
夷洲到底是何义,是指哪里?
首先我们需对中国古代夷字的内容有所认识。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族群有不同的称呼,东方称东夷,北方为北狄,西方是西戎,南方谓南蛮。那个时候的东夷指居住在今天淮海至黄海、东海边一带的群体,有淮夷、山夷之说。
其后随着朝代更迭,族群不断交融,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对“夷”的称呼逐渐扩展和转移到了海上,出现岛夷之说。“洲”的意思历来很明确,指水中小岛。“夷洲”就成了对海上远处岛屿的称呼。早期的夷洲是一个泛指,包括琉球与台湾都可以叫做夷洲。
三国时代的琉球国
隋朝时,隋炀帝派朱宽到达琉球,抚慰当地,并正式称之为琉虬,因从海上望去,万涛之间,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名琉虬。这意味着原来的夷洲从此有了正式名称,而这个名称是中国隋朝给定的。唐朝撰写《隋书》时改为“琉求”。后来的《元史》又写作“琉求”。
2
可见从三国时起,琉球就与中原开始有了联系,而不是主流观点所认为的从明朝时起,琉球才与中原有了联系。到隋朝时随着中国航海技术的提高与发达,琉球与中原的来往就更密切了。至于后来的唐宋元就更多了。琉球群岛上原来分为多国,后来逐渐统一,成为琉球国。
明朝时琉球国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直到19世纪末,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历代君主都向当时的中原王朝宣誓效忠,并接受册封,每年或每隔几年派人例行进贡。每当琉球的老国王薨世,新国王即位时,都会向当时的朝廷奏报,同时请朝廷派员前往确认其合法地位。
因此琉球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琉球人也一直以中华文化为学习榜样。而对中华文化的尊崇也表现在了琉球王宫的建设上。
日本从17世纪就觊觎琉球,开始派兵入侵。到了19世纪末,清朝国力衰微,日本派兵将尚氏王朝的第19代国王尚泰逐出琉球王宫,开始设立冲绳县。后又侵略朝鲜,侵略中国并强占台湾。这时的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顾不暇。
琉球最后的国王——尚泰王
20世纪上半期,日本数十年间不断对外扩大侵略,终至1937年全面侵略中国,这时的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3月,美军进攻琉球,一般文章认为当时岛上的日军几乎都自杀了,原住的老百姓大多也被日军强迫自杀。这其实是有意识、有步骤的消灭原来的琉球人。
日本战败后,美军先占领后托管了琉球群岛,在岛上设立军事基地。1971年美国私自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遭到海峡两岸的一致反对。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时美国是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而不是将主权交给日本。
美军在琉球的军事基地。
盟国在针对日本的几个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两次提出将琉球交给中国,但未获正面回应,此事遂寝。《开罗宣言》提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除此之外,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在《开罗宣言》的基础上,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对日本的领土做了更明确的规定,第八条写道: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小岛在内。
《开罗宣言》英文版
公告明白无误的规定,日本国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其本土四岛,二是由“吾人决定之小岛”。“吾人”是谁?当然是制订公告的三方中美英三国,而且重点在于“由三方协商决定”。
3
二战结束之后,琉球群岛在美国的管理之下,直到1971年美国和日本才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将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理。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971年美国只是将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了日本,实际上未认定琉球主权的归属。
我们不应将美国和日本《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简称为《返还冲绳协定》或《归还冲绳协定》。无论是归还或者返还,都与英文原文的本意不合。返还、归还两个属于词严重误表,含有强烈的心理暗示意味在其中。
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定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英文版本并未使用“返还”“归还”等词语,而使用了“放弃、移交”的用法,而且仅指移交行政管理权。
因为,返还意味着这个地方、东西原来就是人家的,现在只不过还给人家。而直到近几年,我国官方文件、白皮书在提到这份《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的时候,竟然仍特地注明“简称‘归还冲绳协定’”,这一简称完全改变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全称的本义。该协定名称的全称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冲绳二字,明确使用的是琉球诸岛,名称中也未出现返还、归还二字,只是使用了关于这类含义模糊的大概说法。
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定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
冲绳是日本人不久前强占琉球群岛后才起的名字,而不是其正式、传统称呼,日本曾多次要求美国将琉球群岛的名字改为冲绳群岛或日本西南诸岛,但一直为美国所拒绝。现在看来,美国非常明白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美国这样做的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4
琉球群岛的地位按道理、法理、历史来讲,其实到现在也可视为未定的。这与当初英国将香港返还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在将一些英文协定译为中文时,应尤其注意中英语言不同的表达方法。在不少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上,都以历史上传统的音译Ryukyu Islands标示琉球群岛,而很少使用日本人所起的名称Okinawa Islands冲绳群岛。
反而是我们出版的不少地图还特地在“琉球群岛”上注明“日本”字样。我们的几乎所有媒体,包括国字头的,就在今天上午和今天晚上还在误导成自然的称之为“今天凌晨日本冲绳的首里发生大火”。良可叹也!
固然,发生如此重大火灾,是文物的一场浩劫,大家都非常悲痛,似乎不应有什么阴谋论的想法出笼。但文物、重要的历史建筑,哪怕是复原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和象征。武力的征服可以一时让人被迫服从,但文化的征服则是长久和影响深远的。西方和日本近代以来对征服有很多实践经验,若想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琉球的海滩(资料图)
有的朋友认为,一些有点年头的建筑不过就是一些木头堆积起来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都应由现代化建筑取而代之,现代化建筑多方便,多时尚。须知,古建筑乃至那些有点年头的建筑,虽然不那么古老,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心中的象征,是我们从小到大每天从它旁边路过时的熟悉和亲切,是那种突然一天不见了之后感到的无比怅然。重要的古建筑是无声的文化和教育。
它,在那里,我们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会思索将来到哪里去。
1895年以来的台湾、二十多年来的香港,都是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的文化教育失败的例子。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当地县立博物馆馆长31日接受采访称,“琉球王国是与中国和日本都有关系的独立王国,而首里城正是其象征。再加上其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对于当地人来说,造成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文化、文物的影响。
不知以后,会不会再建仍充满中国文化意味的新宫。